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梅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Luis de Camoes.jpg

賈梅士葡萄牙語Luís Vaz de Camões,通寫Luís Camões,約1524年-1580年6月10日)為葡萄牙詩人,被公認為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被與荷馬維吉爾但丁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相比。他寫了眾多詩和劇作,但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史詩路濟塔尼亞人之歌(《葡國魂》)。

 

生平

里斯本的賈梅士立像

賈梅士生平中許多細節今已無法考證,他可能出生於1524年,他的家庭來自於葡萄牙北部的查維茲地區。他可能在科英布拉學人文科學,他的一個叔叔本托在那裡的一個著名的修道院做修士。1542年他回到里斯本,過著放蕩的生活。

年輕時賈梅士曾赴摩洛哥摩爾人作戰,並喪失一眼。1552年他回到里斯本。據說他在那裡用刀刺傷了一名法庭官員的脖子,為此他被關押到1553年3月,以到印度為國王服務為代價他獲釋。在果阿他因負債又被關押。他將果阿稱為是「所有正當人的繼母」,但他研究當地的習俗以及地理和歷史。他還參加了去馬拉巴海岸紅海的遠征隊。1556年他赴澳門並在那裡升為軍官。1558年他開始回國。他的船在湄公河上失事,他依靠浮板得生,並救得了他的手稿,但失去了他的中國愛人(Ti-Na-Men)。在莫三比克他又一次被拖延,直到1570年才得以回到里斯本。1572年他發表《路濟塔尼亞人之歌》。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授予他一份養老金,但國王死後這份養老金也停了。此後賈梅士窮途潦倒,只有一個從澳門一直跟隨他的名為Jao的僕人服侍他。

1578年他聽說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戰敗身亡的消息。賈梅士逝世於1580年,也與他聽說這個消息有關。

路濟塔尼亞人之歌

位於澳門民政總署大樓內的賈梅士銅像

《路濟塔尼亞人之歌》的名字來自於傳說中的英雄路蘇斯,據說他隨奧德修斯到達今天的葡萄牙並將這個地方命名為路濟塔尼亞。史詩的內容講的是瓦斯科·達·伽馬和其他葡萄牙英雄們繞過好望角開闢了通向印度的新的道路的故事。從內容上來說它是一部人文主義的史詩,它將神話與基督教聯繫到了一起,對戰爭和帝國表達出了矛盾的感情,它表現出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探險的嚮往,它贊同快樂,又懷有英雄氣概。

《路濟塔尼亞人之歌》被看作是現代的一部重要史詩,它氣勢雄偉,包羅萬象。從形式上它受到了荷馬和維基爾的史詩的影響。賈梅士在寫這部史詩的時候就想要寫出一部可以與上述兩位古代作家相比美的民族史詩。從航海家亨利(Henry the Navigator)的成就開始到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佔 領的這段時期(也是史詩中所描寫的時期)在葡萄牙歷史上是一個關鍵性的時期,它標誌著中世紀的結束和現代時期的開始。賈梅士的這部作品從1550年開始起 稿,到1570年成稿,其中大部分是從1555年到1558年完成的。1571年10月他首次發表了這部史詩,1572年又發表了修改後的稿子。對賈梅士 來說這篇史詩是一篇對葡萄牙人民的頌歌。15世紀里葡萄牙達到了其黃金時代,而這部史詩所描寫的也是這個頂點,其內容尤其集中在達·伽馬的海上探險,在史 詩中達·伽馬代表了葡萄牙民族[1]

詩歌

雖然在葡萄牙和巴西以外賈梅士主要以他的史詩著名,但是他還留下了眾多詩。他的十四行詩是葡萄牙語中的經典。經管在內容上有時重複,它們表現出了巨大的多樣性。其內容包括失望、變化、人在大世界面前的軟弱。值得一提的還有他對他的溺死的愛人的懷念。

他的十首(也許更多)歌通過詩的形式描寫出了對心理和感情的深刻分析,尤其突出了內心與感知。

其它

File:Inside Front Cover of PEP.JPG
葡萄牙電子護照第一頁上的賈梅士圖像

新版葡萄牙護照的第一頁上是賈梅士圖像。

1981年澳門大西洋銀行發行的50圓澳門幣鈔票正面為其肖像(上圖),澳門市民俗稱「單眼佬」。在澳門亦有以其命名的馬路(在路環)、前地(廣場,在氹仔)及大廈。

參考資料


  • 白鴿巢公園:相傳賈梅士於公園內的石洞完成了《葡國魂》的一部份。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語故事:事半功倍

作者: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原文】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1)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2)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孟子.公孫丑上》

【註解】

(1)萬乘之國:原指擁有萬輛馬車的國家,即大國。乘,音勝,古代車輛的計算單位,四馬一車稱為乘。
(2)倒懸:縛住人的兩足並將其倒掛,使臉部朝下,比喻處境極為困苦。

【故事闡述】

公孫丑,戰國時代齊國人,他是孟子的弟子。一次,公孫丑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子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與管仲、晏子相比,他認為輔助齊國用王道來統一天下,是很容易的事情。

