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4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鮑叔牙

鮑叔牙(?-前644年),姒姓鮑氏,亦稱「鮑叔」、「鮑子」,春秋時代齊國大夫潁上(今屬安徽)人。[1]。父為鮑敬叔

簡介

鮑叔牙乃是管仲的好友,早期管仲貧困,鮑叔牙時常接濟他,刻意讓管仲佔便宜。後來管仲侍奉齊襄公的兒子公子糾,鮑叔牙侍奉公子糾的弟弟公子小白。齊國內亂,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小白返國繼位之後,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車運送回國。由於深知管仲的才能,鮑叔牙建議小白勿將其定罪,甚至推薦管仲當上了國家宰相,被時人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太史公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中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稱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與鮑叔牙

菲菲

(http://www.epochtimes.com)

 


春秋時代,齊國著名的宰相管仲,輔佐齊桓公,使齊國成爲東方的霸主。管仲有一個從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鮑叔牙。

鮑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們曾經合夥做買賣,每次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些,朋友都認爲鮑叔牙糊塗,吃了大虧了。

“鮑叔牙真糊塗!跟管仲兩個人合夥做買賣,表面說是合夥,其實本錢都是鮑叔牙的;那麽,賺了錢,管仲憑什麽多分呢?至少也應該一人得一半啊!”。

而鮑叔牙卻回答說:“你們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親要奉養,多拿一些是應該的。”
“這……”鮑叔牙的這番話,說得幾位朋友無話可說。

 
管 仲和鮑叔牙也曾經一同上戰場;在打仗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面,表現得一點都不勇敢,人們都對管仲很不滿。鮑叔牙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對人們說:“管仲不 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親年紀大了,只有管仲這麽一個兒子,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他的母親就沒人奉養了。”“啊!這……”這一番話,又使那些人無話可說。

後來管仲也曾經做了幾次官,每次都因爲表現不好,而被免職了,大家都恥笑他。而鮑叔牙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對人們說:“其實,管仲並不是不能幹,只是運氣不好;這些小事不適合他來做,他的能力很強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後來,管仲輔佐公子糾又失敗了,而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卻接掌了齊國的政權,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立刻請來鮑叔牙,告訴他說:“我們國家經過這麽久的混亂,現在總算安定下來,爲了使全國百姓以後能好好過日子,我要請您做宰相,幫助我治理國家。”

想不到,鮑叔牙竟然拒絕了。他對大王說:“感謝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實在無法擔當這麽重大的責任。”

“您不肯幫助我,我怎麽能治理得好國家呢?”“大王,我推薦一個人,他才是最適合的宰相人選。”

“誰?” “管仲!”“管仲!這個人我恨不得殺了他,您還要我請他做宰相?”“大王,當時管仲要謀殺您,是爲了公子糾的緣故。他輔佐的是公子糾,當然希望公子糾能夠 做齊國的國君,而您是公子糾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只好想辦法除掉您,並不是他對您個人有什麽仇恨啊!”“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們齊國強大起來,成爲天下的霸主呢?”“當然想啊!”“那麽您一定要忘掉過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夠幫助您達到這個理想。”

“好吧!”於是,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以最隆重的禮儀,請管仲來做宰相。果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將齊國治理成富足強大的國家。後來管仲曾對人說:“生我,養我的是父母,可是瞭解我,幫助我的,卻是鮑叔牙呀!”

小朋友們,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就講完了,在這個故事裏,管仲因爲要奉養母親等原因而被別人誤解,這個時候,他的好朋友鮑叔牙是怎麽做的呢?
對,鮑叔牙總是設身處地地爲他人著想,善意地理解,幫助別人。
小朋友們,希望你們今後在生活中也能夠多爲他人著想,善意地理解,幫助別人。

轉載自〈正見網〉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憲義

張憲義
通緝犯
20世紀
性別
出生 1945年
 中華民國台中
國籍  美國
宗教信仰 基督教
親屬 父 張曜能
兄弟 張憲振、張憲勇
學歷
國立台中第二高級中學
台北陸軍理工學院物理學系
田納西大學核子工程碩士
田納西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經歷
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核能研究所上校副所長
逃亡

張憲義(1945年),前中華民國國軍軍官與核能物理學家。曾在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從事秘密核武研發,被美國中央情報局吸收,從事間諜任務。1988年1月12日逃離台灣,將諸多台灣核武研發機密資料轉交美國政府,並參加秘密聽證會指證台灣核武已接近完成階段。1月15日,美方會同國際原子能總署突擊檢查中科院核研所,拆卸設施及帶走大量儀器設備,令國際震驚的張憲義事件從此爆發,張在美方協助下至今仍居於美國。

生平

求學

任職

叛逃事件

1988年1月12日,張憲義偕同全家人到桃園機場搭機到美國度假[2]。但在1月12日傳出滯美未歸,並在美國政府的安排之下,在華盛頓特區居住[2]。外界原認為是美方安排飛機讓張憲義從台中清泉崗機場逃亡,但之後據軍方表示,張憲義未持護照出境[3]

叛逃事件三天後(1月15日),美國會同國際原子能總署到核研所突擊檢查[2],並要求核研所拆除與發展核武有關的所有設施。[4]

事件之後

事件之後,中華民國軍方將張憲義指責為漢奸。張憲義遭到中華民國國防部發布通緝令追捕。張憲義原本被美國安排在華府居住,但住所被台灣核研所駐美專員查出來之後報知記者,讓記者去採訪。張憲義受到驚嚇後連夜搬家[2],目前可能居住在愛達荷州。他在1998年曾傳真給《聯合報》,宣稱:

我們已完成蔣公蔣總統所交付的任務 - 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造核子武器[3]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爾他

座標35°57′32″N 14°24′43″E

馬爾他共和國
Repubblika ta' Malta(馬爾他語)
通稱:馬爾他
Flag of Malta.svg Coat of arms of Malta.svg
馬爾他國旗 馬爾他國徽

國歌:《馬爾他頌L-Innu Malti

EU-Malta.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首都 瓦萊塔
最大城市 比爾基卡拉
時區 UTC+1
(夏時制:UTC+2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07年估計


官方語言 馬爾他語英語
官方文字 馬爾他語英語
民族 馬爾他人
主要節日 獨立日9月21日

政治文化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制

國家領袖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05年估計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05年估計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3年估計

  • 0.847(第32名)-極高

中央銀行 馬爾他中央銀行
貨幣單位 歐元(EUR,€)
其他資料
國家象徵 國花矢車菊
國家代碼 MLT
國際域名縮寫 .mt
國際電話區號 +356

馬爾他共和國(馬爾他語: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通稱馬爾他,位於南歐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英聯邦成員國。首都瓦萊塔。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上的一個國家

 

概要

國土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南至非洲大陸之間的一海島。官方語言馬爾他語英語。憲法有馬爾他語和英語兩個版本,在憲法語言衝突的情況下以馬爾他語為準。馬爾他亦是英聯邦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馬爾他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而後伊斯蘭帝國的勢力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爾他騎士團因曾佔據馬爾他數世紀,故而得其名。

小型犬馬爾濟斯發源於此,馬爾濟斯之名即來自馬爾他。

國名

正式名稱馬爾他語為Repubblika ta' Malta,通稱Malta。英語為Republic of Malta,通稱Malta

中文表記為馬爾他共和國,通稱馬爾他。

「馬爾他」一詞的起源無從考究。通常的詞源學說認為其來自希臘語μέλι(音meli),意為「蜜」。希臘人稱此島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馬爾他出產一種品味獨特的蜂蜜,故得暱稱「蜜地」。希臘在前700年即對馬爾他島富有影響,使用希臘語的東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至公元870年間亦統治馬爾他。

另一說「馬爾他」來自腓尼基語「Maleth」,意為「避風港」。

歷史

前10世紀起,腓尼基人定居於此,前8世紀馬爾他被希臘人佔領,前4世紀又被迦太基佔領。前218年始被古羅馬統治。

9世紀起馬爾他相繼受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諾曼人統治。1523年聖約翰騎士團羅得島移此,並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承認。該支騎士團後更名馬爾他騎士團1565年馬爾他大圍攻中,騎士團擊敗奧斯曼帝國軍隊,此戰是馬爾他史上最重大事件,因成功阻止奧斯曼帝國向西歐擴張。

1798年拿破崙法國軍隊逐出騎士團。1800年英國佔領馬爾他。1814年正式淪為英殖民地。1964年9月21日宣佈獨立,並仍為英聯邦國。

希臘人,腓尼基人與羅馬人

大約在西元前700年左右時,古希臘人開始殖民馬耳他,主要是以今日的瓦萊塔所在位置為中心[1]。一個世紀後,以本島做為東地中海康沃爾之間的貿易路線中繼站的腓尼基商人,也開始定居於此。腓尼基人居住的區域,即現代的姆迪納,及其周邊小鎮拉巴特(Rabat),他們稱之為「Maleth」。同樣也居住在姆迪納的古羅馬人,將它(以及本島)簡稱為「馬爾他」。[2]

馬爾他的古羅馬馬賽克

腓尼基人沒落後,西元前400年時,掌控這個區域的是腓尼基的前殖民地之一,迦太基。在這個時期,馬爾他人的主要產業是栽種橄欖長角豆,以及紡織業。

在西元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馬耳他人趁機發動了對迦太基的反叛,並將當地的軍事指揮權移交給羅馬執政官Sempronius[2]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馬耳他同樣忠於羅馬,而羅馬給予馬耳他「盟邦」(Foederata Civitas)的頭銜作為回報,這意味著免除了對羅馬納貢以及受羅馬法管轄的義務。

西元117年,身為全盛期的羅馬帝國之一部分的馬耳他,由哈德良皇帝升格為自治區。[2] 新約聖經《使徒行傳》中曾敘述聖保羅在公元一世紀於本島遭遇船難以及傳教的事蹟。拉巴特的地下墓地亦證明早期基督教社群曾在馬耳他島上存在。

當西元395年羅馬帝國東西分裂時,說希臘語的馬耳他,由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統治,到870年為止。

中古世紀

西西里的羅傑一世,回到馬爾他重啟基督教統治。

馬耳他因為位處地中海中央,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當阿拉伯帝國於七世紀征服北非後,馬耳他因而成為阿拉伯和東羅馬二者的必爭之地被捲入戰爭。阿拉伯 帝國對於馬耳他征服和西西里征服與一位東羅馬將軍Euphemius密切相關,因為他背叛東羅馬帝國,曾要求北非的艾格萊卜王朝(Aghlabid)入侵 馬耳他。

阿拉伯編年史家和地理學家AL-Himyari的敘述,在公元870年,阿拉伯侵略軍哈拉夫(AL-Hadim)及後來的澤田·伊本·穆罕默德的帶 領下,打敗東羅馬人佔領馬耳他及西西里。在阿拉伯人入侵時,摧毀了馬耳他島上最重要的建築及灌溉系統,大量居民離開,令馬耳他一度幾乎無人居住,後來才有 阿拉伯人從西西里島重新移居馬耳他島。這一次移民未肯定是因為西西里島的人口膨脹,還是因為戰爭。公元909年,馬耳他的主權由西西里酋長移轉至北非的法蒂瑪王朝。1038年,這些阿拉伯人引進了新的灌溉技術、棉花和一些水果。而來自西西里島的西西里阿拉伯語(Siculo-Arabic)因為獲得島上居民的採用,最終演化成馬耳他語。在島上的基督徒被允許宗教信仰自由,他們不得不支付非穆斯林的吉茲亞稅(Jizya),但獲豁免的稅穆斯林則只支付天課(Zakaat)。

 

馬爾他騎士團和拿破崙

姆迪納巴洛克建築,聖保羅大教堂。

1530年,查理五世永久把馬爾他租讓予耶路撒冷聖若望醫院騎士團,即現今的馬爾他騎士團。騎士團早前於1522年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逐出羅德島。1551年,巴巴裏海盜奴役馬爾他附近的島嶼戈佐島的所有5,000人口,並將他們送往利比亞。1565年,鄂圖曼帝國與騎士團發生全面戰爭,並發動對馬爾他的圍攻。當時土耳其擁有地中海最強的海軍力量。騎士與馬爾他的平民奮力抵抗土耳其的進攻,並最後獲得勝利。伏爾泰形容1565年的大圍攻,"沒有甚麼戰役比起馬爾他大圍攻更有名"("Nothing is more well known than the siege of Malta.")。[3]

