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4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臣篇
【風雲人物】明朝的忠烈大臣──于謙

作者﹕文/阿哲 圖/柚子

 


【大紀元5月7日訊】
于謙是明朝人,他不但使明朝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轉危為安,而且他三十餘年的官場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深受百姓的愛戴。但當時政風敗壞,攀緣附會、貪污納賄的情況十分嚴重,使他這種半神的操守,屢屢遭受打擊。

帶有清風

先是參加科舉考試時,因為不肯給主考官額外的禮數,故招致怨恨,由狀元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幾乎名落孫山。

為官時,他看到國家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可是官場裡許多人不以國家社稷為重,普遍存在著妒賢忌才、爭權奪利的現象,令他十分的痛心,故曾自我期許:「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那時太監王振權傾朝野,貪贓枉法、作威作福。每逢朝會,晉見王振的人都要奉獻一些金銀財寶,以求得仕途順利。于謙上京奏事,每次都是兩手空空、不帶一物。如果有人勸他即使不帶金銀珠寶,也得帶點土產、做點人情,以免得招來禍患時,他往往揮動兩袖,笑著說:「帶有清風!」

不畏權勢,興利除弊

于謙相貌英挺、頭腦清晰,每次上朝奏事都是聲音宏亮、有條有理。當時漢王朱高煦在山東叛亂,宣宗御駕親征。高煦兵敗跪於軍前,于謙秉承宣宗之令,以高亢的語調,歷數高煦的罪狀,高煦渾身戰慄,頓首稱:「臣罪萬死!」宣宗對于謙的表現非常滿意,論功行賞時,賞賜與出生入死的將領相同。

雖然是七品的小官,但他的優異表現,使宣宗對他另眼相看。明朝設立巡撫時,宣宗欽點于謙為兵部右侍郎,負責巡撫河南、山西兩省,把他一下子從七品直升至三品。于謙不負眾望,足跡遍歷兩省各地,到處視察政事、興利除弊。這一段期間,他創行平糶條例、義倉、平准倉、惠民藥局,並且無償貸給貧民大量糧食、加築黃河堤岸、允許百姓直接到衙門申冤等,使兩省百姓的生活,獲得極大的改善。

總之,為了黎民蒼生,于謙不惜得罪權貴,做了許多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說他人到哪裡,正義公理就跟到哪裡。

穿盔戴甲,力挽狂瀾
後來,明朝邊防日益吃緊,兵部事務日益繁重。在此緊要關頭,于謙奉命入京,擔任兵部左侍郎一職。

當時蒙古瓦刺軍席捲南下,英宗聽信太監王振的話,御駕親征,結果土木堡一役,明朝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英宗也被俘虜了。消息傳來,人心惶惶,有人主張南逃、有人主張投降。在危急關頭,于謙挺身而出,痛斥主張逃跑或投降的人,並立即調集各路兵馬保衛京城。

瓦刺軍以英宗為人質,要明朝投降,否則就要殺掉英宗。此時又有人主張獻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謙義正詞嚴地質問:「到底國家重要,還是英宗個人的生命重要?」堅持拒絕敵人的最後通牒。

于謙一面調兵遣將,一面加強長城各關口的防守,同時要求嚴懲土木堡戰敗的禍首王振及其黨羽。此舉大快人心,令朝廷上下士氣為之一振。受到他的鼓舞,朝中大臣也逐漸恢復了信心,並以朝中不可一日無君為名,擁立郕王為皇帝。

調集相當的兵馬以後,于謙親自穿上盔甲迎戰敵人,將士們在他的激勵下,決心背水一戰。敵軍的首領也先此次入侵,勢在必得。不料,郕王即位使他的要挾失敗,而于謙的英勇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在于謙的奮戰不懈之下,瓦刺軍大敗,也先倉皇帶著英宗逃出關外。

明朝獲勝後,論功行賞,于謙功勞最大,但他卻說:「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豈敢邀功!」並將勝利歸功於全體將士。

以莫須有的罪名遇害

于謙對也先的誘降、脅和、反間等各種陰謀詭計,一一予以擊破。瓦剌因屢次失敗,厭戰情緒日益高漲。也先見明朝無機可乘,於是遣使求和,並表示願意歸還英宗。不久,英宗被接回北京。對於英宗的歸來,景帝大傷腦筋,經過一番琢磨,讓他居住在皇城內的南宮。

幾年後,景帝突然病倒。石亨、徐有貞等奸臣見機不可失,於是率領千餘名士兵,撞倒宮門,擁英宗復位。這一場宮廷政變,史稱「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

英宗復位後,徐有貞等人以「意欲」迎立外藩為帝的罪名,誣判于謙與大學士王文兩人謀逆。審訊時,王文道:「迎立外藩須有金牌、符信,而且遣人必須使用馬牌,究竟有無此事,向兵部查證即知,何以無故冤枉人呢?」徐有貞強詞奪理說:「事尚未成,當然沒有實跡可查,但有此心即已可誅。」王文大聲說:「犯罪必須有證據,怎可任意揣測人心,陷人於死罪?」于謙平靜地對王文說:「算了,徐有貞等欲公報私仇,辯論又有何用?」審判官蕭維楨插口道:「于公可謂明白人,事關朝廷大事,承認死,不承認也是死!」說完就將他們判處死刑,並下獄治罪。

死刑消息傳來,山西、河南兩省計有一萬多人連夜奔赴京師,要求釋放于謙。紳民們在奏書中說他做河南、山西巡撫時政績斐然,並列舉他設立尚義倉、平淮倉、治理黃河、免除稅賦等事蹟,而且說他是兩省百姓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懾於紳民的壓力,王振不得已只好釋放于謙,並降職使用。紳民知道後,又再一次奔赴京請願,王振只好讓于謙官復原職。

縱使如此,死刑案還是奏請英宗裁決。英宗見到奏章時,猶豫地說:「于謙實是有功,不應加刑。」徐有貞奏道:「不殺于謙等,今日之事有何名譽可言?」英宗只好詔令于謙死刑。他死後,英宗派人去抄他的家產時,才發現他「家無餘產,蕭然僅書籍耳。」

後來繼任的兵部尚書陳汝言貪污納賄,使于謙整頓國防之前功俱廢。不久,塞上又邊警頻傳,英宗方愀然嘆道:「倘使于謙在,北虜安敢如此!」

于謙死後葬於杭州西湖,後人稱為于少保墓,與岳忠穆相映生輝。每年清明時,男女老幼至墓前拜祭者,絡繹不絕。

成語故事:兩袖清風
作者: 弘毅
【正見網2006年11月28日】
打印機版 簡體
「兩袖清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為官清廉,除了兩袖清風外一無所有。它源於明代都穆的《都公譚纂》。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二十四歲中進士,不久就擔任監察御史。明宣宗很賞識他的才能,破格提升他為河南、山西巡撫。儘管身居高官,他過的生活非常儉樸,吃住都十分簡單。

明宣宗去世以後,九歲的太子繼位,史稱明英宗。因皇帝年幼,宦官王振專權。他勾結內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都叫他為「翁父」。于謙看不慣他專擅朝政,從不逢迎他。為此,王振對於謙非常忌恨。

當時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都要賄賂朝中權貴,否則寸步難行。于謙在擔任巡撫從外地回京時,他的幕僚建議他買些蘑菇、絹帕、線香之類的土特產孝敬權貴。于謙不這樣做,他甩了甩兩隻寬大的袖管,說:「我就帶兩袖清風!」

回到家裡,于謙就寫了一首題為《入京》七絕詩。他在詩中寫道: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于謙勤王

《德育故事》白話解

 

于謙,字延益,謚號忠肅,浙江錢塘人。在明朝的歷史上,于謙是一位著名的「救時宰相」。

于謙從小就仰慕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勉勵自己。少年讀書的時候,于謙立志以天下為己任,他思考著古今治亂興亡的道理,慨然寫下了《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宣宗宣德初年,于謙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兼河南、山西兩省的巡撫大臣。于謙不攜家眷,常獨自一人去上任,冬春在山西,夏秋到河南,正如他在詩中寫的:三晉沖寒到,中州冒暑回。山川元不改,節候自相催。

在任的時候,于謙常常騎馬到下屬的各個地區考察民情,向當地的老百姓詢問生活情況,訪察地方官施政的得失。回到官邸,他就一五一十寫下來,上疏給皇上。如果地方上有了小的水災或旱災,他也馬上報告朝廷。就這樣兢兢業業地,于謙在巡撫的任上一乾就是十九年。

于謙為官非常清廉,每次進京辦事,從不帶任何禮物送人。有人勸他帶些土特產做交際聯絡,他聽罷,笑著舉起兩袖,答道:「吾唯有清風而已。」

明英宗的時候,于謙任兵部左侍郎。正統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領也先率領騎兵大舉南犯。當時宦官王振專權,極力鼓動明英宗北上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埜勸諫,但是皇上一意孤行,貿然親征。結果,明軍在土木堡遭到慘敗,英宗被俘,也先率瓦剌大軍直攻北京,企圖一鼓作氣佔領明朝的都城。

消息傳到京城,一時間人心惶惶,許多大戶人家紛紛南逃。因為京城裝備精良的守軍都已經隨英宗出征,剩下的士兵不足十萬,都是些老弱;而瓦剌軍兵強馬壯,乘勝而來,大有不可抵擋之勢,北京城岌岌可危。

這時,留在京城監國的郕王朱祁鈺請大臣們出主意。一部分大臣主張朝廷趁瓦剌軍尚未到來之際,趕緊遷都南方。這時候,于謙毅然站出來,非常嚴肅地說:主張南遷的人,應該斬首。京城是社稷的根本所在,一旦動搖必將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大家難道不記得南宋遷都的教訓嗎?一句話點醒了眾位大臣,郕王也非常支持于謙的看法。由此,南遷的提議被廢棄,保衛北京的策略確定下來。

國不可一日無君。英宗被俘,也先屢次以其相要挾。國難當頭,社稷為重,于謙和大臣們果斷地擁立英宗的弟弟郕王即位,也就是明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于謙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全權指揮保衛北京的戰役。當時,朝野上下都倚重于謙,于謙當仁不讓,也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于謙受命之後,奏請皇上立刻調集軍隊奔赴京師,其中包括南京、北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南京沿海的備倭軍及運糧軍,於是人心漸漸穩定下來。

于謙考慮到當前的戰局,慷慨激昂地對明景帝說:目前敵寇得志,扣押英宗的大駕,勢必輕視我國,長驅直入,請皇上嚴令各個邊關的守臣協同起來,竭力防範。京師的士兵、軍械都快沒了,需要趕快分頭招募民兵,命令工部打造盔甲和兵器。文臣做巡撫,武將做將帥,至於領兵打仗,守護京師的任務,則由臣下擔當,如果臣辦事不力,請陛下治臣之罪。景帝聽後,非常贊同,立即采納了于謙的意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通州是北京的屏障,又是京城糧食的儲存地。在瓦剌軍的進攻下,一旦通州失陷,糧食難以保全。但是,朝廷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搬運糧食。這時,于謙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奏請景帝,允許城中的官員、士兵預支糧餉,讓人們自己去取糧、運糧,能多運的還有獎勵。這樣一來,通州的糧食很快就運入北京了。

怎樣守衛北京呢?此時也先已經率領大軍攻破紫荊關,挾英宗直奔京師而來。大敵當前,有的將領建議挖很深的城壕擋住瓦剌的騎兵,也有的建議固守城中,讓敵軍久攻不下,自動離去。

于謙則認為,堅守不出會示弱於人,使瓦剌軍輕視我軍。在景帝的支持下,他將原有的和新招募的兵士共二十二萬人,分列於京師的九門之外,自己則身披甲冑親赴兵營督戰。這九個城門分別是: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西直門、阜成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部署完畢,于謙將兵部的事務委託給侍郎吳寧,下令關閉各城門,列陣城外,以示背水一戰、誓死衛城的決心。

當也先帶兵抵達北京的時候,驚異地發現,眼前的明軍紀律嚴明、秩序井然,與土木堡被擊敗的明軍大不相同。原以為旦夕可下的京城,並不像他預想的那樣不堪一擊,也先的銳氣大大受挫。

也先想用計謀擾亂明軍的鬥志,一開始要求明朝用萬萬計的金銀和布疋來換回英宗,後來又邀于謙、王直等大臣出陣議和,並屢次以英宗來威脅。于謙和大臣們請求景帝以社稷為重,君王為輕,拒絕這些無理要求。也先看無計可施,感到更加氣餒。

兩軍相持一段時間之後,也先騎虎難下,於是派騎兵窺探德勝門。于謙得到消息,事先在路邊空房裡埋伏下士兵,再派少量騎兵且戰且退,誘敵深入。候戰多日的瓦剌兵大舉追來,結果數萬的士兵被明軍擊潰,瓦剌軍損失慘重。經過五天的激戰,瓦剌軍在各處都吃了敗仗。這時,各路的勤王兵將紛紛趕來,也先恐怕被斷掉退路,帶著英宗連夜拔營逃走。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勝利。

雖然敵軍已撤退,于謙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調動軍隊將瓦剌軍直追到邊關。然後又增派軍隊,駐紮在河北、山西、居庸關一線,防止其卷土重來。

也先見無隙可乘,漸漸有送回英宗、與明朝議和的意思。瓦剌使者頻頻來訪,請求歸還英宗,大臣們也建議將英宗接回來。一山難容二虎,景帝有些不情願地說:當初,朕本不願意登上帝位,迫於形勢緊急,是你們各位把朕推到這個位子上。聽皇上說的這麼懇切,其他的大臣都不敢作聲了,唯有于謙從容對答:陛下登上帝位,是順應天時,如今大局已定,按道理應該馬上把太上皇接回祖國。景帝環顧群臣,見大家都默然,不由得嘆口氣說:唉,就按你的意思辦吧。

于謙擔任兵部尚書的時候,除西部的瓦剌之外,全國還有很多地方出現動亂。這些前後徵調的事務,全仗于謙一人運籌帷幄。于謙的雄才大略,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他懮慮國家動蕩,人民生活不安定,常常留住在軍機處直廬,為國事殫精竭慮。

景帝得知于謙節儉,家中的房屋僅能遮風擋雨,極其簡陋,就賜給他一處位於西華門的府第,于謙辭謝道:現在國家多難,臣子何敢自安。最終沒有接受皇上的賞賜的府第。

景帝對于謙的瞭解越深,越感佩他的為人,每當提拔大臣的時候,必定徵求于謙的意見。于謙不避嫌怨,向皇上如實彙報,結果有些沒當上官的人,就怨恨他,而纔能不如于謙的人,往往嫉妒他。于謙性情剛強,當遇到處理事情不能如意時,忍不住撫胸嘆息:我這一腔熱血,不知會撒到何處!

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趁景帝病重之際,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推舉英宗即位。他們懷挾私心,誣陷于謙謀反。于謙被害當天,京城百姓哭聲震天,行刑之時,烏雲蔽日,可謂是天怒人怨。

錦衣衛的官兵在抄查于謙的家產時,什麼值錢的東西和罪證也沒查出來。只看到于謙的房屋僅能擋住風雨,屋裡空蕩蕩的,除了書籍之外,沒有任何錢財。只有一間正室的大門鎖得很牢固,打開一看,裡面是景帝所賜的蟒衣、劍器等,密封得很嚴,從來沒有動用過。錦衣衛被他的高風亮節所感動,不禁失聲慟哭。
皇太后聽到于謙被處死的消息,嘆息、哀悼了好幾天。事後,英宗皇帝也後悔自己錯殺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誣陷于謙的人,不到一年的時間,竟接二連三地因貪污或謀反罪落獄,使于謙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

明憲宗成化二年,于謙的冤案昭雪,憲宗在詔書中贊嘆于謙道:「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詔書被天下人傳誦,歷史終於還忠臣以公道。

由此可見,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年少時的一首《石灰吟》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其忠烈的丹心,足以明徹千古,與日月同光。

大方廣編輯部

 

(http://www.dajiyuan.com)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于謙[編輯]

 
 
于謙
于謙

《晩笑堂竹莊畫傳》之于謙像


大明少保太子太傅兵部尚書
籍貫 浙江承宣佈政使司杭州府錢塘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廷益,號節庵
諡號 肅愍,後改忠肅
出生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浙江錢塘縣
逝世 天順元年(1457年)
京師
親屬 于夔(高祖父)
于九思(曾祖父)
于文(祖父)
于彥昭(父)
于冕(子)、朱驥(婿)
出身
  • 永樂十九年辛丑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于忠肅集》、《節菴詩文稿》

于謙(1398年-1457年),廷益節庵忠肅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兵部尚書

于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揮明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于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于少保。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並成功復辟後,于謙被誣陷下獄而冤死。成化年間獲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于謙的祠堂、故居。

 

生平[編輯] 

早年政途[編輯]

明史》記載,于謙七歲時,有位僧人認為其奇特,稱他為「日後能夠挽救時局的宰相」。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年,授職監察御史。在與明宣宗上奏對答時,言談博雅流暢,宣宗為之傾聽。顧佐擔任都御史時,對屬僚往往非常嚴厲,卻惟獨尊讓于謙,認為他的才華勝過自己。朱高煦謀反時,于謙跟隨宣宗(朱瞻基)親征樂安,朱高煦出城投降,宣宗命于謙口頭列數朱高煦罪狀。于謙嚴詞正氣嚴切,厲聲威嚴激烈。朱高煦趴在地上發抖,稱罪該萬死。宣宗對此十分滿意。大軍班師後,于謙得賞與各位大臣相同[1][2]

治理地方事務[編輯]

于謙隨後被重用巡按江西等地,獲得昭雪鳴冤的囚犯達數百人。于謙並上書奏報在陝西各處欺壓百姓的各級低級文武官吏,宣宗並命派御史逮捕。因此皇帝知道于謙能夠託付大任,正值當時增設各部右侍郎任各地巡撫,於是宣宗親自寫上于謙名字交予吏部,于謙因此越級升遷任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3]。于謙抵達官所後,就輕裝騎馬全面視察其管轄的各地,尋訪父老鄉親,巡查各需需要重建與革除之處,並據實上疏奏請。稍有水旱災害,他就上報請救,一年中多達數次[4]

于謙蒞任後,體察民情,勤於建言。正統六年(1440年),他上疏稱:

現在河南、山西積蓄的穀物各有幾百萬。請求在每年的三月,命各府州縣上報缺少糧食的貧窮家庭,按一定份額支取供給。先用菽秫,再用黍麥,然後用稻穀。等地秋收後再償還給官府,而免除那些多病和貧困不能償還的人。州縣官吏任期已滿,應當升遷,預備糧沒有備足的,不許他離任。此外仍命御史按時稽查。[5]

英宗詔令施行其建議。當時,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不時有決口出現。于謙命令加厚修築堤壩,按里程設立亭,每亭設立亭長,負責督促修築維護,並命令種樹鑿井,以方便旅人。當時大同孤零零地隔離於塞外,負責按察山西的官員無法按時抵達,于謙遂上疏另外設立御史管理,始為大同巡撫建制。此外,他還建議全部強取邊疆官員私自開墾的田地為官屯,用其資助邊防用度。他的威望惠德因此到處傳播,太行一帶的盜賊都紛紛避開藏匿。于謙任職九年後,正統十三年(1448年),升遷為兵部左侍郎,享受二品俸祿。[6][7]

英宗初期,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朝政,很器重于謙。于謙所奏請的內容,上午呈報下午就獲批復許可,此均為三楊所主持。而于謙每次到京師議事,均是空著口袋,各權貴不能沒有怨恨。三楊陸續去世後,太監王振開始干政,恰逢有姓名與于謙相似的御史曾得罪過王振。于謙入朝時,舉薦參政王來孫原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錫迎合王振意圖,於是彈劾于謙因長期不升遷而怨恨,擅自舉薦他人代替自己。奏摺下交到三司審查,于謙被判處死罪,關在獄中三月。不久,王振自知失誤,于謙因此得以釋放,貶官為大理寺少卿[8][9]

于謙被貶期間,山東、河南的官員百姓數千人均上疏請求留用他,而身在兩省的明朝宗室周王朱有爝、晉王朱鍾鉉也附同此議,英宗於是又命于謙再任巡撫。當時,山東、陝西因受災,流亡至河南的飢民就有二十多萬,于謙請求調發河南府懷慶府所積蓄的粟米賑災,並上奏請求命時任布政使年富採取安民之策,給予土地供給耕牛、穀種,並派里長監督檢查。于謙在地方任職前後十九年,每逢父母喪事,都在回家治喪後隨即被起用再任[10]

臨危受命[編輯]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朝邊防吃緊,于謙被召入京師,擔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蒙古也先率軍大舉進犯明朝,王振唆使英宗親征。明朝兵部尚書鄺埜與于謙均極力勸阻,英宗不聽。鄺埜只能跟隨英宗親征處理軍務,而留下于謙管理兵部事務。同年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百官身亡,明軍大敗並主力喪盡[11]。在得知英宗被俘後,京師大為震驚,百官不知該如何。負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召集群臣商議攻防之策。翰林院侍講徐珵稱其觀星象有變,應當向南遷都避敵。于謙聽後,高聲厲喝道:「主張南遷的人。應該斬首。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旦遷移將大勢而去。難道沒看見宋朝南遷的歷史麼?」郕王聽後稱是,於是留守策略始定[12]

然而,明朝京師的精銳部隊均在土木堡陣亡,所餘的疲憊不堪的殘軍不足十萬,人心恐慌,官員百姓都沒有堅守的信心。于謙請求郕王發佈檄文集合順天府應天府、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直隸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應天府各地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依次經營籌畫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隨後,于謙當即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13]

在一邊籌畫備戰方略同時,明朝廷臣呼籲嚴懲土木之變禍首王振及其餘黨的行動也開展。一日,郕王朱祁鈺攝朝朝議時,右都御史陳鎰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廷臣一時紛紛響應。朱祁鈺無法做決定,於是下令擇時改議,廷臣則抗議不依。此時,王振黨羽、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站出叱斥百官。戶科給事中王竑突然帶頭在朝廷上猛擊馬順,眾臣紛紛跟隨,馬順當即斃命,一時血濺朝堂,而士卒亦聲洶欲誅。郕王朱祁鈺看後大懼,欲起身離去,于謙擠到郕王身前,扶臂勸導道:「馬順等人罪當死,請不要追罪於各位大臣。」眾人聽後方止,而此時于謙的袍袖已經裂開[14]。在他退出左掖門時,吏部尚書王直握著于謙的手嘆道:「國家正是倚仗您的時候。今天這樣的情況,即使是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15] 在那時,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謙,而于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16]

北京保衛戰[編輯]

因為英宗被俘、明朝無主、太子又年幼、瓦剌大軍又逼近,明朝大臣紛紛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國君。郕王聽後再三推辭,于謙大聲說:「臣等實在是憂慮國家,並非爲了私人打算。」郕王於是接受此議[17]。同年九月,朱祁鈺即位,為明景帝。于謙入朝對答陳述京師防衛策略,他激動地哭泣著說:

敵寇得意,要挾持扣留太上皇,這樣形勢下他們必然輕視我大明,長驅直入到南方。所以請求朝廷命令各邊防駐守大臣協力防守阻擊。京城軍隊的武器幾乎用盡,應當馬上各分道募集部隊,並命工部修理武器盔甲。此外,亦派遣都督孫鏜衛穎張軏張儀雷通分別帶兵防守京城九門,並在外城安置兵營。請都御史楊善、給事中王竑參與到保衛事宜,將靠近城郭的居民遷入城內。通州積攢的糧食,可命官軍自己到關上支取,將剩餘的粟米換成金錢,不要留下資助敵軍。文臣如軒輗等,可勝任為巡撫。武臣如石亨楊洪柳溥等,宜任命為將領元帥。至於軍隊事務,臣親自擔當,若不能奏效,則請治臣的罪。[18][19]

景帝聽後深表贊同,並於次月敕令于謙為提督,統領各路兵馬[20]

此時,也先挾持英宗攻破紫荊關直驅而入,窺視京師。石亨建議收攏軍隊,實行堅壁清野之策,使得敵軍疲睏。于謙則稱不可,認為此舉使得蒙古更加輕視明軍。他於是命各將領將二十二萬部隊分兵在京師九門城外排開陣勢:都督陶瑾安定門,廣寧伯劉安東直門,武進伯朱瑛朝陽門都督劉聚西直門,鎮遠侯顧興祖阜成門,都指揮李端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崇文門,都指揮湯節宣武門,而于謙與石亨率副總兵范廣武興列陣於德勝門外,直對正北而來的也先大軍[21]。此外,他還將兵部事宜交給兵部侍郎吳寧,悉數關閉全部城門,並親自督戰[22]。為了保持戰鬥士氣,于謙下達了著名的軍戰連坐法:

臨陣對敵時,將領不顧軍隊臨陣脫逃的,斬殺那個將領。部隊不顧將領先行退卻的,後隊的士兵斬殺前面的撤逃者。[23]

於是,將士知道撤逃必定會死,於是均受命效力。隨後,副總兵高禮毛福壽彰儀門北面擊退敵軍,生擒蒙古首領一名。景帝十分高興,命令于謙挑選精兵在教場屯兵以便調用,並命令內臣興安、李永昌和于謙一同管理軍務[24]

起初,也先深入內地,自視拿下京城只是旦夕之事。但是當看到官兵布陣井井有條後稍微沮喪。已叛明的太監喜寧唆使也先,要求明朝派大使迎接成為人質的朱祁鎮,並索要金帛無數,並邀請于謙、王直胡濙等人談判。景帝不許,也先聽後十分失望,於是放棄談判[25]

十月十一日,京師保衛戰開始。也先首先派少量部隊窺視明軍在德勝門的部署,于謙與石亨預料此計,於是設法誘敵。隨後,瓦剌一萬大軍開始主攻,副總兵范廣在途中設伏、以火器突發反攻,也先弟孛羅、平章卯那孩中砲而亡[26]。瓦剌軍不得已改攻西直門,都督孫鏜守衛,石亨亦分兵援助,瓦剌軍只能引退。副總兵武興在彰義門外擊敗瓦剌,並與都督王敬挫敗其先鋒。瓦剌準備撤退時,明軍欲爭功,軍陣混亂,武興中流矢陣亡。瓦剌撤至土城,王竑及福壽援兵趕到,蒙古大軍撤退。此後兩軍相持五日,也先感到大勢已去,又聽聞各地勤王部隊趕到,唯恐歸路被斷,於是擁著英宗由良鄉向西而去,于謙調遣部隊追至關外方才還師。至此,蒙古撤出關外,明軍獲得京城保衛戰的勝利[27]

之後明廷論功行賞,于謙加封為少保,總管軍務。于謙則稱:「四面邊境的戰事很多,這是卿大夫的恥辱,哪裡敢邀功請賞呢!」並堅持辭去加賞,景帝不予批准。之後,于謙請求增加守衛真州保定涿州易州的部署,並派遣大臣鎮守山西,防備蒙古部隊再次南侵[28]

瓦剌求和與英宗南返[編輯]

景泰元年(1450年)三月,總兵朱謙上奏稱瓦剌兩萬部隊圍攻萬全,景帝敕命范廣擔任總兵官進行抵禦。不久蒙古撤軍,于謙請求在居庸關駐兵,蒙古來則出關剿殺,敵退則從京師補給糧草。大同參將許貴奏報,北方有三個人到鎮上,要求朝廷派遣使者講和[29]。于謙則反對道:

以前派遣指揮季鐸岳謙前去,但是也先卻隨之入侵。又派遣通政王復、少卿趙榮去,沒有看見上皇只能返回。現今看來,和談已經很明顯不可行了。何況我們與蒙古有不共戴天之仇,從情理上講,本就不能講和。萬一講和而對方索求無度,那依從他則會受損,不依從則會發生變故,情勢所看,也不能夠講和。許貴身為武將,卻懦弱害怕成這樣,又憑何抵抗敵軍,按法令應當誅殺。[30]

景帝遂發公文嚴厲指責。至此邊關將領人人都主張作戰防禦,沒有再敢建議議和的[31]

除了堅持防禦外,于謙還設計離間蒙古內部勢力。最初也先常以英宗朱祁鎮作為要挾,這類計謀主要是自叛明的太監喜寧。于謙遂密令鎮守大同的武將趁對方遣使之機,擒拿喜寧並誅殺;此外,他還設計叫王偉引誘並殺死間諜小田兒[32]。他還使用離間計,請求特赦忠勇伯把台家,許願給他分封爵位,命其暗中策劃。至此,也先開始有送還英宗的想法,並派遣使者講和,京城漸漸放鬆了嚴防[33]。于謙此時上奏請求告誡各地仍然加強城防,以防患未然[34]

