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4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流士二世

 
 
大流士二世
波斯國王

大流士二世墓
在位 前423年 – 前404年
全名 OldPersian-DA.svgOldPersian-A.svgOldPersian-RA.svgOldPersian-YA.svgOldPersian-VA.svgOldPersian-U.svgOldPersian-SHA.svg
去世 約公元前404年
前任 塞基狄亞努斯
繼任 阿爾塔薛西斯二世
子嗣 阿爾塔薛西斯二世
王室 阿契美尼德王朝
父親 阿爾塔薛西斯一世

大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𐎭𐎠𐎼𐎹𐎺𐎢𐏁 Dārayavahuš英語Darius II;?-前404年),波斯國王(公元前423年—約公元前404年在位),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原任希爾卡尼亞總督,後奪取異母兄弟塞基狄亞努斯王位。公元前413年,平定希爾卡尼亞和米底叛亂。雅典遠征西西里失敗後,大流士二世決定收復自公元前448年由其控制的小亞細亞沿海地區。公元前407年,他派兒子小居魯士任小亞細亞駐軍司令,公元前405年,於伊哥斯波塔米戰役中擊敗雅典軍隊。大流士二世亦不久病故。[1]

參考[編輯]

  1. ^ Public Domain 本條目出自已經處於公有領域的:Chisholm, Hugh (編). 大英百科全書 第十一版.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11年.

 

前任:
塞基狄亞努斯
伊朗君主列表 繼任:
阿爾塔薛西斯二世
前任:
塞基狄亞努斯
古埃及法老 繼任:
阿米爾塔尼烏斯(第二十八王朝)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
波斯國王

大流士一世像
在位 前521年 – 前485年
全名 OldPersian-DA.svgOldPersian-A.svgOldPersian-RA.svgOldPersian-YA.svgOldPersian-VA.svgOldPersian-U.svgOldPersian-SHA.svg
Dārayava(h)uš
出生 公元前550年
去世 公元前486年10月
葬於 洛斯達姆
前任 高墨達
繼任 澤克西斯一世
配偶 阿托莎
子嗣 澤克西斯一世
王室 阿契美尼德王朝
父親 Hystaspes
母親 Rhodogune
 
在古希臘巖洞中大流士畫像

大流士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𐎭𐎠𐎼𐎹𐎺𐎢𐏁 (Dārayava(h)uš);波斯語داریوش古希臘語Δαρείος;?-前485年),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長希斯塔斯佩斯的兒子,阿爾薩米斯之孫,阿里亞蘭尼斯曾孫,泰斯帕斯四世孫,阿契美尼斯五世孫。公元前521年前485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君主。《聖經》的中文譯本譯作「大利烏」。

對大流士生平的記載,主要來自在今伊朗西南部克爾曼省札格羅斯山發現的貝希斯敦銘文(根據離它最近的村莊名稱),銘文鐫刻在離地100米高的峭壁上,有25米長,使用了三種文字對照:古波斯語埃蘭語阿卡德語。雖然銘文是大流士授意鐫刻的,但根據古代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克特西亞斯的記載對比,許多主要史實還是比較真實的。

在大流士早年時,他屬於皇室家族的分支,但居魯士大帝懷疑他曾參與反對皇室的陰謀。居魯士去世後他作為侍衛隨新皇帝、居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在公元前521年3月,岡比西斯二世逝世,居魯士的另一個兒子巴爾狄亞(大流士宣稱是高墨達冒充)在米底即位。大流士趕往米底,在6家波斯貴族的幫助下,在當年10月殺死巴爾狄亞,宣布他為阿契美尼德家族合法繼承人,即位為皇帝,並和居魯士大帝的女兒結婚,當時他的父親和祖父尚在世,所以他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各地貴族紛紛起兵,東方各省先後宣布獨立。大流士雖然手無重兵,但因為各地造反互不協調,獨立作戰,所以從公元前520年前519年間,他仍能將各地造反一一平定。

公元前519年,他進攻裏海東岸的西徐亞人,進兵印度河谷,前518年巡查埃及,前513年他征服希臘色雷斯東部,然後跨過多瑙河,進攻歐洲西徐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甚至已經到了伏爾加河沿岸,他奪取了愛琴海上的幾個島嶼,馬其頓人已經投降。

根據銘文記載大流士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他健全了國內的行政制度,把全國劃分為大約20個省區,[1]明文確定各省的貢賦數目,統一貨幣度量衡,鑄造金幣,將波斯帝國的疆域擴大到高加索山區。他雖然極度信仰瑣羅亞斯德教,但尊重所轄各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允許猶太人耶路撒冷重修神殿,也允許各民族修整自己的神殿,他的名字也在埃及的孟菲斯神廟的銘文中出現過,甚至在梵蒂岡的銘文中都出現過,他允許其他宗教的祭司掌管當地的宗教權力,為阿波羅神廟地產免稅,所以在波斯和希臘的戰爭中,所有小亞細亞歐洲的希臘神廟祭司都站在波斯一邊,警告希臘不要抵抗。

他執行促進帝國商業和貿易的計劃,開闢海上航路,他派艦隊探索印度洋,打通從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線,開闢從尼羅河蘇伊士的運河,根據銘文可以看出,他的船隻可以從尼羅河穿過紅海曼德海峽直達波斯灣(當時尚沒有蘇伊士運河)。

他的船隊曾經到過迦太基(現在的突尼西亞),探索過西西里島亞平寧半島

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魯士二世征服了愛奧尼亞,但此後愛奧尼亞的希臘語城邦一直在尋求獨立。波斯人為了便於統治,遂給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到了前499年,米利都和阿里司塔哥拉斯的僭主在波斯的支持下出海遠征奈克索斯島失敗而被解任。阿里司塔哥拉斯人趁機鼓動整個小亞細亞的希臘語地區起來反抗波斯的統治,由此拉開了愛奧尼亞叛亂的序幕。隨著叛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小亞細亞小國被捲入到這場紛爭中。雅典和俄瑞特利亞則為阿里司塔哥拉斯人提供軍事援助,於前498年協助後者占領並焚毀了波斯的地方首府薩第斯。前497年至前495年之間戰況一時陷於膠著,但波斯人隨後重組軍隊進擊叛亂的震央米利都,在拉德海戰中徹底擊潰了叛軍,於前493年將叛亂鎮壓了下去。

為了確保波斯帝國日後不受叛亂的威脅,同時加大對內陸希臘人的影響,大流士一世決定先發制人征服希臘。他誓言要向雅典和俄瑞特利亞報薩第斯被焚的一箭之仇。第一次出征始於前492年,波斯將軍馬多尼烏斯指揮下軍隊攻下了色雷斯和馬其頓,卻因征途中的小差錯而功敗垂成。波斯人又於前490年派去了第二支軍隊,在達提斯和阿塔佛涅斯的指揮下橫渡愛琴海,占領了基克拉澤斯,圍睏了埃雷特里亞並最終將其夷為平地。他們隨後揮師雅典,卻在馬拉松戰役被雅典軍隊大敗。波斯人的第一次出征就此止步,前486年埃及爆發起義,平定起義後他準備第三次遠征雅典,但前485年10月去世。

阿契美尼德王朝還有兩位大流士:大流士二世和末代皇帝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被亞歷山大大帝擊敗後於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殺,而後波斯被馬其頓帝國滅亡。

 

前任:
高墨達
(篡位者)
伊朗君主列表 繼任:
澤克西斯一世

 

前任:
高墨達
法老王 繼任:
澤克西斯一世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
波斯國王

亞歷山大馬賽克中的大流士三世
在位 前336年-前330年
全名 OldPersian-DA.svgOldPersian-A.svgOldPersian-RA.svgOldPersian-YA.svgOldPersian-VA.svgOldPersian-U.svgOldPersian-SHA.svg
出生 約前380年間
波斯
去世 前330年
巴克特里亞
葬於 波斯波利斯
前任 阿爾塞斯
繼任 貝蘇斯
配偶 斯妲特拉一世
子嗣 斯妲特拉二世
德莉比娣絲
王室 阿契美尼德王朝
父親 阿薩米斯
母親 西緒甘碧絲
宗教信仰 祆教

大流士三世古波斯楔形文字𐎭𐎠𐎼𐎹𐎺𐎢𐏁 Dārayavahuš現代波斯語داریوش‎;古希臘語Δαρείος英語Darius III;前380年-前330年),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希臘人稱他的原名為科多曼努斯(Codomannus),而把巴比倫人稱他原名為阿塔沙塔(Artashata)。統治時間從前336年-前330年。

在波斯國王阿塔薛西斯三世所有兒子都被身為維齊爾的宦官巴戈阿斯所殺以後,巴戈阿斯讓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姪孫科多曼努斯成為波斯王位繼承人,科多曼努斯後來即位後改稱為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起初受制於巴戈阿斯,但他試圖擺脫巴戈阿斯控制,巴戈阿斯因此決定要暗地毒死這位新國王,然而大流士三世卻早有警覺,他逼迫巴戈阿斯自己喝下毒藥,結束巴戈阿斯的生命。大流士三世掌控大權後,很快就發現他面對的是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帝國,心懷不滿和忠誠有問題的總督們控制帝國廣大的區域,帝國治下的許多異民族也心存異心,他們尋找機會叛變。然而,大流士三世他缺乏短時間處理這些問題的經驗和手段。

前334年,西方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大軍入侵波斯帝國,並在多場戰役中擊敗人數眾多的波斯軍,並於前331年攻下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整個波斯帝國大部分區域被亞歷山大控制。亞歷山大之後持續追擊大流士三世所率領的波斯殘軍,但大流士卻遭到自己的總督貝蘇斯叛變,最後在亞歷山大追擊、壓迫下被貝蘇斯所殺。

  

早期統治期間[編輯]

科多曼努斯算是波斯國王阿塔薛西斯三世的遠親,他的父親是阿薩米斯,祖父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的兄弟奧斯塔尼茲,母親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的女兒西緒甘碧絲。科多曼努斯早年相當勇敢傑出,在他還只是個皇家的信使時,曾經跟隨阿塔薛西斯三世討伐卡度斯人(Cadusii)[1],並於兩軍對決時,他在陣前的單挑中獲得勝利[2]

波斯國王阿塔薛西斯三世所有兒子裡除了阿爾塞斯以外,都被身為維齊爾巴戈阿斯以暗殺的方式除去,巴戈阿斯因此讓阿爾塞斯登上王位,成為他的傀儡。當巴戈阿斯發覺阿爾塞斯漸漸不受到控制,於是他在前336年殺掉阿爾塞斯。因為阿塔薛西斯三世的兒子都已經全被殺了,巴戈阿斯就讓同為阿契美尼德王室的科多曼努斯於前336年繼承王位。科多曼努斯大約在46歲時繼承王位,並採用大流士這個名字。

大流士三世起初受制於巴戈阿斯,但他試圖擺脫巴戈阿斯控制。巴戈阿斯知道大流士不會為他所從,決定要在宴會中毒死這位國王,然而大流士早有警覺,逼迫巴戈阿斯自己喝下毒藥身亡[3]。大流士三世掌控大權後,很快就發現他面對的是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帝國,心懷不滿和忠誠有問題的多位總督控制帝國廣大的區域,帝國治下的許多異民族也心存異心,尋找機會叛變,如自稱埃及法老的卡巴巴希(Khababash)在大流士繼位前就已發動叛亂。儘管大流士剛上任一年就平定埃及的叛亂,但傳統史家多認為大流士三世如同歷任亡國之君一樣,缺乏統治帝國的經驗和有為的抱負,並認為大流士資質平庸,當帝國遇到此危機時,他沒有管理廣大疆域的傑出才能[4]

在前336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稱霸希臘城邦,並籌組科林斯同盟,準備發動聖戰入侵波斯帝國,來為波希戰爭中波斯軍入侵希臘以及雅典神廟被焚毀一事復仇。腓力二世並且派出將軍帕曼紐阿塔羅斯率領先遣部隊入侵帝國的小亞細亞領地,以「解放波斯治下的希臘城邦」為號召。這支先遣軍奪下特洛伊門德雷斯河(Maiandros river)一帶,就當腓力的大軍整裝待發前刻,腓力遭到暗殺,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被迫中止入侵計畫,並優先處理馬其頓內部和鞏固希臘各地的問題。

對抗亞歷山大大帝[編輯]

 
大流士三世與亞歷山大大帝對決,出自亞歷山大馬賽克

前334年春季,繼承馬其頓王位的亞歷山大大帝已經安穩希臘各地,再度透過科林斯同盟穩住馬其頓霸權。亞歷山大繼續其父的計畫,帶領馬其頓和希臘聯軍入侵小亞細亞,開始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當亞歷山大剛入侵小亞細亞之刻,大流士並沒有親臨前線,這主要是因為在一開始就沒症狀可以讓大流士預料到亞歷山大的野心大到要征服整個帝國、整個亞洲,加上他可能認為當地的總督們可以妥善處理這次敵軍入侵[5],畢竟他們先前就抵擋住馬其頓帕曼紐的先遣部隊。結果大流士待在後方,並由總督們去處理這次危機。亞歷山大隨即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擊敗當地波斯總督們所率領的波斯軍,獲得勝利,這結果導致波斯帝國喪失小亞細亞大半。

之後大流士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後一年半的時間組織大軍,並於前333年親自率軍去對抗亞歷山大。在伊蘇斯戰役前刻,大流士可能是有意或無意中迫使亞歷山大來到自己所事先選定的戰場作戰,大流士的士兵數量在現代史家估計中,至少也比亞歷山大的軍隊多1倍。然而,波斯軍的素質明顯不如馬其頓軍,古希臘歷史學家阿里安記載,當亞歷山大率領騎兵一舉朝波斯軍左翼正面打擊過去,波斯軍陣列隨即遭到突破,大流士從他的戰車上看到自軍陣列遭到切斷,且自身安危發生立即危險,儘管戰役中波斯中央的希臘雇傭軍已經在馬其頓方陣中攻破一個缺口,他仍立刻倉皇逃逸[6]。而其他的記載則稱大流士直至波斯中央軍大敗、數名波斯將領在戰車前陣亡、駕駛戰車的馬匹收了重傷無法戰鬥之後才離開戰場。著名的亞歷山大馬賽克中也描繪了大流士和亞歷山大近距離交戰的景象。大流士為了尋求自身安全,逃亡的動作之匆促,以至於一路上捨棄他的戰車、盾、弓、斗篷和其他物件,這些東西都被追擊在後的亞歷山大軍隊所尋獲。波斯軍的大營也被馬其頓軍占領,並俘虜營中大流士的家眷,其中包含他的王后、女兒、母親等等。希臘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查士丁的史料也提到這次大流士逃逸。大流士的逃逸並不是缺乏勇氣的象徵。希臘史料上也說大流士是勇敢的人。大流士的逃逸可能更出於宗教上的考慮:波斯人認為國王是連接與人間的紐帶,因此國王不應該草率地戰死在戰場上。

在遭到這次慘敗後,大流士企圖以優渥條件與亞歷山大求和,並數次請求歸還家眷,但皆遭到亞歷山大拒絕。無奈下,他在之後短短兩年內再度重組一支規模更龐大的軍隊,但大流士依舊採取守勢戰術[7],他坐等亞歷山大進攻。在這段期間,被俘虜的大流士姊妹,同時也是他的王后斯妲特拉一世,她雖然是俘虜身份但亞歷山大仍以皇家之禮對待[8],據說她在前331年之前於亞歷山大軍中因難產而過世[9],這件事終究傳到大流士的耳中,大流士得知這個悲訊又知亞歷山大對待他家眷的風度,更知他的王后並沒有受到敵人的羞辱,他相當感激、敬佩亞歷山大高尚的人格,並直到臨終前大流士都惦記這件事。

高加米拉戰役[編輯]

 
大流士在高加米拉戰役逃遁

雖然大流士已經丟掉半壁江山,但他仍召集各地總督,並建立一支大軍。前331年,兩軍在美索不達米亞高加米拉戰役展開決戰,大流士在這次戰役的一些條件比伊蘇斯戰役時更有利,他的軍隊又更龐大,數目上比馬其頓軍多了更多,戰場又由他選定且經過特別整理,使他的調度可以不受限制。戰役中,人數眾多的波斯軍成功迫使馬其頓軍左翼陷入苦戰,在馬其頓中央方陣甚至一度被波斯軍突破,有支波斯騎兵甚至殺入馬其頓後方的大營內企圖解救大流士家眷。然而,亞歷山大巧妙的抓到大流士在左翼一個軍事調度上的失誤,一舉朝著這個缺口衝鋒。在此決定性打擊下,亞歷山大所率領的部隊一路殺到大流士所在的位置前。歷史學家們多認為儘管當時波斯軍尚未明顯戰敗,但大流士再度怯懦,他又一次捨棄他的戰車率先逃跑,並拋棄他的軍隊率先保命去了[10][11][12]。隨著大流士逃遁,他的龐大軍隊隨即土崩瓦解,那一天上萬的波斯軍士兵戰死,更多遭到俘虜,這場戰役標誌著波斯帝國的覆滅,此戰後大流士儘管還想再度與亞歷山大一爭高下,捍衛他的帝國,但他再也沒有辦法召集一支能與亞歷山大對抗的大軍[13]

高加米拉戰敗後,大流士逃往米底亞的埃克巴坦那召集敗兵,並且希望能再度組建一支新的軍隊。同時,亞歷山大率領軍隊捲襲了巴比倫蘇薩和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當亞歷山大奪下波斯波利斯後,他下一步就是要趁大流士的新軍還未完成,搶先攻擊大流士。

政變[編輯]

自從高加米拉戰敗以後,大流士仍一心想重建軍隊,期待能再跟亞歷山大決一死戰。然而經過高加米拉戰敗和波斯波利斯淪陷,大流士的威望遭到沉重打擊,他剩下那些忠誠有問題的總督們蠢蠢欲動,加上亞歷山大對於已征服地區的寬容政策,如巴比倫、波斯地區,亞歷山大仍讓波斯人治理該地,並給予一定的自治權力[13]。這使得大流士的部分總督們不再如此堅定效忠大流士。

在那時,大流士在米底亞埃克巴坦那已經湊足6,000名步兵、3,000名騎兵,因為現有軍隊還無法與亞歷山大對抗,他設想假使亞歷山大繼續朝他進攻,他將要堅壁清野往西撤退,使亞歷山大的補給無法朝遙遠的巴克特利亞入侵。後來,大流士轉想向北方西徐亞等遊牧部落聯盟,期待與西徐亞盟軍能前來一起擊敗亞歷山大。然而,西徐亞人最後沒有來幫助大流士,在沒有勝利條件下大流士只得維持最初計畫率軍通過裏海關,往巴克特里亞退去。儘管大流士一心想奮戰到底,但他已經沒有多少威望能讓其他人信服,在退兵過程中軍隊士氣低下,且亞歷山大在後追擊迅速,一些部隊因恐慌而逃逸,他的部分將軍甚至認為大流士能力不夠以領導作戰,最後以巴克特里亞總督貝蘇斯為首的西部總督們開始起了陰謀,甚至負責皇家衛隊和謁見事務的那巴贊斯(Nabarzanes)也加入其中[14]

身為皇族的貝蘇斯和那巴贊斯開始向大流士逼宮,他們一開始希望大流士能把軍隊重建和軍權交由貝蘇斯主導,並聲稱他們把亞歷山大擊敗後會這些權利交還給國王,大流士聽了明確表示拒絕,這讓貝蘇斯和他的同夥越來越想把一直吃敗戰的大流士三世趕下王位。大流士的希臘雇傭軍將軍帕特龍(Patron)向大流士示警,建議國王由希臘雇傭軍來擔任皇家衛隊,並認為在防範貝蘇斯和那巴贊斯等人之刻希臘傭兵比那些波斯裔衛隊來的可靠。但大流士沒有聽從這項建議,因為現實上沒有西方各總督協助下很難對抗亞歷山大,因此他已經絕望並接受他的命運[15]。貝蘇斯、那巴贊斯、阿利亞總督薩提巴贊斯(Satibarzanes)等人最後發動政變,把大流士抓住並挾持,他們把大流士押入蓬車中,繼續率軍往西部撤退。

身亡[編輯]

然而,這場政變並不是所有大流士臣子都支持,一些人如阿爾塔巴左斯和希臘雇傭軍逃離貝蘇斯的行列,一些人則投降亞歷山大,因此亞歷山大一聽聞大流士被挾持,連忙率領騎兵和輕裝步兵親自追擊,甚至最後連夜急行軍。亞歷山大的騎兵最終追到波斯軍隊,那時波斯士兵完全沒有預期敵人迫近,因此陷入恐慌之中四處逃逸,貝蘇斯本想帶著大流士一起逃走,但馬其頓追兵越來越近,貝蘇斯最後決定殺了大流士,他們用標槍刺傷了大流士後就連忙逃走[16]

 
亞歷山大大帝為大流士三世的屍體覆上自己的斗篷

一位在後追擊的馬其頓士兵發現了重傷的大流士,大流士那時已經瀕死,他向士兵要了一點水喝後,感激那位士兵的仁慈,並希望士兵能為他向亞歷山大傳達,表達他對亞歷山大仁慈對待他家人的感謝,大流士隨後就此逝世。很快,亞歷山大親自趕到現場,他惋惜沒見到大流士最後一面,甚至脫下自己的斗篷來為大流士的屍體覆上。後來亞歷山大命人為大流士舉辦隆重的葬禮,讓他安葬於波斯波利斯的歷代波斯國王的皇陵[17],亞歷山大藉由這些舉動宣示他成為波斯的新一代國王,在這之後,亞歷山大將要為大流士報仇並排除任何聲稱是波斯國王的人,因為貝蘇斯在大流士死後已經開始使用波斯國王頭銜,自稱為阿爾塔薛西斯[13]

