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不歸鄉 ,如衣錦夜行:

 

 

比喻富貴而不為人所知,便如穿錦衣夜行,沒什麼意思。

※引申成語

錦衣夜行:

穿著華美的衣服在黑暗的夜晚走路。

表示雖然事業上有所成就,卻沒有回鄉接受親友的稱譽。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衣繡夜行:

穿著錦繡華服在夜間行走。比喻榮顯不為人知,徒自埋沒湮滅。

亦作「衣錦夜行」、「衣錦夜游」

 

《史記·項羽本紀》: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楚霸王項羽攻占咸陽後,有人勸他定都,可因為思念家鄉,項羽急於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後人便延伸出了'錦衣夜行'這個成語,確切地說是“衣錦夜行”,衣發第四音,音“意”;此處衣作動詞用,表示穿的意思
準確含義是指夜裡穿著華麗的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顯示榮華富貴。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乾濕並用,用墨秀潤淡雅,但氣度不凡、極富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獲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總長約690公分,畫作非一氣呵成,黃公望在題跋提到這幅畫從至正7年一直畫到至正10年,他會隨身帶著依興致添加筆墨,反覆畫了好幾年,使「富春山居圖」前段和後段不盡相同。

 


山居圖輾轉史

富春山居圖全圖明末原為董其昌收藏,之後董其昌轉賣給吳之矩,騎縫印是吳之矩蓋的,清初順治年間畫傳給兒子吳洪裕。吳洪裕過世前,決定把智永的「千字文」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藏品當作陪葬,這些畫丟到火爐時,姪子吳貞度從火堆搶救「富春山居圖」,但畫卷已經被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原卷首小段經過修補後稱為「剩山圖」橫51.4公分,高31.8公分,佔原畫1/14,後段畫幅較長,稱為「無用師卷」橫636.9公分,高33公分,佔原畫12/14。

無用師卷與剩山圖[編輯]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無用師卷」名稱原由,是因為題跋說明畫給「無用師」,無用師本姓鄭,號無用,是個道士,是黃公望師弟。1746年收藏家安儀周死後家道中落,「無用師卷」被變賣後被清宮收藏。

乾隆皇帝認定1745年收藏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為真,在「子明卷」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55處並加蓋玉璽,在他出巡時常比對真實風景與畫中風景。「無用師卷」由於不被視為真跡故沒有他的題字,僅有「大臣梁詩正奉勅敬書乾隆御識」文字,因此黃公望在畫中的留白空間得以保留。

「剩山圖」有1669年王廷賓的題跋,說明1650年吳洪裕火燒「富春山居圖」的故事。民國初年曾流落民間,後來被上海吳湖帆收藏,並用篆字提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之前韓葑題「富春一角」,意指現存者只是殘留的一小部分。

子明卷[編輯]

乾隆皇帝在1745年讀到大臣沈德潛的文集,文中對「富春山居圖」大為稱讚,同年得到「子明卷」,「子明卷」名稱是因為題跋指是畫給「子明隱君」,但尚未考證出實際人員。直到國民政府點收北京故宮文物,由於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曹知白「群峰雪霽」裡有黃公望的題字,證實「無用師卷」才是真跡,但由於子明卷是富春山居圖被燒前所仿摹,故成為了解富春山居圖原作之重要參考。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和「子明卷」今藏於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剩山圖」今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合璧展出[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10年發表談話,以希望《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暗喻海峽兩岸分合使此作聲名大噪。2010年4月中國大陸並發行合體郵票,但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並未受予「無用師卷」之版權。

本圖前後兩段分隔361年之後,「剩山圖」與「無用師卷」於2011年6月2日在中華民國(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在開幕式中,中華文化總會劉兆玄、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廣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百里,及中共浙江省省委書記趙洪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等出席。

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合璧亮相的富春山居圖,兩幅真跡並不是連接在一起,而是同陳列在長16公尺的櫃子內。右段先擺「剩山圖」,中間是題跋,左段再擺上「無用師卷」,對側則展出臨仿本「子明卷」。為滿足民眾想像,故宮特別將兩幅複製畫連在一起,立於櫃上。特展分為兩期,第一期2011年6月2日到7月31日,展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並規畫「黃公望的書畫珍蹟」、「富春山居圖臨仿本」、「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四個單元。第二期從2011年8月2日到9月5日,分「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及「黃公望傳稱作品」單元展出。

影視作品[編輯]

電影[編輯]

黃公望[編輯]

 
 
 
天池石壁圖

黃公望(1269年-1354年),子久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元朝畫家

 


生平
[編輯] 

黃公望曾任小吏,延拈二年(1315年)九月因張閭貪污事被牽連入獄,開釋後入了全真教出家,並與張三丰莫月冷謙等道友交往,隱居在常熟小山頭(今虞山西麓)[1]。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常熟逝世,葬虞山西麓。

身世之謎[編輯]

黃公望在繪畫史上獨樹一幟,被尊為「元四家」之首。由於成名時已是全真道士,浪跡江湖,所以即使是同時代的人,也沒有講清他的籍貫和逝世時間、地點。關於黃公望的籍貫,目前有著多個版本的說法,分別有杭州松江常熟富陽衢州徽州莆田永嘉等說法:

  1. 元明間,黃公望的朋友常州人王逢認為黃公望是「杭人」,他在《題黃大痴山水》詩中寫道:「大痴名公望,字子久,杭人……」;
  2. 元朝鐘嗣成認為黃公望是松江人,他在《錄鬼簿》中寫道:「黃子久,名公望,松江人。」;
  3. 元代末年繪畫鑑藏和史論家夏文彥認為黃公望是常熟人,其在《圖繪寶鑑》里寫明:「黃公望……平江常熟人。幼習神童,科通三教,旁曉諸藝,善畫山水。」;
  4. 同是夏文彥的《圖繪寶鑑》神州國光社本則認為黃公望是衢州人;
  5. 1461年成書的《明一統志》卷三十八:「黃公望,富陽人」,明凌迪知《萬姓統譜》也持富陽說,但明萬曆陳善《杭州府志》則又增加了「徽州人」的說法;
  6. 清朝乾隆年間的《大清一統志》卷五十九寫道:「黃公望,莆田人」,乾隆《婁縣誌》卷三十中也寫道:「……相傳莆田巨族,一雲常熟陸神童之弟。」
  7. 元末明初,黃岩陶宗義認為黃公望是永嘉人(今溫州市),他《輟耕錄》卷八《寫山水訣》里寫道:「黃子久散人公望,自號大痴,又號一峰,本姓陸,世居平江常熟,繼永嘉黃氏」。

自從元末明初的陶宗義認為黃公望是「常熟陸姓出繼永嘉黃氏」之說後,後人似乎對此備為推崇且廣為流傳。然而元明間的多數著作並無陸氏子之說,包括明寫本元人鍾嗣成《錄鬼簿》,僅陶宗儀所著《輟耕錄》持陸姓出繼黃姓之說。直至清初,曹楝亭刊本《錄鬼簿》更為添枝接葉,說黃公望本姑蘇陸姓,名堅,「髫齡時,螟蛉溫州黃氏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時方立嗣,見子久,乃云:『黃公望子久矣』」。於是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清錢陸燦《常熟縣誌》又把黃公望的繼父黃公說成居住在常熟小山。稱黃公望:本陸氏子,少喪父母,貧無依,永嘉黃氏老無子,居於邑之小山,見公望姿秀,異之,乞以為嗣,公望依焉,因用其姓。但據黃公望晚年仍堅持自稱「平陽黃公望」,並且不顧年老體邁,返回浙東老家事實來看,繼子之說,實為臆測之辭。

成就[編輯]

黃公望學識淵博,工書法,通音律,能詩文,鍾嗣成說他:「公之學問,不在人下,天下之事,無所不知,薄技小藝亦不棄。」50歲才開始學繪畫,曾得到趙孟頫的指教,陶宗儀說他「畫山水宗董、巨」[2]。黃公望自稱為「松雪齋中小學生」,重視寫生,常在風景名勝地隨筆摹寫,其水墨山水尤為出色,創立了淺絳山水,代表作為《富春山居圖》,鄒之麟在題跋中稱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其著作有《山水訣》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理論著作。

黃公望和吳鎮倪瓚王蒙並稱為「元四家」[3],「以黃公望為冠」[4],是元代的著名畫家,其中倪瓚和王蒙都曾向他請教過,他的畫風對宋代以來的畫法有創新,對明清的山水畫發展有很大影響。明代評論家王世貞評論說他的畫法「無筆不靈,無筆不趣,於宋法之外,又開生面。」山水畫於「大痴、黃鶴(王蒙)又一變也。」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傳世作品[編輯]

  • 富春山居圖
  • 富春大嶺圖
  • 天池石壁圖
  • 快雪時晴圖
  • 九峰雪霽圖
  • 丹崖雲樹圖
  • 水閣清幽圖

註釋[編輯]

  1. ^ 魚翼《海虞畫苑略》說他「嘗於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門,循山而行,山盡抵湖橋,以長繩系酒瓶於船尾,返舟行至齊女墓下,牽繩取瓶,繩斷,撫掌大笑,聲振山谷」。郟倫逵《虞山畫志》說他:「每月夜、攜瓶酒,坐湖橋,獨飲清吟。酒罷,投擲水中,橋下殆滿」。
  2. ^ 陶宗儀《輟耕錄》
  3. ^ 王世貞《藝苑卮言》謂:「趙松雪孟頫,梅道人吳鎮仲圭,大痴道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彥敬、倪元鎮、方方壺,品之逸者也。」屠隆《畫箋》亦稱:「若雲善畫,何以上擬古人,而為後世寶藏?如趙孟頫、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四大家及錢舜舉、倪雲林……」
  4. ^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謂「元季四大家以黃公望為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昭道

 「李昭道」的圖片搜尋結果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出生 675年
甘肅天水
逝世 758年
領域 青綠山水
代表作 春山行旅圖》、《明皇幸蜀圖

李昭道(675年-758年),字希俊,中國唐代畫家。

李昭道出自唐朝宗室郇王房,是郇王李禕(太祖李虎第六子)的玄孫,長平肅王李叔良的曾孫,華陽郡公、原州長史李孝斌的孫子,隴西郡公李思訓之子,李林甫從父兄。李昭道曾官至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官至太子中舍。擅繪青綠山水,世稱小李將軍。兼善鳥獸、樓台、人物,並創海景。畫風巧贍精緻,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鬚眉畢現。

李昭道的作品現今罕見,據說是他畫的《春山行旅圖》、《明皇幸蜀圖》等,很有可能是後人的摹本

他的繪畫技法:"小李將軍"設色用筆稍變其父法,"變父之勢,妙又過之" 《明皇幸蜀圖》: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途中落魄的情形,在崇山峻岭中跋涉。"初見平陸,馬皆若驚,而帝馬見小橋,作徘徊不進狀"。

圖片[編輯]

明皇幸蜀圖(局部) 
傳李昭道《春山行旅圖》 
傳李昭道《洛陽樓圖》 
傳李昭道《龍舟競渡》 

 

「明皇幸蜀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隋唐
李昭道﹝Lee Chou Dou

  李昭道,唐朝人,生卒年不詳。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加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維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中國繪畫史上他們被稱為為大、小李將軍。他們擅長用「青綠山水」畫殿閣樓台。「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整細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圖》和《明皇幸蜀圖》與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


【作品選粹】

作   品基  本  資  料解 說

明皇幸蜀圖

初唐

絹本‧設色,55.9 x 81 公分

故宮博物院,台北,台灣

明皇幸蜀圖﹝局部﹞

初唐

絹本‧設色,55.9 x 81 公分

故宮博物院,台北,台灣

 

春山行旅圖

初唐

紙本‧淡色,34 x 44.7 公分

故宮博物院,台北,台灣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琯
拼音:Fáng Gùn (Fang Gun)
英文:Fang Gun
房琯  (696——763)字次律,河南洛陽人,博學多聞,善詩文,長琴韻,對宮室建築設計、園林技藝,雅有巧思。唐開元十二年(724年)向唐玄宗獻《封禪書》。756年,唐玄宗肅宗先後任琯爲宰相,委以軍國重任。由於兵敗於陳濤斜,758年罷相外放。760年8月任漢州刺史,鑿西湖,當時不少文人名士來此聚會,賦詩彈琴。此後,房公西湖成爲曆代文人瀏覽、憑弔的名勝古蹟,客觀上對廣漢詩、文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房琯文集

  舊傳、新傳及曆代公私書目均未見著錄,蓋無文集傳世。其散佚之詩文,上文已有論及。據唐獨孤及《舒州山穀寺覺寂塔隋故鏡智禪師碑銘》,隋薛道衡與房琯皆有“碑版之文”。《寶刻叢編》卷八引《京兆金石錄》著錄其天寶九載所撰《唐河東郡夫人薛氏碑》。卷十四引《複齋碑錄》著錄房琯撰序、綦毋潛銘《唐重建龍興寺碑》。均佚。今存《題漢州西湖》詩一首,載《全唐詩》卷一○九;存《上張燕公書》、《龍興寺碑序》二文,載《全唐文》卷三三二。

全唐詩收詩一首

《題漢州西湖》

 
《唐詩精品》
《唐詩精品》
  高流纏峻隅,城下緬丘墟。

  決渠信浩盪,潭島成江湖。

  結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

  三伏氣不蒸,四達暑自徂。

  同人千里駕,鄰國五馬車。

  月出共登舟,風生隨所如。

  擧麾指極浦,欲極更盤紆。

  繚繞各殊致,夜盡情有馀。

  遭亂意不開,即理還暫祛。

  安得長晤語,使我憂更除。

房琯與詩人杜甫

  唐朝宰相房琯與大詩人杜甫之間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這還得從房琯做盧氏縣令說起。

  房琯,字次律,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出生於洛陽一個仕宦家庭。9歲時,父親房融被中宗李顯貶至高州,他便隨父隱居於陸渾山中。10年後,唐宰相張說倡導封禪儀,就詔告天下,廣爲征集賢文。房琯遂作《封禪書》送呈張說,張說看後大悦,極爲賞識,就把他推薦給玄宗李隆基,不久房琯便被任命爲盧氏縣令。
杜甫畫像
杜甫畫像
  房琯到盧氏上任後,革除積弊,廢棄酷刑,興修水利,發展農工,大膽改革,政績卓著,深得當地人民的愛戴。但他上任不久,豫西地區便遭遇旱災,很多饑民逃荒要飯。面對災情,房琯心急如焚,連連上奏朝廷,請求開倉放糧。而此時唐明皇年事已高,雄心已退,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哪管百姓死活,放糧之事遲遲未見批複。

  開倉放糧乃國之大事,未經朝廷恩准私動皇糧是要殺頭的。眼看很多災民就要餓死,房琯決心以一人之死換取萬民同生,毅然下令全縣糧倉同時開倉賑濟災民。災民們見房縣令冒死放糧,深受感動,不爭不搶,秩序井然。僅一天時間,大部分災民都分到了救命的糧食。

  面對生死考驗,房琯卻談笑風生。原來,他早已暗暗修好一道救民於水火的呈文,打算向朝廷奏明後自己投火自焚,以死謝罪。可就在第二天,他正准備派人送出呈文之際,聖旨已到:皇上下令,准予放糧。慶幸之餘,房琯立即呈報了完成放糧任務的回複。朝廷接報後,認爲房琯辦事沉穩神速,不久便委以重任,調他入朝供職。唐肅宗時,房琯被任命爲宰相。

  房琯升任後,當地百姓爲了紀念他,便在盧氏縣的祁村灣村原糧倉處修建了一座“房公祠”,以示紀念。該建築經歷代維修現仍殘存大殿、卷棚兩座和石碑四通。石碑上的文字有“公房姓諱琯洛陽人隱居陸渾山時與袁紫芝爲莫逆交應聘宰盧邑歲值凶荒發倉賑民”,有“公從明皇幸蜀及相肅宗杜子美當稱薦之語曰不知其人視其友觀”。可見,這位受人愛戴的盧氏縣令的確與大詩人杜甫同朝爲官,並且關係非同一般。

  據史料記載,公元756年9月,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便倉促傳位於唐肅宗李亨。朝廷派房琯和賈至前往頒布傳位詔書,李亨在靈武承帝位。當時正是國亂用人之際,肅宗即任命房琯爲宰相。

  杜甫此前曾做京兆府兵曹參軍一職,此時正好回奉節(今陝西蒲城)探親,聽說長安被叛軍攻陷,便把妻兒安頓到陝西富州,然後隻身到靈武去投奔唐肅宗,不料中途被叛軍抓穫,押回長安被囚禁了一年。後來杜甫聽說唐肅宗在陝西鳳翔,便伺機逃出長安到了鳳翔。肅宗見杜甫滿懷摯誠報國之心,便任命他爲左拾遺兼工部員外郎。左拾遺一職,其職責主要是爲皇帝蒐集部分信息,建言獻策,職位低微,不過八品。沒過多久,安祿山叛軍來犯,房琯便向肅宗獻出一計:征用2000頭壯牛,駕着戰車,在牛尾處懸掛鞭炮,炮響牛奔,以火牛陣擊潰叛軍。怎奈兩軍開戰後,眼看牛車奔向叛軍時,叛軍一陣擂鼓呐喊,牛群畏懼,反而掉頭回奔。唐軍一時猝不及防,死傷過半,大敗而退。

  此次兵敗後,房琯忙向唐肅宗請罪,唐肅宗未予追究,使一些朝臣對肅宗和房琯不滿。房琯府上有一琴師叫董蘭庭,深得房琯信任。適逢該琴師貪贓枉法被人抓住把柄,有人便向朝廷彈劾房琯,肅宗震怒,欲罷房琯宰相之職。

  很早以前,在房琯尚隱居於陸渾山時,杜甫就曾拜謁過他,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杜甫聽說肅宗欲罷免房琯之事後,便再三向肅宗上書建言,並辯說“罪細不宜免大臣”的道理,肅宗大怒,杜甫險些招來殺身之禍。

  杜甫在朝爲官3個月,於公元758年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公元760年,杜甫辭官來到四川,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浣花溪修建草堂定居,過着“晚憩必村墟”、“田父實爲鄰”的普通民眾生活,後在友人的幫助下過了幾年安定生活。公元770年,失去朋友資助的杜甫淒涼地客死於客船之中 。