經過大圍攻後,騎士團決定增強馬爾他的防禦力,特別是內港地帶。騎士團修築了新城瓦萊塔,以當時騎士團團長瓊·帕裡斯特·德·拉·瓦萊特(Jean Parisot de la Valette)。騎士團亦沿海岸線修築了不少瞭望塔。騎士團在島上完成了很多建築及文化項目。後來於1675年,一次瘟疫於馬爾他爆發,並殺死了6萬居民中的約1萬1千人。

騎士團一直控制馬爾他,直至拿破崙一世在出發征服埃及前。 拿破崙在1798年於途中奪取了馬爾他。拿破崙用計奪下城市,他先派人要求進港進行補給。當船隻安全進入瓦萊塔港後,拿破崙的戰艦將炮口轉向他們的招待 者。馬爾他騎士團團長投降,拿破崙繼續停留於馬爾他數日,這段時間中他劫掠了島上很多財富,並建立起傀儡政權統治。然後拿破崙就航向埃及,留下大隊駐軍。

馬爾他居民十分厭惡法國的佔領軍。法國強加的財政、宗教政策激怒了當地民眾,他們起來反抗法軍,並逼使他們撤離城市要塞。英國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王國支援島上反抗者,英國亦派出皇家海軍封鎖馬爾他。1800年,法軍投降。馬爾他居民的領導者希望馬爾他成為英國自治領。 馬爾他人發表了權利宣言,願意"歸屬自由民之國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國王陛下之保護及統治。"("under the protection and sovereignty of the King of the free people, His Majesty the K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宣言亦表示"陛下無權將島嶼轉移他國...若他選擇收回其保護、放棄其統治,選擇其他統治者的權利,或島嶼的行政,只歸屬於我們,島 上之居民及原住民,而不受任何控制。"("his Majesty has no right to cede these Islands to any power...if he chooses to withdraw his protection, and abandon his sovereignty, the right of electing another sovereign, or of the governing of these Islands, belongs to us, the inhabitants and aborigines alone, and without control.")。

大英帝國和二戰

1942年馬爾他圍攻中,受到嚴重轟炸損毀的瓦萊塔街道。

拿破崙戰敗後,1814年巴黎條約中,馬爾他正式成為大英帝國的一部份,並用作船運中途站及艦隊總部。馬爾他作為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之間的中途站,顯示出馬爾他的重要性,及前往印度的重要中途站。

1919年,英國軍隊鎮壓了一場反對開徵新稅的示威,並殺死4名平民。因此掀起了反抗行動,並提升了親義大利派的影響力,英國統治受到挑戰。這次事件每年都有悼念死難者。

1930年代早期,英國地中海艦隊離開馬爾他,轉往亞歷山卓二戰期間,馬爾他因為接近軸心國船運航道而有很重要的地位。馬爾他居民於圍攻時的英勇表現,因而英王喬治六世1942年4月15日授 喬治十字勳章予馬爾他,"見證著一種英雄及奉獻精神長存歷史。"("to bear witness to a heroism and devotion that will long be famous in history")。有些史學家認為,英國在防衛馬爾他蒙受到不相稱的傷亡,只因為若馬爾他如新加坡一樣投降,英國的信譽會受損。[4]

馬爾他共和國

馬爾他於1964年9月21日獲得獨立,但直至立憲完成前,馬爾他基本上仍保留承認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以及作為她代表的總督行使施政權。1974年12月13日,馬爾他成為共和國,繼續留在英聯邦之內,以馬爾他總統為國家元首。防衛協議在獨立後就簽訂,直至1979年3月31日期滿。同日英國軍隊撤軍,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國旗1980年,馬爾他採取中立政策,並成為不結盟運動的一員,直至2004年加入歐盟為止。1989年,馬爾他成為美國及蘇聯之間高峰會的場地,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與蘇共總書記米哈伊爾·戈巴契夫首次面對面會談,暗示著冷戰即將終結。

馬爾他在2004年5月1日成為歐盟會員國,2007年7月22日加入歐元區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政治

1964年7月21日頒布的獨立憲法規定,馬爾他為君主立憲制政體,英國女王為馬爾他國家元首。1974年12月13日修改憲法,馬爾他成為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五年。議會為一院制,稱眾議院。

地理

馬爾他地圖
首都瓦萊塔(2004年)

馬爾他位於地中海中部,面積316平方公里,北距西西里島93公里。全國由馬爾他島戈佐(Gozo)、科米諾(Comino)、科米諾托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其中只有馬爾他島、戈佐、科米諾三島有人居住。面積最大的馬爾他島,約245平方公里。馬爾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以丘陵為主,缺乏淡水。

馬爾他分為六個統計區:南港:面積26km²,人口83,234。北部:面積74km²,人口44,852。北港:面積24km²,人口118,409。東南:面積50km²,人口50,650。西部:面積73km²,人口51,961。戈佐-科米諾:面積69km²,人口29,026。

氣候

馬爾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冬季多雨,夏季高溫乾燥。

月份全年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平均氣溫°C(°F) 18(66) 12(54) 12(54) 13(56) 15(60) 18(66) 22(73) 26(79) 26(79) 24(76) 21(70) 16(62) 13(57)
平均最高氣溫°C(°F) 21(71) 15(59) 15(59) 16(61) 18(65) 22(72) 27(80) 30(86) 30(86) 28(82) 24(75) 19(67) 16(61)
平均最低氣溫°C(°F) 15(60) 9(49) 9(49) 10(51) 12(54) 15(59) 19(66) 22(71) 22(72) 20(69) 18(64) 14(57) 11(52)
來源:Weatherbase

經濟

馬爾他巴士
主要公路

馬爾他自然資源貧乏,礦產資源僅有石灰岩,又因為土層淺薄,缺乏灌溉水源,馬爾他農業不發達,農副產品尚不能自給,糧食肉禽等主要依賴進口。馬爾他經濟依靠加工製造業(主要是電子、紡織)、旅遊業、國際貿易。馬爾他在2004年5月1日成為歐盟成員之一,並於2008年歐元為貨幣。

人口

馬爾他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每平方千米約1250人。主要是馬爾他人,佔總人口的九成,其餘為阿拉伯人義大利人英國人等。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英語,通用義大利語。歐盟民調處的報告顯示,100%的人口能講馬爾他語,88%的人口能講英語,66%義大利語,17%法語。88%的人口傾向於講馬爾他語。天主教為國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希臘東正教。

文化

Pastizzi,典型馬爾他小吃
馬爾他麵包的一個品種,ftira

馬爾他文化是數世紀來不同文化在馬爾他島上相互接觸融合的產物,包括鄰近的地中海地區的文化以及1964年馬爾他獨立前曾長期統治管理該地的諸多國家的文化。

美食

馬爾他菜是幾個世紀以來島上居民與來馬爾他定居的外來者在烹調習慣上互相影響的結果,這種結合使馬爾他菜混合了地中海周圍各地的飲食口味。儘管許多菜式是島上特有的,然而一部分很受歡迎的菜式的做法卻是源自西西里島義大利南部以及中東地區。被當地人稱為ftira biż-żejtġbejnietpastizzi的食物便是很好的例子。

特別活動

微型飛機俱樂部在最近十年把此航空運動(微型飛機)[1] 推展到島上,並且在十年內總共有22架微型飛機從馬爾他國際機場起飛。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語故事:吉人天相

【明慧學校】「吉人天相」係由「吉人」及「天相」二語詞組合而成。「吉人」見於《左傳.宣公三年》。 春秋鄭文公有個叫燕姞的妾,夢見鄭國祖先化為天使賜予蘭花,不久便受到寵幸而懷孕,生下了一個男嬰,便以「蘭」為名。後來鄭文公因厭惡自己的兒子們,把他 們全部驅逐,公子蘭投奔到晉國,而後跟隨晉文公攻伐鄭國。

鄭國大夫石癸說:「我聽說姬姓與姞姓婚配,其子孫將昌盛。姞,就是吉人的意思,周 朝先祖后稷的皇后便是姞姓,而公子蘭是姞妃的外甥,也必受上天庇佑而登上皇位,其後代也必將繁衍。我們如果先接納他為國君,可以獲得他的寵信。」所以石癸 等人便共同迎接公子蘭回來,立他為君,即鄭穆公,並和晉國和談。

「天相」則見於《左傳.昭公四年》。春秋時,楚靈王遣椒舉為使,想請晉國協 助邀集諸侯參加會盟,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說:「不要這樣。楚王現在正放肆狂妄,上天或者先順著他,等他作惡多端後再加以懲罰,也或者讓他有善終,結 果尚不可知。無論如何,晉、楚兩國必須靠天意所助才能統率天下,而不是靠戰爭。

您不如先答應他,然後專心修明德行以等待結果。若最後楚王同 歸於德,我們順服於他也無妨;若楚王暴虐淫亂,楚國本身就將拋棄他,那麼還會有誰來跟我們爭戰呢?」在此,司馬侯所說的「晉、楚唯天所相」,是說晉、楚兩 個大國要由誰來統率天下,必須依憑天意來決定。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吉人天相」,用來形容吉善的人自有上天的幫助。

【典源】


1、「吉人」:《左傳.宣公三年》
冬, 鄭穆公卒。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 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公1>逐群公子,公子蘭2>奔晉3>,從晉文公 4>伐鄭。石癸5>曰:「吾聞姬、姞耦6>,其子孫必蕃7>。姞,吉人也,后稷8>之元妃9>也。今公子蘭,姞甥 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其後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10>。」與孔將鉏、侯宣多納之,盟于大宮11>而立之,以與晉平。穆公有疾,曰:「蘭 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


〔注解〕
(1) 公:指春秋時的鄭文公。
(2) 公子蘭:即鄭穆公,為文公子,生卒年不詳。據說其母燕姞夢到鄭國先君賜予蘭花,而後生一男嬰,故以「蘭」為名。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晉文公:春秋晉國之君,生卒年不詳。姓姬,名重耳,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嬖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獻公既卒,數傳至懷公圉,秦穆公怨圉,乃求得 重耳,發兵納為晉侯。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5) 石癸:春秋時鄭公大夫,生卒年不詳。
(6) 姬、姞耦:姬姓與姞姓婚配。姞,音ㄐ|ˊ。
(7) 蕃:通「繁」,眾多。
(8) 后稷:周朝的先祖。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9) 元妃:國君或諸侯的嫡夫人。
(10) 亢寵:保有寵信,歷久不衰。
(11) 大宮:鄭國的祖廟。


2、「天相」:《左傳.昭公四年》
春, 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鄭伯,復田江南,許男與焉。使椒舉1>如2>晉3>求諸侯,二君待之。椒舉致命曰:「寡君使舉曰:日 君有惠,賜盟于宋,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以歲之不易,寡人願結驩於二三君,使舉請間。君若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晉侯欲勿許。司馬 侯曰:「不可。楚王4>方侈5>,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亦未可知也。晉、楚唯天所相6>,不可與 爭。君其許之,而脩德以待其歸。若歸於德,吾猶將事之7>,況諸侯乎?若適8>淫虐9>,楚將棄之,吾又誰與爭?」曰:「晉有三不殆, 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濟?」


〔注解〕
(1) 椒舉:伍舉,春秋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封邑於椒,故亦稱椒舉。為楚國大夫。楚靈王三年出使晉,請諸侯與楚會盟,盟已,誡靈王慎終勿驕,舉亦因顯名於楚。
(2) 如:至、前往。
(3) 晉: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4) 楚王:指春秋楚靈王,共王子,生卒年不詳。
(5) 侈:音ㄔˇ,狂妄放肆。
(6) 唯天所相:依憑天意來決定。相,助。天相,天之所助。
(7) 事:侍奉。
(8) 適:恰巧。
(9) 淫虐:淫亂殘暴。

源自「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及時行樂


及時行樂解釋為不失時機,尋歡作樂。出自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名稱: 及時行樂 拼音: jí shí xíng lè
出處: 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釋義: 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近義詞: 燈紅酒綠、醉生夢死、花天酒地 反義詞: 奮發圖強、樂極生悲
用法: 中性 謂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此時離行期尚遠,正當~,反要傷悲,豈不將好好時光都變成苦海嗎?