貝蘇斯最終還是落入亞歷山大大帝的手中,在拷刑後被以波斯叛變者傳統方式處決。亞歷山大在遠征印度後,於前324年蘇薩集體婚禮中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兒斯妲特拉。僅管大流士擁有一些人格上的美德,但一些史學家多認為他是個懦夫且無能[18],在他的統治期間中,龐大的波斯帝國遭到入侵最後並亡了國。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拍賣

 
 
 
日本築地漁市鮪魚拍賣狀況

拍賣英語Auction),是人類社會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近現代以來在世界各國廣為發展。而拍賣活動是在一定經營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拍賣,各國的法律解釋有所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給出的定義為:拍賣是指以公開競價的形式,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但它不一定準確,還有一些不足,如密封式拍賣缺乏公開性;網上拍賣的公開性也與傳統拍賣存在著差距。

而在經濟學中,拍賣則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其理論基礎來源於信息經濟學博弈論的核心思想,即認為拍賣本身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因而可以通過現代經濟學的方法對傳統的拍賣方法的效率作出評估,同時也可以設計出新的拍賣方法。

 


拍賣歷史
[編輯] 

拍賣是財產權利轉讓的最古老方式之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所著的《歷史》中,指出拍賣這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古巴比倫。古巴比倫城一年一度舉行適婚年齡女子的拍賣,每逢此時,人們便會將美麗女子送到市場去,競買人就紛紛出價,以求得到心儀的姑娘。

真正的商業拍賣應該是由古羅馬時期開創的。古羅馬人拍賣掛毯、宮殿、雕像等物品。而「拍賣」(auction)一詞源自拉丁語,意思是「增加」,即在拍賣交易中不斷加錢,務求能競得拍賣物品。

拍賣方法[編輯]

常見的拍賣或競標方式有下列四種:

  1. 英國式拍賣法:最常見的拍賣方式,競標者出價由下往上喊,喊價最高者得標,競標者可多次重覆提高出價,常見於拍賣場蘇富比拍賣會,台灣的夜市競標皆以此法拍賣。
  2. 荷蘭式拍賣法:創於荷蘭的鬱金香拍賣場而得名,賣方由高往低喊價,過程中如有人願意購買,此價即為成交價,除荷蘭外,台灣的蔬果、魚肉批發市場亦是以此種方式拍賣,常應用於有一定數量之商品拍賣時。
  3. 最高價得標拍賣法:密封投標金額,投標者只能出價一次,開標時最高價者得標並依價付款,廣泛應用在土地、公用工程的競標上。
  4. 最高價得標、次高價付款拍賣法:最高價者得標,但依次高價付款即可,此種拍賣方法在拍賣進行時通常不會透露最高價競標者開的價錢;以避免有意人士的惡作劇或者是拍賣會上的報復行為(例如惡意縮小最高價與次高價的差距),不過競標價者想出價幾次都行,但此種拍賣法會有壟斷商品(故意喊鉅額的價錢,使其他競標者無法得標)的行為發生,所以是最不常採用的。

知名藝術品及古物拍賣商[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克力斯

 
 
 
海克力斯的雕像,獲譽為最能體現他原本形象的作品之一,萊希帕斯創作於約公元前四世紀,原作為青銅像,羅馬大理石複製品稱為休息的海克力斯,現收藏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立美術館

海克力斯希臘語ΗρακλήςHēraklēs,引申自Hēra赫拉」和kleos「榮耀」,即海克力斯被稱為赫拉的榮耀[1]轉寫:Heracles,也作「赫剌克勒斯」、「海格(克)力(利)斯(士)」)是希臘神話最偉大的半神英雄,男性的傑出典範,偉大的海克力斯後裔祖先。海克力斯相當於羅馬神話里的赫丘利,後來的羅馬皇帝,比如康茂德馬克西米安都常常以其自居。羅馬人基本採用希臘人對海克力斯生活和事蹟刻畫的版本,並零星的補充一些羅馬風格的細節,有些甚至將其和統一地中海的英雄聯繫起來。在羅馬也曾大行對赫丘利的崇拜之風。

海克力斯是宙斯誘姦珀耳修斯的孫女、底比斯國王安菲特律翁之妻阿爾克墨涅後,與安菲特律翁的兒子伊克力斯一同誕生的雙胞胎兄弟。因此他既是珀耳修斯曾孫又是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半人半神的他自幼在名師的傳授下,學會了各種武藝和技能,能勇善戰,成為眾人皆知的大力士。

海克力斯不僅具有非凡的實力、勇氣、智慧、技能和技巧,在他的性格屬性中還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徵。雖然他未必有奧德修斯內斯特那麼聰明,海克力斯卻非常善於使用自己的智慧彌補其能力上的不足:比如將安泰俄斯舉起以戰勝他,或是用一個小小的詭計讓阿特拉斯將天空重新放回自己的肩膀。[2]他和赫耳墨斯同為古希臘的體育館角力學校的庇護人和保護者。[3]他的象徵物為肩上的獅皮和手上的橄欖木棒。同時他又具有愛好嬉戲的性格,常常用遊戲來使自己從常年的勞役中放鬆,還喜歡和孩子們打賭開玩笑。[4]由於他征服了很多古老而危險的原始力量,海克力斯被稱為"讓人類取得世界安全"的恩人。[5]海克力斯是個熱情而性情化的人物,他可以為了朋友出生入死(比如為了報答艾德梅塔斯王子的盛情款待而和塔納托斯角斗,或是幫助被驅逐的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重返王位),他同時又是那些背叛他的敵人(如奧革阿斯涅琉斯拉俄墨冬)的噩夢。

  

起源和形象[編輯]

海克力斯一生充滿傳奇,最著名的無可厚非的是他的十二項英雄偉績。古希臘時代居住在亞歷山大港的詩人們用充滿詩意和悲劇氣氛的文字記錄了他的一生。[6]他的形象起源是近東地區的鬥獅者,在伊特魯里亞文化中可以找到和他對應的人物赫丘勒(Hercle),兩位主神丁尼亞(Tinia,對應希臘神話的宙斯)和烏尼的兒子。[7][8]

海克力斯是古希臘時代克托尼俄斯的英雄中最偉大,但不同於其他的英雄,他同為英雄和神(即他死後成為神的事實),品達稱他為理論上的英雄,因此當古希臘祭祀他的時候會先向地府獻上美酒(以告慰他作為人類英雄之靈),然後再向聖壇獻上美酒(以祭祀他的神靈),當然他很多時候也被稱為"半神"。[6]瓦爾特·伯科特已經證明海克力斯故事的核心內容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捕獵文化以及薩滿教傳入平民階層時產生的傳說。[9]

英雄還是神祇?[編輯]

海克力斯作為英雄的形象,在古典時代被奧林匹斯十二主神所承認。海克力斯死後成為神的這個主題有可能為虛構的,《奧德賽》的第十一章(the Nekuia,意為招魂術)中出現了一處比較蹩腳的描述,奧德修斯在地府遇到了海克力斯:

And next I caught a glimpse of powerful Heracles—
His ghost I mean: the man himself delights
in the grand feasts of the deathless gods on high...
Around him cries of the dead rang out like cries of birds
scattering left and right in horror as on he came like night..."[10]
「其後,我見著了強有力的海克力斯,
 當然,是他的影像,他自己則置身不死的神明之中…
 他的四周噪響著一陣陣喧叫,死人的精靈,像一群鳥兒,
 四散飛躲;他來了,像烏黑的夜晚…」

古代的評論家們認為這段關於海克力斯認出奧德修斯並向他致敬的旁白的問題在於其破壞了整段文字的鮮明而完整的描述,而現代評論家則認為有理由相信這句詩的開始:當然,是他的影像……並非原文,Friedrich Solmsen認為"當人們都知道海克力斯得到眾神的允許生活在聖山, 他們不會允許他出現在地府"[11],並認為這段突然插入的文字明顯是為了勉強折中關於海克力斯靈魂所在地的矛盾。

也有一說為當海克力斯死的時候將沾滿毒血的皮膚脫下,皮膚落入了地府,而他則升上了神之位。

傳奇一生[編輯]

 
還是嬰兒的海克力斯掐死一條蛇。(大理石,羅馬藝術品,公元2世紀)
 
赫拉為還是嬰兒的海克力斯脯乳,她的左邊是雅典娜(視圖之外)和阿佛洛狄忒,右邊是她的信使,手持帶翼雙蛇杖伊里斯,阿普尼亞紅彩裝飾瓶細節,公元前360到350年

出生和童年時期[編輯]

引發圍繞著海克力斯的悲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宙斯的妻子眾神之后赫拉對他的憎恨。海克力斯作為宙斯的私生子的身份,是赫拉對他的無盡的折磨的源泉。海克力斯是宙斯和人類女子阿爾克墨涅的兒子。宙斯化身為阿爾克墨涅的丈夫安菲特律翁,和她交合。當時安菲特律翁正在從戰場回來的路上,阿爾克墨涅同時也懷上了他的兒子(這是個非常罕見的同期復孕現象,即一名女性懷上了分別來自不同兩位男性的雙胞胎)。[12]因此,海克力斯的存在證明了宙斯的濫交,赫拉為了報復宙斯的不忠,常常會折磨宙斯的人類後代。海克力斯的雙胞兄弟,安菲特律翁之子,伊克力斯是他的戰車御者伊俄拉俄斯的父親。

在這對雙胞胎出生的那個晚上,赫拉在知道宙斯的通姦的情況下,勸說他發出誓言,在這天夜裡最早出生的一名珀耳修斯的後代將成為至尊國王。因為赫拉知道海克力斯將作為珀耳修斯的後代出生,但和他幾乎同時出生伊克力斯也具有這樣的身份。當她得到這個誓言後,赫拉立即強迫生育女神厄勒梯亞將阿爾克墨涅的衣帶打結以推遲海克力斯的出生。同時赫拉讓歐律斯透斯提早出生,讓他取代了海克力斯的至尊國王的位置。如果不是因為受到了阿爾克墨涅的朋友和僕人該林西亞斯的欺騙,赫拉甚至差點讓海克力斯胎死腹中:該林西亞斯欺騙厄勒梯亞說阿爾克墨涅已經產下了一個男孩,厄勒梯亞大吃一驚,放開了打結的手,讓阿爾克墨涅可以順利的產下雙胞胎。

海克力斯的父母最初為他命名為阿爾喀得斯,意為"阿爾開俄斯的後續"。阿爾開俄斯是安菲特律翁的父親。他們恐懼於赫拉的憤怒,將海克力斯放在荒野中,赫拉和雅典娜經過時看到了這個長得很好的孩子,雅典娜慫恿自己的女伴給孩子餵奶,赫拉此時並不知道這就是她仇敵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神聖的奶將成就他的不朽。他也得到海克力斯(赫拉的榮耀)這個名字。海克力斯吃奶時咬痛了赫拉,她把孩子推開,奶水灑出來,就成為天上的銀河。後來,赫拉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放了兩條毒蛇到他的搖籃中想殺害他。海克力斯卻一隻手抓了蛇,並活活掐死它們,將它們的屍體當做玩具。

青年時期[編輯]

在他無意間用里拉琴誤殺了他的音樂老師利諾斯後,海克力斯被他在人間的父親安菲特律翁派去山上放牧。在那兒,根據詭辨家普羅底庫斯(大約公元前400年)的一則寓言,"海克力斯的選擇",他遇到了兩位女神,享樂女神和美德女神,她們讓他在享樂而簡單和艱辛但光榮的兩條生活之路之間選擇一條,他選擇了後者。

後來在底比斯,海克力斯和國王克瑞翁的女兒墨伽拉結婚。但是由於赫拉的詛咒,他在瘋狂中殺害了自己和墨伽拉所生下的小孩。當安提庫拉的建造者安提庫瑞烏薩鐵筷子草治好海克力斯的瘋狂後,[13]他認識到自己做的如此邪惡的事情,並遵照得到的預言逃跑到了德爾斐。他並不知道,這個預言是赫拉故意給予他的,根據這個預言,他必須為國王歐律斯透斯完成十個任務,並實現他所有的要求。歐律斯透斯在海克力斯完成十個任務後認為海克力斯有作弊行為,因此又增加了兩個任務,這些就是後來為人稱頌的海克力斯的十二偉業。

 
海克力斯和涅墨亞獅子的戰鬥是他最偉大的業績之一。(公元前540年的彩陶)。

海克力斯的十二偉業[編輯]

因為赫拉的詛咒,海克力斯在瘋狂中殺害了自己的孩子。為了消除這個罪業,他被要求為他的最主要的敵人、佔了本該屬於他的王位的歐律斯透斯完成十個任務。根據預言,如果他成功完成歐律斯透斯交給他的十個任務,他的罪將被清除並獲得不朽的名聲。海克力斯完成了這些任務,但歐律斯透斯不承認清洗奧革阿斯的牛廄的任務,因為海克力斯為這個任務索要了報酬;他也不接受海克力斯殺死「九頭蛇」海德拉的任務,因為海克力斯是在他的侄兒伊俄拉俄斯的幫助下完成這個任務的。因此歐律斯透斯又提出了兩個新的任務,海克力斯也成功的完成了它們,並讓自己的偉業達到了十二項。

不同的作者給出了不同的順序。阿波羅多洛斯(2.5.1-2.5.12) 以以下順序給出了海克力斯的十二偉業:

 
海克力斯的第十一項偉業,摘取赫斯珀裡得斯的金蘋果(鍍金青銅像,羅馬藝術品,公元2世紀)。
  1. 殺死涅墨亞獅子
  2. 殺死九頭蛇海德拉
  3. 捕獲「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刻律涅牝鹿
  4. 活捉厄律曼托斯山野豬
  5. 清洗奧革阿斯的牛廄
  6. 殺死斯廷法利斯湖怪鳥
  7. 制伏克里特公牛
  8. 制伏狄俄墨得斯牝馬
  9. 奪取亞馬遜女王希波呂忒的腰帶
  10. 牽回巨人革律翁的牛群
  11. 摘取赫斯珀裡得斯的金蘋果
  12. 活捉「地獄三頭犬」刻耳柏洛斯

海拉斯[編輯]

在完成了這些任務後,當他在野外行走時,海克力斯被德律俄珀斯人所包圍。他殺死了他們的王忒俄達瑪斯,其他人則投降並將他們的王子海拉斯交給了他。他讓海拉斯成為他的副手並愛上了這個年輕人。幾年後,海克力斯和海拉斯登上了阿爾戈號。作為阿爾戈英雄,他們只是參加了部分的旅程。他們拯救了女英雄們,征服了特洛伊並幫助眾神同癸幹忒斯戰鬥。在密細亞,海拉斯去找水時被水中的寧芙綁架。海克力斯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其他阿爾戈的英雄就先開船走了。在另一些版本中海拉斯最後被淹死了。不論怎樣,海克力斯在密細亞離開了阿爾戈號。

進一步的冒險[編輯]

之後,海克力斯愛上了俄卡利亞的公主伊俄勒。俄卡利亞之王歐律托斯宣布,能夠在箭術比賽中勝過他的兒子的人可以迎娶伊俄勒。海克力斯獲得了勝利,但歐律托斯卻食言了,他和他的兒子們(除了伊俄勒的兄弟伊菲托斯)藐視海克力斯的優點。海克力斯殺死了國王和他除了伊菲托斯之外的兒子,並誘拐了伊俄勒。後來伊菲托斯成了海克力斯最好的朋友。可惜,赫拉再度讓海克力斯陷入瘋狂,他將伊菲托斯拋向城牆造成了其的死亡。海克力斯為了贖罪,開始了為呂底亞女王翁法勒的三年奴役。

 
海克力斯殺死了他的朋友伊菲托斯,因此被罰給女王翁法勒做三年奴隸。在服役中,他成了女王的情人,性情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他開始好穿女人服飾,同翁法勒的侍女們紡著羊毛線,而女王則披著他的獅皮。《海克力斯和翁法勒》,Francois Lemoine所繪。

翁法勒[編輯]

翁法勒呂底亞的女王,作為對他的兇殺的懲罰, 海克力斯成為了她的奴隸。他被要求穿上女人的衣服和做女人的工作,而女王則披上了他的獅皮,手持他的橄欖木棒。一段時間後,翁法勒給予了海克力斯自由,並嫁給了他。一些文獻中提到他們生下了一個兒子。其間,克可佩欺,愛好惡作劇的森林精靈偷了海克力斯的武器,為了懲罰它們,海克力斯將它們倒綁在一個柱子上,讓他們的臉一直朝下。

拯救普羅米修斯[編輯]

赫西俄德的《神譜》和埃斯庫羅斯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中都提到了海克力斯射死了宙斯派去折磨普羅米修斯的獵鷹並將他從鎖鏈中解救下來,因此普羅米修斯為海克力斯做了預言。

特洛伊的拉俄墨冬[編輯]

特洛伊戰爭開始前,波塞冬曾派了一隻海怪襲擊特洛伊。這個故事和《伊利亞特》的幾個枝節有關係(7.451-453, 20.145-148, 21.442-457),《書庫》對其也有記載(2.5.9)。拉俄墨冬本來計劃將他自己的女兒赫西俄涅獻給波塞冬以獲得寬恕。海克力斯正好和忒拉蒙以及俄伊克勒斯一起路過特洛伊,他以拉俄墨冬從宙斯那裡得到的作為綁架伽倪墨得斯的賠償的神馬為報酬同意殺掉海怪。當他殺死海怪後,拉俄墨冬卻食言了。因此,在後來的探險中,海克力斯和他的同伴攻擊並洗劫了特洛伊。他們殺死了拉俄墨冬所有的兒子,普里阿摩斯則用一張赫西俄涅親手織的黃金的面紗向海克力斯贖得了自己的生命。忒拉蒙則將赫西俄涅作為戰利品,他們後來結了婚,並生下了透克洛

 
海克力斯殺掉巨人安泰俄斯

其他重要的事跡[編輯]

海克力斯為了幫助自己的朋友總是不余其力,比如他擊敗了由國王米哥多尼所領導的比提尼亞人並將他們的土地給了達斯柯羅斯的兒子,密細亞呂科斯王子。又如他在阿德墨托斯的妻子阿爾刻斯提斯願意代替她的丈夫去死的那個晚上出現在阿德墨托斯家,並躲藏在阿爾刻斯提斯,狠狠的驚嚇了死神並從他手上奪回了阿爾刻斯提斯,將她還給她的丈夫。

他除掉了很多其他邪惡的君主,仇視他自己以及反對主神的人,比如盜賊特米魯斯多羅皮亞的國王阿明托耳(因為其不讓他進入其的國家),阿拉伯的國王厄瑪提翁利堤厄耳塞斯(在和其比賽摔跤勝利後將其殺掉),皮羅斯波里克呂墨諾斯阿拉斯托耳和其兄弟,希波孔和其兒子(希波孔篡奪了海克力斯的好友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的王位),巨人庫克諾斯波耳費里翁彌瑪斯以及安泰俄斯(被他高高舉起,離開其母蓋亞)。當奧革阿斯拒絕付給他清洗牛廄的報酬時,海克力斯對其開戰,但奧革阿斯的大將摩利翁尼得斯讓海克力斯生病。最後他還是成功的殺死了摩利翁尼得斯,並洗劫了伊利斯,屠殺了奧革阿斯和其兒子。但由於他天生神力,又多次受到赫拉的詛咒,海克力斯也幾次失手誤殺了好友或是在比賽中失手殺害了對手,比如他的音樂老師利諾斯以及著名的拳擊手西西里島厄律克斯

海克力斯一生跟隨過很多老師,所以他多才多藝。他曾和安托爾一起去拜訪過伊范德,後來安托爾就留在了義大利。他被認為建立了義大利的城市塔蘭托。他向奧托呂科斯學習過摔角。他有時很孩子氣,比如他曾向酒神狄俄倪索斯挑戰喝酒,結果慘敗,不得不當了一段時間的酒宴御者。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青蛙中,狄俄倪索斯向海克力斯請教通往冥界的道路,海克力斯被狄俄倪索斯大大的逗樂了,並在告訴他真正的方法前,開玩笑的告訴了他幾種包括自殺在內的「特殊方法」。

希羅多德認為海克力斯是錫西厄的建造者。當海克力斯在野外露宿時,有一個半蛇半女性的生物偷走了他的馬。後來他找到了這個生物,但她卻拒絕歸還他的馬匹,直到他同意和她發生性關係。這之後他重新得到自己的馬,但在他離開之前卻將自己的弓箭送給了這個生物,並囑咐她讓他們的後代在錫西厄建立一個新的王國。

海克力斯和女性[編輯]

在他的一生中,海克力斯結了四次婚。

他的第一段和墨伽拉的婚姻因為他在瘋狂中殺害了他們的孩子而告終。根據《書庫》,墨伽拉後來改嫁給伊俄拉俄斯,而歐里庇得斯則認為海克力斯也將墨伽拉殺害了。

他的第二位妻子是將他當成奴隸的呂底亞女王翁法勒

他的第三次婚姻則是和得伊阿尼拉,為了她,他和河神阿克洛俄斯摔跤,河神變成牛來頂海克力斯,沒想到海克力斯正是訓牛的好手。他抓住牛角,力量太大把牛角掰斷了。最後河神輸了,並用「豐饒之角」換回來自己的角。在結婚不久後,他們橫渡一條大河,半人馬涅索斯將得伊阿尼拉馱在背上送她過河,走到河中心的時候要非禮她。海克力斯看到了,等他們上了岸,用沾了許德拉的毒血的箭射死了涅索斯。涅索斯為了復仇,在死前要得伊阿尼拉收集自己的血液,欺騙她這些血如果塗在男人的衣服上可以讓變心的男人回心轉意。

後來,得伊阿尼拉認為海克力斯愛上了伊俄勒,她將那些血液塗在了一件罩衫上。海克力斯的僕人利卡斯將這件有毒的罩衫交給了他,當他穿上它時,那些復仇的血液開始吞噬他的皮膚。雖然他試圖脫下罩衫,但它已經緊緊的黏在他的骨頭上。最後,海克力斯自願選擇死去,他讓人為他建了一個柴堆,讓熊熊的烈火為他除去痛苦。他死後,眾神將接到奧林匹斯山,他成了永生的神,和青春女神赫柏結婚。