唐史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六十一》
 
舊唐書
舊唐書
  房琯,河南人,天後朝正議大夫、平章事融之子也。琯少好學,風儀沉整,以門廕補弘文生。性好隱遁,與東平呂向於陸渾伊陽山中讀書爲事,凡十餘歲。開元十二年,玄宗將封岱嶽,琯撰《封禪書》一篇及箋啟以獻。中書令張說奇其才,奏授祕書省校書郎,調補同州馮翊尉。無幾去官,應堪任縣令擧,授虢州盧氏令,政多惠愛,人稱美之。二十二年,拜監察御史。其年坐鞫獄不當,貶睦州司戶。曆慈溪、宋城、濟源縣令,所在爲政,多興利除害,繕理廨宇,頗著能名。天寶元年,拜主客員外郎。三年,遷試主客郎中。五年正月,擢試給事中,賜爵漳南縣男。時玄宗企慕古道,數游幸近甸,乃分新豐縣置會昌縣於驪山下,尋改會昌爲昭應縣,又改溫泉宮爲華清宮,於宮所立百司廨舍。以琯雅有巧思,令充使繕理。事未畢,坐與李適之、韋堅等善,貶宜春太守。曆琅邪、鄴郡、扶風三太守,所至多有遺愛。十四年,征拜左庶子,遷憲部侍郎。

  十五年六月,玄宗蒼黄幸蜀,大臣陳希烈張倚等銜於失恩,不時赴難。琯結張均張垍兄弟與韋述等行至城南十數里山寺,均、垍同行,皆以家在城中,逗留不進,琯獨馳蜀路。七月,至普安郡謁見,玄宗大悦,即日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紫金魚袋。從幸成都,加銀青光祿大夫,仍與一子官。其年八月,與左相韋見素、門下侍郎崔渙等奉使靈武,冊立肅宗。至顺化郡謁見,陳上皇傳付之旨,因言時事,詞情慷慨,肅宗爲之改容。時潼關敗將王思禮呂崇賁李承光等引於纛下,將斬之,琯從容救諫,獨斬承光而已。肅宗以琯素有重名,傾意待之,琯亦自負其才,以天下爲己任。時行在機務,多決之於琯,凡有大事,諸將無敢預言。尋抗疏自請將兵以誅寇孽,收複京都,肅宗望其成功,許之。詔加持節、招討西京兼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乃與子儀、光弼等計會進兵。琯請自選參佐,乃以禦中史中丞鄧景山爲副,戶部侍郎李揖爲行軍司馬,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誥賈至、右司郎中魏少游爲判官,給事中劉秩爲參謀。既行,又令兵部尚書王思禮副之。琯分爲三軍:遣楊希文將南軍,自宜壽入;劉悊將中軍,自武功入;李光進將北軍,自奉天入。琯自將中軍,爲前鋒。十月庚子,師次便橋。辛醜,二軍先遇贼於鹹陽縣之陳濤斜,接戰,官軍敗績。時琯用春秋車戰之法,以車二千乘,馬步夾之。既戰,贼顺風颺塵鼓噪,牛皆震駭,因縛芻縱火焚之,人畜撓敗,爲所傷殺者四萬餘人,存者數千而已。癸卯,琯又率南軍即戰,複敗,希文、劉悊並降於贼。琯等奔赴行在,肉袒請罪,上並宥之。

  琯好賓客,喜談論,用兵素非所長,而天子采其虛聲,冀成實效。琯既自無廟勝,又以虛名擇將吏,以至於敗。琯之出師,戎務一委於李揖劉秩,秩等亦儒家子,未嚐習軍旅之事。琯臨戎謂人曰:“逆黨曳落河雖多,豈能當我劉秩等?”及與贼對壘,琯欲持重以伺之,爲中使邢延恩等督戰,蒼黄失據,遂及於敗。上猶待之如初,仍令收合散卒,更圖進取。

  會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自河南至,詔授南海太守,攝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使。中謝,肅宗謂之曰:“朕處分房琯與卿正大夫,何爲攝也?”進明對曰:“琯與臣有隙。”上以爲然。進明因奏曰:“陛下知晉朝何以至亂?”上曰:“卿有說乎?”進明曰:“晉朝以好尚虛名,任王夷甫爲宰相,祖習浮華,故至於敗。今陛下方興複社稷,當委用實才,而琯性疏闊,徒大言耳,非宰相器也。陛下待琯至厚,以臣觀之,琯終不爲陛下用。”上問其故,進明曰:“琯昨於南朝爲聖皇制置天下,乃以永王爲江南節度,潁王爲劍南節度,盛王爲淮南節度,制雲‘命元子北略朔方,命諸王分守重鎮’。且太子出爲撫軍,入曰監國,琯乃以枝庶悉領大籓,皇儲反居邊鄙,此雖於聖皇似忠,於陛下非忠也。琯立此意,以爲聖皇諸子,但一人得天下,即不失恩寵。又各樹其私黨劉秩、李揖、劉匯、鄧景山、竇紹之徒,以副戎權。推此而言,琯豈肯盡誠於陛下乎?臣欲正衙彈劾,不敢不先聞奏。”上由是惡琯,詔以進明爲河南節度、兼御史大夫。

  崔圓本蜀中拜相,肅宗幸扶風,始來朝謁。琯意以爲圓才到,當即免相,故待圓禮薄。圓厚結李輔國,到後數日,頗承恩渥,亦憾於琯。琯又多稱病,不時朝謁,於政事簡惰。時議以兩京陷贼,車駕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當主憂臣辱之際,此時琯爲宰相,略無匪懈之意,但與庶子劉秩、諫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氏因果、老子虛無而已。此外,則聽董庭蘭彈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蘭以見琯,自是亦大招納貨賄,奸贓頗甚。顏真卿時爲大夫,彈何忌不孝,琯既黨何忌,遽托以酒醉入朝,貶爲西平郡司馬。憲司又奏彈董庭蘭招納貨賄,琯入朝自訴,上叱出之,因歸私第,不敢預人事。諫議大夫張鎬上疏,言琯大臣,門客受贓,不宜見累。二年五月,貶爲太子少師,仍以鎬代琯爲宰相。其年十一月,從肅宗還京師。十二月,大赦,策勳行賞,加琯金紫光祿大夫,進封清河郡公。琯既在散位,朝臣多以爲言,琯亦常自言有文武之用,合當國家驅策,冀蒙任遇。又招納賓客,朝夕盈門,游其門者,又將琯言議暴颺於朝。琯又多稱疾,上頗不悦。乾元元年六月,詔曰:

  崇黨近名,實爲害政之本;黜華去薄,方啟至公之路。房琯素表文學,夙推名器,由是累階清貴,致位台衡。而率情自任,怙氣恃權。虛浮簡傲者進爲同人,溫讓謹令者捐於異路。所以輔佐之際,謀猷匪弘。頃者時屬艱難,擢居將相,朕永懷反席,冀有成功。而喪我師徒,既虧制勝之任;升其親友,悉彰浮誕之蹟。曾未逾時,遽從敗績。自合首明軍令,以謝師旅,猶尚矜其萬死,擢以三孤。

  或雲緣其切直,遂見斥退。朕示以堂案,令觀所以,鹹知乖舛,曠於政事。誠宜效茲忠懇,以奉國家,而乃多稱疾疹,莫申朝謁。郤犨爲政,曾不疾其迂回;亞夫事君,翻有懷於鬱怏。又與前國子祭酒劉秩、前京兆少尹嚴武等潛爲交結,輕肆言談,有朋黨不公之名,違臣子奉上之體。何以儀刑王國,訓導儲闈?但以嚐踐台司,未忍致之於理。況秩、武遽更相尚,同務虛求,不議典章,何成沮勸?宜從貶秩,俾守外籓。琯可邠州刺史,秩可閬州刺史,武可巴州刺史,散官、封如故;並即馳驛赴任,庶各增修。朕自臨禦寰區,薦延多士,常思聿求賢哲,共致雍熙。深嫉比周之徒,虛偽成俗。今茲所譴,實屬其辜。猶以琯等妄自標持,假延浮稱,雖周行具悉,恐流俗多疑,所以事必縷言,蓋欲人知不濫。凡百卿士,宜悉朕懷。

  時邠州久屯軍旅,多以武將兼領刺史,法度隳廢,州縣廨宇,並爲軍營,官吏侵奪百姓室屋以居,人甚弊之。琯到任,擧陳令式,令州縣恭守,又緝理公館,僚吏各歸官曹,頗著政聲。二年六月,詔褒美之,征拜太子賓客。上元元年四月,改禮部尚書,尋出爲晉州刺史。八月,改漢州刺史。琯長子乘,自少兩目盲。琯到漢州,乃厚結司馬李銳以財貨,乘聘銳外甥女盧氏,時議薄其無士行。寶應二年四月,拜特進、刑部尚書。在路遇疾,廣德元年八月四日,卒於閬州僧舍,時年六十七。贈太尉。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馬內
Édouard Manet

納達爾《愛德華·馬內》
本名 Édouard Manet
出生 1832年1月23日
法國巴黎
逝世 1883年4月30日(51歲)
法國巴黎
國籍 法國
領域 繪畫
流派 印象派
代表作 草地上的午餐
女神遊樂廳的吧檯
奧林比亞

愛德華·馬奈法文Édouard Manet,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出生在法國巴黎寫實派印象派畫家。

馬內的畫風乍看之下應該屬於古典的寫實派畫風,其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但馬內之所以也被歸為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在於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要畫戰爭,就畫衝突性高的,被處決的畫面。要畫野餐,就畫爭議性高的對比,裸女自然的坐在穿西服的紳士當中。馬內很明顯的表示出,印象派並不僅僅靠繪畫技巧來與眾不同,主題也可以重新思考的一個概念。

 

經歷[編輯]

早期[編輯]

1832年1月23日馬奈出生於巴黎的一個富裕家庭。他母親的教父為瑞典王儲查爾斯伯爵。父親為巴黎法官。他的舅舅鼓勵他從事繪畫,常帶年輕馬奈到羅浮宮[1]。 1845年,在舅舅的建議下,馬奈參加一個特殊的繪畫課程,他在那裡遇見了安東寧·普魯斯特,後來的法國美術部長,成為終身朋友。

在1848年,在其父親的建議下,他乘上一個訓練船去里約熱內盧。參加兩次加入海軍的考試,均未通過[2]。他的父親勉強同意馬奈的意願,追求藝術教育。

從1850年至1856年,馬奈隨學術派畫家,擅長以歷史故事為主題的托馬·庫蒂爾接受正規的繪畫教育。在空閒的時候,他在羅浮宮模仿古代藝術大師的古典畫派作品。 從1853年至1856年開始建立他的旅行經驗,曾經拜訪了德國義大利荷蘭等國,在那個時期,他接受了荷蘭畫家弗朗斯·哈爾斯,西班牙藝術家迭戈·委拉斯開茲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影響。

1856年,他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風格在這一時期的特點是鬆散的筆觸,簡化的細節,並抑制過渡色調。採用當時現實主義畫派居斯塔夫·庫爾貝的風格,他畫了《飲酒者》( 1858年至1859年)以及當代主題如乞丐,演唱者,吉普賽人,咖啡館裡的人們,及鬥牛。除了最初幾年,他很少畫宗教,神話傳說,及歷史主題。

生活和時代[編輯]

 
貝爾特·摩里索,1872年

1860年代,這是馬奈創造出他經典作品的一個時期,他恐怕是第一位以沙龍落選畫大大出名的畫家,在接受大眾兩極化評論的同時,馬內仍繼續繪畫,除了畫了相當多的知名人士之外,也畫巴黎小酒館,靜物等比較普通的主題。1870年代,這個時期關於馬奈的紀錄並不多,有一說法是他備受兩極的評論困擾,因此畫作並不多。

相對與學院派的完美而細膩的畫風,馬奈的粗曠的畫風格與攝影式的燈光利用,當時被視為很現代的,對馬奈複製或用作源材料的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是一個挑戰。他的作品被認為是"早期現代",部份原因是利用黑色鉤畫出人物的輪廓,由以引起對畫面表面的注意及油墨的質量。

馬奈與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克勞德·莫奈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阿爾弗雷德·西斯萊保羅·塞尚,及卡米耶·畢沙羅成了朋友。通過女畫家貝爾特·摩里索使他成這個畫家圈子的成員,並被請參加他們的活動。摩里索是著名畫家讓·昂諾列·弗拉戈納爾的後代[3]。她的畫自1864年起被巴黎沙龍畫展接受後,繼續參展了十年[4]

馬奈與摩里索在1868年成了朋友和同事。她說服馬奈嘗試"室外畫" (En plein air)[5]。在1874年,摩里索嫁給馬奈的弟弟。

另一方面,馬奈又不像印象派的核心成員,他認為現代藝術家應設法在巴黎沙龍展覽他們的作品,而不主張獨立的展覽。當馬奈被排除在1867年的巴黎沙龍國際展覽時, 他成立了自己的展覽。他母親擔心他會浪費他的所有財產承擔該耗資巨大的項目。而展覽沒有得到好評。這也給他提供了第一次接觸印象派畫家(包括德加)的機會。 雖然他自己的作品受印象派的影響,他卻拒絕參與印象派的畫展,一是他不希望被看作是印象派的代表,一是他更希望參與巴黎沙龍的畫展。

馬奈受印象派的影響,尤其是莫奈和摩里索,如馬奈使用較輕亮的色彩。但他保留著與他們的不同而使用黑色。儘管他畫了大量的室外畫,但他更注重他認為重要的室內畫。

 
《娜娜》,1877年

雖然藝術評論家拒絕馬奈,馬奈的朋友左拉總是公開在媒體支持他。文學家斯特凡·馬拉梅夏爾·波德萊爾總是激勵他。馬奈也為他們每人繪製肖像。

女性[編輯]

普魯斯特是馬奈自童年起的朋友,對馬奈的性格性情了如指掌。據他的說法,馬奈喜歡女人[6]。十分自然地,馬奈的繪畫中充滿了描繪女性作品。他的模特不限於多利安·莫涵和他的妻子蘇珊娜·里郝夫。在繪畫《白蘭地》(La Prune) 中,馬奈用女演員埃倫·安德雷顯示主人公滿足的,憂鬱的夢幻。

與《奧林比亞》中顯示的一樣,馬奈毫無掩飾地描繪交際花或"動物"的生活。其中最有名的是《娜娜》(1877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以女演員海里艾特·郝瑟爾為模特,光線明亮與嚴肅沉重的《奧林比亞》相異。另一種解釋認為,馬奈受左拉的小說《小酒店》的啟發,娜娜,一個尚未出場的女孩,正是梳妝的景象[7] 。當然該畫也被1877年的巴黎沙龍拒之門外。

咖啡館的場景[編輯]

 
女神遊樂廳的吧檯,1881-1882年

馬奈的咖啡館的場景是對十九世紀巴黎社會生活的觀察。他描繪了人們喝啤酒,聽音樂,調情,閱讀,或等待。這些繪畫許多是基於現場寫生。他經常前往羅什舒阿爾特大街的雷什奧芬啤酒屋,他的1878年所作《在咖啡館》(Au Café)即其於此咖啡館。幾個人在酒吧,一女子面對著觀眾,其他人則等待被招待。這種鬆散的描寫風格參照了哈爾斯和委拉斯開茲的風格。但這些畫捕捉了巴黎人夜生活的情緒和感覺。這些畫是波希米亞人,城市的工作者,以及一些資產階級的生活快照。

在《咖啡廳演唱會的角落》,一名男子在抽煙,而他身後一女招待提供飲料。在《喝啤酒者》中,一名女子正在一個朋友的陪伴下欣賞啤酒。在《咖啡廳演唱會》,顯示了一成熟的紳士坐在酒吧,而女招待站在其身後喝她的飲料。在《女招待》中,女招待停頓了一下,前面的顧客正在吸煙,而背景中的一名芭蕾舞者,伸展手臂,即將旋轉起舞。

社交活動[編輯]

 
《隆尚賽馬》, 1864年

馬奈的作品也畫上層社會享受正式的社交活動。在繪畫《歌劇院的化妝舞會》中,馬奈生動地描繪了一群人正在享受著聚會。戴頂帽穿黑色西裝的男人站在一起,與戴面具和聚會服裝的婦女交談。他還把他的朋友們的肖像包括在該畫中。

馬奈描繪其他受歡迎的活動。《隆尚賽馬》,以不尋常的角度顯了賽馬疾步飛駛朝向觀眾的情景。在《滑冰》中馬奈顯示了一穿戴整齊的女子在前面,而另外一些滑冰者在她的背後。他的畫總是一種顯示主題後面活躍的城市生活延續的感覺。

在《國際展覽之觀》中,戰士們鬆了口氣,有坐有站,富有的夫婦在交談。有園丁,有男孩與狗,一婦女騎在馬上。總之,是巴黎人的階級和年齡的縮影。

戰爭[編輯]

 
處決馬西米連諾皇帝

馬奈對現代生活的反應包括專門描繪戰爭的作品。這些主題可視為"歷史畫" 流派[8]。1864年的油畫《奇爾沙治和阿拉巴馬的戰鬥》,描繪了美國內戰時發生過法國海岸的海戰,馬奈可能目睹了當時的戰爭。

在法國干預墨西哥的1867年至1869年間馬奈畫三種版本的《處決馬西米連諾皇帝》,當時的廣為關注的法國外交和國內政策一個事件[8]。 其主題是墨西哥行刑隊處決由拿破崙三世扶植的哈布斯堡皇帝。無論是油畫,還是石版畫該主題在法國是不准顯示的[8]

普法戰爭後,馬奈參加了巴黎公社起義並當選為公社藝術家聯盟委員,他在起義失敗後曾經創作了一幅反映當時的法國凡爾賽政府大規模屠殺公社起義者的作品以示譴責。

巴黎[編輯]