及時行樂 - 解析

及時行樂( jí shí xíng lè )
【解釋】: 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出自】: 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 古詩十九首· 生年不滿百》:“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示例】:此時離行期尚遠,正當~,反要傷悲,豈不將好好時光都變成苦海嗎?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八回
明·無名氏《鳴鳳記·花樓春宴》:“大抵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既處富貴,必要~。”
【表現】: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勸君莫惜金鏤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近義詞】: 燈紅酒綠、 醉生夢死、 花天酒地
【反義詞】:奮發圖強、 樂極生悲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分句;指消極性享樂
【英文】:to make merry while one can; (Lat.) carpe diem
【啟發】: 勇敢的年輕的心應該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並為之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
及時行樂 - 于晴《及時行樂》

基本信息


書名:及時行樂
作者: 于晴
書系:動情精靈0178( 食衣住行)
出版社:萬盛出版社
出版年:2003年07月
作品信息


男主角:阮臥秋
女主角 :杜三衡
情節分類:女畫師,男失明
時代背景:金碧王朝萬晉年
故事地點:永昌城
內容簡介


「浩然正氣!」
頭暈,頭暈!每回閃眼瞧了那匾額一回,她便要頭暈一回!
這怎生地好呀?
阿爹說啊,這做人哪,要自私自利的好,
省得最後怎地瘸腿瞎眼見閻王的都不知哩!
她天性乖巧,阿爹的話自是要聽了個十足十,
要能窩在著騙吃拐喝一生,她也絕不客氣三分的,可是……
可是……哎呀!她是怎麼喜歡上他的,
分明是雙眼皆盲,怎地就覺他兩眼炯炯有神,
直瞧得她一顆芳心……怦怦亂跳!
兩人的氣味兒差得是這般天地大,卻又引得她神魂顛倒……
糟糕!頭暈!她又頭暈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稱】:充耳不聞

【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釋義】: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例子】:這裏袁伯珍只裝作~,一面出了告示,按戶收起捐來。(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九回

 

充耳不闻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简拼: cebw
近义词: 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反义词: 洗耳恭听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解释: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例子: 这里袁伯珍只装作~,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谒后语: 聋子打铃
谜语: 龙;聋;装聋;聋子打铃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虚情假意

发音 xū qíng jiǎ yì
释义 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示例 在我是虚情假意,你听了一样的难过。(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近义词 假仁假义 装腔作势
反义词

深情厚意 真心实意

 

 

虚情假意
拼音: xū qíng jiǎ yì 简拼: xqjy
近义词: 假仁假义、装腔作势 反义词: 深情厚意、真心实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例子: 在我是~,你听了一样的难过。(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谒后语: 割上荨麻喂毛驴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堂春

《玉堂春》劇照。

玉堂春》是中國各種戲劇中常見的一齣劇目,其中尤以京劇著名。玉堂春即為故事女主角蘇三花名,其中女起解是劇中最為著名的唱段。

 

歷史

頤和園長廊彩繪:玉堂春三堂會審

《玉堂春》的故事初見於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玉堂春落難逢夫》,但據原本腳註,在此之前應該尚有一個名為《王公子奮志記》的類似故事。[1]

明後期已經搬上舞台,在祁彪佳撰《遠山堂曲品》中記載有據此改編而成的《完貞記》、《玉鐲記》傳奇。清朝時笠閣漁翁的《笠閣批評舊戲目》中記載有崑曲《玉堂春傳奇》。後不知何人將其改編成為花部亂彈作品,四大徽班進京後,《玉堂春》也隨之成為京劇中的經典劇目。現存最早的《玉堂春》演出記錄是嘉慶七年(1802年)時三慶班魯龍官的演出。[2]

《玉堂春》京劇原多演《廟會》(又名《關王廟》)、《起解》(又名《女起解》、《蘇三起解》)、《會審》(又名《三堂會審》)等折。後荀慧生將其增益頭尾,打造出全本《玉堂春》,共有《嫖院》、《定情》、《廟會》、《起解》、《會審》、《探監》、《團圓》等折,共17場。1926年2月6日,全本《玉堂春》首演於上海大新舞台

有說法是認為男主角原型是王三善[3][4][5]

馮夢龍《玉堂春落難逢夫》

話本小說京劇聞名的蘇三,因而在中國歷史上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山西省洪洞縣方言稱「洞」為「桐」)。直到民國九年(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著蘇三的案卷。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將此實事改寫成為《玉堂春落難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傳後世;蘇三,原名周玉潔山西省大同府周家莊人。五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燕京的「蘇淮妓院」,遂改為蘇姓,其時妓院已有兩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為蘇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蘇三豔麗非凡,天生麗質,聰慧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尚書王瓊得罪宦官劉瑾,被貶往陪都南京,命其三子王景隆居燕京收債,收畢返家。景隆字順卿,又稱三公子,年方十六歲,三個月就收齊了白銀三萬兩,得意之餘,前往妓院尋歡作樂,相遇美貌且尚為處子之身的蘇三,一見鍾情,以重金佔有了蘇三,並立下山盟海誓。但不到一年,身懷三萬兩白銀鉅款的王景隆床頭金盡,被老鴇設計,趕了出門。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誓言已歸屬景隆,不嫁他人。王景隆回到金陵,發奮讀書,二次進京師應試,考中第二甲第八名進士,選任真定府理刑判官。但是景隆被父命所迫,娶了劉都堂之女為正室

老鴇偷偷以白銀一千二百為身價,把蘇三賣給山西洪洞縣馬販沈洪為妾,沈洪就帶蘇三回洪洞,但蘇三守身如玉,不願與沈洪同房。沈洪長期經商在外,其妻皮氏同鄉監生趙昂私通,與趙昂合謀毒死沈洪,誣陷蘇三,並以一千兩白銀賄賂知縣與全縣衙的官吏幕賓差役

知縣貪贓枉法,假稱得到沈洪託夢訴冤,並且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忍刑不過,只得屈忍畫押認罪,被判死刑,囚禁於死牢之中,衙役劉志仁知道實情,於是私下保護蘇三。適值王景隆任滿,改任山西省八府巡按,得知蘇三已犯死罪,便微服出巡密訪洪洞縣,探知蘇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全部人員到太原

王景隆本欲親審,為避嫌疑,遂委託劉推官代為審理。劉推官機警有才,監禁皮氏、趙昂等人,卻暗中派人監聽他們的對談,發現真實,於是公正判決,蘇三奇冤得雪,罪犯正法,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有幸,傳奇般地同王景隆團聚,與景隆之妻以姊妹相稱,非常和樂。

改編版京劇劇情

京劇和許多地方戲曲編「蘇三落難故事」為蘇三起解、玉堂春等,廣為演出。就是「女起解」,「起解」意如「提審」。中國四大名旦都扮演過蘇三,梅、程、荀、尚四人各有特色。後來名京劇演員張君秋黃桂秋徐碧雲等都扮演過蘇三。

嫖院

蘇三原是良家女子,江南蘇州人,年僅七歲,就遭舅父賣入燕京一秤金妓院,改名「蘇三」,長大後殊為美豔,多才多藝,成為一時名南京禮部(或作吏部尚書的公子王景隆(或誤作王金龍)上趕考時與其結識。

定情

王景隆深愛蘇三,遂揮金如土,與蘇三定情,為其取藝名「玉堂春」。後來,王為蘇三耗盡積蓄,被老鴇打出,流落街頭。

廟會

蘇三念著舊情,在城隍廟(或作關王廟)暗中與王公子見面,並資助其銀兩,作為回家的盤纏,並立誓為王守節

起解

蘇三被老鴇設計賣與山西洪桐縣商人沈洪(或作沈宏、表字燕林/延林),其妻皮氏嫉妒蘇三,在麵中下毒,不料誤殺丈夫,便誣陷玉堂春殺夫。玉堂春於是被押解上太原接受審判,途中幸得差役崇公道看顧,拜崇公道為義父

會審

王公子立志苦讀,中進士。後被任命為山西巡按,恰逢玉堂春一案,遂與藩司劉秉義、臬司潘必正三堂會審此案。審案過程中,王無法控制情緒,被藩司和臬司看出與玉堂春的關係。

探監

王微服探監,被藩司撞見,在其幫助下了解了實情,判玉堂春無罪開釋。

團圓

在藩司、臬司等人的幫助下,王娶蘇三,兩人團圓。

劇種和流派

除京劇外,秦腔豫劇湘劇邕劇評劇越劇河北梆子晉劇中均有玉堂春一劇,漢劇稱《大審玉堂春》,粵劇徽劇等稱《三司會審》,川劇稱《審蘇三》。京劇中所稱的《玉堂春》指全劇或往往特指《三堂會審》一折。

梅蘭芳《女起解》一劇由其伯父梅雨田所授,並為其創編「十個可恨」新腔。加之王瑤卿將監中原來所唱四句西皮原板增改為大段反二黃,使內容更加完善。從梅蘭芳開始,《女起解》成為一折獨立演出的劇目。梅蘭芳《三堂會審》一劇唱腔依據王瑤卿的路子,並吸收清末票友林季鴻所編新腔。梅蘭芳一直認為:《玉堂春》學會以後,大凡西皮中的【散板】、【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幾種唱法都有個底子了。[6]

唱詞

女起解中,以流水板「蘇三離了洪桐縣」一段最為人熟悉,唱詞如下:

【流水】
蘇三離了洪桐縣
將身來在大街前
未曾開言我心內慘
過往的君子聽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轉
與我那三郎把信傳
言說蘇三把命斷

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盲文

盲文/盲文
Braille
類型 字母非線性寫法
語言 一些(中、英、日等盲文)
創造者 路易·布萊葉
使用時期 1821-現在
母書寫系統
夜間書寫(Night writing
  • 盲文/盲文
    Braille
Unicode範圍 U+2800 to U+28FF
注意:本頁可能包含Unicode國際音標
Six glyphs.svg
文字
文字史
字位
文字列表
拼音文字相關
字母
字母的歷史
類別
表音文字
全音素文字
輔音音素文字
母音附標文字
半音節文字
特徵文字
音節文字
語素文字
輔助使用
速記
音標
特殊使用
數字
盲文
相關條目
象形文字
形意文字
搭配使用的符
附加符號
標點符號
可轉換為文字
的其他使用
電報編碼
字元

盲文法語Braille)、香港多用「點字」、「凸字」。是盲人使用的文字,由法國人路易·布萊葉發 明,透過盲文板、盲文機、盲文印表機等在紙張上製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盲文的基本單位是長方形的盲符,有位置固定的六個點,每個點可以凸出或不凸 出,形成64種可能。六個點的分布是左右兩行,上中下三層。如圖所示,左行自上而下稱為1、2、3點,右行自上而下稱為4、5、6點。

台北市行人地下道的盲文標誌,圖中上行為「新生南路三段」
盲文的六點排列圖
盲文"PREMIER",圖中手以下的部分,由下往上

電腦的使用範疇內,盲人可以配合盲文顯示機將螢幕上的文字即時轉化成盲文;而為了能表達ASCII的所有符號,故有增至八點的盲文產生。

拉丁字母表示法

26個拉丁字母表示法如下:

abcdefghij
Braille A1.svg Braille B2.svg Braille C3.svg Braille D4.svg Braille E5.svg Braille F6.svg Braille G7.svg Braille H8.svg Braille I9.svg Braille J0.svg
klmnopqrst
Braille K.svg Braille L.svg Braille M.svg Braille N.svg Braille O.svg Braille P.svg Braille Q.svg Braille R.svg Braille S.svg Braille T.svg
uvxyz     
Braille U.svg Braille V.svg Braille X.svg Braille Y.svg Braille Z.svg          
         w
                  Braille W.svg

上表中第一行只用1、2、4、5四個點,第二行由第一行加3點而得,第三行除「w」外其餘均由第一行加3、6點而得,第四行由第一行加6點而得。第 一行十個字母的符形也有一定規律,前三個字母(abc)和母音字母(aei)只有一個或兩個凸點,第4、6、8、10個字母(dfhj)有三個凸點,剩下 的g有四個凸點。