孟子告訴公孫丑,當時齊國人有句話說∶“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時。”所以,現在齊國的形勢是很利於用王道統一天下。因為在 夏、商、周興盛時期,沒有哪一國國土超過方圓千里,而現在的齊國卻超過了;雞鳴狗叫聲處處都可聽見,並達到四方國境,這表示齊國人口眾多。

因此,土地不用再開闢,人民不用再聚集,如果施行仁政,誰都不能阻擋。而從周武王到現在已有七百多年,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賢明君主很久不見出現,以致人民長期處在暴政中,也沒有比這時期更嚴重的。人民渴求施行仁政的程度,就如“飢餓的人只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

孔子說∶“道德的流行,比驛站傳達政令還要快。”現在這個時候,假如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能施行仁政,人民高興的程度,就像解除他們被倒懸的痛苦一樣。現在能做到的事,只要花費古人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也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做到吧!

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事半功倍”這句成語,比喻費力小而功效大。

【討論】

(1)孟子認為用甚麼方式輔佐齊國統一天下很容易?
(2)為甚麼孟子認為齊國的形勢適合用王道治國、統一天下?

【造句練習】

例:學習課業若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平時溫習,學習就能輕鬆而事半功倍。
例:他開發一套新程式來統計這些數據,真是事半功倍。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功敗垂成→成( )在胸→胸無( )墨→墨( )成規→規( )矩步

參考答案∶

功敗垂成→成(竹)在胸→胸無(點)墨→墨(守)成規→規(行)矩步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 屢建功勳。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 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 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後,孝文帝採取了禦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 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 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遊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 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 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禦史中尉,官 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麼不給我讓路?” 元志並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 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里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於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裏評 理。李彪說,他是“禦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 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 他主管的戶籍裏,他怎麼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禦史中尉讓道? 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 任何一個,便笑著說: “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 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分道揚鑣

近義詞 各奔前程、風流雲散

反義詞 志同道合、並駕齊驅

解釋 ◆鑣,馬口中所銜的鐵環,外繫有小鈴。全句是說以鑣鈴揚起的響聲表示出發,而各奔東西。

◆道:道路;鑣:馬嚼子;揚鑣:驅馬向前。分路而行。才力相當,各有千秋。

◆又作「分路揚鑣」。1指分道而行,各自發展。2比喻才力相當,各有千秋。

◆顧笑言《李宗仁歸來》第三章:「一個與其分道揚鑣的腹案,漸漸形成。」

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馬向前。1比喻各人分別施展自己的才智。2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路。

引用 ◆1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2南史裴松之傳:「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

◆北齊‧魏收《魏書‧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例句 1既然我倆意見不合,只好「分道揚鑣」,各走各的。2她這篇小說所展現的才華,可與文壇資深作家「分道揚鑣」。

1他們倆的能力相當,可以分道揚鑣,各自發展事業。2她們由於學習的志趣不一致,所以分道揚鑣,各自選擇學科。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少配英語Chronophilia),即年齡差距較大更多的夫婦情侶,尤其是兩人年齡差距至少25歲有如父母子女者,又稱作忘年戀

社會上對老少配有不同看法[1][2],一些人認為愛情沒有年齡差距,認為老少配也是值得祝福的戀情。有些人則不贊同老少配,又有一些貶義性質的詞句形容老少配,如把男大女小的老少配稱為「老牛吃嫩草」、「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蘇軾的詩,全詩為:「十八新娘八十郎,白髮蒼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調侃好友張先80歲納18歲少女為妾),把女大男小稱為「淘古井」等,又或者未經查證就把所有老少配定性為財色交易。

 

古代

在古代,由於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又涉及政治關係,皇室、貴族男性要娶門第相當的女子為妻,但年紀相若的未婚女子未必符合資格,東亞社會近古又提倡貞節,反對寡婦改嫁,於是這些男子就娶年紀比自己年輕很多的貴族小姐為妻,如朝鮮王朝英祖與繼妃貞純王后(相差51歲)、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尚寧王與王妃尚蘭叢(相差約20歲)。女老男少方面,古代上層社會男性常有把乳母褓姆有性關係甚至納為或的現象,如明憲宗把從小照顧他的宮女萬貞兒納為貴妃(即後來的恭肅貴妃),高倉天皇和乳母藤原公子育有女兒功子內親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納乳母今參局為妾。

另外,古代男子如果在青壯年時未能得子傳宗接代,或之前所生之子有殘疾,在老年時往往會娶年輕女子來生子繼後。如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由於獨子有腿疾,於是在72歲迎娶18歲的顏徵在,後來顏徵在生下孔子,但史記記載,顏徵在是在與叔梁紇「野合」的情況下懷上的孔子。

中國古代童養媳中的「等郎妹」一類是未婚夫還沒出生就已經住在婆家,到男方出生時女方已經接近二十歲,於是女方的年齡已經可以當男方的母親。客家山歌:「十八姣姣三歲郎,夜夜要妹抱上床,睡到半夜思想起,不知是仔還是郎!」就道出這種狀況[3]