馬奈描繪了許多巴黎街道場景。在他的作品《插滿旗幟的蒙尼耶街》中,紅,白,藍三角旗覆蓋街道兩旁的建築物。而在《蒙尼耶街與修路者》中,馬奈再次描繪同一條街,修路者修補街道,而人們和馬匹穿梭而去。

《鐵路》(1872年) (現藏於美國國家藝廊) 描繪了十九世紀末期巴黎的城市景觀。用他最喜愛的模特維多利安·莫涵,她坐在一個鐵柵欄門面前,在她的膝蓋上有一沉睡的小狗和一本打開的書。一小女孩背對畫家,看著一列火車在下面通過。馬奈沒有選擇傳統的自然背景做為室外場景,而選擇鐵柵欄延伸至整個畫布。火車的唯一證據,是其白色的蒸氣。遠處可以看到高樓。這種安排把前景壓縮成為一個狹隘的焦點,放棄了傳統的深空感。

晚期[編輯]

馬奈晚期的重要作品《女神遊樂廳的吧檯》完成後,於1882年被展覽在巴黎沙龍。

1875年,馬奈為愛倫·坡的法國版的《烏鴉》做版畫[9]。該詩由馬拉梅翻譯成法語。

1881年,在他的朋友普魯斯特的壓力下,法國政府頒授馬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私人生活[編輯]

 
位於巴黎帕西公墓的馬內墓

1863年馬奈與蘇珊娜·里郝夫結婚。蘇珊娜·里郝夫是一荷蘭出生的鋼琴老師,受僱於馬奈的父親教馬奈和他弟弟鋼琴。她可能是馬奈父親的情婦。1852年蘇珊娜·里郝夫生了一個非婚生子萊昂·里郝夫。

馬奈的父親去世後,馬奈與蘇珊娜·里郝夫結婚。當時11歲的萊昂的父親可能是馬奈或馬奈的父親。萊昂常常為馬奈做模特。最著名的是《佩劍男童》(1861年), 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他也出現在《陽台》的背景中[10]

死亡[編輯]

1883年,馬奈死於梅毒風濕病。這種疾病導致疼痛和局部癱瘓。 他的左腳因為壞疽截肢,手術11天後去世,年僅51歲。1883年,馬奈被埋葬在巴黎的帕西墓地。

近幾年,他的畫十分搶手。如他的《插滿旗幟的蒙尼耶街》賣了超過2600萬美元[11]

重要作品[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丁

 
 
 
聖誕布丁
 
巧克力布丁
 
西米布丁

布丁英語Pudding)一詞源自音譯英語,意譯則為「奶凍」,廣義來說泛指由漿狀的材料凝固成固體狀的食品,如聖誕布丁、麵包布丁、約克郡布丁等,常見製法包括,烤等。狹義來說,布丁是一種半凝固狀的冷凍甜品,主要材料為雞蛋奶黃,類似果凍。在英國,布丁一詞可以代指任何甜點。

現代人為求方便,多是使用「布丁粉」沖泡後冷藏,極少使用雞蛋與牛奶製作。「布丁粉」的主要原料為海藻抽出物、食用色素等。

 

 

 

 

 

 

 

 

 

 

 

 

 

 

 

 

聖誕布丁[編輯]

 
 
聖誕布丁
Christmas pudding.JPG
這個聖誕布丁以茵芋裝飾而非冬青樹
起源
別稱 梅子(葡萄乾)布丁、梅子(葡萄乾)達芙
起源國家 大英帝國
地區 英格蘭
詳情
類型 布丁
主要成分 糖漿羊油、香料

聖誕布丁(Christmas pudding)是一種在聖誕節(十二月二十五日)供應的傳統布丁,通常作為聖誕晚餐的一部分。它起源於中世紀的英格蘭,有時也被稱作梅子(葡萄乾)布丁梅子(葡萄乾)達芙[1][2],然而這也可以指其它種類的包含乾果的蒸熟布丁。儘管它叫做「梅子布丁」,它實際上並不含有梅子,因為在維多利亞時代之前,梅子(plum)這個單字指的是葡萄乾(raisin)。

 

 

基礎知識[編輯]

 
布拉克內爾伯克郡製造的聖誕布丁

許多家庭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聖誕布丁配方,有些通過家族傳承了世世代代。基本上配方匯集了傳統上昂貴或奢華的成分 — 尤其甜香料在發展其獨特的濃郁香氣上尤其重要,這通常使用羊油。它在外觀上非常的黑,這是由於在大多數的配方中都含黑糖與黑糖漿,還有它的烹調時間相當長。混和物可以浸在柑橘類的果汁、白蘭地和其它酒精飲料(一些配方稱之為黑啤酒,諸如柔性黑啤酒烈性黑啤酒波特黑啤酒)中。

 
聖誕布丁往往在上桌的前一週掛在鉤子上乾燥以增強風味,這個布丁是以傳統的布料包裹,而非用盆子。

至十九世紀之前,英國的聖誕布丁往往用布丁布包成圓形煮沸[1]。在新維多利亞時代時則流行把麵團放在盆子上再蒸烤,其次是解除布丁的纏繞,放在盤子上,再於頂部裝飾上一小枝冬青[1]

初次蒸烤通常會花上好幾個小時。上桌時,再以蒸烤加熱一次,接著旁邊放上溫暖的白蘭地。[3] 可以與甜奶油醬、白蘭地黃油、朗姆酒奶油奶油、檸檬奶油、卡士達或含糖調味料,且有時撒上精白砂糖

歷史[編輯]

葡萄乾布丁與聖誕節的關聯可以追溯至中世紀的英格蘭的一項習俗:「布丁應準備十三種原料,代表基督與十二使徒,且每一個家庭成員由東到西攪拌它以榮耀東方三博士,以及祂們朝著那個方向的旅程,並應於三位一體後的第二十五個星期日製作。」[1]葡萄乾布丁的配方如果不完全,主要出現在十七世紀以後。他們可能的始祖包括鹹味的布丁,諸如在Harleian MS 279(15世紀的烹飪書籍)中的配方、crustbrandy ades[4] 、malaches whyte、[5]、水煮奶油(一種攪拌過的卡士達)、以及麵包片。在早期的葡萄乾布丁配方中,有各式各樣的原料和方法。

將這些配方的特色以結合或提煉的方式得以產生出葡萄乾布丁的配方。例如,結合攪拌過的卡士達和麵包塊,可以製造出奶油伴水果,一種現代風格的早期葡萄乾布丁,與布丁非常類似。一些早期的卡士達,諸如Harleian MS 279中的「卡士達隆巴頓」,與葡萄乾布丁只有使用餅皮或麵包屑的差異。Malaches whyte,另一種餅皮,填充物有雞蛋、麵包屑、奶油,但沒有葡萄乾。所以一個發展完全的葡萄乾布丁配方可以從上述的可能始祖的列表重組而獲得。這並不是說它沒有其它的始祖,而是說已經不需要任何其它的始祖了。

雖然布丁的最終型態出現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回西元1420年代的兩個來源。它並不是作為蜜餞或甜點出現,而是一種在季末保存肉類的方法。因為飼料的短缺,在秋季,所有剩餘的家畜被宰殺。而肉則連同乾燥的水果作為防腐劑保存在糕餅盒中。由此產生的「大肉餡餅」可以養活一大群人,尤其是在節日期間。然而,現代布丁的主要始祖是濃湯,一種起源於羅馬時代的肉和蔬菜的藥汁。它在一個大鍋子內準備,原料包括乾燥的水果加糖和調味料一起被慢煮。在十五世紀,「葡萄乾濃湯」是一種肉類、蔬菜和水果的草率混合物,通常在一頓飯的最開始時上桌[6]

在1714年,英國的喬治一世(有時也被稱為布丁國王[1])要求在他的第一次聖誕節的皇家盛宴中要有葡萄乾布丁[1]。「葡萄乾粥」的配方出現在西元1740年的「聖誕節娛樂」中[1]。隨著十八世紀肉類保存技術的進步,肉餡餅和葡萄乾濃湯的鹹味元素減少,而甜味含量增加。肉餡餅保有它的名字,而濃湯卻越來越被稱作「葡萄乾布丁」。但是後者通常是用作收穫節的慶祝餐點,而非聖誕節。但直到西元1830年代,由麵粉、水果、羊油、糖和香料組成的大砲彈(cannon-ball),皆在上方裝飾以冬青樹葉,取得了鮮明的外觀,變得與聖誕節越來越相關。在西元1747年,倫敦美食作家漢娜·格拉塞給出了聖誕節葡萄乾粥的配方,但東薩塞克斯郡的廚師伊莉莎·阿克頓似乎是第一個在她的食譜中稱其為「聖誕節布丁」的人[7]

祝福和其它傳統[編輯]

 
傳統上,每一個家庭成員在許願時會攪拌布丁。
 
一個被白蘭地澆灌之後火燒的聖誕布丁。

傳統上布丁會在「聖靈降臨日之前」的星期日或在這天之後立即製作,即聖誕節前的四到五週。那個星期日在英國國教會公禱書上的集禱文(collect),就像十六世紀時(以及現代的傳統教會)用的一樣,內容如下:

"Stir up, we beseech thee, O Lord, the wills of thy faithful people; that they, plenteously bringing forth the fruit of good works, may by thee be plenteously rewarded; through Jesus Christ our Lord. Amen"

這一天便被稱為「攪拌的星期天[8]」傳統上每個家庭成員,至少每個小孩,都會在攪拌的同時許個願望。

 
傳統的袋煮聖誕布丁仍然呈現出表面。

在布丁混和物中放入可以讓食用者保存起來的幾枚小銀幣是常見的作法[1]。常用的選擇是一個銀色的三便士或六便士。硬幣被認為可以在來年帶來好運。

其它的象徵物也包括在內,諸如小許願骨(帶來好運)、銀色頂針(節儉)、錨(象徵避風港) [1]

一旦打開盆子,綴以冬青樹葉,澆以白蘭地,然後點燃,布丁被傳統而隆重地放到桌上,迎接掌聲雷動。在西元1843年,查爾斯·狄更斯小氣財神(或譯「聖誕頌歌」,英文:A Christmas Carol)描述該場面為:

「克瑞奇太太獨自離開了房間(太緊張以致於不敢看)去拿出聖誕布丁…哈囉!大量的蒸氣!布丁從聞起來像是洗衣日的衣服一樣的味道的銅製品中出現。像是食品店與糕餅店相鄰的隔壁有一位洗衣婦的那種味道,那就是布丁。半分鐘後,克瑞奇太太進來了(雖然臉紅,但自豪地微笑著),布丁就像一個斑點狀的大砲彈,非常堅硬牢固,熾烈的十六分之一點燃的白蘭地,然後在頂端綴以聖誕冬青樹葉[9]。」

聖誕節之後[編輯]

聖誕布丁有很好的保存性質,很多家庭都會在聖誕節之後留下一個以便在之後的節日慶祝時食用,通常是在復活節康斯坦斯·史普萊的記錄顯示,把今年的聖誕節布丁留到明年的聖誕節食用並不常見。

 

 

布丁的由來

八月 2, 2013
 

19世紀
將原本一道單純是英國庶民料理Pudding,繼而發揚光大成為眾所皆知的甜點是法國人。19世紀初坊間開始流行,不添加麵粉「烤奶油」(Burnt Cream)。「烤奶油」(Burnt Cream)。可說是我們所吃的甜點布丁的元祖。

法國名廚François Massialot (1660-1733)在1691出版的食譜中提到法式甜點烤布蕾「Crème brûlée」,是用雞蛋、牛奶、砂糖等本材料,再加香草香料、焦糖糖漿做成的卡式達布丁,使用烤箱低中溫烘烤或者水浴法蒸烤(Bain-Marie)而成。

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西方文化大量傳入日本,布丁這項餐後的小甜點在日本皇族間立刻蔚為流行。自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成為日本的植民地,布丁也隨著日本人登陸台灣,成為國人喜愛的點心。

21世紀
義美鮮奶雞蛋布丁,替消費者健康把關,堅持不添加食用色素、人工安定劑、及防腐劑,單以雞蛋、牛奶、砂糖、香料等基本材料,用傳統蒸烤方式製造出『真正布丁』。

好東西推薦您一起分享,『真正布丁』值得您一再品嚐回味。現在就到義美門市選購『真正布丁』-義美鮮奶雞蛋布丁。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佝僂病

 
 
Rickets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O形腿的X光圖片
ICD-10 E55
ICD-9 268
DiseasesDB 9351
MedlinePlus 000344
eMedicine ped/2014
MeSH D012279
 
患佝僂病的兒童

佝僂病[1]是一種會在兒童時期發生的人類疾病,原因是維生素D的攝取不足。常現於窮困地區,如非洲,起因多為營養不足。軟骨症是類似的疾病,發生在成人。

 


症狀
[編輯] 

  • 手腳關節腫脹變形
  • 腿呈弓形或膝內翻 ,即「O形腳
  • 胸骨和肋骨交接部分向前異常凸出,即「雞胸」
  • 前額常向前突出
  • 駝背或盆骨變形

成因[編輯]

維生素D是產生促進質吸收的酶的必須原料,而維生素D缺乏則導致成長中的骨骼中沉積的鈣質不足。由於骨質密度不足,從而容易變形,下肢的骨骼隨著體重增加,便產生彎曲變形的異常症狀。

由腸胃問題所引致的鈣質不足,亦可能誘發佝僂病。

預防[編輯]

食用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含量較豐富的有鯊魚肝油沙丁魚三文魚青魚牛奶,或維他命D補充劑等。

接受陽光照射時,皮層中的黑色素會產生維生素D,每日只需進行三十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已能讓身體產生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

骨骼變形若輕微,可於數年後自然恢復,但嚴重的可能要動手術。

 

註解[編輯]

  1. ^ 「佝僂」在國語/普通話中音同「扣樓」,在粵語中音同「溝呂」

 

 

 

 

 

 

 

佝僂病

佝僂病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於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使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典型的表現是生長著的長骨干骺端和骨組織礦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礦化不全,則表現為骨質軟化症(Osteomalacia)。嬰幼兒特別是小嬰兒是高危人群,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於南方。近年來,隨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發病率逐年降低,病情也趨於輕度。

佝僂病直觀

病因

1.圍生期維生素D不足:母親妊娠期,特別是妊娠後期維生素D營養不足,如母親嚴重營養不良、肝腎疾病、慢性腹瀉,以及早產、雙胎均可使嬰兒的體內貯存不足。

2.日照不足:因紫外線不能通過玻璃窗,嬰幼兒被長期過多的留在室內活動,使內源性維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高大建築可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線。氣候的影響,如冬季日照短,紫外線較弱,亦可影響部分內源性維生素D的生成。所以父母應該多樣小孩晒晒太陽,皮膚黝黑點不是什麼問題,缺鈣就不好了。

3.生長速度快,需要增加:如早產及雙胎嬰兒生後生長發育快,需要維生素D多,且體內貯存的維生素D不足。嬰兒早期生長速度較快,也易發生佝僂病。重度營養不良嬰兒生長遲緩,發生佝僂病者不多。

4.食物中補充維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含維生素D少,即使純母乳餵養,嬰兒若戶外活動少亦易患佝僂病。這更加強調要小孩曬太陽的好處了。

5.疾病影響:胃腸道或肝膽疾病影響維生素D吸收,如嬰兒肝炎症候群慢性腹瀉等,肝、腎嚴重損害可致維生素D羥化障礙,1,25-(OH)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僂病。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可使體內維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細胞微粒體的氧化酶系統活性增加,使維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為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糖皮質激素有對抗維生素D對鈣的轉運作用。

發病機理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可以看成是機體為維持血鈣水平而對骨骼造成的損害。因為骨骼富含鈣,當發生低鈣血症的時候,骨骼就會動員鈣離子釋放出來,這就造成了骨骼的損害了。長期嚴重維生素D缺乏造成腸道吸收鈣、磷減少和低血鈣症,以致甲狀旁腺功能代償性亢進,PTH(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加以動員骨鈣釋出使血清鈣濃度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但PTH同時也抑制腎小管重吸收磷,繼發機體嚴重鈣、磷代謝失調,特別是嚴重低血磷的結果。細胞外液鈣、磷濃度不足破壞了軟骨細胞正常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程序;鈣化管排列紊亂,使長骨鈣化帶消失、骺板失去正常的形態,參差不齊;骨基質不能正常礦化,成骨細胞代償增生,鹼性磷酸酶分泌增加,骨樣組織堆積於干骺端,骺端增厚,向兩側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鐲」。骨膜下骨礦化不全,成骨異常,骨皮質被骨樣組織替代,骨膜增厚,骨皮質變薄,骨質疏鬆;負重出現彎曲;顱骨骨化障礙而顱骨軟化,顱骨骨樣組織堆積出現「方顱」。臨床即出現一系列佝僂病症狀和血生化改變。

臨床表現

多見於嬰幼兒,特別是小嬰兒。主要表現為生長最快部位的骨骼改變,並可影響肌肉發育及神經興奮性的改變。因此年齡不同,臨床表現不同。佝僂病的骨骼改變常在維生素D缺乏數月後出現,圍生期維生素D不足的嬰兒佝僂病出現較早。兒童期發生佝僂病的較少。重症佝僂病患兒還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礙,並可影響行為發育和免疫功能。本病在臨床上可分期如下:

初期(早期)

多見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如易激惹、煩鬧、汗多刺激頭皮而搖頭等。但這些並非佝僂病的特異症状,僅作為臨床早期診斷的參考依據。此期常無骨骼病變,若做骨骼X線可正常,或鈣化帶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鈣下降,血磷降低,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活動期(激期)

早期維生素D缺乏的嬰兒未經治療,繼續加重,出現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鈣、磷代謝失常的典型骨骼改變。

6月齡以內嬰兒的佝僂病以顱骨改變為主,前囟邊較軟,顱骨薄,檢查者用雙手固定嬰兒頭部,指尖稍用力壓迫枕骨或頂骨的後部,可有壓桌球樣的感覺。

6月齡以後,儘管病情仍在進展,但顱骨軟化消失。正常嬰兒的骨縫周圍亦可有桌球樣感覺。額骨和頂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漸增厚,至7~8個月時,變成「方盒樣」頭型即方頭(從上向下看),頭圍也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樣組織堆積而膨大,沿肋骨方向於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可捫及圓形隆起,從上至下如串珠樣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顯,稱佝僂病串珠(rachitic rosary);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稱手、足鐲。1歲左右的小兒可見到胸骨和鄰近的軟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嚴重佝僂病小兒胸廓的下緣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溝或郝氏溝(Harrison』s groove)。