在一些版本中,塞斯比亞的國王忒斯庇俄斯希望海克力斯去殺死西塞隆的獅子,作為回報海克力斯可以在一天晚上內和他的50個女兒發生關係。海克力斯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並讓她們全部懷孕並生下了大量的男孩。這有時被認為是海克力斯的第十三項偉業。很多古希臘的國王都自認為他們的血統來自此,特別是斯巴達馬其頓王國的國王們。

海克力斯與男同性戀者[編輯]

 
海克力斯和伊俄拉俄斯(安濟奧的羅馬式噴泉馬賽克畫)

由於海克力斯作為英雄的標誌,很多男同性戀者於神話創作中視為海克力斯的男性情人。 普魯塔克在他的《性慾論》中提到,被添加作為海克力斯的男性情人十分的多。其中和海克力斯關係最密切的是底比斯伊俄拉俄斯。根據一則被認為是古神話起源的故事,伊俄拉俄斯是海克力斯的戰車御者以及護衛。海克力斯最終幫伊俄拉俄斯找了一名妻子。根據普魯塔克的記錄,一直到他的那個時代,男性同性戀人會成雙成對的到伊俄拉俄斯的墓前,發誓效忠於這位英雄以及對方。[14][15]

海克力斯的另一位男性情人,海拉斯,常常出現在古希臘和現代的藝術作品中。雖然他出現在比伊俄拉俄斯更加晚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在公元3世紀)。[16]

來古格士也提出證明,海克力斯和伊拉卡塔斯是一對同性戀人,他們之間的愛情神話似乎非常古老。[17]阿布得臘齊名的英雄,阿布得羅斯也被認為是海克力斯的男性情人之一。據說他被委託捕捉狄俄墨得斯牝馬卻被它們殺害。海克力斯為了紀念他而在色雷斯建立了城市阿布得臘,因為他曾在那兒參加運動會且取得優勝。[18]

其他的還有關於伊菲托斯的神話;[19]以及海克力斯和尼柔斯之間的愛情,尼柔斯被譽為"來自伊利昂(即特洛伊)的最美的男子"(《伊利亞特》,673)。但托勒密補充到,一些作者將尼柔斯當做了海克力斯的兒子。[20]

還有一些有記載的海克力斯的男性情人其實是後期的虛構產物或完全的文學上的空想,比如曾經參加過卡呂冬野豬狩獵的阿德墨托斯[21] 阿多尼斯,[22] 科里索斯,[22]以及涅斯托爾。據說海克力斯因為他的智慧而愛上他,他作為情人的身份可以解釋為什麼他是涅琉斯的唯一沒有被海克力斯殺掉的兒子。[23]

 
海克力斯和兒子忒勒福斯。(大理石塑像,公元1到2世紀羅馬複製品)

後代[編輯]

在某些版本中,海克力斯在旅途中偶遇半蛇女厄客德娜,並和她產生了後代德拉孔提代,即卡德摩斯王朝的祖先。

 
海克力斯殺掉半人馬涅索斯(詹波隆那的大理石雕刻,佛羅倫薩)

死亡[編輯]

海克力斯的死亡記載於奧維德的《變形記》的第九卷。在和河神阿克洛俄斯激戰並取得勝利後,海克力斯和得伊阿尼拉結了婚。他們在梯林斯的旅程中,半人馬涅索斯假裝願意駝得伊阿尼拉橫跨一條流速很快的河流,這樣海克力斯可以游泳過去。但涅索斯實際上是本性邪惡的半人馬,並打算趁海克力斯還在水裡時綁架得伊阿尼拉。當海克力斯到了對岸並發現真相時,他憤怒的用蘸過許德拉毒血的箭射殺了涅索斯。為了復仇,涅索斯在臨死前將自己的血交給得伊阿尼拉,欺騙她自己的血可以讓變心的男人回心轉意。[24]

幾年後,得伊阿尼拉聽信了海克力斯愛上別人的謠言,為了挽回他的心,她將涅索斯的血塗在一件罩衫上。利卡斯,海克力斯的傳令官,將這件有毒的罩衫交給了他。當他穿上這件罩衫時,那些來自許德拉的毒血開始腐蝕他的血肉,併吞噬他的骨骼。在他死之前,海克力斯將利卡斯拋入海中,認為其是想要毒害他的人(根據一些文獻,利卡斯變成了同名的石像)。之後,海克力斯讓人為他建造了一個火葬堆,由菲羅克忒忒斯的父親波亞斯親自為他點火。當他的軀體燃燒時,他作為神的部分與做為鬼的部分被分別保留了下來,宙斯將他神的部分神化,因此他升上了奧林匹斯山赫拉和解成為眾神狩獵時的的搬運工與她的養子,而身為鬼的部分那狂暴的兇獸則被哈迪斯重用行走於在冥界眾鬼的行列中,頭披著獅皮圍著自身命運織就的錦袍為哈迪斯管理眾鬼的行列。

一些版本中是他的好友菲羅克忒忒斯為他點燃火堆,因此菲羅克忒忒斯(或波亞斯)繼承了他的弓箭,這副武器在之後的特洛伊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菲羅克忒忒斯和帕里斯對陣的時候,就是用這副弓箭射中了帕里斯,由於許德拉的毒血,帕里斯立刻死在箭下。這成為了特洛伊戰爭的最後轉折點。

羅馬神話[編輯]

在羅馬神話中,海克力斯對應的是海克力斯,有大量特殊的羅馬神話故事圍繞著他發生。

 
希臘化文明時期的瑣羅亞斯德教徒用海克力斯的形像對其鬥戰神進行刻畫。雕刻於公元前153年,克爾曼沙赫伊朗
 
釋迦牟尼的護衛金剛手菩薩,被認為是海克力斯的一個希臘式佛教化身。(健馱邏國,公元1世紀)

其他文化中的海克力斯[編輯]

通過希臘式佛教文化,海克力斯的形像被傳播到了遠東。一個保留至今的例子是日本寺廟前的守護神哼哈二將希羅多德將海克力斯和腓尼基的神麥勒卡特以及埃及的神聯繫起來。海克力斯的神廟遍布地中海沿岸的國家,比如海克力斯神殿Heracles Monoikos),建立在離它鄰近的市鎮很遠的現在被稱為蔚藍海岸的海岬上,它賦予了這個地區現在的名稱:摩納哥

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的入口,即西班牙的最南端和摩洛哥的最北端遙遙相望的兩個海岬,從古典主義的方面被認為是海克力斯之柱的所在地,這個說法來自海克力斯將兩根寬大的石柱立於此,以穩定這個海域和保護從這裡過往的船隻的安全的故事。

希臘的足球俱樂部塞薩洛尼基海克力斯即是用海克力斯的名字命名的。

海克力斯還被阿萊斯特·克勞利封為天主真知教會的聖徒。

DC漫畫神奇女俠》中的海克力斯開始是亞馬遜的敵人,不過他後來成為了亞馬遜的盟友。在漫威漫畫中,海克力斯為一名超級英雄,也是復仇者的成員,他聲稱自己是從奧林匹斯山降臨的力量之神。

海克力斯也是多部電影的重要角色,如迪斯尼的卡通電影《大力士》(以他的神話故事改編)、1963年的電影《傑遜王子戰群妖》(他作為尋找金羊毛阿爾戈英雄之一),以及阿諾·施瓦辛格所主演的《大力神在紐約》(描寫海克力斯來到現代的紐約)。在電視系列中,赫拉克羅斯是加拿大卡通《Class of the Titans》中的角色亨利海克力斯的祖先和指導者。

世系圖[25]

 

 

 
 
 
 
 
 
 
 
 
 
 
 
 
 
 
宙斯
 
達那厄
 
 
 
 
 
 
 
 
 
 
 
 
 
 
 
 
 
 
 
 
 
 
 
 
 
 
 
 
 
 
 
 
 
 
 
 
 
 
 
 
 
珀耳修斯
 
安德洛墨達
 
 
 
 
 
 
 
 
 
 
 
 
 
 
 
 
 
 
 
 
 
 
 
 
 
 
 
 
 
 
 
 
 
 
 
 
 
 
 
 
 
 
 
 
 
 
 
 
 
 
 
 
 
 
 
 
 
 
 
 
 
 
 
 
 
 
 
 
 
 
 
 
 
 
 
 
 
 
 
 
 
 
 
 
 
珀耳塞斯
 
 
阿爾開俄斯
 
希波諾墨
 
 
 
 
 
厄勒克特律翁
 
艾娜叟
 
 
斯忒涅洛斯
 
墨尼珀
 
 
美斯托
 
 
 
 
 
 
 
 
 
 
 
 
 
 
 
 
 
 
 
 
 
 
 
 
 
 
 
 
 
 
 
 
 
 
 
 
 
 
 
 
 
 
 
 
 
 
 
 
 
 
 
 
 
 
 
 
 
 
 
 
 
 
 
 
 
 
 
 
艾娜叟
 
 
安菲特律翁
 
阿爾克墨涅
 
宙斯
 
 
 
利庫烏尼俄斯
 
 
 
歐律斯透斯
 
 
 
 
 
 
 
 
 
 
 
 
 
 
 
 
 
 
 
 
 
 
 
 
 
 
 
 
 
 
 
 
 
 
 
 
 
 
 
 
 
 
 
 
 
 
 
 
 
 
 
 
 
 
 
 
 
 
 
 
 
 
 
 
 
 
 
 
 
 
 
伊克力斯
 
 
 
 
 
 
 
 
 
墨伽拉
 
海克力斯
 
得伊阿尼拉
 
赫柏
 
 
 
 
 
 
 
 
 
 
 
 
 
 
 
 
 
 
 
 
 
 
 
 
 
 
 
 
 
 
 
 
 
 
 
 
 
 
 
 
 
 
 
 
 
 
 
 
 
 
 
 
 
 
 
 
 
 
 
 
 
 
 
伊俄拉俄斯
 
 
 
 
 
 
 
三個孩子
 
 
許羅斯
 
瑪卡里亞
 
其他
 
















其他

相關影視作品[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羅多德

 
 
 
希羅多德胸像

希羅多德英語:Herodotus,希臘語ΗΡΟΔΟΤΟΣ),前5世紀(約前484年-前425年)的古希臘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聞所見,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歷史紀錄下來,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生平[編輯]

他生於哈利卡那索斯,即現在小亞細亞博德魯姆,似乎在一次政變失敗後被流放,並在薩摩斯島隱居。他好像再沒有回去過哈利卡那索斯,但還是在《歷史》中表明對自己城邦及其女王亞特米西雅的熱愛。在流放中他週遊了他在《歷史》中記載的各國。他去過古埃及,並從尼羅河南下到亞斯文,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克里米亞半島黑海沿岸平原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希羅多德提到了他在斯巴達訪問了一個題材提供者,並肯定在雅典住過一段時間。他在雅典認識了伯里克利的家族,並提及了它的演講家傳統。但雅典人並沒有把外邦人當作公民:在前444年雅典殖民於亞平寧半島的圖利Thurii)時,希羅多德成了一位殖民者。至於他是否在那兒去世則無從考知。

在一段時間內他是個說故事者,並口述了不同戰役、歷史及外邦的故事。他遊歷了希臘城邦和參加了主要的宗教和體育活動。在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可能正是這一衝突引發了希羅多德撰寫《歷史》,他在書中強調只有在一個雅典、斯巴達和各城邦聯合了的希臘聯盟的共同努力下,才可制止波斯帝國的擴張。

作品[編輯]

Ἱστορίαι一詞原意為「調查」、「探究」,因這部著作的影響,羅馬演說家西塞羅評價他為「歷史之父」(pater historiae)。但不少歷史家和哲學家懷疑希羅多德所記內容的真實性,並稱他為「謊言之父」或「欺騙者」。但近期的考古學成果證實希羅多德所記的「歷史」大部分很準確。在很多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希羅多德參考了各地或對各個事件最權威的史學記載,然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去辨別真偽,並給與解釋。

下面是《歷史》開首第一段:

Ἡροδότου Ἁλικαρνησσέος ἱστορίης ἀπόδεξις ἥδε, ὡς μήτε τὰ γενόμενα ἐξ ἀνθρώπων τῷ χρόνῳ ἐξίτηλα γένηται, μήτε ἔργα μεγάλα τε καὶ θωμαστά, τὰ μὲν Ἕλλησι τὰ δὲ βαρϐάροισι ἀποδεχθέντα, ἀκλεᾶ γένηται, τά τε ἄλλα καὶ δι' ἣν αἰτίην ἐπολέμησαν ἀλλήλοισι.

哈利卡那索斯的希羅多德在這裏呈上他的調查結果,旨在避免時間將人的勞績沖走,俾希臘人和外邦人的功業不致湮沒,也旨在解釋這兩族人何以發生衝突。

後世的編輯把在前430年前424年發表的《歷史》分為9章,以各繆斯的名字命名。前六章大致講述的是波斯帝國的崛起,從利底亞克羅伊斯,第一個亞細亞的希臘征服者的故事說起。波斯帝國的創始人居魯士大帝擊敗了克羅蘇斯并吞並了整個亞細亞。前六章記載到前490年當波斯在馬拉松戰役兵敗於希臘聯盟為止。後3章記載的是波斯王澤克西斯一世十年後企圖雪恥馬拉松戰役並再次侵略希臘的事跡。《歷史》記載到前479年當雅典在薩拉米海戰和希臘聯盟在普拉提亞戰役再次將波斯擊敗,並使波斯帝國的國界退回到愛琴海對岸結束。

歷史》一書有王以鑄的漢譯本,1959年商務印書館初版,1980年代起多次重印。另外亦有徐松岩的漢譯本,2008年2月上海三聯書店初版。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黄道周
拼音:Huáng Dàozhōu (Huang Daozhou)
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1646年),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螭平、細遵,號石齋,人稱石齋先生,閩南、台灣尊稱爲“助顺將軍”,明代福建漳浦銅山(清屬詔安,今東山縣)人,明末著名學者、書法家、愛國民族英雄、愛國名臣。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南都亡,唐王任以武英殿大學士,諡忠烈。
 
  通天文、理數諸書。工書善畫,詩文、隸草皆自成一家。世人尊稱之“黄聖人”、“石齋先生”。明萬曆十三年(一五八五)生於漳浦縣銅山所,即令東山縣銅陵鎮,1646年逝世。著作甚豐。《儒行集傳》、《石齋集》、《易象正義》、《春秋揆》、《孝經集傳》等。
 
 

黄道周生平

   
黄道周書法作品
黄道周書法作品
  黄道周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就有“閩海才子”之譽。二十五歲建漳浦東皋書舍,從事講學著作。

  三十八歲(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先後任明天啟朝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崇禎朝翰林侍講學士、經筵展書官,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禮部尚書,隆武朝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和兵部尚書等職。他是在明末階級矛盾和建州叛亂十分尖銳激烈的時刻登上政治舞台的。

  黄道周因支持錢龍錫,連奏三疏。崇楨見疏大怒,將其降三級調用。道周以國事爲重,不計個人得失,剛直不阿,敢言直諫,前後三十疏,直到被革除官職,甚至洽罪入獄,表現了爲國爲民、光明磊落的情懷。晚年,他受命於危難之時,自請募兵北上抗清,在向江西婺源進軍中,於牛頭嶺首戰告捷,但終困後援不繼,孤軍深入而失敗,在童家坊被俘。清軍得黄道周,認爲勝過占領幾個州的土地,設宴招待,派人說降,均被他嚴詞斥責和諷刺,並絕食以示必死之志。就義那天,他談笑風生,從容爲人揮亳酣書。臨刑前,他咬破指頭,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時顺洽三年(一六四六)三月初五,諡忠烈。黄道周先後講學於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鄴業等書院,培養了大批有學問有氣節的人才。他勤於著述,鑽研儒學,成書幾十種,後人輯成《黄漳浦先生全集》,他能書尚畫,書法自成一體,影響很大。

  清代著名學者蔡世遠概括其一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問可比邵雍,忠貞爲國直言敢諫可比李綱,慷慨赴難從容就義可比文天祥。黄道周就義後,邑人在其出生地銅山深井村舊居設神牌祭祀,在其執教的明誠堂設館紀念。相傳在他就義後十年,有人在武夷山林里,看見一個黄衫朱履的老者策杖優游於林泉間,酷似黄聖人。於是爲之建廟崇祀,享受人閱香火。人們視黄道周爲神,尊稱助顺將軍,以避清廷忌視。乾隆年間,有黄姓移民奉其香火人台,在艋舳竹巷尾建小廟供奉。台北市康定路也有助顺將軍廟,專祀黄聖人。明代書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明代書法家們大都取法高遠,以晉唐書法爲學習對象,並有新的發展。明代後期,隨着農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新的美學觀、價值觀興起,更是達到了個性化的高峰。這期間湧現了一批大師,如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黄道周、倪元璐等。
 
黄道周講學處
黄道周講學處
  黄道周5歲就學於銅山崇文書院;11歲即善文章;14歲游學廣東博羅,穫譽“閩海才子”;18歲居銅山海中塔嶼耕讀攻《易》;23歲始致力講學著作;25歲擕母遷居漳浦縣城;28歲後隱於縣城東郊的東皋攻書;天啟二年(1622年),他38歲登進士,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時,任吏部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62歲以身殉國。熹宗即位後,太監魏忠賢專權。黄道周入朝即與同官文震孟鄭鄤等正直之士訂立“盡言報國”之盟。他改授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時,按規例,此職官必須奉書膝行而進。黄道周以講筵尊嚴,不循舊例,遂平步而行,魏忠賢以目威攝而未能如何。

  明崇禎元年(1627年),魏忠賢雖誅,但朝政腐敗依然。時袁崇煥爲遼東巡撫,抗擊後金著有戰功而升兵部尚書,因殺閹黨分子毛文龍被魏忠賢遺黨誣以“謀逆罪“而逮捕入獄。崇禎興大獄,株連甚眾,原大學士錢龍錫亦牽連論死。事發,擧朝無敢出一言者。唯黄道周激於義憤,“中夜草疏,排闥叩閽“,爲錢龍錫辯冤。疏中直指崇禎的過失:“今殺累輔,徒有損於國”。崇禎帝大怒,“以詆毁曲庇”,着令回奏。黄道周再疏辯解,表明自己“區區寸心”,“爲國體、邊計、士氣、人心留此一段實話”。他此次抗疏“幾坐重典”,降三級調用。由於他據理爭辯,錢龍錫方得不死。黄道周置官位和身家而不顧,爲賢良辯正申冤之豪擧,博得朝野讚譽。

  崇禎五年(1632年)正月,黄道周因病請求歸休。將離京時,他又上疏指出:“小人柄用,懷幹命之心”,以致“士庶離心,寇攘四起,天下騷然,不複樂生”,建議崇禎帝“退小人,任賢士”,並擧薦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疏上,穫“濫擧逞臆”之罪,削籍爲民。
 
  黄道周罷官返鄉南歸,途經浙江,應浙中諸生之請,在餘杭大滌山建書院授業;後返鄉在漳州紫陽書院聚徒講學。

  崇禎九年(1636年),召複黄道周原官,遷左諭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充經筵日講官。
 
  崇禎十一年(1638年),寵臣“楊嗣昌爲本兵,主棄義州,致寧錦孤危。且引漢和親、宋納幣,稱爲樂天”,並嗾使遼東巡撫方一藻奏請與滿清議和;又徇私推擧陳新甲爲宣大總督。黄道周即上三疏分劾三人,崇禎帝召對,黄道周“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栗”。崇禎帝袒護楊嗣昌,屢駁黄道周。由此,黄道周直陳“忠佞不分,則邪正不明,爲政之大戒也”。被激怒的崇禎帝叱退黄道周,將其貶官六秩,爲江西按察司照磨。
黄道周書畫
黄道周書畫

  崇禎十三年,江西巡撫解學龍擧薦地方人才,極力推獎黄道周,“帝發怒,立削二人籍,逮下刑部獄,責以黨邪亂政,並杖八十”,“將殺之;究黨與,詞連多人”。戶部主事葉廷秀、太學生塗仲吉等申救,均遭罪杖責戍邊。黄道周在獄中備受酷刑摺磨,杖瘡發作,幾不能自持,但仍治學著書不輟。崇禎十四年冬,判黄道周永戍廣西。此番杖謫,使黄道周聲名愈重,“天下稱直諫者,必曰黄石齋。”

  黄道周官曆兩朝而居顯位,在“袞袞公卿競利忙”的官場上,潔身自守,“不營田宅”,一身“赤貧”。他一心“爲天下百姓”想,圖報邦國,救時濟亂,故自“策仕以來二十四年間,雖偃蹇困潦,三遭廢黜,身經百摺,萬死複生”,從不“偷榮以承歡,遭危以自逸”,而以“嚴冷方剛,不諧流俗”的獨立姿態,“忠義奮發”,“盡言極諫”,其無私無畏,磊落光明的風節因而載譽朝野,被稱之爲“一代奇人”。

  崇禎十五年,經朝臣營救,旨複原官。黄道周乞病告休返漳浦,將東皋書舍擴建爲明誠書院,廣收學生授課講學。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朝覆亡。繼爾清軍入關,大擧南進。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建立南明政權,是爲弘光朝,晉黄道周爲禮部尚書。數月後,清軍攻占南京,弘光朝傾覆。

  翌年,唐王朱聿鍵即位於福州,改元隆武,晉黄道周爲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黄道周爲隆武帝區劃裁定庶務,制定抗清戰略。見掌握兵權的南安伯鄭芝龍擁兵自重,縱敵謀降,便屢次自請募兵抗清。
 
  “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複複少生機;老臣拼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黄道周留此壯吟告别親友。七月,在福州校場誓師,揭擧抗清義旗,率門人蔡春溶賴繼謹趙士超毛玉潔等子弟兵一千餘人進發信州,一路得到仁人志士的支持,各地軍民奮起響應,甚至“田夫荷鋤從之,曰扁擔兵”,“募義從軍者幾及萬人,軍聲頗振”。黄道周把各路匯集的軍隊加以整編和訓練,遂分兵三路,一出撫州,一出婺源,一出休寧。正當各路義軍與清軍奮戰時,徽州陷落,黄道周提兵赴救,於婺源兵敗而被俘。
 
  清軍督師以“得一忠義之人,勝得土地數州”,派人日夜勸黄道周歸降。早已叛明降清的“六省經略”洪承疇亦親自出馬,以同年、同鄉關係勸降,遭到嚴詞拒絕。
 
黄道周書法
黄道周書法
  黄道周被解送至南京後,置生死於度外,日誦《尚書》、《周易》,或弈棋、作書。囚中共賦詩三百十一章,取名《石齋逸詩》,再次表明以死完節的決心。

  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黄道周從容赴刑場:“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臨刑,老隨從跪請留數語給家中,黄道周即裂衿咬指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即慷慨就義。

  黄道周殉難金陵,“聞者莫不流涕”哀慟;“留都白晝頓爲陰晦”。訃訊傳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罷朝”,特賜諡“忠烈”,贈文明伯,並令在福州爲黄道周立“閔忠”廟,樹“中興大功”坊;另在漳浦立“報忠”廟,樹“中興藎輔”坊,春秋奠祭。百年後,清乾隆帝爲褒颺黄道周忠節,改諡“忠端”;道光四年(1824年),旨准黄道周從祀孔廟。

  黄道周“文章道德名天下”。明地理學家徐霞客稱其“字畫爲館閣第一,文章爲國朝第一,人品爲海内第一,學問直接周孔,爲今古第一”。清乾隆帝筆諭讚其:“立朝守正,風節凛然,……不愧一代完人”。

  黄道周實際在朝爲官時間並不長,去官時分别於漳浦明誠書院、餘杭大滌書院、漳州紫陽書院、鄴業講堂、銅山南溟書院等處授業講學,弟子遍布閩、浙、蘇、贛、皖;其一生研著甚豐,涵蓋理學、易學、史學、文學以及軍事、政治、天文、地理,是我國明末深具影響的文化巨子。計有著作百餘種,後人輯其大部爲《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他工書善畫,詩文俱佳。世人稱其文法爲“黄體”,書法爲“浦體”。尤其書法,峭厲遒媚,峻秀不凡,獨成一格,被視爲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所畫山水、松石、人物,氣度磊落,英氣飄逸。

  祖籍福建莆田。黄道周乞言自序狀雲:“先代從莆田徙居銅海(今福建省東山縣)再世矣。”黄道周是明天啟間進士。著名學者,莆田名士鄭郟四兄弟都從學於他。黄道周於福王時任禮部尚書。唐王時任武英殿學士。招募義兵,毅然抗清。他率師到衢州,戰敗被執,囚於金陵。在獄數月,唯日誦《周易》。就義之日,其老僕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說:“吾爲正義而死,是爲考終,汝何哀?”從容就刑。黄道周因抗清死節,大義凛然!

