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

 
 
 
春卷
 
沙拉春卷

春卷是中國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用薄麵皮,捲上餡料,經的食品。各地的餡料和大小不同,但基本是扁圓筒狀。以中國為例,一般人多用蔬菜作餡料,而北方部分地區則會改用紅豆沙。中國的春卷一般很小,一直徑20厘米的碟可以裝十多個。美國華人飯店做的春卷有肉餡,很大一個,一個春卷可以當一頓,類似於漢堡。春卷亦是滿漢全席中第二席中的一道菜式。

 

來歷[編輯]

立春當天,人們用餅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餅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體健康,稱之為「咬春」,逐漸變成日常食物

各式特色[編輯]

閩台春卷[編輯]

另一種流行於福建台灣的春卷,俗稱「潤餅」,又稱「嫩餅菜」,是一種比春捲更為古老的吃法。「潤餅」並不像春捲那樣「油炸」才能食用,福建和台灣一帶的家庭在新年尾牙(或以掛包替代)以及清明節寒食節)時會以潤餅皮(熟)此來祭祀祖先,之後家族成員圍據一桌,桌上擺上各式煮熟青菜(包含五辛在內)以及蛋皮、白肉、等等菜色,食用者挑選自己喜愛菜色加上花生粉和粉以潤餅皮包裹後食用,是屬於福建、台灣一帶家族聚會的重要飲食。

上海春卷[編輯]

上海春卷是一款美味食譜,餡的主要原料是 豬肉,香菇,白菜,酒,醬油,鹽等,這道菜製作簡單、營養豐富,鮮香可口。

成都春卷[編輯]

成都人口中的「春卷」並非油炸的。它是用攤的薄麵皮,在飯桌上捲入餡料(蔬菜為主,也有人吃肉的)後直接入口食用。吃法類似於烤鴨卷餅。貴陽也有類似的菜品,當地叫「絲娃娃」,所用麵餅較小。

香港春卷[編輯]

香港春卷有時會寫作「春捲」,是茶樓飲茶」十分常見的點心之一,約四長,直徑一吋左右,以油炸方式烹調,外為麵粉皮,炸至金黃色,內裡餡料豐富,如冬菇絲、豬肉絲、甘筍絲、竹筍絲、粉絲木耳等,每碟數量大多為三件,吃時或會用剪刀從中間剪成兩半,然後蘸喼汁食用。香港亦有變種版本,小販攤檔所售賣的春卷直徑長兩吋甚至更粗,外皮比傳統春卷鬆脆,內裡的饀料更多,作為街頭小吃很受歡迎。

法式春卷[編輯]

茶餐廳的產物,於1992年在本土的一名水吧師傅創作。為了加強茶餐廳小食文化創作,這名師傅在2011年香港金茶王及金鴛鴦獲得雙優異獎。 製作法式春卷所需的材料有麵包雞肉腸雞蛋火腿沙拉醬

越南春卷[編輯]

越南春卷與中國春卷最大的不同在於餅皮並不用薄麵皮而是用稻米磨漿製成的米皮包裹,餡料以肉、豬肉和當地蔬菜為主,以米皮包裹成約十公分的小長筒形狀油炸,吃時用手以生菜葉包裹春捲後沾魚露後食用,是越南相當盛行的一道料理。

菲律賓春捲[編輯]

菲律賓語發音是lumpia,是福建話「潤餅」的音譯。相傳是魏晉南北朝的南朝到元朝之間海上商業活動逐漸蓬勃。

荷蘭煎餅卷[編輯]

荷語發音是loempia,極可能是閩南話「潤餅」的音譯。 相傳是明末時,西葡荷諸夷曾經造訪中國沿海嘗試貿易並引進數量不少的華工,將當地的食材作法帶回家試吃。 現今在荷蘭當地超巿仍能看到loempia的冷凍速食包裝。

馬來西亞薄餅[編輯]

馬來西亞新加坡則稱為薄餅(Popiah),普遍上分為炸薄餅和沒有油炸的兩種,裡面餡料多是沙葛(涼薯)。

北美蛋捲(Egg Roll)[編輯]

北美洲和部份歐洲中餐館,「春捲」一詞專指素春捲,而肉餡春捲被稱為蛋捲(Egg Roll)。

雖然各家餐廳的春捲形制不一,一般來說同一家餐廳的蛋捲要大於春捲。蛋捲使用較厚的麵皮,內陷以豬絞肉為主,摻雜蔬菜、蝦肉、粉絲等普通春捲材料。下油鍋前,蛋捲外刷蛋漿,炸後呈現凹凸不平的外皮。

和春捲一樣,蛋捲佐紅色酸甜醬或杏醬進食。

披薩[編輯]

 
 

披薩義大利語Pizza)其字義,根據字典上的解釋為:「混合著不同香品番茄起司烘焗而成的餅」,發源地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在全球頗受歡迎,世界各地都有披薩店。披薩的通常做法是用發酵的圓麵餅皮上面覆蓋番茄醬起司和其他配料,並由烤爐烤制而成。起司通常用馬蘇里拉起司(Mozzarella),也有混用幾種起司的形式,包括帕馬森起司(Parmesan)、羅馬乳酪(Romano)、義大利鄉村軟酪(Ricotta)或蒙特瑞·傑克起司(Monterey Jack)等。

據統計,在義大利大約有兩萬多間披薩店,全球最大的披薩連鎖店是美國必勝客達美樂披薩則是全美第二大披薩連鎖店。

 


歷史
[編輯] 

歷史文獻中最早描述的類似於披薩的食品見於古希臘那不勒斯的殖民地。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的第七卷中寫到:

Their homely fare dispatch'd, the hungry band
Invade their trenchers next, and soon devour,
To mend the scanty meal, their cakes of flour.
Ascanius this observ'd, and smiling said:
"See, we devour the plates on which we fed."
家常的飯菜上來了,飢餓的一伙人
瞬間便將它風捲殘雲地吞掉。
東西真的太少,連麵餅也沒被放過。
阿斯卡尼亞斯看了笑著說:
「看,我們把盤子也吃掉了。」

公元前3世紀羅馬的第一部歷史中提到:「圓麵餅上加橄欖油香料蜂蜜,置於石上烤熟」;以及「薄麵餅上面放起司和蜂蜜,並用香葉加味」。在龐培城遺址附近,考古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現今比薩店的房址。儘管上述的食品與今天的披薩很相似,然而現在披薩必須的兩種原料-番茄馬蘇里拉起司,當時還沒有傳到義大利地中海地區。番茄是16世紀由美洲傳入歐洲的,到了18世紀晚期,這種加有番茄的發酵麵餅已成為那不勒斯地區窮人的家常食品。

披薩逐漸為人們所喜歡,甚至吸引外地的遊客專程前往品嘗。1830年前,披薩都是由攤販或比薩烤房露天售賣,這時期的那不勒斯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比薩餐館:Antica Pizzeria Port Alba。

原料[編輯]

 
香腸橄欖披薩
 
拼盤比薩
 
義大利那不勒斯特色的瑪格麗特披薩,由馬蘇里拉起司番茄醬羅勒為材料,因含有白、紅、綠三色而被稱為「國旗比薩」

餅基[編輯]

混合麵粉、酵母、水、鹽、糖、油,揉搓成麵糰後醒一段時間,根據口味也可加入蒜粉、各種香料和起司。然後依所需大小擀成一個圓餅,也有技藝高超的工匠可以在空中用手甩出圓餅。不同種類的披薩的餅基厚度不同,典型的手甩比薩和羅馬比薩都很薄,這樣烤出來的餅底會很脆;而芝加哥式比薩的餅基就很厚。

起司[編輯]

常用馬蘇里拉起司,這種起司有很好的拉絲效果,切絲後撒在餅基上。

餡料[編輯]

披薩餡料非常豐富,一般是將各種餡料切碎後撒在起司上。常見的餡料有:

  • 鯷魚
  • 熏肉
  • 雞肉丁
  • 牛肉餡
  • 肉丸
  • 蘑菇
  • 橄欖
  • 洋蔥
  • 義大利紅腸
  • 辣椒
  • 香腸
  • 海鮮
  • 番茄
  • 番茄干
  • 其他各種蔬菜,如西蘭花,青椒
  • 水果,如菠蘿
  • 起司

烤制[編輯]

可以在石爐、磚爐中烤制,也可以按傳統的做法直接在燒熱的石頭上烤。在家庭里常放在烤盤上用電烤箱來烤。也有像BBQ那樣直接在火上烤。

比薩店[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蝸牛

 
 