由於骨質軟化與肌肉關節鬆弛,小兒開始站立與行走後雙下肢負重,可出現股骨脛骨腓骨彎曲,形成嚴重膝內翻(「O」形)或膝外翻(「X」形),有時有「K」形樣下肢畸形。患兒會坐與站立後,因韌帶鬆弛可致脊柱畸形。嚴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謝障礙,使全身肌肉鬆弛,肌張力降低和肌力減弱。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鈣稍低外,其餘指標改變更加顯著。X線顯示長骨鈣化帶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樣、杯口狀改變;骨骺軟骨盤增寬(>2mm);骨質稀疏,骨皮質變薄;可有骨幹彎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無臨床症状。

佝僂病體征

恢復期

以上任何期經治療或日光照射後,臨床症状和體徵逐漸減輕或消失。血鈣、磷逐漸恢復正常,鹼性磷酸酶約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療2~3周後骨骼X線改變有所改善,出現不規則的鈣化線,以後鈣化帶緻密增厚,骨骺軟骨盤<2mm,逐漸恢復正常。

後遺症期

多見於2歲以後的兒童。因嬰幼兒期嚴重佝僂病,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無任何臨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線檢查骨骼干骺端病變消失。

診斷

要解決是否有佝僂病、如有屬於哪個期、是否需要治療。正確的診斷必須依據維生素D缺乏的病因、臨床表現、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應注意早期的神經興奮性增高的症状無特異性,如多汗、煩鬧等,僅據臨床表現的診斷準確率較低;骨骼的改變可行;血清25-(OH)D3水平為最可靠的診斷標準,但很多單位不能檢測。血生化與骨骼X線的檢查為診斷的「金標準」。

鑒別診斷

  1. 軟骨營養不良:是一遺傳性軟骨發育障礙,出生時即可見四肢短、頭大、前額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後凸。根據特殊的體態(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線作出診斷。
  2. 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為遠曲小管泌氫不足,從尿中丟失大量鈉、鉀、鈣,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質脫鈣,出現佝僂病體征。患兒骨骼畸形顯著,身材矮小,有代謝性酸中毒,多尿,鹼性尿,除低血鈣低血磷之外,血鉀亦低,血氨增高,並常有低血鉀症状。
  3. 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分二型:Ⅰ型為腎臟1-羥化酶缺陷,使25-OH-D3轉變為1,25-OH2-D3發生障礙,血中25-OH-D3濃度正常;Ⅱ型為靶器官受體缺陷,血中1,25-OH2-D3濃度增高。兩型臨床均有嚴重的佝僂病體征,低鈣血症低磷血症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Ⅰ型患兒可有高胺基酸尿症;Ⅱ型患兒的一個重要特徵為脫髮。
  4. 腎性佝僂病: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所致的慢性腎功能障礙,導致鈣磷代謝紊亂,血鈣低,血磷高,甲狀旁腺繼發性功能亢進,骨質普遍脫鈣,骨骼呈佝僂病改變。多於幼兒後期症状逐漸明顯,形成侏儒狀態。

治療

目的在於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療的原則應以口服為主,一般劑量為每日50μg~100μg(2000IU~4000IU),或1,25-(OH)D30.5μg~2.0μg,一月後改預防量400IU/日。大劑量維生素D與治療效果無正比例關係,不縮短療程,與臨床分期無關;且採用大劑量治療佝僂病的方法缺乏可靠的指標來評價血中維生素D代謝產物濃度、維生素D的毒性、高血鈣症的發生以及遠期後果。因此大劑量治療應有嚴格的適應症。當重症佝僂病有併發症或無法口服者可大劑量肌肉注射維生素D20萬IU~30萬IU一次,3個月後改預防量。治療1個月後應複查,如臨床表現、血生化與骨骼X線改變無恢復徵象,應與抗維生素D佝僂病鑒別。除採用維生素D治療外,應注意加強營養,保證足夠奶量,及時添加轉乳期食品,堅持每日戶外活動。

健康提示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中。另外像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產品、添加維他命D的營養強化食品。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維生素D的來源與其他營養素略有不同,除了食物來源之外,還可來源於自身的合成製造,但這需要多曬太陽,接受更多的紫外線照射。

經常曬太陽,以保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經常曬太陽,以保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

但是要記住曬陽光可不是中午去曬,要在早上10點之前下午3點之後才可以曬啊,因為中午太曬了,容易晒傷小孩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不可過量補充,如果過量服用維生素D,會使體內維生素D蓄積過多,出現中毒的症状,如食慾下降、噁心和消瘦等。

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又叫骨軟化症即骨礦化不足,為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是以維生素D缺乏導致 ​​鈣、磷代謝紊亂和臨床以骨骼的鈣化障礙為主要特徵的疾病,維生素D是維持高等動物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是鈣代謝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之一。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發病緩慢,影響生長發育。多發生於3個月~2歲的小兒。

中文名:佝僂病 英文名:Rickets
別名:缺鈣 臨床表現:枕禿、方顱、骨骼變形,如雞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鐲和腳鐲等。
並發症: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礙。 預防措施:多曬太陽;提倡母乳喂養,及時增加輔食。每天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患兒不要久坐、久站,防止發生骨骼變形。
就診科室:兒科

佝僂病

百科幫你漲姿勢
佝僂病
佝僂病圖冊
維生素D缺乏是主因可導致鈣磷代謝障礙以及骨樣組織鈣化障礙
嬰兒時期常見疾病多汗煩躁易驚和枕禿是佝僂病特異性表現
因嚴重者身材矮小骨骼變形不能直立如駝背老人而得此病名


不死鳥歸來近日,嬰兒補鈣產品金奇仕被曝可致佝僂病,原本是促進鈣吸收的產品,服用之後卻導致缺鈣。

佝僂病

佝僂病- 概述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佝僂病
佝僂病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初期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如煩躁不安、易驚醒、多汗、枕禿等,嚴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
佝僂病(rickets)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慢性營養缺乏病,是因缺乏維生素D,導致鈣、磷代謝失常,而使骨骼鈣化不良所致。
在佝僂病中,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即軟骨病,佔總佝僂病95%以上,也常簡稱為佝僂病。
佝僂病的主要特徵為正在生長的長骨幹骺端或骨組織礦化不全,或骨質軟化症,多見於2歲以內嬰幼兒。
活動性病例在冬春季較多見。發病率北方較南方高,工業性城市較農村高。
佝僂病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發病緩慢,易被忽視。一旦發生明顯症狀時,機體的抵抗力低下,易並發肺炎、腹瀉、貧血等其它疾病。
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嚴重佝僂病發病率已逐年降低,但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1]
佝僂病- 病因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佝僂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它們能促進小腸粘膜對鈣、磷的吸收,減少鈣、磷從尿中排出。並能促進骨樣組織成熟,使血中鈣、磷向骨質生長部位沉著形成新骨。維生素D有內源性與外源性兩種。內源性的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而後在體內合成;外源性的來自食物,如魚、肝、蛋、乳類等含有維生素D3。另外,植物中的麥角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形成維生素D2。引起佝僂病的主要原因列舉如下:
1、日照不足
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需經波長為296-310nm的紫外線照射始能轉化為維生素D 3,因紫外線不能通過玻璃窗,故嬰幼兒缺乏戶外活動即導致內源性維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築可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亦會吸收部分紫外線;冬季日照短、紫外線較弱,容易造成維生素D缺乏。
2、攝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不能滿足需要;乳類含出生素D量甚少,雖然人乳中鈣磷比例適宜(2:1),有利於鈣的吸收,但母乳喂養兒若缺少戶外活動,或不及時補充魚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維生素D的輔食,亦易患佝僂病。
3、生長過速
早產或雙胎嬰兒體內貯存的維生素D不足,且出生後生長速度快,需要維生素D多,易發生維生素D乏性佝僂病。生長遲緩的嬰兒發生佝壓病者較少。
4、疾病因素
多數胃腸道或肝膽疾病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如嬰兒肝炎綜合徵、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脂肪瀉、胰腺炎、慢性腹瀉等;嚴重肝、腎損害亦可致維生素D羥化障礙、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僂病。
5、藥物影響
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可使體內維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細胞微粒體氧化酶系統的活性,使維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為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糖皮質激素會對抗維生素D轉運鈣的作用。
佝僂病- 發病機理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由於鈣是維持神經、肌肉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但當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吸收鈣、磷減少,血鈣、血磷水平降低。血鈣降低,刺激甲狀旁腺分泌增加,從而加速舊骨溶解,釋放骨鈣入血,以維持血鈣接近正常水平。但因甲狀旁腺素抑制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尿磷排出增加,使血磷降低,導致鈣磷乘積降低(正常值>40),骨樣組織鈣化不良,成骨細胞代償性增生,局部骨樣組織堆積,鹼性磷酸酶增多,從而形成骨骼病變和一系列症狀、體徵及血液生化改變。[2]
佝僂病- 症狀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佝僂病患兒表現有以下症狀:
精神神經症狀
佝僂病枕禿

佝僂病枕禿
佝僂病枕禿圖冊
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由於汗液剌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髮。
骨髂表現
1、頭部
(1) 顱骨軟化:為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多見於3~6月嬰兒。
(2)頭顱畸形:“方顱”、 “鞍狀頭”或“十字頭”
(3) 前囟大,閉合遲,可遲至2-3歲才閉合。
(4)出牙晚,可延至1歲出牙,或3歲才出齊。嚴重者牙齒排列不齊,釉質發育不良。

肋骨串珠
肋骨串珠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雞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佝僂病
佝僂病O型腿
(1) 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僂病“手鐲”與“足鐲”。
(2) 下肢畸形“O”形腿(膝內翻),或“X”形腿(膝外翻)。
(3) 脊柱彎曲:可有脊柱側彎或後凸畸形,嚴重者也可見骨盆畸形(髖外翻),女性嚴重患兒成年後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難產。
其它表現
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鬆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後,貧血。
佝僂病- 臨床分期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佝僂病臨床分為四期:初期、激期、恢復期、後遺症期。
初期
佝僂病方顱

肋骨串珠
佝僂病方顱圖冊
多自3個月左右開始發病。早期常有非特異的神經精神症狀如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枕禿也較常見。同時可有輕度的骨骼改變體徵。X線片可無異常或見臨時鈣化帶模糊變薄、幹骺端稍增寬。血生化改變輕微,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激期
常見於3個月至2歲的幼兒。有明顯的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症狀。同時可有中度的骨骺改變體徵。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模糊消失,幹骺端增寬,邊緣不整呈雲絮狀,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骨加寬。血鈣、血磷均降低,鹼性磷酸酶增高。
恢復期
活動期經曬太陽或維生素D治療後,症狀消失,體徵逐漸減輕、恢復。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加厚。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恢復正常。
後遺症期
多見於3歲以後的小兒。經治療或自然恢復,症狀消失,骨骼改變不再進展。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僂病- 檢查項目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該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實驗室檢查和X線檢查。
實驗室檢查
1、鹼性磷酸酶在佝僂病病程中增高出現較早,而恢復最晚。有利於檢查診斷。
2、測定血清中25(OH)D3或1,25(OH)2D3水平,其值在典型佝僂病幾為零,在亞臨床佝僂病也顯著下降,而維生素D治療後可顯著回升,為敏感而可靠的生化指標。
X線檢查
X線改變以骨骼發育較快的長骨為明顯,尤以尺橈骨遠端及脛腓骨近端更為明顯。
佝僂病- 鑑別診斷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該病需與下面的幾個疾病進行鑑別:
佝僂病

佝僂病
佝僂病圖冊
1、腎性佝僂病
腎臟疾病導致腎功能障礙使1.25(OH)D的生成減少而發生佝僂病,血鈣低,血磷高。需要使用1.25(OH)D才能有效治療。
2、肝性佝僂病
各種肝臟疾病導致肝功能不良,可使1.25(OH)D生成障礙;如果伴有膽道阻塞,不僅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而且因鈣皂形成,進一步抑制鈣的吸收,從而出現低血鈣及佝僂病徵象。
3、遠端腎小管酸中毒
患兒身材矮小,骨骼畸形,有代謝性酸中毒,多尿,鹼性尿,除有低血鈣和低血磷外,還常有低血鉀。
4、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
此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分為兩型。Ⅰ型為腎臟 1-α羥化酶缺陷,Ⅱ型為靶器官1,25(OH)D受體缺陷,臨床表現為重度佝僂病,血鈣,磷顯著降低,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並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I型患兒可有高氨基酸尿,Ⅱ型患兒的重要特徵為脫髮。
佝僂病- 並發症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佝僂病一般會造成嬰兒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鬆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遲緩,貧血等症狀。
在一些比較嚴重的佝僂病的患兒中,還會出現其他的骨骼變形,如雞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鐲和腳鐲等。
佝僂病- 治療方法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孩子一旦經醫生診斷為佝僂病,應由醫生根據佝僂病的嚴重程度,即輕、中、重度決定給予維生素D的劑量。一般,輕度佝僂病的治療劑量為每天1000-2000單位,中或重度分別為2000-5000單位及5000-10000單位。對於重度佝僂病也可進行突擊治療。應強調的是上述治療都應有醫生的指導。
除藥物治療外,最重要的是合理營養,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戶外活動。另外,應注意衣服寬鬆,不要讓小兒過早、過久地坐與立,但可訓練其俯臥、抬頭、展胸與爬行等動作。
佝僂病- 易發人群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1. 早產兒和出生體重較低(低於3公斤)的寶寶。(早產兒是指孕週不足37週就出生的寶寶)
佝僂病臨床症狀表現

佝僂病方顱
佝僂病臨床症狀表現圖冊
2. 孕期缺鈣的媽媽所生的寶寶。
3. 哺乳期缺鈣的媽媽所哺育的寶寶。(婦女在孕期和哺乳期缺鈣表現為小腿抽筋、多汗、腰酸、手腳發麻。其實,大多數的孕婦和乳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鈣。孕婦和乳母除了喝牛奶和補鈣,也同樣需要多曬太陽。寶寶奶量的標準:4個月以內:全部吃奶,4~6個月:每天1~2次輔食,其他吃奶,6~8個月:600~800毫升,9 ~12個月:800毫升以上,1歲以上:600毫升左右,2歲以上:500毫升左右)
4. 少曬太陽的寶寶,是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5. 生長發育太快的寶寶
6. 吃奶少的寶寶
佝僂病- 預防方法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佝僂病臨床症狀表現

佝僂病
佝僂病臨床症狀表現圖冊
1、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接受陽光照射時,皮層中的黑色素會產生維生素D,每日只需進行三十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已能讓身體產生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
2、提倡母乳喂養,因母乳中鈣、磷比例適宜,但乳類中維生素D含量極少。要及時增服濃縮魚肝油。
3、人工餵養時,更要注意及早增服魚肝油。服用時要遵醫囑,不能認為魚肝油是補品,多多益善。過多服用可致維生素D中毒。在缺少維生素D時,補充鈣劑是無用的。
4、患兒不要久坐、久站,防止發生骨骼變形。提倡嬰兒穿背帶褲,防止肋骨外翻。
佝僂病- 認識誤區

佝僂病臨床症狀表現
認領機構:求醫網佝僂病專題
把佝僂病稱為“缺鈣”
一些家長認為補鈣就是預防佝僂病,這種認識雖然較過去明顯減少,但仍然存在。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主要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缺鈣”是繼發於維生素D不足,當然,也有部分小兒是單純攝鈣不足,或兩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說,VD不足,攝鈣不足,或兩者兼有,都可導致佝僂病,而最常見的是V- D不足,所以把佝僂病稱為缺鈣是不恰當的。 

 佝僂病臨床症狀表現
佝僂病小兒血鈣低
這是不全面的認識,VD缺乏可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是VD缺乏性佝僂病,以骨骼改變為主要表現。血鈣可在正常範圍或偏低,一種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見於六個月以內的小嬰兒,以血鈣低為主要表現。這主要是由於當VD缺乏時,甲狀旁腺代償性分泌也不足,不能使低血鈣恢復,出現低血鈣表現。因此,患佝僂病時血鈣不一定低。
預防佝僂病和治療佝僂病分不清
預防佝僂病是在小兒未患佝僂病前,給預防性投藥,維持小兒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僂病發生。一旦患了佝僂病就需要治療了,治療佝僂病與預防性使用VD和鈣劑的量差異很大,治療後病情穩定,仍需要使用預防性給藥。
佝僂病的骨骼後遺畸形可通過治療消失
通過治療,骨骺的X線改變可逐漸消失,但出現的骨骼後遺畸形,如"X型"腿,"O型"腿,雞胸等不能恢復,可隨著下肢骨的生長延長,胸大肌的發達,畸形部分被掩蓋,畸形嚴重者需要手術矯形,因此,預防佝僂病是很重要的。
只要補充足量的VD和鈣劑就不會患佝僂病
對於佔絕大多數(95%以上)VD缺乏性佝僂病是這樣的,但對於少數非營養性的VD缺乏性佝僂病則不然,經過常規預防或治療仍不見效的佝僂病,應除外特殊原因造成的佝僂病,如:家族性低磷血症;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VD依賴性佝僂病;腎性佝僂病等。
多汗、煩躁、易驚、枕禿是佝僂病特異性表現
診斷小兒是否患有佝僂病,僅依據臨床表現,其準確率是很低的。哪一個表現都不是特異性的,正確診斷必須源自對病史資料,臨床表現,血生化檢測結果和骨骺X線檢查的綜合判斷。血清25-(OH)D在早期即明顯降低,是可靠的診斷標準。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
Nikolaus Kopernikus.jpg
肖像,於1580年的托倫舊市區
出生 1473年2月19日
波蘭王國皇家普魯士托倫市
逝世 1543年5月24日(70歲)
波蘭王國皇家普魯士弗龍堡
研究領域 數學天文學教會法醫學經濟學
母校 亞捷隆大學
博洛尼亞大學
帕多瓦大學
費拉拉大學
著名成就 日心說
哥白尼原理
簽名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拉丁語名字:Nicolaus Copernicus波蘭語名字:Mikoł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文藝復興時期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提倡日心說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1]1543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開啟了哥白尼革命,並對推動科學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哥白尼出生於皇家普魯士,該地區自1466年隸屬於波蘭王國。哥白尼獲得了教會法規博士學位,同時也是一名醫生,通曉多國語言,了解經典文學,能夠勝任翻譯,做過執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經濟學家(後續幾項都沒有學歷學位)。1517年,哥白尼總結了貨幣量化理論[2],成為當今經濟學的重要基礎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格雷欣[3]之前總結出了劣幣驅逐良幣理論的前身。[4]