黄道周書畫

 
黄道周 贈答友人詩軸
黄道周 贈答友人詩軸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儒學大師、大書法家。一生著作宏富。學貫古今。他被視爲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擅長楷書行書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摺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他的楷書主要學習鍾繇,比起鍾繇的古拙厚重來,更顯得清秀、飄逸。黄道周善楷、行、草諸體書,又工隸書。他的楷書,如《孝經卷》、《張溥墓志銘》,字體方整近扁,筆法健勁,風格古拙質樸,十分類似鍾繇楷法。不同處是,鍾書於古拙中顯得渾厚,黄書則見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響。他的行草書,如《五言古詩軸》,大略類其楷書的體勢,行筆轉摺方健,結字欹側多姿,樸拙的風格同樣接近鍾繇。他的隸書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點,不如楷書那樣古拙清剛。從黄道周書論中,反映出他對魏晉書法是比較傾心的,尤其對鍾繇、索靖等具有古樸書風的書法更爲欣賞,而對其當代書法,如董其昌的書法,則並非如此。

  黄道周畫極貴重,傳世稀少,專擅山水、松石、其豪邁正氣出乎腕底,讀其畫如瞻其人、爲藝爲人之道相通,信然,信然,歲在已卯首夏,程十緑敬識。

  山水人物、長松、怪石及其磊落。真草楷書自成一家,以文章風節高天下。嚴冷方剛,不諧流俗學,貫古今詩文,敏捷所至,學者雲集,經天文理數,皇極着書,明亡縶於金陵,在獄日誦上書,周易數月,貌如豐正命之前夕有老僕持針線向公泣曰,是我持主之終事也。公曰正而斃視爲考終,汝何哀。故人持酒肉與決,飲歎如平,日酣寢,達旦起盥漱更衣,謂僕曰:某索書,吾既許之,不可曠也。和墨伸作小楷次行書幅甚長,乃以大字意之加印章始出就刑,萬曆乙酉生,顺治丙戌翠,年六十有二,溢忠端,崇祀孔子庭、着儒八集、傳易象正義、三易洞璣、洪範明義、孝經集傳。續離騷石齋集。摘錄明史本轉,已亥冬十二月、抱鑝居士吳徽書於吳門裝駕柳巷。

黄道周紀念館

 
東山縣黄道周紀念館
東山縣黄道周紀念館
  東山縣黄道周紀念館,位於風動石景區,在黄道周故居附近,門前有塊天然石,鐫刻着“黄石齋故里“五個字。

  這里,原爲明代崇文書院舊址。1985年開始興建黄道周紀念館,1987年落成,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有門樓、拜台,院子、展台、辦公室、接待室,門口有石板廣場,環境幽雅,院中種滿花卉、果樹,爲花園式建築。

  走進紀念館大門,庭院中孤傲地豎着黄道周的塑像,手握經冊,翹首遠眺,萬民的憂樂仿佛還縈繞心頭。塑像門樓大廳匾額爲彭沖手書“黄道周紀念館”,大廳石匾爲劉海粟手書“節義千秋”。門柱對聯有黄壽祺的“浩然正氣直爲文山同壯烈,卓爾奇長教左海煥光芒”,有黄典誠的“收局文山氣節冰霜千古列,行吟今屈子辭章骨一家雄”。

  紀念館設有黄道周史蹟展。展館陳列分五部。序部主要介紹黄道生平及其相關親族世系表。第一部:少而學,日出之陽。展示少年時期黄道周的好學上進,才華横溢。第二部:盡言報國,節義千秋。介紹黄道周爲官時坎坷動盪的仕途生涯及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第三部:一代宗師,萬世景仰。介紹黄道周的才學、書法及其一生講學授業的情況。第四部:吸取精華,發颺光大。以大量的歷史資料展示曆代對黄道周研究成果和評價,陳列現代著名書畫家贈予的作品。

明朝内閣首輔表

内閣初期

  1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進,十一月降。1402年。(即建文四年,年號由已篡位的朱棣廢除,下同)
  2解縉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進,永樂五年二月罷。1402—1407年。
解縉
解縉
  3胡廣 永樂五年二月進,十六年五月卒。1407—1418年。
  4楊榮 永樂十六年五月進,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1424年。

内閣制度完善時期

  5、楊士奇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進,正統九年三月卒。1424年—1444年。
  6、楊溥 正統九年三月進,十一年七月卒。1444年—1446年。
  7、曹鼐 正統十一年七月進,十四年八月卒。1446年—1449年。
  8、陳循 正統十四年八月進,天顺元年正月罷。1449年—1457年。
  8、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1457年。
  9、徐有貞 天顺元年二月進,六月罷。1457年。
  10、許彬 天顺元年六月進,七月罷。1457年。
  11、李賢 天顺元年七月進,成化二年三月丁憂。1457年—1466年。
  12、陳文 成化二年三月進,五月降。1466年。
  13、李賢 成化二年五月複,十二月卒。1466年。
  14、陳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進,四年四月卒。1466年—1468年。
  15、彭時 成化四年四月進,十一年三月卒。1468年—1475年。
  16、商輅 成化十一年三月進,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年—1477年。 
商輅
商輅

  17、萬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進,二十三年十月罷。1477年—1487年。
  18、劉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進,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年—1492年。
  19、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進,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年—1498年。
  20、劉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進,正德元年十月致仕。1498年—1506年。
  21、李東陽 正德元年十月進,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年—1512年。
  22、楊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進,十年三月丁憂。1512年—1515年。
  23、梁儲 正德十年三月進,十二年十一月降。1515年—1517年。
  24、楊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複,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
  25、蔣冕 嘉靖三年二月進,五月致仕。1524年。
  26、毛紀 嘉靖三年五月進,七月致仕。1524年。
  27、費宏 嘉靖三年七月進,五年五月降。1524年—1526年。
  28、楊一淸 嘉靖五年五月進,七月降。1526年。
  29、費宏 嘉靖五年七月進,六年二月致仕。1526年—1527年。
  30、楊一淸 嘉靖六年二月進,八年九月致仕。1527年—1529年。
  31、張璁 嘉靖八年九月進,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年—1531年。
  32、翟鑾 嘉靖十年七月進,十月降。1531年。
  33、張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複,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年—1532年。
  34、方獻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進,十二年四月降。1532年—1533年。
  35、張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複,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年—1535年。 
夏言像
夏言像

  36、李時 嘉靖十四年四月進,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年—1538年。

内閣鼎盛時期

  37、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進,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年—1539年。
  37、顧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年。
  38、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複,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年—1541年。
  39、翟鑾 嘉靖二十年八月進,十月降。1541年。
  40、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複,二十一年七月罷。1541年—1542年。
  41、翟鑾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進,二十三年八月罷。1542年—1544年。
  42、嚴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進,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年—1545年。
  43、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複,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年—1548年。
  44、嚴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進,四十一年五月罷。1548年—1562年。
  45、徐階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進,隆慶二年七月致仕。1562年—1568年。
  46、李春芳 隆慶二年七月進,五年五月致仕。1568年—1571年。
  47、高拱 隆慶五年五月進,六年六月罷。1571年—1572年。
  48、張居正 隆慶六年六月進,萬曆十年六月卒。1572年—1582年。
  49、張四維 萬曆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丁憂。1582年—1583年。
嚴嵩像
嚴嵩像
  50、申時行 萬曆十一年四月進,十九年九月致仕。1583年—1591年。

内閣動盪時期

  51、王家屏 萬曆十九年九月進,二十年三月致仕。1591年—1592年。
  52、趙志皋 萬曆二十年三月進,二十一年正月降。1592年—1593年。
  53、王錫爵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進,二十二年五月致仕。1593年—1594年。
  54、趙志皋 萬曆二十二年五月進,二十九年九月卒。1594年—1601年。
  55、沈一貫 萬曆二十九年九月進,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年—1606年。
  56、朱賡 萬曆三十四年七月進,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年—1608年。
  57、李廷機 萬曆三十六年十一月進,四十年九月致仕。1608年—1612年。
  58、葉向高 萬曆四十年九月進,四十二年八月致仕。1612年—1614年。
  59、方從哲 萬曆四十二年八月進,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1614年—1620年。
  60、劉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進,天啟元年十月降。1620年—1621年。
  61、葉向高 天啟元年十月複,四年七月致仕。1621年—1624年。
  62、韓爌 天啟四年七月進,十一月致仕。1624年。
  63、顧秉謙 天啟四年十一月進,六年九月致仕。1624年—1626年。
  64、黄立極 天啟六年九月進,七年十一月致仕。1626年—1627年。 
張居正像
張居正像

  65、施鳯來 天啟七年十一月進,崇禎元年三月致仕。1627年—1628年。
  66、李國 崇禎元年三月進,五月致仕。1628年。
  67、來宗道 崇禎元年五月進,六月致仕。1628年。
  68、周道登 崇禎元年六月進,十二月降。1628年。
  69、韓爌 崇禎元年十二月進,三年正月致仕。1628年—1630年。
  70、李標 崇禎三年正月進,三月致仕。1630年。
  71、成基命 崇禎三年三月進,九月致仕。1630年。
  72、周延儒 崇禎三年九月進,六年六月罷。1630年—1633年。
  73、溫體仁 崇禎六年六月進,十年六月致仕。1633年—1637年。
  74、張至發 崇禎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罷。1637年—1638年。
  75、孔貞運 崇禎十一年四月進,六月罷。1638年。
  76、劉宇亮 崇禎十一年六月進,十二年二月罷。1638年—1639年。
  77、薛國觀 崇禎十二年二月進,十三年六月致仕。1639年—1640年。
  78、範複粹 崇禎十三年六月進,十四年五月罷。1640年—1641年。
  78、張四知 崇禎十四年五月代,九月降。1641年。
  79、周延儒 崇禎十四年九月進,十六年五月罷。1641年—1643年。
  80、陳演 崇禎十六年五月進,十七年二月罷。1643年—1644年。
  80、蔣德璟 崇禎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罷。1644年。
  81、魏藻德 崇禎十七年三月進,本月卒。1644年。
史可法像
史可法像

南明王朝内閣

  弘光(朱由崧)時期
  81、李建泰 崇禎十七年三月代,五月罷。1644年。
  82、史可法 崇禎十七年五月進,八月出。1644年。
  83、高弘圖 崇禎十七年八月進,十月罷。1644年。
  84、馬士英 崇禎十七年十月進,弘光元年閏六月罷。1644年—1645年。
  隆武(朱聿鍵)時期
  85、黄道周 弘光元年閏六月進,隆武元年七月出。1645年。
  86、路振飛 隆武元年七月進,二年十月降。1645年—1646年。
  87、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進,永曆元年正月叛。1646年—1647年。
  永曆(朱由榔)時期
  87、瞿式耜 永曆元年正月代,二月降。1647年。
  88、吳炳 永曆元年二月進,八月卒。1647年。
  88、瞿式耜 永曆元年八月代,九月降。1647年。
  89、嚴起恒 永曆元年九月進,三年正月降。1647年—1649年。
瞿式耜像
瞿式耜像
  90、黄士俊 永曆三年正月進,四年正月罷。1649年—1650年。
  91、嚴起恒 永曆四年正月進,四月罷。1650年。
  92、文安之 永曆四年四月進,五年二月出。1650年—1651年。
  93、吳貞毓 永曆五年二月進,八年三月卒。1651年—1654年。
  94、丁繼善 永曆八年四月進,十四年罷。1654年—1660年。
  95、馬吉翔 永曆十四年進,十五年七月卒。1660年—1661年。
  95、張煌言 永曆十五年七月代,永曆十八年九月卒。1661年—1664年。
  監國魯(朱以海)時期
  方逢年 弘光元年閏六月進,監國魯元年六月叛。1645年—1646年。
  熊汝霖 監國魯二年十月進,三年正月卒。1647年—1648年。
  馬思理 監國魯三年正月進,十月卒。1648年。
  張肯堂 監國魯四年十月進,六年九月卒。1649年—1651年。
  沈宸荃 監國魯六年九月代,七年正月卒。1651年—1652年。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葫蘆

 
 
 
現在糖葫蘆的用料已經不局限於傳統的山楂
Bintanghulu02.jpg

糖葫蘆是發端於中國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北京叫糖葫蘆冰糖葫蘆,天津叫「糖礅」;青島則稱「糖球」,而台灣話又稱其為「鳥梨仔膏」、「鳥梨仔糖」(「鳥梨仔」指裡面形狀不大,略帶酸味的醃製梨;「膏」、「糖」則都是指外面那一層紅色糖漿)。

糖葫蘆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各地都非常流行的一種小吃。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曾經在他的相聲中提到過賣糖葫蘆的小販,在北京四九城和在天津衛叫賣吆喝的口音各有不同。傳統的糖葫蘆是在冬天才會在市場上看到的,由於山楂和外面的那層糖被寒冷的氣溫凍住,所以咬起來的感覺,十分地堅硬,像在吃冰一樣,因而得又名「冰糖葫蘆」,也體現了其特有的味道。但是近年來,在夏天糖葫蘆亦有售,但是由於天氣炎熱,外面的那層糖變得十分地黏,味道和冬天比起來也相差甚遠。

原料[編輯]

傳統的糖葫蘆用山楂(又稱山里紅)穿成,後來逐漸出現了用山藥黑棗橘子等製作的糖葫蘆,一些高檔的糖葫蘆還在掏空了果核的山楂中填進一些餡料。近些年來,糖葫蘆的用料有很大的擴展,諸如蘋果菠蘿葡萄草莓等水果都成為製作糖葫蘆的原料。另外,糖葫蘆用糖的是綿白糖(而不是冰糖),之所以又稱為「冰糖葫蘆」,主要是因為成品糖葫蘆在山楂果上覆蓋著一層晶瑩剔透的糖殼,看起來非常像結在果子表面的一層冰的緣故。

製作[編輯]

製作傳統的糖葫蘆須先將洗凈的山楂煮熟,橫切半扇果子,挖去中間的果核,並且講究挖去果核但不能將果子分成兩半用竹籤將山楂穿成串;用製的大勺將綿白糖加水熬化,熬糖必須使用紅銅或者黃銅的鍋,如果用鐵鍋會使熬出來的糖顏色發生變化,影響最後冰糖葫蘆的視覺效果,熬糖是製作冰糖葫蘆的關鍵步驟,火候大了糖會脫水碳化,影響成品的口感和外觀;而火候小了加入到糖中的水不能有效揮發,蘸出來的糖葫蘆粘牙,口感不好。待糖熬好後,用穿好的果串在糖中一蘸,然後在預先塗好豬油的大理石板上拉出糖風,靜置冷卻後從石板上起下即成。

 
台灣基隆廟口夜市賣的糖葫蘆,是用士多啤梨製作的,臺北的糖葫蘆則是用小號番茄(與士多啤梨差不多大小的品種)製作的

掌故[編輯]

民間有很多關於糖葫蘆的掌故,現代認為糖葫蘆源於遼朝時期。

  • 關於糖葫蘆的起源

有民間傳說提到糖葫蘆起源於宋朝南宋光宗皇帝為給他的寵妃治病張貼皇榜向民間徵集驗方,一個江湖郎中揭榜進宮,開出了冰糖水煮山里紅的方子,後來驗方流傳民間形成了現在的糖葫蘆。

也有民間傳說稱冰糖葫蘆起源於隋朝,當時的朝廷以一人一枝穿有山里紅的糖葫蘆獎勵功臣,這種方法後來流傳民間形成糖葫蘆。

  • 名牌糖葫蘆

過去賣糖葫蘆的多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北京只有兩家坐商出售糖葫蘆,一家是東安市場(就是現在王府井的新東安市場)里的一個商戶,一家是琉璃廠信遠齋。每年過了農曆十月,兩家的糖葫蘆就開始上市,其中尤以信遠齋的糖葫蘆最有特色,只用一根兩寸長短的竹籤穿一個大個山里紅,稱為「獨果糖葫蘆」。

  • 廠甸大糖葫蘆

在北京廠甸廟會上,還有一種大糖葫蘆,這種糖葫蘆用荊條穿成,長度短則三五尺長者甚至可達一丈,葫蘆表面刷上飴糖水,整個葫蘆的端部粘上或紅或綠的小紙旗子,來逛廟會的人常買一個大糖葫蘆,舉在手中招搖過市,頗為熱鬧。除了大糖葫蘆廠甸廟會還有大掛山里紅,就是把百餘顆山里紅用棉線穿成一圈,購買的人常常把大掛山里紅像掛朝珠一樣掛在胸前,隨走隨拽下一顆塞到嘴裡。

  • 林語堂筆下的糖葫蘆

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在他的作品中提到過糖葫蘆:「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會聽到小販們叫賣甘美圓潤的凍柿子的吆喝聲,還有孩子們喜歡吃的冰糖葫蘆,裹著糖的小果,五六個串成一串,染上紅色招來顧客……」[來源請求]

鳥仔梨

 

 

鳥仔梨秋季成熟如果能在樹上摘到成熟的味道也還不錯不過不太容易一般沒熟就被摘去浸泡了。就像你說的,看到時已經是醃漬過的食品了。

 

    鳥子梨因為果實小,野生而不起眼,未成熟時味道很澀,不過一但成熟後反而又呈現甘甜的味道,鳥類最喜歡啄食,亦借由其糞便傳播繁殖,不怕絕種!由於果子並不起眼,果肉也不十分豐厚,一般人很少會摘來吃;所以一的經濟價值,便是醃漬它也是五、六O年代,台灣鄉間常看到的零食 」; 現在的四五年級生應該印象深刻才是鳥子梨在台灣很常見,在中國大陸的福建也是很普通的野生植物喔

 

    它之所以被稱作 鳥子梨 」,是因為鳥類經常以它為食物一般人除了貧苦人家的孩子外,不會拿它當食物或零嘴,這有點像茄冬樹的果子一樣。青澀時的果子難以入口,成熟後才免強能夠被拿來吃。一般是生吃沾點鹽,更多時候是醃漬食用,用糖醃。

 

    不過,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裡,在改良某種「梨子」品種時已經成功的截取「鳥子梨」的部分枝幹藉由接枝繁衍新品種,聽說成效可觀!這恐怕是不被看好的「 鳥子梨」,除了醃漬提供食用外的另一種偉大貢獻了。

 

    客家語有句話說:  茄冬樹結個茄冬子 ,做得煠過來食,也是鳥仔的食糧」這句用在「鳥子梨」的價值上,似乎上也相當貼切喔!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淺談台灣歷史上的大地震

張憲卿/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1935年关刀山大地震,苗栗地区灾情惨重

  1999年(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台灣突然發生一次慘絕人寰之世紀末大地震,死亡人數2,735人,傷10,002人,屋倒無數(10月18日為止消防署統計),無家可歸,流離失所人數初估在20萬人以上。本次地震,咸信為板塊運動後,促使「車籠埔斷層」再活動而造成,斷層為由東南向西北逆衝作用,故慘烈災情大多集中在上盤至雙冬斷層一帶。此次大地震,為台灣百年來首次大地震,也是台灣居民遭逢之一大劫難;在民間及政府迅速救災,及國際支援下,災難還是須慢慢撫平,因此,痛定思痛,回顧一下台灣之地震史,應可加強吾人之警惕。