到了八月,朱祁鎮被俘快近一年了。也先頻繁派遣使者,請求明朝迎接太上皇,大臣王直等建議派遣使者迎接。然而,已為天子的朱祁鈺卻很不願奉迎哥哥,並稱:「朕本來就不想登天子之位,當時被推舉,實在是出於你們的意思。」于謙聽後委婉地稱:「天位已經確定,難道還會有其他事情發生?只是從道義上應當馬上迎接罷了。萬一對方果真心懷欺騙,我們就有口實了。」景帝聽後隨即改變臉色,稱:「聽你的,聽你的。」於是先後派遣李實楊善前去,終於迎接英宗返回[35],此舉是有于謙的功勞[36]

改革軍制與平定民變[編輯]

英宗返回後,瓦剌又請求入朝進貢。在此之前,進貢使者不過百人。正統十三年,這個數字卻達到三千多人,每當賞賜不滿足他們要求後,蒙古就入境侵犯。此時,蒙古又派三千使者來朝,于謙遂請在居庸關和京城都增加部署後再宴請他們。他還稱,這種議和難以依靠,於是分條呈上安定邊疆的三策。其中包括,請景帝敕命大同、宣府永平山海關遼東各路的總兵官增修防禦設備。此外建立團營制度,即將原京城部隊分屬的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統一管理,並選拔精銳部隊十五萬,分成十營組織訓練。瓦剌入朝進貢,每次都要帶一千俘獲的人口到來。于謙每次均上奏酬報使者,前後得以贖還的累積達幾百人[37]

早在永樂年間,投降的士兵都主要被安置在靠近京畿的地方。也先入寇時候,這些人反成為內應。于謙於是請遣散這些人。趁西南有戰事,每次一有征伐,就挑選他們的精銳騎兵,給他們豐厚錢糧去西南,不久又遣散他們妻兒,使得內患逐漸解除。當時,楊洪獨石入關守衛,關外八座城池都棄給敵軍。于謙遂派都督孫安以輕騎兵出龍門關而佔領,並招募百姓屯田,一邊作戰一邊防守,至此八座城池收復。貴州苗民叛變還未平定,何文淵建議廢除兩個土司,專設都司,並派大將鎮守。于謙反對稱,廢除土司即等同放棄此地,爭論方止。雖然戰事漸漸休止,英宗返回,但于謙仍認為國恥未報,恰逢也先脫脫不花相爭,他請求趁機調兵,親自征討報仇,以解除邊疆禍患。但沒有得到景帝批准[38]

于謙擔任兵部尚書時,正值北方蒙古勢力大增;南方福建鄧茂七、浙江葉宗留、廣東黃蕭養各自聚眾立國號謀反,湖廣、貴州、廣西、苗族、瑤族、僮族等地均蜂擁而起。前後的部隊調動部署,都是于謙獨自策劃。軍馬倥傯,戰事變化無常,而于謙總能口述奏章,並完全符合當時情況。其屬僚官吏接受成命後,互相對視,均被其才能感到欽佩驚訝。此外,于謙號令明確細緻,即使勳爵宿將有細微過失不符合法令,也會馬上請求下旨嚴厲斥責。于謙的一紙法令傳至萬里之外,無不令人戒懼肅然。他的才識膽量敏捷細緻,當時無人可比。而他仍為臣忠誠、憂慮國家而忘我。英宗雖返,于謙卻不稱自己功勞。東宮改換後,景帝命兼屬兩宮的官員支取兩份俸祿。各位大臣雖都推辭,但只有于謙一再拒絕。他為人奉行節儉,所居房屋只能遮蔽風雨。景帝於是在西華門賜大宅給他,他推辭道:「國家危難,身為臣子怎敢使自己安樂?」並堅決推辭,但景帝沒有批准。於是,他取出此前所賜予的璽書、衣袍、銀錠之類,全部加蓋封存,只是每年定時查看一下而已[39]

奪門之變及獲罪[編輯]

于謙的勤勉付出,使得他的大量主張得到了景帝的全力支持和信任,即使到人事任用,景帝必定會悄悄詢問他的意見。于謙亦根據實情回答,無所隱瞞,不避嫌疑和怨恨。因此,那些不被重用的人均怨恨于謙,即使被任用卻比不上于謙的,也往往嫉妒他。瓦剌剛撤軍後,都御史羅通就彈劾于謙所呈的功勞簿不符合事實。有御史稱于謙太過專權,請求六部大事須與內閣一同奏報施行。雖然事後于謙援引祖制說服,戶部尚書金濂亦上疏爭辯,但進言的人仍不停地羅列罪名打擊于謙。每次御史上奏彈劾,均賴景帝排除眾議堅持任用,使得他能夠全力安排布置兵事[40]

但是,于謙性格本就剛直,每次遇到不如意事,就撫胸歎息道:「這一腔熱血,到底灑在什麼地方!」看到那些懦弱的大臣、皇親貴族,他內心頗生鄙夷之情,於是怨恨他的人就更多。他始終不主張議和,雖然此舉最後使得英宗返回,但他仍稱不悅。此外,徐珵因建議南遷而被于謙斥責。從此改名為徐有貞,逐漸陞官任用,對于謙之恨咬牙切齒。石亨本是因違法削職,于謙請求寬恕並重用他,任十營總兵,但因畏懼于謙不敢放縱,也不喜歡他。德勝門之勝,石亨功勞不及于謙,卻因此封侯,心中感到羞愧,於是上疏推薦于謙之子于冕。于冕推辭,景帝不許,此時于謙稱:「國家多事,臣子從道義上講不該顧及私人恩情。況且石亨身為大將,沒聽說他提拔隱居人才、軍中低級將領、或有助於軍隊國家的人,卻偏偏舉薦臣的兒子,能得到公眾議論的認同麼?臣對於軍功,極力推託卻仍僥倖得官,卻決不敢讓兒子濫冒功勞。」石亨聽後,大為憤怒。此外,都督張軏因為征討苗民違法,被于謙彈劾,其和內侍曹吉祥等人都一直怨恨于謙[41]

景泰八年正月,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趁景帝病重,聯合發兵擁立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英宗復位後,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于謙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于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都御史蕭維禎審理案件,判定于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42]。王文不能承受誣陷,極力爭辯,于謙笑著說:「這是石亨等人授意罷了,辯解又有什麼用呢?」奏章呈上後,英宗還猶豫地說:「于謙確實是有功勞的。」徐有貞進言道:「不殺死于謙,那麼我們此舉就師出無名了。」英宗遂下定決心,同年改元為天順,以謀逆罪,殺于謙於集市[43]。判其子于冕充軍,發戍山西龍門,其妻張氏發戍山海關[44]。當時遂溪教諭吾豫稱于謙罪當誅族,于謙所薦舉的各個武大臣並應連坐被誅。此外,千戶白琦又請榜其罪,鏤板示天下。一時滿朝官員欲求得寵者,都以于謙之事為口實[45]

身後[編輯]

錦衣衛登記沒收他的財產時,家裡沒有多餘財物,只有正室的大鎖很堅固。打開一看,只是皇上賜給的蟒衣、劍器。他去世後,指揮朵兒,本是曹吉祥部下,用酒祭祀于謙行刑之地,悲痛哭泣。曹吉祥發怒而揍打他,次日後他仍然祭奠如故。都督同知陳逵為于謙的忠義所感,收斂其屍體埋葬。第二年,歸葬在杭州[46]。皇太后起初不知于謙死事,當聽聞後哀傷歎氣數日,英宗之後亦感到後悔[47]

于謙死後,石亨黨羽陳汝言代替擔任兵部尚書一職。不到一年後就被舉發身敗,積藏的贓物達數萬白銀。英宗召集大臣進去察看,悲哀嚴肅地稱:「于謙在景泰年間得寵信,死去時卻無餘產,陳汝言爲什麼卻又這麼多?」石亨低下頭不能回答。不久,明朝邊關警報再起,英宗憂形於色。恭順侯吳謹侍候英宗,語出譏諷的進言道:「假使于謙還在,應當不會讓盜賊成此氣候。」英宗對此無言以對[48]。這一年中,徐有貞被石亨中傷,被戍金齒。又過了幾年,曹石之變事發,石亨也被關入監獄得死,曹吉祥因謀反被處罰族誅,于謙的冤屈最終得以昭雪[49]

成化年間,其子于冕獲赦,上疏為父鳴冤,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50]

正當國家多難之際,保衛社稷避免災禍,只有于公能夠堅持公道持節,但卻被群權貴奸臣所嫉害。先帝在時已知其冤,而朕心中著實哀憫他的忠誠。[51]

弘治二年,經給事中孫需進言,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欽賜「在墓建祠」,題為「旌功」,設春秋兩祭。葬于謙於杭州西湖三台山麓。萬曆年間,明神宗改授諡號為「忠肅」。在此後的數百年中,杭州、河南、山西等地祭祀他的事情仍不絕[52][53]

紀念[編輯]

祠堂故居[編輯]

因為于謙為拯救明朝社稷的「救時宰相」,在歷史上,中國北京、杭州、河南、山西等地均有紀念他的祠堂與故居[54]。現存的主要祠堂包括北京于忠肅公祠,杭州西湖旁的于謙祠于謙墓于謙故居花園,以及浙江吳山的于謙讀書處等,均為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于謙故居[編輯]

于謙在原順天府的故宅,後成為于忠肅公祠。在今東城區西裱褙胡同23號。成化二年,明憲宗下詔追認于謙官職,將其故居改為忠節祠。清順治年間,祠堂被毀,直至光緒年間方始重建,院為兩層小樓,上為魁星閣。義和團運動時候,此地被設神壇。1976年,魁星閣在唐山大地震餘震央被毀,現僅存祠堂,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杭州于謙祠堂等[編輯]

 
位於杭州的于謙祠

杭州于謙祠、墓位於中國浙江杭州西湖烏龜潭旁的三台山山麓,為明朝弘治二年修建,此後歷代多有毀建。清朝嘉慶年間,時任浙江杭嘉湖道林則徐倡議集資修葺,並撰殿門兩側楹聯:「公論久而後定,何處更得此人」。隨後因戰事等原因再毀,1998年,當地政府重新徹底修繕並對外開放,保持原清朝祠堂佈局,為東西三進,分為前殿、正殿和後殿。南北兩側有廂房,為典型的中國祠堂佈局。正殿有于謙雕塑,匾額為清乾隆皇帝御題「丹心抗節」、雕塑後壁面為徐向前書《石灰吟》。殿後有楊昌題刻《明少保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像》碑、袁枚題《重修於忠肅廟碑》等九塊殘碑[55]

于謙墓位於于謙祠旁。明孝宗時期,在墓旁建旌功祠,設春秋二祭,此建築群為祠墓合一格局。文化大革命期間,墓建被毀,1982年重建。該建築群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6]。2006年,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杭州于謙故居,位於浙江杭州清河坊祠堂巷41號,為于謙祖居。明朝成化二年修葺,為憐忠祠,巷名亦改為祠堂巷。其故居形成為忠肅堂、思賢庭、古井等布局。其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57]

文學與戲劇[編輯]

因為于謙對明朝歷史有重要作用,民間多有對其生平有所演繹。

文學方面,袁枚子不語》一書中有提到于謙顯靈滅除石頭精的故事[58];釋海山、釋大恩、釋昌臻所著《太上感應篇》一書亦有于謙顯靈的事蹟[59]

戲劇方面。1962年,戲劇家雙戈魏峨,根據于謙生平,編寫成為越劇,著重描寫其在土木之變後的事蹟。1964年,此劇由浙江越劇一團排成,並於同年六月在杭州上演,由錢鑫培飾于謙,陳靜任賢璋胡敏任導演。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劇與《海瑞罷官》等一同被遭到批判[60]

在電視劇方面,2003年在中國大陸播出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449》(又名《大明王朝驚變錄》)即以于謙為主人公,演繹了他的生平故事。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誰而鳴》是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流傳最廣的長篇小說之一,憑藉其深沉的人道主義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喪鐘為誰而鳴》   作者:海明威
類別:小說   語種:中文;英文
簡介:)。《喪鐘為誰而鳴》向讀者講述了一個美國志願者深入西班牙敵後,在游擊隊的協助下完成了艱鉅的炸橋任務,最後英勇犧牲的故事,謳歌了西班牙人民的正義戰爭。   裝幀:平裝

目錄

  • 1作品簡介
  • 2作者簡介
  • 3作品背景
  • 4人物形象
  • 5作品評價
  • 6花絮
  • 7相關詞條
  • 8參考資料
 
《喪鐘為誰而鳴》圖冊
《喪鐘為誰而鳴》是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 (1899~1961)的作品,西班牙內戰期間,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喪鐘為誰而鳴》向讀者講述了一個美國志願者深入西班牙敵後,在游擊隊的協助下完成了艱鉅的炸橋任務,最後英勇犧牲的故事,謳歌了西班牙人民的正義戰爭。他曾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鬥爭。

《喪鐘為誰而鳴》 - 作品簡介 

《喪鐘為誰而鳴》圖冊
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志願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後搞爆破活動。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擊隊聯繫,完成炸橋任務。在紛飛的戰火中,他與被敵人糟蹋過的小姑娘瑪麗亞墮入愛河,藉此抹平了瑪麗亞心靈的創傷。在三天的時間裡,羅伯特歷經愛情與職責的衝突和生與死的考驗,人性不斷昇華。在炸橋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讓 ​​給別人,自己卻被砲彈炸斷了大腿,獨自留下阻擊敵人,最終為西班牙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本書以其深沉的人道主義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流傳最廣的長篇小說之一,憑藉其深沉的人道主義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喪鐘為誰而鳴》 - 作者簡介 

海明威圖冊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1918年夏在前線被砲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錢人和沒錢人》

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卡斯特羅掌權後,他離開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鬱,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海明威去世後發表的遺作,主要有:《島在灣流中》(1970)和《伊甸園》(1986)。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子形像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喪鐘為誰而鳴》 - 作品背景 

《喪鐘為誰而鳴》圖冊
一九二九年席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恐慌,對經濟落後的西班牙打擊極為沈重。在強大的群眾運動的推動下,共和黨、社會黨和一些資產階級政黨於一九三一年四月組成聯合政府,建立了共和體制。當時工人階級處於分裂狀態,其中以推行溫和的改良主義的社會黨勢力為最大,而無政府-工團主義也吸引了不少群眾。年輕的共產黨不得不在對這兩股勢力作不斷鬥爭的情況下逐漸成長起來。

西班牙的法西斯分子早就和納粹德國墨索里尼獨裁政權勾勾搭搭,這時德意兩國公然以飛機、大砲、坦克等軍用物資源源不絕地支援佛朗哥,並派教官及軍隊參戰,殘酷地屠殺西班牙人民,激起了進步人類的公憤。但英法等國卻對希特勒採取所謂的“綏靖”政策,害怕西班牙人民陣線的勝利會影響自己國內的政局,在“不干涉”政策的幌子下對西班牙實行可恥的封鎖。以各國共產黨人為中堅的工人階級以及知識分子中的先進分子,紛紛以實際行動來聲援西班牙人民,把共和政府的事業看作全體進步人類的事業。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有的志願參加醫療隊,搶救傷員,有的直接參加作戰,如著名的國際縱隊,在第一年冬季馬德里保衛戰中,和英雄的首都軍民並肩作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有不少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例如英國年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拉爾夫•福克斯及克里斯托弗•考得威爾。其他在內戰期間親赴西班牙的知名人士有白求恩大夫、荷蘭電影大師伊文斯智利詩人聶魯達蘇聯作家愛倫堡等,而本書作者海明威也是非常活躍的一個。

《喪鐘為誰而鳴》 - 人物形象 

《喪鐘為誰而鳴》圖冊
海明威發揮他獨特的敘事藝術,以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及豐富多彩的對白,緊緊環繞著羅伯特•喬丹的行動,一氣呵成地把這故事講到底,同時,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及回憶,使這個主人公的形象非常豐滿。這位美國蒙大拿大學西班牙語系的青年講師,十二年來,常常到西班牙度假,尋訪名勝古蹟,走遍了全國,對西班牙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

作者在本書中還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西班牙人的形象,其中著墨最多的為比拉爾和巴勃羅。比拉爾熱愛生活,熱愛共和國。她爽朗潑辣,嫉惡如仇,眼看巴勃羅一天天沉淪下去,恨鐵不成鋼,衝著他就罵“ 醉鬼 !”喬丹長得壯實,生氣勃勃,她一見就打心眼裡喜歡。她看出瑪麗亞對喬丹的愛意,就要求他愛護這姑娘,炸橋後把她帶到共和國去。她全力成全他們,但看到他們相親相愛,不禁有些妒忌。她緬懷自己過去的好時光。她自稱曾和西班牙三個收入最少的鬥牛士生活過九年。當年輕的游擊隊員輕蔑地說菲尼托沒什麼了不起,患著肺病,長得矮小,本來就不該做鬥牛士時,她沉不住氣了,滿懷激情地講述菲尼托這苦孩子如何為了出人頭地,發憤苦學,好歹當上鬥牛士的經過。她當他孩子似地疼他,一直侍候到他悲慘地死去。她巴不得到共和國去,為此和喬丹爭吵。多虧她的幫助,喬丹完成了任務。

巴勃羅當初拿下了民防軍的兵營,親手槍殺四個俘虜,後來組織群眾,在廣場和鎮公所內把逮住的二十多個法西斯分子都活活打死,做得未免太過分。但內戰期間法西斯分子乾下的暴行罄竹難書,令人髮指。例如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納粹飛機瘋狂地屠殺了西班牙北部濱海小城格爾尼卡的幾千手無寸鐵的平民,畢加索為此創作了巨幅油畫,向全世界控訴敵人對他祖國的暴行。出於對剝削階級的深仇大恨,巴勃羅當年的作為似乎還情有可原,但當他在山中待了一年,滋生了苟安保命的思想,他竟拿了喬丹的爆破裝置出走,但又合不得自己的人馬,才到別的小組去招了五個弟兄和五匹馬,及時趕回來。喬丹炸橋後,巴勃羅帶那五人拿下了公路下段的哨所,但在向斷橋靠攏的半途,他返身一梭子殺了那五人,為了把那五匹馬給自己人騎著撤走。小私有者的思想使他幹出了傷天害理、背叛革命的行為。

另一游擊小組的領導人,聾子聖地亞哥,和巴勃羅構成鮮明的對比。他對革命忠心耿耿,喬丹找他談時,他語簡心長,實事求是地擺了情況。當他知道事後撤走時馬匹不夠,就二話不說,主動連夜去搞馬,哪知偏偏雪停了,敵騎兵巡邏隊追踪他的腳跡,把他和四個部下逼到一個山頭上。他們據險固守,聾子機智地誘敵暴露自己,殺了一個軍官,但最後被敵機炸死在山頭上,被敵人割下腦袋回去報功。老嚮導安塞爾莫心地善良,殺了敵人也感到內疚,想不出戰後該怎樣來贖這份罪,因為對天主信仰已經被否定了。作者在小說中不止一次地寫到天主教對西班牙人根深蒂固的影響,但對安塞爾莫來說,與其說這是宗教思想的烙印無法磨滅,還不如說是這無邪的心靈在被最基本的道德問題所折磨。最後炸橋時,他伏在白色的石路標後面,被碎鐵片擊中,默默地死了,手腕上仍然挽著那圈引爆的電線。喬丹痛心地想,如果用引爆器的話,這個好人是不致犧牲生命的。

除了 ​​比拉爾,全書中只寫了一個女人:瑪麗亞。她生性溫柔,天真無邪,和比拉爾適得其反。身心受到了粗暴的摧殘,她遇到了喬丹這樣的好人,毫無保留地以身相許。聽到了聾子手下的青年哨兵華金的悲慘家史,她摟著他說,“我把你當哥哥,……你有家啦。我們都是一家人。”喬丹感動地也摟著他說, “我們都是兄弟。”她 ​​告訴喬丹,她父親喊著“共和國萬歲”被槍殺,她母親接著高呼“我丈夫,本村村長萬歲”而從容就義。想到此事,喬丹吻著熟睡中的瑪麗亞,小聲說,“我為你的家庭感到非常自豪。”在斗爭中,喬丹和這些普通的西班牙人民打成了一片,心甘情願地為他們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海明威用這一系列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同仇敵愾地抗擊法西斯匪幫的歷史畫面,奏出了一支人類兄弟情誼的讚歌。

《喪鐘為誰而鳴》 - 作品評價 

《喪鐘為誰而鳴》插圖圖冊
《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說,但全書情節局限於三天之內(一九三七年五月底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寫得緊湊非凡。海明威發揮他獨特的敘事藝術,以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及豐富多彩的對白,緊緊環繞著羅伯特•喬丹的行動,一氣呵成地把這故事講到底,同時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及回憶,使這個主人公的形象非常豐滿……

海明威發揮他獨特的敘事藝術,以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及豐富多彩的對白,緊緊環繞著羅伯特•喬丹的行動,一氣呵成地把這故事講到底,同時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及回憶,使這個主人公的形象非常豐滿……

海明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先後到我國和歐洲當戰地記者,在歐洲時屢次親身參加戰鬥。一九四六年初回到“觀景莊”聲稱正在寫一部關於“陸地、海洋和天空”的長篇小說,但直到一九六一年七月自殺身亡,沒來得及定稿。在他晚年發表的兩部小說及由他妻子發表的兩部遺作中,只有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2年)博得了一致的好評,並使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1954年)。從海明威所有作品的主人公身上,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羅伯特•喬丹說自己不是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是反法西斯主義義者,這實際上正表達了者本人的立場。但是,從《永別了,武器》中在不正義戰爭中幻滅的美國青年軍官弗瑞德里克•亨利到《喪鐘為誰而鳴》中為人民的事業獻出自己的青春的美國志願人員羅伯特•喬丹,再到《 ​​老人與海》中在墨西哥灣一葉扁舟上單身和大自然搏鬥的古巴老漁民聖地亞哥,“海明威的主人公”似乎經歷了一個從小我到大我再回到小我的心靈探索過程,而《喪鐘為誰而鳴》作為作者本人投身有關人類前途的大搏鬥的見證,可被看作他的代表作而慚愧。

四十萬字,寫三天內發生的事情——一場山區游擊戰,其間包含一段愛情故事(並且是,典型的海明威式愛情故事),一大堆心理獨白——這就是《喪鐘為誰而鳴》。大師功力自不必說,這樣的故事交給中國的小說家……能寫出二十萬,就不錯了——但是,問題是,中國小說家從來不善於寫這樣的小說,他們號稱要寫出中國人的血性,但是,卻寫不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人性。這樣的小說,放在中國的背景下,只能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作家勢必,會加上一大堆“中國共產黨萬歲,人民群眾萬歲”的口號,從而削弱了小說的感染力。

問題是,《喪鐘為誰而鳴》中可能有的感染力——都被那萬惡的翻譯所消磨殆盡。我恨北方式的翻譯——天知道我看到《九故事》《喧嘩與騷動》的翻譯時,是多麼地想要殺人,完全感覺不到那是置於生活環境中的語言。

儘管如此,還是附上最感動的一段話:“我愛你,就像我愛我們為之奮鬥的一切。我愛你,就像我愛自由,尊嚴和所有的人都有工作而不挨工作的權利。我愛你,就像我愛我們所保衛的馬德里,就像我愛所有那些已犧牲的同志。很多同志犧牲啦。很多。很多。你沒法想像有多少。但是我愛你,就像我愛世界上我最愛的東西,而我愛你超過了這一切。”很中國共產黨化,但是中國的作家寫不出來。

《喪鐘為誰而鳴》 - 花絮 

《喪鐘為誰而鳴》圖冊
2005年12月22日,首屆國家圖書館“ 文津圖書獎 ”頒獎儀式在國家圖書館文津閣舉行,由本台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根據7集紀錄片《喪鐘為誰而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紀實》編纂、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圖書榮獲首屆文津圖書獎。

文津圖書獎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作家梁曉聲在對《喪鐘為誰而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紀實》書評中寫到:這是一部警世之書。

這是由電視專題紀錄片 “演變”而成的一部書。儘管,電視專題紀實片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的日子裡播放過了,但此書出版的意義並不會因而受到影響。

該獎項命名“文津”的意義在於,它是國家圖書館的傳統象徵。更深的意義是,命名取意“ 文化津梁 ”,顯示了國家圖書館願意作為溝通文化的橋樑,為促進作者、出版者和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發揮作用。文津圖書獎獲獎及推薦圖書展示在國家圖書館同時展出,展覽持續到2004年1月19日。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權力再分配:天京事變的真相始末(圖)


金滿樓

 權力再分配:天京事變的真相始末(圖)

金滿樓

 

 

洪秀全像


洪秀全像

1856年9月初,正當清軍與太平軍的戰爭如火如荼時,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長江的出口處突然發生怪象,原本碧綠的江水先是被染成了血紅色,緊接著便有很多被捆綁的黃衣黃褂者的屍體順河漂流,數不勝數,令人震驚。江南大營中圍攻天京的清軍隨後斷定,太平天國一定發生了內訌。

清軍還真猜對了,天京城內果然發生了大事件。

原來,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不久,清軍就在南京城的東南郊建立了江南大營,一來用來困住天京,二來可以庇護蘇州、常州地區的産糧區;而在揚州城的北郊,清軍又建立了江北大營,以從上游威脅天京,並庇護淮北一帶的産鹽區。此後,這兩個大營就像定時炸彈一樣,時刻威脅著天京的安全。

1855年初,太平天國的北伐軍雖然已經全軍覆沒,但西征軍的形勢進展還算順利,他們第三次攻克武昌,曾國藩也被圍困在南昌孤城,而皖北等地區都落入了太平軍之手。1856年初,在東王楊秀清的指揮調度下,太平軍先擊破鎮江城外及揚州之敵,擊潰江北大營;隨後又調回圍困南昌的石達開部隊,最後在石達開週邊作戰並調走清軍主力的掩護下,太平軍猛撲江南大營,一舉將它打破。此戰後,長期與太平軍頑強作戰的清軍主將向榮在戰敗後上吊自盡,天京圍解,天王洪秀全總算出了口心頭惡氣。

但是,巨大勝利的後面卻隱藏著重大的危機,其中最矛盾的是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的關係。按太平天國的宗教理論,天王洪秀全是上帝次子,是上帝派來解救人間的最高代表;而東王楊秀清在舉義前會眾思想動搖的危急時候,和西王蕭朝貴聯手搞了“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戲,並在事後得到了洪秀全的追認。當然,洪秀全當時也是不得不承認,因為要是揭穿楊秀清把戲的話,大家就都露餡了:如果楊秀清、蕭朝貴不是什麼“天父天兄”,那你洪秀全又算什麼上帝的次子呢!?

但在太平天國後來的形勢發展中,矛盾很快就暴露出來了。東王楊秀清本應該在天王之下,但他時不時的可以“天父”下凡的名義,直接越過洪秀全給太平軍部眾發號施令。客觀的説,東王楊秀清主持了太平天國早期的全面工作,取得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而洪天王則大都高高挂起,既有點宗教領袖的味道,也有點像個虛君。在建都天京後,太平天國也仍舊保留了這種二元體制,洪秀全通常都在天王府中深居不出,很少參與具體的軍政事務,他一般是醉心於搞搞宗教活動、寫寫打油詩,享受天王的快活日子。由此,楊秀清也權威日盛,日益驕橫,也起了篡位之心。

當時的東王府,窮極奢麗,內有妃妾數百,服務的都是些面容姣好、身材風流的江南美女,一點都不遜色于天王府。楊秀清經常晝夜淫佚,還造有龍車放在東王府裏,讓美女侍妾裸體拖曳,以此淫樂。也許是因為楊秀清小時候窮怕了,他發跡後,其排場也就像暴發戶一樣。譬如他出行坐的轎子就需要三十二個人抬,轎子裏還有兩個小童服侍,連轎夫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派頭大得很。每次出門,楊秀清的隊伍前必打著繡有青白二巨龍的旗仗,鼓樂齊奏,扈從千人,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

楊秀清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太平天國的早期大政方針都出自東王府,弄到後來大家都惟東王命令是從,洪秀全反而被晾在一邊。楊秀清既然大權在握,他不但視洪秀全如無物,對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秦日綱(後來封的燕王)等老兄弟也是頤指氣使,盛氣淩人。

韋昌輝等人為求自保,只好對楊秀清曲意奉承。據説,楊秀清因縱欲過度,“久乃不能入”,韋昌輝聽説後便十分賣力的為楊秀清四方發榜求醫,以此來討好楊秀清。更有甚者,韋昌輝的哥哥因得罪楊秀清而被五馬分屍,連韋昌輝自己也被楊秀清打過數百大板,以至於站不起來,但當時也只能隱忍不發。

表面上的平靜往往蘊含著更大的危險。自從西王蕭朝貴去見上帝後,太平天國裏只有楊秀清可以合法通神,所以每當楊秀清要表演他那“天父下凡”的保留節目時,大家都非常緊張,一個個跪伏屏息,汗不敢出,生怕東王借“天父”發怒為名,把自己的小命枉送。就連洪秀全的二哥洪仁達,也曾因小事被楊秀清借“天父”名義給捆了打殺。而實力派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知道楊秀清忌諱他們,更是謹慎有加,心存畏懼。

 

金滿樓

不要説韋昌輝、石達開這些人,甚至連高貴莊嚴的天王洪秀全,也屢次被楊秀清責罰。據《賊情匯篡》上説,太平軍中別男女,普通士兵見不到女人,但洪秀全卻妻妾成群,軍中有人憋不住,夜間偷窺了洪天王和妃子們行男女之事,不巧被更衣的妃子發覺,洪天王聽後大怒,下令要將此人綁了殺頭。楊秀清對此很不以為然,於是他“咣當”一聲倒地,搖身一變,再次“天父”下凡訓斥洪秀全:“爾與兄弟打江山,殺人大事,何不與四弟(即楊秀清)商議!此須重罰!”