現代

異性戀

男老女少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指出,老少配之間因年歲的落差,不論在言語溝通或生命經歷,都有代溝存在。一般男長女幼的配對,男方多半有高社經地位,事業有成,是情場或婚姻的沙場老將;而女方則有著年輕美貌,身體稚嫩、易操控,雙方各取所需。該性學所發現,不少人步入更年期後,反而會企圖在年輕的胴體尋找慰藉,形成所謂的老少配,以證實自己寶刀未老,依舊具有吸引力、魅力。[4]

20世紀
21世紀

女老男少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表示,以老少配事件為例,這個話題之所以引起騷動,其實有一大部份是來自傳統觀念中的性別迷思,例如婚配中「應該」是「男大女小、男強女弱、傳宗接代」等等。因為顯然同樣是老少配的「男大女小」配,就往往被認為是「佳話」一樁,至於雙方到底配不配,就被當作是私領域、家務事而無人聞問了。[8]

張錦華提到,老少配事件[9]原來是可以被「炒作」成一個討論傳統迷思的話題,媒體可以藉此讓大家思考一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但卻偏頗不公的觀點:例如「為什麼『男大女小』才正常呢?」,如果老女人經濟穩定、理性成熟、情感溫厚,又長壽健康,也許才正是男人理想伴侶呢。我們也可以問:家庭美滿幸福的真正基礎是什麼呢?是誰年紀大嗎?還是雙方如何培養真誠尊重、寬諒忍讓、良善喜捨的美德,這才是配不配的重要關鍵吧。[8]

 

 

[ㄧ樹梨花壓海棠],海棠比喻少女的青春美貌,梨花比喻老夫之蒼蒼白髮。取笑老夫少妻。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红妆。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出處:  宋張先納妾耄耋,自云:「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軾嘲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海棠之妙,乃在探隱而揚私,且昭其異也。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良
名臣、謀士
張良
國家 、秦、漢
時代 戰國、秦、西漢
主君 韓王安劉邦
姓名 張良
子房
籍貫 城父
後世稱號 漢初三傑
出生 不詳
逝世 前186年
 
 
 

張良(前3世紀?-前185年),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人。張良因暗殺秦始皇失敗,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生平

張良的祖先是戰國韓國人,他的祖父張開地曾擔任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的相國,父親張平曾擔任韓釐王韓桓惠王的相國。

秦國在前230年滅韓後,張良散盡家財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伏擊行刺秦始皇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中,卻擊中副車而未獲成功。張良後由黃石公贈送《太公兵法》,即所謂「圯橋三敬履」與「孺子可教」的故事。

張良作為劉邦的謀臣,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劉邦正確建議。諸如酈食其建議劉邦在與項羽對戰時,不如大封過去六國君主的後裔,使其紛紛獨立而對抗項羽。劉邦聽後十分心動,便派人趕快刻印玉璽遊說,張良立刻反對,以免釀成後世大禍。在擊敗項羽後,婁敬建議劉邦入都關中,但遭群臣反對。劉邦詢問張良的意見,張良則認為關中條件比洛陽好,於是建都長安。後來七國之亂時,朝廷軍正好依照張良規劃,沿著長安順流而下進攻關東。

漢朝建立後,劉邦談及張良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1]漢六年(前201年)正月,封為留侯。,位在今日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的東南方。關於張良的後代,包含其子張辟疆,而歷史上的東漢學者張超、蜀漢將領張翼等皆是其後。道教創始者,五斗米道領導人張道陵相傳也是他的後代。