 


台灣地震簡史
 

  台灣在地質上因係位於第三紀造山帶上,且為歐亞大陸板塊東南緣與菲律賓海板塊互相衝撞接觸處,故為地質構造活躍地區,地震遂因而頻仍與密集。

  台灣之有地震活動,可謂由來已久,惟台灣開拓歷史尚短,故以現有古籍記載之地震情形,最早僅能追溯至荷據時代西元1644年(明祟禎17年)7月30日之「台南激震」。在此以前之地震情形則不明。1644年以降至1896年(清光緒22年)之252年間,可視為研究或討論台灣地震史之一個階段,此階段之地震情形散見於各種古籍中,其內容記載均極簡單,且於地震強弱之敘述僅憑人身之感覺及個人觀察所得,堪謂頗欠客觀與精確;1896年,為日人治台之翌年,全台各大城市於此後陸續設立測候所,並啟用葛芮米爾式(Grag-Milus type)地震儀,台灣爰踏入科學觀測地震之一新紀元。故1896年以後,可視為研究或討論台灣地震史之另一階段。

  1644年至1896年間,台灣共發生大地震49次,平均每隔約5年發生一次。依據統計,大部份地震幾全發生在台南、嘉義、彰化、雲林等區域,僅有3次發生在台北,2次發生在宜蘭等地,台東、花蓮則未見地震記載。此中原因或為彼時東部猶未開發,致交通不便、人跡罕至,設若一旦發生,亦鮮有人記載,故可揣測彼時東部並非全無地震發生(表一略)。

  1896年以後迄今,台灣地震情形因有儀器觀測而益趨明瞭,這之間,由於科學進步,各測候所使用之儀器亦迭次更替為較精密者。計1928年起,台灣已擁有倍率較大之「威豪爾」(Wiechert)式地震儀;1935年(民國24年)新竹、台中烈震(中部大地震)後,又增添若干新式地震儀並增設新竹測站;1951年(民國40年)花蓮烈震後,各主要測候所又增設加速度地震儀,以配合地震工程之研究;1963年(民國52年)增設世界標準地震儀於中央氣象局大屯山鞍部測候所,此種地震儀包括三成分長週期電磁式地震儀,三成分短週期電磁式地震儀及高級收訊機、水晶鐘、複印器等附屬設備。目前,中央氣象局除擁有上述地震觀測儀器外,並自1991年開始啟用最新式即時遙測自動化測震系統。此外,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亦擁有高倍率,能測出極微小地震之L-4-3D及L-4C地震儀。此二機構在台灣地區各設有測候所或甚多之地震監測站,共同展開對台灣地震之觀測。

  自1896至1999年,台灣在使用儀器觀測下之地震概況為:計發生破壞性地震94次,其中36次發生在西部地區,42次發生在東部地方,僅有8次發生在台灣南端及其近海區域,8次發生在台灣北部地方。此等地震中,震度較烈、災情較重者,共有15次,茲分列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台灣15次較大地震簡表(1896~1999)

地震名稱地震發生年月日芮氏地震規模(M)震源深度(公里)
1. 嘉義烈震 1906年3月17日 7.1 很淺
2. 鹽水港烈震 1906年4月14日 前6.6,後5.8 不詳
3. 新竹、台中烈震 1935年4月21日 前7.1,後6.0 <10
4. 嘉義烈震 1941年12月17日 7.1 10
5. 台南烈震 1946年(民國35年)12月5日 6.3 2-5
6. 花蓮烈震 1951年(民國40年)10月22日 7.1 20
7. 台東烈震 1951年(民國40年)11月25日 7.3 20
8. 花蓮烈震 1957年(民國46年)2月24日 7.3 30
9. 恆春烈震 1959年(民國48年)8月15日 6.8 20
10. 台南、嘉義烈震 1964年(民國53年)1月18日 6.3 20
11. 瑞穗烈震 1972年(民國61年)4月24日 6.9 3
12. 花蓮烈震 1986年(民國75年)11月15日 6.8 0.1
13. 花蓮烈震 1990年(民國79年)12月14日 6.7 1
14. 瑞里烈震 1998年(民國87年)7月17日 6.2 2.8
15. 集集烈震 1999年(民國88年)9月21日 7.3 8

 


台灣歷史上的大地震
 

  依據資料(表三略),台灣自實施儀器觀測地震以來,發生災情最慘重之首次地震應屬民國24年(1935年)4月21日新竹台中烈震,此次大地震其死傷人數及毀屋棟數居79年來歷次地震之冠。計共死3,276人,傷12,053人,房屋全毀 17,907棟,半毀及破損等36,781棟。除了此等災害外,此次大地震尚發生甚多之隨伴現象,包括有斷層、地裂、山崩、地陷、噴砂、地鳴及地下水變化等。

  復次,若以地區區分,則歷來台灣地震災害累積次數最多且均甚嚴重之地區應首推嘉義、台南地區。此地區自民前15年(1896年)迄今共發生11次破壞性地震,其分別為:(1)民前7年4月24日台南高雄烈震;(2)民前7年11月6日嘉義斗六烈震;(3)民前5年3月17日嘉義烈震;(4)民前5年3月26日嘉義強震;(5)民前5年4月8日鹽水港強震;(6)民前5年4月14日鹽水港烈震;(7)民前5年5月4日鹽水港地震;(8)民國20年1月24日嘉義強震;(9)民國30年12月17日嘉義烈震;(10)民國35年12月5日台南烈震;(11)民國53年1月18日台南嘉義烈震。

  綜計此11次地震之死亡人數共為1,961人,平均每年26人;受傷人數共為4,513人,平均每年60人;房屋全毀共為26,358棟,半毀及破損等共68,772棟。其損害數字之多,殆可謂驚人。又其中第10次發生之地震(民國53年台南、嘉義烈震),其造成之災害乃光復以來,集集大地震以前台灣地區之最甚者,綜計死傷人數加上一時無家可歸人數約達37,430人之眾,毀屋數字約36,320棟。

  地震造成之人員死亡,除係由遭壓、埋之原因外,尚以地震所引起之火災為最可怖,今日台灣地下管線密集,由地震造成之瓦斯管及油管破裂之情形須審慎防之。大地震除造成人員傷亡、房屋倒塌之災害外,尚可能發生有下列隨伴現象或天然災害:(1)地震斷層、(2)山崩、(3)地鳴、(4)發光、(5)地裂、(6)噴泉、噴砂、(7)天然氣噴出、(8)地形變動及地下水變化等。

參考文獻:
張憲卿(1976)近三十年台灣之地震。台灣文獻,第27卷,第2期,162-195頁。
張憲卿(1995)台灣地震與活動斷層的關係。礦冶,第39卷,第1期,19-28頁。
中央氣象局(1995)地震百問。52頁。
救災資料(內政部消防署,1999)。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在台灣的位置
新竹
新竹
臺中
臺中
震央(位於新竹州苗栗郡三叉莊)
震央(位於新竹州苗栗郡三叉莊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 (台灣)
主震
日期 1935年4月21日
發生時間 清晨6時2分16秒
震央 24.4°N 120.8°E
新竹州苗栗郡三叉莊(今苗栗縣三義鄉[1]
規模 芮氏規模7.1[1]
深度 5公里[1]
類型 逆斷層型地震
海嘯
餘震
餘震 主震後30日間
次數 180次
破壞
受影響地區 Merchant flag of Japan (1870).svg 日治臺灣新竹州臺中州
傷亡人數 3276人死亡[1]
 
縱貫線「魚藤坪橋」在震後,成了魚藤坪斷橋,2003年列為古蹟保存
 
地震後的街景
 
受到地震而損毀的房屋

1935年新竹臺中地震發生於1935年昭和10年)當地時間4月21日清晨6時2分16秒的大地震,因震央位於今天臺灣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關刀山一帶,又名關刀山地震后里大地震、清水大地震墩仔腳大地震芮氏規模7.1,造成新竹州台中州(約今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3,276人死亡,12,053人受傷,房屋全倒達17907戶,半倒則有36781戶,是臺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之後台灣總督府設置「震災地復興委員會」(昭和10年4月29日,訓令第25號)推動災後復興事業,並陸續於新竹、大武、新港(成功)、宜蘭等地設立地震觀察站,以增強對地震的觀測與瞭解。

  

受災情況[編輯]

新竹台中地震之受害總面積達315平方公里,受害地區為新竹州台中州,災情最慘重的區域包括新竹州的竹東竹南苗栗大湖各郡,與台中州的東勢豐原大甲各郡[2]

傷亡[編輯]

地震共造成3279人死亡,受傷者則有11976人,死傷者共計15255人。死者中,屬於內地人(日本本土人)者有8人,來自中華民國者有17人,其餘則皆為本島人。

郡/市死亡人數受傷人數
新竹州新竹市 4 19
新竹郡 - 5
中壢郡 - 3
竹東郡 14 150
竹南郡 328 1208
苗栗郡 794 2555
大湖郡 229 656
合計 1369 4596
台中州台中市 20 40
大屯郡 - 2
東勢郡 28 250
豐原郡 1494 5913
大甲郡 386 1206
彰化郡 - 5
合計 1910 7380
總計 3279 11976

建築受損[編輯]

災後針對「家屋」受損的統計顯示地震共造成住家全壞17,927戶、半壞11,446戶、大破9,836戶、小破15,583戶。合計受害共54,792戶。非住家方面則有6,893棟損壞。至於公共建物如學校與廟宇、公司等,則有共153棟全壞、64棟半壞。其中含學校25棟全壞、10棟半壞;街莊役場也有6棟全壞。

工商業損失[編輯]

商家方面,新竹州各地損失共計約1,316,362圓、台中州約63,478圓。製帽業在新竹州的損失約40,566圓、在台中州約15,680圓。茶業方面,包括品質下降在內,共損失約783,425圓。蠶業損失則包括蠶室約33,965圓與蠶具約19,125圓。製糖業損失換算金額約270,000圓。此外,產業組合、礦產、保險會社等部門也有所損失。

 
台中線第8隧道口外的鐵道扭曲。

交通[編輯]

縱貫線台中線的鐵路線、橋梁與隧道皆有損壞,並導致列車停駛。其中包括后里大安間的隧道崩塌、大甲溪橋破損等。縱貫道路約有10處損壞,損失金額估計1,495圓;同時橋梁13處受損,估計損失13,599圓。

救災[編輯]

總督府、台灣各地的衛生機關,以及陸軍、海軍皆投入震災救護,同時軍方也受命執行飛行偵察。一些公私立團體,如赤十字社的本部與台灣支部等,也在震災後成立救護班。另外,還有地方上消防組、壯丁團、保甲、青年團、在鄉軍人、方面委員等參與救難。

捐款[編輯]

至1936年3月31日止,賑災所收受的義捐金含利息共有1,747,821.2圓。其中包括台灣島內機構,以及來自滿洲國中華民國南洋印度歐洲北美南美等國外地區;和來自日本本土各地的援助,其中東京府共捐有539,885.38圓。

餘震[編輯]

主震後30日間之餘震計180次,有感餘震計65次。

  • 4月21日午前6時26分,中港溪中游三灣附近
  • 5月5日午前7時2分,後龍溪中游公館附近
  • 5月30日午前3時43分,大肚溪中游
  • 6月7日午前10時51分,梧棲附近
  • 7月17日午前0時19分,發生於竹南、苗栗後龍溪河口附近,苪氏規模6.0,除苗栗郡罹難12人、受傷170人及竹南郡罹難32人、受傷222人外,其他地區並未發生傷亡事件。

相關條目[編輯]

 
清水街震災紀念碑
 
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

註釋[編輯]

  1. 1.0 1.1 1.2 1.3 中央氣象局台灣地區的災害性地震(1901-2000)
  2. ^ 森宣雄、吳瑞雲. 台灣大地震-1935年中部大震災紀實. 台北市: 遠流出版. 1996. ISBN 957-32-2793-2.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芭蕾舞

 
 

 
女芭蕾舞演員穿的腳尖舞鞋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如胡桃鉗,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布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芭蕾是一種輕盈,舒緩,優雅的舞蹈。「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為法語ballet」的譯音,它的詞源則是義大利語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為「舞蹈」。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樂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詞源[編輯]

"Ballet"一詞最初源自希臘語,"βαλλίζω" (ballizo),意指"跳舞"、"跳躍"。[1] [2],後來演變成 拉丁語中"Ballo"和"Ballare",意指"跳舞"。[2][3]後來再次演變,出現義大利語"Ballo",即"跳舞"。法語中的"Ballet"最初即來自"Ballo"的指小詞"Balletto",並於約1630年外借為英語詞彙。

歷史[編輯]

芭蕾舞的歷史起源自十五至十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宮廷。它迅速地傳到了法國王后凱瑟琳·德·麥地奇的宮廷,並展開了進一步的發展。現今的古典芭蕾舞就是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立,他青年時也曾是一名活躍的芭蕾舞蹈員,表演過由舞者兼編舞家波襄及作曲家尚-巴迪斯堤·盧利創作的舞劇。1661年,路易十四創立了皇家舞蹈學院,專責創立芭蕾舞的舞步標準及承認舞蹈教師的資格。1672年,路易十四退役並任命盧利為巴黎歌劇院的總監,並發展出第一支專業芭蕾舞團,即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芭蕾舞在法國的發展令不少芭蕾舞術語以法語為主。在未發明前舞台之前,早期的芭蕾舞劇均在大型廳室上演,觀眾都坐在三面環繞舞台的排座上觀賞。

Despite the great reforms of Jean-Georges Noverr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allet went into decline in France after 1830, though it was continued in Denmark, Italy, and Russia. It was reintroduced to western Europe on the eve of the First World War by a Russian company, the Ballets Russes of Sergei Diaghilev, who ultimately influenced ballet around the world. Diaghilev's company became a destination for many of the Russian-trained dancers fleeing the famine and unrest that followed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These dancers brought back to their place of origin many of the choreographic and stylistic innovations that had been flourishing under the czars.

In the 20th century, ballet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broader concert dance. For exam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choreographer George Balanchine developed what is now known as neoclassical ballet. Subsequent developments include contemporary ballet and post-structural ballet, seen in the work of William Forsythe in Germany. Also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allet took a turn dividing it[clarification needed] from classical ballet to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dance, leading to modernist movements[clarification needed]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5]

形式[編輯]

風格流派[編輯]

  • 早期芭蕾
  • 宮廷芭蕾
  • 古典芭蕾(跳古典芭蕾相比於浪漫芭蕾較容易,因為舞者只需要面帶微笑,熟記舞步和擁有自信。就算在跳錯舞步之下也必須擁有過人的自信不停下的跳下去)
  • 浪漫芭蕾(有爭議認為是古典芭蕾中的浪漫派)
  • 仿古芭蕾
  • 現代芭蕾[4]

技術流派[編輯]

芭蕾舞裙[編輯]

由幾層薄紗打褶重疊而成,

髮式[編輯]

古典芭蕾舞女一般把長頭髮挽成一個,這樣脖子和頭部的線條就會顯得更清晰,也能更做出方便旋轉的動作。

術語[編輯]

  1. 巴特芒 Battement 腿部動作的總稱
  2. 巴特芒湯糾 Battement tendu 擦地
  3. 得米普力也 Demi plie 半蹲
  4. 哥讓得普力也 Grand plie 大蹲
  5. 巴特芒湯糾日代 Battement tendu jeté 小踢腿
  6. 讓德項伯 Rond de jambe 用腿劃圈
  7. 阿太爾 A terre 地面
  8. 巴特芒風糾 Battement fondu 單腿蹲
  9. 古得彼也 Cou-de-pied 動作腳位於主力腳腳腕
  10. 巴特芒芙拉貝 Battement frappé 小彈腿
  11. 阿大糾 Adagio 慢板,多指控制類動作
  12. 昂萊爾 En l'air 空中
  13. 哥讓得巴特芒日代 Grand battement jeté 大踢腿
  14. 日了畏 Releve 上升,多指半腳尖,腳尖動作
  15. 昂法斯 En face 正面
  16. 埃撲魯芒 Epaulement 頭和肩的動作
  17. 克羅賽 Croise 交叉
  18. 埃法賽 Effacé 敝開
  19. 阿拉貝斯克 Arabesque 迎風展翅舞姿
  20. 埃嘎得(前) Ecarté 攀峰式
  21. 埃嘎得(後) Ecarté 俯望式
  22. 阿提丟 Attitude 鶴立式舞姿
  23. 湯里也 Temps lié 移重心

舞鞋——軟底鞋[編輯]

用柔軟的薄皮革或帆布製成,以較緊的包住腳為宜。男演員穿標準舞鞋,個別男演員在表演特定人物時也使用足尖鞋足尖鞋用以支撐女演員長久地站立和腳尖行走、跑和跳。足尖鞋是在普通舞鞋的鞋尖部分增墊棉花、松香或輕質木楦,並在鞋尖上用線縫衲多次而成。對提高和豐富女子舞蹈的技巧和表現力,塑造浪漫主義芭蕾的輕盈欲飛的仙女和精靈的形象有很大幫助。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痲疹

 
 
 
痲疹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ICD-10 B05
ICD-9 055
DiseasesDB 7890
MedlinePlus 001569
eMedicine derm/259 emerg/389ped/1388
MeSH D008457
 
痲疹病毒
Measles virus.JPG
 
病毒分類
組: Group V(-)ssRNA
目: 單股反鏈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
科: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亞科: 肺炎病毒亞科 Pneumovirinae
屬: 痲疹病毒屬 Morbillivirus
種: 痲疹病毒 P. morbili

痲疹拉丁語Morbilli德語Masern英語Measles 或 Rubeola),是兒童常見的急性病毒傳染病。第一個解釋這個疾病,並將它與天花作出區隔的科學家是一名波斯醫生穆罕默德·伊本·扎卡里亞·拉齊波斯語محمد زکریای رازی,拉丁轉寫:Muhammad ibn Zakariya al-Razi,860年-932年)。1954年,引起麻疹的痲疹病毒(Measles virus)首次被分離出來,麻疹疫苗於1963年起正式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仍有麻疹病例約4000萬,其中100萬兒童死於麻疹及其併發症,在疫苗可預防的病毒性疾病中死亡例數最多。

痲疹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uirus morbili),型態為球狀,直徑140~250nm,單股RNA,無分節,外層有包膜,上有血液凝集素(HA)和溶血素(HL),共六種結構蛋白,僅一種血清型[1]

 

 

傳染途徑[編輯]

痲疹病毒存在於被感染者的眼、鼻、口腔分泌物中,經由飛沫傳染,潛伏期約10~11天。未患過痲疹、未接種疫苗及接種疫苗失敗者,是痲疹的高危險群。 全年均有病例產生,以春、冬為主,流動人口或免疫空白點易造成城鎮局部易感人群累積,導致局部或點狀痲疹爆發流行。

病理[編輯]

麻疹由副粘病毒科的一種病毒引起。麻疹病毒一般通過直接接觸和空氣傳播,先感染粘膜,然後擴散至全身。 可檢查出多核巨細胞嗜酸性包涵體

臨床症狀[編輯]

  • 臨床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紅暈的灰白小點(Koplik’s spots斑)。單純麻疹預後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
  • 典型的痲疹臨床表現共分三期,卡他期、出疹期、恢復期

疫苗預防[編輯]

疫苗是由組織培養後的減毒毒株製備。預防的方法是接種活性減毒麻疹疫苗,台灣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第九個月,會接種一劑活性減毒疫苗,十五個月後,接種MMR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MMR Vaccine) 所針對的疾病包括麻疹、腮腺炎和德國痲疹

 

 

 

 

 

 

風疹

 

Confusion grey.svg

Rubella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ICD-10 B06
ICD-9 056
DiseasesDB 11719
MedlinePlus 001574
eMedicine emerg/388 peds/2025derm/259
MeSH D012409

風疹又名德國麻疹,由風疹病毒所引起。風疹之所以常被稱為德國麻疹,是因為此疾病最先於十八世紀中期,由德國醫生確診。孕婦如果在懷孕首3個月感染風疹,會令胎兒出現異常情況,所誕下的嬰兒可能會患上先天性德國麻疹綜合症,導致失聰、眼部缺陷、心臟畸形及智力發展遲緩。

病徵[編輯]

患病兒童會全身出疹及耳後淋巴結脹大,患病的成年人則會先出現頭痛、疲倦、輕微咳嗽和輕微發燒達1至5日,然後像患病兒童一樣皮膚出。出疹的情況會維持3至5日,但有些病者可能沒有這個病徵。

傳播途徑及潛伏期[編輯]

風疹傳染性極高,風疹可透過接觸病人的鼻喉分泌物或飛沫而傳播,而潛伏期由14至26日不等。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漫

 
 
 
日本的動漫類作品中的人物

動漫動畫漫畫的合稱與縮寫。

 

 

歷史源流[編輯]

隨著現代傳播媒體技術的發展,動畫漫畫之間聯繫日趨緊密;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而為一稱之為「動漫」,尤其在青少年中甚為常用。「動漫」一詞的起源,現可考證為1993年創辦的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與1998年創刊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Anime Comic Time)。經由雜誌的宣傳,齊概括性在華語地區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常習慣將動畫(anime)、漫畫(comic)、遊戲(game)合稱為ACG

隨著電玩產業的快速崛起,自1990年代起此三項產業已緊密結合,在日本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許多作品企劃都作跨媒體製作以期達到最大收益;也有許多GALGAME被改編成動漫作品,例如《染紅的街道》、《ef - a fairy tale of the two.》等等。動漫已經從單單的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擴展到電視遊樂器、網際網絡、玩具等等的許多領域。