所謂重罰,就是要打洪秀全屁股。此時洪天王有苦説不出,在這個“下凡的天父”面前,也只能跪下認罰。所幸這時有其他兄弟下跪求情,並説願意替天王受罰,楊秀清這才見好就收,免此一打。

在打破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後,楊秀清更是野心膨脹,想趁勢迫使洪秀全禪位。關於楊秀清想篡位的故事,版本很多但都是大同小異,一般説楊秀清假稱“天父下凡”,説:“四弟楊秀清如此大的功勞,怎麼才九千歲啊?”洪秀全驚恐之下,慌忙説:“應該是萬歲”。“天父”又説:“那東王世子呢?”洪秀全趕忙説:“也是萬歲,世代都是萬歲!”楊秀清很滿意,説:“我做萬歲,你做萬萬歲!”

下面姑且錄清人羅惇曧的《太平天國戰記》裏記載的另一個版本,供參考。

楊秀清在圖謀篡位前,已經做了輿論準備,在科考中故意出了個題目叫“四海之內有東王”,意圖非常明顯。後來楊秀清假裝生病,要洪天王前去探視。洪天王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天王府,來到東王府後見到楊秀清仰臥在臥室內,旁邊有四個妖艷的美女伺候,床邊既沒有椅子,也沒有凳子,只設了一個小榻給洪天王坐。

洪天王強壓心頭之火,假心假意的寬慰東王好生養病。楊秀清也不理會,故作囈語説:“人家都説天無二日,人無二主,秦時二日相鬥,這是為什麼啊?”洪秀全大驚,趕緊下令讓手下隨員對楊秀清九叩首,三呼東王萬歲。

洪秀全突然的舉動,反倒讓楊秀清一時沒反應過來。本來楊秀清想引誘洪秀全遜位,如果不答應的話就動手殺了他。但是洪秀全猝令手下對楊秀清高呼萬歲,反倒讓他無話可説,只好打起呼嚕裝睡了。

洪秀全見楊秀清半天沒有反應,便假稱上廁所,乘著機會跑回了天王府。洪秀全走了後,楊秀清突然睜開眼睛,問左右:“天王去哪了?”左右説上廁所了,楊秀清才沒有繼續裝下去。這幕戲,説起來簡直就是當年鴻門宴的翻版,若按李宗吾老先生的《厚黑學》理論,這楊秀清還是心不夠黑,反應也不夠快,所以做不成大事,註定要被人所殺。

洪天王回到天王府後,後怕得全身冷汗直流,立刻下令緊閉宮門,並讓強壯的女兵們加強護衛。隨後,洪秀全連夜寫下血書詔,召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速回天京護駕。

韋昌輝與秦日昌得令後,帶領三千精兵晝夜兼程,在一個深夜裏趕到了天京城外。當他們到達水西門的時候,守城士兵不給開門,説:“沒有東王的令箭,不能開城門。”韋昌輝聽後大怒:“我就是奉了東王的密書,這才星夜趕來,你們竟然膽敢阻攔,不想活了嗎?”

守城士兵一聽是北王,心裏害怕,就把他們給放了進來。韋昌輝也不作片刻停留,立刻拍馬殺奔東王府。在東王府的門口,遭到楊秀清衛士的激烈抵抗,韋昌輝登高大呼:“奉詔討賊,順從的人散去不加罪!”深夜當中,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衛士們便漸漸被驅散。

控制局面後,韋昌輝帶兵直撲楊秀清的臥室。楊秀清當時本已睡覺,突然被外面的打鬥聲吵醒,聽到外面動靜不對,嚇得趕緊躲在水閣下面,但最後還是被找到並捆了帶走。東王所有的妻妾子女,全部被韋昌輝的親兵殺死,特別是那些身懷有孕的王妃,更是一個不留。

想到自己的親哥哥被楊秀清五馬分屍,韋昌輝睚眥俱裂,喝令手下將楊秀清狠狠捆緊,連夜押去天王府見洪秀全。但洪秀全聽説韋昌輝殺了楊秀清全家,心想這又是一個手段更加毒辣的“楊秀清”,要是把他扶正到楊秀清地位的話,恐怕以後同樣是專橫難制,於是便想赦免楊秀清,以便自己從中操控。

韋昌輝見天王出爾反爾,憤怒得幾欲噴火,命令左右立刻宰殺了楊秀清。天王得知楊秀清被殺後,他非但不褒獎韋昌輝的功勞,反下詔説不要多殺,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韋昌輝這下才發現自己是被洪秀全當槍使了,氣得是一佛升天,二佛出世。由於得不到天王的支援,韋昌輝擔心楊秀清的余黨會報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矯詔説前去和楊秀清劃清界限的人都可以赦免,否則就殺無赦。

受此大變,楊秀清的余黨群龍無首,三千多位原東王的部下在惶恐之下,受騙前去投誠,結果被韋昌輝的精兵一網打盡,殺得遍地流血,隨後韋昌輝又下令關閉城門,全力捉拿楊秀清剩餘的黨羽。在這半個多月裏,天京城內,血雨腥風,近兩萬革命精英,一時被屠殺殆盡。此時的事件,已經演變成“楊秀清篡位未成而韋昌輝叛亂是實”。

翼王石達開聞此大變,急速趕回天京,他見韋昌輝如此濫殺,壯著大家還算是兄弟,於是好言勸導韋昌輝説:“楊秀清謀反篡位,死不足惜。但那些廣西老鄉,大都無罪,你現在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他們都殺了,弄得人人自危,這只能是讓親者痛、仇者快啊。”

韋昌輝聽後非常不爽,他心裏清楚自己殺戮過多,天京人都痛恨自己而盼望石達開來主持工作,於是又想殺了石達開,去除這個政治對手。石達開由於提前獲得了消息,他嚇得連家門都沒進,就連夜用繩子爬出城墻逃走。韋昌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兵衝進翼王府,給石達開家來了個滿門抄斬。聞此噩策,石達開奔到安慶召集部屬,隨即發兵殺回天京。韋昌輝聽説石達開大軍將至,驚恐之下就乾脆破罐子破摔,每天都殺人泄憤。

金滿樓

金滿樓

韋昌輝的暴行,終於引起天京剩餘人馬的共憤。在洪秀全的號召下,這些人反攻韋昌輝並將之捉拿。得此消息後,洪秀全在第一時間下令將韋昌輝五馬分屍,並逮捕了同黨燕王秦日綱,將之斬首示眾。隨後,洪秀全將兩人首級派人送到石達開軍中,石達開這才重新回到了天京。據説,韋昌輝的首級被割去給石達開看還不算,其屍體還被寸磔(割)成二寸左右的小塊,並標上“北姦肉,只準看不許取”的字樣,挂在天王府外欄柵示眾!

自此,東南西北,四王皆去(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在天京定都前便已犧牲)。可惜的是,剩下的這個翼王石達開,他在天京也呆不下去。

石達開是個聰明人,平時善於拉攏人心、招攬人才,曾國藩曾説他“兇悍、詭譎”,其智力和志向遠在其他人之上。特別可貴的是,石達開對於洪秀全的那套東西,頗不以為然,顯示了他的思考能力和獨立性。

而洪天王經此大變,心裏也多長了個心眼,對於外人心存畏懼,只相信自己的家族中人。雖然石達開深孚眾望,但洪天王也對他起了疑懼之心,生怕他又成為楊秀清一樣的人物。於是,洪秀全把大權分了兩半,軍權分給李秀成等人,政權則分給了洪秀全的胞兄洪仁發、洪仁達,而正是當打之年的石達開,反而閒居天京,無所事事。

洪秀全的胞兄洪仁發、洪仁達這兩兄弟,雖説是宗教迷,但卻喜好貪斂財物;自己無才無能,卻又偏好不懂裝懂瞎指揮,還自以為得計,日漸專橫。年輕氣盛的石達開哪受到了這兩個野心大、氣量小的活寶。正氣憤間,他手下有個謀士説:“大王既然深得軍心,何必在此受制於人?中原不易拿下,何不挺進四川,做一番當年劉玄德的鼎足之業?”

石達開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決心離開天京,自立門戶,不再受洪氏兄弟的鳥氣。石達開出走的時候,在沿途城市發榜廣而告之,哭訴了他在天京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以鼓惑更多的老戰士加入他的隊伍。這一招果然有效,一路上太平老戰士從者入雲,跟隨石達開而去的人竟有十萬人之多,狠狠挖了一下太平天國的墻角。

石達開出走的時候,至少帶走了當時太平天國一半的兵力,可謂是太平軍精華,一時俱去。1859年,石達開的大軍從江西東部撫州一帶殺入浙江西部金華衢州一帶,隨後又輾轉進入福建,下底後進入贛南。緊接著,石達開又西入湖南,打算向四川進軍。此時的石達開軍隊,已成流寇之勢。

石達開大軍在最鼎盛的時候有二十萬人之多,但進軍到湖南寶慶(今邵陽)的時候,被劉長佑、李續宜的湘軍阻截並遭到重大挫敗。寶慶戰敗後,軍心渙散,很多人紛紛脫隊,石達開隨後率軍南進廣西,到老家兜了一圈。

廣西本就是因為貧窮而首義,石達開的軍隊來廣西後連飯都吃不上,大家都覺得前途渺茫,士氣沮喪。無奈之下,石達開只好在1861年率殘部約一萬餘人,再入湖南,取湖南湖北的邊地進軍,並在次年進入四川東南境。四川天府之國,地險民富,新任四川總督駱秉章聽説石達開進入四川,便急領湘軍先至佈防,嚴陣以待。

1863年,石達開見四川早有防備,便率軍進入西南貴州一帶,這些地方窮山惡水,地勢險要,石達開屢遭當地苗人勒索,終於在大渡河前,遭當地土司和清軍的夾擊,進退無路,陷於絕境。軍中因糧食耗盡,大家都忍饑挨餓,戰鬥力幾乎喪失殆盡。

無奈之下,石達開自請入駱秉章軍帳之中,駱秉章説:“你來投降的嗎?”石達開説:“我來求死,兼為士卒請命,請你放過那些剩餘將士的性命。”駱秉章説:“好。”最終,石達開被淩遲處死,他的兩個兒子一個五歲,另一個剛剛出生數日,聽説被清廷收養,要養到十八歲後才淩遲處死。石達開的殘部二千余人,包括他的十幾個王妃,也最終被屠戮乾淨。當年英姿勃發的一代翼王,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

更加戲劇性的是,楊秀清被殺的那一天,後來被洪教主定為“東王升天節”,不知道這是對楊秀清的平反還是對韋昌輝的嘲諷。

君臣內訌,兄弟相殘,太平天國賴以維繫的拜上帝教宗教權威體系,終於被天京事變的血腥屠殺撕下了面紗。事變後,石達開的出走,更是讓太平天國從此“內政不修,人心各別”。軍中當時流傳歌謠説:“天父殺天兄,總歸一場空;打打包裹回家轉,還是做長工。”

太平軍的革命,誰又曾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京之變[編輯]

 
 

天京之變」又稱「天京事變」,也有學者稱作「楊(秀清)韋(昌輝)內訌」或「楊韋事件」,是一次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發生於中國清朝後期的1856年,地點在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另有約二萬人喪命,包括翼王石達開的全族(石達開本人逃出)。「天京事變」被視為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背景[編輯]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制。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個虛位元首,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另外重要的是,洪秀全在1848年承認「天父下凡」附身楊秀清後,楊不時假託「天父下凡」發令,連洪秀全也要聽從「天父」之令。

在定都天京後,東王與其他諸王的關係日趨緊張。北王曾因下屬犯錯而被東王下令杖責,北王韋昌輝的族兄因為跟東王寵妃之兄發生財產爭執而惹怒東王,東王叫北王議罪,北王被迫把族兄五馬分屍。翼王石達開的岳父黃玉崑因公事開罪東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職,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綱及另一高官陳承瑢被東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所謂「天父下凡」的「天父」東王以杖刑威嚇。由於東王權大,眾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1]

經過[編輯]

1856年6月20日,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欽差大臣向榮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軍形勢大好,權欲極度膨脹。[2]

1856年8月,東王楊秀清假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爾與東王均為我子,東王有咁(粵語,意為「這麼」。)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是千歲?」洪說:「東王既萬歲,世子亦便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3]

「天父」要求洪秀全把東王楊秀清由「九千歲」封為「萬歲」,洪秀全當時假裝同意,為表示慶賀推延至楊秀清生日(公曆當年9月23日)時正式封萬歲。洪秀全其後密詔,要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誅殺楊秀清。還有一說,此時北王韋昌輝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及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鏟除東王。[4]

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9月1日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陳承瑢開南門接應。[5]眾軍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包括東王妻妾五十四人同被殺盡。其後天王洪秀全和北王韋昌輝合演雙簧,天王下詔斥責韋昌輝、秦日綱,佯稱韋昌輝擅殺有罪,宣布他們每人將被杖責500,誘使東王楊秀清屬下臨觀,約有6000名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騙入天王府遭到殺害。北王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平民也不能倖免。總計被殺的軍民約有兩萬餘人。

翼王石達開9月26日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因韋昌輝大開殺戒,石達開亦有部屬在亂中被殺,責備北王濫殺之事,兩人不歡而散,韋昌輝遂將二人見面之詳情稟報於天王,天王頓起殺心[來源請求],石達開見勢不妙,連夜匆忙縋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在天王的密令之下[來源請求],盡殺翼王家屬及其王府部屬。翼王從安慶起兵討伐北王,求天王殺北王以謝天下。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翼王。

由於害怕再起兵變,天王派人當眾譴責韋昌輝:「你跟我若不是東王,就沒有今天,我本來沒有殺他之意,現在已經捕殺了東王,他東王的屬下無辜,你又把他們全部殺害,豈不是傷了天父好生之德?你應該寬容縱放,比較好。」把罪責全然推給北王,假惺惺地自當「好人」。韋昌輝聞言大怒:「我為他除掉了大害,如今反過來責備我,是想沽名釣譽嗎?」[6]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北王韋昌輝於11月2日被殺,其首級被函送安徽石達開營中驗收;其幫兇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亦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

後來天王撤銷了楊秀清的圖謀篡位罪名。一八五九年,洪秀全接受堂弟洪仁玕的建議,為進一步安撫楊秀清的舊部,彌補信仰危機,挽回人心,將九月二日(『天曆』七月二十七日)楊被殺之日定為「東王升天節」。

影響[編輯]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內人心極度渙散,軍事形勢逆轉,清軍陸續在各戰場得勝,太平天國的控制區大為縮水,即使後來太平軍攻下江浙一帶,形勢上也一直處於下風。

北王韋昌輝死後,翼王石達開執政,天王洪秀全開始重用其洪氏兄弟以牽制石達開,導致石達開在1857年帶領大軍出走,更令太平天國雪上加霜。

太平天國初期由軍師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已名存實亡。後期的太平天國,天王雖然掌握了實權,然而當時的政府架構頗為混亂,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天京事變是洪秀全一手策劃,秘密操控,目的是消滅東王楊秀清的勢力,進而鞏固自己天王統治勢力的一場政變。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短短幾個月時間,失去東王,北王,燕王,翼王及其大量精銳兵力,給清軍特別是湘勇以喘息之機,得以重振旗鼓,捲土重來。太平天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歷史疑團[編輯]

有人認為楊秀清「逼封萬歲」一事並不真確,只是洪秀全殺楊的藉口,[7]當時太平天國刊行的《天父天兄聖旨》也沒有提及此事,但至今未有足夠証據支持「無逼封萬歲」說。

參考文獻[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秦觀詞選(47首)




  
  編選、輸入:蓮波、方舟子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于舊党,被目為元佑党人,紹圣后累遭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与詞風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辭海》1989年版)
  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詞集名。北宋秦觀(號淮海居士)作。三卷。見于《淮海集》中。又朱孝臧《疆村叢書》本,附朱氏所撰校記一卷。明末毛晉汲古閣刊本名《淮海詞》,一卷。(同上書)
  近來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也。(晁無咎)
    子瞻辭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辭。辭情相稱者,惟少游而已。(蔡伯世)  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耳,唐諸人不迨也。(陳后山)
  秦詞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极妍麗丰逸,而終乏富貴態。(李易安)
  少游詞雖婉美,然格力失之弱。(胡元任)
  秦少游詞,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張叔夏)
  觀詞情韻兼胜,在蘇黃之上。流傳雖少,要為倚聲家一作手。(《四庫提要》)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開美成,導其先路;遠祖溫、韋,取其神不襲其貌,詞至是乃一變焉。然變而不失其正,遂令議者不病其變,而轉覺有不得不變者。后人動稱秦、柳,柳之視秦,為之奴隸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論哉!(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望海潮
  
  星分斗牛
  疆連淮海
  揚州万井提封
  花發路香
  鶯啼人起
  珠帘十里東風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
  飛蓋相從
  巷入垂楊
  畫橋南北翠煙中
  
  追思故國繁雄
  有迷樓挂斗
  月觀橫空
  紋錦制帆
  明珠濺雨
  宁論爵馬魚龍
  往事逐孤鴻
  但亂云流水
  縈帶离宮
  最好揮毫万字
  一飲拚千鐘
  
  
    望海潮
  
  秦峰蒼翠
  耶溪瀟洒
  千岩万壑爭流
  鴛瓦雉城
  譙門畫戟
  蓬萊燕閣三休
  天際識歸舟
  泛五湖煙月
  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
  苧蘿村冷起閒愁
  
  何人覽古凝眸
  悵朱顏易失
  翠被難留
  梅市舊書
  蘭亭古墨
  依稀風韻生秋
  狂客鑒湖頭
  有百年台沼
  終日夷猶
  最好金龜換酒
  相与醉滄州
  
  
    望海潮
  
   洛陽怀古
  
  梅英疏淡
  冰澌溶泄
  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游
  銅駝巷陌
  新晴細履平沙
  長憶誤隨車
  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
  有華燈礙月
  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
  行人漸老
  重來是事堪喈
  煙暝酒旗斜
  但倚樓极目
  時見栖鴉
  無奈歸心
  暗隨流水到天涯
  
  
    水龍吟
  
  小樓連遠橫空
  下窺繡轂雕鞍驟
  朱帘半卷
  單衣初試
  清明時候
  破暖輕風
  弄晴微雨
  欲無還有
  賣花聲過盡
  斜陽院落
  紅成陣、飛鴛□(上“秋”下“瓦”)
  
  玉佩丁東別后
  悵佳期、參差難又
  名韁利鎖
  天還知道
  和天也瘦
  花下重門
  柳邊深巷
  不堪回首
  念多情
  但有當時皓月
  向人依舊
  
  
    八六子
  
  倚危亭
  恨如芳草
  萋萋鏟盡還生
  念柳外青驄別后
  水邊紅袂分時
  愴然暗惊
  
  無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夢
  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何、歡娛漸隨流水
  素弦聲斷
  翠綃香減
  那堪片片飛花弄晚
  蒙蒙殘雨籠晴
  正銷凝
  黃鸝又啼數聲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帘閒挂小銀鉤
  
  
    浣溪沙
  
  錦帳重重卷暮霞
  屏風曲曲斗紅牙
  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夢魂飛不去
  覺來紅日又西斜
  滿庭芳草襯殘花
  
  
    如夢令
  
  遙夜沈沈如水
  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
  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
  無寐
  門外馬嘶人起
  
  
    如夢令
  
  樓外殘陽紅滿
  春入柳條將半
  桃李不禁風
  回首落英無限
  腸斷
  腸斷
  人共楚天俱遠
  
  
    如夢令
  
  池上春歸何處
  滿目落花飛絮
  孤館悄無人
  夢斷月堤歸路
  無緒
  無緒
  帘外五更風雨
  
  
    阮郎歸
  
  褪花新綠漸團枝
  扑人風絮飛
  秋千未拆水平堤
  落紅成地衣
  
  游蝶困
  乳鶯啼
  怨春春怎知
  日長早被酒禁持
  那堪更別离
  
  
    阮郎歸
  
  宮腰裊裊翠鬟松
  夜堂深處逢
  無端銀燭殞秋風
  靈犀得暗通
  
  身有限
  恨無窮
  星河沈曉空
  隴頭流水各西東
  佳期如夢中
  
  
    阮郎歸
  
  瀟湘門外水平舖
  月寒征棹孤
  紅妝飲罷少踟躕
  有人偷向隅
  
  揮玉箸
  洒真珠
  梨花春雨余
  人人盡道斷腸初
  那堪腸已無
  
  
    阮郎歸
  
  湘天風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虛
  麗譙吹罷小單于
  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
  旅魂孤
  崢嶸歲又除
  衡陽猶有雁傳書
  郴陽和雁無
  
  
    調笑令
  
  輦路
  江楓古
  樓上吹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塵污
  往日繁華何處
  舊歡新愛誰是主
  啼笑兩難分付
  
  
    調笑令
  
  腸斷
  繡帘卷
  妾愿身為梁上燕
  朝朝暮暮長相見
  莫遣恩遷情變
  紅綃粉淚知何限
  万古空傳遺愿
  
  
    調笑令
  
  戀戀
  樓中燕
  燕子樓空春色晚
  將軍一去音容遠
  空鎖樓中深怨
  春風重到人不見
  十二闌干倚遍
  
  
    調笑令
  
  柳岸
  水清淺
  笑折荷花呼女伴
  盈盈日照新妝面
  水調空傳幽怨
  扁舟日暮笑聲遠
  對此令人腸斷
  
  
    調笑令
  
  心素
  与誰語
  始信別离情最苦
  蘭舟欲解春江暮
  精爽隨君歸去
  异時攜手重來處
  夢覺春風庭戶
  
  
    虞美人
  
  高城望斷塵如霧
  不見聯驂處
  夕陽村外小灣頭
  只有柳花無數、送歸舟
  
  瓊枝玉樹頻相見
  只恨离人遠
  欲將幽恨寄青樓
  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數
  亂山深處水縈洄
  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
  不道春難管
  為君沈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點絳唇
  
  醉漾輕舟
  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
  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
  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
  亂紅如雨
  不記來時路
  
  
    南歌子
  
  玉漏迢迢盡
  銀潢淡淡橫
  夢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鄰雞催起、怕天明
  
  臂上妝猶在
  襟間淚尚盈
  水邊燈火漸人行
  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
  
  
    南歌子
  
  靄靄凝春態
  溶溶媚曉光
  何期容易下巫陽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暫為清歌駐
  還因暮雨忙
  瞥然歸去斷人腸
  空使蘭台公子、賦高唐
  
  
    臨江仙
  
  千里瀟湘挪藍浦
  蘭橈昔日曾經
  月高風定露華清
  微波澄不動
  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
  遙聞妃瑟泠泠
  新聲含盡古今情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
  花動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處
  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面化龍蛇
  夭驕轉空碧
  醉臥古藤陰下
  了不知南北
  
  
     風流子
  
  東風吹碧草
  年華換、行客老滄州
  見梅吐舊英
  柳搖新綠
  惱人春色
  還上枝頭
  寸心亂
  北隨云黯黯
  東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
  暝煙兩岸
  數聲橫笛
  一葉扁舟
  
  青門同攜手
  前歡記、渾似夢里揚州
  誰念斷腸南陌
  回首西樓
  算天長地久
  有時有盡
  奈何綿綿
  此恨難休
  擬待倩人說与
  生怕人愁
  
  
    一叢花
  
  年時今夜見師師
  雙頰酒紅滋
  疏帘半卷微燈外
  露華上、煙裊涼〔風思〕
  簪髻亂拋
  偎人不起
  彈淚唱新詞
  
  佳期
  誰料久參差
  愁緒暗縈絲
  想應妙舞清歌罷
  又還對、秋色嗟咨
  惟有畫樓
  當時明月
  兩處照相思
  
  
    長相思
  
  鐵瓮城高
  蒜山渡闊
  干云十二層樓
  開尊待月
  掩箔披風
  依然燈火揚州
  綺陌南頭
  記歌名宛轉
  鄉號溫柔
  曲檻俯清流
  想花陰、誰系蘭舟
  
  念凄絕秦弦
  感深荊賦
  相望几許凝愁
  勤勤裁尺素
  奈雙魚、難渡瓜洲
  曉鑒堪羞
  潘鬢點、吳霜漸稠
  幸于飛、鴛鴦未老
  不應同是悲秋
  
  
    滿庭芳
  
  山抹微云
  天連衰草
  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萊舊事
  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
  寒鴉万點
  流水繞孤村
  
  銷魂
  當此際
  香囊暗解
  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
  高城望斷
  燈火已黃昏
  
  
    滿庭芳
  
  曉色云開
  春隨人意
  驟雨才過還晴
  古台芳榭
  飛燕蹴紅英
  舞困榆錢自落
  秋千外、綠水橋平
  東風里
  朱門映柳
  低按小秦箏
  
  多情
  行樂處
  珠鈿翠蓋
  玉轡紅櫻
  漸酒空金〔木盍〕
  花困蓬瀛
  豆蔻梢頭舊恨
  十年夢、屈指堪惊
  憑闌久
  疏煙淡日
  寂寞下蕪城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
  動离憂
  淚難收
  猶記多情
  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
  人不見
  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
  許多愁
  
  
    江城子
  
  南來飛燕北歸鴻
  偶相逢
  慘愁容
  綠鬢朱顏
  重見兩衰翁
  別后悠悠君莫問
  無限事
  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
  莫匆匆
  滿金鐘
  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
  后會不知何處是
  煙浪遠
  暮云重
  
  
    鵲橋仙
  
  纖云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胜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菩薩蠻
  
  虫聲泣露惊秋枕
  羅幃淚濕鴛鴦錦
  獨臥玉肌涼
  殘更与恨長
  
  陰風翻翠幔
  雨澀燈花暗
  畢竟不成眠
  鴉啼金井寒
  
  
    減字木蘭花
  
  天涯舊恨
  獨自凄涼人不問
  欲見回腸
  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
  任是春風吹不展
  困依危樓
  過盡飛鴻字字愁
  
  
    木蘭花
  
  秋容老盡芙蓉院
  草上霜花勻似翦
  西樓促坐酒杯深
  風壓繡帘香不卷
  
  玉纖慵整銀箏雁
  紅袖時籠金鴨暖
  歲華一任委西風
  獨有春紅留醉臉
  
  
    踏莎行
  
  霧失樓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蝶戀花
  
  曉日窺軒雙燕語
  似与佳人
  共惜春將暮
  屈指艷陽都几許
  可無時霎閒風雨
  
  流水落花無問處
  只有飛云
  冉冉來還去
  持酒勸云云且住
  憑君礙斷春歸路
  
  
    一落索
   
  楊花終日飛舞
  奈久長難駐
  海潮雖是暫時來
  卻有個、堪憑處
  
  紫府碧云為路
  好相將歸去
  肯如薄幸五更風
  不解与、花為主
  
  
    丑奴儿
   
  夜來酒醒清無夢
  愁倚闌干
  露滴輕寒
  雨打芙蓉淚不干
  
  佳人別后音塵悄
  瘦盡難拚
  明月無端
  已過紅樓十二間
  
  
    南鄉子
  
  妙手寫徽真
  水翦雙眸點絳唇
  疑是昔年窺宋玉
  東鄰
  只露牆頭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
  誰記當年翠黛顰
  盡道有些堪恨處
  無情
  任是無情也動人
  