 
蝸牛
非洲大蝸牛 (Achatina fulica)
非洲大蝸牛 (Achatina fulica)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腹足綱 Gastropoda
亞綱: 直腹足亞綱 Orthogastropoda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

  

結構[編輯]

 
蝸牛結構圖

蝸牛的結構主要是一個由碳酸鈣組成的外殼以及一個軟體組成。由於種類不同,每一個品種蝸牛的結構都有少許差別。

前鰓類(Prosobranchia[編輯]

前鰓類(Prosobranchia)蝸牛的身體結構跟有肺類(Pulmonata)的最大分別是在於性別的區分以及呼吸系統。前鰓類蝸牛為雌雄異體,而有肺類蝸牛則為雌雄同體;另外,前鰓類蝸牛以鰓進行呼吸,而有肺類蝸牛則以肺呼吸。目前已知的大部分蝸牛都是屬於有肺類的,所以相對來說,前鰓類蝸牛的種類比較少。

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編輯]

 
珍珠蜑螺超目結構圖

珍珠蜑螺超目(Neritopsina)的蝸牛種類較少,體形大部分很小,不容易被發現。牠們都有半月形的石灰質口蓋,一對觸角,眼睛生於觸角基部。本超目之下只有蜑螺超科(Neritoidea)一個超科,以及其超科所屬的芝麻蟲昌蝸牛科(Hydrocenidae)以及蟲昌蝸牛科(Helicinidae),種類不多。

新進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編輯]

 
新進腹足超目結構圖

新進腹足超目(Caenogastropoda)的蝸牛種類不多,體形比珍珠蜑螺超目略大。牠們的蝸牛都有石灰質或者角質的口蓋,呈現多旋型或者圓形。頭部有一對觸角,眼睛生在觸角的基部,有部分種類的外殼有比較特殊的縫合管。另外,本超目的蝸牛的外套腔上是沒有嗅感器的。本超目底下有兩個超科,分別是主扭舌目(Architaenioglossa)的山蝸牛超科(Cyclophoroidea)以及吸螺目(Sorbeoconcha)的麂眼螺超科(Rissoidea),而麂眼螺超科內的貝類大多生活在潮間帶以及淡水水域,因此本超科內的部分貝類並不是蝸牛。

有肺類(Pulmonata[編輯]

有肺類蝸牛佔了蝸牛的大多數,體內有肺部進行呼吸作用,並且為雌雄同體。在有肺類當中,又以真肺目(Eupulmonata)佔了大多數,而真肺目當中又以柄眼亞目(Stylommatophora)的蝸牛為最常見的蝸牛。

縮眼目(Systellommatophora[編輯]

基眼目(Basommatophora[編輯]

真肺目(Eupulmonata[編輯]

真肺目(Eupulmonata)佔了蝸牛的大多數,有螺旋形外殼,沒有口蓋。外套膜內沒有嗅感器,出口處有一個肺孔,可以收縮。1998年,Smith和Stanisic建議把真肺目分成三個亞目,包括海岸螺亞目(Actophila)、擬松螺亞目(Trimusculiformes)以及柄眼亞目(Stylommatophora)。

海岸螺亞目(Actophila[編輯]
 
海岸螺亞目結構圖

海岸螺亞目(Actophila)的大部分貝類,例如耳螺是生活於潮間帶的,只有少數是屬於蝸牛,例如台灣的罌粟蝸牛。本亞目的蝸牛眼睛生於頭部上的一對觸角的基部,殼口大多有齒狀突起。

擬松螺亞目(Trimusculiformes[編輯]

擬松螺亞目(Trimusculiformes)的貝類大部分生於潮間帶,只有少數是屬於蝸牛,例如螄蝸牛。本亞目的貝類有一斗笠似的外殼,殼的右側有一肺管,頭部上的一對觸角已經退化,眼睛長在觸角基部。

柄眼亞目(Stylommatophora[編輯]
 
柄眼亞目結構圖

柄眼亞目(Stylommatophora)蝸牛是最常見的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生於上觸角的頂端。特別地,柄眼亞目蝸牛的眼睛在收縮的時候,會由頂端開始向內收縮。

生活環境[編輯]

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有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並且沒有人會干擾的地方。在雜木林、原生林等地區,可以發現比較多的蝸牛種類;即使在花圃或者花園的角落,也有機會發現蝸牛。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一般來說,由於蝸牛需要利用碳酸鈣來製造外殼,蝸牛通常生活在石灰質的地區,較少生活在火山或者酸性土壤的地區。由蝸牛的生活環境區分,可以把蝸牛分為地棲性和樹棲性兩種。地棲性蝸牛大部分都喜歡在地面活動,但少數亦會在樹上活動。樹棲性蝸牛一般都生活在樹上或者植物上,它們的腹足可以伸展得很長,方便在樹葉與樹葉之間跨越。

蝸牛幾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21公分,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0.9公分。

人類的破壞[編輯]

由於蝸牛的行動緩慢,活動範圍依物種而有所不同,但大多侷限於小區域,因此當牠們的生活環境受到人類破壞的時候,便很可能會大量死亡。人為破壞主要有三方面:過分使用農藥,破壞植物以及過量捕捉蝸牛。

蝸牛的生活[編輯]

進食[編輯]

一般蝸牛以植物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例如扭蝸牛),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法國人用蝸牛做菜肴,因此培育出一種個大肉厚的勃艮第蝸牛,有39-51毫米長,重達43-49,現在這種人工養殖可食用的蝸牛已經隨同法國烹飪向世界各地傳播。詳見法國蝸牛

交配[編輯]

每年5月-11月是蝸牛的繁殖期,蝸牛交配後,精子並不會馬上被用來與卵受精,而是等蝸牛找到合適的環境、地點時才會考慮使用。有時蝸牛會將異體的精莢儲存起來,保留在體內數日或數個月,以備不時之需。或是將異體的精莢分成多次使用[1]

有肺類蝸牛是雌雄同體的,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前鰓類蝸牛是雌雄異體的,只有母蝸才可以產卵。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後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但少數蝸牛,例如堀川氏煙管蝸牛是卵胎生的。一次可產100個卵。

蝸牛的交配季節主要在潮濕溫和的天氣,例如春天。當蝸牛交配的時候,兩隻蝸牛的腹足會黏附在一起,並且會持續接近二十四小時,維持身體不動。這時候,是蝸牛最危險的時間。

天敵[編輯]

蝸牛的天敵很多,蟾蜍刺蝟老鼠螢火蟲幼蟲,甚至是人類,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

致命的物質[編輯]

容易使蝸牛致命的物質是,鹽如果灑在蝸牛身上,會滲進蝸牛的體表上吸取水分,水分吸取過多蝸牛就會脫水而死,但因為蝸牛有殼保護,所以還是會有活命的機會。

文化意義[編輯]

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不相同,在中國,蝸牛象徵緩慢、落後;在西歐則象徵頑強和堅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芬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得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

 
正在交配的勃艮第蝸牛

分類[編輯]

蝸牛的種類大體上分為前鰓類〔prosobranchia〕和有肺類〔pulmonata〕,其中後者佔了大多數。前鰓類的蝸牛種類較少,因此分類比較簡單;但由於有肺類的分類十分繁多,分類亦比較複雜。過去,人們把有肺類蝸牛分為原始有肺目基眼目以及柄眼目三大目,但最新的分類法則將他們重新分配至縮眼目基眼目真肺目當中,並且又加入了一些裸形亞綱的蝸牛。

舊分類系統[編輯]

柄眼目分類 Order Stylommatophora (陸生蝸牛和蛞蝓)

新的分類方法[編輯]