2015年4月28日,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以國賓之禮迎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伉儷來訪,並在白宮草坪記者會的演說中表示:「感謝日本為美國年輕人帶來動畫漫畫以及繪文字[1]

使用誤區[編輯]動漫一詞現今多半被理解為一部動畫加其同名漫畫,甚至現今動漫迷已經漸漸認為動漫等於動畫或是動漫等於青少年向動畫。動漫為日本引領次文化的兩個分支的總稱,其中包含動畫和漫畫,而並非動畫,其實質為文化圈。

「動漫是日本的動畫」的說法也是對動漫理解的一大誤區。「動漫」一詞僅在中文頻繁使用,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沒有「動漫」這個詞。

比較大的誤區還有「動漫是會動的漫畫」說法,屬邏輯錯誤,卻仍有不少網民相信。但是實際上不管是漫改動畫、游改動畫、輕改動畫或原創動畫等都被包含在動畫之內。

動漫產業[編輯]

衍生術語[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漫畫[編輯]

 
 
Mangalogo.jpg
漫畫
動漫主題 |查‎··
 
日本12世紀的鳥獸戲畫繪卷,被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漫畫

漫畫指通過虛構、誇飾、寫實、比喻、象徵、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繪圖畫來述事的一種視覺藝術形式。是靜態影像沒有聲音。可以加上文字、對白、狀聲詞等等來輔助讀者對畫的理解。是靜態所以不是動畫影片。沒有聲音所以不是配圖廣播劇(VOMIC)。有述事的功能,能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所以不是浮世繪。一般不會全採用寫實,所以不是風景畫、人物畫、速寫寫生等寫實畫。主要為圖畫搭配文字,而不是以文本或小說為主體,所以不是文學書籍或繪本中附的插圖

「漫」字,與漫筆、漫談的「漫」字用意相似。漫筆、漫談在文學中是隨筆小品,而漫畫則是繪畫中的隨筆、小品。

  

起源[編輯]

漫畫作為繪畫作品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從最初作為少數人的興趣愛好,到現在已成為目前人們的普遍讀物,更是學生的最愛。雖然最近才蓬勃的漫畫,卻早在800年前,日本已有了漫畫的開始。

歐洲[編輯]

 
瑞士畫家魯道夫·托普佛在1830年代的Histoire de Monsieur Cryptogame

歐洲在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就有類似漫畫的作品,像李奧納多·達文西開始使用誇張的表現手法,本是作大壁畫時,在小紙上的速寫,但因誇張的畫作,滑稽的表現,而開始了西洋漫畫[1]。而瑞士畫家魯道夫·托普佛在1830年代的連環漫畫是歐洲連環漫畫的起源[2]

 

日本[編輯]

中國[編輯]

  • 起源時間:民國十三、十四年
  • 重點人物:豐子愷、陳師曾
  • 豐子愷的漫畫在文學周報連載,也造成了當時風行,雖然中國此時才開始流行漫畫,起源卻是從清末開始,陳師曾的簡筆發表於太平洋報,但當時不稱為漫畫[1]
  • 漫畫與黑面琵鷺的關係:漫畫一詞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鳥類的別名,以其用嘴在水中捕魚與畫家在紙上隨意下筆的姿態相似而得名[3]

臺灣[編輯]

  • 起源時間:二十世紀初
  • 重點人物:楊國城、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洪晁明
  • 當時台灣漫畫的本土意識和色彩強烈,畫作總是富有地方色彩,楊國城、陳繼章開始繪製政治漫畫。後來許多漫畫家受到日本漫畫所影響,開始慢慢出現附有日本漫畫的作品。

漫畫與其它媒體的比較[編輯]

漫畫與其它媒體的比較
媒體形式 視覺情報的表現 聽覺情報的表現 畫面的連續性
漫畫 繪畫來提示 用文字或狀聲詞表達聲音 時間依每格流動
繪本 用繪畫來提示加上文章說明 用文字、狀聲詞甚至文章表達聲音 靜態的・插畫的形式
小說 文章說明
(有的會有插畫) 用文字、文章表達聲音
不採用狀聲圖形 無(靜態挿畫)
廣播劇 沒有畫面,用聲音說明 用聲音和配樂直接提示 無
映畫・動畫 映像直接提示 有聲音與配樂 動態・realtime
VOMIC 用絵畫來提示 有聲音與配樂 時依每格流動
浮世繪 用絵畫來提示 無 靜態的・挿畫的
絵畫 用絵畫來提示 無 靜態

漫畫的畫面可以簡單也可以複雜,可以抽象也可以寫實,但注重能表達一個觀念或故事的內涵。雖然在古代很多是以諷刺幽默為主,但也有歷史故事(如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恐怖鬼怪(如唐代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圖),社會問題等不同題材。

發展史[編輯]

 
2世紀的圖拉真柱上的帶狀敘事繪畫

人們熟悉的羅馬圖拉真柱,外表纏繞190米浮雕,刻畫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的功績,於西元113年落成。11世紀的貝葉掛毯長70公尺,寬半公尺,現存62公尺。描述了整個黑斯廷斯戰役的前後過程。可視為早期漫畫的一種模式。

 
11世紀的貝葉掛毯

古代中國也有漫畫這種藝術形式。諸如漢代山東西元147年落成的武梁祠石刻夏桀》、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憲宗朱見深所作的《一團和氣》、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孔雀圖》、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有錢能使鬼推磨》等,經美術界專家考證,均屬中國古代漫畫。只是在中國古代,與漫畫這種繪畫形式逐漸相適應的畫種名稱並非「漫畫」,而是叫做「諷刺畫」、「寓意畫」、「諷喻畫」、「時畫」、「諧畫」、「笑畫」或「滑稽畫」。

 
威廉·賀加斯18世紀的連環圖作品A Rake's Progress的最後一張圖

西方在十五世紀印刷術發明之後,就可能出現漫畫,但通常以藝術家威廉·賀加斯在十八世紀的連環圖作品A Rake's Progress定為現存西方歷史上最早漫畫。這個作品已帶有分鏡的感覺,甚至像一個畫出來的分鏡劇本。

 
19世紀日本北齋漫畫

東方則是日本浮世繪畫家山東京傳在1798年繪本『四時交加』的序文第一次用《漫畫》這個詞。而葛飾北齋所繪製,在1814年開始出版的北齋漫畫可能是漫畫這類型在東方最早的展現。

現代漫畫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清朝光緒年間陳師曾上海發行的《太平洋報》上曾發表過一些即興隨意的作品[4],小形、著墨儉省而意趣頗濃。但因當時戰亂不斷,大部分刊物在戰亂期間燒毀遺失,已經很難再看到全部的作品了。幸好魯迅鄭振鐸所編輯的《北京箋譜》內搜集了一些與陳師曾類似漫畫作品,才能一睹初期漫畫的餘韻。

1925年5月,被後人尊稱為漫畫大師的豐子愷開始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上刊載了一些繪畫作品,並從5月的第172期為豐先生作品標上了「漫畫」的字樣,這是漫畫的名稱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大眾面前。從此,豐子愷的畫就以「子愷漫畫」的名字風行於各種報刊上。

可惜漫畫後來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占有的地位並不重要。中國各種學校課程、學者研究、藝術獎、社會評價、政府管制、市場銷售等等各方面,在20世紀內,漫畫在中國長期都處於弱勢地位,少被看重。直到1990年代,中國才有第一本專業漫畫雜誌,晚了美日等國近一世紀。1998年才有第一屆中國漫畫獎[5],比日本1971年創的手塚賞晚了二十多年。直到2002年,中國美術學院才成立動畫系[6]

漫畫研究[編輯]
就像在定義文學及電影的問題一様[7],有關漫畫媒體的定義還沒有達成共識[8],許多試圖為漫畫下的定義或說明都出現了許多的例外[9]。像Töpffer[10]、R. C. 哈維、威爾·埃斯納[11]、大衛·卡瑞爾[12]、Alain Rey[8]及 Lawrence Grove都強調文字和圖畫的的結合[13],但是在漫畫史上也出現過著名的無文字漫畫[9]。像Thierry Groensteen[13]及Scott McCloud強調圖畫序列的重要性。到了20世紀末,不同的文化發現彼此的漫畫傳統,也重現找出一些早已被遺忘的漫畫類型,以及新漫畫類型的產生,因此要定義漫畫就更加困難了[14]。

漫畫類型[編輯]

按照讀者客層(不同國家會對書刊有不同的分級分類標準,年齡限制各國不一):

  • 兒童漫畫——以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E-Everyone級)
  • 少年漫畫——以少年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2歲以上)
  • 少女漫畫——以少女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2歲以上)
  • 青年漫畫——以年齡層在少年以上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6歲以上)
  • 女性漫畫——以家庭主婦和白領女性為主要讀者對象。(美國DC的T+級為16歲以上)
  • 成人漫畫——有暴力色情內容,成人才能閱覽。(日本分為18X與20X,台灣限制級為十八禁,美國DC的M級為18禁)

按照篇幅,以表現形式分類有單幅漫畫,四格漫畫,劇情漫畫(連環漫畫)等不同的形式:

  • 單幅漫畫——只由一幅繪畫作品組成。
  • 四格漫畫——只由四格繪畫作品組成。
  • 短篇漫畫——篇幅較短的漫畫作品。在雜誌上登載的話,一般當期就會結束。
  • 短期集中連載——篇幅較長的漫畫作品,無法一次刊行完畢,需要連載幾期,但一般沒辦法到達能出單行本的頁數。
  • 長篇連載——篇幅更長的漫畫作品,無法一次刊行完畢,需要連載數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按照題材(題材並沒有侷限):

  • 科幻漫畫——以科幻故事為題材的漫畫作品。
  • 奇幻漫畫——以與現實完全不同的世界為舞台的漫畫作品。
  • 災難漫畫——以災難事件為題材的漫畫作品。
  • 冒險漫畫——講述驚險刺激的傳奇故事的漫畫。
  • 運動漫畫——以運動為題材的漫畫。例如:棒球漫畫、籃球漫畫、足球漫畫……等。
  • 博奕漫畫——以棋類、牌戲、魔術為主題的漫畫作品,其內容可能以競賽或賭博的方式為主。
  • 推理漫畫——以推理為故事主題,通常此類漫畫多為通力合作,有推理故事的原作者及漫畫人物的繪畫者合力完成。
  • 歷史漫畫——以歷史為背景進行發揮創作的漫畫。
  • 武俠漫畫——以武俠為題材的漫畫,多為香港漫畫
  • 烹飪漫畫——在日本稱為料理漫畫。以烹飪為主題。
  • 色情漫畫——內容有明顯以引起性興奮為目的之性描繪。在華語地區的次文化中又稱「A漫」或「H漫」,美國次文化稱為XXX級,日本次文化稱為「工口漫」。
  • 戀愛漫畫——內容以戀愛為主。
  • 正常向——已達青春期或成年角色的異性戀為主。
  • BL漫畫——以女性群體為主的(也有一部分男生)以創作其幻想中的男同性戀的漫畫作品。最初出現在日本,後來席捲華人地區(包含台灣與中國大陸)
  • GL漫畫——又稱百合,以創作其幻想中的女同性戀的漫畫作品。
  • 蘿莉漫畫——主角多半是未達青春期女性孩童的漫畫作品。
  • 正太漫畫——主角多半是未達青春期男性孩童的漫畫作品。
  • 校園漫畫——以校園為舞台,學生為中心人物的漫畫作品。

按照國家

  • 美國漫畫——由美國出版的漫畫作品,大多為彩色。畫風有像是花生漫畫加菲貓線條簡單明瞭的卡通畫風,另一種則像超級英雄這類的硬派寫實畫風。
  • 歐洲漫畫——主要指由歐洲地區出版的漫畫作品。多數歐洲漫畫畫面和裝幀十分精美,有一種精英藝術氣質。其繪畫周期較長,以彩色為主。
  • 日本漫畫——當代日本漫畫業非常興盛,在世界上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 台灣漫畫——主要指由台灣出版的漫畫作品。受日式漫畫影響很深,此外,部分漫畫家在漫畫中加入工筆畫的繪畫技法,看起來非常的精緻,以黑白為主。
  • 香港漫畫——主要指由香港出版的漫畫作品。經常以武俠小說、流氓生涯和打鬥為題材,例如:龍虎門神兵玄奇等。亦有不少喜劇作品,如:老夫子牛仔麥兜等,近年以彩色為主。近年備受注視的獨立漫畫家風格較個人化,題材反映時代面貌,被視為較具文化水平的作品。

  誰首先使用“漫畫”一詞?也就是誰首先將“漫畫”一詞作為繪畫品種的名稱使用?與上海作為中國漫畫發祥地有著首要的直接關係,所以必須先說一下。  

    多年來,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是豐子愷先生首先將“漫畫”一詞作為繪畫品種名稱使用。 

    1986年10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畢克官、黃遠林著《中國漫畫史》就認定豐子愷首先使用“漫畫”名稱。(見該書72頁) 

  2004年7月20日上海《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載楊雲棠先生《大師們》一文,更是明確說:“首創‘漫畫’一詞的是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還引證劉海粟先生在《懷念豐子愷先生》一文中,也談及“‘漫畫’一詞,即是豐子愷先生首創。” 

  此後,見一些書報刊物依然談及“漫畫”一詞為豐子愷首創。例如,見朱國榮先生編著、2005年8月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之最》一書,也認定“最早使用‘漫畫’一詞的人豐子愷”。(見該書104頁) 

  那麼,豐子愷先生自己是怎麼說的呢?豐子愷于抗日戰爭後期撰的《我的漫畫》一文中回顧自己漫畫創作生涯時說:“‘漫畫’二字,的確是在我的畫上開始用起的……約在民國十二年左右,上海一班友人辦《文學週報》,我正在家裏描那種小畫……逐期刊登在《文學週報》上,編者代為定名曰《子愷漫畫》。”並且說:“其實,我的畫究竟是不是‘漫畫’,還是一個問題。因為這兩字在中國向來沒有。”豐子愷于1941年撰的另一篇《漫畫》一文中說:“‘漫畫’這兩個字最初是日本用出來的。後來舶來中國,到今日已經盛行。”(見豐華瞻、戚志蓉編《豐子愷論藝術》,1985年9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經查,豐子愷早年是文學研究會成員,他以隨意漫筆表現生活情趣的小品畫。1925年5月,由文學研究會的主將鄭振鋒拿去,在《文學週報》第172期起逐期發表,並在每幅作品刊出時,由鄭振鋒代擬標上“漫畫”兩字。文學研究會是一個重要文學團體,其機關刊物《文學週報》是有廣泛影響的刊物,豐子愷在該刊逐期發表標明“漫畫”的作品,自然有廣泛影響。而且于1926年1月,在鄭振鋒的主持下,豐子愷的第一相畫集《子愷漫畫》,由《文學週報》社出版,廣為傳播。這樣,就自然而然在廣大讀者中形成豐子愷首先使用“漫畫”這一名稱的印象,也就得出豐子愷首創“漫畫”一詞的結論。 

  以筆者之見,上述說法值得商榷。需要弄明白的是: 

  (一)究竟誰首創“漫畫”一詞? 

  (二)“漫畫”這兩字,是否如豐子愷所說“在中國向來沒有”而由日本“舶來中國”? 

  研究歷史(包括美術史、漫畫史),必須盡可能多掌握史料,才能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 

  中國南宋學人洪邁(1123-1202)擅長隨筆類著作,留下了《容齋隨筆》、《容齋續筆》、《容齋三筆》、《容齋四筆》、《容齋五筆》等多本隨筆集,內容十分廣泛,文字簡潔明暢,甚有可讀性。在《容齋五筆》卷三第二側《瀛莫間二禽》一文中說:“瀛、莫二州之境,塘濼之上有禽二種。其一類鵠,色正蒼而喙長,凝立水際不動,魚過其下則取之,終日無魚,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緣。其一類鶩,奔走水上,不閒腐草泥沙,唼唼然必盡索乃巳,無一息少休,名曰漫畫。”由此可見,早在九百年之前的十二世紀的南宋,已經出現“漫畫”一詞,不過當時是作為一種鳥的名稱出現。今查相關資料得知:所謂“漫畫”之名的鳥,即篦鷺,通常稱為鷺鷥。 


 明崇禎三年馬元雕刻本《容齋五筆》中有“漫畫”一詞 


  唐宋年間,是中日文化交流最為頻繁活躍的時期。這一時期,日本派遣大量各類人員出使中國,幾乎全方位地學習中國的文化和技藝,並蒐集大量中國典籍帶回日本,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等隨筆集刻本也在其列。有趣的是,十八世紀的日本文人鈴木煥鄉于1771年(相當於中國清代中時乾隆年間)出版了木刻本隨筆集《漫畫隨筆》,該書的《撈海一得自敘》一文,其筆法和記敘的內容幾乎與中國南宋洪邁的《容齋五筆》中《瀛莫間二禽》一文如出一轍,如說:“瀛、莫有鳥名漫畫,終日奔走水上,撈捕小魚而食之,猶不能飽。又有鳥名信天翁,立水上屹然不支,遊魚至前,因以食之……”可以看出,日本文人鈴木煥鄉的隨筆風格有明顯模倣中國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的痕跡,並且因為喜愛“漫畫”鳥的名稱和性格,而將自己的隨筆集取名為《漫畫隨筆》。這一史實清楚地表明,“漫畫”一詞首創于中國的南宋,而後傳到日本。這樣,對於豐子愷所說的“‘漫畫’兩字在中國向來沒有”之說,以及社會上流傳的“‘漫畫’一詞是豐子愷首創”之說,也就不能成立。 

  至於“漫畫”一詞作為繪畫品種的名稱,是否如豐子愷所說由日本“舶來中國”,這倒是事實。 

  廣泛運用漢字的日本,十九世紀上半時江戶時代,著名“浮世繪”風俗畫家葛飾北齋(1760-1849),就把他造型誇張變形,用筆隨意抒情,表現城鄉風俗生活的繪畫,用“漫畫”一詞作為畫種名稱而出現。葛飾北齋于1841年出版,分為十五編,收有4000件風俗畫作品的結集,就命名為《北齋漫畫》,廣為發行。據日本漫畫史學者北澤樂天研究認為,“漫畫”一詞作為畫種名稱,的確出自《北齋漫畫》畫集之書名。此說已成為日本美術史論的共識。葛飾北齋還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創作有300多幅插圖的《水滸畫傳》,風格與《北齋漫畫》集相似,造型和藝術表現也有漫畫情趣。他是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繪畫大師,所以,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他列為世界紀念的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北齋漫畫》集也流傳到中國。所以說,“漫畫”一詞作為繪畫品種的名稱,從日本傳入中國也是很正常的事。 

  在我國,明確以“漫畫”作為畫種名稱出現,是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該年3月27日,上海的《警鐘日報》上發表的具有漫畫特徵的繪畫就冠以“時事漫畫”的名稱。此後,《警鐘日報》以“時事漫畫”的欄目,在一個月內文分三次同樣以“時事漫畫”刊出了漫畫。這比1925年《子愷漫畫》開始公開發表要早二十一年。誠然,1925年起《子愷漫畫》的連續發表和結集出版廣為發行,對“漫畫”作為畫種名稱在中國的流播普及,有著重要作為,功不可沒。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3月27日上海《警鐘日報》刊出漫畫 

  從“漫畫”一詞的淵源關係和演變來看,“漫畫”作為繪畫品種名稱在中國的使用,首先始於上海,這就使上海作為中國漫畫的發祥地具備了文化底蘊。 黃可

來源: 上海文藝

 

 

 

責任編輯:王佳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基尼環礁

 
 

座標11°35′N 165°23′E

比基尼環礁
環礁
比基尼環礁,東北方(紅框)中為比基尼島,其中西北方曾經進行過核爆
比基尼環礁,東北方(紅框)中為比基尼島,其中西北方曾經進行過核爆
比基尼環礁旗幟
旗幟
馬紹爾群島地圖,其中標示出了比基尼環礁(Bikini)
馬紹爾群島地圖,其中標示出了比基尼環礁(Bikini)
比基尼環礁地圖
比基尼環礁地圖
經緯度: 11°35′N 165°23′E
國家  馬紹爾群島
面積
 • 陸地 2.3 平方英里(6 平方公里)
人口
 • 總計 無人居住

比基尼環礁英語Bikini Atoll,亦作Pikinni Atoll),是一個屬於馬紹爾群島堡礁,由23個小島環繞著一個面積達229.4平方英里(594.1 km2)的潟湖組成。美國從1946年到1958年在馬紹爾群島共進行了20多次原子彈氫彈的爆炸。2010年7月3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該國第一個世界遺產。[1]

比基尼環礁被德國航海家及探險家Otto von Kotzebue發現之時,本來被命名為Eschscholtz環礁,以紀念波羅的海德國裔科學家Johann Friedrich von Eschscholtz

文化影響[編輯]

 
比基尼環礁進行的首次核試:十字路行動

美國從1946年到1958年在馬紹爾群島共進行了20多次原子彈氫彈的爆炸。與此同時,時裝界在當時亦同時發明了一種和女用內衣相差無幾的泳衣,因為這種泳衣相當暴露,完全突破當時人們的傳統思想底線,發明者認為其影響力無異於一次核爆,故取名於這次在比基尼環礁的核試,叫作「比基尼泳衣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Thomson-PP02.jpg
原名 First Impressions
出版地 英格蘭 英格蘭
語言 英國 英文
類型 小說
出版商 T. Egerton, Whitehall
出版日期 1813年1月28日
媒介 印刷(精裝本和平裝本)
ISBN NA
上一部作品 理性與感性
下一部作品 曼斯菲爾德莊園

傲慢與偏見》(英文:Pride and Prejudice),出版於1813年,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反應了19世紀英國鄉紳階層的禮節、成長、教育、道德、婚姻的情態。

 


創作背景

 
作者珍·奧斯汀

珍·奧斯汀1796年到至1797年間寫成此著,寫作地點都是在英國漢普郡史蒂文頓Steventon Rectory)。

1811年,奧斯汀校正,原書名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過後來更改名為《傲慢與偏見》。書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有傲慢與偏見的表現,並不能說傲慢代表達西,而偏見代表伊莉莎白。