  
    醉桃源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頭銀漏遲
  綠波風動畫船移
  嬌羞初見時
  
  銀燭暗
  翠帘垂
  芳心兩自知
  楚台魂斷曉云飛
  幽歡難再期
  
  
    桃源憶故人
  
  玉樓深鎖薄情种
  清夜悠悠誰共
  羞見枕衾鴛鳳
  悶即和衣擁
  
  無端畫角嚴城動
  惊破一番新夢
  窗外月華霜重
  听徹梅花弄
  
  
     畫堂春
  
  東風吹柳日初長
  雨余芳草斜陽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損紅妝
  
  寶篆煙消鸞鳳
  畫屏云鎖瀟湘
  暮寒微透薄羅裳
  無限思量
  
  
    木蘭花慢
  
  過秦淮曠望
  迥瀟洒、絕纖塵
  愛清景風蛩
  吟鞭醉帽
  時度疏林
  秋來政情味淡
  更一重煙水一重云
  千古行人舊恨
  盡應分付今人
  
  漁村
  望斷衡門
  蘆荻浦、雁先聞
  對触目凄涼
  紅凋岸蓼
  翠減汀萍
  憑高正千嶂黯
  便無情到此也銷魂
  江月知人念遠
  上樓來照黃昏
  
  
    河傳
  
  恨眉醉眼
  甚輕輕覷者
  神魂迷亂
  常記那回
  小曲闌干西畔
  鬢云松、羅襪鏟
  
  丁香笑吐嬌無限
  語軟聲低
  道我何曾慣
  云雨未諧
  早被東風吹散
  悶損人、天不管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詞牌[編輯]

 
 

詞牌,也稱為詞格、詞調,是填用的曲調名。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後,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一些詞牌,除了正名之外,還標有異名,或同名異調。[來源請求]

常見的詞牌[編輯]

  1. 十六字令,16字
  2. 梧桐影,20字
  3. 南歌子,23字
  4. 南歌子,26字
  5. 搗練子,27字
  6. 憶江南,27字
  7. 漁歌子,27字
  8. 西樓月,27字
  9. 壽陽曲,27字
  10. 壽陽曲,28字
  11. 甘州曲,29字
  12. 憶王孫,31字
  13. 調笑令,32字
  14. 壽陽曲,32字
  15. 如夢令,33字
  16. 甘州曲,33字
  17. 相見歡,36字
  18. 烏夜啼,36字
  19. 長相思,36字
  20. 生查子,40字
  21. 點絳唇,41字
  22. 浣溪沙,42字
  23. 菩薩蠻,44字
  24. 卜算子,44字
  25. 採桑子,44字
  26. 減字木蘭花,44字
  27. 謁金門,45字
  28. 訴衷情,45字
  29. 憶秦娥,46字
  30. 清平樂,46字
  31. 更漏子,46字
  32. 阮郎歸,47字
  33. 畫堂春,47字
  34. 桃源憶故人,48字
  35. 攤破浣溪沙,48字
  36. 賀聖朝,49字
  37. 太常引,49字
  38. 西江月,50字
  39. 少年游,51字
  40. 南歌子,52字
  41. 醉花陰,52字
  42. 浪淘沙,54字
  43. 鷓鴣天,55字
  44. 鵲橋仙,56字
  45. 虞美人 (詞牌),56字
  46. 南鄉子,56字
  47. 玉樓春,56字
  48. 一斛珠,57字
  49. 踏莎行,58字
  50. 小重山,58字
  51. 釵頭鳳,60字
  52. 蝶戀花,60字
  53. 一剪梅,60字
  54. 臨江仙,60字
  55. 漁家傲,62字
  56. 唐多令,60字
  57. 河傳,61字
  58. 蘇幕遮,62字
  59. 定風波,62字
  60. 喝火令,65字
  61. 錦纏道,66字
  62. 如意令,66字
  63. 謝池春,66字
  64. 青玉案,67字
  65. 天仙子,68字
  66. 江城子,70字
  67. 離亭燕,72字
  68. 何滿子,74字
  69. 一叢花,78字
  70. 御街行,78字
  71. 驀山溪,82字
  72. 洞仙歌,83字
  73. 滿江紅,93字
  74. 水調歌頭,95字
  75. 滿庭芳,95字
  76. 八聲甘州,97字
  77. 聲聲慢,97字
  78. 晝夜樂,98字
  79. 雙雙燕,98字
  80. 鳳池吟,99字
  81. 念奴嬌,100字
  82. 桂枝香,101字
  83. 翠樓吟,101字
  84. 石州慢,102字
  85. 水龍吟,102字
  86. 雨霖鈴,103字
  87. 永遇樂,104字
  88. 望海潮,107字
  89. 沁園春,114字
  90. 賀新郎,116字
  91. 摸魚兒,116字
  92. 邁陂塘,116字
  93. 六洲歌頭,143字
  94. 鶯啼序, 240字。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秦觀《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1. 纖雲句:一縷縷的雲彩做弄出許多花巧。此以比喻織女織造雲錦手藝的精巧,同時也暗示這是乞巧節,為織女渡河之夕。

2. 飛星句:謂牛郎、織女流露出終年不得見面的離恨。

3. 銀漢句:夜裡渡過遼闊的天河。

4. 金風玉露,秋風白露。

5. 忍顧句:表示不忍分別之意。織女因「佳期如夢」,故不忍回顧歸路。

6. 朝朝暮暮:謂朝夕相聚。 

秦觀《鵲橋仙》賞析            

高原

詞一開始即寫「臥看牽牛織女星」時初秋夜空美景:「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真是精巧無倫啊!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在傳遞他們的離愁別恨,正在飛馳長空。這兩句寫雲,寫星星,都具有人的情意,那「纖雲」著意「弄巧」 ,似乎為這對愛侶的團聚而高興;而「飛星」也在為他們傳情遞意而奔忙,這種寫法可謂「化景物為情思」了。

接著寫織女渡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在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在目。這裏,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那深情摯意真像長河秋水源遠流長啊!

按說接下來就是寫牛女相會的場面了。可是高明的詞人不作實寫,卻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讚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麼美好幸福的時刻,天上一次相逢,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呀!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對愛侶心靈的高尚純潔。

「相見時難別亦難」,以上寫「佳期相會」,下面便是「依依惜別」。「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像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而一夕佳期竟然像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柔情似水」,「似水」照應 「銀河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平日他倆只有夢中相見,此時真的相會,卻又「乍見翻疑夢」了  「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離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作者寫這幾句詞,似乎他的感情已和詞中主人公融成一片,進入「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化境了。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拋地作金石聲的警句,使全篇為之一振。

「多情自古傷離別」,固然是人之常情,而秦觀這兩句詞卻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又是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它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也與上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同,從而形成全篇聯綿起伏的情致。而更可貴的是:詞的命意超絕。正如明人瀋際飛評曰:「(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朽腐為傳奇 !」誠然,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全篇而言,這首寫神話故事的詞,句句是天上,句句寫雙星,而又句句寫人間,句句寫人情,天人合一,成為千古抒情絕唱。其抒情,悲哀中有歡樂,歡樂中有悲哀,悲歡離合,起伏跌宕。詞中有寫景,有抒情,有議論,虛實兼顧,融情、景、理於一爐。有趣的是,婉約詞家在寫作上常以議論為病,而今作為婉約派大師的秦少游,直接在這篇名作中抒發了議論:「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別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自由流暢的句子,近於散文,卻更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盎然。這說明議論運用得好,也能嬴得極好的藝術效果的。

 

秦觀[編輯]

 

 
 

秦觀(1049年-1100年),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

 

生平[編輯]

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為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

民間傳說蘇軾之妹蘇小妹為秦觀之妻,其最出名的故事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中的「蘇小妹三難新郎」。但據後人考證蘇小妹應為虛構人物,秦觀元配為高郵富商徐成甫之女徐文美[1]

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並稱「蘇門四學士」。

著作[編輯]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著錄《淮海集》40卷、《後集》6卷、《長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錄《淮海詞》1卷。《淮海集》有《四部叢刊》影明本、《四部備要》本。南宋長沙所刻《百家詞》本《淮海詞》已不可見,今存者有《淮海詞》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詞》刊本。又《淮海居士長短句》3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本、朱祖謀《強村叢書》本、北平圖書館影印宋本、葉恭綽影宋校本、龍榆生點校《蘇門四學士詞》本。

作品[編輯]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後人評論[編輯]

  • 蘇軾:「有屈、宋之才。」
  • 王安石:「其詩清新嫵媚,鮑、謝似之。」
  • 李清照《詞論》:「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中乏富貴態。」
  • 元好問(宋)《論詩絕句三十首》:「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 張炎《詞源》卷下:「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 王士禎(清初):「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 李調元(清)《雨村詞話》:「首首珠璣,為宋一代詞人之冠。」
  • 周濟(清)《宋四家詞選》:「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遜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
  •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而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
  • 陳廷焯(晚清)《白雨齋詞話》:「少游詞寄慨身世,閒情有情思。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
  • 劉熙載(晚清)《藝概》:「少游詞有小晏之研,而幽趣則過之。」    
  • 周濟《宋四家詞選序》:「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
  • 馮煦《蒿庵論詞》:「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在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
  • 王國維《人間詞話》:「永叔、少游雖作艷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為凄厲矣。」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鵲橋仙[編輯]

 
 

鵲橋仙詞牌名。亦稱《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最初是詠牛郎織女七夕藉鵲橋相會故事的,因歐陽修的「鵲迎橋路接天津」得名。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各兩仄,一 韻到底。前後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編輯]

註:表示平聲,表示仄聲,表示本仄可平,表示本平可仄,粗體表示韻腳。

。 

例詞[編輯]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辛棄疾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裡魚兒堪數。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剩有蝦跳鰍舞。任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

陸游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鵲橋仙

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名。周邦彥詞名《鵲橋仙令》,《梅苑》詞名《憶人人》,韓淲詞,取秦觀詞句,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張輯詞,有〔天風吹送廣寒秋〕句,名《廣寒秋》。元高拭詞注:仙呂調。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云:歇指調。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

歐陽修
月波清霽。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 ⊙○⊙● ⊙●◎○⊙ ◎○⊙●●○○ ◎◎● ⊙○⊙
雲屏未捲。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多應天意不教長。恁恐把、歡娛容易。
⊙○◎● ⊙○⊙● ⊙●◎○⊙ ⊙○⊙●●○○ ◎◎● ⊙○⊙

此調多賦七夕,以此詞為正體,餘俱從此偷聲、添字也。譜內可平可仄,俱參後詞,故不復注。按,曾覿詞,前段結句〔滿座賓朋俄弁側〕,不作上三下四句法;又,向子諲詞,前段第一、二句〔合巹風流,擘釵情態〕,平仄全異,此亦偶誤,不必從。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韻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牛郎織女乍逢迎。卻勝似、人間歡悅。
○○●● ○○○ ●●●○○ ○○●●●○○ ●●● ○○○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細思怎得似嫦娥。常獨宿、廣寒宮闕。
●○○● ○○○ ●●○○● ●○●●●○○ ○●● ●○○

此與歐詞同,惟前後段第二句,俱押韻異。按,元好問〔梨花春暮〕詞,張埜〔瓊林纖弱〕詞,滕賓〔斜陽一抹〕詞,第二句俱押韻,正與此同。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四仄韻

辛棄疾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裏魚兒堪數。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趣。
○○● ○○● ○●○○○ ●○○●●○○ ●●● ○○●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剩有蝦跳鰍舞。聽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
●○● ○○● ●●○○○ ●○○●●○○ ●○● ○○●

此亦與歐詞同,惟前後段第一、二句,俱押韻異。按,辛詞別首〔松岡避暑〕詞,曹伯啟〔杜鵑聲訴〕詞,劉因〔紇干生處〕詞,第一、二句俱押韻,正與此同。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

辛棄疾
少年風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羨。歎折腰、五鬥賦歸來。走下了、羊腸幾遍。
●○○● ●○○● ●●○○○ ●●○ ●●●○○ ●●● ○○●
高車駟馬。金章紫綬。傳語渠儂穩便。問東湖、帶得幾多春。且看取、淩雲筆健。
○○●● ○○●● ○●○○● ●○○ ●●●○○ ●●● ○○●

此校歐詞,前後段第四句各添一襯字,若減去〔歎〕字、〔問〕字,仍是歐詞體也。按,趙師俠詞,前段第四句〔摩孩羅、荷葉傘兒輕〕,亦多一字。

又一體 雙調五十七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

黃庭堅
八年不見。清都絳闕。望銀漢、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風波。算此事、人間天上。
●○●● ○○●● ●○● ○○● ○○○●●○○ ●●● ○○○
野麋豐草。江鷗遠水。老去唯便疏放。百錢端往問君平。早晚具、歸田小舫。
●○○● ○○●● ●●○○○ ●○○●●○○ ●●● ○○●

此校歐詞,前段第三句添一襯字,若減去〔望〕字,即歐詞體也。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韻

方嶽
今朝念九。明朝初一。怎欠個、秋崖生日。客中情緒老天知。道這月不消三十。
○○●● ○○○ ●●● ○○○ ●○○●●○○ ●●●●○○
春盤縷菜。春缸搖碧。便擬做、梅花消息。雪邊試問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夕。
○○●● ○○○ ●●● ○○○ ●○●●●○○ ●○●●○○

此校歐詞,前後段第三句各多一字,又前後段第二句俱押韻異。

又一體 雙調八十八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八句七仄韻

柳永
屆征途。攜書劍。迢迢匹馬東歸去。慘離懷。嗟少年易分難聚。
●○○ ○○● ○○●●○○ ●○○ ○●○●○○
佳人方恁繾綣。便忍分鴛侶。當媚景。算密意幽歡。盡成輕負。
○○○●●● ●●○○ ○●○ ●●●○○ ●○○
此際寸腸萬緒。慘愁顏、斷魂無語。和淚眼、片時幾番回顧。
●●●○● ●○○ ●○○ ○●● ●○●○○
傷心脈脈誰訴。但黯然凝佇。暮煙寒雨。望秦樓何處。
○○●●○ ●●○○ ●○○ ●○○○

此詞句韻,與《鵲橋仙令》不同,蓋慢詞體也。因調名同,故為類列,亦無宋詞別首可校。《詞律》誤從汲古閣本,前段第三句少一字,今從《花草粹編》增定。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井陘之戰[編輯]

 
 
井陘之戰
楚漢相爭的一部分
日期: 前204年
地點: 井陘(今河北井陘)
結果: 漢軍得勝
參戰方
漢軍 趙軍
指揮官和領導者
韓信 陳餘
兵力
萬余 號稱二十萬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違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裏逃生,並另調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爲大勢已去,故一鬨而散。

 

 

戰爭背景[編輯]

韓信破魏國後,請求率兵三萬向北進攻代王陳餘及其所扶植的趙王趙歇。漢王劉邦派張耳同往。

十月,韓信與張耳率數萬人下井陘擊趙。趙王歇命成安君陳餘聚兵於井陘口迎擊。當時,趙軍號稱二十萬,且先扼守住通向趙國的路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

反觀韓信麾下只有萬餘之眾,且多為新募之兵,加上千里行軍,人馬倶疲,很明顯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戰場地勢[編輯]

井陘口是太行山的險要關隘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漢軍欲取趙國就得要先通過這條驛道。

兩軍部署[編輯]

趙國謀臣李左車主張將韓信的隊伍逼到崎嶇難行的井陘口,趙軍深溝高壘堅守,不與漢軍正面交戰,再派三萬精兵繞到敵後切斷漢軍糧道,圍困漢軍,使之因糧草不濟而敗。但陳餘認為韓信兵少而疲,決定佔據有利的地形,遵從兵書上「倍則戰」的道理,正面與漢軍交鋒。

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陳餘有輕敵之心後,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三十里遠地方紮下營來。半夜時點兩千輕騎,命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乘天黑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囑咐他們一見到趙軍傾巢而出就偷入敵營,換上漢軍旗幟。

在明方面,韓信擺出大將旗仗,令漢軍主力全部到井陘口的河邊背水列陣,以更增陳餘的輕敵之心。

戰鬥經過[編輯]

首先韓信向趙軍叫陣。陳餘見韓信兵少,自己又佔據有利地勢,於是率輕騎銳卒蜂擁而出,欲生擒韓信。韓信接戰不久後詐敗,假裝逃得連戰鼓和旗幟都來不及帶。陳餘見此情景,當即下令全營出擊,直逼漢陣。這時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則乘機攻入趙軍空營,遍插漢軍紅旗。

漢軍因背河而戰,無路可退,人人咬緊牙關拚命,與趙軍殊死決戰。雙方廝殺半日有餘,趙軍仍未能獲勝,於是打算退兵。誰知一退到營前突然發現營壘已插滿漢旗,趙軍以為漢軍已經捉了趙王和他的將領,隊形立時大亂,兵士四散逃命。這時退到水邊的漢軍掉回頭來趁勢反擊,配合關內的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

戰果[編輯]

陳餘被殺於泜水,趙王歇與李左車被生擒。

後記[編輯]

戰後漢軍將士問韓信:「怎麼這違反一般兵法的背水陣竟能取勝?」韓信笑道:「兵法上不是都說了『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我給你們一條生路,士卒們能拚死作戰嗎?」諸將這才領悟了韓信以萬餘的劣勢兵力,奇正並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而致勝之奧妙,對韓信大為欽服。

典故[編輯]

成語「背水一戰」由此而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客

水客,主要是指經常在大陸、香港、澳門之間來回的,並隨身攜帶著產品進來,或出去的人,他們少則帶上幾罐奶粉,多則整車整船,價值達數億元的走私過關。2011年5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以偷逃應繳稅款5萬元作為起刑點,將1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2次行政處罰後又再次走私的行為定為犯罪。
編輯摘要
 水客
 
水客- 簡介
水客
水客
水客這個名稱源自水貨。從前一些海員  (船員)常常帶上一些自己的私貨或代他人私自帶上少量物件,到外埠出售賺點外快,因為外國港口往往准許海員免稅帶少量(自用)物品上岸,由於沒有進口關稅,貨價較低,所以在港口往往有專店收購此類貨物,這就是水貨的起源。
現代水貨就是[非正當途徑進口貨物]的統稱,也就是走私貨了,而走私者就是水客。現在的“水客”是指受人僱傭,將走私貨物化整為零,採取一天多次入境、每次少量攜帶的方式,來回穿梭在深港兩地各口岸之間,賺取帶工費的走私人員群體。
“水客”這種“螞蟻搬家”式走私行為的存在,一方面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和對外貿易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尤其是口岸周邊地區帶來了嚴重的治安隱患。[1]
水客- 成因
由於香港、澳門的關稅低,電子產品都比大陸便宜,所以就有了專業的水客產生,他們一天來回一兩次,多的可能十多次,他們從香港、澳門過來的時候,隨身都攜帶不同的電子產品,比如手機、電腦等,到大陸後出手,或幫別人帶,從中賺取差價,或工錢。
相反,大陸的食品海鮮、特產比較便宜,水客們也可從大陸帶這一部分產品到香港、澳門後出手,或幫別人帶,從中賺取差價,或工錢。
最典型的水客帶貨​​是發生在三聚氰胺時期,當時國內的奶粉大部分有問題,就有水客從香港、澳門帶進口的奶粉進大陸,從中賺取差價,多的一次可以帶七、八膠罐,利潤挺可觀的。
水客違法成本很低,就算被查到帶了幾十部iPhone,要不繳稅要不退回香港。[2]
水客- 現狀
鞋底金屬暗格藏iPhone、租小孩假扮一家人走私,深港兩地水客走私行為一直高居不下。據初步測算,2012年3月,每天活躍在深圳各口岸的“水客”大約有2萬人,“水客”氾濫已成為海關心頭病。[2]
許多水客由一些大買家操縱,大買家先聯繫好香港的貨源,再付給水客帶工費讓其帶過關。
目前水客群體已日趨職業化、團體化。水客分工也“精細化”,從派貨、帶貨、看水、接貨,全由專人負責,同時在口岸附近還有收貨點。2011年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規定,一年內三次走私構成犯罪,為了降低“三進宮“的風險,水客團體會吸納新鮮面孔加入,最近海關頻頻查獲中學生、70多歲的老婦甚至是孕婦參與走私。
港籍水客一般都靠熟人介紹,集中住在一起。據香港北區議員劉國勳估算,僅上水一帶,就有上千當地居民被不法分子僱傭,成為全職水客 ​​。港法律沒有條文禁止跨境搬運貨物。水客在香港境內的活動,屬於正常的商業活動。因此,只要保證不被深圳海關第三次抓獲,基本上沒什麼風險。[2]
水客- 治理
內地
2011年5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以偷逃應繳稅款5萬元作為起刑點,將1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2次行政處罰後又再次走私的行為定為犯罪,海關方面認為有了這樣的刑事手段,能增強對“水客”的震懾力。[2]
從2009年至2012年3月,深圳海關已打掉水客團伙60餘個,2010年一次性摧毀電子產品走私團伙11個,涉案11億元。[3]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宏耀:“水客”現象之所以產生是實際上在於他上游和下游的利益驅動,他的上游和下游往往是看不見的,你抓到了一個“水客”,你只是抓到了他的一個犯罪手段,你並不能根除整個利益鏈條的最終的利益驅動。所以我覺得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如何更有效地發現“水客”,同時利用“水客”來尋找他的上游和下游。對於境內,我們需要去聯合工商、聯合地方公安,去查獲“水客”走私進來的物品儲藏地。那麼至於境外的利益群體,可能就需要我們要加強香港澳門和內地的合作,這個就涉及到一個區際合作問題。[3]
香港
2012年9月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民建聯北區區議會主席蘇西智和區議員劉國勳的陪同下,專程到上水視察並承諾會加強與深圳海關的溝通,也會與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一起對水客進行聯合行動。
劉國勳向梁振英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入境處和警方加強掃蕩水客,制訂雙程證水客“黑名單”限制他們往返,並與深圳海關方面互通有關信息等。劉國勳稱,梁振英表示已向深圳海關提出加強打擊水客問題,本地海 ​​關也已加強了打擊力度,並承諾,當局會加強與深圳海關方面的溝通,也會加強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對水客問題的聯合行動。[4]
水客- 相關事件
2012年9月15日,香港當地居民通過網絡號召,逾百人下午齊聚港鐵上水站,表示水客阻塞車站,而水客搶購行為導致區內物價上升,要求他們撤出新界北區。請願行動從下午2時持續到晚上6時才結束​​。媒體報導,至9月16日有2000多人表示會支持或參與。
2012年9月15日下午2時,逾百名香港市民響應網絡號召,來到港鐵上水站聚集,阻止水客入閘,他們高舉紙牌,抗議水客長期霸占車站外的通道分包貨物,造成交通阻塞,影響北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要求水客“滾出香港”,還他們基本生活空間。期間有市民與水客推撞,並發生口角。由於現場人數太多,港鐵職員要臨時封閉其中一個出口,數十名警員在場戒備。行動歷時4小時,期間有一名反水客男子被警員抬走。
自從2009年4月推出深圳一簽多行,不過夜旅客不斷上升。有香 ​​港網民認為,政策實施兩年,上水水客有增無減,對上水居民造成困擾。為此,有香港網友通過網絡平台,呼籲網民及上水居民周末下午在上水站外請願。[5]
水客- 網友評論
微評:什麼時候水貨跟行貨同價同質了,什麼時候“水客”這個詞就只能去歷史書裡找了。
@KoalaGreener:對於真正要購物的人來說,也不會存在一天去幾次的問題,水客已經嚴重影響到去香港的旅客的心情了,更不用說對香港居民的滋擾。(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寶島易攻一蟹難求) @忍不住了才評論:沒有水貨你就可以漲價了。我們沒錢,只能買便宜的。沒有水貨,行貨你能便宜點嗎?@7-trueface:無論是一簽多行,一日多行,還是一日一行,也不能真正解決水客的問題,最終只不過會起到緩解之用而已。內地商品的安全質量一日得不到真正的解決,水客問題只會此伏彼起!@外幣兌換網微博:香港人事事算到“盡”,“水客”賣苦力為生賺兩地差價。“水客”的存在事實上活躍了兩地經濟,他們“真金白銀”香港買貨。香港商家賺錢,他們賣勞力賺錢,何罪之有?(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寶島易攻一蟹難求) [6]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爾巴德定理

阿爾巴德定理的含義

  阿爾巴德定理是指:一個企業經營成功與否,全靠對顧客的要求瞭解到什麼程度。看到了別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該定理是由匈牙利全面質量管理國際有限公司顧問波爾加•韋雷什•阿爾巴德提出的。

阿爾巴德定理操作實務

  瞭解、需求、相信和滿意是客戶採購的四個要素。當這四個要素具備的時候,就意味著客戶將會進行採購。全方位瞭解、掌控顧客的需求,其實就是倡導以客戶為導向生產營銷模式。所謂以客戶為導向的生產和營銷模式,就是生產和銷售活動緊緊圍繞著客戶採購的四個要素,而不是只按某一個要素而進行的,這樣就能全方位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客戶基本需求可以大致概括如下:受歡迎的需求;及時服務的需求;感覺舒適的需求;有序服務的需求;被理解的需求;被幫助的需求;受重視的需求;被稱贊的需求;被識別或記住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被信任的需求;安全及隱私的需求。

經典案例分析

  1983年,在美國奧斯汀的德州大學里,有一個十七八歲學醫的叫戴爾的大學生,他當時很喜歡電腦。一段時間後,他決定用電腦賺錢。戴爾買來一些舊電腦,然後把電腦升級後賣給同學、教授。這種舊電腦的升級"生意"使他第一年就賺了50 000美元。戴爾感覺自己的事業要開始了,他決定休學創業。

  戴爾成功的秘訣就是以客戶為導向,就是實行全方位覆蓋客戶購買要素的生產和營銷策略。客戶有什麼樣的需求,生產和銷售人員就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對於生產商來講,就是"以銷定產"。

  戴爾在早期開辦公司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傳統的"4P"模式。戴爾說:每個消費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學生可能錢比較少,要的記憶體比較小;教授相對比較有錢,他要的記憶體可能比較大,所以應該是客戶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

  我們來看看戴爾是如何滿足客戶需求的:

  一是突破了以往那種透過大批量生產來降低價格的觀念,提出了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定製產品。

  二是透過分銷渠道雖然有好處,可以讓產品廣泛分佈,但是代理 商一定要賺得到錢,產品價格相應就會提高。如果採用直接銷售,消費者會因為產品價格便宜,又能夠得到直接的服務,而願意直接從他這裡買,而不從分銷商那裡 買。拋棄代理商,直接進行銷售,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三是直接給客戶提供上門的服務。以前戴爾在大學時就是這樣做的,客戶有問題給他打個電話,他馬上就上門 修好了,而不需要把電腦送過來。提供上門的服務,解決了客戶維修的問題。

阿爾巴德定理和魚缸理論的關係

  企業要賺錢,就必須把產品賣出去。但確定怎樣的產品才好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隨著市場同質化時代的到來,這種難度就更大了。在此情況下要想賺錢,你就必須開拓新的市場。市場是由需求決定的,要開拓新的市場,必須首先瞭解顧客的新需求。對顧客需求的瞭解程度,決定了企業經營成功的程度。

  在20世紀,誕生了兩位開創了市場需求導向管理模式的著名企業領導人,他們是通用汽車GM)公司的總裁斯隆通用電氣GE)公司的韋爾奇。下麵要說的是斯隆和通用汽車(GM)公司的故事。

  當20世紀20年代斯隆以一個軸承廠老闆的身份加盟GM公司時,他很快就意識到不論是小老闆的狹窄視野,還是大老闆的主觀臆斷,這些慣性思維對於結構複雜和前景遠大的汽車產業來說都是不適應的。當時,福特汽車公司憑藉其T型車占領了美國汽車市場的一半以上份額,這對GM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太強大的對手。但是,斯隆與福特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學會了用職業的眼光看待市場,認為對於汽車的研製與開放,如果離開了具體的服務對象–顧客,就沒有什麼”最好的汽車”一說了。而福特沉迷於自己的T型車,多年沒有開發新的車型。

  斯隆發現,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上升,其對生活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對汽車的需求也是如此。斯隆看到了一個汽車多樣化時代的即將到來。他在對市場的多種顧客需求作出詳細調查與研究的基礎上,做出了針對市場上的每一個價位設計質量優秀和適用汽車戰略決策。這就是著名的”為每一個錢包和每一種用途生產汽車”!