  • 前鰓類Prosobranchia
    • 珍珠蜑螺超目Superoder Neritopsina
      • 蜑螺超科Superfamily Neritoidea
        • 芝麻蟲昌蝸牛科Family Hydroceniadae
        • 蟲昌蝸牛科Family Helicinidae
        • 山蝸牛科Family Cyclophoridae
        • 芝麻蝸牛科Family Diplommatinidae
        • 豆蝸牛科Family Pupinidae
  • 新進腹足超目Superoder Caenogastropoda
    • 主扭舌目Order Architaenioglossa
      • 山蝸牛超科Superfamily Cyclophoroidea
    • 吸螺目Order Sorbeoconcha
      • 麂眼螺超科Superfamily Rissooidea
        • 斷殼蝸牛科Family Truncatellidae
        • 山椒蝸牛科Family Assimineidae
  • 有肺類Pulmonata
    • 縮眼目Order Systellommatophora
      • 石磺超科Superfamily Onchidioidea
        • 石磺科Family onchidiidae
      • 拉索蛞蝓超科Superfamily Rathouisioidea
        • 皺足蛞蝓科Family Veronicellidae
      • 非洲大蝸牛超科Superfamily Achatinoidea
        • 錐蝸牛科Family Subulinidae
        • 非洲蝸牛科Family Achatinidae
      • 蛹蝸牛超科Superfamily Pupilloidea
        • 蛹蝸牛科Family Puillidae
        • 內溝蝸牛科Family Strobilopsidae
    • 基眼目Order Basommatophora
      • 兩樓蝸牛超科Superfamily Amphiboloidea
        • 兩棲螺科Family Amphibolidae
      • 松螺超科Superfamily Siphonarioidae
        • 松螺科Family Siphonariidae
      • 椎實螺超科Superfamily Lymnaeoidea
        • 椎實螺科Family Lymnaeidae
        • 盤蜷科Family Ancylidae
        • 扁蜷科Family Planorbidae
        • 囊螺科Family Physidae
      • superfamily partuloidea
        • 似煙管蝸牛科Family Enidae
      • 扭蝸牛超科Superfamily Streptaxoidea
        • 扭蝸牛科Family Streptaxidae
      • 歐洲蛞蝓超科Superfamily Arionoidea
        • 栗蝸牛科Family Punctidae
        • 黏液蝸牛科Family Philomycidae
        • 內齒蝸牛科Family Endodontidae
      • 野蛞蝓超科Superfamily Limacoidea
        • 野蛞蝓科Family Limacidae
        • 小鼈甲蝸牛科Family Helicarionidae
        • 琥珀蝸牛科Family Zonitidae
        • 笠蝸牛科Family Trochomorphidae
    • 真肺目Order Eupulmonata
      • 海岸螺亞目Suborder Actophila
        • 耳螺超科Family Ellobioidea
          • 耳螺科Family Ellobiidae
          • 罌粟蝸牛科Family Carychiidae
        • 煙管蝸牛超科Superfamily Clausilioidea
          • 煙管蝸牛科Family Clausiliidae
        • 錐實蝸牛超科Superfamily Succineoidea
          • 錐實蝸牛科Family Succineidae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節氣大搜尋-「春分」

(國曆3月20日或3月21日)

  小朋友,時節進入「春分」後,代表著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春分」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在赤道,所以南、北半球受到日照的時間一樣長,晝夜平分。從今天起,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則一天比一天短了。而「春分」和「秋分」節氣有著類似的晝夜平分狀況。

  在這個時節裡,你可以看到一片片剛插秧的綠油油稻田,農夫們忙著除草、施肥,將之前播種的農作物照顧得更好。此外,這個時節也是種植花生、韭菜、苦瓜、蓮藕等農作物的好時機喔!

  由於春分時節氣候變化大,氣溫也較不穩定,人們容易生病,所以在此提醒小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並且適時增添衣物喔!

◎節氣小農夫

   由於氣候變化大,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機率也大增,所以辛苦的農夫們,最重要的就是要將防治病蟲害的工作做好,今年的作物生長情形才會良好。

◎節氣小漁夫

  喜歡吃鱸魚的的人有福囉!春分時節正是鱸魚的盛產期,而鱸魚也是桌上佳餚的極品,無論是清蒸鱸魚或酸辣檸檬鱸魚,都是許多人所喜愛的菜色。不妨利用這個時節,品嚐一下鱸魚的美味吧!

◎ 節氣小園丁

  這時候,除了果農們忙著培育果樹外,你也可以在翠綠的山嶺間看到種茶的茶農們忙著採收茶葉,並且開始烘製第一季的春茶。另外,台灣的春分時節正是報歲蘭盛開的時候,喜愛蘭花的文人雅士千萬別錯過喔!

◎節氣生活

  在這個時節裡,有個重要的國定節日是青年節,這是為了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先烈們為了推翻滿清政府,犧牲自己的生命,終於建立中華民國,他們的愛國精神深深留在後人的心中,所以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紀念活動。

◎節氣俗諺

1.「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分這一天如果下雨,就表示秋季會豐收。農人們只要在春分日忙種麥子和插秧,就可以期待秋天的豐收喔!

2.「春分有雨病人稀,五榖稻作處處宜」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分如果下雨,人們就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增添衣物。而五榖、稻作也因有雨水的滋潤,會更容易生長喔!

 

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現象[編輯]

在時間周期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0°和15°之間的位置,大約是公曆3月20日至3月22日之間晝夜平分點。但在實務上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於黃經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日期和時間(協調世界時
開始結束
辛巳 2001-03-20 13:30 2001-04-04 17:24
壬午 2002-03-20 19:16 2002-04-04 23:18
癸未 2003-03-21 00:59 2003-04-05 04:52
甲申 2004-03-20 06:48 2004-04-04 10:43
乙酉 2005-03-20 12:33 2005-04-04 16:34
丙戌 2006-03-20 18:25 2006-04-04 22:15
丁亥 2007-03-21 00:07 2007-04-05 04:04
戊子 2008-03-20 05:48 2008-04-04 09:45
己丑 2009-03-20 11:43 2009-04-04 15:33
庚寅 2010-03-20 17:32 2010-04-04 21:30
辛卯 2011-03-20 23:20 2011-04-05 03:11
壬辰 2012-03-20 05:14 2012-04-04 09:05
癸巳 2013-03-20 11:01 2013-04-04 15:02
甲午 2014-03-20 16:57 2014-04-04 20:46

數據來源: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

地球上的現象[編輯]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

春分時,全球晝夜幾乎等長(除極點附近以外。)(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

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之後,北極附近開始極晝,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範圍漸大。

 
春分時的日照情況,這時全球各地的晝夜時長相同

物候[編輯]

  • 玄鳥至:玄鳥,也,高誘曰:「春分而來,秋分而去也。」
  • 雷乃發聲:陰陽相薄為,至此,四陽漸盛,猶有陰焉,則相薄乃發聲矣;乃者,《韻會》曰:「象氣出之難也。」註疏曰:「發,猶出也。」
  • 始電:,陽光也;四陽盛長,值氣洩時而光生焉。故《歷解》曰:「凡聲,陽也;光,亦陽也。《》曰:「雷電合而章。」《公羊傳》又曰:「電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陽,電陰。」非也。蓋盛夏無雷之時,電亦有之,可見矣。

放假[編輯]

春分在日本放假日,稱為「春分之日」。

伊朗曆中,春分是新一年的開始,稱為納吾肉孜節(Nowruz)。波斯庫德土耳其中亞不少民族、曾受鄂圖曼帝國統治民族、拜火教巴哈伊教信徒視此為重大節慶和具宗教意義。

 

納吾肉孜節

 
納吾肉孜節
Frühling blühender Kirschenbaum.jpg
春分
別名 諾茹孜(塔城地區),雅尼袞(撒拉族
參與者

 伊朗
 阿富汗
 阿爾巴尼亞
 亞美尼亞 [1]
 亞塞拜然
 喬治亞
 伊拉克
 哈薩克
 科索沃
 吉爾吉斯
 敘利亞 [2]
 塔吉克
 土耳其 [3]
 土庫曼
 烏茲別克

其他民族和宗教:庫爾德人瑣羅亞斯德教徒、 一些蘇菲主義者、伊斯瑪儀派巴哈伊信仰者、海外伊朗人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高加索克里米亞印度馬其頓共和國巴基斯坦塞爾維亞,和中國境內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烏茲別克族也有非官方慶祝
意義 新年節日
活動 七鮮桌跳火節擺脫十三
日期 3月21日前後

納吾肉孜節,也譯諾魯茲節波斯語نوروز,拉丁化:Nowrūz國際音標:[nouˈɾuːz],意為「新的一天」或「新的光明」),是伊朗人的傳統節日[4],以慶祝伊朗曆新年春季的來到,因此納吾肉孜節也被稱為「波斯新年」或「波斯春節」。[5][6][7][8][9]

在某些突厥民族中,諾魯茲亦被稱為雅尼袞節(yeni-gün),這是波斯語諾魯茲的突厥語直譯,意思也是「新的一天」(一說「火焰,يانغۇن 」)。

納吾肉孜節是伊朗歷的第一天,用來慶祝春季晝夜平分點(即春分)的到來,代表著春天的來臨,儘管觀測位置不同但日期一般在3月21日前後。納吾肉孜節最初作為瑣羅亞斯德教的節日,主要被深受瑣羅亞斯德文化影響的伊朗人廣泛慶祝。除此之外慶祝者還來自受到波斯文化所影響的大伊朗地區,包括中亞南亞部分民族、中國西北部分民族,以及克里米亞巴爾幹半島的部分民族。太陽穿越天球赤道使日夜相等的日期每年都會被精確計算,伊朗家庭也會齊聚一堂來觀賞這個儀式。