張良在死後,諡為文成侯(也稱諡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他的生平。

事蹟

頤和園長廊彩繪:張良進履
張家界張良墓
  • 博浪沙暗殺秦始皇(未遂)。
  • 張良改名藏匿於下邳時 照顧過項伯,後得項伯通知項羽兵四十萬有意攻打劉邦兵十萬,項伯叫張良逃走,反被張良叫項伯見劉邦。劉邦說:「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 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劉邦言 報項羽。因言曰:「劉邦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許諾。
  • 鴻門宴項莊舞劍時,離開席位去找劉邦的衛士樊噲來協助,救了劉邦一命。
  • 劉邦封為巴蜀王時,張良懇請項伯項羽求情,因而改封為稍有改善的漢中王(亦稱漢王)。
  • 項羽向張良詢問劉邦入關就國(前往漢地)後的威脅性時,張良的答覆使項羽解除劉邦復出的疑慮。(就他人的眼光,張良並非完全站在劉邦的立場,而是以韓國復國為主,聽從韓王的命令,幫助劉邦。)
  • 張良計議漢王劉邦:「大王不如燒絕所過棧道,以示天下不回關中之地,以固項羽之憂。」後燒絕棧道。項羽認為漢王劉邦燒絕棧道,無心回關中。之後齊王田榮造反。項羽以此無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
  • 接受與支持陳平的建議,運用反間計離間項羽與英布的關係,使其疏遠。並讓心高氣傲的楚軍軍師范増受不了項羽的猜忌離去。而後向劉邦獻策,毀信自背後突擊項羽,不過遭反擊而產生危機,此時張良再提議拉攏他力(韓信彭越)等形成包圍之勢,最終消滅項羽。
  • 項羽敗至垓下後,項伯等其他項羽身邊的重臣已知不可為,連夜投奔漢營,張良再次迎接項伯等人。
  • 張良反對恢復戰國時的分封體制,力主秦一統六國後的郡縣制集權體制,雖未被全然採納,而是郡縣、分封共混,但對之後西漢完全邁向郡縣制集權化打下基礎。
  • 天下平定後,由於出身山東(指崤山以東,不是現在山東)的劉邦與群臣紛紛想要回河南洛陽建立都城。張良主張建都長安(咸陽城東南方),原因是此地能掌握關中函谷關,免除關東戰事紛擾。同時,長安兼具四川財富與河套地的畜牧便利等。正是「金城千里」。劉邦聞後依張良主張,建都長安。
  • 解除造反危機。項羽死後不久,漢朝確立,但卻遲遲未論功行賞,同時劉邦在宮中看到一群臣子群聚議論,他詢問張良臣子在商討何事,張良回答道因為遲遲未封賞,臣子正在討論如何造反。此話使得劉邦大為緊張,進一步詢問當如何解決,張良問劉邦:「主公最痛恨誰?」劉邦答:「雍齒,因他經常譏辱我。」張良說:「請主公立刻重賞雍齒」,劉邦立即照做,此事傳開後,眾臣皆認為連主公最痛恨的雍齒都能獲賞,想必自己也不會過差,因此打消造反念頭。
  • 解除繼承危機。漢高祖寵愛戚夫人,欲改立戚夫人之子為太子,皇后呂雉向張良求教如何保住太子劉盈,張良告訴呂雉,請天下四位名高德重的長者商山四皓共勸劉邦,即可打消高祖廢立之意,事後確實奏效。
  •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是司馬遷在《史記·留侯世家》所讚張良之語,後被用來稱讚傑出軍師之語。

軼事

張良塑像
  • 現在的人為讚嘆張良的智慧,在坊間流傳一句俗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及「張良計」。
  • 張良在收到黃石公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後,日夜鑽研後終於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測之機。後來輔助劉邦把秦滅了,建立漢朝,亦報了秦滅韓的仇,因此便向劉邦請辭。張良依照黃石老人書上所寫修煉道術,運氣丹田,使自己身輕如燕,能夠遨翔天際。
  • 張良從圯橋得書後十三年,特意前往黃石老人所說的濟北谷城山,果然找到那塊神奇通靈的黃石。他虔誠地把黃石帶回家,更建造祠堂供奉它。多年後張良遺形成仙,在仙界當了太玄童子,常在太清中侍奉太上老君。張良的家人在張良升仙后,把他的遺體和黃石一起埋葬在龍首原
  • 西漢末年赤眉起義,一時間天下大亂,有人發掘張良的墳墓,剛挖開墓時,只見黃石像活的一般,變化著飛上高空,猶如流星般在雲中消逝。而墓中並沒有張良的骸骨,只有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
  • 大封群臣時,劉邦曾要張良自己選一塊地,但遭到張良拒絕並預備求去。劉邦最後只好封他為留(縣)侯。張良挑選留縣的原因是,當初他與劉邦在此相遇,特此紀念。
  • 通鑑》記載:自從劉邦定都長安後,張良開始不吃五穀,足不出戶,並執意求去:「追隨赤松子(古代神仙,活了數百年)並探求長生不老藥。」(這一點被司馬光批評,認為聰明如張良,怎會口出江湖術士之言,可能底下看到宮廷鬥爭,以及自己功高震主的推測。)
  • 史記·留侯世家》提到『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司馬遷看了張良圖畫後,驚訝於其「狀貌如婦人好女」,並感嘆以貌取人之缺失。
  • 蘇軾在《留侯論》亦有引述司馬遷之語。並以為黃石公於石橋故意將其鞋滑落到橋下三次,是要試探張良是否尚可救之,並認為黃石公可能是隱士。

家庭

祖父:

父親:

兄弟: 有弟一人,早死。張良散盡家財,弟死不葬,以求為韓報仇。

子女:

  • 張不疑:長子,嗣侯。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坐與門大夫殺故楚內史,贖為城旦。《漢書·張良傳》與《漢書·高惠高後文景功臣表》中所記有出入。《張良傳》中記為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坐不敬,國除。
  • 張辟彊:次子。漢惠帝駕崩,呂后乾嚎,辟強為侍中, 年15歲,洞察呂后之意,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台、呂 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迺如辟彊計。太后說,其哭迺哀。呂氏權由此起。迺大赦天下。

子孫

  • 張千秋:張良六世孫,陽陵公乘,元康四年,朝廷下詔張千秋復家,世代免除賦稅徭役。
  • 張晧:張良六世孫,東漢大臣(《後漢書》卷56《張綱傳》)
  • 張綱,張晧之子
  • 張續,張綱之子
  • 張翼,張綱曾孫
  • 張微,張翼之子
  • 張超,張良後代,漢靈帝時期的別部司馬。(後漢書·文苑傳)

其它:

  • 張湯:與張良同祖,所出不明(《漢書》卷59《張湯傳》:「賛曰:馮商稱張湯之先與留侯同祖,而司馬遷不言,故闕焉」)

漢留侯張良(?-前186年),字子房,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張良其祖先是戰國時韓國人,五代在韓為相 。秦國滅韓後,張良散家財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鐵椎伏擊行刺秦始皇於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中,卻擊中副車而未獲成功。


傳說張良意外得到姜太公呂尚所著的《太公兵法》,從而助劉邦登上王位。


漢朝建立後,劉邦談及張良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現在的人為讚嘆張良的智慧,在坊間流傳一句俗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過牆梯應該是指春秋時魯國人公孫般所制造的攻城雲梯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有利害的計謀,我也有應對方案,大家都有對策,各不相讓。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仲夏夜之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布朗、提泰妮婭和帕克魚跳舞的仙子,威廉·布雷克(Blake)繪製, c. 1786

仲夏夜之夢》(英國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是威廉·莎士比亞在約1590年-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它描繪了以雅典大公忒修斯和希波呂忒婚禮為中心的一系列故事。包括四名雅典戀人和六個業餘演員的冒險經歷,而森林裡的仙子們則在背後操作它們的命運。本戲劇是莎士比亞最流行的劇本之一,在全世界都有上演。

 

人物

  • 忒修斯 (Theseus) :雅典大公
  • 希波呂忒 (Hippolyta) :阿瑪宗(Amazon)女王,忒修斯之未婚妻
  • 菲勞斯特萊特 (Philostrate) :忒修斯的侍從
  • 伊吉斯 (Egneus) :赫米婭之父
  • 拉山德 (Lysander) :與赫米婭是一對情侶
  • 狄米特律斯 (Demetrius) :單戀赫米婭
  • 赫米婭 (Hermia) :伊吉斯之女,與拉山德是一對情侶
  • 海麗娜 (Helena) :奈達(Nedar)之女,赫米亞的摯友,單戀狄米特律斯
  • 昆斯 (Quince) :木匠
  • 斯納格 (Snug) :細工木匠
  • 波頓 (Bottom) :織工
  • 弗魯特 (Flute) :修風箱
  • 斯諾特 (Snout) :補鍋匠
  • 斯塔佛林 (Starveling) :裁縫
  • 奧布朗 (Oberon) :仙王
  • 提泰妮婭 (Titania) :仙后
  • 帕克 (Puck) :又名好人羅賓(Robin Goodfellow)
  • 豆花 (Peaseblossom) :小神仙
  • 蛛網 (Cobweb) :小神仙
  • 飛蛾 (Moth) :小神仙
  • 芥子 (Mustardseed) :小神仙
  • 其他侍奉仙王仙后的小仙人們
  • 忒修斯及希波呂忒的侍從

劇情

《仲夏夜之夢》第四幕,場景一。約翰·亨利希·菲斯利繪製的版畫,1796年。

劇情共有三個主軸,剛好都跟慶祝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有關。一開始,赫米婭的父親強迫要赫米婭嫁給狄米特律斯,當時的希臘規 定家庭可以決定女兒的婚姻,而女兒必須遵守,否則就要被處死或放逐。赫米婭不肯,與拉山德相約晚上在森林見面並私奔。赫米婭將她的計劃告訴她最好的朋友海 麗娜;海麗娜不久前才被狄米特律斯拒絕,為了討回狄米特律斯的歡心,因此海麗娜將這計劃告訴狄米特律斯。到了晚上,狄米特律斯跟蹤海麗娜,而海麗娜跟蹤赫 米婭,而赫米婭則急於尋找拉山德,四人在森林中迷路並分離,他們累了並在樹下打盹休息。

同時,仙王奧布朗與仙后提泰妮亞到達了同一片森林,並計劃參加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提泰妮亞拒絕把她的印度童僕精靈借給奧布朗當作他的僕人,所以奧布朗決定懲戒提泰妮亞。奧布朗要小精靈帕克去摘三色堇,並趁提泰妮亞睡覺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她的眼皮上,這樣當提泰妮亞醒來時便會永遠愛上她看到的第一個人。另外帕克也發現了睡覺中的拉山德等人,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他們的眼皮上,並希望他們醒來時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同時,織工波頓和他的勞工朋友們在同一片森林中排演悲劇《皮拉摩斯和西斯貝》, 他們計劃在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上表演,並把它演成滑稽的喜劇。可憐的織工波頓在換裝時,被小精靈帕克惡作劇變成驢頭。不巧仙后提泰妮亞醒來見 到的第一個人便是他,於是仙后瘋狂的愛上了驢頭人身的波頓。森林的另一邊,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醒來時見到的第一個人都是海麗娜,於是海麗娜變成兩人追求的 對象,赫米婭則同時被兩人拋棄。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為了海麗娜而決鬥,兩人在森林中迷路並在樹下打盹休息。