  很快,斯隆又把經銷商納入重要顧客的範疇,對他們保持定期的走訪,瞭解他們的需求,廣泛搜集他所需要的信息,回到GM後再詳細地研究,作出解決問題的決定。由於斯隆堅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為每一個錢包和每一種用途生產汽車”,才使GM公司取得了超常的發展,不久即遠遠甩開了福特汽車公司,成為了市場占有上的老大。

  美國最大的零售公司西爾斯公司,為穩定自己眾多的客戶,將所有與公司打過交道的顧客名單統統搜集起來,建立了一套多達6萬多個家庭的”西爾斯家庭檔案”。根據檔案,公司查閱這些家庭的收入情況、消費購物習慣,設計出各種檔次的家庭用品消費方案,並分寄給這些家庭。結果,家庭用品銷售立即猛增了三倍。西爾斯公司獨出心裁的做法,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和家庭管理,以新穎的經營方式和周到的服務理念貼近了顧客,從而在顧客心目中提高了信譽,擴大了自己的市場占有率

  有一次,海爾洗衣機科研所所長舒海與妻子逛商場,在洗衣機展櫃前聽到一位婦女的抱怨。她因為擔心洗衣機漂洗的衣物殘留著洗衣粉渣,經常用水龍噴頭來噴淋洗衣機桶內的衣服。這個不經意的抱怨”細節”,引起了舒海的註意。為什麼不能設計一種特殊的程式和裝置來達到徹底漂洗乾凈的效果呢?於是,”噴淋手”的設計構思便這樣醞釀產生了。設計生產出的殺菌型健康洗衣機面市後,很受消費者歡迎,市場銷量不斷增加。

  本書前面已經討論過的王永慶賣米的故事也說明瞭瞭解顧客需求對一個企業的發展和經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同樣是賣米,王永慶之所以能做得很棒,關鍵在於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顧客,研究顧客的心理,研究顧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滿足顧客的需要。看到了需要,你就創造了市場。

  瞭解了顧客的需求,企業的經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創造出新的服務、新的經營方式和新的產品,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獨具特色,給消費者帶來”意外驚喜”,給企業帶來商機和效益。

  魚缸理論

  要知道魚想要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跳進魚缸,和魚一起游泳。

  提出者:日本質量管理(TQM)先驅者司馬正次

  點評: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

  “魚缸理論”是由全球全面質量管理(TQM)的先驅者和推廣活動家、日本TQM專家司馬正次首先提出的。魚缸象徵著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而魚就是目標客戶。經營者要做的就是先跳進魚缸,實際深入到用戶所處的環境,接觸那些用戶,學著和魚兒一起游泳,瞭解他們所處的環境,和他們一起真正體驗作為一個客戶對產品的需求。然後,跳出魚缸,站到一個相對更高更廣的環境中,重新審視分析客戶狀況,以發現他們最本質的需求。”魚缸理論”對於我們如何行之有效地瞭解目標客戶的所需所想,進而對完成由”消費者請註意我們的商品”到”註意消費者”的換位經營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魚缸理論”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如何創造一個新觀念,而不是固守一個舊觀念。

  近幾年來,家電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眾多廠家為了在日趨成熟與飽和的市場上爭得一杯羹,在以價格大戰為標誌的惡性競爭中打得一塌糊塗,如彩電已落得個全行業虧損的悲慘境地。在這場混戰中,海爾堅持不參與”價格戰”,而是棋高一著地打一場著眼於為顧客利益考慮的“價值戰”。顧客點什麼“菜”就做什麼“菜”正是這一經營理念的根本體現。

  2002年5月,“海爾”電腦接受了大鵬證券和廣發證券送來的菜單。由於大鵬證券各地區分支機構對電腦產品的具體需求有很大差異,因此,雖然訂購的總量很大,但有些機型的需求量卻有限,故大鵬證券提出了”按需定製”的要求。而這對於規模生產的品牌電腦廠商來說,通常是很困難的。海爾針對這一情況,憑藉自身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專門開發了適合大鵬證券信息化建設的”佳龍”系列電腦,並根據各地區的具體需求定製、生產不同配置的產品,使合作中最大的障礙得以順利解決。而廣發證券的情況與大鵬證券基本相同,為此,海爾將廣發證券訂購的電腦分為標準機型和特定機型兩種,各分支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為確保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海爾專門為廣發證券提供了特殊服務,並對廣發證券配備的所有海爾電腦實施全程監控。

  遵循這一理念,海爾電冰箱為北京市場提供了最高技術水平的高檔新品;為上海家庭生產了瘦長型、占地面積小、外觀漂亮的“小小王子”;為廣西顧客開發了有單列裝水果用的保鮮室“果蔬王”。從顧客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中,海爾創造出了一塊又一塊可以獨自享用的新“蛋糕”。

  海爾的做法與採取直銷模式的國際電腦業巨頭戴爾的做法有相同之處。戴爾直接與客戶接觸,按照客戶的需求組裝電腦,然後出貨。戴爾對顧客群進行了細分,向不同顧客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務。戴爾對個人電腦進行配置,對大型用戶提供支持,它也可以按顧客要求裝載標準軟體,在機器上貼上資產條形碼。對於一些用戶,戴爾有現場小組,協助採購個人電腦並提供服務。其採用的”虛擬一體化”模式可以讓自己比其他模式更快、更有效地滿足顧客需求。而且同時,它使戴爾可以快速、有效地對變化作出反應。戴爾通過花時間與用戶交流,跟蹤技術趨勢,而儘量超前於變化,甚至創造變化,改變變化。

  國外一位著名的管理專家說過一句精彩的話:”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企業和經營者就不要被市場上所謂的”熱點”迷惑住雙眼,而應善於傾聽顧客的聲音,從流行的現象下麵發現潛在的機會,在更高層次上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

 

 阿爾巴德定理是指:一個企業經營成功與否,全靠對顧客的要求了解到什麼程度。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該定理是由匈牙利全面質量管理國際有限公司顧問波爾加·韋雷什·阿爾巴德提出的。
 
 
阿爾巴德定理
拼音:ā ěr bā dé dìng lǐ

 

阿爾巴德定理操作實務  

 
  
經濟,教育
相關書籍 
了解、需求、相信和滿意是客戶采購的四個要素。當這四個要素具備的時候,就意味着客戶將會進行采購。全方位了解、掌控顧客的需求,其實就是倡導 以客戶爲導向的生產和營銷模式。所謂以客戶爲導向的生產和營銷模式,就是生產和銷售活動緊緊圍繞着客戶采購的四個要素,而不是隻按某一個要素而進行的,這樣就能全方位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客戶基本需求可以大致概括如下:受歡迎的需求。及時服務的需求。感覺舒適的需求。有序服務的需求。被理解的需求。被幫助的需求。受重視的需求。被稱讚的需求。被識别或記住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被信任的需求。安全及隱私的需求。
 

經典案例分析

 

管理定律 


  1983年,在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里,有一個十七八歲學醫的叫戴爾的大學生,他當時很喜歡計算機。一段時間後,他決定用計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算機賺錢。戴爾買來一些舊計算機,然後把計算機升級後賣給同學、教授。這種舊計算機的升級"生意"使他第一年就賺了50 000美元。戴爾感覺自己的事業要開始了,他決定休學創業。
 
   戴爾成功的祕訣就是以客戶爲導向,就是實行全方位覆蓋客戶購買要素的生產和營銷策略。客戶有什麼樣的需求,生產和銷售人員就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對於生產商來講,就是"以銷定產"。
 
  戴爾在早期開辦公司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傳統的" 4P "模式。戴爾說:每個消費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學生可能錢比較少,要的内存比較小;教授相對比較有錢,他要的内存可能比較大,所以應該是客戶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
 
  我們來看看 戴爾 是如何滿足客戶需求的:
 
  一是突破了以往那種透過 大批量生產來降低價格的觀念,提出了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定制產品。
  二是透過分銷渠道雖然有好處,可以讓產品廣泛分布,但是代理商一定要賺得到錢,產品價格相應就會提高。如果采用 直接銷售 ,消費者會因爲產品價格便宜,又能夠得到直接的服務,而願意直接從他這里買,而不從分銷商那里 買。抛棄代理商,直接進行銷售,爲消費者創造價值。
  三是直接給客戶提供上門的服務。以前戴爾在大學時就是這樣做的,客戶有問題給他打個電話,他馬上就上門修好了,而不需要把計算機送過來。提供上門的服務,解決了客戶維修的問題。
 

阿爾巴德定理和魚缸理論的關係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企業要賺錢,就必須把產品賣出去。但確定怎樣的產品才好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隨着市場同質化時代的到來,這種難度就更大了。在此情況下要想賺錢,你就必須開拓新的市場。市場是由需求決定的,要開拓新的市場,必須首先了解顧客的新需求。對 顧客需求 的了解程度,決定了企業經營成功的程度。
 
  在20世紀,誕生了兩位開創了市場需求導向管理模式的著名企業領導人,他們是通用汽車( GM )公司的總裁斯隆和通用電氣(GE)公司的韋爾奇。下面要說的是斯隆和通用汽車(GM)公司的故事。
 
  當20世紀20年代斯隆以一個軸承廠 老板 的身份加盟GM公司時,他很快就意識到不論是小老板的狹窄視野,還是大老板的主觀臆斷,這些慣性思維對於結構複雜和前景遠大的汽車產業來說都是不適應的。當時,福特汽車公司憑借其T型車占領了美國汽車市場的一半以上份額,這對GM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太強大的對手。但是,斯隆與福特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學會了用職業的眼光看待市場,認爲對於汽車的研制與開放,如果離開了具體的服務對象–顧客,就沒有什麼”最好的汽車”一說了。而福特沉迷於自己的T型車,多年沒有開發新的車型。
 
  斯隆發現,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上升,其對生活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對汽車的需求也是如此。斯隆看到了一個汽車多樣化時代的即將到來。他在對市場的多種顧客需求作出詳細調查與研究的基礎上,做出了針對市場上的每一個價位設計質量優秀和適用汽車的 戰略決策 。這就是著名的”爲每一個錢包和每一種用途生產汽車”!
 
  很快,斯隆又把經銷商納入重要顧客的範疇,對他們保持定期的走訪,了解他們的需求,廣泛蒐集他所需要的信息,回到GM後再詳細地研究,作出解決問題的決定。由於斯隆堅持 以顧客需求爲導向,”爲每一個錢包和每一種用途生產汽車”,才使GM公司取得了超常的發展,不久即遠遠甩開了福特汽車公司,成爲了市場占有上的老大。
 
  美國最大的零售公司西爾斯公司,爲穩定自己眾多的客戶,將所有與公司打過交道的顧客名單統統蒐集起來,建立了一套多達6萬多個家庭的”西爾斯家庭檔案”。根據檔案,公司查閱這些家庭的收入情況、消費購物習慣,設計出各種檔次的家庭用品消費方案,並分寄給這些家庭。結果,家庭用品銷售立即猛增了三倍。西爾斯公司獨出心裁的做法,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消費者的購物行爲和家庭管理,以新穎的經營方式和周到的服務理念貼近了顧客,從而在顧客心目中提高了信譽,擴大了自己的市場占有率。
 
  有一次,海爾洗衣機科研所所長舒海與妻子逛商場,在洗衣機展櫃前聽到一位婦女的抱怨。她因爲擔心洗衣機漂洗的衣物殘留着洗衣粉渣,經常用水龍噴頭來噴淋洗衣機桶内的衣服。這個不經意的抱怨”細節”,引起了舒海的注意。爲什麼不能設計一種特殊的程序和裝置來達到徹底漂洗幹淨的效果呢?於是,”噴淋手”的設計構思便這樣醞釀產生了。設計生產出的殺菌型健康洗衣機面市後,很受消費者歡迎,市場銷量不斷增加。
 
  本書前面已經討論過的王永慶賣米的故事也說明了了解顧客需求對一個企業的發展和經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同樣是賣米,王永慶之所以能做得很棒,關鍵在於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顧客,研究顧客的心理,研究顧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滿足顧客的需要。看到了需要,你就創造了市場。
 
  了解了顧客的需求,企業的經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創造出新的服務、新的經營方式和新的產品,這樣才能在 市場競爭 中獨具特色,給消費者帶來”意外驚喜”,給企業帶來商機和效益。
 

魚缸理論

 
  要知道魚想要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跳進魚缸,和魚一起游泳。
 
  提出者:日本質量管理(TQM)先驅者司馬正次
 
  點評: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
 
  “魚缸理論”是由全球全面質量管理(TQM)的先驅者和推廣活動家、日本TQM專家司馬正次首先提出的。魚缸象征着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而魚就是目標客戶 。經營者要做的就是先跳進魚缸,實際深入到用戶所處的環境,接觸那些用戶,學着和魚兒一起游泳,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和他們一起真正體驗作爲一個客戶對產品的需求。然後,跳出魚缸,站到一個相對更高更廣的環境中,重新審視分析客戶狀況,以發現他們最本質的需求。”魚缸理論”對於我們如何行之有效地了解目標客戶的所需所想,進而對完成由”消費者請注意我們的商品”到”注意消費者”的換位經營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魚缸理論”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如何創造一個新觀念,而不是固守一個舊觀念。
 
  近幾年來,家電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眾多廠家爲了在日趨成熟與飽和的市場上爭得一杯羹,在以價格大戰爲標志的 惡性競爭 中打得一塌糊塗,如彩電已落得個全行業虧損的悲慘境地。在這場混戰中,海爾堅持不參與”價格戰”,而是棋高一着地打一場着眼於爲顧客利益考慮的“價值戰”。顧客點什麼“菜”就做什麼“菜”正是這一經營理念的根本體現。
 
  2002年5月,“海爾”電腦接受了大鵬證券和廣發證券送來的菜單。由於大鵬證券各地區 分支機構 對電腦產品的具體需求有很大差異,因此,雖然訂購的總量很大,但有些機型的 需求量 卻有限,故大鵬證券提出了”按需定制”的要求。而這對於規模生產的 品牌 電腦廠商來說,通常是很困難的。海爾針對這一情況,憑借自身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專門開發了適合大鵬證券 信息化建設 的”佳龍”系列電腦,並根據各地區的具體需求定制、生產不同配置的產品,使合作中最大的障礙得以顺利解決。而廣發證券的情況與大鵬證券基本相同,爲此,海爾將廣發證券訂購的電腦分爲標准機型和特定機型兩種,各分支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爲確保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海爾專門爲廣發證券提供了特殊服務,並對廣發證券配備的所有海爾電腦實施全程監控。
  遵循這一理念,海爾電冰箱爲北京市場提供了最高技術水平的高檔新品;爲上海家庭生產了瘦長型、占地面積小、外觀漂亮的“小小王子”;爲廣西 顧客開發 了有單列裝水果用的保鮮室“果蔬王”。從顧客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中,海爾創造出了一塊又一塊可以獨自享用的新“蛋糕”。
 
  海爾的做法與采取直銷模式的國際電腦業巨頭戴爾的做法有相同之處。戴爾直接與客戶接觸,按照客戶的需求組裝電腦,然後 出貨 。戴爾對顧客群進行了細分,向不同顧客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務。戴爾對個人電腦進行配置,對大型用戶提供支持,它也可以按顧客要求裝載標准軟件,在機器上貼上資產 條形碼 。對於一些用戶,戴爾有現場小組,協助采購個人電腦並提供服務。其采用的”虛擬一體化”模式可以讓自己比其他模式更快、更有效地滿足顧客需求。而且同時,它使戴爾可以快速、有效地對變化作出反應。戴爾通過花時間與用戶交流,跟蹤技術趨勢,而盡量超前於變化,甚至創造變化,改變變化。
 
  國外一位著名的管理專家說過一句精彩的話:”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企業和經營者就不要被市場上所謂的”熱點”迷惑住雙眼,而應善於傾聽顧客的聲音,從流行的現象下面發現潛在的機會,在更高層次上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介紹]

自發性骨折

 

    是老年人常見的自發性骨折,就是沒有明顯的外傷史的骨折。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引發的骨折,占平常骨折病人的50%以上。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年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和內分泌的改變,造成骨鈣缺失,骨質也就顯得疏鬆,骨骼由此變得脆而易裂,容易發生骨折。   冬季老人骨骼中的鈣容易丟失,加重了骨質疏鬆進程,使得骨骼強度下降,因此這種自發性骨折尤其常見於冬季。

[預防]

自發性骨折應該如何預防?

  對於腰椎自發性骨折治療,一般以卧床休息4周后帶腰圍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防止肌肉萎縮褥瘡的形成。補鈣止痛藥物口服為主。如鈣爾奇1片,一日一次;西樂葆1片,一日一次,當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的痛苦大,還有褥瘡、泌尿系感染等卧床併發症,給家庭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目前對於這種骨質疏鬆性骨折,醫生積極推薦的是微創椎體成形術,就是在局部麻醉下,在骨折的椎體旁切開一個2厘米左右的刀口,由此在透視下,向壓縮的椎體內打入骨水泥(一種固體粘合劑),這種骨水泥強度大,對人體沒有什麼副作用,可以支撐起塌陷的椎體,承擔身體重量,最重要的是可以立即緩解疼痛,這種手術基本沒有痛苦和風險,可以在門診或住院一二天就可以了。   對於老年人來說,平時尤其是冬季外出和運動要小心謹慎。鍛煉時要注意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關心外出活動時的氣候條件,還要注意活動場地的狀況。在下雪或下雨後,若地面濕滑時要避免外出鍛煉。選擇陽光明媚、空氣新鮮和溫度適宜的時候外出曬太陽,上午9~10時,下午4~7時,陽光中紫外線A光束增多,是儲備體內「陽光維他命」――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既可改善骨骼、關節和肌肉狀態,又可促進機體維生素D的合成,有利於鈣的吸收和骨鈣沉積,對改善骨質疏鬆更有益處。   一些運動量大或動作難度大的運動項目要迴避,一般以步行、簡化太極拳等簡單易行的有氧運動項目為主。無論是步行還是太極拳,都有助於保持身體協調和身體穩定性,可防止跌倒或滑倒,且動作舒緩,使精神和身體都得以放鬆,這些是骨質疏鬆症患者首選的運動項目。

[檢查]

自發性骨折應該做哪些檢查?

  有扭腰、跌坐臀部、髖部、手腕部著地的病史;   有的老人外傷非常輕微,但不可忽視,有時患者從1尺高的床上跌落可導致髖部骨折,由樓梯滑到,臀部著地可能發生腰椎的骨折,甚至有人一聲劇烈的咳嗽引起肋骨的骨折;   骨折的部位疼痛劇烈、發生畸形或活動受限,就要想到可能是發生了骨折;   肋骨骨折隨咳嗽、深呼吸或身體轉動等運動而加重,有時病人可同時自己聽到或感覺到肋骨骨折處有骨摩擦感;   有可能由於老年人機體反應不敏感或骨折本身較輕微,受傷當時無明顯不適,甚至可以活動、行走等,不能簡單認為只是「傷筋」,常常草率了事,很容易漏診,延誤病情。

[混淆]

自發性骨折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應與下面的癥狀相鑒別診斷

  1.縱行骨折 縱行骨折是髕骨骨折最多見的一種類型。

  2.線狀骨折  線狀骨折是指骨折線的形態而言,一般沒有移位,屬於比較輕微的骨折。常見的線狀骨折為顱蓋骨線狀骨折,是顱蓋骨在工、礦傷等外力作用下發生的顱骨骨折,未發生移位,在顱腦外傷中發生率極高,常合併顱內腦實質損傷

  3 .兒童反覆骨折 兒童反覆骨折是成骨不全的特徵,以橫斷骨折、螺旋形骨折最常見, 約15%的骨折發生在干骺端。

  有扭腰、跌坐臀部、髖部、手腕部著地的病史;   有的老人外傷非常輕微,但不可忽視,有時患者從1尺高的床上跌落可導致髖部骨折,由樓梯滑到,臀部著地可能發生腰椎的骨折,甚至有人一聲劇烈的咳嗽引起肋骨的骨折;   骨折的部位疼痛劇烈、發生畸形或活動受限,就要想到可能是發生了骨折;   肋骨骨折隨咳嗽、深呼吸或身體轉動等運動而加重,有時病人可同時自己聽到或感覺到肋骨骨折處有骨摩擦感;   有可能由於老年人機體反應不敏感或骨折本身較輕微,受傷當時無明顯不適,甚至可以活動、行走等,不能簡單認為只是「傷筋」,常常草率了事,很容易漏診,延誤病情。

[類似疾病]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門七件事[編輯]

 
 

開門七件事古代中國平民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為中國諺語。從「開門」(即開始家庭一天正常運作之時或持家,維持生計),就都離不開七件維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別是:。開門七件事提示家庭各樣必需品。

開門七件事之說,一般認為始於宋朝。對當時的人來說,開門七件事乃是新事物。(即)在宋朝是主要糧食在宋朝才明確地指醬油。在宋朝以前的,仍不是生活必需品。唐朝以至北宋,乃是奢侈品,而且不常見。至於,指由芝麻紫蘇屬大麻榨成的油,因南宋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而普及。

很多文人雅士的歌吟都以開門七件事為題,並流存在民間。開門七件事的排列和內容都大有講究,全都與中國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有關。時至今日,開門七件事的意義已與古時有別,主要泛指與人民有切身利益的必備事情。

來源[編輯]

開門七件事的諺語始於何時,仍有待考證。在南宋時代吳自牧著《夢梁錄》中提到八件事,所指的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於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到元代時已被剔除了,只餘下「七件事」。開門七件事至遲出在宋代人的口語中。所以一般認為,吳自牧乃創開門七件事之人。

元代著作《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記載,曾有宋人用俗語云:「湖女艷,莫嬌他,平日為人吃,烏龜猶自可,虔婆似那吒!早晨起來七般事,油鹽醬豉姜椒茶,冬要綾羅夏要紗。君不見,湖州張八仔,賣了良田千萬頃,而今卻去釣蝦蟆,兩片骨臀不奈遮!」

另在元雜劇《玉壺春》、《度柳翠》、《百花亭》等都有提及開門七件事。其中提及此「七件事」的有《劉行首》:「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將當家者為生活辛苦勞碌的「七件事」表現出來。及至明代唐伯虎藉一首除夕口占》點明了此「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歲暮清淡無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現代[編輯]

隨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開門七件事都隨之而進步。在現代中國大多地區,柴已被石油氣天然氣煤氣等所取代。米、油、鹽、醬、醋仍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至於茶則成為獨當一面的茶文化而聞名於世。從另一方面看,開門七件事在生活上所花的時間已大不如前了。從前開門七件事佔去了相當的時間,但現在取得和處理它們的途徑越來越簡便了。更有一說,現今開門七件事成、米、油、鹽、醬、醋、茶。

 

歷史故事:吳自牧寫《夢梁錄》

作者﹕一斗

 

北宋徽宗皇帝時,汴梁的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聽聞」,但徽宗卻成了亡國皇帝。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南宋度宗皇帝時,京城臨安又繁榮起來了。度宗皇帝鹹淳十年,吳自牧寫了篇《夢梁錄》序文。五年後,南宋滅亡。

吳自牧在《夢梁錄》序文中寫道,從前盧生睡了一頓飯的功夫,將平生的事業經歷了一遍,等到醒來,發現自己依然空空如也,才知道是一場夢,所以稱為『黃粱夢』。現在,雖然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臨安(南宋的京城,今杭州)的城池苑囿如此富饒,風俗人物如此廣盛,如同昔日的汴梁(北宋的京城,今開封)一樣。緬懷往事,如在夢中,所以我把這本書取名『夢梁錄』。如果有人發現文中有什麼遺闕的,請笑完後幫我改正它。

七百多年後的今天,中共惡黨從歷史中學不到好的,學到的只有奸詐:騙取外資和老百姓的血汗,在北京等大城市,大興土木,粉飾太平,製造虛假的所謂「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為其統治延命,有什麼用呢?

(出自《夢梁錄》和《東京夢華錄》)

原文:昔人臥一炊頃,而平生事業揚歷皆遍,及覺,則依然故吾,始知其為夢也,因謂之:黃粱夢,矧時異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風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疇昔哉,緬懷往事,殆猶夢也,名曰《夢梁錄》。雲脫有遺闕,識者幸改正之,毋哂。甲戌歲中秋日錢塘吳自牧書。【正見網】

 

吳自牧[編輯]

 
 

吳自牧,字不詳,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年不詳,一說原籍新安。[1]僅知約宋度宗年間人,生平亦無考。[2]吳氏在南宋亡國後追記錢塘盛況,「緬懷往事,殆猶夢也」,仿《東京夢華錄》作成《夢粱錄》二十卷。[3]

注釋[編輯]

  1. ^ 官桂銓《吳自牧小考》一文提出,「我在明藏書家徐嫩《紅雨樓書目》卷四集部最後的『家集類』中看到一條有關吳自牧的重要線索:『《新安吳氏倡於篇》一卷。唐吳少微、吳鞏,宋吳自牧、自中。』……吳自牧原籍新安,為唐文學家吳少微的後裔,後遷居錢塘,遂為錢塘人。有弟名吳自中,亦能文。……」
  2.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夢粱錄》二十卷,宋吳自牧撰。自牧,錢塘人,仕履未詳。」
  3. ^ 《全宋文》:「吳自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或元初仿《東京夢華錄》之體,著《夢粱錄》二十卷,記載南宋臨安宮室園囿、風俗人物等,今存。」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家大成 ---韓非

  韓非(約西元前280年-西元前233年)﹐出身於韓國貴族﹐《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本名--荀況--聲譽在當時正如日中天,但是由於當時的各國君王要的都是能懂富國強兵的讀書人,而荀子在這方面的學問又不太好,所以總是不受歡迎。要不是楚相春申君讓他在蘭陵縣為一小縣長,日子還真的不好過。不僅在楚國,而且在秦、齊、燕、趙、魏、韓等國,受到官方和民間的一致推崇,被尊為荀卿。他的一篇《勸學》,學子們幾乎人手一冊,其中名句「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就是我們後來說的「青出於藍」的典故)的學生。韓非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後面補充)也自嘆不如。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意思就是說這些大臣的品行都很糟糕,只有我是好的、所以大家都容不下我、不願推行我的政策”便退而著書﹐寫出了許多著作,(書局都有賣,盡量看漫畫版的、越小本、越簡單越好)洋洋十萬余言。

  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贏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韓非在秦國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將其投入監獄﹐最后逼其自殺?( 這是 史記 司馬遷說的)---------------------

 

 

韓非子

 

拼音:han fei zi

 

       韓非子(約前281年-前233年),生活於戰國末期,爲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諸子百家史料可證中最後一位子家思想人物。司馬遷指韓非好‘刑名法術’且歸本於‘黄老’之學,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統治理論。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爲法家之博采眾長之集大成者。

  
     秦始皇在初見韓非著作部份篇文内容就佩服的說:“我如果能見此人,與其同游談論一番,那就是死也都不無憾了!”。在韓非死後,當代各國國君與大臣競相研究其著作《韓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統一六國的帝業。

 

人物簡介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爲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韓非與李斯同師苟卿。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成爲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不見用,乃發憤著書立說,以求聞達。秦王政慕其名,遺書韓王強邀其出使秦國。在秦遭李斯、姚賈誣害,死獄中。比較各國變法得失,提出“以法爲主”,法、術、勢結合的理論,集法家思想大成。今存《韓非子》五十五篇。

 

人物生平


  韓非師從荀卿,但思想的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卻“喜刑名法術之學”(申不害主張君主當執術無刑,因循以督責臣下,其責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論稱爲“術”。商鞅的理論稱爲“法”。這兩種理論統稱“刑名”,所以稱爲“刑名法術之學”),“歸本於黄老”(指韓非的理論與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華,清簡無爲,君臣自正),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爲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國家,韓非身爲韓國公子,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采納。這使他非常悲憤和失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爲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内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於時的憤懑。
     
      後來這些著作流傳到秦國,秦王政讀了《孤憤》、《五蠹》之後,大加讚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的感歎。可謂推崇備至,仰慕已極。秦王政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於是便問李斯,李斯告訴他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爲了見到韓非,便馬上下令攻打韓國。韓王安原本不重用韓非,但此時形勢緊迫,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毁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爲韓不爲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政認可了他們的說法,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蹟,卻又不能進見。秦王政在韓非入獄之後後悔了,便下令赦免韓非,然而爲時已晚。(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個人著作


  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爲劉向《七錄》)也說“《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自漢而後,《韓非子》版本漸多,其中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尤爲校注詳贍,考訂精確,取舍嚴謹;梁啟雄的《韓子淺解》尤爲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功力深厚。

 

文學特點


  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致,無以複加。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爲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内涵,生動的故事,成爲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爲人們廣泛運用。

人物思想

歷史進步論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爲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爲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爲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爲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性本利


  對於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貪”理論,認爲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於民,才可“禁奸於爲萌”。因此他認爲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韓非子·心度》)。容易讓人忽視的是韓非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税的。他認爲嚴重的徭役和賦税隻會讓臣下強大起來,不利於君王統治。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對於君主,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爲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

改革和法治


  對於政治,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爲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疋夫”(《韓非子·有度》)。
對於臣下,他認爲要去“五蠹”,防“八奸”。(《韓非子·八奸》 《韓非子·五蠹》)所謂五蠹,就是指:1、學者(指儒家);2、言談者(指縱横家);3、帶劍者(指游俠);4、患禦者(指依附貴族並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認爲這些人會擾亂法制,是無益於耕戰的“邦之蟲”,必須剷除。 所謂“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優、侏儒等君主親信侍從;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養殃”,指有意討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發公財取悦民眾的臣下;6、“流行”,指蒐尋說客辯士收買人心,制造輿論的臣下;7、“威強”,指豢養亡命之徒,帶劍門客炫耀自己威風的臣下;8、“四方”,指用國庫財力結交大國培養個人勢力的臣下。這些人都有良好的條件威脅國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樣防備他們。

樸素辯證法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着深雋的哲理,憑着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國家可亡之道達47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致,無以複加。
韓非用人口增長速度愧於生活資料增長速度的人口理論來說明“當今爭於力氣”,認爲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孫論(今人有五子不爲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韓非子·五蠹》)

 

個人影響


  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爲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采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 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爲韓非自己的作品。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颺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爲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爲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爲顯學,崇尚“法先王”和“複古”,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複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韓非寓言及名言警句


 

寓言


螳螂捕蟬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着,准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正在它的背後。螳螂伸出兩隻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後面黄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知道榆樹下面有個拿着彈弓的小孩,把皮觔拉得長長的,正在瞄准它。孩子一心想射殺黄雀時,卻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後面還有個樹樁子。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着禍害的表現呀!