作為瑣羅亞斯德教節日中最神聖的一個,儘管實際上並沒有準確的來源,納吾肉孜節通常被認為是瑣羅亞斯德本人所確定的[10]。自從阿契美尼德王朝起,官方的新年為太陽離開雙魚座進入白羊座的星相時,代表著春分的到來。 譯諾魯茲節是波斯人的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伊朗一般為諾魯茲節有13天的假日。一般最有意思的活動是:過年,「七S」桌子,和過第十三天。

雖然諾魯茲節是三千年以前的一個節日,但是伊朗人還是在春天的第一天慶祝春節,波斯春節時間跟中國春節時間不一樣,諾魯茲按照太陽能科普就算春天的第一天,比如今年春天在3月20號,11:02 就會開始了。諾魯茲節提前的最後一個晚飯每個家裡人會吃魚和米飯。按照波斯人的傳統文化一家人在過年的時候得都在一起,而且年紀大的人會送紅包給年紀小的人。

諾魯茲節前幾天在波斯人的每個家都能看到諾魯茲桌子,桌子上放的東西的名字在波斯語中必須以「S」開始而且不能超過七個東西;所以這個桌子的名字就是「七S「。不同地方的人會選不同的東西,但是一般在諾魯茲桌子上放:蘋果,大蒜,草(花),沙棘,醋,硬幣等等,每個東西在桌子上有特別的意思,比如硬幣代表錢,蘋果代表健康,草(花)代表新鮮等等。

 

伊朗人認為13不是好的數字,諾魯茲節也一共有13天,按照伊朗傳統文化節日最後一天不能留在家裡,在新年的第十三天必須在外面過,如果留在家裡的話接下來的一年不會過得愉快!所以每個人都出去從早上出去一般在外面做燒烤吃午飯或者晚飯,過了新年第十三天的白天然後回家。

很多人認為諾魯茲節和伊斯蘭教的一個節日,其實諾魯茲節跟伊斯蘭教沒有任何關係的。而且除了伊朗,在15多個國家每年也會慶祝諾魯茲節。

Novruz, Nowrouz, Nooruz, Navruz, Nauroz, Nevruz *
國家 亞塞拜然印度伊朗吉爾吉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烏茲別克
參考自 282
地區 ** 亞洲和澳洲
入冊歷史
入冊歷史 2009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三不四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 意思為事物發展的6個階段,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6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中像徵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名稱:不三不四 拼音:bù sān bù sì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 用法:貶義
結構:聯合式

不三不四- 發音
bù sān bù sì
不三不四- 釋義
不像這也不像那,不像樣子,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樣子,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三不四-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 意思為事物發展的6個階段,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6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中像徵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
不三不四- 示例
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鵝屁吃!(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清·宋長白《柳亭詩話·首善書院》第二十三卷:“聚不三不四之人,說不痛不癢之話,作不淺不深之揖,吃不冷不熱之茶。”
不三不四- 故事
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髮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占的菜園。這幫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設法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逼他離開,正設計圍攻他,沒想到魯智深把他們全打入糞坑里求饒
不三不四- 反義詞
正正經經
不三不四- 近義詞
不倫不類
不三不四- 歇後語
七個錢放兩處;七尺布攔腰剪
不三不四-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品行不好
不三不四- 英文
neither fish,flesh nor fowl
日文ろくでもない,まともでない。どっちつかずだ,へんてこだ
不三不四- 法文
ni chair ni poisson
不三不四- 德文
unanstǎndig
不三不四- 俄文
ни то ни сё

不三不四- 典故
有句稱行業不端的人為“不三不四”顯然人們對“三”與“四”這兩個數字有極大的好感
據史料記載古代將“天”為一“地”為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成“三”不僅作為一個數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的象徵所以中外文學名著自古以來同現了許多“三部曲”以及“三進”“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的故事情節漢字也就有了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水成淼三土成垚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之類的變化字意更趨完整此外還有許多名言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等都與“三”有關細細品味其意深遠
而對於“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事事(四四)如意”矣故古詩以四式為主五言七言絕句五律七律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為伍西天取經文房四寶紙墨筆硯古之文人操四藝琴棋書畫漢書寫四體真草隸篆楷書有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趙孟(左兆右頁)歐陽洵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元曲四大名門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還有初唐四傑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至於其他方面諸如“四季”“四方”之類的真是舉不勝舉縱觀“四”可以發現當時及後來人們評定的名人名物等遠不止這“四”個名次只是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成為習俗
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三”與“四”的用法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或讚譽可見形容行為不端之人為“不三不四”就是這個緣由

不三不四

故事導讀: 
【成語故事】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髮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占的菜園。這幫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設法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逼他離開,正設計圍攻他,沒想到魯智深把他們全打入糞坑里求饒。【成語示列】也該撒泡尿

【注音】bù sān bù sì

 

成語故事】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髮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占的菜園。這幫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設法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逼他離開,正設計圍攻他,沒想到魯智深把他們全打入糞坑里求饒。

 

 

 

【出處】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

 

【解釋】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樣子。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品行不好

 

【相近詞】不倫不類、非僧非俗

 

【相反詞】一本正經、正襟危坐、堂堂正正

【謎語】二除七;二分之七

【邂逅語】七個錢放兩處;七尺布攔腰剪

 

【英語】neitherfish,fleshnorfowl<nondescript>

【成語示列】

◎ 現在他雖然戒了毒,但我仍不敢放鬆,我告訴他,只要你再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我就到派出所去報告。

 

◎ 千戶長,我曉得:執掌法令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不三不四的姑娘,也不能隨便踏進您的門。

◎ 楊太太牌還是要打的,打牌的人卻換了一批,不三不四的小伙子居多,敦鳳簡直看不入眼。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痛不癢

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

名稱:不痛不癢 拼音:bù tòng bù yǎng
出處:明·吳炳《情郵記·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 釋義: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
用法:中性 例句:這種~的批評,對他根本沒有什麼幫助。
詞目 不痛不癢
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釋義 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
出處 明·吳炳《情郵記·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
示例 這種~的批評,對他根本沒有什麼幫助。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鍥而不捨

鍥而不捨,成語,拼音是qièér bù shě,釋義: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勸學》。例句:夫固謂一人~,則行美於本性矣。(章炳麟《菌說》)。近義詞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持之以恆、永不放棄。反義詞是半途而廢。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有時含貶義。造句:偉人們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名稱:鍥而不捨 拼音:qiè ér bù shě
出處:《荀子·勸學》 釋義: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例句:夫固謂一人~,則行美於本性矣。(章炳麟《菌說》)

 鍥而不捨

鍥而不捨- 成語解釋

【讀音】qiè ér bù shě
【解釋】:鍥:雕刻;舍:停止;不:表示否定。
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勸學》:“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示例】:夫固謂一人~,則行美於本性矣。◎ 章炳麟《菌說》