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軍方圖書館(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頓先生(Mr. Egerton)出版。此出版社在1811年出版了珍·奧斯汀的著名小說《理性與感性》,口碑不錯,因此決定出版《傲慢與偏見》。

內容簡介[編輯]

 
Pride and Prejudice

核心主題是圍繞著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地主鄉紳貴族的情感和婚姻問題。

女主角是20歲的伊麗莎白·班奈特,她機智、聰慧、善良。她父親班奈特先生多數時間藏在書房裡,避開妻子班奈特太太。班奈特太太缺乏教養和遠見,只想把五個女兒都嫁給有錢紳士。由於沒有男性繼承人,班奈特家不多的財產在班內特先生死後要姑娘們的表兄柯林斯先生來繼承,班奈特太太和其他未婚的女兒可能會無家可歸。

賓利先生最近租下了班內特家附近的尼日斐莊園,同住的還有他的兩位姐妹──賓利小姐和已婚的赫斯特太太,後者的丈夫徒有風度,沒有多少財產。班奈特太太知道賓利先生每年有五千磅的收入,心情激動,渴望把女兒嫁給賓利先生。不久,賓利先生去了倫敦一趟,帶回了他的朋友達西先生。他們參加了在梅里屯的一場公共舞會。舞會開始時,人們公認每年有高達10,000英鎊的收入的達西先生是最棒的。然而,聚會進行到一半,鄰居們就發現達西先生並不討人喜歡,因為他自命比身邊這些「鄉下人」要高貴。班奈特家的人特別討厭他,因為達西先生怠慢了伊麗莎白。當賓利先生建議達西和伊麗莎白跳舞時,達西卻說:「她還沒有漂亮到可以打動我的地步。」但賓利先生卻被公認為是個優秀的,令人愉快的紳士,而他對伊麗莎白最親近的姐姐──珍的愛慕也相當明顯。

 
傲慢與偏見

達西先生卻對伊麗莎白產生了不可遏制的感情,但他竭力隱瞞,後來發現伊莉莎白的家人舉止粗俗,而且親戚的地位也不高,使他很矛盾。而伊麗莎白一直不知道高傲的達西先生已經愛上了她,而且愛慕越來越深。後來,班奈特先生宣布一位客人將來訪。眾人興奮地猜測來客是誰,發現原來是她們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柯林斯是個嘮叨勢利,令人討厭的牧師,將宣讀《對年輕女性的布道》之類的道德書視為「愉快夜晚活動」。他尋找一切機會提及他的女贊助人凱瑟琳·德·鮑爾夫人,像哈巴狗一樣對她阿臾奉承。因凱瑟琳夫人勸他得找個妻子,柯林斯便在他「可憐的表妹」中尋找人選,認為這樣就不會讓班內特家的財產落入別人之手,對雙方都有好處。柯林斯原屬意的是珍,但得知她「幾乎已經和賓利先生訂婚」之後,開始將目光轉向可愛的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然不肯嫁他,但班奈特太太極力支持這門婚事,甚至試圖強迫伊麗莎白首肯。然而,明白事理的班奈特先生卻對伊麗莎白說:「如果你不嫁柯林斯先生,你母親不理你了,但如果你嫁的話,便是我不理你了。」,從而表示支持愛女的決定。與此同時,伊麗莎白認識了一位軍官,韋克翰先生。韋克翰先生英俊迷人、風度翩翩,令伊麗莎白迅速傾心於他。但他們二人有次談話,韋克翰竟告訴她:達西先生曾對他很壞,令他失去了本來唾手可得的財富和機會,伊麗莎白聽後,更加厭惡達西先生了。

被拒絕後,柯林斯先生轉而向伊麗莎白最好的朋友夏綠蒂·盧卡斯求婚,夏綠蒂答應,二人很快結婚了。班奈特太太非常失望,但讓她更失望的是不久賓利先生突然搬回倫敦。珍無比痛心,母親的長吁短歎更使她難過。伊麗莎白應柯林斯先生和夏綠蒂新婚夫婦之邀,去參觀他們教區,在凱瑟琳·德·鮑爾夫人的羅新斯莊園看見達西先生,他是夫人的姨侄。達西先生幾番爭扎,當面向伊麗莎白承求婚,但他告白的態度仍是傲慢,伊麗莎白大為驚訝,但因為達西先生的態度、韋克翰先生之前的指控和得知是達西先生曾阻撓賓利和珍在一起,憤怒的她告知達西:「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可能同他結婚。」

第二天早上,伊莉莎白與達西先生在散步中相遇。達西交給伊莉莎白一封信,然後冷冷離開。信中達西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他寫道,除了她那些舉止粗俗、令人尷尬的親戚外,他見珍看上去無動於衷,以為她並不真心愛賓利,思考再三才勸朋友放棄。伊莉莎白也承認,珍矜持的個性使得其他人難以確定她的真心。同時,達西也揭露了韋克翰花花公子、投機取巧的真面目。達西以前的行為有了新的合理解釋,伊莉莎白對他的偏見也逐漸消除了。

後來,伊莉莎白和她的舅父母嘉蒂納夫婦同偕旅行,並參觀了達西先生的故居彭伯里。在莊園內散步的時候竟巧遇達西。達西的行為舉止顯得親切了許多。伊莉莎白這才發現,原來他的傲慢後面隱藏著真誠、慷慨的本性,對他開始有所改觀。

但當二人正在增進感情的時候,卻突然收到消息,得知伊莉莎白的妹妹麗迪亞私奔了。由於伊莉莎白的疏忽,沒有揭露韋克翰的真面目,才使得年輕幼稚的麗迪亞上了當,同韋克翰雙雙逃出軍團躲避賭債。達西找到了韋克翰,替他還清了賭債並迫使他同麗迪亞結婚,挽救了麗迪亞和班內特家的名譽。儘管達西要求保密,但麗迪亞的快嘴和嘉蒂納太太最終的坦白仍使伊莉莎白了解了實情,並徹底扭轉了她對達西的情感。

達西的姨母凱薩琳夫人威脅伊莉莎白不要答應達西先生的求婚,堅持達西必須娶自己的女兒。伊莉莎白這才發現並明白了即使自己拒絕了達西的第一次求婚,達西仍然愛她。當達西將賓利先生帶回鄉間,回到珍的身邊時(他們很快訂婚了),伊莉莎白向達西敞開了心扉,幸福終於降臨。

主要角色[編輯]

班內特家二小姐,二十歲,故事的主角。活潑,聰明,機智,對許多事都極有主見而不屈從於世俗的通念,喜愛以嘲諷的角度看待自己不喜愛的人事物。
  • 達西先生(英文:Mr. Darcy,全名:Fitzwilliam Darcy,男主角)
一位富有的紳士,英格蘭德比郡的大地主。故事主角。他是賓利先生的好友,外表英俊,個性內斂但不善與人相處,因此往往引起陌生人的誤會,認定其生性高傲冷酷,引來不少的批評。
  • 班奈特先生(Mr. Bennet)
一個住在英國哈特福郡鄉間的紳士,已婚,育有五名女兒。但他的財產需要由男性繼承,所以在他死後,他的遺產將會由和他有著差勁關係的柯林斯先生(Mr Collins)繼承。班奈特先生是一個溫柔而體貼的人,對他的兩位大女兒,珍和伊麗莎白寵愛有加。不過,他不喜歡他的妻子和三位小女兒的愚昧和不理性,經常說她們愚蠢以及嘲笑她們。對自己失敗的婚姻已絕望,是個沉默而善變、幽默卻善諷的人。對於妻子的愚昧,保持著冷眼旁觀的態度。
  • 班奈特太太(Mrs. Bennet)
班奈特先生的太太。她人生中最關注的事,是她的五個女兒能嫁得好,因為班奈特先生將來遺產中的主要部份將會由男性繼承人柯林斯先生繼承。是個非常平庸、見識淺薄而又長舌的女人。她的生活重心在於女兒的終生大事。
  • 珍·班奈特(Jane Bennet)
伊莉莎白的姊姊,班奈特五姐妹中最年長的,也是公認最美麗最漂亮的,而且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但性格矜持內斂,她相信人性本善,凡事都往好處想,認為世界上沒有壞人。和賓利先生一見鍾情,最後排除萬難結為夫妻。
  • 瑪莉·班奈特(Mary Bennet)
排行第三,自認在外貌上遜於其他姐妹,因此經常強調自己的學問及音樂方面的素養。
  • 凱瑟林(凱蒂)·班奈特(Catherine "Kitty" Bennet)
排行第四,十七歲,經常跟隨妹妹麗迪亞。
  • 麗迪亞·班奈特(Lydia Bennet)
排行最小,十五歲。愛慕虛榮,個性天真而魯莽。最終和韋克翰私奔,在達西的大力幫助下兩人才能結婚。
  • 查爾斯·賓利(Charles Bingley)
一個單身的富裕紳士。達西先生的朋友。性格隨和,活潑,但易受人影響。是班奈特太太寄予厚望的女婿人選。
  • 威廉·柯林斯(William Collins)
班奈特先生的表親,一個嘮叨而勢利的牧師。班奈特先生主要財產的將來繼承人。柯林斯先生經常奉承他的資助人,凱瑟琳·德波夫人。
  • 夏綠蒂·盧卡斯(Charlotte Lucas)
伊麗莎白的好朋友,也是鄰近盧卡斯家的長女。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及世故的人生觀,她對愛情及婚姻的觀點和伊莉莎白截然不同,最終為了將來生活的保障而嫁給了柯林斯。
  • 路易莎·赫斯特夫人(Louisa,Mrs.Hurst)和 卡洛琳·賓利(Caroline Bingley)
賓利先生的姊妹,非常高傲,經常輕視班奈特家族及其他地位比她們低的人。
  • 凱瑟琳·德波夫人(Lady Catherine de Bourgh)
達西先生的姨母,柯林斯先生的資助人。傲慢專橫,富有而又高傲的貴婦,提拔柯林斯先生為當地的牧師。門第觀念很深,一心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達西先生,所以相當反對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的婚事。
  • 喬治安娜·達西(Georgiana Darcy)
達西的妹妹,比達西年輕十多歲。含羞內向,多才多藝。
  • 安妮·德波(Anne de Bourgh)
凱瑟林·德波夫人的女兒,體弱多病。
  • 喬治·韋克翰(George Wickham)
一個吸引伊麗莎白的年輕軍人,達西先生的兒時玩伴。生性放蕩不羈,為了報復達西先生,所以到處傳播毀謗他的謠言,讓伊麗莎白對達西產生偏見。因為揮霍過度,欠債累累,最後和麗迪亞·班奈特私奔,並結婚。婚後,就厭倦了麗迪亞。
  • 費茲威廉上校(Colonel Fitzwilliam)
凱瑟林的外甥,達西的表親。非常和藹可親的紳士。
  • 菲力太太(Mrs. Philips)
班奈特太太的姊妹,住在鄰近的市鎮,與班奈特一家頗為親近。
  • 愛德華·嘉迪納(Edward Gardiner)
班奈特太太和菲力太太的兄弟,在倫敦做生意。聰明而且有教養。
  • 嘉迪納太太(Mrs. Gardiner)
嘉迪納先生的太太,是班奈特姊妹──特別是珍和伊麗莎白最喜歡的阿姨。

 

關係[編輯]

 

 
<傲慢與偏見>主要人物關係簡圖

 

 

 

名句[編輯]

 

Chapter 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都需要一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Chapter 6

 

Happiness in marriage is entirely a matter of chance.
婚姻的快樂與否純屬命運。

 

.

 

 

 

請求以下兩段之來源 (原文中似乎沒有):

 

After a pairs of person has the prejudice, then is unable fairly to judge the matter the result.
對一個人有成見之後,便無法公平判斷事情的結果。

 

no one will ever marry such silly girl
沒有人會娶這樣的傻丫頭

 

 

中文譯本[編輯]

中國大陸的主要譯本有:

台灣的譯本有:

改編劇集和電影[編輯]

傲慢與偏見》被改編為不少電影和劇集 [1]

軼聞[編輯]

2002年時,《傲慢與偏見》1813年首版的第一、二、三卷在一個蘇格蘭的古堡的塔樓和藏書室裏被意外發現。最後以3.4萬英鎊的高價被一位英國收藏家買走。造成了目前《傲慢與偏見》的第一版是舊書收藏家們的目標收集品,價格喊到5萬美元

參見[編輯]

  •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傲慢與偏見》的百老匯音樂版

同時參見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Musical 最新的音樂版

惡搞[編輯]

2009年:《傲慢與偏見與殭屍》(en: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日談

 
 
十日談
The Decameron.jpg
1492年威尼斯版本的插畫
原名 Il Decameron, cognominato Prencipe Galeotto
出版地 義大利
語言 義大利語
類型 小說寓言
出版商 Filippo and Bernardo Giunti
媒介 印刷
OCLC 58887280
杜威分類法 853.1
LC分類法 PQ4267
 
1916年John William Waterhouse所作的繪畫
 
十日談Decameron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繪於1487年.

十日談》(Decameron)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喬萬尼·薄伽丘所著的一本寫實主義短篇小說集[1][2]

1348年繁華的佛羅倫薩發生一場殘酷的瘟疫(黑死病),喪鐘亂鳴,死了十多萬人,在整個歐洲,因此病而死的人多達一千萬人。隔年薄伽丘以這次瘟疫為背景,執筆寫下了《十日談》,內容是講述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別墅躲避瘟疫,這十位男女就在賞心悅目的園林裏住了下來,除了唱歌跳舞之外,大家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渡過酷熱的日子,最後合計講了一百個故事,即《十日談》的內容。

《十日談》故事來源廣泛,取材於歷史事件、義大利古羅馬時期的《金驢記》、法國中世紀的寓言、東方民間故事(阿拉伯、印度和中國的民間故事,如《一千零一夜》、《馬可波羅遊記》、《七哲人書》),乃至於宮廷傳聞、街談巷議,兼容並蓄,熔鑄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特點於一爐。

這些故事中除了對於現實生活的描寫、愛情的稱揚、商人的智慧和才幹之外,同時對於當時的帝王貴族教會等等勢力的黑暗面加以揭露諷刺;如《十日談》的「第三日」更描述了一位猛男馬賽多(Masetto)如何以肉體滿足了修道院的修女們。也因此《十日談》完成後薄伽丘備受教會勢力的咒罵攻擊,這些打擊使他一度想燒燬他的著作,幸而好友兼詩人的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h,Francesco Petrarca)加以阻止,也才使得《十日談》這部傑作得以保存下來。

《十日談》的寫實主義文學風格,對後來西方文學發展影響甚大。開啟歐洲短篇小說的藝術形式之先河。義大利文藝理論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1817年—1883年)將《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相提並論,稱之為《人曲》。後來英國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國馬格里特·德·納瓦爾的《七日談》都是摹仿《十日談》的作品。

《十日談》有多個漢語全譯本,最早是上海莎士比亞研究者方平與王科一共同從英譯本轉譯的全譯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約請王永年翻譯的全譯本是第1個從義大利語原文直譯的版本,再來還有南京錢鴻嘉、泰和庠、田青合作的全譯本和北京大學義大利語教授肖天佑的全譯本(呂同六主編)。王永年、錢鴻嘉、肖天佑的譯本都從義大利原文譯出。1958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十日談》的內部書版。

方平、王科一譯本和王永年譯本在台灣正體中文版。

 

喬凡尼·薄伽丘

 
 
Andrea del Castagno Giovanni Boccaccio c 1450.jpg
 

喬凡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1375年),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作家、詩人,以故事集《十日談》留名後世[1]

生平

出生於佛羅倫斯附近(Certaldo)[2][3],家境富裕,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長住那不勒斯,放蕩聲色,後半生的歲月住在佛羅倫斯。薄伽丘才華洋溢,是一位多產作家,寫過傳奇、敘事詩、史詩、短篇故事集等。傳世的作品有《菲洛柯洛》(1336年)、《似真似幻的愛情》(1342年-1343年)、《十日談》(1349年-1353年)、《愛的摧殘》(1340年)、《愛情十三問》(1340年)、《大鴉》( Corbaccio )(1355年)等。

薄伽丘最出色的作品是《十日談》( il Decameron ),敘述1348年黑死病第二次大流行時,十名青年男女在鄉村Fiesole山上的別墅避難,終日遊玩歌唱,每人每天講一則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則故事,既有王公貴族騎士僧侶,也有販夫走卒,市井平民,情節多姿多彩,成為《十日談》的主要內容。在《十日談》中,羅馬教會教士簡直成了惡魔的代名詞,貪財好色,甚至無惡不作。

《愛的摧殘》又名《菲洛斯特拉托》(Filostrato),是用義大利語佛羅倫斯方言寫成的長篇敘事詩,「Filostrato」是指被愛情擊倒的人,內容取材於義大利人圭多(Guido delle Collone)的《特洛伊故事集》(Historia Trojana),描述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戰爭

1374年,曾鼓勵薄伽丘學習希臘文的良師益友彼特拉克病逝,薄伽丘失去了知音,精神上遭受到沉重的打擊。1375年,薄伽丘在貧困交迫中辭世於契爾塔多。曾被他嘲諷的教會並沒有放過他,甚至派人挖掘他的墳墓並砸毀墓碑來洩憤。

十日談——第三日

 

作者:卜伽丘 
 
故事第一
    馬塞托假裝啞巴,在女修道院里當園丁,院里的修道女爭著要跟他 
同睡。
故事第二
    一個馬夫,冒充國王,和王后睡覺;國王發覺了這事,不動聲色, 
當夜把那馬夫偵查出來,剪去他一把頭發,不料那馬夫把別人的頭發也 
同樣都剪了,因此逃過了懲罰。
故事第三
    一位少婦愛上了一個后生,卻裝作玉洁冰清,在神父前忏悔,那神 
父不知就里,竟給她做了牽線,她因而如愿以償。
故事第四
    費利斯修主教給普喬兄弟一种修成圣徒的秘法。普喬在苦修的時候, 
費利斯修就乘机去和他的妻子尋歡作樂。
故事第五
    齊馬把駿馬讓給一個騎士,交換的條件是讓他跟騎士的太太談几句 
話。她不發一言,齊馬代她回答了;后來的事,果真照齊馬所回答的話 
實現。
故事第六
    理查愛上菲利佩洛的妻子,知道她本性善妒,假意跟她說,菲利佩 
洛要和他的妻子在浴室幽會。她冒充理查的妻子來到浴室,去和丈夫同 
睡,結果發覺她是跟理查睡在一起。
故事第七
    台達爾多情場失意,离開故鄉,隔了七年喬裝成一個香客,回來和 
過去的情婦相見,指責她薄情。情婦的丈夫這時蒙了不白之冤,將處极 
刑,他把丈夫搭救出來,同時跟情婦重修舊好。
故事第八
    院長愛上農民的妻子,用一杯藥酒,使他人事不省,象死去一般。 
他給禁錮在地窖里,醒之后,還道自己在煉獄受罪。院長就跟他的老婆 
私下來往。后來那女的怀孕,才把農民放回人世,做孩子的爸爸。
故事第九
    芝萊特醫好了法王的痼疾,請求國王把貝特朗伯爵賜給她做丈夫。 
伯爵娶她,并非自愿,婚后不告而走,在他鄉另外愛上一個少女,芝萊 
特赶到那儿,冒名頂替,和丈夫同睡,養了一對雙生儿。伯爵從此敬愛 
她,認她為妻。
故事第十
    阿莉白要出家修行,遇著修道士魯斯蒂科,教她怎樣把魔鬼送進地 
獄。后來阿莉白被人找回來,嫁給耐巴爾做妻子。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塔羅牌

 
 
 
塔羅牌

塔羅牌Tarot)是一種象徵圖像系統。自它們廣為流傳,就被拿來用在占卜以及紙牌遊戲這兩種目的上。塔羅牌目前被使用為反映個人生活的工具,以及幫助人們去沉思考慮事物。一副塔羅牌共有78張紙牌,類似於撲克牌的規格。

  

歷史[編輯]

1425年,就有記錄塔羅牌作為遊戲使用,稱為塔羅牌遊戲,如法國塔羅牌[1]

由於缺少必要的文字記載。到今天,塔羅牌的起源已經變得難以考證。關於塔羅牌的起源有很多說法,目前得到較多人支持的是起源於義大利的一種宮廷牌戲塔羅奇(Tarocchi),另一種得到很多人認同的起源說是塔羅牌是為了教授卡巴拉系統而被創造出來的。其22張大牌正好對應卡巴拉中的22條路徑。在英語世界裡,塔羅牌普遍被視為一種紙牌占卜的形式。塔羅牌長久以來被視為一種禁忌,因為它和19世紀的神祕學有曖昧的關連。羅馬天主教講道中抨擊紙牌天生帶有邪惡,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

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和新時代運動的興起,現代人更傾向於將塔羅牌作爲一種自我探索和發展的工具。世界各地的一些心理醫生將塔羅牌作爲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加以運用。透過塔羅牌對自我內在的探索,引導個人獲得更大的自由。同時,也將其從神秘學的未知領域,提升到可以被認知的更廣闊的生命智慧的範疇。塔羅牌主要分為馬賽體系偉特體系托特體系,不同的體系之間,對於每張牌的解釋不盡相同,大牌的排列順序也不完全一致。

牌具[編輯]

傳統上塔羅牌有78張牌,由兩種不同的牌組所組成。第一種稱為大阿爾克那,由22張沒有花色的牌所組成,相當於所謂的「王牌」。第二種稱為小阿爾克那(Minor Arcana),由56張牌所組成,而這56張牌又可以分成4種花色。每種花色有數字2到數字10的牌,加上一張Ace和四張宮廷牌。阿爾克那arcana拉丁文arcanum的複數,意思為「隱藏的真理」或「秘密的知識」。其他的稱呼有大塔羅/小塔羅、大秘儀/小秘儀、主牌/副牌、大牌/小牌、Minor Trumps/Major Trumps等等。小阿爾克那的傳統義大利式牌組為寶劍(swords)、權杖(batons)、聖杯(cups)和錢幣。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和新時代運動的興起,現代人更傾向於將塔羅牌作爲一種自我探索和發展的工具。世界各地的一些心理醫生將塔羅牌作爲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加以運用 [2]