  寓意:目光短淺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後面隱藏着的危險。

  原文:

  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黄雀在後,擧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此皆貪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種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樹。有一次,一隻兔子跑過來,由於跑得太急,一頭撞到樹上,把脖子撞斷死掉了。這個人毫不費力地揀到了這隻免子。打這天起,他幹脆放下農具,連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這棵樹下,希望還能撿到死兔子。兔子是再也檢不到了,他的行爲反倒成了宋國人談論的笑料。

  寓意:收穫從勞動中來。不要因爲一次偶然的收穫,就放棄了勤勞的美德。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摺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爲宋國笑。

  韓非《韓非子·五蠹》

和氏之壁

  楚國人卡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拿來獻給厲王。厲王叫治玉的匠人鑒定,匠人說:'這是塊石頭呀!'厲王認爲卡和欺騙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卡和又拿了那塊璞玉來獻給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鑒定,匠人又說:'這是塊石頭呀!'武王也認爲卡和欺騙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腳。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卡和便抱着那塊璞玉到楚山腳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直到流出血來。文王聽說了,便差人去問他,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多得很,爲什麼獨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呢?' 卡和說,我並不是爲砍斷了腳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騙子,這是我所最傷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塊璞玉,發現是一塊真正的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爲'和氏之璧'。

  韓非《韓非子》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把寶玉當作石頭,把好人當成騙子。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爲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斃,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爲誑,而刖其右足。武王斃,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魯人搬遷

  魯國有個人擅長打草鞋,妻子很會紡白綢。他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到那里必定會變窮的。' 這個魯國人問:'爲什麼呢?' 勸他的人說:'打草鞋是爲了給人穿的,但越國人不喜歡穿鞋,習慣於打赤腳走路;織白綢子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不喜歡戴帽子,而喜歡披着長發。你想到用不着你們長處的國家去過日子,要使自己不窮,怎麼辦得到呢?'

  寓意:要發揮自己的專長,必須找到合適的地方。如果找錯了地方,專長就會變成短處。

  原文: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稿,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爲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縞爲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韓非《韓非子·說林上》

心不在馬

  趙襄主向王於期學習趕車的技術,學了不久便與王於期進行了一場比賽。在比賽中,他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後面。趙襄主埋怨說:'你教我趕車,還留了一手呀!' 
王於期回答說:'我已經把技術全部教給您了,是您運用的不對呀!趕車最要緊的,是把馬套在車上要套得舒適妥貼,趕車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調理馬上,這樣才能跑得快,跑得遠。在今天的比賽中,您落在後面的時候,就隻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時候,又生怕被我追上。其實把馬引上大道賽跑,不是領先就是落後。可是您無論領先還是落後,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還顧得上調理馬呢?這就是你落後的原因啦!'

  寓意: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辦的事情上。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原文:

  趙襄主學禦於王於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教我禦,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禦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後面,哭哭啼啼地鬧着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妻子剛從集市回來,曾子就要去抓豬准備殺掉它。妻子制止他說:'我隻不過是和小孩子說着玩罷了,你怎麼當成真了呢?' 曾子說:'和小孩子是不能隨便開玩笑的。他們沒有分辯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樣子做事,聽父母的指教成人的。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學騙人啊!做母親的欺騙孩子,孩子也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辦法呀!' 說完,他就把豬殺了,真的讓孩子吃上了豬肉。

  寓意: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宋人疑鄰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盜贼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誇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贼。

  寓意:以親疏來判斷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誤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來。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名言警句


  1. 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2. 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3.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爲的狀態,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爲漏洞)

  4.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爲道舍。(所以應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並抛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謀之術)

  5. 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6. 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抛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7. 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麼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

  8. 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出來,那麼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9.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不逞勇武依然強大)

  10.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 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麼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麼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12. 倒言反事以嚐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13.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禦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行,而君主應保證中央權力的鞏固。隻要君主能在准確把握全局,那麼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15. 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助 他,身邊的人樂於結交他,遠方的人真心讚譽他,權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16. 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爲臣下所控制)

  17. 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

  18.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於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19. 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於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0. 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而要仰仗臣下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平之戰[編輯]

 
 
長平之戰
Battle of Changping Map.jpg
長平之戰地圖
日期: 前262年4月-前260年9月
地點: 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結果: 秦國戰勝,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
參戰方
趙國 秦國
指揮官和領導者
廉頗
趙括
王齕
白起
兵力
約450,000人 約550,000人
傷亡與損失
約400,000人被殺 約150,000人陣亡

長平之戰中國東周戰國時代的一場大規模野戰,前後耗時三年(近年來有一說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這場戰役,以軍戰勝,軍戰敗,並且趙軍被坑殺四十萬人而告終。

長平之戰是為戰國形勢的轉折點。 此戰後,六國均不再有單獨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一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

 


背景
[編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國出兵攻伐韓國野王(今日河南沁陽)。野王投降秦國。韓國上黨郡與本國的聯繫被切斷。韓桓惠王懼怕秦軍兵鋒,決定主動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息戰禍。上黨郡守靳黈卻不願降秦。韓桓惠王於是派馮亭接替上黨郡守遂行降秦的相關事宜。馮亭也不願降秦,為避免加強秦國,同時利用趙國力量抗秦,他獻出上黨郡七十邑於趙國趙孝成王問計,平陽君趙豹認為不可,會得罪秦昭襄王。但是平原君趙勝堅持可以,於是趙王接受,封馮亭為華陽君兼上黨郡守,派平原君趙勝領五萬趙軍接收上黨。
前261年,秦國進攻韓國的緱氏,進一步震懾韓桓惠王,孤立趙國上黨

戰役進程[編輯]

第一階段[編輯]

公元前261年4月,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領兵進攻上黨,意欲一舉兼并之。廉頗領兵二十萬救援上黨。廉頗以丹朱嶺馬鞍壑一線的百里石長城為主防禦陣地,分軍前出32公里於空倉嶺一線據險構築前沿防禦,並派裨將茄(姓不詳)前出搜索迎敵。其時,緱氏、綸、上黨已被秦軍攻陷。馮亭率殘部歸附於廉頗軍中。

秦軍(王齕)與趙軍(廉頗)的首次遭遇戰發生在空倉嶺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戰中,秦軍前鋒斬趙裨將茄。初戰不利後,趙軍據守空倉嶺防線。秦軍攻擊前進突破防線,佔領趙軍堅固堡壘。趙軍被迫往長平方向退卻,於石長城以西的丹河一線構築長壘防禦。秦軍再次強攻趙軍陣地。趙軍戰敗向東退入故關,堅守百里石長城。石長城建築于丹朱嶺至馬鞍壑一線的分水嶺上,面向秦軍的南坡形勢陡峻。石長城底寬4米,隔段築有堡壘,依山勢綿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為故關,為南北交通的必經之路,築有城門與長城渾然一體。
趙軍於百里石長城全線布防,以故關為重點防禦地段。居高臨下抵禦秦軍。秦軍進攻受挫,約趙軍出長城決戰。趙軍拒不出戰。在廉頗的統御下,趙軍堅壁以戰成功的遏制了秦軍的攻勢。

第二階段[編輯]

  • 外交

秦軍攻戰數月毫無進展,因補給線漫長後勤壓力太大。為扭轉局勢,秦利用趙國派使者入咸陽和談的機會,示好於趙,其他諸侯國懼怕秦趙媾和於己不利不敢支援趙國[來源請求]

  • 反間

同時使用反間計,在邯鄲散布謠言:「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本自惱怒廉頗軍隊傷亡很多,屢次戰敗卻堅守營壘不敢出戰,謠言四起,不啻於火上澆油。於是趙王力排眾議,臨陣換將,以自己喜愛的年輕將領趙括(趙國著名將領馬服君趙奢之子)替代廉頗為長平前線最高統帥。

第三階段[編輯]

公元前260年夏,趙括替代廉頗,接管長平前線四十五萬趙軍。趙括到達前線後,立即改變原有的軍事部署和防守戰略並撤換大批中下級軍官,收縮兵力準備主動出擊,企圖一戰殲滅秦軍,收復上黨。

秦國得知消息後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抵達長平接替王齕指揮秦軍。白起針對趙軍的動態,以丹河東岸的長平為依託,沿丹河東岸的天然髙崗構築起長達十八公里的主陣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東倉河北岸,以抵禦趙軍主力的進攻。另安排二萬五千人在決戰開始後切斷從石長城出擊的趙軍退路;另五千騎兵遮絕留守石長城的趙軍與出擊的趙軍主力之間的聯繫。

  • 秦軍佯敗,趙軍中伏

趙括在對秦軍所知甚少的情況下,指揮主力出擊屯紮在故關前的秦軍部隊。秦軍按照白起的將令,接戰不久後便詐敗,沿直通長平的大道逃跑,把追擊的趙軍主力引誘到預設戰場。
趙括不知中計,指揮全軍猛攻秦軍陣地,給予秦軍重大殺傷,但秦軍頑強抵抗,趙軍無法攻破。此時趙軍主力已經遠離故關十二公里。預伏在小東倉河北岸的兩萬五千名秦軍突然出擊佔領韓王山,切斷了趙軍的退路。五千騎兵也兵臨故關前,使留守故關的趙軍不敢支援。趙軍被完全分為兩段。趙軍出擊主力失去後勤保障,留守部隊空守糧草輜重不敢增援。秦軍抓住有利態勢,從兩翼攻擊趙軍。趙軍分兵作戰,不能取勝,趙軍主力被秦軍壓縮在了秦軍防禦壁壘所在的將軍嶺與韓王山所夾挾的一片低凹的山谷。

第四階段[編輯]

  • 國力總動員

面對險惡戰局,趙括命令部隊原地築壘防禦等待援兵。秦軍乘勢合圍趙軍於谷地。趙軍被圍的消息報到邯鄲。趙孝成王意欲合縱抗秦,遣使求救於臨近的等國。但由於之前趙國使者入咸陽和談得秦昭襄王厚遇,諸侯國不願救趙。趙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國的部隊趕往長平前線救援。
秦國方面,得知趙軍主力已被合圍,昭襄王親自趕到河內郡,給所有的郡民賜一級,命郡內十五歲以上男丁悉數出征支援長平前線,阻擊趙國援軍,被圍的趙軍無法得到援助。9月,在被困46天後,趙括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殺。趙軍傷病餓殍無法再戰,只得全體投降。秦軍俘虜趙軍近40萬人,己方傷亡過半。

阬殺趙卒[編輯]

秦軍對近40萬降卒心有餘悸。白起假意許諾說準備把降兵中身體強健的帶回秦國,而年老體弱傷殘幼小的會放歸趙國。趙人不疑。白起又以酒肉安撫降卒,後令秦兵以白布裹頭,吩咐說「凡首無白布者,即系趙人,當盡殺之。」趙國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就戮。「四十萬趙軍,一夜俱盡」,「流血成川,沸聲若雷」。[1]史載當時「血流淙淙有聲,楊谷之水皆變為丹,至今號為丹水」。[2]唯有240名年幼的趙兵被秦軍放歸趙國以散布恐慌,震懾山東六國。據說秦軍阬殺趙卒的消息傳入趙國,整個國家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3]

不少人對秦軍坑殺40萬趙降卒事表示懷疑。南宋朱熹就提出「長平坑殺四十萬人,史遷言不足信。敗則有之,若謂之盡坑四十萬人,將幾多所在!又趙卒都是百戰之士,豈有四十萬人肯束手就死?決不可信。」。[4]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時亦稱:「此言秦兵自挫廉頗至大破趙括,前後所斬首虜之數耳。兵非大敗,四十萬人肯束手而死邪!」

結果[編輯]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單獨和秦國全方位對抗。雖然秦國在隨後的邯鄲之戰中也損失巨大,「死者過半,國內空」,但就此確立了對趙國的戰略優勢。

趙括也因一戰斷送己方40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為成語紙上談兵」。

近年不少為趙括翻案之文章引用《史記》:「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5],《戰國策》亦說長平之戰使得秦「國虛民飢」[6],主張趙括突圍時也重創秦軍,不失為驍勇善戰。然而長平之戰前後由一連串的軍事衝突和大小會戰組成,秦軍和廉頗對峙消耗,後王陵兵敗,秦軍折損五位大將。直到秦王與白起談論時,白起所言「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當指多年來秦國擴張戰爭中累計的兵力傷亡的結果。

 

長平之戰
幻 虛 夢 影 | 16-03-09, 10:44 | 春 秋 戰 國, 歷 史 瞬 間 | (2332 Reads)
秦趙長平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的一場大規模野戰。前後耗時3年(一說6個月),以秦軍勝利,趙軍失敗而告終。是役秦軍前後坑殺趙軍40萬人(一說不到40萬人),被後人認為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自此戰後,其他的諸侯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一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

背景
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國出兵攻伐韓國的野王〔古地名〕。野王投降秦國。韓國上黨郡與本國的聯繫被切斷。韓桓惠王懼怕秦軍兵鋒,決定主動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息戰禍。上黨郡守卻不願降秦。韓桓惠王於是派馮亭接替上黨郡守遂行降秦的相關事宜。馮亭也不願降秦,為避免加強秦國同時利用趙國力量抗秦,他獻郡於趙國,趙孝成王接受,封馮亭為華陽君同時仍任上黨郡守,派平原君趙勝領五萬趙軍接收上黨。 前261年,秦國進攻韓國的緱氏、綸,進一步震懾韓桓惠王,孤立韓上黨地。

戰役進程

第一階段

前260年4月,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領兵進攻上黨,意欲一舉兼并之。廉頗領兵20萬救援上黨。廉頗駐軍長平,以丹朱嶺至馬鞍壑一線的百里石長城為主防禦陣地,分軍前出32公里於空倉嶺一線據險構築前沿防禦,並派裨將趙茄前出搜索迎敵。其時,緱氏、綸、上黨已被秦軍攻陷。馮亭率殘部歸於廉頗軍中。

王齕軍與廉頗軍的首次遭遇戰發生在空倉嶺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戰中,秦軍前鋒斬趙裨將茄。初戰不利後,趙軍據守空倉嶺防線。秦軍攻擊前進突破防線,佔領趙軍堅固堡壘。趙軍被迫往長平方向退卻,於石長城以西的丹河一線構築長壘防禦。秦軍再次強攻趙軍陣地。趙軍戰敗向東退入故關,堅守百里石長城。石長城建築於丹朱嶺至馬鞍壑一線的分水嶺上,面向秦軍的南坡形勢陡峻。石長城底寬4米,隔段築有堡壘,依山勢綿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為故關,為南北交通的必經之路,築有城門與長城渾然一體。趙軍於百里石長城全線布防,以故關為重點防禦地段。居高臨下抵禦秦軍。秦軍進攻受挫,約趙軍出長城決戰。趙軍拒不出戰。在廉頗的統御下,趙軍堅壁以戰成功的遏制了秦軍的攻勢。

秦軍攻戰數月毫無進展,因補給線漫長後勤壓力太大。為扭轉局勢,秦利用趙國派使者入咸陽和談的機會,示好於趙,其他諸侯國懼怕秦趙媾和於己不利不敢支援趙國;同時使用反間計,在邯鄲散布謠言:「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本自惱怒廉頗軍隊傷亡很多,屢次戰敗卻堅守營壘不敢出戰,謠言四起,不啻於火上澆油。於是趙王力排眾議,臨陣換將,以自己喜愛的年輕將領趙括(趙國著名將領馬服君趙奢之子)替代廉頗為長平前線最高統帥。

第二階段

前260年7月底,趙括接管長平前線40餘萬趙軍。秦國得知消息後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抵達長平接替王齕指揮秦軍。趙括到達前線後,立即改變原有的軍事部署和防守戰略並撤換大批中下級軍官,收縮兵力準備主動出擊,企圖一戰殲滅秦軍,收復上黨。白起針對趙軍的動態,以丹河東岸的長平為依託,沿丹河東岸的天然髙崗構築起長達18公里的主陣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東倉河北岸,以抵禦趙軍主力的進攻。另安排25000人在決戰開始後切斷從石長城出擊的趙軍退路;另5000騎兵遮絕留守石長城的趙軍與出擊的趙軍主力之間的聯繫。

趙括在對秦軍所知甚少的情況下,指揮主力出擊屯紮在故關前的秦軍部隊。秦軍按照白起的將令,接戰不久後便詐敗,沿直通長平的大道逃跑,把追擊的趙軍主力引誘到預設戰場。趙括不知中計,指揮全軍猛攻秦軍陣地,給予秦軍重大殺傷,但秦軍頑強抵抗,趙軍無法攻破。此時趙軍主力已經遠離故關12公里。預伏在小東倉河北岸的25000秦軍突然出擊佔領韓王山,切斷了趙軍的退路。5000騎兵也兵臨故關前,使留守故關的趙軍不敢支援。趙軍被完全分為兩段。趙軍出擊主力失去後勤保障,留守部隊空守糧草輜重不敢增援。秦軍抓住有利態勢,從兩翼攻擊趙軍。趙軍分兵作戰,不能取勝,被秦軍壓縮在了秦軍防禦壁壘所在的將軍嶺與韓王山所夾挾的一片低凹的山谷。

面對險惡戰局,趙括命令部隊原地築壘防禦等待援兵。秦軍乘勢合圍趙軍於谷地。趙軍被圍的消息報到邯鄲。趙孝成王意欲合縱抗秦,遣使求救於臨近的楚、魏等國。但由於之前趙國使者入咸陽和談得秦昭襄王厚遇,諸侯國不願救趙。趙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國的部隊趕往長平前線救援。秦國方面,得知趙軍主力已被合圍,昭襄王親自趕到河內郡,給所有的郡民賜爵一級,命郡內十五歲以上男丁悉數出征支援長平前線,阻擊趙國援軍,被圍的趙軍無法得到援助。9月,在被困46天後,趙括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殺。趙軍傷病餓羸無法再戰,只得全體投降。秦軍俘虜趙軍近40萬人(存疑),己方傷亡過半。

坑殺

秦軍對近40萬俘虜心有餘悸。白起假意許諾說準備把降兵中身體強健的帶回秦國,而年老體弱傷殘幼小的會放歸趙國。趙人不疑。白起又以酒肉安撫降卒,後令秦兵以白布裹頭,吩咐說「凡首無白布者,即系趙人,當盡殺之。」趙國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就戮。40萬趙軍,一夜俱盡。史載當時「血流淙淙有聲,楊谷之水皆變為丹,至今號為丹水」。唯有240名年紀幼小的趙兵被秦軍放歸趙國以散布恐慌,震懾山東六國。坑殺趙卒的消息傳入趙國,整個國家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

結果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單獨和秦國全方位對抗。雖然秦國在隨後的邯鄲之戰中也損失巨大,「死者過半,國內空」,但就此確立了對趙國的戰略優勢。

趙括也因一戰斷送己方40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為成語「紙上談兵」。

關於趙括

近有學靳生禾、謝鴻喜等認為 趙括為人,雖善於「紙上談兵」而無實戰經驗,貪功逞強而剛愎自用,作為主將,戰略上戰術上均有重大失誤。然而,若不唯成敗論英雄,亦不能不看到他畢竟指揮趙軍對強大的秦軍作了極其英勇的殊死戰,亦給了敵人以重大殺傷。理由如下:第一,白起所謂「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顯然秦之遭受重創,不可能是戰役前期廉頗以「堅壁不戰」與王齕三年相峙之時所致,只能是自從趙括全線突擊始特別是最後反覆強行突圍時期所為,直至其本人慷慨戰死沙場而終。第二,正當白起一不做二不休欲乘勝直下邯鄲時,應侯信趙反間說秦昭襄王「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之所以能為秦王接受,後來秦出於休整和補充減員,事實上發動邯鄲之役亦推遲一年。這都是不易之歷史事實。《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

關於坑殺人數

近來學術界對秦坑殺趙軍40萬的數字持懷疑態度。因長平之戰趙投入人數為四十五萬,而秦軍數量不少於此。秦軍在「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的情況下,沒有理由趙軍幾乎沒有傷亡而全部被秦軍俘虜而遭坑殺。而史紀記述「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為比較可靠的數據。趙軍應是陣亡與被坑殺合計四十五萬人。考慮秦損失過半,趙在戰役中損失人數,應與秦雷同。

史料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是研究此次戰役的重要史料之一,司馬遷的遠祖司馬靳亦參與這次的戰役,後來與白起俱死於杜郵,因此很可能是家史。對此戰役兵力調動,後勤等的描述甚簡略。但司馬遷卻紀錄了秦軍坑殺趙國俘虜的黑暗面。
楊寬先生所著《戰國史》對長平之戰中王齕軍進擊上黨的時間有獨到的見解。關於秦軍的參戰人數,史無明確記載。一般認為應與趙軍相當。也有學者認為秦軍應有100萬人以上。
靳生禾、謝鴻喜先生合著的《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是20世紀末研究長平之戰的專著。
長平古戰場的存在歷代有考,民間亦有傳說,當代則疊有考古發現。1995年5月,山西高平永祿鄉永祿村農民李珠孩和他的兒子李有金在地里工作時發現了戰國時代的屍骨。此處後來經考古人員發掘,被編為一號屍骨坑,現已就地建成小型博物館,開放給遊人參觀,其藍色屋頂( 35°51'57.32"N 112°53'9.71"E)在衛星照片上顯得格外醒目。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參戰人數趙軍45萬人,秦軍保守估計也在百萬以上。從國家戰略到具體戰術,軍事家直到現在都在探討它的得失。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集權的大帝國。

經過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佔領了野王城,切斷了韓國上黨郡和國都的聯繫。韓國想獻出上黨郡向秦求和,但是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請趙國發兵取上黨郡。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以便鎮撫上黨之民。四月,王齕攻趙。趙孝成王派廉頗為將抵抗。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敗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秦軍又攻趙軍壘壁,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

雙方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採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秦軍多次挑戰,趙國卻不出兵。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秦相應侯范雎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佈流言說:“秦國所痛恨、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容易對付,他快要投降了。 ”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卒傷亡慘重,又嫌廉頗堅壁固守不肯出戰,因而聽信流言,便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命他率兵擊秦。

趙括上任之後,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戰力下降。秦見趙中了計,暗中命白起為將軍,王齕為副將。趙括雖自大驕狂,但他畏懼白起為將。所以秦王下令“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

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主力配置在縱深構築袋形陣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敵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軍。 8月,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秦早有準備,壁壘堅固不得入。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秦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親臨河內督戰,徵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到了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飢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括軍隊大敗。四十幾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後因趙國的平原君寫信給其妻子的弟弟魏國的信陵君,委託他向魏王發兵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發兵救趙,魏王派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由於秦昭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的過早滅亡。
  
《史記》記載

長平之戰長平之戰-------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韓)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日:“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因使人報趙。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日:“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平原君日:“無故得一郡,受之便。”趙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 ……

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四月,齕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問,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

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於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日:“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典故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譯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並不稱讚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曰:“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打敗趙軍的人一定是趙括自己。”

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後,指揮奇兵,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飢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博戰,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軍隊大敗,數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它們活埋了。

管理解讀

長平之戰,玄機重重:趙王臨陣換掉德高望重的廉頗,卻得到了包括藺相如在內決策層的一致贊同;秦將白起居功至偉,卻一再推脫攻滅趙國的重任,放棄再立功勳的機會;長平一役讓秦國殲滅趙國主力,然而此後卻耗費了長達32年的時間才滅掉趙國……用管理學的思維去解讀這些迷思,會看到歷史深處的另一番景象。

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殲滅戰鼻祖、秦國大將白起大破紙上談兵的趙括,一舉坑殺趙國降卒40萬人,此為著名的“長平之戰”。然而,這一役也留下了諸多迷思,耐人尋味。

趙國憑一將之力抵抗強秦,焉能不敗戰國後期,秦國起用商鞅實行變法,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對秦國的戰略資源進行系統整合。雖然商鞅後被守舊派所殺,但其變法一直延續下來,以至秦國兵強馬壯,對列國虎視眈眈。稍後,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軍事實力大增,君臣睦、將相和,成為戰國七雄中唯一能與秦“叫板”的國家。

這樣,秦國與趙國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欲擊趙,必須先佔領趙國的側翼,即當時屬於韓國的上黨地區。另一方面,韓國與秦國地形交錯,可謂秦之“心腹大患”,因此,“遠交近攻”策略的首攻目標自然就是韓國。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下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了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繫。束手無策的韓國欲獻上黨以求和,而上黨軍民卻視秦為“虎狼之國”,轉而投靠趙國。上黨17城對趙國而言卻是“燙手的山芋”:接收,等於與秦國宣戰而引火燒身;拒絕,顯然是自斷雙臂。而且,秦國的真正目標就是趙國,與其是否接收上黨沒有必然聯繫。

趙孝成王與群臣商議後,最終決定接受上黨郡。為此,趙國派出45萬大軍馳援,領軍人物是能攻擅守、戰功卓著的廉頗。初戰不利的廉頗開始退守,與秦軍在長平丹河對岸形成相持態勢,閉門不戰,一晃就是三年。遠道而來的秦軍久攻不下,糧草補給困難,為擺脫被動局面,遂實施范睢的反間計。

於是,第一個問題出現了:聽信讒言的趙孝成王準備撤換廉頗,竟然得到了決策層的一致通過。唯一提出不同意見的藺相如並非支持廉頗,只是不看好趙括!廉頗老將為何如此不得人心?

要知道,秦軍以60萬大軍進攻,趙國以45万精銳防守,在冷兵器時代攻守雙方的均衡值一般為2∶1,趙軍在軍力對比上並不吃虧;而秦國國民經濟實力雄厚,戰略物資儲備充足,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只是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綜合國力明顯處於劣勢,無法支持大規模的連年戰爭。顯然,消耗戰對趙國來講絕非上策。

如此看來,廉頗持續三年的“拉鋸戰”過於保守,秦軍有生力量並沒有得到多少削弱,“以逸待勞、後發制人”過於空洞。戰後,秦軍承認60萬大軍死亡過半,主要是趙括接任後主動衝擊、搏命拼殺造成的。趙括雖然紙上談兵,但畢竟血性剛烈。

德高望重的廉頗始終沒有制訂出一個清晰、積極的戰略計劃,沒有提出徹底打敗秦軍的戰略願景和配套措施,因此沒有贏得老闆(趙王)的信任和支持。能攻擅守的廉頗何不主動退守以集聚力量,拉長敵軍戰線後主動出擊?或者通過側面出擊、斷敵糧草,或者從45萬大軍中分出部分有生力量攻秦之要害,甚至同樣實施反間計、美人計等?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老成持重的廉頗著實缺乏進取精神,雖不至於害己,客觀上終究誤國。更進一步,秦國志在滅趙,經過認真籌劃後舉全國之力進攻趙國,正面和側面的、正當的和不正當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伐趙之前,秦王即遣使韓、魏,軟硬兼施以使兩國不敢救趙。當白起將趙括大軍分割包圍後,秦昭王親赴河內(黃河中游地區)徵召當地所有15歲以上男丁組成援軍,並普賜民爵一級(秦王真不愧是激勵大師)。正是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民兵部隊,硬生生截斷了趙括與都城邯鄲的聯繫,使白起的野戰軍順利完成了對趙軍的“甕中捉鱉”。

再看趙國,由於對秦國滅趙的戰略野心認識不足,倉促應戰,丟失了晉西南戰略要地,以至於無險可守還消極避戰。初戰不利,趙國統治集團即遣使赴秦試探求和的可能性,這簡直就是與虎謀皮,同時表現出聯盟抗秦的反复猶豫。而秦國在加緊進攻的同時厚待趙使,一來以慢趙國抵抗之心,二來做出秦趙和談的假象,使其餘五國舉棋不定而放棄援趙。

可以看出,秦國攻趙是蓄謀已久、志在必得的戰略計劃,是從君臣到子民的全面發動,從國力到外交的系統出擊;趙國的抵抗則是瞻前顧後、心存僥倖的戰役安排,不論是廉頗還是趙括,基本都是以一將之力(包括資源調配和智慧)抵抗秦之傾國雄師。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清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人評價:大清是李鴻章一個人與全日本開戰,焉能不敗?