阿拉伯數字表示法有布萊葉和安托萬兩種。布萊葉式比較常用,英語盲文、漢語盲文等眾多盲文都使用這種形式;安托萬式主要用於法語盲文

 數字元號(前綴)1234567890
布萊葉式 Braille NumberSign.svg Braille A1.svg Braille B2.svg Braille C3.svg Braille D4.svg Braille E5.svg Braille F6.svg Braille G7.svg Braille H8.svg Braille I9.svg Braille J0.svg
安托萬式 Braille CapitalSign.svg Braille Å.svg Braille Ê.svg Braille SH.svg Braille Ô.svg Braille Û.svg Braille Ë.svg Braille Ï.svg Braille Ü.svg Braille Ö.svg Braille NumberSign.svg

布萊葉式用前十個字母表示1到0,安托萬式的1-9是在布拉耶式基礎上加6點,安托萬式的0是布拉耶式的數字元號。

不同語言的盲文對標點、帶音符的拉丁字母以及字母組合有不同的規定。例如盲符⠡,在英語盲文中表示字母組合ch,在德語盲文中表示字母組合au,在法語盲文中表示帶長音符的字母â

中文盲文

由於中文字是方塊字,包含多種筆劃,故中文盲文都是以盲文拼音,不同方言有個別的盲文系統。顯然,中文盲文的缺陷便是容易造成同音異字的混淆。另一個問題,是盲人由於缺乏對漢字的訓練,會對漢字一無所知。例如在香港,不少盲人只懂得講或打盲文而不會寫字,就是這個原因。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使用的漢語盲文方案有現行盲文和漢語雙拼盲文兩種。目前以現行盲文更為通用。這兩個方案的數字表示法沒有差別,都是布萊葉式。

自第四套人民幣開始,鈔票上亦有用凹版油墨印出鈔票金額的盲文。在第五套人民幣中,用來表示「0」的三點被連在一起。

現行盲文

使用漢語拼音來表示中文,由三個方塊分別代表聲母、韻母和聲調組成一個發音。

聲母
聲母 b p m f d t n l g/j k/q h/x
點字 Braille B2.svg Braille P.svg Braille M.svg Braille F6.svg Braille D4.svg Braille T.svg Braille N.svg Braille L.svg Braille G7.svg Braille K.svg Braille H8.svg
聲母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點字 Braille ST.svg Braille Q.svg Braille Û.svg Braille J0.svg Braille Z.svg Braille C3.svg Braille S.svg
韻母
韻母點字韻母點字韻母點字韻母點字
er Braille R.svg i/yi Braille I9.svg u/wu Braille U.svg ü/yu Braille Ò.svg
a Braille Asterisk.svg ia/ya Braille Ë.svg ua/wa Braille É.svg    
e/o Braille QuestionMark.svg ie/ye Braille E5.svg uo/wo Braille O.svg üe/yue Braille Ù.svg
ai Braille Ö.svg     uai/wai Braille Y.svg    
ei Braille È.svg     ui/wei Braille W.svg    
ao Braille ExclamationPoint.svg iao/yao Braille Ä.svg        
ou Braille À.svg iu/you Braille Ü.svg        
an Braille V.svg ian/yan Braille SH.svg uan/wan Braille Ï.svg üan/yuan Braille AND.svg
en Braille QuoteClose.svg in/yin Braille Ê.svg un/wen Braille Colon.svg ün/yun Braille CursiveSign.svg
ang Braille QuoteOpen.svg iang/yang Braille X.svg uang/wang Braille Bracket.svg    
eng Braille NumberSign.svg ing/ying Braille Å.svg ong/weng Braille Period.svg iong/yong Braille Ô.svg
聲調
聲調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點字 Braille A1.svg Braille Comma.svg Braille Apostrophe.svg Braille Semicolon.svg

記號

記號 - ·(中點) [/]
點字 ⠐⠆ ⠐⠄ ⠰⠂ ⠐⠐⠐ ⠐⠂ ⠰⠄ ⠠⠆ ⠰⠆

漢語雙拼盲文

雙拼盲文用兩個盲符表示一個漢語音節。

聲母

以下加有括號的i與u表示單獨成音節時不需要添加介母。

聲母 b(u) p(u) m(u) f(u) d t n l g/j k/q h/x
點字 Braille I9.svg Braille QuoteOpen.svg Braille Ö.svg Braille ExclamationPoint.svg Braille ST.svg Braille S.svg Braille P.svg Braille L.svg Braille A1.svg Braille K.svg Braille B2.svg
聲母 zh(i) ch(i) sh(i) r(i)/er的e z(i) c(i) s(i) y(i) w(u) yu/yong的yo 零聲母
點字 Braille C3.svg Braille M.svg Braille F6.svg Braille Asterisk.svg Braille D4.svg Braille N.svg Braille G7.svg Braille Colon.svg Braille QuestionMark.svg Braille Period.svg Braille Ù.svg
介母

介母不單獨作為字母,而是拼在聲母的5、6點的位置上。

介母 -i -u/ong的o -ü/iong的io
點字 Braille ContractionPrefix.svg Braille CapitalSign.svg Braille Correction.svg
韻母
韻母點字韻母點字韻母點字
a/er的r Braille J0.svg o/e Braille I9.svg ai Braille G7.svg
ei/ui的i Braille ST.svg ao Braille H8.svg ou/iu的u Braille C3.svg
an Braille F6.svg en/-n Braille A1.svg ang Braille D4.svg
eng/-ng Braille E5.svg 零韻母* Braille B2.svg    

註:零韻母表示這個音節除了聲母和韻母i u ü以外沒有別的韻母。

聲調

聲調與介母一樣,不單獨成字母,也寫在韻母的3、6點(ei為5、6點)上面。 ei以外的韻母的表示方法如下:

聲調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輕聲
點字 Braille Apostrophe.svg Braille CapitalSign.svg Braille Hyphen.svg 不變 下降一點位

如果韻母是ei,則表示方法如下:

聲調 ēi éi ěi èi 輕聲ei
點字  
Braille ContractionPrefix.svg
 
Braille CapitalSign.svg
 
Braille Correction.svg
不變 去掉
Braille Accent.svg

台灣

規定盲文與注音符號對映,由聲母、韻母及聲調組成一個發音。 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

  1. 一聲記號不可省略
  2. 結合韻不可寫成兩個韻母
  3. 單聲母字需加上韻母ㄦ

聲母

Braille O.svg Braille P.svg Braille M.svg Braille Q.svg
Braille D4.svg Braille F6.svg Braille N.svg Braille C3.svg
Braille K.svg Braille L.svg Braille R.svg
Braille K.svg Braille J0.svg Braille E5.svg
Braille A1.svg Braille B2.svg Braille I9.svg Braille G7.svg
Braille H8.svg Braille J0.svg Braille E5.svg

韻母

Braille Å.svg Braille ST.svg Braille Ü.svg
Braille Ä.svg Braille Ê.svg Braille È.svg Braille QuestionMark.svg
Braille W.svg Braille QuoteClose.svg Braille SH.svg Braille À.svg
Braille V.svg Braille U.svg Braille X.svg Braille Z.svg
Braille Û.svg

結合韻

ㄧㄚㄧㄛ ㄧㄝ
Braille Ù.svg Braille QuoteClose.svg   Braille Ò.svg
ㄧㄞ ㄧㄠㄧㄡ
Braille QuestionMark.svg   Braille Ö.svg Braille S.svg
ㄧㄢㄧㄣㄧㄤㄧㄥ
Braille T.svg Braille Ô.svg Braille DecimalPoint.svg Braille Y.svg
ㄨㄚㄨㄛ  
Braille Asterisk.svg Braille Colon.svg    
ㄨㄞㄨㄟ  
Braille Bracket.svg Braille Ë.svg    
ㄨㄢㄨㄣㄨㄤㄨㄥ
Braille Ï.svg Braille É.svg Braille CursiveSign.svg Braille AND.svg
   ㄩㄝ
      Braille QuoteOpen.svg
ㄩㄢㄩㄣ ㄩㄥ
Braille Currency.svg Braille Period.svg   Braille ExclamationPoint.svg

調號

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Braille Apostrophe.svg Braille Comma.svg Braille Accent.svg Braille ContractionPrefix.svg
輕聲   
Braille A1.svg      

香港

在香港,使用廣州粵語拼音,粵音共九個聲調,由三個方塊分別代表由聲母韻母及聲調組成一個發音,但第一聲不標音,即由二個方塊代表包含聲母及韻母的第一聲單字。另外,如果遇到「零聲母」的情況,則要在韻母後加入一空格,以作辨識。

一個在香港的公園扶手上之盲文。左邊的盲文是粵拼聲母s、韻母oeng、聲調陽上,代表「上」字,右邊的盲文為粵拼聲母l、韻母ok、聲調陽入,代表「落」字。

聲母

粵拼 b p m f d t n l g k ng h gw kw w z c s j
教院式拼音 b p m f d t n l g k ng h gw kw w dz ts s j
國際音標 [p] [ph] [m] [f] [t] [th] [n] [l] [k] [kh] [ŋ] [h] [kw] [kwh] [w] [ts] [tsh] [s] [j]
漢字舉例
盲文 Braille P.svg Braille AND.svg Braille M.svg Braille F6.svg Braille T.svg Braille Ù.svg Braille N.svg Braille L.svg Braille K.svg Braille R.svg Braille G7.svg Braille H8.svg Braille Q.svg Braille Ï.svg Braille W.svg Braille C3.svg Braille X.svg Braille S.svg Braille J0.svg

韻母

粵拼 aa aai aau aam aan aang aap aat aak ai au am an ang ap at ak
教院式拼音 aa aai aau aam aan aang aap aat aak ai au am an ang ap at ak
國際音標 [a] [ai] [au] [am] [an] [aŋ] [ap] [at] [ak] [ɐi] [ɐu] [ɐm] [ɐn] [ɐŋ] [ɐp] [ɐt] [ɐk]
漢字舉例
盲文 Braille B2.svg Braille Ò.svg Braille ST.svg Braille Ä.svg Braille Currency.svg Braille C3.svg Braille P.svg Braille T.svg Braille K.svg Braille SH.svg Braille Å.svg Braille CursiveSign.svg Braille Ë.svg Braille G7.svg Braille QuestionMark.svg Braille Asterisk.svg Braille DecimalPoint.svg
粵拼 e ei eng ek i iu im in ing ip it ik
教院式拼音 e ei eng ek i iu im in ing ip it ik
國際音標 [ɛ] [ei] [ɛŋ] [ɛk] [i] [iu] [im] [in] [ɪŋ] [ip] [it] [ɪk]
漢字舉例
盲文 Braille E5.svg Braille H8.svg Braille Bracket.svg Braille W.svg Braille I9.svg Braille Y.svg Braille ExclamationPoint.svg Braille Period.svg Braille QuoteClose.svg Braille AND.svg Braille Ù.svg Braille R.svg
粵拼 o oi ou on ong ot ok oe oeng oek eoi eon eot
教院式拼音 o oi ou on ong ot ok oe oeng oek oey oen oet
國際音標 [ɔ] [ɔi] [ou] [ɔn] [ɔŋ] [ɔt] [ɔk] [œ] [œŋ] [œk] [ɵy] [ɵn] [ɵt]
漢字舉例
盲文 Braille O.svg Braille Ê.svg Braille V.svg Braille N.svg Braille Correction.svg Braille F6.svg Braille Ï.svg Braille Û.svg Braille Colon.svg Braille Ö.svg Braille J0.svg Braille S.svg Braille X.svg
粵拼 u ui un ung ut uk yu yun yut
教院式拼音 u ui un ung ut uk y yn yt
國際音標 [u] [ui] [un] [ʊŋ] [ut] [ʊk] [y] [yn] [yt]
漢字舉例
盲文 Braille U.svg Braille Ü.svg Braille È.svg Braille QuoteOpen.svg Braille Z.svg Braille Q.svg Braille Ô.svg Braille Semicolon.svg Braille À.svg

聲調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陰入 中入 陽入
代表數字 1 2 3 4 5 6 1/7 3/8 6/9
盲文 不適用 Braille A1.svg Braille Accent.svg Braille Apostrophe.svg Braille CapitalSign.svg Braille Comma.svg 不適用 Braille ContractionPrefix.svg Braille Apostrophe.svg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