  

身世

 
哥白尼出生地,現為哥白尼博物館

1473年哥白尼生於維斯瓦河畔的小城托倫,當時這裡屬於波蘭王國皇家普魯士行省。父親是從克拉科夫來的商人,母親是托倫當地商人的女兒,家境寬裕,哥白尼是家中四個孩子裡最小的。哥白尼十歲到十二歲間父親去世,由他的舅父盧卡斯·瓦贊爾羅德領養。

1491年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當時稱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在這裡他開始對天文學產生興趣。1496年他赴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求學,學習數學天文學法律醫學等,並接受人文主義思想。1503年在費拉拉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他舅父提供給他一個在波蘭波羅的海邊上的弗倫堡神父位置。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擔任他舅父的醫生秘書。1512年他舅父去世,他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士的責任和醫學研究上,同時利用工作之餘時間研究天文學。在弗倫堡30年間,他建了一個小天文台,後來被稱為「哥白尼塔」,自17世紀以來被人們作為天文學的聖地保存下來。但是從當時人的記載和哥白尼本人的著作來看,他很少進行天文觀測,他主要通過前人的觀測結果,進行哲學思考與數學計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學體系。

父系

哥白尼父親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尼薩河[5]附近位於西里西亞地區的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的名字曾被拼寫為Kopernik[6],Copernik,Copernic,Kopernic以及Coprirnik,現今為Koperniki[7]。14世紀,父親家族的成員開始遷至西里西亞地區的其他城市,波蘭王國的首都克拉科夫(1367)以及托倫(1400)[7]。哥白尼的父親,也是老尼古拉·哥白尼,很有可能是簡的兒子,就是來自遷至克拉科夫的那一支。[7]

尼古拉以父親的名字命名,以富商的身份首次出現在記錄中,以經營銅為生,主要在格但斯克[8]銷售銅[9][10],於1458年左右從克拉科夫遷至托倫[11]。托倫位於維斯瓦河附近,當時被捲入十三年戰爭(1454–66),在此期間,普魯士城市的盟友普魯士聯盟與波蘭王國結盟,貴族和教士聯合,共同對抗條頓騎士團國,以獲得地區控制權。在這場戰爭中,如格但斯克和托倫[12]等漢薩同盟的城市決定支持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國王承諾尊重城市的傳統和獨立,而這正是條頓騎士團國所強烈鎮壓的。尼古拉的父親當時活躍於政壇,支持波蘭王國和普魯士城市結盟對抗條頓騎士團[13]。1454年,他負責調解波蘭王國紅衣主教[14]與普魯士城市在戰時公債償還方面的矛盾[7]。《第二次托倫和約》(1466)規定,條頓騎士團放棄西普魯士,此地區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即以後的普魯士王國,在隨後的300年里都歸屬於波蘭王國。

尼古拉的父親於1461和1464年間娶了芭芭拉·沃特仁德,也就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母親[7]。父親於1483年左右逝世。[15]

母系

 
哥白尼的舅舅,小盧卡斯·沃特仁德

尼古拉的母親芭芭拉·沃特仁德是托倫當地貴族和市議員老盧卡斯·沃特仁德[16]與卡塔知娜[17]的女兒[15]。與哥白尼家族類似,沃特仁德家族祖籍位於希維德尼察附近的西里西亞地區,自1360年定居在托倫。很快,他們就成為當地最富有以及最具影響力的貴族之一[15]。通過與沃特仁德家族聯姻,哥白尼家族與托倫、格但斯克和埃爾布隆格的富有家族,以及普魯士的名門望族[18]有了關係[15]。Modlibógs家族[19]自1271年以來在波蘭的歷史中就一直是波蘭的名門望族[20]。盧卡斯與凱薩琳育有三個子女,分別是小盧卡斯·沃特仁德[21],最後成為了瓦爾米亞和哥白尼保護神的主教;芭芭拉,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母親[22];以及克里斯蒂娜[23],於1459年嫁給托倫當地商人兼市長泰德曼·馮·艾倫。[15]

老盧卡斯·沃特仁德是一個富商,也是Sławkowo村莊的所有者。在1439-62 法官統治期間,他是條頓騎士團的堅決敵對方[15]。1453年,以托倫市代表的身份參加格魯瓊茲大會,意圖舉行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15] 。在十三年戰爭[24]期間,他籌集大量資金[25]以及在托倫和格但斯克進行政治活動以積極支持普魯士城市的反抗戰,並親身參與在拉森和馬爾堡的戰役,死於1462年。[15]

小盧卡斯·沃特仁德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舅舅以及贊助人,在克拉科夫大學[26]、德國科隆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受過教育。作為條頓騎士團的激烈的反對者[27][28],曾被騎士團頭領稱為「惡魔的化身」[29]。1489年,被選為瓦爾米亞[30]的主教用來對抗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卡齊米日四世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自此,沃特仁德一直與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爭吵,直到三年後國王的逝世才停止[31] 。此後,沃特仁德才能與隨後的三位波蘭國王[32]建立密切的關係[29][33]。作為三位國王的朋友和重要顧問,他的影響力加強了瓦爾米亞與波蘭王國的關係。沃特仁德被認為是瓦爾米亞權力最大的人,他的財富、關係和影響力為哥白尼的教育以及在法蘭伯克天主教堂的教士生涯提供了保障。[34][35]

語言

 
1541年,哥白尼用德語致信普魯士大公阿爾伯特,為喬治·馮·坤翰[36]提供醫療建議

據說,哥白尼精通拉丁語、德語和波蘭語,還會說希臘語和義大利語[37][38][39][註 1]。哥白尼的大部分存世作品都是拉丁語版本,拉丁語當時是學術界廣泛使用的語言。拉丁語當時還是羅馬天主教會和波蘭宮廷的官方語言,所以哥白尼與教會和波蘭領導者的通信用語都是拉丁語。

哥白尼也有一些德語版本的存世作品。德國哲學教授馬丁·凱莉以此為論據認為哥白尼的母語是德語[43]。其他證明德語是哥白尼的母語的論據有:他出生在一個以說德語為主的城市,而且於1496年在博格尼亞學習教會法期間,曾加入一個名為日耳曼民族的學生組織,按其1497年章程,此組織對母語為德語的所有王國和國家的學生開放[44]。然而,根據法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柯瓦雷的觀點,哥白尼加入日耳曼民族這一行為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意味著他承認自己是德國人,因為來自普魯士和西里西亞的學生都是被如此歸類的,這樣一來,不管他們本身的民族歸屬或自我鑑定,這就相當於一個特權,選擇是說德語的學生就很自然。[44][45][46][47][48]

名字

在哥白尼時代,人民經常以居住地名稱命名。就如西里西亞村莊激發的靈感,哥白尼的姓氏的有多個不同的拼寫。他的姓氏或許與當地西里西亞地區的采銅業有關[42],儘管一些學者聲稱此姓氏是受到蒔蘿這種植物[49]的啟發,蒔蘿是西里西亞的野生植物[50]

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一個世紀之後的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中[51],在其作品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及其親戚的名字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拼寫。這個名字首先被用於13世紀西里西亞地區的一個地方,在拉丁語文獻中存在多種拼寫方式。哥白尼「其實並不在乎正字法」[52]。1480年左右,在他童年時期,他父親的名字(也是未來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名字)在Thorn中的記錄為Niclas Koppernigk[53]。在克拉科夫時,他的拉丁語署名為Nicolaus Nicolai de Torunia(托倫,尼古拉的兒子,尼古拉)。1496年在博格尼亞時,他的註冊名字為Matricula Nobilissimi Germanorum Collegii,也就是Natio Germanica Bononiae的Annales Clarissimae Nacionis Germanorum,相當於Dominus Nicolaus Kopperlingk de Thorn – IX grosseti[54][55]。在帕多瓦時,他的署名又變成了「Nicolaus Copernik」,隨後改為「Coppernicus」[52]。這位天文學家把自己的名字拉丁化為Coppernicus,一般有兩個「p」(研究的31個文獻中有23個中的記載如此)[56],但是隨後在生活中他一直使用一個「p」。在《天體運行論》的扉頁上,雷提卡斯使用了「Nicolai Copernici」(名詞屬格或所有格的形式)作為哥白尼的名字。

教育

在波蘭[編輯]

 
克拉科夫的哥白尼紀念碑

父親死後,小尼古拉·哥白尼的舅舅小盧卡斯·瓦真羅德[57]照顧他長大成人,送他上學甚至在工作上也助他一臂之力[15]。瓦真羅德舅舅和波蘭的頂級知識分子保持著聯繫,而且還與生於義大利的著名人文學者和克拉科夫朝臣Filippo Buonaccorsi是好友關係[58]。有關哥白尼幼年和上學時期的早期原始文件並未能得以保存[15]。哥白尼的傳記作家認為瓦真羅德舅舅把小哥白尼送往位於波蘭北部城市托倫的聖約翰學校就讀,而他本人就曾在這裡任教[15]。後來,根據阿米泰格[59]的說法,[60][15]哥白尼進入了弗沃茨瓦韋克[61]的大教堂學校學習,這裡位於托倫的維斯瓦[62]河畔,這裡的學生都是為考入克拉科夫大學在做準備,該所大學也是瓦真羅德在波蘭首府的母校。[63]

在1491-92年的冬季學期,哥白尼以Nicolaus Nicolai de Thuronia的名字和兄弟安德魯一同被克拉科夫大學所錄取[64][15]。哥白尼就讀的是藝術系[65],當時正是克拉科夫大學的天文學和數學學院如日中天的時候,這裡的學習經歷為他將來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奠定了基礎[15]。按照後來的一種可靠說法[66],哥白尼成為了阿爾伯特·布魯楚斯基[67]的學生,後者在當時(1491年往後)是一名亞里士多德哲學教授,但是他在大學校外私下裡教授天文學;哥白尼就此熟悉了布魯楚斯基廣泛閱讀的評論文章,參加了許多講座。[68][69]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學習經歷幫他奠定了數學天文學方面的堅實基礎,校方教授的課程包括數學、幾何學、幾何光學、宇宙結構學、天文學的理論和計算等,使他掌握了亞里士多德有關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著作《形上學》[70],這些都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並實現對人文文化的精深把握[34]。在克拉科夫求學的過程中,哥白尼通過參加大學講座以及獨立閱讀著作來拓展自己的知識[71]。在這期間的閱讀資料,其中還標註有他最早的科學筆記,現在部分保存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72][34]。在克拉科夫,哥白尼開始搜集大量的天文學方面的藏書,後在17世紀50年代的大洪水時代,被瑞典當作戰利品運往本國,現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收藏。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四年學習生活為他重要才能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促使他在天文學的兩大流行體系亞里士多德的同心球面學說和托勒密的偏心圓和本輪理論進行邏輯比較分析,對之進行揚棄之後,構建出哥白尼自己對於宇宙結構的理論的第一步。[34]

還沒等獲得學位,大概是在1495年秋,哥白尼就離開了克拉科夫,前往舅舅瓦真羅德的教堂,舅舅已於1489年榮升為瓦爾米亞[73]教堂的采邑主教,並在不久後[74]讓外甥哥白尼接替瓦爾米亞教士之職,前任教士Jan Czanow於1495年8月26日剛剛身故留出這一空缺。具體原因不明,也許是因為牧師會部分人的反對,有人將此事上訴了羅馬,導致哥白尼的任命受到拖延,於是瓦真羅德將兩個外甥都送往義大利學習教會法,似乎是想藉此進一步促進他們在教會中的事業發展,同時也增強自己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影響力。[34]

哥白尼在1496年中期離開瓦爾米亞,也許是隨同牧師會的司祭[75]的隨員一道離開的那裡,司祭準備前往義大利,於同年秋天[76],他到達義大利博洛尼亞,幾個月後[77]他報名加入了博洛尼亞大學法律學生的日耳曼民族組織,其中包括西里西亞、普魯士、波美拉尼亞以及其他國家的的年輕波蘭學生。[34]

在義大利[編輯]

直到1497年10月20日,哥白尼通過代理正式接替了瓦爾米亞教士職位,這是兩年前就授予了他的職位。為此,一份在義大利帕多瓦於1503年1月10日簽署的文件表明,他將在波希米亞西里西亞的弗羅茨瓦夫學院教堂的聖十字教堂擔任一份閒職。儘管教宗於1508年11月29日特許授予他更多的聖俸,哥白尼在牧師會的神職方面並未獲得更多俸祿以及更高的職位,但是在1538年,他放棄了弗羅茨瓦夫的閒職。他是否獲得教士的任命尚不確定,他也許僅僅獲得的是次級神品職位,這也足以勝任牧師會的教士之職。[34]

在他在博洛尼亞的三年期間[78],哥白尼似乎並未在教會法方面投入太多精力[79],相反他對人文學科充滿興趣,很可能他參加了一些相關講座[80],並認真學習研究了天文學。他遇到著名的天文學家Domenico Maria Novara da Ferrara,並成為他的弟子及助手。哥白尼通過閱讀天文學家喬治·范·派爾巴赫和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雷格蒙塔努斯[81]所著的《大書概論》[82]產生了新的觀點。他就托勒密關於月球運動的理論的特殊性進行觀測,通過1497年3月9日在博洛尼亞對金牛星座中最亮的畢宿五[83]進行的著名觀測,其結果加深了他對地心說理論的質疑。哥白尼通過仔細研究希臘和拉丁作者的著述[84],還從人文主義學者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他的質疑,特別是在帕多瓦期間,他還搜集到許多關於古代天文學、宇宙哲學和曆法體系的歷史片段資料。[85]

哥白尼在羅馬度過了大赦年1500年,他和兄弟安德魯與當年春天到達了這裡,此行無疑是為在羅馬教宗法院當實習生而來。但也正是在這裡,他繼續著始於博洛尼亞的天文學研究,例如在1500年11月5-6日夜間觀測了一次月蝕現象。據雷提卡斯[86]後來的記載,哥白尼在也許私下裡是以天文學教授的身份向「無數學生和科學界的大師級人物」公開講授有關對當代天文學的數學解決方案的批評意見,當然這並非是在羅馬的薩皮恩澤爾[87]進行的。[88]

在哥白尼的歸程中,無疑要在博洛尼亞做短暫停留,他於1501年中期回到了瓦爾米亞。7月28日,他從牧師會獲得了兩年的延長假期,以便去學習醫學[89],他於當年夏季晚些時候或是秋天再次返回義大利,也許同行的還有兄弟安德魯和B. Sculteti教士。這次,他是在著名的醫學學府帕多瓦大學就讀,除卻於1503年5-6月對義大利北部城市費拉拉[90]進行了短暫的造訪,此行是為參加考試,獲取教會法學位,在1501年秋到1503年夏這段時間,他一直留在帕多瓦。[88]

哥白尼學習醫學的過程很可能是在帕多瓦頂級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的,[91]而且他還閱讀了自己所能獲得的醫學專著,[92]這些構成了他後來醫學藏書的雛形。[88]

哥白尼定會對占星術有所研究,因為這被視為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93]。但是與其他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家不同,他似乎對占星術從未有過實踐,或是表現出任何興趣。[94]

在博洛尼亞,哥白尼並非把自己局限在官方的研究之中。很可能是在帕多瓦的那些歲月中,他開始對希臘文化產生了興趣。在西奧多魯斯·加沙[95]的語法書(1495年)和J.B. Chrestonius的字典的幫助下,他熟悉了解了希臘語言和文化,並開始拓展對古典著作的研究,他先是從博洛尼亞入手,研究Basilius Bessarion和Lorenzo Valla等人的著作。似乎有證據表明,正是當他在帕多瓦的那些時候,有關地球運動的新學說的想法終於得到了清晰。[88]

當哥白尼歸程的時間將近,他於1503年前往費拉拉,1503年5月31日,他通過了規定的考試科目,獲得了教會法博士學位。毋庸置疑,在這之後不久[96]他離開義大利返回瓦爾米亞。[88]

工作

 
《哥白尼與上帝對話》,揚·馬泰伊科

當他在義大利完成所有學業之後,30歲的哥白尼回到了瓦爾米亞[97],並在這裡度過了40年的餘生,其間除卻去克拉科夫和附近的普魯士城市做過短暫旅行之外,再沒有去過別處,這其中包括托倫、格但斯克、艾爾布蘭格、格魯德柴茲,馬爾堡、柯尼斯堡等[88][98]

瓦爾米亞采邑主教有著極大的自治權,有著自己的輿論組織(議會)和貨幣單位(與王室普魯士的其他地方都保持相同)以及金庫[99]

哥白尼自1503年到1510年[100],都是作為舅舅的秘書和醫生,就住在位於海爾斯堡[101]的主教城堡,在這裡他開始研究自己的日心說理論。在公務部分,他幾乎參與了舅舅在政治、教會、管理經濟等方面的所有工作。從1504年之初,哥白尼陪著舅舅瓦真羅德[102]在馬爾堡和艾爾布蘭格進行了王室普魯士的宣講活動,根據Dobrzycki 和 Hajdukiewicz的記載,他「參與了……複雜外交活動的所有重要活動,這些是有野心的政客和政治家在為了在有敵意的條頓騎士團和忠於波蘭王室之間,維護普魯士和瓦爾米亞的特殊利益而做的努力。」[88]