《奧布朗與提泰妮婭的爭吵》,約瑟夫·佩頓(Paton)繪製

仙王奧布朗見苗頭不對,於是要求小精靈帕克自己去解決自己闖下的禍。於是帕克再趁提泰妮亞和拉山德睡覺時,將三色堇花汁液滴在他們的眼皮上。這次提 泰妮亞見到的第一人是奧布朗、拉山德見到的第一人是赫米婭,織工波頓的驢頭法術也被解除;狄米特律斯的法術則沒有被解除,他將會與海麗娜永遠相愛。仙王則 與仙后重修舊好。當早晨來臨時,情侶們和勞工們決定這一夜發生的所有不合理事情一定是一場夢。

情侶們回到雅典,赫米婭的父親不再堅持他的決定,因為他看到狄米特律斯改變了他的心意。情侶們快樂的參加忒修斯公爵和希波呂忒女王的婚禮,三對新人同時結婚,並觀賞織工波頓和他的朋友們所表演的不是悲劇的喜劇。

資料與時期

四開版的首頁(1600)

《仲夏夜之夢》寫成和首演的準確時間都無從知曉,但根據埃德蒙·斯賓塞的《祝婚歌》[1],它可能誕生於1594或1596年間。有的理論認為戲劇可能是為某個貴族婚宴而創作的(例如伯克利夫人伊莉莎白·凱里[2]),其它人則認為戲劇是為女王慶祝聖約翰節譜寫的。沒有詳盡的證據來證明上述假說。不管怎樣,戲劇都曾經在劇院,爾後在環球劇場上演。雖然戲劇不是對前人作品的簡單抄襲或改變,但許多資料,例如奧維德的《變形記[3]喬叟的《騎士風雲錄》[4]都為創作提供了靈感。[5]根據約翰·特懷寧(Twyning)的觀點,劇中四位戀人在森林裡的經歷是來自一首中古高地德語的詩篇《普通鵟》[6][7]

出版與文本

書商托馬斯·費舍爾(Fisher)在1600年10月8日將本劇錄入了英國出版同業工會書籍出版業組合記録,並於年末出版了它的《第一四開本》。威廉·賈佳德(Jaggard)在1619年印刷了《第二四開本》,即所謂的《壞對開本》[8] 1623年,本劇出現在了《第一對開本》上。《第一對開本》的扉頁稱該劇在1600年前曾「以各種形式多次公開演出過」。[9]在宮廷中有記錄的第一次演出時在1605年1月1日。

主題

愛情

大衛·貝文頓(Bevington)認為戲劇表現了愛情的陰暗面。他寫到仙子們玩弄愛情,將藥水胡亂點入提泰妮婭的眼中,讓她和驢子相戀。[10]在森林中,戀人們都被問題所困擾。帕克碰上了赫米婭和拉山德,混淆了他們的感情,產生了幽默的效果。然而,戲劇也暗指了嚴肅的主題。在戲劇的末尾,希波呂忒與忒修斯幸福的結合在一起,觀看戲劇里可憐的戀人皮拉繆斯和忒斯彼,頗感欣慰。[11]海麗娜和狄米特律斯都很明顯地暴露了倆人愛情的陰暗面,對可能產生的後果完全無知。

時間問題

戲劇中的爭議可以從忒修斯那裡得到第一個引述,即"four happy days bring in another moon" (「再過四天幸福的日子,新月便將出來」)。[12]樹林一幕是沒有月亮的夜晚,但拉山德則認為晚上將會有足夠的亮光,青草露珠如液態珍珠一樣反光,可以幫助他們逃逸。[13]同樣,在下一幕中,昆斯稱他們要在月光下演練,[14]但這造成了混淆。夜晚月沒是可以幫助拉山德在月光下逃逸,讓演員們排練,然後在讓樹林一幕沒有月光。忒修斯的陳詞可以解釋為"four days until the next month"(「再過四天幸福的日子,就到下一月份了」)。

女權主義

《仲夏夜之夢》中的一個元素是男性的主導地位。在《仲夏夜之夢》中,拉山德和赫米婭在晚上逃到了樹林里,躲避忒修斯或伊吉斯的條例。在他們到達雅典時,兩人結為夫妻。婚姻似乎是婦女在社會上所能達到的最終地位,而男人們則有很多事情可做,並獲得社會的認可。[15]路易斯·蒙特羅斯(Montrose)在他的文章《帝國女信徒》[16]中,將喜劇中的男女性別和社會規範與伊莉莎白文化聯繫了起來。在三場婚姻當中,他寫道:「《仲夏夜之夢》所完結的慶典是基於女性亞馬遜戰士般的尊嚴和權勢、富有佔有慾的母親、難以駕馭的妻子、任性的女兒被君王和丈夫們征服的情況之下的。」[17]他說婚姻的圓滿是女人的權利從父親的手中轉移到了丈夫那裡。花朵和性也被聯繫了起來。奧布朗的花汁液可以被看做是月經血或處女血的象徵。如果月經血代表了女人的力量,那麼處女血則代表了男人征服了女人。[18]