         
一般標點
撇號 ’ '
括號夾注號 [ ]、( )、{ }、⟨ ⟩
冒號
逗號
頓號
連接號 、–、—、―
破折號 ——
省略號 …、...、. . .
嘆號
句號 .、。
書名號 《》、〈〉
連字號
問號
引號 『 』、「 」、' '、" "
分號
斜杠 /
虛缺號
隱諱號 ×
分字元
空格 ( ) ( ) ( ) (␠) (␢) (␣)
間隔號 ·
一般排版
&號 &
@號 @
星號 *
反斜線 \
項目符號
脫字元 ^
劍標 †、‡
角度角分角秒符號 °、′、″
同上符號
疊字元號
井號 #
№號
除號 ÷
百分號千分號 %、‰、
段落符號
分節符號 §
波浪號 ~
下劃線 _
豎線、斷豎線 |、¦
知識產權符號
版權符號 ©
註冊商標符號 ®
錄音版權符號
服務標記符號
商標符號
貨幣
國際通貨記號 ¤
貨幣符號
฿ ¢ $ ƒ £ ¥
特殊排版
數學符號  
疑問驚嘆號
參考標記
手寫符號
手寫符號
相關
附加符號
空白字元
維基百科圖書 書籍(英文) · 分類 分類 · 主題 主題

Six glyphs.svg
文字
文字史
字位
文字列表
拼音文字相關
字母
字母的歷史
類別
表音文字
全音素文字
輔音音素文字
母音附標文字
半音節文字
特徵文字
音節文字
語素文字
輔助使用
速記
音標
特殊使用
數字
盲文
相關條目
象形文字
形意文字
搭配使用的符
附加符號
標點符號
可轉換為文字
的其他使用
電報編碼
字元

標點符號,書面上用於標明句讀語氣的符號。「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1]

西方的標點符號在16世紀主要有朗誦學派句法學派兩個學派,主要是由古典時期希臘文和拉丁文演變而來,在17世紀後進入穩定階段。俄文的標點是依希臘文而來,到了18世紀採用西歐的標點方法。

古代中文無通用的標點符號,到了19世紀開始使用「。」作為斷句。日本在8世紀時,使用返點和訓點作為標點系統。

中文標點符號

歷史

中國古代文書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在文章裡加入「句讀符號」:句號貌似現在的句號,表示句子的完結;讀號貌似現在的頓號,表示語氣的停頓),有時會出現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例如清人趙恬養〈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說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種解釋方法。

但事實上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標點符號,可以從20世紀以來的考古文物中見到,只不過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準罷了。闢如在戰國時代的竹簡中就可以見到「└」型符號,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結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現代的逗號與句號,用來表示斷句。[2]在古人的記載中,《宋史·何基傳》稱讚何基:「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其實,遠在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時代,中國就已有一種頗為奇特的標點符號萌芽了。清章學誠《丙辰札記》考證:「點句之法,漢以前已有之。」《增韻》云:「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讀分則微點於字之間。」漢代許慎把標點符號收入《說文解字》,收了「、」號(丶),解釋:「有所絕止、而識之也。」還收了「()」號(𠄌),解釋:「鉤識也。」清段玉裁註:「鉤識者,用鉤表識其處也。……今人讀書有所鉤勒,即此。」[3],因此中國古代只不過沒有現代的標點符號,而不是沒有標點符號。

又因為古代文書普遍不加標點符號,會給未加訓練者造成閱讀的困難,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馬裕藻朱希祖錢玄同劉復周作人胡適等人聯名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2月出版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用白話和新式標點寫作的第一部「新書」。1920年,在陳獨秀胡適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經營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標點、分段並出版了《水滸傳》,這是中國第一次使用標點符號出版古典書籍。標點符號的使用,對中國的白話文的推廣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常用的標點符號

中文標點符號所佔的空間大小通常與漢字一樣。因為中文的版式有直排、橫排兩種,某些標點符號也有直排、橫排兩種。由於兩岸分治,標點符號的具體規範又分為如下兩種(香港受兩岸文化影響均較大,幾乎是兩種混用):

名稱符號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華民國教育部別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華民國教育部
句號
  佔一個字的位置,橫排居左偏下,直排居右偏上。 佔一個字的位置,居中。
問號
 
嘆號 驚嘆號、感嘆號  
逗號
 
頓號
 
分號
 
冒號
 
引號
(正常) “ ”
﹃﹄
「」
﹁﹂
左右符號各佔行中一格
(內部) ‘ ’
﹁﹂
『』
﹃﹄
括號 夾注號 圓括號 () 甲式:( )

乙式:—— ——[4]

  方括號 [][1]
六角括號 〔〕
方頭括號 【】
破折號
  —— 佔兩個字的位置,中間不能斷開,上下居中
省略號 刪節號   …… ……
連接號   一字線 佔一個字的位置
短橫線 - 佔半個字的位置
浪紋線 佔一個字的位置
間隔號
  · 佔一個字的位置,上下居中 佔一個字的位置,居正中
書名號   雙書名號 《》 左右符號各佔行中一格
單書名號 〈〉
書名號 浪線書名號 ﹏﹏ 文字下方(直排時左方)畫浪線
專名號
  __ 文字下方(直排時左方)畫線
著重號     . 文字下方(直排時右方)畫點

引號的使用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先用雙引號“ ”,內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單引號‘ ’,若再需引用,使用雙引號“ ”,以此類推。直排仍保持雙引號在外,改用『』和「」。 [1]
  • 中華民國教育部:先用單引號「」,內部如需要引用,再用雙引號『』。而雙引號內部又需要引用,則再用單引號,如此類推。

英文標點符號

  • 句點:英國英語(BrE):Full Stop;美國英語(AmE):Period,「 .
  • 問號:Question Mark,「 ?
  • 感嘆號:Exclamation Mark,「 !
  • 逗號:Comma,「 ,
  • 冒號:Colon,「  :
  • 省略號:Ellipsis (眾數:Ellipses),「 ...
  • 分號:Semicolon,「 ;
  • 連字元:Hyphen,「 -
  • 連接號:En Dash,「
  • 破折號:Em Dash,「
  • 括號:Parentheses,小括號(圓括號)「 ( ) 」(parenthesis; round brackets);中括號「 [ ] 」(square brackets);大括號「 { } 」(brackets; braces)
  • 引號:Quotation Marks,雙引號「 " 」(quote);單引號「 ' 」(single quotation marks)
  • 縮寫及所有格符號:Apostrophe,「 '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點符號是誰發明的?

16世紀時,小馬努蒂烏斯提出了一套正規的標點符號系統。主要符號源于希臘語法家們所用的小點,但常常改變其含義。希臘文中的問號(;)變成了英語中的分號。
  我國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讀起來很吃力,甚至被人誤解。到了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爲“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爲“讀”(音逗)。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919年,國語統一籌音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由當時教 育部頒布全國。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于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于學習標點符號 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于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
  小馬努蒂烏斯 16世紀(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標點符號的由來:
 (1) 西洋: 其標點符號,相傳是由亞歷山地利亞的文法家亞里士多芬所創造,在西元前二百年前傳入希臘,當時的符號較為簡單且缺乏統一。西元一五○○年,義大利 威尼斯的印刷家馬奴提斯(西方標點符號之父)予以整理增訂,後來廣為歐洲各國所採用。
 (2) 中國:
 A.古代: 山西省「侯馬 晉國遺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其盟辭中就有重文符號、句讀符號。從考古發現的文獻資料中可知:分段和句讀萌芽於商代,形成於周、秦。《禮記.學記》有所謂「離經辨志」法,即將每個句子隔開二、三字來書寫。

B. 漢唐:當時學者章句訓詁,才開始用句讀,如王逸作《楚辭章句》。而句讀或稱句投〈馬融.長笛賦〉、句度〈皇甫湜.與李生書〉、句逗《法華經》。當前多數學 者認:漢代的「句讀」是表示誦讀的停頓,長的停頓叫句 → 表示語意完整;短的停頓叫讀→表示語意未完整而必須停頓。《說文》中有「、」「」,分別表示「絕止」「鉤識」。但當時標記句讀的符號未盡一致。
 C.宋代: 館閣校書,開始用「從旁加圈點」之法,見宋 《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
 D.清末: 一般文人用「濃圈密點」來表示其所賞識的文字,將從前具有「文字理則」的符號變成鑑賞之符號,分章斷句更是普遍。

E.民國
初年
: 胡適與馬裕藻等人,以古代舊式標點符號(句讀號)為基礎,並吸收西方標點符號,擬訂出「新式標點符號」,極力鼓吹制訂統一的標點符號之重要。民國八年十一 月二十日國語促進會正式提出「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共計十二個)議案」,呈送教育部審議,而於民國八年底公布實施,共計十四種:句號.逗號.頓號.分號. 冒號.問號.驚歎號.引號.破折號.刪節號.夾注號.私名號.書名號.音界號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包糉子

,或糉子,為端午節應景物之一。以竹葉包裹糯米油飯豆沙鹹鴨蛋花生栗子豬肉之類,並以水煮或蒸熟的食品。起源於端午節祭祀龍的祭品,後來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人們為了讓屈原屍體不被魚類所食,粽子就變成投江餵魚。

 

語源

中國大陸的南方粽(右)及北方粽(左)

說文解字》中,字的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而「糉」字右半邊有「聚集」的意思,意即粽乃為米之聚集也。《本草綱目》載「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之形,故曰粽」。

歷史

粽的歷史悠久,在戰國時代時已經出現。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喫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另說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1]。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當地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2]

西晉周處風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齊民要術》卷九引《風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

粽子種類

中國大陸

北方糉

北方粽多為錐形

北方以一般用蘆葦葉卷為漏斗狀。因蘆葦細長而窄,常需兩、三片相疊才能縛粽。

餡料則灌入糯米、粘黃米等,亦可加入。一般只有甜素餡,多用紅豆沙或小棗做餡,有用粘黃米或其他粘種糧食的封口用細繩或草絲捆紮(北方傳統上用馬蘭草),作成稜錐正四面體形狀,然後用水煮熟,可以熱食也可以冷食,具有葉子的清香味。

到了近代,有些北方的粽子也成為和南方的一樣,成為4個角的粽子。但還是以錐形為主。但是口味還是多為大棗、小棗、金絲棗或者豆沙,以甜味為主,鹹味較少。

南方粽

以前南方粽多為長型,口味為咸粽

南方多以箬葉包粽,也有用蘆葦葉者。粽子形狀接近三角錐,體積較大。餡料有糯米外加肉、赤豆等,有甜鹹葷素各種口味,其中以嘉興肉粽最為出名。南方粽子的主要類型有肉粽,棗粽,栗子粽等。肉粽是用瘦豬肉在醬油中浸泡一段時間後,裹入同樣被醬油浸泡過的大米(也有直接用泡好的純白糯米的)中。近年來,人們在肉粽中加入適量肥豬肉的越來越多,這樣口感更為香美.此外,近年也有蛋黃肉粽,即在粽子中加入煮熟的鹹鴨蛋黃。製作粽子的糯米中常常也會加入水泡過的紅豆或者綠豆。

嘉興粽
嘉興五芳齋粽子禮盒

嘉興粽子為長形,有大肉、豆沙、雞肉粽等品種。它的粽子從選料、製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許多海內外朋友皆因品嘗過嘉興粽子後,方知浙江嘉興的地名。嘉興粽子以「真真老老」和五芳齋兩品牌為最。

上海由於和嘉興地理位置接近,所以粽子的口味和外形與嘉興粽子基本一致。

潮州糉

外形成三角錐體,視竹葉大小而定,由一片或兩片竹葉包裹餡料而成,以一條鹹水草捆紮成形。

餡料包括有無加調味的糯米、加入滷水抄制的糯米、以豬油網包著甜紅豆沙製成的豆沙丸、滷水半肥瘦豬肉、冬菇、蝦米、粟子…等。餡料位置經過編排,甜豆沙丸被無調味的淡糯米包圍,所以即使餡料有甜有鹹,但仍然能調和出引人的味道,風味獨特。當中使用的滷水加入了南姜八角陳皮…等。

香港粽

香港地區的作法與中國大陸南方的許多沿海地區大致相若,但以裹蒸粽鹼水粽甜食)和鹹肉粽食)為主,亦有紅豆粽綠豆粽等。近年來,也有茶樓和部分小販售賣。而每逢端午時節,有些食品公司更以魚翅鮑魚等貴價材料作餡料。另外,近年亦有出現以西米取代糯米製成的水晶糉

娘惹粽

馬來西亞新加坡,由於當地的土生華人沿襲了其祖先帶來的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加上受到馬來人的文化影響,他們以獨有的「中式+馬來式」的混合做法製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娘惹粽