【詞性】: 褒義詞
【近義詞】: 堅持不懈、 堅韌不拔、 持之以恆、 永不放棄。
【反義詞】: 半途而廢。
【語法】: 偏正式;作 謂語、 定語、 狀語;含褒義,有時含貶義。
【造句】:偉人們鍥而不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勸學》節選 原文: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蚯無爪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鰲,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譯文: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因而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彙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 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實際上有八隻腳)和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鍥而不捨-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 荀子 · 勸學》:“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鍥而不捨- 成語辨析
正音:鍥,音qiè,古“契”同“鍥”,用刀子刻;現代漢語中多用“鍥而不捨”。
辨形:“契”同“鍥”,前者音為qì,後者為qiè。
辨析:“鍥而不捨”和“ 持之以恆 ”都可形容有“恆心”。但是“鍥而不捨”是帶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恆”是直陳性的。
鍥而不捨- 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荀況在《勸學》中教育人們做事情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連金屬和石頭那麼硬的東西都可以鏤穿。其中“鏤刻”是一種精細的雕刻方式。
在哲學思想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反對天命,不迷信鬼神,認為人定勝天;還主張因地、因時制宜,充分發揮人的才能,促使萬物發展。在教育方面,他寫過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勸學》,來闡明他的教育思想。《勸學》中記述了他在教育、學習方面的很多理論,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比如,他認為人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學生超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在《勸學》中,荀子還用鏤刻金石來說明學習一定要持之以恆的道理。他寫道: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後人就是根據這裡鍥而不捨的意思總結出了這句成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鏤刻而不能堅持下去,就連朽木也不會被折斷;但若堅持一直不停地鏤刻,就是金屬、石頭也會被鏤穿。學習知識是一個由少到多、日積月累的過程,高深淵博的學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以人們學習時一定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鍥而不捨- 成語來歷
  人們都知道鍥而不捨的意思就是類似於永不服輸。不是有一句話叫“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嗎?該成語故事講的是戰國末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荀況在《勸學》中教育人們做事情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連金屬和石頭那麼硬的東西都可以鏤穿。其中“鏤刻”是一種精細的雕刻方式。
在哲學思想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反對天命,不迷信鬼神,認為人定勝天;還主張因地、因時制宜,充分發揮人的才能,促使萬物發展。在教育方面,他寫過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勸學》,來闡明他的教育思想。《勸學》中記述了他在教育、學習方面的很多理論,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比如,他認為人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學生超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在《勸學》中,荀子還用鏤刻金石來說明學習一定要持之以恆的道理。他寫道: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後人就是根據這裡鍥而不捨的意思總結出了這句成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鏤刻而不能堅持下去,就連朽木也不會被折斷;但若堅持一直不停地鏤刻,就是金屬、石頭也會被鏤穿。學習知識是一個由少到多、日積月累的過程,高深淵博的學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以人們學習時一定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鍥而不捨的反義詞可以是淺嚐輒止、虎頭蛇尾等。這是一個褒義的成語,我們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切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的正面人物和正面行動。不過不可以用於壞人,如果用於壞人可以用賊心不死、不思悔改、變本加厲等。

鍥而不捨- 成語示例
夫固謂一人鍥而不捨,則行美於本性矣。( 章炳麟《 菌說》)
鍥而不捨- 成語啟示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專心致志地去做就沒有不成功。
毅力和決心是人生成功路上至關重要的。
鍥而不捨- 造句
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啄,終於滴穿了石塊,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鍥而不捨- 英文解釋
keep on carving;chisel incessantly;unflaggingly work with perseverance;keep on chipping -- work with perseverance; 例句他在多年的 鍥而不捨之後成功了。 He succeeded after many years of perseverance. 兩名 鍥而不捨的攀登者終於到達了山頂。 Two persevering climbers finally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他對那些 鍥而不捨的銷售人員表現出憤怒。 He expressed a lot of anger towards the pushysalesperson. 第托出生於印度,由於母親的 鍥而不捨而學會了溝通。 Born in india, tito learned to communicate through his mother's unrelenting efforts. cephalon 鍥而不捨,這次給fda提供了更多的數據。Cephalon soldiered on , giving fda more data. 鍥而不捨,凡事都有可能,世事沒有絕對。 Work with perseverance , everything is possible, there aren't the affairs of human life. 無論你想追求的奮鬥需鍥而不捨、韌性、搓揉骯髒為了獲得成功。 Whatever endeavor you wish to pursue takes doggeddetermination, resiliency, and getting your hands dirty in order to succeed. 在 鍥而不捨尋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判斷過程中,不封閉自己。 I do not close in on myself, in a narrow search for my own interests, my own judgements. 更多的時候,和平獎是授予正在為和平努力的人,鼓勵他們 鍥而不捨,有時在關鍵時刻頒授。 More often, the prize is awarded to encourage those who receive it to see the effortthrough , sometimes at critical moments. 不信邪,不放棄, 鍥而不捨、運氣自生! Do not believe in evil, don't give up, keep on carving , luck in situ!

 

 

 

 

 

 

 

 

 


鍥而不捨- 同名電影
片名:鍥而不捨
英文名:Could I But Live
編劇: 松山善三 Zenzo Matsuyama
導演:松山善三Zenzo Matsuyama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108min
國家/地區: 日本
上映日期:1964年8月18日(日本)
1965年1月19日( 美國)
演員
小林桂樹Keiju Kobayashi
水穀良重Yoshie Mizutani
大村昆Kon Omura
大辻司郎Shiro Otsuji
菅井琴Kin Sugai
毛利菊枝Kikue Mori
岡村文子Ayako Okamura
市原悅子Etsuko Ichihara
田崎潤Jun Tazaki
名古屋章Akira Nagoya
下元勉Tsutomu Shimomoto
浜村純Jun Hamamura
天本英世Eisei Amamoto 森繁久彌 Hisaya Morishige 長谷川哲夫Tetsuo Hasegawa 木村功​​Isao Kimura 高峰秀子Hideko Takamine 田中春男Haruo Tanaka 手塚勝巳Katsumi Tezuka

 

 

製作人
佐藤一郎Ichiro Sato
椎野英之Hideyuki Shiino
音樂
佐藤勝Masaru Sato
攝影
村井博Hiroshi Murai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江西鄱陽郡梟陽縣(今都昌縣)人,晉朝名將。出身寒門的陶侃自討平張昌叛亂開始一直以其戰功一直升遷,最終當上太尉之位,並掌握重兵,都督八州軍事並任荊江兩州刺史;在世族壟斷高位的東晉是一個例外。陶侃不單對東晉的建立與維持在軍事上作出貢獻,本身亦甚有治跡,治下荊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遺,亦深受人民愛戴。曾建杉庵讀書於嶽麓山


 

生平[編輯]

早年事跡[編輯]

少時家貧,父陶丹早亡,全靠母親湛氏紡織維生,東吳滅亡後全家遷到尋陽。陶侃早年曾任尋陽的「魚梁吏」,後任郡督郵,領樅陽縣令;及後因被稱能幹而升任廬江太守張夔主簿。及後張夔察陶侃為孝廉,到洛陽後獲張華接見並賞識,任郎中。後又曾任伏波將軍孫秀舍人,武岡縣令和廬江郡小中正

數平叛亂[編輯]

西晉太安二年(303年),義陽張昌荊州叛亂,寧朔將軍劉弘轉任使持節、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並進討張昌。劉弘尚未到任即任命陶侃為南蠻長史,並派他進兵襄陽,後於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等地大破張昌軍,斬首數萬,又納降萬人,張昌部眾於是潰散,張昌及其餘眾次年亦被消滅;戰後陶侃以軍功封東鄉侯

永興二年(305年)十二月,右將軍陳敏歷陽叛亂,自稱楚公,並驅逐揚州刺史劉儀等多名官員。劉弘推陶侃為江夏太守,加鷹揚將軍,並且積極備戰。及後陳敏派遣其弟陳恢武昌,陶侃即領兵抵抗;此時隨郡內史扈瓌試圖敵間劉弘和陶侃,稱陶侃與陳敏曾同居廬江郡,可能會叛歸陳敏,但劉弘相信陶侃,陶侃知道後亦派兒子陶洪和侄兒陶臻到劉弘處表示忠心,劉弘於是加陶侃都護,命他與部眾齊心抗擊陳恢。陶侃最終以運輸船作戰艦,所向披靡,擊敗陳恢。後來陶侃因母親湛氏離世而離職。

服喪後,陶侃參東河王司馬越軍事。及後江州刺史華軼表他為揚武將軍,駐屯夏口;後來又遷任龍驤將軍武昌太守。當時全國正鬧饑荒,山夷很多都淪為盜賊,劫掠經過長江的船隻,陶侃於是命部將造船以偽裝商船誘敵,果然成功誘出盜賊,更發現原來是西陽王司馬羕的部下。陶侃於是立刻派兵威逼司馬羕進擊盜賊,自己則在釣臺作後繼。最終司馬羕縛送二十名部下送交陶侃並被處死,而長江邊的盜賊問題亦得以解決。陶侃更盡力賑濟那些回流的民眾,又於武昌郡東設立夷市,穩定當地亦為郡府賺取不少利錢。

杜弢之亂[編輯]

永嘉五年(311年),荊湘流民擁杜弢造反。次年,王敦遣陶侃與周訪等鎮壓。陶侃派周訪和趙誘為前鋒,擊敗杜弢部眾,後又成功營救被杜弢部眾襲擊的荊州刺史周顗,更大敗杜弢軍隊。王敦得知勝利後亦說:「若無陶侯,便失荊州矣。」表拜陶侃為使持節、寧遠將軍、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領西陽江夏武昌,並先後駐屯沌口沔江。但建興元年(313年),參軍王貢杜曾叛變,襲擊陶侃部眾,陶侃在石城進攻杜曾又失敗,於是打算退入溳中,但圖謀叛變的部將張奕卻勸陶侃停駐迎戰逼近的杜弢部眾,以免部眾慌亂,陶侃停駐卻於次年遭到來的敵軍擊敗,陶侃所乘的船艦更被敵軍鉤住,幸有部將朱伺力戰而得以逃脫。陶侃因此戰而免官,王敦則上表請陶侃白衣領職,繼續參與平亂。