 
哥白尼翻譯的《書信》

1504-12年間,哥白尼作為舅舅的隨從做了諸多旅行,1504年是到托倫和格但斯克,這是王室普魯士議會的活動,其中還有波蘭國王亞歷山大·亞蓋洛[103]出席,普魯士在馬爾堡(1506年)、艾爾布蘭格(1507年)和什圖姆[104]的宣講活動,他也許還參加了波茲南[105]的活動(1510年),以及波蘭國王老齊格蒙特一世[106]在克拉科夫的加冕活動(1507年)。舅舅瓦真羅德的行程顯示在1509年春,哥白尼可能還去過克拉科夫的下議院。[88]

也許就是在後來的克拉科夫活動過程中,哥白尼將自己從希臘文翻譯成的拉丁文作品拿到Jan Haller 出版機構付印,內容是7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學家塞奧非拉克特·西蒙卡塔[107]的85篇小詩,題為《書信》[108],講的是在一個希臘故事場景中,幾個人物之間的書信往來。其中是由三部分內容組成,道德篇是告訴人們該如何生活,田園篇講的是牧羊人的生活片段,愛情篇則包括若干情詩在內。在每個話題當中,這三部分內容都會交替出現。哥白尼將希臘詩歌翻譯為拉丁散文,[109]他將本書獻給舅舅,感謝他對自己的所有的幫助[40]。在這本譯作中,哥白尼體現了自己人文學者的觀點,為希臘文學是否應該得到復興而奮鬥。哥白尼的首部詩集是希臘短詩,這是他造訪克拉科夫,為約翰尼斯·但提斯加斯[110]就芭芭拉·薩普雅[111]於1512年與波蘭國王老齊格蒙特一世完婚所寫的喜詩而作。 [112]

在1514年前的某個時間,哥白尼寫了日心說理論的初步綱要,這在後來的抄本中才可看到,[113],簡稱《短論》。這是對世界的日心說機理所做的簡明理論說明,並無數學工具測算,與《天體運行論》[114]的幾何構圖的重要細節不同,但是它已經是基於地球的三大運動而做出的相同假設而作。哥白尼把《短論》一書有意作為自己計劃中的著作的第一稿,而且並未打算出版發行。他只是做了幾份手抄本贈予最親近的朋友,其中似乎包括幾個克拉科夫的天文學家,他們曾於1515-30年間一起合作觀察日食。第谷·布拉赫在自己的論文中包括了《短論》的片段內容,[115],於1602年在布拉格發表,該文是根據他收到的波希米亞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Tadeáš Hájek的手稿而作,此人是雷梯庫斯[116]的朋友。《短論》的完整版本是到1878年才首次出版。[112]

 
在弗龍堡的哥白尼塔
 
弗龍堡大教堂,正前:哥白尼像

在1510年或1512年,哥白尼搬到了弗龍堡,這是波羅的海岸的維斯圖拉潟湖[117]西北的一座城市。在1512年4月,他參加了Lossainen 的富賓恩[118]競選瓦爾米亞采邑主教。直到1512年6月初,牧師會才給哥白尼安排了一個「外部法庭」,就是在大教堂山防護牆外的一幢房子。1514年,他購得弗龍堡要塞城牆內西北角的一座高塔。直到他生命結束,他都是在這兩處地方居住,其間儘管曾在1520年1月牧師會的建築在條頓騎士團反對弗龍堡的襲擊中遭到破壞,哥白尼的天文儀器可能也在這一過程中毀於一旦,他也並未離開。哥白尼在1513-16年間大概就是在他的外部法庭從事的天文觀測,在1522-43年間,在一座無名的小塔上[119],他使用模仿古代儀器所建的原始設備(四分儀、三稜鏡、渾天儀)進行觀測。在弗龍堡,哥白尼有記載的60多項天文觀測中,有半數以上是在這裡完成。[112]

在弗龍堡,哥白尼永久定居下來,這裡他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其間只有在1516-19年和1520-21年有所中斷,這段時間,他是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經濟和行政中心就職,這裡也是瓦爾米亞兩大政治生活中心。在瓦爾米亞艱難的政治複雜局勢中,對外要受到條頓騎士團的入侵(條頓軍團的襲擊;1591-21年間的波蘭條頓戰爭;阿爾伯特吞併瓦爾米亞的計劃),對內則要承受分裂主義者的壓力[120],哥白尼和部分牧師會成員代表著堅定支持波蘭王室的一派,他所參加的所有公共活動[121],儘管有著部分牧師會成員的反對,也確立了對瓦爾米亞主教的任命,對波蘭王室表示效忠。[112]同年[122],哥白尼擔任了magister pistoriae一職,負責管理牧師會的經濟企業[123],自1511年起他就擔任了長官之職,並負責視察牧師會的財產。[112]    1512-15年,在管理和經濟方面的職務並未讓哥白尼從眾多觀測活動中有所分心。在這一期間,他對火星和土星的觀測結果,特別是在1515年對太陽所作的四大觀測,導致了他發現了地球離心率的變化,以及相對於恆星太陽遠地點的變化,這些使得他於1515-19年對他的學說的部分假設進行了首次修改。在這一期間他所作的部分觀測也許與1513年上半年所提議的對羅馬儒略曆進行改革有關,這是佛桑布朗[124]地區的保羅米德伯格主教[125]所提的建議。兩人在第五次地方教務會議期間就此事的接洽後來都在哥白尼的獻禮性詩集[126]有過提及,以示感激,在保羅米德伯格的論文[127]中,在向曆法修訂提交議會審議提案的學者中有哥白尼的名字。[128]

 
奧爾什丁城堡

在1516-21年間,哥白尼住在奧爾什丁城堡[129],作為瓦爾米亞的經濟管理者管轄著奧爾什丁堡和Pieniężno(Mehlsack)兩地的事務。在這裡,他完成了一部手稿《荒棄封地的位置》 [130],旨在將勤勞的農民安置在這些封地之中,以便振興瓦爾米亞的經濟。當奧爾什丁在波蘭條頓戰爭中遭到條頓騎士的包圍時,哥白尼指揮皇家波蘭部隊保衛奧爾什丁和瓦爾米亞的安全。在接下來的和平談判時,他也是代表著波蘭一方參加。[131]

哥白尼一連數年都在建議皇家普魯士地區議會進行貨幣改革,特別是在16世紀20年代,當時的地區性普魯士政治中,這是一個主要問題[132]。1526年,他就貨幣價值撰寫了一篇研究報告[133]。在文中,他闡述了現在經濟學中的格雷欣法則的雛形,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這要比托馬斯·格雷欣早了幾十年。在1517年,他還確立了貨幣的量化理論,這也是現在經濟學中的一個主要概念。為了穩定貨幣,哥白尼為貨幣改革所作的提議在普魯士和波蘭被廣泛閱讀。[134]

 
華沙哥白尼紀念碑

1533年,克萊蒙教宗七世的[135]將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向教宗和兩位紅衣主教進行了介紹。教宗非常高興,還贈予了秘書非常貴重的禮物以示感謝[136]。1535年,Bernard Wapowski寫信給維也納的一位紳士,敦促他儘快出版附上的年曆,據他說這是出自哥白尼之手。這是有關哥白尼年曆的唯一歷史記載。這個所謂「年曆」估計就是哥白尼的行星位置圖。Wapowski信中提到哥白尼的理論是關於地球運動的學說。Wapowski所提要求並無結果,因為他與幾周後就離開了人世。[136]

在瓦爾米亞采邑主教[137]去世後,哥白尼參加了其繼任者[138]的選舉。在這一職位上,哥白尼是作為四個候選人之一,這在Tiedemann Giese的提議中有文字記載;但是他的候選人身份僅僅是徒有虛名,因為Dantiscus 早先就已被任命為主教的副手[139]。開始時候,哥白尼和這位新采邑主教還保持著友好關係,在1538年春在對他進行醫療方面的協助,並在當年夏天陪同他前往牧師會轄區進行視察。但是當年秋天,兩人的關係出現緊張,這是對哥白尼的管家安娜·席琳[140]所產生的懷疑所致,後在1539年,Dantiscus 將其趕出弗龍堡。[139]

 
哥白尼與藥草

在哥白尼年輕的時候,他作為醫師曾為舅舅、兄弟和其他牧師會成員治病。晚些時候,他被安排去照顧那些先後在瓦爾米亞任職的年老主教,[141]以及在1539年,照顧他的老友克萊蒙(Kulm)主教Tiedemann Giese。在治療這些重要病患的過程中,他有時需要向其他醫師進行諮詢,其中包括阿爾伯特公爵的醫師以及通過信函向波蘭皇家醫師進行請教。[142]

1541年春,阿爾伯特公爵要求哥白尼前往柯尼斯堡來照顧公爵的顧問George von Kunheim,此人病得不輕,而且普魯士醫生都對此束手無策。哥白尼很樂意前往,在有關貨幣改革問題上,他曾於von Kunheim進行過磋商。哥白尼本人認為阿爾伯特公爵本人人品並不壞,兩人在學術方面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牧師會鑒於想與公爵保持良好關係,儘管他是路德教派,也準備放行讓哥白尼前往。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病人得以康復,哥白尼也回到了弗龍堡。一段時間之內,他還繼續收到Kunheim身體近況的彙報,並通過信函提供醫療建議[143]。在他生命的這段時間之內,只要他所擔任的其他職責允許,而且是占有自己的業餘時間,哥白尼還是在進行他的天文觀測和計算。

哥白尼的部分密友後來轉向了新教,但是哥白尼並未有此意。他所受到的首批打擊就是來自新教徒。Wilhelm Gnapheus是一名荷蘭難民,他在艾爾布蘭格落下了腳,他用拉丁文寫了一齣喜劇「愚蠢的聖人」,並把這齣戲搬上了自己建立的拉丁學校舞台。在劇中,他把哥白尼刻畫成一個傲慢自大、冷漠、孤僻的人,醉心於占星術,自以為是受到了上帝的啟迪,據說是完成了一部大部頭著作,結果都要爛在箱子裡[58]。其他地方的新教徒首批對哥白尼的理論做出了反應。墨蘭頓[144]這樣寫道:   

「有些人居然會認為那個波蘭天文學家讓地球動起來,阻止太陽運動的荒謬說法非常精彩,且相當正確。恰恰相反,智慧的統治者應該阻止這樣的輕浮之舉。」[58]

然而,1551年,在哥白尼死後的8年,天文學家拉斯穆斯·賴因霍爾德[145]在哥白尼的前軍事反對者新教徒阿爾伯特公爵的資助下,出版了《普魯士表》[146],這是基於哥白尼的成果所設立的一套天文圖表。天文學家和占星家迅速採納了這一成果,將其代替了以往的理論。[147]

去世

 
哥白尼墓碑

1543年5月24日尼古拉·哥白尼在弗龍堡辭世;他本人終身未婚,也沒有任何生養子孫的記錄。傳說的說法是當《天體運行論》的初版送到他床前時,他從昏迷中甦醒,撫摸著書頁平靜辭世。遺骨當時葬在弗龍堡大教堂的某處,墳墓沒有刻有任何標記,墳墓的具體位置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不明。2005年學術界人士在這所教堂的地板下發現了一名70歲男子遺骸[148]。後經遺骨面部復原,和遺骨上提取的DNA與哥白尼藏書中的頭髮上的DNA比對,確認遺骸是哥白尼[149][150]。2010年5月22日,哥白尼的遺骨在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151][152]黑色的墓碑上雕著他的天文學模型。

天文學觀點

在當時,被普遍接受的天文體系是托勒密體系。其基本思想是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其他所有天體沿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轉。為了使理論符合觀測數據,托勒密認為天體在一個稱為「本輪」的小圓形軌道上勻速轉動,而本輪的中心在稱為「均輪」的大圓軌道上繞地球勻速轉動,地球不是在均輪圓心。此理論可以和當時的天文觀測數據基本吻合,而且為教會所歡迎,因為這不僅體現了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而且天球之外給天堂和地獄留下了空間。但是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需要很多個本輪均輪甚至小本輪才能解釋實驗現象。這使得堅持簡潔的哥白尼對托勒密的系統產生了懷疑。為了簡化理論,更好的符合實際觀測的結果。哥白尼將不動點從地球移動到了太陽上,提倡日心說。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五大行星一樣圍繞太陽這個不變的中心運行的普通行星,其自身又以地軸為中心自轉

1514年,哥白尼在一篇四頁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地心說猜想,給最親近的朋友看。1533年,在羅馬舉行了一些關於哥白尼理論的講座,教宗克萊孟七世和一些主教出席了講座並表示出興趣。講座過後,其中一位主教寫信給哥白尼,希望他儘早正式出版他的作品。雖然朋友們也催促哥白尼儘早出版他的理論,但可能是害怕受到批評,哥白尼本人一直不願意這麼作。學者對於哥白尼到底是擔心受到天文學界的批評還是教會的反對是有爭議的。[1]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哥白尼終於同意出版他的《天體運行論》。

哥白尼的學說改變了那個時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而且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由於時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並沒有放棄宇宙中心論和宇宙有限論。雖然哥白尼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但是他的理論的提出給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哥白尼之書在其死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聳人聽聞的事件莫過於是義大利人布魯諾之死。他是道明會教士。但極富反叛精神,是一個「狂熱份子」。他從哥白尼的系統向外推展,否定了天球之說。他出版了「無限宇宙論」「Dell infinito Universo e Mondi」明白地主張:太陽是眾多的恆星之一,地球亦是行星之一。更主張人類宇宙中也不是唯一的。這種主張與當時教會對《聖經》的解讀起了嚴重衝突。他在1600年被判火刑,在羅馬被當眾燒死。

 
圖司對(Tusi couple)

關於日心地動學說早在希臘時代約公元前310年,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經發現了,他的主張是日月星辰並非繞著地球轉動,而是地球和其他星辰一起繞著太陽轉動。而他的主張繼承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中心火理論,並把中心火的位置改成太陽。他曾經解釋過:恆星的週日轉動,是地球繞軸自轉的結果。但和當時被廣泛認同的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相互矛盾,所以當時有人提出這兩個反駁的觀點。

  • 如果地球會轉動,那在上面的人為何不會掉下來。這個說法是被大眾所接受的,因為在常識中,如果從在動的火車上把物體拋下,火車很快便會將物體拋在後頭。[來源請求]
  • 如果地球會轉動,那和地球相對的恆星應該也會產生距離的變化。

目前我們不知道他對第一個觀點所作的回答,但據說他相當正確的回答第二個問題。他說:恆星距離我們太過遙遠,雖然地球自轉對恆星的距離有影響,但是因為地球和恆星距離上太過遙遠,以至於地球軌道與之相比微不足道,所以恆星位置的變化我們無法察覺到。

阿里斯塔克擁有另一項天文成就,測量太陽、地球和月亮的距離,當從地球上看月亮處於半暗半亮的時刻,太陽、月亮和地球正好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月亮處於直角的頂點,可從地球上測得月地和日地的夾角,雖然當時的儀器無法測量的很精確,但是他的方法很正確,在得出相對距離後,推測出太陽和月亮的實際大小,也因此得出太陽比地球大,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有理由推測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事實。畢竟大的物體繞小的物體轉動不是一件自然的事。而近2000年後,哥白尼才繼承他的理念。

哥白尼體系[編輯]

 
《天體運行論》中哥白尼的宇宙觀。

1543年,哥白尼在自己去世前,將主要理論寫在《天體運行論》當中。在此,他總結了幾十年來的一些理論。

哥白尼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日心說原理。其中列舉了一些如下「假設」:

  1. 天球大圓沒有中心。
  2. 地球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過是地月系的重力中心。
  3. 所有天體都以太陽為運行中點,因此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4. 日地距離同天穹高度(包含恆星的天球至遠點)之比,比地球半徑同日地距離之比還要渺小的多。與天穹高度相比,日地距離可謂微不足道。
  5. 天空中所能見到的任何運動,皆由地球運動引起,而非其本身。地球與其周圍大氣每日圍繞固定的中軸旋轉,同時天穹和至高的天空不曾運動。
  6. 我們所見的太陽運動都是由天體運動引起的,我們的地球如其他行星一樣繞日旋轉。由此可見,地球同時進行著一種以上的運動。
  7. 人們所見的行星向前和向後運動,皆由地球運動引起。僅憑藉地球的運動便足以解釋人們見到的空中的各種現象。[153]

《天體運行論》全書分為六部分,稱為「卷」:[來源請求]

  1. 日心說概述及作者世界觀的簡要闡述
  2. 主要在理論層面上闡述球面天文學的原則,並列出恆星清單(為隨後的書作奠定了論證依據
  3. 主要詳述視覺上的太陽運動及相關現象
  4. 描述月球及其軌道運動
  5. 詳述非類地行星的經度方向運動
  6. 詳述非類地行星的緯度方向運動

繼承人[編輯]

喬治·約阿希姆萊提克斯本可以成為哥白尼的繼任者,卻沒能扛起這面大旗。伊拉斯謨萊因霍爾德也有機會成為他的接班人,無奈卻過早夭折了。第谷·布拉赫成為了第一位英勇的接班人(儘管他並不承認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其次便是開普勒,[136]他曾經是第谷在布拉格的助手。[來源請求]

如今日心說的基本理念為世人普遍接受(儘管並非本輪或圓形軌道),但在當時,哥白尼的理論卻顯得過於超前。學者表示,在《天體運行論》發表60年之後,整個歐洲大陸也僅有約15位天文學家支持哥白尼:「英國的托馬斯·迪格斯和托馬斯·哈里奧特,義大利的焦爾達諾·布魯諾和伽利略·伽利萊,西班牙的迭戈·祖尼加,歐洲西北低地國家的西蒙斯·蒂文;還有在德國的最大的支持隊伍——格奧爾格·約阿希姆·萊提克斯、麥可·米斯林、克里斯托夫·羅斯曼(後又宣布放棄),以及約翰內斯·開普勒。」其他的可能追隨者則包括英國人威廉·吉爾伯特,以及阿基里斯·加瑟、喬治·沃格林、瓦倫丁·奧托、泰德曼·吉澤。[154]

阿瑟·庫斯勒在其著作《夢遊者》中斷言道,哥白尼的書在首次出版後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閱讀。[155]然而,這種說法受到了愛德華·羅森[註 2] 的有力批判,另外歐文·金格里奇通過對前兩次出版的幾乎所有倖存本的逐本檢查,發現許多書中都有書主人詳盡的旁註,亦擲地有聲得駁斥了這一偽學說。2004年,金格里奇在《無人問津之書》中正式發表了這一結論。[156]