臺灣

臺灣粽子的作法源自於中國大陸南方,外包麻竹葉或桂竹竹籜再 以白棉線或鹹草捆紮,其樣式多成錐立四角形狀,但同時在臺灣南部和北部地區之間在作法上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常被臺灣人稱作「南部粽」、「北部粽」。相比 南方粽,北部粽體積更小巧,油較多,味道也較鹹。不論南北,都有加入瘦肉、蛋黃,還有花生,甚至魷魚等海味。1949年後,大量軍民隨國民政府遷台,其中以江南人居多,所以亦隨之傳入江浙省粽類為多。台灣習俗中,若某家有喪事則端午不製粽,粽由女主人娘家提供,並贈以回禮。亦有考生吃粽子,有「包中」的含意。

另外,台灣原住民亦有類似的食物。雖與漢人端午節習俗無關,但亦成為粽食新選擇之一。

北部粽

台灣北部粽

臺灣北部作法是米浸泡於水中,瀝乾後用油炒香,並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近於「油飯」,再以葉包裹填餡,再一次使入味。也有人直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填餡後蒸食。台灣北部粽所用竹葉多為殼,色澤棕黃,略帶斑點,質地頗為堅韌,較無葉香融入其中。

南部粽

南部粽或稱水煮粽,特色為投水煮食、較不油膩。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浸泡後加瘦肉、三層肉、香菇鴨蛋黃、紅蔥頭,亦有添加花生栗子蘿蔔乾者,較特殊的亦有加魷魚蝦米者,餡料須先行醃製,以粽竹葉包裹,入大鍋中,以大火水煮,中間或添冷水一至二次,持續加熱至熟透,費時大約一時半至兩小時。臺灣南部粽所用「粽竹葉」,質地細緻而葉面較寬(大部分是麻竹葉),氣味也較芳香,食用時帶有淡淡的竹葉清香。也有用月桃葉子包的,有一股特別的月桃香,而且月桃葉子比較大,可以包更大的粽子,而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會淋醬和灑上花生粉增加滑順口感南部肉粽店家通常可品嘗到這般美味。

菜粽

臺灣南部同時有種以花生和糯米包製的粽子。其煮法和南部粽相同為水煮粽。食用時搭配花生粉、香菜和醬油膏一起食用。

鹼水粽

以糯米和鹼劑包製,成品為黃色、有彈性、口感接近九層塔般比較有彈性的果凍狀物;食用時通常淋上糖漿般的醬汁或直接沾白沙糖,又稱甜粽,屬甜點類,市場逐漸萎縮,目前越來越少見,現在也會將產品改良,包紅豆內餡等,增加多種口味。

客家

  • 米粽:蒸過的糯米飯包入蝦米、紅蔥頭、菜脯香菇絲、肉等材料,以曬乾的麻竹葉包裹再蒸熟食用[3]
  • 棕:糯米經泡水後研磨成米漿,瀝乾水分搓揉成粄糰,加入菜脯香料再用麻竹葉包上蒸熟。在製作上比較耗時,因此風味也更為特殊[4]

原住民粽

  • 與漢人之粽外觀類似,稱為「阿拜」,流行於魯凱排灣卑南等族。選用芋頭粉、小米、糯米或高粱粉。內層包上肉餡、外緣先包上假酸漿葉,最後包覆以月桃葉。

野薑花粽

  • 為新竹縣內灣老街上著名點心,以野薑花葉包上山地香菇、豬肉、糯米,蒸煮後食用,充滿野薑花香味。

越南粽

越南粽的外形以呈正方形為主
越南棕的製作過程
越南粽通常切八份

越南的粽子(國語字Bánh chưng儒字餅粽)呈方形,是越南的春節食品之一。越南餅粽的作法為:將糯米浸泡後加肥豬肉、綠豆和黑胡椒作餡,以尖苞柊葉Phrynium placentarium)包裹、蒸熟,蘸魚露食用。

日本粽

日本部份地區在端午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日本粽有多種不同的款式。

其中一種呈長條狀,尾端有稻草伸出,幾隻捆成一紮。

新潟縣山北町有一種鹼水粽,稱為灰汁笹巻き

朝比奈粽朝比奈的名產,加入山茶花的根。

灰汁巻き類似廣東式的鹼水粽,常見於南九州,如鹿兒島縣宮崎縣熊本縣人吉球磨地區等。

其他地區

希臘粽

希臘粽(Dolmathakia)是希臘傳統甜點或小吃,在公元前330年就有記載。以米為主餡,用煮過的葡萄葉包成。水煮後食用。餡中可加入新鮮的草藥香料肉類蔬菜果乾等調製成不同的複雜鮮美的味道。

巴西粽

一個包好的巴西粽
解開後的巴西粽

巴西粽(Pamonha)是巴西中北部的小吃。以玉米為餡,用玉米葉包成,味道較單純沒有複雜的口味。做法是以玉米磨成漿再用玉米葉包成,水煮後就可食用。

墨西哥粽

在盤子上的墨西哥粽

墨西哥粽(Tamale),又稱玉米粉蒸肉。類似巴西粽,以玉米葉或蕉葉包的,裡面用玉米粉包肉。其樣式五花八門,可將各種墨西哥香料放入玉米粉中,或是加入南瓜子、葡萄仁、杏仁橄欖辣椒蝦仁等等。一些人還使用新鮮的鱷梨或其他果葉代替蕉葉,另添一番滋味。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節的粽子有多少種呢?
2011-04-28 本文行家:ssydbdf

粽子(英文名:rice dumpling)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直到現在的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這種風俗也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節食,應屬西漢的“梟羹”。 《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東坡“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名。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菰葉的季節局限。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也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後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鉅,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而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方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外形別緻。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嘉興粽子: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鬆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鹼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齋、揚州飯店為代表的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功德林供應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紅棗粽、松仁白米粽和羅漢粽,均以素食為特色。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風範,粽殼略青,棱角分明,外觀清秀,品味純正,特別是"牛肉粽",是其他幫別所沒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興粽子店、五芳齋等傳統特色店所供應的粽子則是"五花八門",豆沙、鮮肉、白米、紅棗赤豆、鮮肉蛋黃等。沈大成首創咖哩雞粽,繽紛多彩。各類粽子從品種到外形,從口味到色澤都各不相同,大的廣式裹枕粽450克一隻,而迷你粽每隻僅25克。

       
其他較為著名的粽子還有兩湖的辣棕、貴州的酸菜棕和蘇北的鹹蛋棕。
       
國外的粽子也有很多種類:

       
日本:稱粽子為茅卷,在陰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成長圓柱形。
       
越南:陰曆端午節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只鹹蛋包成;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泰國:潑水節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此外,哥斯達利加、洪都拉斯、秘魯等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2011-04-28 本文行家:ssydbdf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赛龙舟     
賽龍舟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踪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 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 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節Q&A~回答孩子的「為什麼......」

 

端午節快到了!今年您打算如何帶孩子渡過端午佳節呢?在您和孩子分享或進行各式各樣的端午活動時,如果他拋了一大堆的「為什麼……」,那您可要把握這大好機會,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他對端午節有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千萬不要敷衍他、讓孩子茫茫不知所以然喔!

這裡收集了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面對孩子可能有的各種好奇與疑問,我們為忙碌的您事先準備好解答,不必再怕孩子的為什麼了,您也可以成為孩子崇拜的端午萬事通喔!

端午民俗Q&A大集
以下這些問題都以孩子的口吻提問,在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下,您可以用自己平常和孩子對話的方式,將一些端午點滴告訴孩子,和孩子展開一段節慶的對話!

Q1:為什麼端午節的早上要在門口掛的草和樹枝呀?那是什麼呀?
A1:門上插的是菖蒲、艾草和榕樹枝。因為菖蒲葉子長長的,就像是一把劍, 古時候的人就把菖蒲稱為蒲劍,而且菖蒲葉會散發出一種味道,那味道可以殺蟲、解毒。艾草跟菖蒲不一樣,它的氣味芳香、可以治病,還可以沾酒放在屋腳、床 下,有驅毒避邪的作用,可以保護我們。而榕樹枝也是同樣具避邪驅毒的意義呢!
  
以前人常說:「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啦!(台語)」,因為把它們插在門口,就是希望藉由它們的保護,讓全家的健康都得到保障。在我們小時候過端午節時,還會用水煮菖蒲、艾草來洗澡,聽說它們可以清潔殺菌,治療或預防皮膚病。

Q2:為什麼端午節就要吃粽子?上次沒有端午節,我也有吃耶!?
A2:現在粽子一年四季都有在賣,到了端午節,粽子更是大家都會吃的東西。 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忠心愛國的屈原跳河自殺後,當時的人就用糯米飯投入江水中祭祀屈原,但又怕屈原會被水裡的魚蝦吃了,所以就用了竹筒裝糯米,再投進江水 裡,後來才漸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到了今天,我們在端午節就用吃粽子來紀念屈原了。

Q3:為什麼端午節的中午可以把蛋豎起來呀?
A3:午時豎蛋是端午節一項很有意思的習俗,據說端午節這天中午的地心引力特別的強,兩頭尖尖圓圓的雞蛋,便容易在這天豎立起來。

Q4:為什麼要在端午節舉辦划龍舟的比賽啊?
A4:划龍船的由來是因為相傳在屈原自殺以後,楚國人民紛紛划船去救他,但都找不到屈原的身影,不過他們還是鍥而不捨地在汨羅江上尋找屈原的屍體,為了驅趕水中的魚類,以免他們吃了屈原的屍體,所以一面划船,一面敲鑼打鼓,久而久之就演變成划龍舟的活動了。

划龍舟的訣竅是要划槳動作整齊,從頭到尾又努力不懈地划,才能比較快奪標喔。龍舟競賽裡,最重要的就是隊員之間的團結和堅持到底了,這是一種運動精神的展現,這些年來,我們的龍舟比賽已經發展得有聲有色、很有名氣,所以還有外國人組隊來參加龍舟比賽呢!

Q5:那為什麼端午節要戴香包呢?
A5:端午節媽媽通常會買香包或做香包給孩子掛著,這其實,是逐漸演變的一 種避邪保平安的方式。在古代,端午時小朋友會穿「五毒背心」,五毒指的是蛇、蠍子、蜈蚣、蟾蜍、蜥蜴,牠們是夏季常見的五種毒蟲。讓孩子穿上五毒背心,不 但能教小朋友辨認這五種兇毒的昆蟲,也有保平安的用意。

另外,還要掛「五彩絲線」,就是將青、紅、白、黑、黃等五種顏色的線合在一束,懸掛在床帳、搖籃邊,或戴在小孩子的手腳上,不但可以避免災難,也 可以保平安,古人把它叫做「長命縷」,還有人會穿戴「虎頭帽、虎頭鞋」,因為老祖宗認為老虎威猛,可以驅邪避惡,所以過去每到年節喜慶,大人都會為小孩穿 戴有老虎造型的衣飾。

Q6:電視上說古時候的人端午節會喝雄黃酒,什麼是雄黃酒呀?
A6:雄黃是一種礦物,把它調在高粱酒、米酒中就成了雄黃酒,古時候的人認為在端午節喝雄黃酒可以解毒,喝剩的撒在床下或屋角,還可以殺蟲。另外,雄黃酒還可以預防得腸胃疾病,在米缸內放些雄黃粉,就能殺菌、清潔水質,在牆邊撒些雄黃粉還可以去除毒蟲呢!