陶侃及後率領周訪等進軍湘城,派都尉楊舉擊破杜弢並駐屯城西,王敦於戰後上奏恢復陶侃官位。後來王真領兵三千出武陵江,誘請五谿夷派兵支持並進攻武昌。陶侃派鄭攀陶延夜取巴陵,攻其不備,大破王真,王真亦回湘城。杜弢及後又懷疑並殺死張奕,更令部眾恐懼,很多人歸降。陶侃後來更於陣前勸降王真,成功令王真投降,杜弢敗走,後又進兵長沙,俘獲敵將毛寶高寶梁堪

安定南土[編輯]

此時陶侃在湘州大敗杜弢的軍功遭王敦所忌,趁將回江陵的陶侃向他辭別時將他留住,後即調任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改以王廙為荊州刺史。陶侃部眾要求陶侃留位但遭王敦拒絕,陶侃部將鄭攀、馬儁等人竟迎杜曾對抗王廙。王敦知道後認為鄭攀所為是陶侃的意旨,於是打算殺死陶侃,但因梅陶陳頒以周訪與陶侃關係密切勸阻王敦才沒有實行,陶侃即起程到廣州上任。

陶侃到廣州後,變民杜弘即派使者向陶侃假意投降,陶侃識破後即建造發石車。及後杜弘領兵前來,知道陶侃有所準備而撤退,陶侃便出兵追擊,大破杜弘,又先後捕獲杜弘的數名同黨,威名傳遍廣州。因功獲封柴桑侯太興初年又進平南將軍,不久又加都督交州軍事。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討伐劉隗等人為名舉兵,陶侃加領江州刺史,不久又轉都督、湘州刺史,又派高寶領兵對抗王敦。但同年王敦攻破建康,並執掌朝政,陶侃改回原職並加散騎常侍。後來交州刺史王諒梁碩叛軍圍困於龍編,陶侃派高寶營救,但次年龍編陷落後高寶才到達平定叛亂,此時王諒已死,陶侃於是加領交州刺史,亦因功進位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太寧二年(324年),王敦敗死,陶侃遷為都督荊、州諸軍事,本職加領護南蠻校尉、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荊州人民知道陶侃再治荊州都互相慶祝。

蘇峻之亂[編輯]

咸和二年(327年)十月,庾亮欲召蘇峻大司農,蘇峻拒不受命,起兵反抗。次年蘇峻即攻陷建康,執掌朝政,陶侃之子陶瞻亦為蘇峻所殺。平南將軍溫嶠派人去荊州邀請陶侃勤王,並要推舉陶侃為盟主。但陶侃因自己當日不被任命為成帝的顧命大臣,始終心有不甘,以「疆場外將,不敢越局」為由拒絕,後溫嶠多番勸請,陶侃才答應,並派督護龔登領兵支持溫嶠。(但據趙翼的《二十二史劄記》:因陶侃出身寒微,頗為當時豪門貴族所排陷,上述的拒絕一事,為誣詞之一。清代學者多為之辨正,以王懋竑之說最為詳盡,可參考《白田草堂存稿》卷四〈論陶長沙侃〉)

但在陳列祖約、蘇峻罪狀,正式宣戰後不久,陶侃卻反悔,追還龔登,此時溫嶠又寫信給陶侃,內容辭懇意切,力陳進退利弊,更以陶瞻之死激起陶侃的憤怒;同時王愆期和陶妻龔氏亦勸陶侃支持溫嶠,最終令陶侃決定支持討伐蘇峻,並放下陶瞻的喪事,動身親自率軍進攻。

五月,陶侃與庾亮和溫嶠領兵進攻建康,到石頭城集合。當時眾人都期望一戰擊敗蘇峻,結束戰事,但陶侃認為蘇峻部眾正盛,難與爭鋒,建議久持而智取。及後討伐軍與蘇峻軍作戰互有勝負,相持不下,郗鑒部將李根於是建議在查浦修築白石壘,陶侃聽從並立刻建築,一夜之間就建成,令蘇峻軍大驚。但溫嶠與蘇峻相持日久仍未有進展,反令軍中乏糧,陶侃憤恨溫嶠等人輕易出兵,不答應借糧,並要脅撤軍回荊州。將領毛寶即前去勸諫陶侃,最終令陶侃回心轉意,分五萬石軍餉給溫嶠。不久毛寶更燒毀蘇峻於句容湖孰的積糧,令蘇峻軍陷入缺糧危機。及後蘇峻部將張健韓晃等進攻郭默駐守的大業壘;陶侃打算營救,但長史殷羨認為陶侃部眾擅長水戰而不善陸戰,不如進攻石頭城,一旦成功即可為大業壘解圍。陶侃於是領水軍進攻石頭城,庾亮、溫嶠和趙胤亦領萬兵從白石壘進逼建康。蘇峻先派匡孝擊敗趙胤,及後蘇峻見匡孝戰勝,離開大軍,只率數騎北上突擊敵陣但失敗,更在東陵白木陂因馬匹遇障不前而遇襲,最終墮馬被殺。蘇峻部眾知道蘇峻死後即崩潰,陶侃與諸軍於是繼續進軍石頭城,並於次年完全清剿和收降蘇峻的殘餘勢力,救出晉成帝。

進位三公[編輯]

蘇峻之亂平定後,陶侃因功而升為侍中太尉、都督交、廣、寧、荊、益、雍、梁七州軍事,封長沙郡公,仍駐荊州。咸和四年(329年)十二月,郭默假稱詔命殺江州刺史劉胤,王導因郭默驍勇難制而容忍,更讓他任江州刺史。但陶侃則動軍,並上書朝廷請求討伐。次年,郭默與陶侃部隊作戰,但不利,唯有入尋陽城固守,及後陶侃大軍齊集,對峙兩個月後郭默部將宋侯縛送郭默父子五人和張丑出降,陶侃於是將郭默斬首,傳首京師,平定事件。陶侃戰後加都督江州,領刺史,並加置屬官。

咸和七年(332年),陶侃又派兒子陶斌和南中郎將桓宣擊敗在樊城的後趙將領郭敬;派陶臻和竟陵太守李陽攻破新野,再奪襄陽。陶侃因功進為大將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陶侃辭讓。陶侃晚年都不與朝權,更多次上書求退,都因部下苦求而留下。

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因病重而上表告老歸國,將後事都交給右司馬王愆期,然後登舟赴長沙,途中病逝於樊溪舟中,享年七十六歲,諡桓公

性格特徵[編輯]

  • 史載陶侃「性聰敏,勤於吏職,恭而近禮,愛好人倫。」又「雄毅有權,明悟善決斷」任廣州刺史時雖然事務繁多,但都不會遺漏。同時所有書信文件都親自答覆,而且下筆如流,未嘗有停滯。陶侃無論客人是否相熟都會接待,不會待慢他們在門前久候。有一次外出,看見一人手持一束未成熟的稻穗。便問:「用此何為?」那人回答:「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他聽了大怒:「汝既不佃,而戲踐人稻。」便抓起來痛打一頓。陶侃在王敦被消滅後任荊州刺史,其時荊州有饑荒,很多人餓死,陶侃就在秋收時買進穀糧,到饑荒出現時將穀糧拿出市場供應,荊州士庶都十分高興。[1]
  • 一次公家造船,留下許多竹根、竹梢和鋸末粉屑,陶侃叫人把它收藏起來。時人怪異之。恰逢雪後天晴,道路泥濘,陶侃叫人把木屑舖在地上,以免行人滑倒。又有一次,因軍事造船,陶侃便拿出收藏的竹根、竹梢,作為造船的竹釘子,這是「竹頭木屑」的典故。
  • 陶侃辭官離開前,軍資、器仗、牛馬和舟船都全部作了記錄,並將倉庫封印,自加管鑰,全交給繼任的王愆期,然後才離開。陶侃的行動於當時朝野為一時美談。
  • 據《晉書》,陶侃養有媵妾數十,家僮千餘人,更擁有極多珍奇寶物[2]
  • 陶侃得鄱陽孝廉范逵舉薦而獲廬江太守張夔任命。陶侃也將張夔像父親一樣對待,曾有一次為了給張夔的妻子請醫生而冒雪前進數百里的路程。後來,張夔又將陶侃舉為孝廉,使他進入當時的政治中心——洛陽。過了許多年以後,陶侃成為一代名將,身居都督八州之高位。他念及范逵、張夔及劉弘對其的知遇之恩,將張夔子張隱任命為自己的參軍,范逵子范珧任命為湘東太守,劉弘曾孫劉安為掾屬,以報答當年的恩情。