白起為何拒絕再擔滅趙重任長平一戰,趙國家家出殯、戶戶發喪,戰爭力量遭到不可挽回的重創,綜合國力一蹶不振。殺得興起的白起主張直取趙都邯鄲,一舉滅趙。被逼上絕路的趙國也想起了“反間計”。公元前260年11月,一代合縱大師蘇代受趙韓兩國之託赴秦遊說,秦相范雎出於維護自身地位與牽制白起的考慮,向秦昭王建議有條件地同趙韓兩國議和。秦王準議,遂與趙韓兩國全線停戰。白起自然對范雎的罷兵休整之議大為不滿,將相開始不合。

秦國罷兵後,趙國決策層內部關於是否如約割地的問題發生了激烈爭議。最終趙王認識到,秦國休戰是因力盡兵疲,亡趙之心不死,焉能割六城以資強敵?於是遣使赴齊國商洽合縱事宜,與魏國簽訂攻守同盟,將靈邱之地贈予楚相春申君以拉攏楚國,並派使節攜厚禮入燕韓兩國交好。趙國君臣深知,一旦與秦毀約,必然導致秦國大規模的報復性進攻,故而舉國上下積極備戰,士氣高漲誓死抗秦。

秦昭王得知趙國公然毀約,還積極組織抵抗,深感被戲弄,決定命白起為將大舉攻趙。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白起拒不受命,主要理由是:趙本強國,雖然長平大敗,仍具相當實力;而且目前上下一心,內修政務,外交合縱,秦國攻趙必敗。

公元前259年9月,秦軍大舉伐趙,趙軍則全線收縮,堅壁清野退守都城邯鄲。趙國軍民同仇敵愾,平原君更是毀家疏難,挫敗了秦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到第二年盛夏時節,秦軍傷亡慘重,趙都邯鄲依然屹立。秦昭王開始遷怒於人,認為范雎誤國使秦國蒙羞,白起驕恃不為君用,決定再次任命白起代替王齕出任秦軍統帥。讓人吃驚的是,白起再次託病拒任,並搬出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說法,力勸秦王盡快結束這場沒有結果的戰爭。

秦王軟硬兼施,白起卻一根筋抗命到底。惱羞成怒的秦王決定剝奪白起的一切官職與爵位,將其趕出都城。隨後在范雎的鼓動之下,餘恨未盡的秦王賜劍令白起自裁。可憐有“運動戰大師”之稱的一代名將白起身首異處。

白起的死因,在於他挑戰了老闆的底線。經理人不管如何功高蓋世,畢竟要以老闆利益和企業利益為重,特別是當企業遇到困難和危機時,更不能斤斤計較於個人的不敗戰績和市場聲譽。白起打遍天下無敵手,卻死於自己的短視和固執。

對於再度伐趙,白起為何如此不看好呢?因為白起之於趙國,等於魔鬼、等於死神;趙軍投降是死路一條且斬立決,抵抗卻可能求生。也就是說,擔當滅趙重任,白起並非秦國的最佳人選,反而可能是最差人選。對此,白起的判斷非常清晰,但他錯在挑戰了老闆的底線,這一錯誤是致命的。退一步說,白起又犯了老將廉頗的錯誤,雖然總體判斷正確,但沒有創造性思維;擅長運動戰、殲滅戰而快刀斬亂麻的白起,大概學不會、也不屑於搞“溫火褒湯”式的拉鋸戰、持久戰。結果,廉頗間接地誤國,白起直接地送命。

坑殺趙兵40萬是最佳選擇嗎公元前260年9月底,長平趙軍被圍斷糧達46日。身先士卒的趙括中箭戰死後,突圍無望的40萬趙軍只好全體棄甲投降。登上勝利頂峰的白起開始發愁了:趙軍顯然是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被迫降秦的,他們家小均在故國,不會真的為秦國賣命;而且趙國民風彪悍,人數眾多,秦軍將難以控制而日久生變。白起面臨著兩難選擇:放趙兵回國?無疑是前功盡棄、養虎遺患;既不能留用,就不如乾脆殺掉,以絕後患。在解除趙軍武裝後,白起只將年幼者240餘人放回,用以震懾趙國人心,將其餘40萬降卒設詐一舉全部坑殺。

這是古今中外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手段最殘暴的一次殺降。白起摧毀了趙國的精銳武裝,六國弱勢已成,秦國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但同時,坑殺趙兵空前堅定了趙國人誓死抗秦的決心,又阻絕了其他五國的降秦之念。難道除了“放”、“用”和“殺”之外,白起真的別無選擇嗎?顯然,40萬俘虜的日用開支是天文數字,白起養不起他們。但40萬人的大包袱,不正是要挾趙國投降的最好籌碼嗎?所謂戰之勝者,全城為上。如果趙王堅持不投降,就等於要了40萬降卒的性命。不用白起進攻,幾乎涉及趙國所有家庭的士兵家屬就會造反,執趙王以降秦。

嗜殺成性的白起確是一介武夫,窮兵黷武的秦王也犯了大錯,他的戰略遠景是統一六國,而不在於讓趙國在短期內喪失對抗能力。目標和手段發生混淆,秦國的勝利成本空前加大了。長平大戰一年後,當白起伏劍自刎之時,趙國開始了一番戰略聯盟、合縱抗秦之路,其間之艱苦卓絕、鬥智斗勇堪稱歷史奇觀。

邯鄲被圍之初,趙國即派使臣赴齊國借糧,未果;隨後又請求姻親之國魏國依約發兵相救,沒想到畏懼強秦恫嚇的魏國大軍只是作壁上觀。趙國平原君先是發動內弟魏公子信陵君相救,後親率門客赴楚求援,毛遂自薦並以楚國國恥相激,楚王深受震動,命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對魏王苦諫無效的信陵君竟然走“小蜜路線”,通過魏王寵妾如姬竊取調兵虎符,挑選8万精銳部隊馳援趙國。公元前259年12月,魏國的信陵君指揮楚魏聯軍,對秦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秦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被趙軍重重圍困的兩萬秦軍被迫投降。三國聯軍乘勢收復河東六百里土地,秦兵死傷大半,丟失了6年以來所侵占的全部領土。從長平大戰到邯鄲之戰,趙國先輸後贏,但都城邯鄲僅以城免;秦國先勝後敗,但超級大國獨霸天下的格局已成。隨後,戰國進入為期20年的相對和平或休戰年代。

值得注意的是,秦國後期滅趙卻頗費周折,甚至主要依靠的並非軍事實力。公元前236年至前232年,秦國曾三次派兵伐趙,均沒有占到多大便宜。直到秦王趙政親政之後,借公元前229年趙國接連發生大地震和大饑荒之機向趙國發動全面進攻。秦將王翦再行反間之計,在趙王身邊收買了寵臣郭開,誹謗、挑撥趙王殺害了大將李牧,趙國由是自毀長城。第二年,王翦攻克邯鄲,俘獲趙王而徹底滅趙。越戰越勇的秦國終於在公元前221年一統天下。

換個角度分析,秦國自長平之戰即殲滅趙國主力並獨霸天下,卻事隔32年後才最終滅趙,又過了7年才統一海內。可以想見,長平之戰秦國坑殺40萬趙國降卒起到了何等強烈的負面影響。更為嚴重的是,白起協助秦王開創了一個以暴制暴、以毒攻毒,乃至以狡詐毒辣對殘忍無信的歷史進程。公元前207年,項羽與秦軍在鉅鹿展開殊死大戰,九戰九勝俘獲秦軍主力20萬人。隨後,項羽背信在新安城(今河南澠池東)下令將20萬降卒全部活埋。僅數月後,統治歷史僅14年的短命王朝“暴秦”灰飛煙滅。 5年後的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拔劍自刎。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視萬民性命為草芥者必自斃。

遺址

地址:山西省高平市東西梁山之間丹河附近河谷地帶。

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是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戰況最為慘烈的著名戰例之一。長平之戰40年後,秦始皇以武力統一中國。儘管趙國等國史籍對長平之戰曾有詳細記載,但“焚詩書”後,六國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 《史記》、《資治通鑑》等史書對此戰雖有記載,也是吝嗇地匆匆帶過,語焉不詳。歷朝歷代對長平之戰遺址有所考證,但均無具體成果,更沒發現一處成規模的屍骨坑。就在眾多學者為解開這樁懸案四處尋找線索時,14年前,高平市永錄鄉永錄村村民李珠孩在自家梨園裡鋤地時意外揭開了謎底,沉睡了兩千多年的長平古戰場終於重見天日。

長平之戰遺址是第二批山西省文保單位。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貨可居

奇貨可居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編輯摘要
 
 
名稱:奇貨可居   拼音:qí huò kě jū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釋義: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近義詞:囤積居奇   反義詞:寶貨難售
例句:可是他們把票子當做~,非要足了錢不肯放回。
 
 

奇貨可居- 基本信息

【拼音】:qí huò kě jū 
【解釋】: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奇:少有的東西;貨:貨物,某種東西;居:存儲。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示例】: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呂)不韋私歎曰:'此奇貨可居也!'” 
可是他們把票子當做~,非要足了錢不肯放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近義詞】:囤積居奇
【反義詞】:寶貨難售
【成語注音】 :qihuokeju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英語翻譯】:set a high price and hold back

奇貨可居- 成語出處

《史記·呂不韋列傳》:“子楚……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奇貨可居- 成語釋義

奇貨:珍奇的貨物;居:囤積
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奇貨可居- 成語正音

奇,不能讀作“jī”。

奇貨可居- 成語辨形

奇貨可居
貨,不能寫作“貸”。

奇貨可居- 英文解釋

簡明釋義 

some goods in short supply, hoarded or cornered for making excess or enormous profit;a rare commodity worth hoarding to corner the market;goods kept back to raise the price;hoard as a rare commodity to corner the market

例句

如果市場需求持續旺盛,樓盤產品變得奇貨可居,這就導致許多客戶先要通過類似排隊搖號的方式才可能跨入門檻。
If continued strong market demand, product development has become enjoy high this led many customers have adopted asimilar approach can enter up yaohao threshold. 
現在市場上的好房子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尤其是為一定的客戶群量身定做的房子更是奇貨可居。
House on the market now is not more good, but too little, especially for certain groups of customers is monitored house toenjoy high. 
由於北美龍蝦資源有限,奇貨可居,其昂貴的價格使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人“望蝦興嘆” 。
As the north american lobster resources are limited, valuable commodity, and its high price makes most people around theworld, "wang shrimp sigh." 
你可以看到商販品牌價值和尋找合作夥伴,建立與你無關,儘管投資者將看到企業和品牌資產為貴奇貨可居. 
Vendors can see value in your brand and look to establish partnerships with your business, while investors will see thebusiness and your brand equity as a valuable commodity.

奇貨可居- 文言文

原文1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呂不韋曰:“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毋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子楚曰:“然。為之奈何?”呂不韋曰:“子貧,客於此,非有以奉獻於親及結賓客也。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適嗣。”子楚乃頓首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字詞註釋

1、秦諸庶孽孫:秦王妾媵所生的子孫。
2、質於諸侯:作為人質抵押在諸侯國。先秦時期,諸侯國雙方常以國君兒子作人質表示友好關係。此指子楚作為人質留在趙國。
3、賈邯鄲:在趙國國都邯鄲做買賣。
4、憐:同情。
5、居:佔有。
6、吾能大子之門:我能抬高您的地位身份。
7、秦王:指秦昭王。
8、安國君:秦昭王子,即位後世稱秦孝文王
9、旦暮在前者:早晚待候在國君身旁的
10、西遊:意為去西方秦國遊說華陽夫人及安國君
11、事:此指遊說

原文2

濮陽人呂不韋賈①於邯鄲,見秦質③子②異人④,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 “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⑤,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⑥可以遺世⑦。願往事之。” 
字詞註 ​​釋
①賈(gǔ):做買賣
②質子:留在國外做人質的王子。
③質:人質
④異人:即後來的秦莊襄王
⑤力田疾作:努力種田,辛勞耕作
⑥澤:恩惠
⑦遺世:傳留給後代

譯文1

子楚是秦王的庶孫,在國外作人質,車馬及日常供給都不充盈,生活窘困,鬱鬱不得志。呂不韋在邯鄲經商,見到子楚,覺得很可惜於是說:“這是可以屯積起來賣好價錢的奇貨呀!”於是前去拜見子楚,說:“我可以提高你的門第。 ”子楚笑著說:“你先提高自己的門第吧!”呂不韋說:“你不知道,我的門第要靠你的門第來提高。”子楚心中知道他有所指,便邀他一起坐下詳細談論。呂不韋說:“秦王老了。安國君將被立為太子,太子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能夠確立嫡子繼承人的,只有華陽夫人罷了。你兄弟二十餘人中,你又排行居中,不太受重視,長久在外做人質。等到大王去世,如果太子即位做秦王,你很難和那些早晚在君王面前的人爭得繼承人的地位。”子楚說:“那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窮,在這裡作為人質,沒有什麼能夠獻給別人來結交賓客的。我呂不韋雖然不算富,也願意拿出千金為你到西邊去遊說,讓她立你為繼承人。”子楚於是點頭說:“如果能實現你說的計劃,我願意分割秦國與你共享。”

譯文2

濮陽人呂不韋在趙都邯鄲經商,看見秦國在趙國做人質的公子異人。回家後,便問他的父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又問:“販賣珠玉,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 ”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那不可以數計。”呂不韋說:“現在農民努力從事耕田勞動,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建國家,立一個君主,恩惠就可以傳至後世,我願去為他效力。”

奇貨可居- 成語辨析

奇貨可居和“囤積居奇”、都可以表示“囤積儲存;等待高價出售”的意思。不同在於:奇貨可居強調 “奇貨”;即“囤積”珍奇的貨物;“囤積居奇”強調“居奇”;即囤積起來;待時出售;牟取暴利。

奇貨可居- 成語故事

陽翟大商人呂不韋,經常出現在趙國都城邯鄲的街頭。往往來來,買買賣賣。他手頭已經賺下了很多很多的錢,可說是家有萬金了。
這一天,呂不韋正在街上走著,忽然對面走來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見那人生得面如傅粉,唇若塗朱,雖然衣冠平常,但絲毫不失貴人之氣。呂不韋不禁暗暗稱奇。待那人走過之後,他問近旁一個小販兒:“請問適才走過的那位是誰?” 
“他是……” 
原來,是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名叫異人,他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國君的兒子。安國君有子20餘人,但全非正房華陽夫人之後,皆由那些姬妾所生。異人生母,名叫夏姬。夏姬不得寵,又早死,所以,秦趙澠池會盟兩國互換人質時,異人便來到了趙國首都邯鄲。異人來到邯鄲之後,因秦國不斷攻打趙國,趙王便遷怒於他,把他拘留在叢臺之上,並由大夫公孫乾晝夜監守。他過著出無車,宿無婦,食無酒的枯燥無味的生活,終日里鬱鬱不悅…… 
聽罷小販兒的介紹,呂不韋凝思片刻後爽朗大笑著說道:“哈哈,他真是喃喃奇貨。這奇貨,可先囤積起來,然後作一筆大生意。哈哈哈哈!” 
呂不韋先以重金結交於監守異人的公孫乾,後又結識異人。有一次,他與公孫乾、異人一起喝酒。酒到半醉,趁公孫乾去廁的機會,呂不韋問異人道:“秦王已經老了。太子安國君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可她沒有兒子。你兄弟20餘人,至今沒有一個得寵。你何不趁這個時候回歸秦國,去找華陽夫人,求做她兒子。這樣,以後你才可能有立儲的希望呀!” 
異人含淚回道:“我何嘗不希望能如此呢?唉!怎奈身在他國,恨沒有脫身之計呀!” 
呂不韋說:“這好辦。我可以設法救你回國 ​​!” 
異人說:“能救我回國,日後倘能得到榮華富貴,你我共享!” 
為了救異人回國,呂不韋來到了秦國的京都咸陽。
不久,呂不韋便打聽到華陽夫人有個姐姐也在咸陽城中。為了能見到華陽夫人,呂不韋設法先見到了華陽夫人的姐姐。見面之後,他先是以來時隨身所帶著趙國的金玉寶玩,取得了她的好感,接著他便把異人如何賢德,如何思念故國,如何想認華陽夫人為生母,以及日後他打算如何孝順華陽夫人等等,詳盡地說了一番。他的話,把華陽夫人的姐姐深深地打動了。
事隔一日之後,華陽夫人的姐姐去見華陽夫人。她又把呂不韋對她說的話陳述了一回。華陽夫人大喜,當即,她便表示願接異人回國,並收留在身邊。
說動了華陽夫人,這僅是第一步。當時,秦君還是秦昭襄王。異人若能回國,非他點頭不可。可是,因澠池會盟時,秦昭襄王被藺相如戲弄了一番,心中懷恨趙國,因此,根本不把異人回國當作一回事。
怎麼辦呢?呂不韋又費心思了。
後來,他得知王后的弟弟楊泉君也在咸陽。他想通過楊泉君去說服王后,再通過王后去說服昭襄王。於是,他用重金買通道路見到了楊泉君。呂不韋對楊泉君說:“你居高官,享厚祿。可你這高官、厚 ​​祿和富貴能長久嗎?自然,眼下有王后和大王保護你。可是,大王與王后年事已高,一旦山崩,太子嗣位,太子會繼續保護你嗎?太子安國君與華陽夫人無子。你為何不把今日留在趙國的王孫異人,設法引渡回國,讓他去作安國君與華陽夫人的適子?果真那樣做了,安國君與華陽夫人會對你感激不盡。那樣,你的高官、厚 ​​祿和富貴,不就又有人保護了嗎?” 
呂不韋之計,正中楊泉君心意。當日,他便去找王后,把呂不韋的話說了一遍。王后去見昭襄王,她又把楊泉君的話說了一遍。…… 
終於,秦昭襄王表示願接異人回國,呂不韋這才收拾了一下行裝,回邯鄲去了。
呂不韋費了很多的錢財與精力,看來,異人歸國之期就要來到了。可就在這時候,呂不韋卻遲疑起來。他大動腦,思謀個不停。他想:“異人回國,日後繼位為王,對自己來說,最大不過是從一位秦王身上得利。如何能長久呢?將來異人山崩或者退位,又如何能從下一代秦王身上得利呢?…… 
他想得很遠,也想得很苦。
這樣,他便想到了趙姬。
趙姬,是一位身姿艷麗,善歌善舞的美女。呂不韋很喜歡她,他倆早暗中同居,趙姬已懷孕兩月有餘。
呂不韋想:“應該把趙姬獻給異人。日後生下我的骨血,長大繼位。到那時,秦國的天下便是我呂氏的天下。那樣,我呂不韋做的這生意,其利可就無窮了。” 
於是,不久他便不惜血本,設下華宴。在宴會上,他又讓趙姬出面勾引異人,最終,讓異人與趙姬結成了夫妻,達到了他的目的。
異人得到了趙姬,如魚得水愛戀非常。過了月餘,趙姬便對異人言明她已有身孕。異人不知其來歷,只道是他的骨血,愈加歡喜。又幾個月過去,趙姬生下了一個男孩,給男孩取名叫“政”,他便是日後兼併六國的秦始皇。
昭襄王五十年,秦兵重圍邯鄲呂不韋領著化了妝的異人,雜在百姓之中,混出邯鄲,回到了咸陽。
異人回到咸陽之後,由於呂不韋的“周旋”在前,他自然得到了華陽夫人,安國君乃至秦昭襄王的寵愛。不久,昭襄王逝世,立安國君為王;安國君又逝世,立異人為王。異人一當上秦王,便請呂不韋做了丞相,並封號文信侯,到河南洛陽,坐享十萬戶的奉養。再後來,異人逝世,立政為王。政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 
做“奇貨”的生意,呂不韋得到了大利後,又想得大名。
當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這四位公子都喜歡招納賓客。他們禮賢下士之名遠揚天下。為了也能享有賢士的美名,呂不韋效仿四公子 ​​也廣招賓客。他待賓客,彷彿比四公子 ​​還厚。所以,在很短的一個時間裡,他門下便擁有3000多名能人智士。隨後,他又效仿諸子百家,著書立說,命門客人人記下各自的所見所聞,分編成八覽、六論、十二紀,洋洋20萬言,這本書,便是後來傳世的《呂氏春秋》。

奇貨可居- 典故

史記 呂不韋列傳 原文

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書名:史記作者:司馬遷
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國君有所甚愛姬,立以為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愛。子楚為秦質子於趙。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呂不韋曰:“秦王老 ​​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毋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子楚曰:“然。為之柰何?”呂不韋曰:“子貧,客於此,非有以奉獻於親及結賓客也。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適嗣。”子楚乃頓首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呂不韋乃以五百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而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遊秦,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曰:“吾聞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不以此時蚤自結於諸子中賢孝者,舉立以為適而子之,夫在則重尊,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此所謂一言而萬世之利也。不以繁華時樹本,即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今子楚賢,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誠以此時拔以為適,夫人則竟世有寵於秦矣。”華陽夫人以為然,承太子間,從容言子楚質於趙者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宮,不幸無子,願得子楚立以為適嗣,以託妾身。”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安國君及夫人因厚饋遺子楚,而請呂不韋傅之,子楚以此名譽益盛於諸侯。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圍邯鄲,急,趙欲殺子楚。子楚與呂不韋謀,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脫,亡赴秦軍,遂以得歸。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國君立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
秦王立一年,薨,謚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所母華陽後為華陽太后,真母夏姬尊以為夏太后。
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不韋家僮萬人。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馀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捨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韋又陰謂太后曰:“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 太后乃陰厚賜主腐者吏,詐論之,拔其鬚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與通,絕愛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詐卜當避時,徙宮居雍。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馀人。
始皇七年,莊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曰華陽太后,與孝文王會葬壽陵。夏太后子莊襄王葬芷陽,故 ​​夏太后獨別葬杜東,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九月,夷嫪毐三族,殺太后所生兩子,而遂遷太后於雍。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 ​​,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及齊人茅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复咸陽,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歲馀,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謚為帝太后,與莊襄王會葬茝陽。
太史公曰: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聞之。秦王驗左右,未發。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卒以反蘄年宮。發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畤,遂滅其宗。而呂不韋由此絀矣。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

譯文

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 ​​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把他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立為太子。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安國君有個非常寵愛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稱之為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親叫夏姬,不受寵愛。子楚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也不以禮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孫子,在趙國當人質,他乘的車馬和日常的財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見到子楚後非常喜歡,說:“子楚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屯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對他遊說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只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你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遊說,先拜見華陽夫人的姐姐,把帶來的東西統統獻給華陽夫人。順便談及子楚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常常說“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又讓華陽夫人姐姐勸說華陽夫人道:“我聽說用美色來侍奉別人的,一旦色衰,寵愛也就隨之減少。現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寵愛,卻沒有兒子,不趁這時早一點在太子的兒子中結交一個有才能而孝順的人,立他為繼承人而又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那麼,丈夫在世時受到尊重,丈夫死後,自己立的兒子繼位為王,最終也不會失勢,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句話能得到萬世的好處啊。不在容貌美麗之時樹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寵愛失去後,雖然想和太子說上一句話,還有可能嗎?現在子楚賢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為繼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寵愛,自己就會主動依附於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時提拔他為繼承人,那麼夫人您一生在秦國都要受到尊寵啦。”華陽夫人聽了認為是這樣,就趁太子方便的時候,委婉地談到在趙國做人質的子楚非常有才能,來往的人都稱讚他。接著就哭著說:“我有幸能填充后宮,但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兒子,我希望能立子楚為繼承人,以便我日後有個依靠。”安國君答應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決定立子楚為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都送好多禮物給子楚,而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因此子楚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
呂不韋選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於跳舞的邯鄲女子一起同居,知道她懷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呂不韋一起飲酒,看到此女後非常喜歡,就站起身來向呂不韋祝酒,請求把此女賜給他。呂不韋很生氣,但轉念一想,已經為子楚破費了大量家產,為的藉以釣取奇貨,於是就獻出了這個女子。此女隱瞞了自己懷孕在身,到十二個月之後,生下兒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派王齮圍攻邯鄲,情況非常緊急,趙國想殺死子楚。子楚就和呂不韋密謀,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給守城官吏,得以脫身,逃到秦軍大營,這才得以順利回國。趙國又想殺子楚的妻子和兒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趙國富豪人家的女兒,才得以隱藏起來,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他去世了,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趙政回到秦國。
秦王繼位一年之後去世,諡號為孝文王。太子子楚繼位,他就是莊襄王。莊襄王尊奉為母的華陽王后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后。?莊襄王元年(前249),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後死去,太子趙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國,稱他為“仲父”。秦王年紀還小,太后常常和呂不韋私通。呂不韋家有奴僕萬人。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之刊佈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秦始皇越來越大了,但太后一直淫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陰莖特別大的人嫪毐(làoǎi,烙矮)作為門客,不時讓演員歌舞取樂,命嫪毐用他的陰莖穿在桐木車輪上,使之轉動而行,並想法讓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誘她。太后聽說之後,真的想在暗中佔有他。呂不韋就進獻嫪毐,假裝讓人告發他犯下了該受宮刑的罪。呂不韋又暗中對太后說:“你可以讓嫪毐假裝受了宮刑,就可以在供職宮中的人員中得到他。”太后就偷偷地送給主持宮刑的官吏許多東西,假裝處罰嫪毐,拔掉了他的鬍鬚假充宦官,這就得以侍奉太后。太后暗和他通姦,特別喜愛他。後來太后懷孕在身,恐怕別人知道,假稱算卦不吉,需要換一個環境來躲避一下,就遷移到雍地的宮殿中來居住。嫪毐總是隨從左右,所受的賞賜非常優厚,事事都由嫪毐決定。嫪毐家中有奴僕幾千人。那些為求得官職來當嫪毐家門客的多達一千餘人。
秦始皇七年(前240),莊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孝文王后叫華陽太后,和孝文王合葬在壽陵。夏太后的兒子莊襄王葬在芷陽,所以夏太后另外單獨埋葬在杜原之東,稱“向東可以看到我的兒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在百年之後,旁邊定會有個萬戶的城邑”。
秦始皇九年(前238),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並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亂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后謀議說“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於是秦始皇命法官嚴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並把太后遷到雍地居住。嫪毐家的食客們都被沒收家產,遷往蜀地。秦王想殺掉相國呂不韋,但因其侍奉先王功勞極大,又有許多賓客辯士為他求情說好話,秦王不忍心將他繩之以法。
秦始皇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被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呂不韋、嫪毐都已死去,就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太后去世,諡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芷陽。
太史公說:呂不韋帶及嫪毐貴顯,呂不韋封號文信侯。有人告發嫪毐,嫪毐聽到此事。秦始皇查訊左右,事情還未敗露。秦王到雍地祭天,嫪毐害怕大禍臨頭,就和親信同黨密謀,盜用太后的大印調集士兵在蘄年宮造反。秦王調動官兵攻打嫪毐,嫪毐失敗逃走,追到好畤將其斬首,就把他滿門抄斬。而呂不韋也由此被貶斥。孔子所說的“聞”,指的正是呂不韋這樣的人吧!