 
54張牌版的歐洲塔羅

主要體系[編輯]

塔羅牌主要分為馬賽體系偉特體系托特體系,不同的體系之間,對於每張牌的解釋不盡相同,大牌的排列順序也不完全一致。

馬賽體系[編輯]

馬賽體系出現的時間比偉特體系和托特體系都來得早。流行於法國南部,常做為塔羅牌遊戲用,代表作是馬賽塔羅牌(Tarot of Marseilles),它代表著最流行的古代塔羅體系,不論在牌面結構、釋義和牌的編號上都和現在的塔羅牌有較大差異。也有專用於遊戲的塔羅牌,如法國塔羅牌。

偉特體系[編輯]

偉特體系,為目前最普遍流行,其代表是由亞瑟·愛德華·偉特(Arthur Edward Waite)所設計的萊德偉特塔羅牌。韋特牌有很多牌本,都是由不同的畫家上色的,有Aquatic Tarot和Albano-Waite Tarot等。現在最受歡迎的其中一款是普及版偉特塔羅牌,是美國遊戲公司(US Games Systems, Inc.)出版,由美國畫家Mary Hanson-Roberts上色,使用的是原牌的構圖,但顏色鮮艷,以及運用漸層色彩,令單調的牌面更覺豐富。愛德華·偉特是19世紀末英國著名的神秘學團體黃金黎明協會的會員。愛德華·偉特(A.E.Waite)設計的塔羅牌,最初的牌是黑白的,因為受歡迎,後來由史密斯女士(Pamela Colman Smith)上色。該體系改善了原本小阿爾克那缺乏圖像和故事的缺點,加上了豐富的象徵和顯而易懂的圖像,初學者也不難從牌面猜測牌義,成為近代最受歡迎的塔羅牌。韋特牌的圖案內藏不少暗示,其中有占星學、數字學、顏色學,且牌中內容更與神話或聖經故事結合,如「6.戀人」裡的亞當和夏娃、「20.審判」裡上帝的審判與死人之復活。由於牌面已充滿了意義,解牌時會令牌師能更流暢及更易引發聯想,故出版後即為不少牌師所選用。塔羅牌主要分為馬賽體系偉特體系托特體系,不同的體系之間,對於每張牌的解釋不盡相同,大牌的排列順序也不完全一致。最初推出韋特牌的是美國的騎士出版社,韋特牌又稱「騎士韋特牌」(Rider-Waite),A.E.韋特亦於推出此牌的同時推出了此牌的使用手冊(A Pictorial Key to Tarot)。

近年來發行的眾多琳瑯滿目的塔羅牌,大多遵從偉特體系,雖然稍有差異,但多不離其本。現在,大多數的塔羅書籍和網站也是使用韋特牌來介紹塔羅牌這一來由已久的占卜工具。韋特牌有很多牌本,都是由不同的畫家上色的,有Aquatic Tarot和Albano-Waite Tarot等。現在最受歡迎的其中一款是普及版偉特塔羅牌,是美國遊戲公司(US Games Systems, Inc.)出版,由美國畫家Mary Hanson-Roberts上色,使用的是原牌的構圖,但顏色鮮艷,以及運用漸層色彩,令單調的牌面更覺豐富。

托特體系[編輯]

托特體系的代表作是托特塔羅牌,他的設計者亞歷斯特·克勞利也來自黃金黎明協會,並且據稱是根據托特之書(Book of Thoth)設計的,用上較多的神秘學的象徵圖案或符號。亞歷斯特·克勞利在1920年代曾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邪惡的男人,他設計的這副塔羅牌也因為其黑魔法師的背景,而添加了神祕的色彩。此牌更加抽象,強調塔羅牌的神祕學意義,運用了眾多的符號,適合作為靈修之用。

其他體系[編輯]

另外亦有很多具主題性的塔羅牌,如女神塔羅牌、動物塔羅牌、性愛塔羅牌等,都以各自主題配合一般塔羅牌牌義而成。較特別的還有如奧修禪卡(Osho Zen Tarot),主要是藉由牌上特殊的圖像,來顯示占卜者身心靈的狀況,此種塔羅牌則多用於檢視自身。

象徵主義[編輯]

卡爾·榮格(Carl Jung)是第一位正視塔羅牌並給予正面評價的心理學家。他將塔羅牌視為有象徵性的原型:人的基本類型或境遇都隱含在人類所有的潛意識行為中。比如「皇帝(The Emperor)」,是最高權威(家長)或父親的形象的象徵。

這種原型理論引發了很多種心理學方面的應用。一些心理學家讓病人選擇一張適合他的塔羅牌,協助心理學家辨識該病人如何看待自己。有些心理學家試圖利用塔羅牌圖像使病人通過想像他的境遇或牌與他的關聯以釐清他的想法:是像「寶劍騎士(the Knight of Swords)」那樣急性子和衝動呢?還是像在韋特牌中「寶劍二(Two of Swords)」那樣盲目、逃避?塔羅牌可被視為潛意識的一種表達方式,只要遵循著一定的規範就可以對潛意識的認知進行解讀。

有趣的是,Visconti-Sforza牌和Marseilles牌這樣以前的牌面比現代塔羅牌更傾於粗糙及少有「代數」表達。這不僅是現代藝術的錯覺,它反應出以往幾世紀在塔羅牌技藝上重大變革的方向,尤其自1900年起。塔羅牌的象徵意義已經非常成功的創立下良好的典範。

塔羅牌也會因應現代時代趨勢而牌面的解釋有所改變,並非一成不變的解釋,但是在原形的理論基礎方向內是一致的,會有所改變的是牌內依照現今社會風潮而解釋有所變化。不僅在心理學上可以使用參考,對於很多邏輯性的推敲也有很大的幫助。凱爾特十字占卜法是最著名的展開法牌陣之一。屬於較高級的牌陣,學習過塔羅牌有一段時間的人才比較容易掌握,初學者應選用其他較簡單的牌陣。它的陣式一般包含十或十一張牌。第一張是切牌指示牌,表示問卜者本人或狀態(這有時是可選的,所以這種展開法牌陣也可只用到十張),接下來的六張牌放在第一張牌的上部和周圍形成十字型,最後的四張在右側排一豎列。

以學術心理學的角度來詮釋塔羅牌,不應該用占卜兩個字。正確的用語是讀牌。以英文的全名為Tarot Reading以當今翻譯為占卜確實會誤導對於塔羅牌真正的詮釋意義。

塔羅牌之所以有大阿爾克那(Major Arcana,又稱大祕儀)與小阿爾克那(Lesser Arcana/Minor Arcana,又稱小祕儀)的分別,可以追朔至中古歐洲的宗教觀及世界觀。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這個世界分為「聖」跟「俗」這兩種相對而極端的境界。大阿爾克那代表的是聖、天界、抽象而偉大的觀念,小阿爾克那代表的則是俗、凡人、芸芸眾生、具體而實際的日常處境、心境。

占卜法[編輯]

牌陣[編輯]

依照塔羅牌的牌陣而言有所謂的固定牌陣解讀法,塔羅牌的牌陣取決於讀牌者的經驗,塔羅牌的牌陣可以是非常活躍並不需要按照固定的牌陣使用。塔羅牌為邏輯應用訓練的一項工具。塔羅牌的牌陣分為三種:一種為正逆牌混合、一種為全正向讀牌、一種為全逆向讀牌。 塔羅牌所反應以集體意識為原形導向理論為出發點,所有的牌陣及讀牌的方式會有一個邏輯性。

凱爾特十字占卜法[編輯]

凱爾特十字占卜法是最著名的展開法牌陣之一。屬於較高級的牌陣,學習過塔羅牌有一段時間的人才比較容易掌握,初學者應選用其他較簡單的牌陣。它的陣式一般包含十或十一張牌。第一張是切牌指示牌,表示問卜者本人或狀態(這有時是可選的,所以這種展開法牌陣也可只用到十張),接下來的六張牌放在第一張牌的上部和周圍形成十字型,最後的四張在右側排一豎列。

牌義[編輯]

大阿爾克那(Major Arcana)[編輯]

大阿爾克那有二十二張,詳細資料請看下表。

「力量」和「正義」的順序[編輯]

其實在以往的傳統演進上,力量是在第11張,而正義是第8張牌。這是固定的配置。

在馬賽體系,以及托特體系的塔羅,仍然對於這種配置方法加以保留,所以這兩種塔羅,以及其系統下的塔羅,都是可以見到以8號對應正義,11號對應力量的排列方法。與星象要素的連結上,力量所對應的是獅子座;正義對應的是天秤座。原始的排列其實也就等於是星座的序列顛倒過來,為使星座順序不對調,就只能調整兩張牌的順序了。

在偉特設計塔羅的過程中,參酌了卡巴拉,占星與靈數的觀念,並與之進行連結對應。

其次,以靈數的觀點:8的能量循環與交換不息,還有(內在)力量的統合角度來說,Strength是最能符合這個概念的。11等同於2,2有分別、揀擇、均衡等意涵,所以11的平衡對應,與正義的內容是相呼應的。

所以這是不同的塔羅體系下的差異。不至於影響解析上的精準。

小阿爾克那(Minor Arcana)[編輯]

小阿爾克那為總數56張牌所組成,分為四種屬性兩種牌組。簡言之,四種屬性及火(權杖)、水(聖杯)、風(寶劍)、土(五角星)這四元素;兩種牌組以及四種屬性的牌組各自可分為數字牌與宮廷牌兩組。

寶劍牌組[編輯]

寶劍牌組是小祕儀中表示風原素的象徵。

(一)數字牌組

  • 寶劍Ace或稱寶劍一
  • 寶劍二
  • 寶劍三
  • 寶劍四
  • 寶劍五
  • 寶劍六
  • 寶劍七
  • 寶劍八
  • 寶劍九
  • 寶劍十

(二)宮廷牌組

  • 寶劍隨從,風原素中風的展現。(風之風)
  • 寶劍騎士,風原素中火的展現。(風之火)
  • 寶劍王后,風原素中水的展現。(風之水)
  • 寶劍國王,風原素中土的展現。(風之土)
權杖牌組[編輯]

權杖牌組是小祕儀中表示火原素的象徵。

(一)數字牌組

  • 權杖Ace或稱權杖一
  • 權杖二
  • 權杖三
  • 權杖四
  • 權杖五
  • 權杖六
  • 權杖七
  • 權杖八
  • 權杖九
  • 權杖十

(二)宮廷牌組

  • 權杖隨從,火原素中風的展現。(火之風)
  • 權杖騎士,火原素中火的展現。(火之火)
  • 權杖王后,火原素中水的展現。(火之水)
  • 權杖國王,火原素中土的展現。(火之土)
聖杯牌組[編輯]

聖杯牌組是小祕儀中表示水原素的象徵。

(一)數字牌組

  • 聖杯Ace或稱聖杯一
  • 聖杯二
  • 聖杯三
  • 聖杯四
  • 聖杯五
  • 聖杯六
  • 聖杯七
  • 聖杯八
  • 聖杯九
  • 聖杯十

(二)宮廷牌組

  • 聖杯隨從,水原素中風的展現。(水之風)
  • 聖杯騎士,水原素中火的展現。(水之火)
  • 聖杯王后,水原素中水的展現。(水之水)
  • 聖杯國王,水原素中土的展現。(水之土)
錢幣牌組[編輯]

錢幣牌組是小祕儀中表示土原素的象徵。

(一)數字牌組

  • 錢幣Ace或稱錢幣一
  • 錢幣二
  • 錢幣三
  • 錢幣四
  • 錢幣五
  • 錢幣六
  • 錢幣七
  • 錢幣八
  • 錢幣九
  • 錢幣十

(二)宮廷牌組

  • 錢幣隨從,土原素中風的展現。(土之風)
  • 錢幣騎士,土原素中火的展現。(土之火)
  • 錢幣王后,土原素中水的展現。(土之水)
  • 錢幣國王,土原素中土的展現。(土之土)

其他(Others)[編輯]

空白牌(Bl)[編輯]

空白牌是一張沒有任何圖案,只有邊框的一張塔羅牌, 一般在一組塔羅牌裡面會至少附上一張(有些版本的塔羅牌會附上兩張或是不附上), 使用方式因每位占卜師習慣而有所不同,

以下為目前較為常見的使用方式:

  • 做為塔羅牌時的替代品。在做為替代品時,空白牌將直接取代遺失牌的意義;
  • 保護塔羅牌損壞。將空白牌放置於整組塔羅牌的最上方與最下方,如此可以避免塔羅牌因攜帶時造成的不避要磨損;
  • 做為一張具有意義的牌。將空白牌納入整副塔羅牌中進行占卜,當使用者抽出時因應牌陣,進行解讀。

牌義:空白牌本身大方向的含義為「未知的事物、空洞、虛無」泛指一切未知的事情,問卜者的問題發展方向會朝向失控或是難以想像的局面發展。

占星學(Astrology)對應關係[編輯]

每個塔羅牌占卜師都有不同的見解,然而每張塔羅牌的圖案所對應的星座也有不同,以下是最普遍認為的對應:[來源請求]

大秘儀[編輯]
小秘儀[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滑梯

 
 
 
金屬製直式滑梯
 
塑膠製直式滑梯
 
開放型旋轉式滑梯
 
密封(隧道)型旋轉式滑梯
 
大形吹氣滑梯

滑梯(廣東話稱為瀡滑梯)是兒童遊樂場常見的設施,也見於一些游泳池,游泳池的滑梯稱為滑水道。也是一些飛行交通工具如飛機等的逃生設備,逃生用的稱為逃生滑梯

滑梯由攀登、平台及下滑三段所組成。一般採用金屬或塑膠製作,最主要是確保滑板的表面光滑。兒童由爬梯攀登上平台,然後以坐姿,雙腳放平直伸,沿滑板下滑。直式滑梯下滑的速度會較密封(隧道)型較快。

歷史[編輯]

史上第一條給兒童玩的滑梯,在1922年由域時田(Charles Wicksteed)用木板製成,安裝在英國諾咸頓郡 Kettering 的域時田公園Wicksteed Park[1]

風險[編輯]

因滑梯有一定的高度,必須要注意意外跌下的危險[2]。兒童亦應穿著適當的衣服,避免下滑時因摩擦擦傷皮膚。亦有報導,兒童在玩滑梯時因帽子被滑梯上的突起物勾住,導致脖子被衣物緊勒窒息而死[3]。氣墊(充氣)滑梯的安全更需要注意,當使用人數超過上限,就有可能整座傾斜垮掉,極為危險[4]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摩天輪

 
 
 
橋上摩天輪天津之眼
 
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座摩天輪
 
南昌之星
 
美麗華百樂園摩天輪

摩天輪,又稱觀覽車,是一種大型轉輪狀的機械建築設施,上面掛在輪邊緣的是供乘客乘搭的座艙。乘客坐在摩天輪慢慢的往上轉,可以從高俯瞰四周景色。通常與雲霄飛車旋轉木馬出現於遊樂園主題公園園遊會,也有單獨存在作為觀景台使用。

  

概述[編輯]

摩天輪可分為重力式摩天輪(Ferris Wheel)和觀景摩天輪(Observation Wheel)兩種。重力式摩天輪的座艙是掛在輪上,以重力維持水平;而觀景摩天輪上的座艙則是懸在輪的外面,結構較複雜,隨著車廂繞轉的位置來同步調整其保持水平。

最早的摩天輪由美國人小喬治·華盛頓·蓋爾·費里斯(George Washington Gale Ferris, Jr)在1893年為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設計,目的是與巴黎鐵塔媲美[1]。此摩天輪高度約80.4米(264英尺),重2200噸,可乘坐2160人。正由於費里斯的成功,日後人們皆以「費里斯巨輪」(Ferris Wheel)來稱呼這種設施。

維也納摩天輪是現存唯一建於19世紀的摩天輪,至今仍在營運。維也納摩天輪於1897年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金禧慶典而興建在奧地利維也納利奧波德城普拉特遊樂場,總高64.75米[2]。1920年,巴黎摩天輪拆除後,維也納摩天輪就成為世界最高的摩天輪。1944年在二戰期間燒毀,次年重建後[3],仍為世界最高的摩天輪,直到1985年被日本筑波市超過85米高。

建於倫敦泰晤士河南畔蘭貝斯區倫敦眼(The London Eye),高135公尺,1999年開幕時為世界最高的摩天輪,亦為世界上首座觀景摩天輪。位於南昌市,高160公尺的重力式摩天輪的南昌之星2006年3月開業。新加坡摩天觀景輪(Singapore Flyer)為觀景摩天輪,總高165公尺(輪徑150公尺),於2008年3月開業的後成為世界最高的摩天輪。南昌之星為最高重力式摩天輪。

世界上有多個正在籌備中的大型摩天輪建設案,包括預計在2009年第四季度啟用的北京朝天輪,這座預計總高208公尺、輪徑198公尺的摩天輪,採用的是與倫敦眼一模一樣的觀景式摩天輪結構。

摩天輪排名[編輯]

正在營運中的摩天輪[編輯]

規劃與興建中的摩天輪[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旋轉木馬

 
 
 
旋轉木馬

旋轉木馬迴轉木馬遊樂場機動遊戲的一種。在一個旋轉的平台上有座位供遊客乘坐,這些座位傳統上都會裝飾成木,並且會上下移動,也會裝飾成汽車飛機或者其它卡通動物形象的座位,但這些座位通常不會移動。

最早有紀錄的的旋轉木馬,在拜占庭帝國時已經出現。第一個以蒸汽推動的旋轉木馬,約在1860年在歐洲出現。現在依然可以在各大小遊戲場、商場等地方,見到各式旋轉木馬。

在收費的主題公園中,會有裝飾豪華典雅的旋轉木馬;在免費的休閒公園中也有旋轉木馬,它俗稱「呇呇轉」,由人力推動的。

 

 

雲霄飛車[編輯]

 
 

 
雲霄飛車

雲霄飛車英文Roller coaster,或又稱為過山車)是一種機動遊樂設施,常見於遊樂園主題樂園中。拉馬庫斯·阿德納·湯普森(LaMarcus Adna Thompson)是第一個註冊雲霄飛車相關專利技術的人(1865年1月20日),並曾製造過十數個雲霄飛車設施,因此被譽稱為「重力之父」(Father of Gravity)。一個基本的雲霄飛車構造中,包含了爬昇、滑落、倒轉,其軌道的設計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迴圈,也可以設計為車體在軌道上的運行方式為來回移動。大部分雲霄飛車的每個乘坐車廂可容納2人、4 人或6人,這些車廂利用勾子相互連結起來,就像火車一樣。

雲霄飛車雖然驚悚恐怖,但是基本上是非常安全的設施。電影《絕命終結站3》當中宣稱雲霄飛車的事故率約為2億5000萬分之1,而現實當中,真正的數字可能還要低。根據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和六旗樂園(Six Flags)的調查顯示,2001 年當中搭乘雲霄飛車的死亡率約為15億分之1。這意味著:遊客死於駕車前往遊樂園途中的機率反而大些。

 

 

類型[編輯]

 
鋼製雲霄飛車的軌道

雲霄飛車目前分為兩大類:

  • 鋼製雲霄飛車
  • 木製雲霄飛車

雲霄飛車也可分為下列類型

列車類型[編輯]

  • 四維雲霄飛車(4D雲霄飛車)
  • 雪橇雲霄飛車
  • 潛水雲霄飛車
  • 無地面雲霄飛車
  • 飛行雲霄飛車
  • 倒立雲霄飛車
  • 反向脈衝雲霄飛車
  • 採礦雲霄飛車
  • 摩托車雲霄飛車
  • 水管雲霄飛車
  • 側面摩擦雲霄飛車
  • 旋轉雲霄飛車
  • 站立雲霄飛車
  • Steeplechase雲霄飛車(騎馬雲霄飛車)
  • 懸吊雲霄飛車
  • 斷軌雲霄飛車

軌道布局[編輯]

  • 螺旋雲霄飛車
  • 決鬥雲霄飛車
  • 八形雲霄飛車
  • 莫比斯環雲霄飛車
  • 來回雲霄飛車
  • 競賽雲霄飛車
  • 穿越雲霄飛車
  • 扭轉雲霄飛車
  • 野生鼠雲霄飛車

力學原理[編輯]

  • 牽引裝置
  • 加速雲霄飛車
  • 爆發雲霄飛車

雲霄飛車之最[編輯]

在鋼鐵製雲霄飛車中,日本長島溫泉遊樂園中的雲霄飛車Steel Dragon 2000,全長2479公尺,是最長的雲霄飛車。第二名是位於英國Lightwater Valley中的The Ultimate,全長2271公尺,第三長的Millennium Force位於美國俄亥俄州Cedar Point樂園。目前世界最高的雲霄飛車,是位於美國新澤西Jackson Township的Six Flags里的Kingda Ka,最高點為139米。

事件[編輯]

  • 2007年6月9日,美國阿肯色州魔術泉和水晶瀑布樂園(Magic Springs & Crystal Falls)突然跳電,當時該遊樂園的「雲霄飛車X」(X-Coaster)正好停在最高點,造成12名乘客倒掛在半空中長達半小時,後來由消防隊救出[1]
  • 2011年1月30日,日本東京巨蛋遊樂場(前身為東京後樂園遊樂場)發生雲霄飛車奪命意外,一名34歲男子乘坐小型旋轉雲霄飛車,疑似因安全帶鬆脫,或者拉下護桿時沒卡住定位,負責檢查的工作人員又沒注意到,正朝業務過失致死方向偵辦[2]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