當父權控制不在場時,戲劇也有其它的看點。倫納德·騰棱豪斯(Leonard Tennenhouse)在著作《展露權勢》[19]中稱《仲夏夜之夢》的問題是「權威陳腐」的問題。[20]雅 典律法規定如果女兒不願遵守父親的旨意,就必須殉道;這是陳腐過時的規則。騰棱豪斯將雅典忒修斯的統治與仙子世界奧布朗的狂歡宴對立了起來。仙子們的世界 是混亂的,這與雅典世界形成了對比。他稱在狂歡節與慶典的時間裡,男性權威被打破了。例如,樹林里的四位戀人所經歷的,以及波頓的夢都代表了混亂,這與忒 修斯的政治秩序形成反差。然而,忒修斯沒有懲罰戀人的抗旨。根據騰棱豪斯的觀點,通過饒恕戀人,忒修斯將父權(伊吉斯)的規則與王權(忒修斯)的規則分別 開來,製造了兩種權威的聲音。這種分別可以與伊莉莎白一世時代形成對比,即王權可以視為兩個主體:自然的主體和政治的主體。伊莉莎白的繼位同時代表了父權 和王權的聲音:(1)她父親的遺囑命令王位由她來繼承;(2)她是國王的女兒。[21] 《仲夏夜之夢》中對父權的挑戰與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情形完全吻合。

畫廊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即位後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宋朝。
  宋太祖親自出征,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
  為了這件事,宋太祖心裡總不大踏實。有一次,他單獨找趙普談話,問他說:“自從唐朝末年以來,換了五個朝代,沒完沒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這到底是什麼道理?”
  趙普說:“道理很簡單。國家混亂,毛病就出在藩鎮權力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了。”
  宋太祖連連點頭,讚賞趙普說得好。
  後來,趙普又對宋太祖說:“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兩人,兵權太大,還是把他們調離禁軍為好。”
  宋太祖說:“你放心,這兩人是我的老朋友,不會反對我。”
  趙普說:“我並不擔心他們叛變。但是據我看,這兩個人沒有統帥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將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鬧起事來,只怕他們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額角說:“虧得你提醒一下。”
  過了幾天,宋太祖在宮裡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
  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請大家幹了杯,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現在這個地位。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就沒有一夜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麼緣故。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
  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麼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幹,能行嗎?”
  石守信等聽到這裡,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你們著想,你們不如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閑官,買點田產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我和你們結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嗎?”
  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馬上照准,收回他們的兵權,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他們到各地去做節度使。
  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兵權”。
  過了一段時期,又有一些節度使到京城來朝見。宋太祖在御花園舉行宴會。太祖說:“你們都是國家老臣,現在藩鎮的事務那麼繁忙,還要你們幹這種苦差,我真過意不去!”
  有個乖巧的節度使馬上接口說:“我本來沒什麼功勞,留在這個位子上也不合適,希望陛下讓我告老回鄉。”
  也有個節度使不知趣,嘮嘮叼叼地把自己的經歷誇說了一番,說自己立過多少多少功勞。宋太祖聽了,直皺眉頭,說:
  “這都是陳年老賬了,盡提它幹什麼?”
  第二天,宋太祖把這些節度使的兵權全部解除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後,建立了新的軍事制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通過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開始穩定下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  名:動物農莊

作  者:喬治.歐威爾( George Owell)

譯  者:李立瑋

出版處所: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導   讀

《動 物農莊》是一本諷刺蘇聯共產主義制度的寓言小說。是英國有史以來不朽的諷世之作,也是喬治.歐威爾最傑出的政治諷刺小說。作者採用寓言的形式藉動物諷諭人 類的政治。故事以動物農莊中動物的革命行動為背景,對二次大戰前後之極權主義進行嚴厲的批判,暗喻並諷刺了史達林體制下的蘇聯社會,意圖向世人披露蘇聯共 產主義厲行獨裁統治的真面目,同時並諷刺了與蘇聯有外交關係的英、法等國。

  出身貧民階級的歐威爾,憎惡任何形式的特權及階級意識。在複雜詭譎的政治生態中,蘊積了他的政治敏感度,對共產主義的反感,正是歐威爾撰寫動物農莊的動機。

動物農莊的故事是描寫曼諾農莊的一批動物不堪主人的虐待,在豬的領導下,終於揭竿而起,從人 類手中奪取農莊,驅逐了農夫,希望讓所有的動物都過著平等、幸福的日子。但其後一隻叫「拿破崙」的公豬獨攬大權,耍弄權術,聯合農莊的豬群逐漸侵佔其他動 物的勞動成果。當其他動物露出不滿的情緒時,拿破崙便運用各種手段,進行殺戮整肅異己的行動,並且繼續剝削壓迫其他的動物。最後甚至與被趕走的人類一起喝 酒、打牌、尋歡作樂,農莊裡的動物又回復到從前受奴役的情況。

我們深入體認書中人物各有所指,可將小說中的人物與事件跟實際人物、國家、具體事件作一對 照。老少校代表馬克思與列寧,拿破崙為史達林,雪球為托洛斯基,拿破崙手下的九隻惡犬代表俄國國家祕密警察,盲從的羊群代表無知的群眾,被逐出農莊的仲斯 被暗指為俄國的沙皇,狐木農莊的皮爾金頓為英國,平徹菲爾德農莊的弗雷德里克為德國。就事件的對應而言,雪球的逃亡指的是托洛斯基的流亡,風車的建造代表 產業五年計劃,和平徹菲爾德農莊的弗雷德里克的交易代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波爾和拿破崙的玩牌代表德黑蘭會議。這都需要讀者好好地閱讀思考。