逸事[編輯]

  • 陶侃任廣州刺史期間,每天早上把數百塊磚頭搬到室外,傍晚又搬回室內,嚴寒無間。有人怪而問之,他卻說:「吾方致力於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勞爾。」後人稱「運甓翁」。
  • 郭默曾經多次與後趙君主石勒作戰,連石勒也畏懼其勇悍,但知道陶侃兵不血刃地討平郭默,石勒更是畏懼陶侃。蘇峻之亂時殺陶瞻的蘇峻部將馮鐵後來北投石勒,石勒讓他守邊。但陶侃告訴石勒馮鐵殺陶瞻的事後,石勒即將馮鐵殺死。
  • 陶侃曾經造,發現自己有八翼,飛上天並登九重天門,到最後一扇門時受阻,更被守門人以杖擊打,因而墮地,左邊翼都折斷了。醒來後陶侃仍覺得左邊腋下隱隱作痛。又一次如廁時遇一人,向他預言他日後當為公,位至八州都督。又有一名相士師圭向陶侃說他左手中指有垂直的指紋,日後會為公,極為尊貴。陶侃以針刺手,將鮮血灑血牆壁而見「公」字,後以紙包著手,字體愈見明顯。及至陶侃都督八州軍事,據長江上游而手握重兵,每有覬覦權位之志時都想著折翼的夢,便即止住念頭。
  • 陶侃曾將佐吏的博奕器具丟到江中,稱圍棋是堯舜用來教愚蠢的兒子,而賭博器具就是紂王造的,認為佐吏們是國家棟樑,不要碰這些東西。[3]《晉書》亦有類似記載,寫陶侃不欲部下荒廢正事而沉迷遊戲,浪費時間。[4]
  • 父親死時,陶侃曾見過一個身高九尺的人來拜訪,但給出的名片陶侃一個字也看不懂,於是感到很奇怪。送他離去時,他表示自己是仙人王子喬,說陶侃有貴相而特別來訪,說罷就騎鶴升天了。[5]而在為母親湛氏守喪時,他也見過兩個人來弔祭,然而此二人不哭而退,衣著光鮮潔淨,陶侃心知他們不是平常人,但跟著去看時就只看到兩只鶴飛往天上[6]
  • 武昌路邊種有柳樹,有人曾經偷走了一棵種在自己家中,卻為陶侃認出,問他為甚麼偷走公家柳樹,當時人都認為其神妙。[7]

評論[編輯]

  • 《晉書》史臣曰:士行望非世族,俗異諸華,拔萃陬落之間,比肩髦儁之列,超居外相,宏總上流。布澤懷邊,則嚴城靜柝;釋位匡主,則淪鼎再寧。元規以戚里之崇,挹其膺而下拜;茂弘以保衡之貴,肥其言而動色。望隆分陝,理則宜然。至於時屬雲屯,富逾天府,潛有包藏之志,顧思折翼之祥,悖矣!夫子曰「人無求備」,斯言之信,於是有徵。
  • 《晉書》贊曰:長沙勤王,擁斾戎場。任隆三事,功宣一匡。繄賴之重,匪伊舟航。
  • 東晉尚書梅陶:「神機明鑒似魏武(曹操),忠順勤勞似孔明(諸葛亮),陸抗諸人不能及也。」
  • 謝安:「陶公雖用法,而恆得法外意。」

家人[編輯]

父母[編輯]

  • 陶丹,東吳揚武將軍。
  • 湛氏,陶侃生母,父親陶丹的。湛氏是位德婦,《晉書·列女傳·陶侃母湛氏》記載:「侃少為尋陽縣吏,嘗監魚梁,以一坩鮓遺母。湛氏封鮓及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子女[編輯]

陶侃有十七子,但部分因名氣不顯而沒有記載於史書上。

  • 陶洪,丞相掾,早卒。
  • 陶瞻,官至散騎常侍,被蘇峻殺害後諡「愍悼世子」。
  • 陶夏,陶瞻死後為世子,陶侃死後送靈柩到長沙,與陶斌與陶稱各擁數千兵互相圖謀,後因陶斌先入長沙掠奪器杖財物而殺害他,被庾亮上表請加懲治,但陶夏不久即病死。
  • 陶琦,司空掾。
  • 陶旗,性甚凶暴,官至散騎常侍,封郴縣開國伯。
  • 陶斌,尚書郎,後被哥哥陶夏所殺。
  • 陶稱,性虓勇不倫,官至南中郎將,監江夏義陽三郡軍事、江夏相。後被庾亮以「肆縱醜言,無所顧忌、要結諸將,欲阻兵構難」等原因處死。
  • 陶範,諸子最為知名,官至光祿勳
  • 陶岱,官至散騎侍郎
  • 陶茂,武昌太守,陶潛祖父。

侄兒[編輯]

  • 陶臻,有勇略智謀,官至南郡太守、領南蠻校尉、假節。
  • 陶輿,陶臻弟,果烈善戰,武威將軍,於杜弢作戰時受重創而死。

孫兒[編輯]

  • 陶弘,陶瞻息子,陶夏被廢後繼承長沙郡公爵位,位至光祿勳。
  • 陶淡,陶夏子,好導養之術,好讀《易經》和喜好占卜。
  • 陶定,陶旗子,承襲郴縣開國伯。
  • 陶逸,陶茂子,官至安成太守,妻為其表姊妹,即陶侃之外孫女。

曾孫[編輯]

  • 陶綽之,陶弘子,承襲長沙郡公。
  • 陶襲之,陶定子,承襲郴縣開國伯。
  • 陶潛,陶茂孫,陶逸子,東晉著名詩人。

玄孫[編輯]

  • 陶延壽,陶綽之子,承襲為長沙郡公,劉裕接受禪讓後降封為醴陵縣侯,食邑五百戶
  • 陶謙之,陶襲之子,承襲郴縣開國伯。
  • 陶儼,陶淵明子。
  • 陶俟,陶淵明子。
  • 陶份,陶淵明子。
  • 陶佚,陶淵明子。
  • 陶佟,陶淵明子。

注釋[編輯]

  1. ^ 王隱《晉書》:「陶侃為都督荊雍益梁四州諸軍事,是時荊州大饑,百姓多餓死,侃至,秋熟輒糴,至饑,復價糶之,士庶歡悅,咸蒙濟賴。」
  2. ^ 《晉書·陶侃傳》:「媵妾數十,家僮千餘,奇巧寶貨,富於天府。」
  3. ^ 《晉中興書》曰:陶侃為荊州,見佐吏博弈戲具,投之於江。曰:「圍棋堯舜以教愚子,博殷紂所造,諸君並國器,何以此為。」
  4. ^ 《晉書·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於江,吏將則加鞭撲,曰:『樗蒱者,牧豬奴戲耳!《老》《庄》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自謂宏達邪!』」
  5. ^ 劉敬叔《異苑》曰:陶侃,字士衡,微時,遭父艱,有人長九尺,端悅,通刺,字不可識,心怪非常,出庭拜送。此人告侃曰:吾是王子晉,君有巨相,故來相看,於是脫衣帢,服仙羽,升鵠而騰颺。
  6. ^ 《晉書·陶侃傳》:「後以母憂去職。嘗有二客來弔,不哭而退,化為雙鶴,衝天而去,時人異之。」
  7. ^ 《晉中興書》曰:陶侃明識過人,武昌道種柳,人有竊之,植於其家,侃見而識之,問何以盜官柳種,於時以為神。

歷史故事:陶侃搬磚

【明慧學校】陶侃,字士行,溪族,原籍東晉鄱陽郡(今江西波陽縣東北)人,東晉名臣。
陶侃立有戰功,曾任荊州刺史。有人因妒忌而說壞話陷害他,陶侃被降職調往偏僻的廣州地區。

陶侃在廣州無事可做,非常清閑,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放縱自己貪圖安逸享受。而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甓”)從書房裏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再把磚搬回屋內。人們很奇怪,便問他原因。

陶侃回答說:“我致力於收復中原,如果過於安逸閑散致使意志消沉,恐怕將來不能成就大事。”
陶侃後來回到荊州,荊州高興的互相慶賀。在荊州他儘管公務繁忙,可仍然堅持搬磚,以此磨練自己意志,後人稱其為“運甓翁”。

陶侃經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他尚且珍惜每寸光陰,至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應該更加要珍惜每一分光陰,怎能去放縱遊樂,醉生夢死呢?”現在長沙開福區有個“惜陰裏”,據說就是由陶侃這句珍惜光陰的名言而得名。

忍辱負重、不圖安逸、意志堅韌的陶侃後來被提升為征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都督八州軍事,封爵長沙郡公,聲名顯赫。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曾經進諫齊桓公說:“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古人視貪圖安逸比毒酒更害人,因為它會吞噬人們的意志。古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吧!