Q7:為什麼端午節要吃菜豆和茄子呀?
A7:吃菜豆具有長命百歲的好兆頭,而吃茄子則象徵身體更健康、氣色更紅潤,所以端午節會吃菜豆和茄子,就好像過年吃年糕會長高是一樣的。以前人常說「吃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台語)」,因此吃豆子和茄子是要為了讓你長命百歲又健康漂亮呢。

Q&A之間,別忘了讓孩子想想
回答孩子的問題,固然可以增加孩子對端午習俗的認識,不過如果家長在答問時,能將原始的問題延伸,並反問孩子,刺激他們思考和想像力,相信孩子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端午啟發。

譬如在談到屈原的行為,或白蛇傳的情節時,孩子在聽這些端午故事時,都覺得「屈原好可憐喔」、「法海和尚好壞呀」,我們可以藉機會將問題轉化,用 孩子聽得懂、能夠瞭解的話問他:「屈原因為國君不聽他的話,跳河自殺,如果換成你是屈原,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那個君王,你會怎麼對待部下?」、 「如果你是許仙,看到太太是一頭蛇,會不會害怕?」、「法海和尚真的是壞人?為什麼他要水淹金山寺?」這時候,孩子就會開始動腦筋、想辦法。若孩子從小有 這樣思考問題的經驗,長大後遇到挫折時,便會知道一件事情並不是只有一種解決辦法,而是可以有多種選擇的。

留下愉快的童年過節經驗
傳統的節日意義,若能在孩子的心田落下種子,並因經過更深層的反芻,而在他們往後長長的人生路上,開出更璀璨的花朵,那麼,這可說是一種節慶新精神的展現,也是件值得現代父母期待的安慰。

過節經驗往往會成為孩子長大後難忘的童年回憶,值得一再回味,就像一種既醇且久的美味,會在孩子的記憶深處縈縈繞繞,留下美好回憶。往往,家人間的情感,也因著這樣的「過節約會」而更加深厚。對於端午佳節這個家人約會的好日子,您,為您和孩子的端午約會作好準備了嗎?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褂
拼音:mǎguà(magua)
英文:Mandarin jacket
黄馬褂
 
  馬褂(Mandarin jacket),游牧民族服飾,客家又叫大襟衫,是中國清代的男式服裝之一,爲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通常套在旗袍或稱滿式長衫的外面穿用,有些類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齊又稱爲“長衫馬褂”。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於無袖的馬甲。主要分大襟、對襟、琵琶襟三種。一般長度到肚臍,袖子到肘部。清朝初期隻是滿族人穿用,由於公家強制漢人剃發易服,康熙雍正年間開始廣泛流行,分單、夾、紗、皮、棉等種類。解放前與長袍合爲官定的常禮服.以黑色爲最普通。解放後已經逐步被中國人民擯棄,但是近年來,馬褂又以“唐裝”的名稱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歷史文化

 
長衫馬褂套裝(金色)
長衫馬褂套裝(金色)
  馬褂是滿族喜着的服飾,因最初爲滿族人騎馬時所穿的衣服而得名。在長袍外面套馬褂,有長袍馬褂的美稱。滿族征服中國建立清朝。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取而代之的,便是這種滿洲袍服。至清後期流行全國。
 
  清初,穿馬褂僅限於八旗士兵。康雍年間滿族男子穿馬褂習俗已盛行,不分老少、貧富皆服之。青年喜着馬褂以示威勇,富貴人家穿着其炫耀自己的富有。

  在清朝,黄馬褂是皇帝特賜侍衛武士、有軍事功勞者和行圍打獵成績突出者的,代表皇室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隨便穿用黄色的馬褂。而皇帝經常以馬褂賞賜有功的臣下,賞其“黄馬褂”者,成爲極高的政治殊榮。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頒布的《服制案》中將長袍馬褂列爲男子常禮服之一。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公布《服制條例》,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爲“國民禮服”。

  中國的大部分相聲演員和其他曲藝演員在表演節目時仍會穿着長袍,民國成立後多改中山裝,現在多爲襯衣或西裝。

  在台灣,參加正式傳統宗教祭典時,主祭、陪祭者多會穿着馬褂。近年來參加佛教式喪禮的家屬由傳統披麻戴孝改爲穿着黑色馬褂。

外形特征

 
  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主要是爲了便於騎馬,故稱爲“馬褂”。滿人初進關時,隻限於八旗士兵穿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爲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着。

基本樣式


  馬褂分大襟馬褂、對襟馬褂、琵琶襟馬褂、翻毛皮馬褂等多種樣式。

  大襟馬褂,平袖及肘,衣長及腰,兩側開禊,衣襟開在右側,四周以異色爲緣;一般作常服使用。

  對襟馬褂,又稱得勝褂,衣長及腰,對襟,平袖及肘,兩側開禊。乾隆年間,傅文忠領 兵征全川穿此服,得勝而歸,人皆稱“得勝褂”;對襟馬褂,其服色在各個時期有多種變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後又推崇深絳色(人稱“福 色”),到了嘉慶年間,則流行泥金及淺灰色。大袖對襟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爲禮服使用,顏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員在謁客時常穿此服,因其身長袖窄,也稱作 “長袖馬褂”。

  琵琶襟馬褂,又稱缺襟馬褂,與其它馬褂不同的是右襟下端短缺,另補一塊,以紐扣聯之,狀似琵琶,而故名;穿上它可以行動自如,常用作出行裝。

  翻毛皮馬褂,是將皮毛翻露於外,清代達官貴人冬季罩在衫袍外,以炫其富貴。

黄馬褂

 
  黄馬褂,是皇帝特賜的服裝。清廷曾明確規定,隻有四種人可以穿着黄馬褂——
 
  一是皇上出行時的隨行人員,如各内大臣、禦前大臣、禦前侍衛等。這些人在隨皇上出行時,必須穿着黄馬褂,以壯行色。這種黄馬褂被稱爲“行職褂子”,沒有花紋圖案。因爲是因職務而穿着,離開工作崗位或非與皇上同行不能穿着。

   二是在隨皇上狩獵、射箭時表現出眾,或者向皇上獻獵物的人。這些人一般都有皇上賞賜的黄馬褂,他們穿着的黄馬褂被稱爲“行圍褂子”。按照規定,隻有在跟 隨皇上狩獵時才可以穿着,平時穿着屬於違紀,是要被處罰的。清朝大多數皇上都有狩獵習慣,因而穫得賞賜黄馬褂者不乏其人。所不同的是,因工作需要穿着黄馬 褂時,文官用黑色紐襻,武將用黄色紐襻。

  三是因特殊功勳而穫得獎賞黄馬褂的人。這種情況屬於文藝作品中所說的“賜穿黄馬褂”。這種賞賜被稱爲“武功褂子”,受賞賜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場合穿着。

   這種賞賜清朝初期並不盛行,直到嘉慶年間都未見於史書,是在道光或鹹豐以後才開始出現的。多見於皇上賞賜對太平軍作戰的有功人員。但穫此賞賜者,不單是 馳騁沙場的驍勇戰將,有時爲皇上(或太後)辦事得體,使其歡心者亦可穫得賞賜。有史料記載說,清末老佛爺慈禧太後就曾因歡心,專門賞賜爲其開火車的司機黄 馬褂一件。

  四是朝廷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這些人也可以被特賜黄馬褂。一般情況下,皇上特賜某官員黄馬褂的詔曰宣讀後,被特賜黄馬褂的官員必須騎馬繞紫禁城一周,這種威武而又莊嚴的儀式,鹹豐年間最爲盛行。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馬褂

黃馬褂滿清的一種官方服飾。馬褂是滿清官員制服的一種,設計上方便騎馬時穿著。馬褂的顏色和用料皆與穿著者的階級有關,當中黃色皇帝的專用產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衛武士,或者獲皇帝特別賞賜者才可以穿著。能獲得賜穿黃馬褂代表著得到皇帝的寵信,是一種個人的榮耀。

清朝官員的制服分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幾種。當中行服是出外時所穿,而馬褂(亦稱為「行褂」)即行服的一種。馬褂的設計是為方便騎射箭,因此衣長只及股,袖長至肘。在馬褂之內還要再穿上大袍。

規定

根據清代官方規定,有三類人可以穿著淡黃色的黃馬褂:

  • 行職褂子:第一類是皇帝出行時,各內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衛等隨從,必須穿著黃色的馬褂以壯行色。這種黃馬褂稱之為「行職褂子」,沒有花紋及圖案。因為是因職而穿著,離開工作崗位,或者非與皇帝同行時便不能穿。
  • 行圍褂子:第二類黃馬褂是皇帝狩獵校射時所賞賜的。清代的天子咸豐帝為止,俱有每年狩獵的習慣。在皇帝圍獵、校射時表現出色,或者向皇帝獻獵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賞賜黃馬褂。這種黃馬褂稱之為「行圍褂子」,按規定只有在跟隨皇帝狩獵時才可以穿著。平時無故穿上屬於犯禁忌,是可以被治罪的。
  • 武功褂子:最後一種黃馬褂是因軍事功勛,或其他特別貢獻而得到獎賞。這種賞賜又稱「武功褂子」,得賞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場合穿著;意義上才屬於一般人平時所說的「賜穿黃馬褂」。據考據,這種賞賜方式在清初並不盛行,一路至嘉慶年間都未見於史書;相信是在道光咸豐以後才開始頻繁出現。到了太平天國起後更多見賞賜於對太平軍作戰有功者。而獲得賞賜者不單是有軍功的將軍,有時為皇家辦事得其歡心亦可能獲賞。清末時慈禧太后便曾賞賜為其開火車司機黃馬褂一件。

 

清宮服飾展 親睹「黃馬褂」

【記者譚美芳報道】香港歷史博物館下周三起一連兩個月展開歷來最大型的清代宮廷服飾展,展出一百卅多項巧奪天工的故宮服飾精品,其中卅多件更是首次曝光,包括皇帝朝袍及紙樣,可見清宮製作衣飾一絲不苟,清代的審美觀念更影響至今。

嘉慶皇帝的龍袍。
嘉慶皇帝的龍袍。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翁怡表示,清代服飾是中國歷朝最繁複的,有嚴謹煩瑣的衣冠制度,階級觀念極重,顏色不能亂穿,明黃色代表皇帝,皇太子要 改用杏黃,其他皇子要用金黃色,「總之你一眼望落去就知佢係貴冑定平民」,防止僭越,亦會展出「黃馬褂」,該服原來是皇帝賞賜有功的官員,李鴻章便獲御 賜,不過皇帝的近身侍衞也穿黃馬褂作識別。

她指清入關後,認為衣冠不輕言改,否則必亡國,故廢除漢族寬衣博袖式,強制推行具滿族騎獵特色的緊身窄袖長袍。

今次清宮展覽將會展出金碧輝煌的指甲套。
  • 今次清宮展覽將會展出金碧輝煌的指甲套。
「黃馬褂」是皇帝御賜予有功的官員,足以光宗耀祖。
  • 「黃馬褂」是皇帝御賜予有功的官員,足以光宗耀祖。

滿清原為游牧民族,為方便騎射衣服較貼身,衣袖有似馬蹄的袖頭,平時挽起,寒冷及出獵作戰時放下,上衣有大披領,狀如弓形,部分衣服加設毛皮保暖,但亦有吸納漢族傳統,如皇帝衣服加入龍紋。

清初婦女喜以扁方將頭髮結成兩把頭,並插上精美的髮簪。
  • 清初婦女喜以扁方將頭髮結成兩把頭,並插上精美的髮簪。
「國采朝章-清代宮廷服飾」展覽
  • 「國采朝章-清代宮廷服飾」展覽

清女極貪靚 頭加「大拉翅」

清代宮廷服飾雍容華貴,翁怡指清代女性極為貪靚,由頭到腳都要加「高」,「六吋高的鞋清朝一早就有!」以修長高挑為美,窄 身長袍,頭上亦「僭建」加上如牌坊的「大拉翅」,原採兩把頭設計,以扁方一字排開兩邊紮成髮髻,其後生活安定追求奢華,愈插愈多髮簪,清代中期便出現由鐵 線及布製成、類似鳳冠的「大拉翅」,以便有更多空間插簪。

鞋有六吋厚的高底鞋、花盆底袷鞋及元寶鞋等,指甲亦有鎏金指甲套,整套「戰衣」動輒數十磅,「成套着晒上身,應該未必行到。」但因男尊女卑,女士與男士出席正規場合時高度不會「僭越」男士。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西西的方濟各

 
亞西西的方濟各

胡塞佩·德·里貝拉(Jusepe de Ribera)的油畫
精修聖人(Confessor)
出生 1181年/1182年
教宗國(Papal States)
逝世 1226年10月3日 (44-45歲)
教宗國亞西西
敬奉 羅馬天主教會普世聖公宗信義宗
列聖 1228年7月16日, 亞西西教宗額我略四世
朝聖地 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聖殿
慶節 10月4日
象徵 十字鴿、鳥、動物、腳下的狼、Pax et Bonum, 方濟會袍服(Poor Franciscan habit)、五傷(Stigmata), T十字(Tau Cross) ("T-shaped")
主保 動物環境義大利商人偷乘者(Stowaway)[1]