當時的學術界仍是亞里士多德哲學和相呼應的托勒密天文學的天下,哥白尼理論並沒有一席之地——除了數學上的簡單性能被人接受之外[在確定行星的位置時避免使用等分。][156] 。第谷·布拉赫的體系(「地球是靜止的,太陽繞地旋轉,而其他行星則繞日旋轉」)亦與哥白尼的理論針鋒相對。僅僅半個世紀之後,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終於帶來有力的證據為哥白尼理論辯護,它這樣寫道「伽里略構想了慣性原理之時,……得以解釋運動中的物體不會掉落地球的原因」。直到「艾薩克·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規律和力學理論,[在他1687年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集大成地統一了地面力學和天體力學,日心說觀點才終於得以普遍接受」[157]伽利略是因為哥白尼而啟蒙,所以認為哥白尼所論為正,以比薩斜塔實驗]]、自製望遠鏡觀測星象,發現木星的四大衛星土星有環,但亦使伽利略被認為是異端而遭受宗教審判。最後真正證實哥白尼和伽利略無誤的科學家,是近百年後的牛頓,已到了工業革命時期。

爭議[編輯]

哥白尼的書一問世並未引發論戰(無言辭激烈的布道訓誡)。特利騰大公會議上既未討論哥白尼的理論,也未討論曆法改革(曆法改革後來使用由哥白尼計算推導得出的表格)。

第一個反對哥白尼學說的名人是天主教的巴托洛米奧·斯皮納[158],他出任聖使徒宮主管(和天主教聖座法院首席監察官),他「強烈表示要鎮壓哥白尼學說」。[159][160]但隨著斯皮納在1546年去世,他的朋友吉奧凡尼·瑪麗亞·托洛桑尼接替了他未完成的任務。吉奧凡尼·瑪麗亞·托洛桑尼是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及天文學家,是道明會在佛羅倫斯的聖馬可修道院的會士。托洛桑尼撰寫了一本專門研究曆法改革(其中天文學起到重要作用)的專著。此外,他還參加了第五屆拉特蘭會議,參與了曆法改革的討論。在1544年,他取得了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副本。他公開抨擊哥白尼學說的文字見於他所著的《論聖經之真諦》[161]一書的附錄中。[162][163]

托洛桑尼模仿托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義風格,借用哲學論據反駁哥白尼學說,但實際上他仍引用基督教《聖經》及其傳統。他力求證明哥白尼學說是荒謬的,他分三點說明哥白尼學說沒有經過驗證且沒有任何基礎。第一,哥白尼假設地球的運動,但卻未提供任何推導出此運動的物理理論。(沒有人意識到對哥白尼學說的研究將引起對整個物理界的重新思考)。第二,托洛桑尼稱,哥白尼的思維過程是落後的。他說,哥白尼先是提出日心說這一理論,然後再找各種支撐此想法的現象,而不是先觀察現象,然後再思考推理得出引起此現象的理論。在這一點上,托洛桑尼將哥白尼的數學等式將畢達哥拉斯實算聯繫了起來。畢達哥拉斯曾與亞里士多德爭論過,後來托馬斯·阿奎那又繼續進行了這一爭論。他們爭論說,數字只是人智力的產物,不需要任何物理現實的支撐,因此「數字在研究本質的時候不能提供物理原因。」[159]

當時,一些天體說(例如本輪和橢圓形軌道)僅僅被視為調整天體位置數據的數學方法,而不是解釋天體運動的原因。(哥白尼主要根據的是本輪,因他仍堅持完美球面軌道的說法)。這一「拯救現象」的觀點證明,天文學和學術不能作為決定物理原因的一種正確方式。托洛桑尼借用此觀點,在對哥白尼最後的判定中引用說,哥白尼最大的錯誤是,他從開始借用科學中較「低級」領域來解釋較「高級」領域。哥白尼用數學及天文學來假定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現象,而不是從一開始用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公認原則來評定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知識。這樣一說,在當時,哥白尼似乎正在破壞整個哲學系統。托洛桑尼稱,哥白尼犯了哲學錯誤,因為他根本不精通物理學和邏輯學-沒有物理學和邏輯學知識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天文學家,更不能分清正確與錯誤。因為哥白尼學說不符合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科學真相,因此被托洛桑尼視為無根據的未經證明的理論。

托洛桑尼意識到哥白尼所著書的序言並非哥白尼本人所寫。序言的論點稱,天文學整體不能得出真理。這一論點遭到了托洛桑尼反對(儘管他認為哥白尼試圖解釋物理現實這一做法是錯誤的)。托洛桑尼發現哥白尼所著書中的序言無比荒唐(不知道哥白尼並未授權此序言)。托洛桑尼寫道,「從序言的文字中,這本書的愚蠢性受到指責。因為哥白尼妄想重新證明薄弱的畢達哥拉斯觀點[164]。這一觀點在很久之前就被摧毀,它清楚地違反人類理性及《聖經》。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天主教《聖經》解釋者與那些執著堅持此錯誤觀點的人之間很容易產生分歧。我們寫這個小作品就是為了避免產生這種醜聞。」[163] 托洛桑尼宣稱,「尼古拉·哥白尼從未讀過和理解過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與天文學家托勒密的論證。」[163]他寫道,哥白尼「缺乏物理學和邏輯學兩大科學知識。其次,哥白尼在《聖經》解釋方面也很不熟練,因為他違反了《聖經》中的幾大原則,這一行為威脅到他對自己的忠實以及對他的讀者的忠實……他的論證沒有任何力量,很容易就能被拆分開。因為反駁一個已經被大眾廣為接受的有強大理由支撐的觀點是一種愚蠢的做法,除非反駁者使用更加有力的及不能解釋的論證,全面摧毀對立的觀點。但是他根本就沒有這樣做。」[163]他宣稱,他寫這本書反對哥白尼「是為了堅持真相,維護神聖教會的利益。」[163]儘管托洛桑尼花費了大量精力著作他的書,但此書仍未出版,它很可能被擱置在佛羅倫斯的聖馬爾谷修道院的圖書館中中,直到後來獲得了日後其他起訴者的應用(據稱,1613年,道明會會士托瑪索卡奇尼在進行一場反對伽利略的布道之前,閱讀過此書)。[163]

為何在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後60年,天主教會才進行公開反對此書這一問題引起了廣泛爭論,就算是托洛桑尼的反對也是被忽視的。造成這一現象可能的原因包括伽利略·伽利萊的性格和證據的可獲得性,例如望遠鏡觀測。

哥白尼之前的理論在神學界糾纏複雜,這可從約翰加爾文著作的一個樣本中看到。在其《〈創世記〉注釋》[165]一書中,他說道,「我們並不是不知天堂的環道是確定的,地球正如一個小球體位於中心。」[166]在評論《聖經》中《約伯記》26:7時,加爾文寫道「約伯確實具體提到『北部,』但他說的是整個天堂。因為天空繞著其極轉動。正如一個戰車的車輪在中心都會有一個車軸,輪子藉助中心的洞繞著這一車軸轉動,天空也是如此的。這很容易能看見;也就是說,那些熟悉天空運行的人可以天空如此轉動。」[166]加爾文對於詩篇的評論時,展現了他對於前哥白尼理論的依賴性;因為在詩篇93:1「天堂每天都在旋轉,因為其構造無比巨大,旋轉速度快到難以置信,因此我們並未感受到震盪或衝擊-不會打擾它們的和諧的運動。儘管太陽每個晝間旋轉都改變其軌道,但每年都會回到同一點。眾多衛星在其旋轉時都能保持自己的位置。地球怎能懸置在空中不動呢,難道上帝之手並未舉起它?上空的天堂都在不斷地運動,地球是怎麼保持不動呢,難道神聖的製造者未修理它建立它呢。」[166]在評論詩篇19:4時,加爾文說「天空在旋轉時,所有固定的行星也在旋轉。沒有證據證明加爾文知道哥白尼,並且有關加爾文引用完詩篇93:1繼續說「誰敢置哥白尼的權威於聖靈之上」這一說法也缺乏可信度,證實這一說法源於1885年弗雷德里克·威廉·法勒班普頓的演講。[166]與加爾文不同,許多神學家已經認識到哥白尼理論變得越來越有爭議。

哥白尼理論與《聖經》最尖銳的衝突之點是有關《約書亞記》中基遍戰爭的故事。在此故事中,希伯來人取得了勝利,但一旦夜晚降臨他們的對手就可能逃逸。約書亞的祈禱使得太陽和月亮靜止不動阻止了這個結果。馬丁·路德曾評價過哥白尼,雖然未提及其姓名。據安東尼·勞特巴赫稱,在1539年6月4日他與馬丁·路德共同吃飯時,大家聊起了哥白尼的話題。在1539年,當地大學喬治·約阿希姆 雷提卡斯教授被獲准訪問馬丁·路德。據稱,路德說道,「所以現在是這樣一個情況。誰想要聰明就得反對大眾認為的事情。他必須有自己的東西。這正是那個傢伙所做的事情,他想把整個宇宙顛倒過來。儘管在這些陷入混亂的事情中,我依然相信《聖經》,因為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而不是地球。」[157]他的這一番評論發表於《天體運行論》一書出版的四年前,雷提卡斯《概論》一書出版的一年前。在約翰·奧利法白有關該談話的記述中,路德稱哥白尼為「那個傻子」而不是「那個傢伙」。這一版本被歷史學家視為缺少史實論證。[157]

路德的合作者菲利普·梅蘭希通也對哥白尼學說有所爭論。在看過雷提卡斯《概論》[167]一書的前幾頁後,梅蘭希通於1541年10月16日寫信給麥瑟賓斯[168],譴責哥白尼的理論,呼籲政府鎮壓此理論,他寫道「有些人相信這一理論屬於奇蹟般的成就,歌頌這麼瘋狂的理論,似波蘭天文學家使得地球轉動,太陽停止一樣荒唐。 英明的政府應該抑制頭腦上的錯誤。」[169]雷提卡斯曾以為梅蘭希通會理解這一理論,並且接受它。因為梅蘭希通曾教授過托勒密天文學,並且在雷提卡斯與哥白尼共同學習歸來後,推薦其應聘維滕堡大學文理學院的院長職位。

 
托勒密與哥白尼, ca. 1686

在《天體運行論》一書出版六年後,菲利普·梅蘭希通出版了他的《物理最初教義》[170],雷提卡斯的希望完全破滅。梅蘭希通在書中從三個方面抨擊了哥白尼主義,分別是「感官的證據,科學家千年以來的一致意見和《聖經》的權威。」[171]為了攻擊新理論,梅蘭希通寫道「出於對創新的熱愛或為了展現他們的聰明,一些人爭論地球轉動。他們認為第八天體和太陽都不轉動,卻說其他的天體在運動,並且將地球也列入其他天體內。這個玩笑並不是最近才發明的。至今仍保留著阿基米德《數沙器》[172]一書;在書中阿基米德講到,阿里斯塔克斯曾就提出悖論說,太陽靜止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儘管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專家曾為了證明他們的創新性,進行了諸多調查,但將荒繆的觀點公之於眾有諸多不好影響,樹立了一個有害的例子。[169]梅蘭希通繼續引用《聖經》中的篇章,然後宣稱 「在這一神聖證據的支撐下,讓我們珍視真相,不要因為一些人的詭計而遠離真相,這些人自以為將疑惑帶入藝術中是項學術榮譽。」在《物理最初教義》一書的第一版中,梅蘭希通甚至懷疑了哥白尼的人格,他稱哥白尼創作這一理論「要麼出於對於創新的熱愛,要麼出於想要顯示自己很聰明」,[169]類似於這樣的個人人身攻擊在第二版中被大量刪除。[171]

另外一個對哥白尼學說有爭論的新教神學家是約翰·歐文,他稱「最近說太陽位於世界中心的假設建立在不可靠的現象之上,由一些違反《聖經》中清楚的證詞的任意假設支持。」[173]

在羅馬天主教內,天主耶穌會會士尼哥拉·賽若瑞斯是其中一名撰書反對哥白尼理論這一異端邪說的教士,在1609–1610年間的一本著作中和在1612年間出版的一本作品中,援引《約書亞記》中篇章。

保羅·安東尼奧·弗斯卡利尼在1615年4月12日給一位天主教哥白尼維護者的來信中,他譴責了哥白尼理論,寫道「……不僅是聖父,就是在現代關於創世紀、詩篇、傳道書,和約書亞書的注釋中,都能發現這些文字同意太陽在天空中,高速繞著地球轉,地球距離天堂很遠,靜止位於世界的中心……沒有人說這不是一個信仰問題,因為如果這不是『有關主題』的信仰,那就是『有關說話者』的信仰:所以說亞伯拉罕沒有兩個孩子,雅各布沒有十二個孩子還有基督並非處女所生都屬於異端學說,因為這些都是聖靈通過預言家及使徒的嘴所說的。[174]

在1616年三月,在伽利略事件影響下,羅馬天主教將《天體運行論》一書加入了禁書目錄中,直到該書被「改正」。禁止理由是這一想像的地球運動而太陽不轉的畢達哥拉斯教條是「錯誤的,違反了《聖經》」。相同的教條還禁止任何維護地球運動論或太陽靜止論的著作,或是任何試圖調和這些論述與《聖經》的著作。

可能哥白尼理論最強大的反對者應是弗朗西斯科·英哥利(Francesco Ingoli),一名天主教神父。英哥利在1616年一月撰寫一篇散文,譴責哥白尼學說在「哲學上站不住腳,神學上屬於異端學說。」[174]儘管不確定但弗朗西斯科·英哥利極有可能是受到宗教法庭的委派,就此爭議發表一個專業意見」,[174](在1616年3月5號,審定院有關哥白尼學說的教義後,英哥利被正式任命為顧問。)英哥利有關哥白尼理論的兩點爭議為「公眾的天主教信仰不能直接追溯到《聖經》:地獄位於地球中心,離天堂最遠的教義;另一個比較明顯的斷言是週二的讚美詩中提及過地球是靜止的,該部分的詩文作為日課經文中時辰禮儀的一環,被神父們定期頌禱。」[174]英哥利也引用《聖經》中創世紀1:14,耶和華用「天堂中的光將白天和黑夜分開。」[174]跟之前的評論者一樣,英哥利指出有關基遍戰役的篇章,駁回了這些篇章應被作為隱喻理解的爭論,說道「那些稱《聖經》根據我們的理解模式講話的回答是不令人滿意的:因為首先在解釋神聖文字時,應儘可能遵守保持字面意思的規則,其次教會教父們一致認為該篇章意思是太陽在運動,只是應約書亞的請求停止了。一項與眾教父一致認可意見相反的解釋在特利騰大公會議上受到了譴責,具體在會議第四部分有關該版教義以及聖書的使用方面。其次,經過會議上講到有關信仰以及道德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聖父們看到一個違反他們一致認為的《聖經》解釋時肯定會不高興的。」[174]

在教皇保羅五世的命令下,樞機羅伯特·貝拉明提前通知伽利略將頒布該一法案,藉此警告他「不能再支持或維護」哥白尼學說。[註 3]四年後的1620《天體運行論》被或省略或改動了九個條文後重新發行。[175]

在1633年,伽利略·伽利萊因追隨「哥白尼學說」被指控有異端邪說的嚴重嫌疑,哥白尼學說與真相及《聖經》權威相反,最終伽利略被判終身軟禁。[176]

天主教在1758年從《禁書目錄》[177]中去掉了對於日心說相關著作的禁令,[178]但仍明令禁止未經審查版的《天體運行論》以及伽利略的《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179]。這些禁令最終在1835版的目錄中取消。[180]

紀念

元素鎶

根據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在第112號元素未有正式名稱時,其臨時名稱為Uub(Ununbium)。

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在經過長期驗證後,於2009年6月正式承認第112號元素的合成,並隨後邀請Hofmann團隊為112號元素提出一個永久名稱。2009年7月17日,該團隊提議將112號元素命名為Copernicium,縮寫Cp,以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Copernicus)。他們稱,將其命名為Cp的原因,是由哥白尼所提出的日心說與化學中的原子結構(盧瑟福模型)有很多相似之處。

Cp這個名稱未獲得IUPAC的正式承認。IUPAC在此後6個月的時間內進行審議,聽取科學界的意見,並於2010年1月公布審議的結果。[181]2009年9月,有人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182]指出符號Cp曾是元素Lutetium)的舊稱(Cassiopeium),現在在配位化學中亦用於指環戊二烯Cyclopentadiene)配體。根據目前IUPAC對元素的命名規則,新元素的提議名稱是不得與其他元素名稱或符號重複的。考慮到上述情況,為了避免歧義,IUPAC已把提議中的符號Cp改為CnCopernicium)。[183]

2010年2月19日,即哥白尼537歲壽辰的日子,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重離子研究所(GSI)正式宣布,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由該所人工合成的第112號化學元素從即日起獲正式名稱「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n」。[184]

在台灣,此元素之中文名稱由國立編譯館化學名詞審議委員會和中國化學會名詞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決定命名為[185]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於2012年1月確定了鎶的簡體中文名稱,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批准後進入國家規範用字,但目前仍不能正常輸入。[來源請求]

著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望遠鏡技術年表

 
 

望遠鏡技術年表

 

 

西元前[編輯]

  • 西元前2560年–860年:埃及的工匠拋光水晶半寶石和晚期用玻璃木乃伊雕塑製作惟妙惟肖的眼睛。似乎意圖產生一種幻覺[1][2][3]
  • 西元前470年–390年:中國的哲學家墨子寫出使用凹面鏡可以聚集陽光[來源請求]
  • 西元前424 年:阿里斯托芬透鏡是裝滿水的玻璃球 (塞尼加說:不論多小或多暗的字都可以用它來閱讀。) [4]
  • 西元前3世紀:歐基里德是第一位寫下光線的直線傳播、折射、反射和註解。[5]

第一千禧年[編輯]

第二千禧年[編輯]

13世紀[編輯]