奇貨可居- 呂不韋介紹

人物

呂不韋(?-公元前235年),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為秦國大臣,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滑縣)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其門客有三千人。即《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作民
拼音:Zheng Zuomin
鄭作民,湖南新田人,1902年出生,1926年黄埔軍校畢業,參加過東征、北伐。1939年春,鄭作民升任陸軍第二軍中將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在昆崙關戰役中,他身先士卒,爲掩護本師49團撤退突圍,被敵機炸彈震傷,後以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39歲。死後被追認爲革命烈士。

生平簡介

 
鄭作民
鄭作民
  鄭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縣人,1902年9月28日出生於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的一貧苦農民家庭。其父以抬轎、挑煤炭、打短工掙錢,供他讀私塾、初小、高小,直到甲種師範。1924年5月考入黄埔軍校第一期,積極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發誓“矢志獻身革命,振興中華”。軍校畢業後,編入學生軍,參加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

  1926年7月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長、營長。11月,在攻克南昌討伐五省聯軍孫傳芳部的戰鬥中,他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立下戰功,晉升爲補充團團長,鏇任第二軍九師二十五團團長。1930年參加了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軍閥的“中原大戰”。是年冬在洛陽西工營房整訓,國民政府參謀部參謀總長朱培德前來檢查時,看到他親臨校場教練,曾當面讚颺他“言傳身教”。1930年10月任九師二十六旅旅長,率部參加對工農紅軍的“圍剿”。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犯上海。他奉命率全旅增援十九路軍抗日。

  1933 年10月,由於在對工農紅軍“圍剿”時按兵不動,蔣介石撤銷其旅長職務,調陸軍大學特别班學習,期滿後仍任旅長。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淞滬會戰開始。他任第二軍九師師長,在全師官佐會議上,宣讀分呈國民政府、蔣介石、黄埔同學會、蔣鼎文的決心書,同時宣讀給母親的遺書:“男現率師重上戰場,抱定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誓與敵寇戰鬥到底,把敵人趕出去。”還反複訓示部屬:“求仁得仁,死亦有榮。隻要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日本鬼子就會乖乖地滾出去。”1938年春,他率部參加徐州會戰,突破敵人包圍。1938年武漢保衛戰,苦戰田家鎮要塞,鏖戰47天,痛殲日軍磯穀師團精銳部隊。鏇即奉命率部到四川酉陽整訓待命。

  1939年11月15日,日軍約4萬餘人,在飛機、戰艦的掩護下,從廣西欽州登陸。12月4日,日軍攻占昆崙關。中國守軍浴血奮戰,收複太寧,強攻昆崙關之敵。爲加強作戰力量,調九師增援。他率部由四川酉陽經貴州都勻,奔赴昆崙關前線。出發前夕,給其妻遺書,明志殺敵報國。1940年1月初,配合杜聿明的第五軍向日軍強攻,收複昆崙關。九師奉命駐守昆崙關,阻止日軍北犯。2月22日,日軍憑借空軍優勢,攻占賓陽,嚴重威脅昆崙關。最高統帥部一再急電九師撤退,他回電:“打退敵人後,再依次轉移。”未穫批准。遂決定於黄昏前佯作全線出擊,指揮部隊從容撤退,中途敵機輪番襲擊,師指揮所無法轉移。3月3日黄昏,他不幸中彈,爲國捐軀,年僅38歲。

  他犧牲後,國民政府追贈他爲陸軍中將副軍長。蔣介石題詞:“馬革裹屍還萬里,虎賁英烈壯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别題寫挽詞:“盡忠報國”、“取義成仁”、“爲國捐軀”。1986年,國家民政部頒發烈士證,追認他爲革命烈士。

相關文章


  我的父親鄭作民將軍

  鄭師吉口述  蔣任南整理
 
鄭作民
鄭作民
  湖南南嶽風景名勝區,巍巍祝融峰下,秀麗的“忠烈祠”旁,在那青松翠柏圍繞的抗日英烈墓群中,離“忠烈祠”100 米處,有一座較爲顯眼的墓塚,那里面靜臥着我的父親——抗日英雄鄭作民中將。時間流駛,韶華易逝,我也快進入古稀之年,追憶父輩的往事,他那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身影,時常縈繞在我的腦際,令我内心怦然,激動不已。

  投筆從戎,走出鄉關

  我的父親鄭作民,原名鄭振華,1902 年9 月28 日出生於湖南省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我父親兄弟6 人,他排行第四。那時,父親家境較爲貧寒,全家居住在幾十平方米的茅草房内,晴不擋陽,雨不遮漏,居住簡陋艱難。那時祖父很開明,看着父親天資聰穎,覺得是個讀書的料,於是,千方百計節衣縮食,在父親10 歲時就送入了村里的一個私塾先生家讀書。父親很爭氣,貧窮不失志,通過一番勤奮好學,很多課文都能倒背如流,深得先生及鄉黨的讚許。鄉親們都說,振華這孩子是顆好苗子,將來定有大出息。

  1918 年,父親考入縣立師範學校後,開始接受新思想。空餘時間,他借來一些描寫英雄人物、俠義志士的小說、評傳等進行閱讀,有時讀着讀着被書里的情節迷住了,以致過了吃飯的時間還不知道。他十分敬仰著名的民族英雄嶽飛和愛國將領文天祥。他很喜歡嶽飛那首《滿江紅》的詞,常在空曠的操場上吟誦着:“怒髮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聲音抑颺頓挫,抒發着報國憂民的真情實感,引起了師生們的共鳴。他不知在林蔭道上背誦了多少遍文天祥的那首《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名言,既作爲了他言談中的口頭禪,還在心底作爲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從這以後,他目睹帝國主義在中國到處横行霸道的暴行,官僚軍閥政府不擇手段殘酷欺壓百姓,特别是當時廣大農村,農民生活苦不堪言,吃不飽肚,衣不蔽體,流浪逃荒者成群結隊,到處一片凋敝狀態。這些現狀,更加激起了他無比憤慨,作爲一名熱血青年,他想到肩上擔子的沉重,開始萌發了立志舍身革命,定要救國救民的思想。

  1922年3月,新田縣選擧省參議員,當時的達官貴人爲了達到當選省參議員的目的,竟采用卑劣手段,大肆行賄作弊,不惜使用一切手法拉選票搞“暗箱”操作。醜行暴露後,我父親義憤填膺,帶領一幫頗有正義感的青年,沖進新圩選區,砸碎了票櫃,令當局大驚失色。父親這一壯擧,讓他這位當時才20歲的青年聞名於全縣,人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前輩們告訴我,是一件偶發事件促使父親走上了從軍的道路。1923 年秋天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父親背着沉重的行囊,在返校的途中,路經一處偏僻的山林時,與一群劫匪相遇。劫匪見父親孤身一人,伺機打劫,父親與之搏鬥,終因寡不敵眾,身上僅有的二十幾塊銀元被搶。此時身處絕境的父親想,既然學費被搶,回校讀書無望,回家又無法向父母交差,悲傷之際,他想到了剛從廣州回來探親的同鄉——知名人士、革命老前輩蔣先雲先生,想必會給予幫助。父親懷着一線希望,星夜趕往大坪塘村蔣先雲家。兩人一見如故,通過一番促膝長談,蔣先雲對我父親發表的進步觀點和對時局的看法大加讚賞。通過蔣先雲先生的循循誘導,父親對黑暗的舊中國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決心投筆從戎,投身於中國革命的洪流中。於是,父親告别家鄉,告别父老鄉親,走出鄉關,隨蔣先雲一道來到了當時中國革命的中心廣州。通過一番努力,父親考入了程潛主辦的湘軍講武堂,既學習軍事理論知識,又進行軍事操練,第二年,父親如願以償地轉入黄埔軍校第一期第六中隊學習。

  戎馬倥惚,仕途多舛
 
昆崙關大捷
昆崙關大捷
  父親在黄埔軍校學習斯間,不僅在政治、軍事科目考試中成績優秀,還利用各種機會閱讀了大量進步的書籍,從而在心底喚起他強烈的愛國之心。他在心底暗暗發誓,要用自己手中的鎗杆子好好地爲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鬥。畢業後,他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和頑強的鬥志,先後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的對軍閥陳炯民討伐的兩次東征。在炮火紛飛的戰鬥中,父親作戰有勇有謀,深得上司讚賞,被提升爲國民革命軍教導2團5連排長。1926年春,父親職務又得到提拔,被調任國民革命軍教導師59 團8 連任連長。1926 年7月9日,父親開始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營副營長,經歷大小戰鬥數10 次,爲消滅反動軍閥勢力,爲奪取國民革命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以後,他改名爲鄭作民,意即誓作一位赤膽忠心爲國奉獻之民。

  1927年7月,父親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11團團長,同年11月份,調任9 師54 團團長。1930 年,參加蔣馮閻中原大戰。那時,他目睹了軍閥混戰的局面,不時感到迷惘、困惑,迫於無奈,隻得率部敷衍從事。1931年10月,他提升爲第2軍9師26旅旅長。同年11月,蔣介石派遣他去“圍剿”蘇區紅軍,他借故拖延時間,遲遲不肯出兵,最後發展到按兵不動,這下惹怒了蔣介石,被解除了旅長職務,後調往南京陸軍大學特别班學習。

  父親在征戰途中,還時常掛念着家鄉的教育事業。1929年10月,鑒於新田縣南鄉一代10多萬人口還沒有一所學校,父親甚爲惦念,他節儉省下積蓄,帶頭捐款300銀元,並令部下陳醒吾擕款回鄉,經過一番努力,在下槽洞開辦了“南華高等學校”,親任該校董事長及名譽校長。他總希望家鄉多出人才,爲國效力。

  父親從南京陸軍大學特别班學習回來,1933 年秋,迫於蔣介石的淫威,他違心率部進入江西參加“剿共”,進而參加鎮壓19 路軍在福建成立的反蔣抗日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軍事行動。不久蔣介石又叫他赴豫參加“剿共”,父親毅然以軍隊疲憊不堪不能再戰爲由,斷然拒絕了這道命令,他再也不願看到同胞互相殘殺的局面了。這時,他已是第2 軍第9 師副師長。於是,父親再度被調往南京陸軍大學學習。

  浴血疆場,馬革裹屍

  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父親眼看着日本帝國主義横行中國,決心盡忠報國,多次要求奔赴抗日前線,得到上司批准。開始,他和師長李延年一起,率9 師全體官兵,開赴上海,參加對日軍作戰。由於指揮有方,作戰有功,不久,他被提升爲第2 軍第9 師師長。

  1938年,我父親參加徐州會戰。同年7 月,他又參加武漢會戰,以頑強的精神和戰鬥作風堅守要塞田家鎮,英勇阻擊日軍幾個師團的猛攻。11月,武漢會戰結束後,他率領部隊到耒陽休整,休整一段時間後,轉移開拔到貴州待命。

  1939年春,我父親升任第2 軍副軍長,中將軍銜,並仍兼任第9 師師長。這年的11月份,日本侵略軍發動了桂南戰役,攻占了桂南軍事重鎮昆崙關。爲了保證西南抗日大後方的安全,國民黨軍隊集結了大批兵力進行反攻,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力圖奪回昆崙關。這時,我父親奉命率部自貴州出發,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開赴昆崙關前線。出發之前,父親深知此次戰役必是一場艱難的惡戰,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給家中寫了一封遺書,立下了好男兒不惜戰死沙場的宏願。1940 年1 月,父親率9 師官兵正式抵達昆崙關。此時,杜聿明指揮的第5 軍正在同日軍激烈交戰之中,我父親迅速率部增援,向昆崙關之敵發起猛烈反擊,日軍抵擋不住,損失慘重,昆崙關被我國民政府軍奪回。

  昆崙關收複後,我父親又奉命率9 師堅守陣地,日軍不死心,爲了奪回昆崙關,集結十幾萬大軍並調集了大量飛機和大炮,輪番向我父親堅守的陣地發起猛攻。陣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父親臨危不懼,率部與數倍之敵連日血戰,反複沖殺爭奪,戰鬥異常激烈。1940年2 月3日,是一個極其不幸的日子,父親在完成阻擊任務後率部向上林撤退途中,不幸中炮陣亡,時年38 歲。

  父親陣亡後,部下乘黑暗摸回陣地,找到了他的遺體,並將其運到廣西柳州柳侯公園,然後由師參謀長扶柩送回新田縣,葬於家鄉高山鄉高山村。
 
  “忠烈祠”旁靜臥英靈
 
鄭作民烈士證
鄭作民烈士證
  父親爲國捐軀後,南京國民政府爲追記他的抗日功績,特派專人到新田縣高山村將我父親的遺體另行裝棺,遷至南嶽衡山,爲他擧行了隆重的國葬,並樹碑傳於南嶽“忠烈祠”右邊山上。念其父親功勳卓著,蔣介石親筆題詞:“馬革裹屍還萬里,虎賁忠烈壯千秋”。

  新田縣家鄉父老,視父親爲當地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爲緬懷他的業績,按當地風俗,擧行了隆重的“衣冠塚”下葬儀式……

  我父親爲國捐軀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親自主持召開了鄭作民將軍追悼大會,並向我家發了唁電。

  1988 年7月30日,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認我父親鄭作民將軍爲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承蒙黨和政府的關懷,1994 年,由民政部重新修建了鄭作民將軍墓瑩。1995 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 周年的日子里,新田縣政府和縣政協的領導專門到南嶽我父親墓前擧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動。
 

鄭作民墓

 
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
  鄭作民犧牲後安葬在新田高山村,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禮堂擧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沉痛悼念爲抗擊日寇而殉難的張自忠、鄭作民等四位將軍。南京政府爲追念鄭將軍的功績,派專人到新田縣高山村,將鄭將軍的忠骨移葬南嶽忠烈祠東崗陵園内。墓葬位於忠烈祠的東崗上,由石級、三孔牌坊、台階和墓穴四部份組成,壯觀而肅穆。

  南嶽忠烈祠坐落在素有“五嶽獨秀”之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的香鑪峰下,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之一,也是國民政府在大陸唯一一處紀念抗戰烈士建造的大型陵園。忠烈祠於1939年開始籌建,1940年破土動工,到1943年落成,曆時三年,耗資1887萬餘元。這里主要安葬有第九戰區、第六戰區的抗日陣亡將士。整個建築是有牌坊、紀念碑、致敬碑、享堂等組成,均坐落在中軸線上,規模宏大,結構嚴謹,依山勢而建,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前後縱深320米,左右寬70米,建築面積890平方米,占地面積23400平方米。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趙姬 (秦莊襄王)[編輯]

 
 
 
趙姬
太后
逝世 前228年
雍城萯陽宮(今陝西省鳳翔縣
親屬
呂不韋
秦莊襄王
夫之父 秦孝文王
夫之嫡母 華陽太后
夫之母 夏姬
秦始皇
兩個私生子(與嫪毐所生)

趙姬(前3世紀-前228年),為東周戰國時代女性,姓名不詳,在史書中被稱之為呂不韋子楚夫人帝太后等,又因出身趙國,因此後世稱他為趙姬。趙姬原為妓女,後被秦國公子異人納為寵姬,之後生下一個兒子王子政,即秦始皇。趙姬喜做及看性愛之術(因原本職業是妓女),曾與呂不韋私通,後與偽宦官嫪毐通姦生下兩個兒子。秦始皇得知後大為憤怒,將其私生子與嫪毐處死。

生平[編輯]

趙姬原為邯鄲城內的絕色名妓,後為呂不韋買下,並得寵懷孕,之後呂不韋為攏絡在趙國為人質秦國公子異人,將趙姬獻給異人。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趙姬在邯鄲生下一個兒子贏政。

由於呂不韋頗為賞識異人,因此設法讓異人回秦國,又以財物賄賂秦儲君安國君所寵的華陽夫人,使之過繼華陽夫人為子,以立為嫡子,更名子楚

安國君後繼承秦昭王之王位,是為秦孝文王孝文王在位僅三天即逝,儲君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莊襄王在位三年後逝世,由趙姬所生的王子政登位,趙姬遂貴為王太后

趙姬慾火旺盛,即使貴為王太后仍喜與呂不韋通姦。呂不韋老衰,不堪負荷,遂命能以陰莖轉動車輪的大陰人嫪毐[1]假扮為宦官,入宮侍奉趙姬,供其淫亂。

趙姬甚寵嫪毐,與嫪毐生下兩個兒子。[2]之後已登位的秦王政發現母親與偽宦嫪毐通姦並懷孕生子之事,極為震怒。嫪毐懼怕,便決定先發制人,發兵攻擊咸陽卻兵敗,被秦王處以車裂之刑並夷三族

秦王政餘怒未消,將母親趙姬幽禁於雍城萯陽宮,趙姬和嫪毐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死。[3]當初引薦嫪毐入宮的呂不韋則遭秦王政流放地。呂不韋預料死罪難逃,遂服毒自殺而亡。

可是在當時,幽禁親母始終有悖孝道,嬴政餘怒未消,下令凡為太后求情的,先用蒺藜責打,然後殺掉,為此有27位進諫者被殺。這時齊國人茅焦勸說嬴政,指出幽禁母親有損嬴政聲名,難以讓天下人信服;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會寒了天下人才之心,對收買六國人心、統一天下大業不利。嬴政頓時茅塞頓開,採納了茅焦的建議,厚葬被殺的大臣,又親自率領車隊,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陽,復居甘泉宮,母子關係得以恢復。茅焦因此事被尊為上卿。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九年),太后趙姬去世,諡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茝陽。

注釋[編輯]

  1. ^ s:史紀/卷085
  2. ^ 毐專國事,浸益驕奢,與侍中左右貴臣俱博,飲酒,醉,爭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所與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西漢劉向《說苑·正諫》
  3. ^ 毐懼誅,因作亂,戰咸陽宮,毐敗。始皇乃取毐四肢車裂之,取其兩弟囊撲殺之,取皇太后遷之於萯陽宮。——西漢劉向說苑·正諫》

 

 

秦莊襄王[編輯]

 
 
秦莊襄王
別稱 秦庄王、秦襄王
子楚
別名 子異、異人
諡號 庄襄王
時代 戰國
國家 秦國
身份 秦國君主
出生日期 前281年[1]
逝世日期 前247年7月6日
在位年代 前250年11月14日—前247年7月6日
秦孝文王
夏姬
趙姬
太子 秦王政
都城 咸陽
墓葬 芷陽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7月6日),《水經注·卷十九·渭水下》作秦莊王,《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五·雍州》作秦襄王。名子楚,《戰國策》記載原名子異異人戰國時期秦國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

 


生平
[編輯] 

趙國為質[編輯]

異人的父親是秦國的儲君安國君,母為夏姬。異人母子均不受安國君的寵愛,加上安國君有子二十多人,異人於是被送往趙國作為質子。秦、趙兩國關係惡化,不時發生戰爭,異人居住於聊城,倍受冷遇。他缺少出行的車馬和日用的財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2][3]

呂不韋到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經商時,恰巧遇到失意的異人。呂不韋認為只要將異人送回秦國繼承王位,日後便可獲利不計其數,異人就像一件奇貨,可以屯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這就是成語「奇貨可居」的來歷。呂不韋於是前去說服異人贊同他回國登基的計劃,異人也答應呂不韋事成之後與他共同統治秦國。[4]呂不韋還將自己寵愛的歌姬趙姬獻給異人,趙姬日後與異人生下秦王政[5]

呂不韋拿出一千金作為本金,其中的五百金送與異人作為日常開銷和結交賓客所用,另外的五百金則用來購買奇珍異寶。呂不韋又親自前往秦國拜見了華陽夫人的姐姐和弟弟陽泉君,通過他們見到了華陽夫人。呂不韋一面在華陽夫人面前稱讚異人的賢能,一面又讓華陽夫人的姐姐和弟弟勸說膝下無子的華陽夫人收異人為義子,以避免她因年老色衰而失寵。華陽夫人成功說服了安國君,安國君給華陽夫人刻下玉符,約定立異人為繼承人。二人隨後命呂不韋擔任異人的老師,又委託他帶給異人很多禮物,於是異人在諸侯中聲名鵲起。[6][7]

回國繼位[編輯]

前257年秦昭襄王王齕圍攻趙國首都邯鄲,作為報復,趙孝成王想殺死異人泄憤。呂不韋和異人密謀,拿出六百斤金賄賂守城官吏逃出趙國,通過出征的秦軍返回秦國。[註 1][8]因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呂不韋事先叫回國後的異人穿楚國服裝面見夫人。華陽夫人果然大為感動,收異人為義子,並改名子楚。[9]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即秦孝文王,子楚被立為太子。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後突然去世,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繼位後,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布施於民,並尊生母夏姬為夏太后,養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趙孝成王也主動派使者將趙姬母子送還來交好秦國。[10][11]

對外戰爭[編輯]

前249年東周文公與諸侯密謀攻打秦國,秦莊襄王命呂不韋率軍攻滅東周國,另賜陽人(今河南省臨汝縣西)之地延續周的祭祀。[12]同年,秦莊襄王又命蒙驁攻取了韓國成皋(在今河南省滎陽市)和滎陽[註 2](今河南省滎陽市),並在此設立三川郡。至此,秦國的邊界已延伸至魏國的首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13][14]

前248年,秦莊襄王命蒙驁攻打趙國,奪取了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榆次(今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西南)、狼孟(今山西省陽曲縣東北)等三十七座城池。同年三月,蒙驁又攻取了魏國的高都(今山西省晉城市東北)和汲(今河南省衛輝市西南)。四月,發生日食[15]

前247年,秦莊襄王命王齕攻打上黨郡。設立太原郡。魏公子信陵君合縱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擊敗秦軍,蒙驁敗退。聯軍乘勝追擊至函谷關,秦軍閉關不出。此戰過後,信陵君名震天下。而秦莊襄王怒於此戰的失利,想要囚禁在秦國為質子的魏太子增,經人勸說後秦莊襄王才打消此念頭。[16][17][18]

去世[編輯]

前247年7月6日,秦莊襄王去世,葬於芷陽(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秦莊襄王之墓俗稱子楚陵,因秦始皇陵在其北,又稱見子陵。秦莊襄王去世後,其子秦王政繼位。[19][20][21]

秦王政稱皇帝後,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22]

逸事[編輯]

有一次異人趁安國君空閒時進言道:「父親也曾羈留在趙國,趙國的豪傑之士知道父親大名的不在少數。如今父親返回秦國,他們都惦記著您,可是父親卻連一個使臣都未曾派遣去撫慰他們。孩兒擔心他們會心生怨恨,希望父親將邊境城門遲開早閉,防患於未然。」安國君認為異人說的話極有道理,為他的奇謀感到驚訝。[23]

其他形象[編輯]

文學形象[編輯]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秦莊襄王於第九十九回《武安君含冤死杜郵 呂不韋巧計歸異人》中登場,篇中詳細講述了異人在呂不韋幫助下由趙國質子返回秦國繼承王位的過程,還記載了呂不韋將懷有身孕的趙姬送與異人,趙姬懷胎十二個月生下秦王政。[24]在第一百零二回《華陰道信陵敗蒙驁 胡盧河龐煖斬劇辛》中,信陵君因合縱五國伐秦大勝後名震天下,蔡澤向秦莊襄王建議引誘信陵君入秦加以殺害。在馮諼的勸說下,魏安僖王朱亥出使秦國。秦莊襄王對朱亥威逼利誘,朱亥不為所動,自殺而死。秦莊襄王又派晉鄙的門客和太子增離間魏安僖王和信陵君的關係,信陵君於是交出兵權,日夜飲酒享樂,最後失意而死。[25]

影視形象[編輯]

2001年上映的電視劇《呂不韋傳奇》中,秦莊襄王由高虎飾演。[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嫪毐[編輯]

 
 

嫪毐拼音:lào'ǎi,注音:ㄌㄠˋ ㄞˇ,中古拼音:lauh qaix;?-前238年),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與秦始皇母親趙姬通姦生子,並且謀反,事發,為秦始皇所誅。

簡介[編輯]

按照《史記·呂不韋列傳》的記載,嫪毐是一個「大陰人」(陰莖巨大的人),可以「陰關桐輪而行」(以陰莖為軸,轉動桐木車輪)。

呂不韋因見秦王嬴政漸長,唯恐自己繼續與趙太后通姦下去會惹禍上身,但又不得不滿足趙姬的淫心,於是在聽聞嫪毐有異能後,便將嫪毐收入府中,不時讓他表演陰莖轉輪之術。

趙姬聽聞其性能力如此強悍,大喜,與呂不韋合謀讓嫪毐假受腐刑去勢)之罪,剪後,順利以宦官身份入侍太后。後來趙姬為便於掩人耳目,攜嫪毐搬遷至秦國陪都雍城居住,二人生下兩個兒子,嫪毐自稱「假父」。

公元前239年,嫪毐獲封長信侯,以山陽郡(今河南焦作東南)為其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為其封田,嫪毐門下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門客也達千餘人。

公元前238年,有人向嬴政告發嫪毐為假宦,並與太后趙姬淫亂,甚至還欲以其子即王位,嬴政下令徹查。嫪毐決心孤注一擲,先發制人,遂偽造秦王與太后印信,引導其童僕門客和少數受騙軍隊發動政變,攻擊蘄年宮

嬴政令相國和貴族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平叛,嫪毐軍本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加之不得人心,很快就被擊潰,嫪毐被生擒,在被送至咸陽後,處以車裂之刑,「夷三族」,其和太后所生的2個兒子也被撲殺,其童僕門客皆被流放地。

 

幻 虛 夢 影 | 14-03-09, 22:50 | 春 秋 戰 國歷 史 瞬 間 | (3063 Reads)

嫪毐(?-前238年),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按照《史記·呂不韋列傳》的記載,嫪毐是一個「大陰人」(陰莖巨大的人),可以「陰關桐輪而行」(以陰莖為軸,轉動桐木車輪)。
呂不韋因見秦王嬴政漸長,唯恐自己繼續與秦國太后趙姬私通下去會惹禍上身,但又不得不滿足趙姬的性需求,於是在聽聞嫪毐有異能後便將嫪毐收入府中,不時讓他表演,果然趙姬聽聞其如此強悍而大喜,與呂不韋合謀讓嫪毐假受腐刑(去勢)之罪,剔眉除鬚後順利以宦官身份入侍。

 

後來趙姬為便於掩人耳目,攜嫪毐搬遷至秦國故都雍城居住,二人有二子,嫪毐自稱「假父」。公元前239年,嫪毐獲封長信侯,以山陽郡(今河南焦作東南)為其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為其封田,嫪毐門下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門客也達千餘人。

 

公元前238年,有人向嬴政告發嫪毐詐宦並與太后趙姬私通,甚至還欲以其子即王位,嬴政下令徹查。嫪毐決心孤注一擲,先發制人,遂偽造秦王與太后印信,引導其童僕門客和少數受騙軍隊發動政變,攻擊蘄年宮。

 

嬴政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平叛,嫪毐軍本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加之不得人心,很快就被擊潰,嫪毐被生擒,在被送至咸陽後,處以車裂之刑,「夷三族」,其童僕門客皆被流放蜀地。

 

簡介

 

嫪毐(出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238年),是我國戰國末期秦國的著名假宦官,因與秦始皇母親趙太后私通而倍加寵信,受封為長信侯,後來因發動叛亂失敗而被秦始皇處以極刑,車裂而死。

嫪毐按照史記的記載,是一個陰莖相當巨大的人,按照呂不韋列傳的記載,可以用陽具轉動桐木車輪;而呂不韋便將嫪毐引見給秦王趙政的母親趙姬,使其與趙姬私通;而且呂不韋也偽造了嫪毐已被去勢的證明。之後嫪毐以太監身份入侍后宮,與太后淫樂,最後終至秦太后懷孕。太后怕寡居而孕被人發覺,便假稱佔了一卦,宜徙宮以避時躲災。秦太后徵得趙政同意,帶假太監嫪毐移遷至雍縣居住,在雍縣行宮生有二子,嫪毐也自稱秦王“假父”。

 

嫪毐終日侍從秦太后,所得的賞賜異常豐厚,雍城的一應事情決於嫪毐。侍候嫪毐的僮僕有數千人之多,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賓客舍人也有千餘。嫪毐被封為長信侯。以山陽(今河南焦作東南)為其住地,又以河西、太原郡為其封田。

 

始皇九年,即公元前238年,有人告發嫪毐是假太監,與太后私通,生有二子,並與太后密謀:“王即薨,以子為後。”趙政時年二十二歲,聞報大怒,即派人調查,果實,而且邊及相國呂不韋。

 

嫪毐封為長信侯以後,又得河西太原郡為毐國。他恣意享受著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過著優裕的王侯生活,他怎麼能突然失去?於是,嫪毐先發製人,趁著風和日麗的四月,趙政宿雍城蘄年宮行冠禮,竊用秦王禦璽和太后璽,調縣卒、官衛士卒官騎攻擊蘄年宮。

 

趙政命相國昌平君、昌文君領咸陽士卒平息叛亂,兩軍戰於咸陽。秦王下令:“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叛軍數百人被殺死,嫪毐的軍隊大敗,與死黨倉皇逃亡。

 

秦皇令諭全國:“生擒嫪毐者賜錢百萬,殺死嫪毐者賜錢五十萬。”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秦皇車裂嫪毐,滅其三族。嫪毐的死黨衛尉竭、內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梟首,追隨嫪毐的賓客舍人罪輕者為供役宗廟的取薪者——鬼薪;罪重者四千餘人奪爵遷蜀,徙役三年。太后和嫪毐的兩個兒子,均被一同囊載撲殺。太后逐出咸陽,遷住城外的(艹貢)棫陽宮,斷絕母子關係,永不再見,並明令朝臣敢有為太后事進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背”。結果,有二十七個進諫大臣被殘酷的處死,並把他們的屍首掛在宮牆示眾。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君與秦究有何功,得封國河南,食十萬戶?君與秦究屬何親,得號仲父?今可率領家屬速徙蜀中,毋得逗留!”呂不韋看完書信,長嘆數聲,幾乎淚下。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被殺,便取了鴆酒,勉強吞下,頃刻間毒發畢命。呂不韋一生苦心經營,以美酒始,以鴆酒終。秦王所痛恨的呂不韋、嫪毐都已死去,就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

 

秦始皇十九年(前229年),太后去世,諡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芷陽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