亞西西的方濟各義大利語Francesco d'Assisi,1182年7月5日-1226年10月3日),簡稱方濟各方濟亞西西(Assisi)天主教譯名外的中文一譯「阿西西」,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美國舊金山市以及自然環境守護聖人,也是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的創辦者(會祖)。現任羅馬教宗的聖號方濟各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聖人。

 

童年及少年時期

大約在1182年,方濟出生在亞西西城富有的布商伯鐸‧伯納戴德(Pietro Bernardone)家中,洗名若翰;父親自法國經商歸來後,將小若翰改名為方濟。富裕的家境,加上天生的領袖氣質,年少的方濟受同儕擁戴成「亞西西歡 愉王子」父親雖事業有成,但畢竟不是貴族,他渴望晉陞名門的心願,便落到了兒子方濟的肩上;當時要躋身貴族之列,當騎士是最佳捷徑,方濟加入亞西西軍隊, 對抗世仇柏路佳(Perugia)。戰事中方濟淪為俘虜,囚於柏路佳,後因病釋放返回亞西西,長期處於患病狀態。 某日,在靠近亞西西城一座快要傾倒的聖達勉堂(San Damiano)裡,偌大的苦像對聖人說:「重建我的殿宇吧!因為它已經快要傾倒了。」方濟便開始修築已經傾圮的聖達勉堂,連附近的二座聖堂也一併重修。 由於修築需用的石頭須向亞西西城乞討,方濟便在這過程中,飽嘗了城內朋友的嘲弄。1205年,方濟響應教宗「十字軍」之號召,再次披甲上陣;在十字軍南下 將近40公里處的Spoleto城,方濟聽到了一個聲音對他說:「方濟,誰能為你做更多的事?主人或是僕人?富人或乞丐?」他回答:「主人和富人能為我多 所作為。」天主說:「那麼,你為什麼離棄了主人而獻身與僕人?為何揀選乞丐,而放棄無窮富有的天主?」

修會的初期

St. Francis of Assisi in Sacro Speco, Subiaco, Italy

1208年2月24日,方濟在寶尊堂聽到了聖馬弟亞瞻禮的福音「你們不要在腰帶裡備下金、銀、銅錢…(瑪10:9)」,深受感動,自此度貧窮生活的 心意堅定,再也沒有動搖;他捨棄了隱修士的皮帶,改以細繩束腰,並開始宣講。有一天,方濟與一位患有癩病的人相遇,他本能地想就此避開,但在主恩的驅使 下,他反而下馬親吻了該病患,且給了他一些金錢。此事件成了方濟生命轉變的一個關鍵點,自此以後,方濟便時常與跟隨者一同在癩病人當中服務。這個發生在亞 西西城外的事件,是在方濟生命的末期才被他自己寫出來的:「那(指該事件)為我看似酸苦,但後來卻在我的肉身與靈魂中轉為甘美。」方濟在那條路上戰勝了自 己的軟弱,並更加增了隨時為貧苦者服務的熱望。方濟的善行很快地就吸引了許多願意來跟隨他的人。方濟追隨者住在亞西西曲河的痲瘋病院裡,但他們花很多時間在翁布里亞山區間傳教。他們總是很高興地傳教,而且常常唱歌,可是他們的講道詞讓人產生很深的印象。城內有名望的人士伯納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財產都貢獻出去來跟隨他,而在一年內陸續加入有將近十一個跟隨者。他稱這些跟隨者為「fratres minores」,在拉丁話中 「小兄弟」的意思。方濟會修士有時候會被稱為Friars,這是由拉丁話的兄弟「fratres」轉來的。1209年,他為了眾多的跟隨弟兄來到了羅馬, 欲尋求教宗依諾森三世(Pope Inncent III)對這新成立團體的批准。最初,這個團體被稱做「來自亞西西的補贖者」,他們致力於祈禱、勞力工作與宣講福音;他們的生活方式則與他們所堅持的貧窮 完全一致。 1219年的1月16日,方濟指派伯納德(Berard)弟兄與其同伴前往摩洛哥宣講福音;同年,方濟自己則前往埃及與聖地。 1220年,方濟回到亞西西後,開始臥病在床;同時,他也開始意識到:需要更有能力的人來管理這個愈加龐大的團體,而這正是他自認力有未逮的部份。稍後, 他便辭去了總會長的職務,且在往後的二年致力於會規的撰寫,因為他希望藉此獲得教宗正式的許可。果然,在方濟的努力下,最後定稿的會規,於1223年獲得 教宗的官方認可。為了回應聖女佳蘭(St. Clare)追隨福音生活的渴望,方濟協助聖女組織了一個女性的團體,她們就生活在聖達勉堂裡,因此被稱為「聖達勉堂的貧窮女士」(Poor Ladies of San Damiano);也就是後來「貧窮佳蘭隱修會」(The Poor Clares)的前身(又稱為「方濟第二會」)。漸漸地,方濟運動成為一股熱潮,連一般教友都要求聖人為他們建立在俗修道的團體,於是便成立了「在俗方濟 會」(the Secular Francisan Order--亦即「方濟第三會」)1224年的9月,方濟正在拉維納山(Mt. La Verna)上祈禱時,他領受了五傷的恩寵,因為從那刻起,在他的手、足與肋旁都出現了基督苦難的標記;然而,方濟越是努力地在眾人面前隱藏,反而越是吸 引周圍的人對此傷口的注意。1225年,聖人的視力與健康都每況愈下,也就是在此時,他撰寫了著名的「太陽兄弟之歌」(Canticle of Brother Sun)。最後,方濟在1226年的10月3日傍晚與世長辭,享年45歲。

聖方濟各與大自然

他稱呼太陽、風、火為兄弟,稱呼月亮、星辰、水為自己的姐妹,稱大地為母親,聖方濟用心靈的眼睛看到它們的光明、美麗和滋養力。故此,後世奉他為現代的生態環保聖人。他連覓食的小鳥、凍僵的蜜蜂、饑餓的野狼…都愛護,因為聖方濟認為萬物都是人類的兄弟姐妹。

關於方濟對於大自然的關懷最有名的故事大概是在《小花》(Fioretti)一書中提到的,說到關於方濟和鳥的故事。該書蒐集了在聖方濟各死後的多 種傳聞及民間故事。一天聖方濟和他的伴侶們在旅途上看到了路的兩邊的樹上有很多鳥,他告訴他同伴們說「你們等我,我要去對我的鳥姊妹傳教。」鳥在他傳教的 時候圍繞著他,被他的聲音吸引,一隻都沒有飛走。聖方濟各對他們說:「我的鳥姊妹,你們受助於天主太多了,所以你們一定要隨時隨地感謝上主。為了他給你們 自由在天空飛翔,為了他給你們衣裳……你們不用耕種不用收割上主就餵了你們,給你們河流和泉水止渴,給你們山谷遮蔭,給你們高樹築巢。你們雖不知道如何縫 紉或編織,上主就幫你和你後代製好了衣服。因為主如此愛你們,他對你們滿是恩惠。因此,永遠要讚美天主。」

由於方濟與動物的親近,也導致他的慶日(10月4日)成了世界動物日

聖方濟各主要文獻

  • 《對太陽弟兄的頌歌》(Canticum Fratris Solis)
  • 《十字架前的禱詞》, 1205(以本來翁布里亞方言寫成,今有現代拉丁文譯版)
  • 《早期的規範》(Regula non bullata), 1221
  • 《後來的規範》(Regula bullata), 1223
  • 《證詞》,1226
  • 《勸戒》
  • 完整書目請參考[1]

傳記

  • Bonaventure; Cardinal Manning (1867). The Life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from the Legenda Sancti Francisci) (1988 ed.). Rockford, Illinois: TAN Books & Publishers. ISBN 978-0-89555-343-0
  • Chesterton, Gilbert Keith (1924). St. Francis of Assisi (14 ed.). Garden City, New York: Image Books.
  • Englebert, Omer (1951). The Lives of the Saints. New York: Barnes & Noble.
  • Karrer, Otto, ed., St. Francis, The Little Flowers, Legends, and Lauds, trans. N. Wydenbruck, (London: Sheed and Ward, 1979)
  • Robinson, Paschal (1913). "St. Francis of Assisi"[2]. Catholic Encyclopedia.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聖方濟各

語錄

 

聖方濟各
  聖方濟各又稱亞西西的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於1182年義大利亞西西,卒於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濟會又稱"小兄弟會"。他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 

語錄

  主啊,
  請將我塑造成和平工具
  哪裡有傷害,讓我傳達寬恕
  哪裡有仇恨,讓我播種愛德
  哪裡有疑惑,讓我提供望德
  哪裡有絕境,讓我帶去喜樂
  主啊,
  請賞賜我所夢寐以求的
  不是被理解,而是去理解
  不是被安慰,而是去安慰
  不是被人愛,而是去愛人
  因為
  祇有給予,我們才會獲取
  去原諒,我們才會被寬恕
  死於舊我,才會獲得永生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方濟生平  

            十二世紀末,生於義大利亞西西方濟(Francis of Assisi),至數百年之後--公元2000年--仍被公認為對世界極富影響的世紀風雲人物。

他並未消滅貧窮,卻因為尊重、接納弱勢兄弟,而大大提昇了窮人的地位;雖然他也無法使戰爭結束,但聖方濟做到了軍隊所沒做到的,贏得敵人的敬重,並可以與敵人和平相處。
年輕時期有「歌唱王子」美譽、熱衷追求名利的方濟,後來回應了上主的呼召;而找到了獲得真正幸福的道路。他慷慨地將物質給予窮苦者、他擁抱痲瘋病患;成了簡樸、分享、擁抱窮人、病人;願意接納貧困者、邊緣者為兄弟姊妹,真愛他們、並為他們服務的聖方濟
 
他稱呼太陽、風、火為兄弟,稱呼月亮、星辰、水為自己的姐妹,稱大地為母親,聖方濟用心靈的眼睛看到它們的光明、美麗、強健、猛烈和滋養力。故此,後世奉他為現代的生態環保聖人。他連覓食的小鳥、凍僵的蜜蜂、饑餓的野狼…都愛護,因為聖方濟認為萬物都是人類的兄弟姐妹,萬物反映出了上天的美善,而人類更因為能在各種際遇中愛自己、愛他人,而顯現出上天的美善。
跟隨他的理想與生活方式的男男女女世代不絕。聖方濟在世時即為神父、修女分別創立了兩個修道團體,後來又組成一個在俗方濟會。時至今日,在世界五大洲都遍佈了聖方濟的追隨者,延續他愛人、愛物、宣揚和平的精神和簡樸的生活。
方濟認為「幸福並不來自舒適或財物,而是來自服務他人」,他啟發了無數的男女將自己獻身給弱小者,1228年他被天主教會冊封為聖人。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出《中庸》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白話解:孔子說:「喜歡研究學問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夠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麽是羞恥就接近勇了。」
  ※(知恥者,能拒絕羞恥事,不做羞恥事,諸惡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厲,爲所當爲,衆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參考文獻:www.blogdriver.com/zzyyzygl/blog.html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喜歡學習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知道恥辱(就是知道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就是勇敢的表現了.
  《中庸》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智仁勇"是以儒教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爲載體的,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所具備的三種美德,所謂"君子道者三","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而要達到這三種品質,成爲理想人格的君子,這就必須從好學/力行/知恥三方面入手,並不是說僅僅"好學"就與"智慧"相近了,"力行"就與"仁德"相近了,僅僅知道"是非羞恥"更不能說就是接近"勇"了。“見義不爲,無勇也”《爲政》
  "生知/安行者,知也;學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朱)
  "智"乃天生之智慧/悟性,只有通過"好學"之途徑才能"先天不足,後天補之"接近之。
   "仁"爲個人的品德和精神情操的根本,中心是重視人的價值,"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顔淵>>,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 達人,推已及人。只有"力行",通過實踐才能理解通曉人與人的關系本質,方能近于"仁",達到"知人""泛愛從而親仁""博施于民而能濟衆"。
  “勇”是“仁者”所具備的品質,“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若一個人還不具備仁之品德,要達到“勇”之先決條件是要明是非/辨善惡/知當爲不當爲,即所謂“知恥”方能“近乎勇”也。

 

http://s1.djyimg.com/i6/70605055338853.jpg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