  在故事結尾的地方,歐威爾敘述動物農莊中,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但動物們決不捨棄希望,也從未喪失做為動物農莊一員的自尊與自豪。由此可見,歐威爾到最後仍然對人類的前途懷抱著很大的希望。(蔡惠舫)

佳 句 摘 錄

1、在動物的生命裡,只有悲慘和奴役,這就是赤裸的現實。(頁11)

2、  人類是這世上唯一一種只消費不生產的生物,他不產奶,不下蛋,也不能拉犁,跑不能逐兔,但是他是所有動物的主子。(頁11

3、  絲帶,也是一種服飾,而服飾正是人類的標誌之一。所有動物都應是裸身的。(頁22

4、  凡是有兩條腿的都是敵人。凡是有四條腿的或是有翅膀的都是朋友。(頁25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 進 酒    李 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飲三百杯。
夫子,丹丘生,將進酒, 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讙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喜歡飲酒,酒可以激發他的創作靈感,也成為他詩歌的意象。古代詩人中寫飲酒詩比較多的,魏晉之際有阮籍、東晉劉宋之際有陶淵明。阮籍的飲酒帶有強烈的苦悶與苦澀,陶淵明的飲酒也在達中透露出深的苦悶。李白的飲酒表面看來是豪放的,而其深處則是難言的憂愁。對於深感人生路途崎嶇不平的李白來說,酒是解愁的良方,《將進酒》詩充分表現了這種意思,其詩曰《將進酒》,漢《鼓吹饒歌》十八曲之

 

 

注釋 :

「將」,請。  「會」,當 。  

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隱者。

「將進酒,杯莫停作「將進酒,君莫停」。  

「鐘鼓」,古代富貴人家宴飲時的音樂。  

 饌玉珍美如玉的飲食。   

「寂寞」,默默無聞。             

「陳王」二句:「陳王」,陳思王曹植     

「平樂」,觀名 

」,縱情。   」,戲。     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馬剪修為五瓣。

品評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一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

 “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 千古,並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了詩人內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 “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達的胸懷。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的積極思想感情。 詩深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豪縱沈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譯文

你沒看見嗎?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你沒看見嗎?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髮,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幹,必有它的用處,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應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岑勳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進酒吧,杯兒不要停!讓我為你們唱一曲,請你們側耳仔細聽:鍾鳴鼓響飲食如玉,何足珍貴?我只願長醉享樂,不願醒來受罪!古來聖賢,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們卻芳名永駐。古時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宴飲尋歡,鬥酒十千不嫌貴,任性地享樂一番。主人呵,為何說我少銀錢?直接沽取醇酒,咱對飲個醉意綿綿,這一匹名貴的五花馬,這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我與你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张果老[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果老画像
姓名 张果老
出生 邢州(今邢台市广宗县张固寨村)
籍贯 山西省交城县
国籍 唐朝
种族 汉族
修行法门 内外丹兼修
性命双修
头衔 通玄先生(唐玄宗御封)
修炼地 恒山
代表作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云笈七签》
《张果先生服气法》
《金虎白龙诗》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道教

入门
[显示]基本教义
[显示]道教人物
[显示]道教神仙
[显示]道教宗派
[显示]道教典籍
[显示]洞天福地
[显示]维基宗教主题
查 论 编
张果(?-?),唐代一位精通服气,修炼内丹的道士,中唐以后,逐渐被神话,后来成为民间神话中的八仙之一,被称为张果老。
目录 [隐藏]
1 生平
2 主要思想
3 著作
4 神话形象
5 注释
生平[编辑]

张果生卒年月不详;他的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生平又见于《大唐新语》卷10,《新唐书·张果传》基本取材于此。
武则天曾谴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又见到他居于恒山中,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候又将毛驴折叠藏于巾箱;他曾被唐玄宗召见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张果声称自己非常长寿,时间大约在唐高宗到唐玄宗时期[1]。
主要思想[编辑]

张果内外丹兼修,但以内丹修炼为主。他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并且总结出九转大还丹有九要,依此而行,可以得道。此说与司马承祯的坐忘相通。此外他提出性命双修,被认为是宋元内丹学的先驱。
著作[编辑]

《道藏》中收有张果著《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云笈七签》
卷59有《张果先生服气法》
《内丹秘诀》收《金虎白龙诗》
《全唐文》卷923收《道体论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序》
《正统道藏》收其《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其他还有据说为张果所著的《道体论》、《三元论旨·道宗章》
神话形象[编辑]

 

张果见明皇
他的典型形象是倒骑一头白驴。据说这头白驴,日行千里,不用吃也不用喝。休息时把它折叠起来,要乘坐时对它吹口气,又变成了驴子。
注释[编辑]

^ 《新唐书‧方技传》:“张果者,晦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人。”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