  • 西元1230年–1235年: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描述的應用:在他的著作De Iride提到, "...將小物體放在一個距離上會出現我們所期望的任何大小,在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上有可能閱讀最小的字母..." ("Haec namque pars Perspectivae perfecte cognita ostendit nobis modum, quo res longissime distantes faciamus apparere propinquissime positas et quo res magnas propinquas faciamus apparere brevissimas et quo res longe positas parvas faciamus apparere quantum volumus magnas, ita ut possible sit nobis ex incredibili distantia litteras minimas legere, aut arenam, aut granum, aut gramina, aut quaevis minuta numerare.")[10]
  • 西元1266 — 羅吉爾·培根在他的論文Opus Majus中提到透明物件有放大的功能。
  • 大約西元1270年:Witelo撰寫的伊比利亞 — "光學"收錄了許多Kitab al-Manazir的內容[11]
  • 西元1285年–1300年:眼鏡被發明[12]

16世紀[編輯]

  • 西元1520年–1559年:英國數學家和測量員 萊昂納德·迪吉斯可能發明了折射和反射望遠鏡 [13][14]
  • 西元1570年代:土耳其的天文學家和工程師Taqi al-Din似乎在他的著作瞳孔的視覺之光和景觀真實之光敘述瞭望遠鏡的基本原理。他還說在較早的論文中以解釋的方式,說明這種儀器的製造和使用,這表明他在1574年這段時間之前就發明了[來源請求]
  • 西元1586年:早在1586年之前,詹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他在一封信中的一段敘述似乎是在描述望遠鏡,他在信中寫道:,"...眼鏡可以辨識出數里外的人"[15]。德拉·波爾塔稍後告訴伽利略,當時他認為望遠鏡的想法並不重要[16]

17世紀[編輯]

 
一個伽利略望遠鏡的複製品。
  • 西元1609年:伽利略改良立浦喜的版本製做出自己的望遠鏡,最初他稱之為perspicillum,然後以拉丁文稱之為telescopium,義大利文稱為telescopio (均為望遠鏡之意)。使用一個凸透鏡和凹透鏡組合的望遠鏡常常被稱為伽利略鏡
  • 1611 — 克卜勒描述光學鏡片 (參見他的書籍:Astronomiae Pars Optica and Dioptrice),包括一種新式的由二個凸透鏡構成的天文望遠鏡 (克卜勒式望遠鏡)。
  • 1616年:尼科洛·從實驗用青銅製造凹面鏡,企圖製造反射望遠鏡。
  • 1630年:克里斯托夫·沙依納製造克卜勒設計的望遠鏡。
  • 1650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做出他設計的複合目鏡
  • 1663年:蘇格蘭的數學家詹姆斯·葛利格里設計出主鏡為拋物面,副鏡為橢球面的反射望遠鏡。但是當時的技術無法製造,直到10年後才由羅伯特·胡克製造出模型。這種設計被稱為格里鏡
 
一架1672年艾薩克·牛頓的反射鏡複製品。

18世紀[編輯]

19世紀[編輯]

20世紀[編輯]

21世紀[編輯]

 

望遠鏡

 
 
 
靠近加州洛杉磯,位於威爾遜山天文台的100英吋(2.54 公尺)的虎克反射望遠鏡

望遠鏡是一種通過收集電磁波(例如可見光)以協助觀測遠方物體的工具,已知的第一架實用的望遠鏡是在17世紀初期在荷蘭使用玻璃鏡片發明的。 他們的發現可以應用在陸地和天文學。

在短短的幾十年,使用面鏡的反射望遠鏡也被發明了。在20世紀,許多信類型的望遠鏡,包括1930年代的電波望遠鏡,1960年代的紅外線望遠鏡。現在,望遠鏡這個名詞指的是在廣泛的區域,檢測不同電磁波譜的儀器,在某些情況下也包括其他類型的檢測儀器。

英文的"telescope"(來自希臘τῆλεtele"far"和 σκοπεῖνskopein "to look or see";τηλεσκόπος,teleskopos "far-seeing")。這個字是希臘數學家Giovanni Demisiani在1611年於伽利略Accademia dei Lincei的一場餐會中,推銷他的儀器時提出的[1][2][3]。在星際信使這本書中,伽利略使用的字是"perspicillum"。

 


簡史
[編輯] 

 
現代的望遠鏡通常使用CCD取代底片來紀錄影像。這是克卜勒號太空船的感應器陣列。

望遠鏡的最早紀錄是1608年在荷蘭出現了折射望遠鏡。它的發展要歸功於三個人:漢斯·利普西(Hans Lippershey)、米爾德堡的眼鏡製造商撒迦利亞·詹森(Zacharias Janssen)和阿爾克馬爾Jacob Metius[4]伽利略在1609年6月聽說荷蘭的望遠鏡,就在一個月內製造出自己的望遠鏡[5],並在第二年在設計上做了大幅的改善。

在折射望遠鏡發明之後不久,將物鏡,也就是收集光的元件,用面鏡來取代透鏡的想法,就開始被研究[6]。使用拋物面鏡的潛在優點 -減少球面像差和無色差,導致許多種設計和製造反射望遠鏡的嘗試[7]。在1668年,艾薩克·牛頓製造了第一架實用的反射望遠鏡,現在就以他的名字稱這種望遠鏡為牛頓反射鏡

在1733年發明的消色差透鏡糾正了存在於單一透鏡的部分色差,並且使折射鏡的結構變得較短,但功能更為強大。儘管反射望遠鏡不存在折射望遠鏡的色差問題,但是金屬鏡快速變得昏暗的鏽蝕問題,使得反射鏡的發展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1857年發展出在玻璃上鍍銀的技術,才解決了這個困境[8],進而在1932年發展出鍍鋁的技術[9]。受限於材料,折射望遠鏡的極限大約是一公尺(40英吋),因此自20世紀以來的大型望遠鏡全部都是反射望遠鏡。目前,最大的反射望遠鏡已經超過10公尺(33英尺),正在建造和設計的有30-40公尺。

20世紀也在更關廣的頻率,從電波伽瑪射線都在發展。在1937年建造了第一架電波望遠鏡,自此之後,已經開發出了各種巨大和複雜的天文儀器。

 

 
電磁波譜與地球的大氣透射率(或不透明)和類型的望遠鏡,用形象的部分頻譜。

分類[編輯]

望遠鏡可以依據檢測光的波長來分類:被稱為"望遠鏡"的儀器涵蓋很廣的範圍,大多數都是檢測電磁輻射。不過,對天文學家而言,主要的區別是必須收集的光(電磁輻射)的頻率波段不同。

比較的光
名稱波長頻率 (Hz)光子能量 (eV) 
伽瑪射線 短於0.01 nm 超過10 EHZ 100 keV – 300+ GeV X
X射線 0.01至10 nm 30 PHz – 30 EHZ 120 eV至120 keV X
紫外線 10 nm – 400 nm 30 EHZ – 790 THz 3 eV至124 eV  
可見光 390 nm – 750 nm 790 THz – 405 THz 1.7 eV – 3.3 eV X
紅外線 750 nm – 1 mm 405 THz – 300 GHz 1.24 meV – 1.7 eV X
微波 1 mm – 1 meter 300 GHz – 300 MHz 1.24 meV – 1.24 µeV
電波 1 mm – km 300 GHz – 3 Hz 1.24 meV – 12.4 feV X

隨著波長的增加,可以更容易地使用天線技術進行電磁輻射的交互作用(雖然它可能要製作很小的天線)。近紅外線可以向可見光一樣的處理,而在遠紅外線和次毫米波的範圍內,望遠鏡的運作就像是一架電波望遠鏡。例如,觀測波長從3微米(0.003mm)到2000微米(2毫米)的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就使用拋物線的鋁製天線[10]。另一方面,觀察從3μm(0.003毫米)到180微米(0.18 毫米) 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就可以使用面鏡成像(反射光學)。同樣使用反射光學的,還有哈伯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0.2μm(0.0002 毫米)到1.7微米(0.0017 毫米),從紅外線到紫外線的第三代廣域照相機 [11]

在望遠鏡設計中的另一個門檻,隨著光子能量的增加(波長變短和頻率增加)是使用全反射光學,而不是粗略的入射光學。像是TRACESOHO望遠鏡使用特殊的面鏡反射極紫外線,否則不可能產生高解析度和較亮的影像。大口徑並不意味著能收集更多的光,他收集的是高階繞射極限的光。

望遠鏡也可以依據所在的位置來分類:地面望遠鏡、太空望遠鏡飛行望遠鏡。它們還能依據使用者是專業天文學家,還是業餘天文學家來分類。擁有一架或多架望遠鏡與其它儀器的永久性房舍或載運工具,稱為天文台。

光學望遠鏡[編輯]

 
尼斯天文台的50公分折射望遠鏡。

光學望遠鏡主要是收集並聚焦電磁頻譜中可見光部分的光線(雖然有些在紅外線紫外線的波段工作)[12]光學望遠鏡明顯增加遠處物體的視角大小和視亮度。為了對影像觀察、拍照、研究、並發送至電腦,望遠鏡會採用一個或多個光學曲面的元件來工作。通常由玻璃透鏡面鏡收集線或其它電磁波的輻射,將這些光或輻射匯聚到焦點上。光學望遠鏡使用在許多天文和非天文的儀器,包括:經緯儀(包括中星儀)、鑑識望遠鏡、 單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相機鏡頭、和間諜鏡。望遠鏡有三種主要的學類型:

除了這些基本的光學類型之外,還有許多改變光學設計以適合它們執行任務的子類型,像是攝星鏡尋彗鏡太陽望遠鏡等等。

電波望遠鏡[編輯]

體系結構[編輯]

規格參數[編輯]

製作工藝[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注意:本文並不全面反映物理學史上所有重要物理學家,僅從英文學習角度將某些熟知的人物加以簡要介紹。目的是方便中國人的英文表達,而不是學術研究。

以下大致按照時間順序介紹:

羅馬埃及(Roman Egypt)的克羅狄斯·托勒密(拉丁語:ClaudiusPtolemaeus,英文Ptolemy,約90年—168年)在光反射(reflection)、折射(refraction)和雙眼視覺(binocular vision)方面進行了早期試驗。但他認為視覺是由眼睛發射光線產生的(emission theory of vision)。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伊拉克物理學家(Iraqi physicist)伊本海賽姆(Ibn al-Haitham/Alhazen,965年-1038年)在物理學從哲學領域向試驗和數學方向邁進(shift in physics from a philosophical activity to an experimental and mathematical on e )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他使光學研究從數學分支轉變為物理和試驗學科(shift in optics from a mathematical discipline to a physical and experimental on e)。他提出了關於視覺的傳入理論(intromission theory of vision)。在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s)上他也做了一些建樹。
托斯卡尼數學家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25日-1642年1月8日)進行了很多力學試驗(mechanical experimentation)並對運動進行了數學描述(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in motion )。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認為所有不同形式的'微粒'運動都遵循同樣的宇宙規律(corpuscular motions obeying universal principles)。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 FRS,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對笛卡爾的力學方法(Cartesian methanical tradition)提出了挑戰。他提出了三個運動定律(law of motion)和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ation)。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瑞士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 1700年2月8日-1782年3月17日)在流體動力學(fluid dynamics)方面做出了貢獻。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美國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國獨立戰爭的偉大領袖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90年4月17日-1706年1月17日)——對電流(electrical fluid)做出了正確的描述(characterization)。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Thomas Young,1773年6月14日-1829年5月29日),解釋了光的波動性(interpretation of light as a wave)。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phenomenon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法國物理學家讓·巴普蒂斯·約瑟夫·傅立葉(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年3月21日-1830年5月16日)對熱量流動(flow of heat)進行了分析。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法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1749年3月23日-1827年3月5日)是天體力學(celestial mechanics)主要奠基人、天體演化學的創立者之一,他還是分析概率論的創始人,因此可以說他是應用數學的先驅。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拉普拉斯方程(Laplace operator equation)又名調和方程、位勢方程,是一種偏微分方程。因為由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首先提出而得名。求解拉普拉斯方程是電磁學、天文學和流體力學等領域經常遇到的一類重要的數學問題,因為這種方程以勢函數的形式描寫了電場、引力場和流場等物理對象(一般統稱為“保守場”或“有勢場”)的性質。

表示液面曲率與液體壓力之間的關係的公式。一個彎曲的表面稱為曲面,通常用相應的兩個曲率半徑來描述曲面,即在曲面上某點作垂直於表面的直線,再通過此線作一平面,此平面與曲面的截線為曲線,在該點與曲線相重合的圓半徑稱為該曲線的曲率半徑R1。通過表面垂線並垂直於第一個平面再作第二個平面並與曲面相交,可得到第二條截線和它的曲率半徑R2,用R1與R2可表示出液體表面的彎曲情況。若液面是彎曲的,液體內部的壓力p1與液體外的壓力p2就會不同,在液面兩邊就會產生壓力差△P= P1- P2,其數值與液面曲率大小有關,可表示為:▽p=γ(1/R1+1/R2)式中γ是液體表面張力。該公式成為拉普拉斯方程。

拉普拉斯方程為:Δu=d^2u/dx^2+d^2u/dy^2=0,其中Δ為拉普拉斯算子,此處的拉普拉斯方程為二階偏微分方程。三維情況下,拉普拉斯方程可由下面的形式描述,問題歸結為求解對實自變量x、y、z二階可微的實函數φ :
其中Δ稱為拉普拉斯算子.拉普拉斯方程的解稱為
調和函數。如果等號右邊是一個給定的函數f(x, y, z),即:則該方程稱為泊松方程。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是最簡單的橢圓型偏微分方程。偏微分算子或Δ(可以在任意維空間中定義這樣的算子)稱為拉普拉斯算子,英文是Laplace operator或簡稱作Laplacian。

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e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對力、化學、電、熱做功的可轉換性(interchangeability of mechanical, chemical, thermal and electrical forms of work)進行了試驗。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愛爾蘭數學物理學家威廉·湯姆森(William Thomson,1824年6月26日-1907年12月17日)對電和熱動力學(thermodynamics)進行了數學分析。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德國物理學家邁爾(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年11月25日-1878年3月20日)和赫姆霍茨(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 )都是能量守恆(conservation of energy)現象的發現者之一。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4)熱力學四大定律- 上海健拓​​- 上海健拓​​功能醫學研究中心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能量守恆定律, (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or conservation of energy )、表述為:一個系統的總能量E的改變只能等於傳入或者傳出該系統的能量的多少。總能量E為系統的機械能、熱能及除熱能以外的任何內能形式的總和。若只考慮能量的傳遞的唯一方式是對系統做功W,此定律表述為:W = Delta E = Delta E_{mec} + Delta E_{th} + Delta E_{int} ,!

其中ΔEmec為系統機械能的變化量;ΔEth為系統熱能的變化量;中ΔEint為系統任何其他形式的內能的變化量。ΔEmec中包含ΔK(動能的變化量)與ΔU(勢能的變化量)。

如果一個系統處於孤立環境,即不可能有能量傳入或傳出系統。對於此情形,能量守恆定律表述為:

 

孤立系統的總能量E保持不變。

 

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朱利葉斯·埃曼努埃爾·克勞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1822年1月2日1888年8月24日)是熱動力學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奠基者。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蘇格蘭理論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年6月13日-1879年11月5日)建立了經典電磁理論(classical electromagnetic theory)。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德國數學家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對靜電學(electrostatics)和光學(optics)做出了貢獻。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德國物理學家威廉·愛德華·韋伯(Wilhelm Eduard Weber,1804年10月24日-1891年6月23日),國際單位制SI中磁通量(magnetic flux)單位以他命名。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對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年6月13日- 1879年11月5日)的光電磁理論(electromagnetic theory of light)進行了拓展,並發現了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他的理論是發明廣播(invention of radio)的前提。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荷蘭物理學家亨德利克·洛倫茲,H.A.(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因對賽曼效應(Zeeman Effect)的理論描述得到諾貝爾獎,其變換方程(transformation equations)後來被愛因斯坦用來描述空間和時間。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德語:Wilhelm Conrad Ro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發現了X射線,諾貝爾獎得主(laureate)。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波蘭裔法國物理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蘭語: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里(法語: 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Madame Curie)和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1906年4月19日),發現了鐳和釙。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生於德國的(German-born)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提出了相對論(theory of relativity)和質能等效式(mass-energy equivalence)

E = mc 2。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亨利克·大衛·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07日-1962年11月18日)建立了原子模型(model of atom)。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法國理論物理學家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Louis Vict or de Broglie,1892年8月15日—1987年3月19日)提出物質的行為可以像波一樣,正如電磁波的行為可以象粒子一樣(matter can be seen as behaving as a wave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electromagnetic waves behave like particles)。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魯道夫·約瑟夫·亞歷山大·薛定諤(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o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在量子力學上(quantum mechanics)做出貢獻,提出了薛定諤方程(schrodinger equation)。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提出量子理論(quantum theory)的測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華裔美國物理學家(Chinese-born American physicist)李政道(Tsung-Dao Lee/TD Lee)提出宇稱破壞(parity violation)理論,獲得諾貝爾獎。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華裔美國物理學家(Chinese-born American physicist)吳健雄(Chien-Shiung Wu)證實了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理論。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華裔美國物理學家(Chinese-born American physicist)楊振寧(Chen-Ning Franklin Yang)與李政道一起發現了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恆(parity nonconservation of weak interaction)而獲得諾貝爾獎。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華裔美國物理學家(Chinese-born American physicist)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發現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discovery of a subatomic particle),獲得諾貝爾獎。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華裔美國物理學家(Chinese-born American physicist)朱棣文(Steven Chu)因激光冷卻和捕捉原子(laser cooling and trapping of atoms)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華裔美國物理學家(Chinese-born American physicist)崔琦(Daniel Chee Tsui)因分數量子霍爾效應(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量子霍爾效應(左)與量子化反常霍爾效應(右)的比較示意圖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宇宙學(cosmology)、量子引力(quantum gravity)和黑洞(black hole)研究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作品包括《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物理學家及其貢獻- medicineman - medicineman的博客

參考資料:

www.wikipedia.org

www.google.com

www.hyperdictionary.com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