《漢書》中也說:“古人把貪圖安逸視為毒酒,把喪失道德而富貴稱之為不幸。漢朝興起,直到孝平帝,諸侯王數以百計,大多驕橫荒淫喪失道德。為甚麼這樣呢?沉溺在放縱恣肆的環境中,他們所處的地位導致他們如此。”這真是後人應該引以為鑑的。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針見血
出處
《晉書.卷六六.陶侃列傳》 又嘗如廁,見一人朱衣介幘,斂板曰:「以君長者,故來相報。君後當為公,位至八州都督。」有善相者師圭謂侃曰:「君左手中指有豎理,當為公。若徹於上,貴不可言。」侃以針決之見血,灑壁而為「公」字。以紙裛手,「公」字愈明。及都督八州,據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故事內容
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潯陽人,東晉名臣。父親早年亡故,自幼由母親撫養成人,並以恩威並重的方法教導,對陶侃日後為官的清廉,有著很大的影響。典源此處是記錄陶侃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侃上廁所時,看見一個身穿紅衣、包著頭巾的人,說他以後會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另外一個看相的人,也說他左手中指有一條垂直的指紋,將來地位會非常尊貴、崇高,會得到「公」的爵位。陶侃就用針刺破手指,鮮血噴灑到牆壁上,居然形成了一個「公」字。再用紙包裹手指,而「公」字竟愈發明顯。陶侃後來果真當了八州的都督。這是關於「一針見血」的一段故事。後來「一針見血」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已和此典故無關,轉用字面義,表示一針下去,血即湧出,用來比喻言論簡潔透澈,深中肯綮,如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文集六.盧梭學案》:「案此論可謂一針見血,簡而嚴,精而透矣!」

 

解釋
比喻言論簡潔透澈,深中肯綮。

 

相似、相異詞
相似詞
一語中的、一語破的、一語道破

 

相異詞
不著邊際、游談無根、隔靴搔癢

 

例句
他的言論精闢,一針見血的指出時下年輕人的通病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故事:緣木求魚                       
作者: 林靈 整理
【正見網2011年10月13日】

戰國時代,齊宣王自恃國力強盛,想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其一統的王霸之業。孟子知道后,覺得這樣實施「霸道」,實在令仁者痛惜,便想與他通過互相交談,說服他,使他改變態度。

孟子見到齊宣王后,首先向他發問:「聽說大王的興國計劃,相當的宏偉,能否說來聽聽,讓我也長長見識?」

齊宣王明知道這不是孟子的真意,只是笑了笑,並不回答。

孟子說:「大王即使不說,我也能猜到幾分:您是想派遣軍隊,吞併別國的疆土,首先促使秦國、楚國的國君心驚膽顫,主動來向齊國朝貢,這樣您就可以意氣風發的以天下盟主自居,對四方民族進行安撫。這個願望,確實宏偉,令人驚嘆不已。可是,仔細了解您的手段,我以為,您這樣搞下去,要達到目地,無異於爬到樹上去捉魚!您想:您到樹上不僅捉不到魚,還很可能從樹上摔下來呢!」

齊宣王聽后,非常驚異:「想不到寡人的想法,居然糟糕到這種程度!」

孟子說道:「恐怕比上樹捉魚,還要糟糕得多呢!爬到樹上尋找魚類,只不過是空忙一場,還不會產生甚麼嚴重的後果。可是若要執行您的想法,以弱小的兵力,去攻打強大的別國,搶當甚麼天下盟主,氣力花費得越大,災禍就會闖得越大!」

齊宣王聽罷,冷汗已從體內流了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先生可否對我詳細的說明嗎?」

孟子見自己的言辭產生了效果,就接著說:「大王請想,鄒國人與楚國人交戰.哪一方能夠取得勝利?」

齊宣王說:「鄒人力量小,楚人力量大。肯定是楚國人獲勝,這還用得着想么!」

這時,孟子的音調,更顯得鏗鏘有力:「小國根本敵不過大國,少數的士兵,怎能打得過眾多的敵人?弱小的力量,難道可以同強大的力量,去強爭強斗么?現在,天下方圓千里,而齊國只是天下的九分之一。您要想用武力吞併天下,這與鄒人去和楚人交戰,又有甚麼區別!」(原文中,孟子講:「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這也就是「緣木求魚」成語的來源)

於是,齊宣王明白了:不施行仁義,卻野心勃勃,痴心妄想,用弱小的兵力,去挑戰鋼強的、眾多的對手,真是太危險了!

筆者寫到這裡,覺得有趣的是:當今的中共惡黨,一貫野心勃勃,違仁背義,慣用欺詐殘暴等卑鄙手段,總想稱霸天下!僅舉二例以證之:「大躍進」時期,中共惡黨大言不慚的講:三年超英,五年超美,七年建成共產主義。要共世界人民的產!文化大革命時期,更是狂犬病大發:要把毛賊東思想紅旗,插遍全世界!這比齊宣王的爬到樹上去捉魚,更加可笑、可恥、可惡、可憎一萬倍,還不止呢!

果然,中共惡黨的末日,就要來臨了:這是咎由自取!

(事據《孟子•梁惠王上》)


緣木求魚
注釋
爬到樹上去抓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出處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

例句
要減肥就要多運動,只靠藥物,無疑是緣木求魚。

典故
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五計。

原文為:「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連。」(等到自然條件對敵方不利時再去圍困它,用人為的假象去誘騙它。向前進攻有危險,那就想辦法讓敵人反過來攻我。)

按語[編輯]

強敵佔據地利等於強上加強,當敵人失去地利再行消滅,則更為有利。 調虎離山之計,關鍵在「調」字,目的是要虎「離山」。「調」要做的巧妙、靈活,陰真示假,既要讓「虎」離山,又不致弄假成真,讓「虎」反咬一口

 調虎離山是打虎計策之一,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指,如果敵方佔據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引入對我方有利的地區,這樣才可以取勝。在政治鬥爭中,這一計用得最多,且一代一代,亦漸神化。從其應用中可見,此計是一個陰險的謀略。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3回:「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例子: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引誘老虎離開牠盤踞的山頭。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語出《西遊記.第五三回》。△「賺虎離窩」

1 調虎離山 -詞

調虎離山
拼音:diào hǔ lí shān
解釋: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2 調虎離山 -釋義

引誘老虎離開牠盤踞的山頭。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語出《西遊記.第五三回》。△「賺虎離窩」

3 調虎離山 -典源

《西遊記.第五三回》
卻說那沙和尚提著吊桶,闖進門去,只見那道人在井邊擋住道:「你是甚人,敢來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寶杖,不對話,著頭便打。那道人躲閃不及,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掙命。沙僧罵道:「我要打殺你這孽畜,怎奈你是個人身!我還憐你,饒你去罷!讓我打水!」那道人叫天叫地的,爬到後面去了。沙僧卻纔將吊桶向井中滿滿的打了一弔桶水,走出庵門,駕起雲霧,望著行者喊道:「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饒他罷!饒他罷!」大聖聽得,方纔使鐵棒支住鉤子道:「我本待斬盡殺絕,爭奈你不曾犯法;二來看你令兄牛魔王的情上。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老孫若肯拿出本事來打你,莫說你是一個甚麼如意真仙,就是再有幾個,也打死了。正是打死不如放生,且饒你教你活幾年耳。已后再有取水者,切不可勒掯他。」那妖仙不識好歹,演一演,就來鉤腳;被大聖閃過鉤頭,趕上前,喝聲「休走!」那妖仙措手不及,推了一個蹼辣,掙扎不起。大聖奪過如意鉤來,折為兩段;總拿著又一抉,抉作四段,擲之於地道:「潑孽畜!再敢無禮么?」那妖仙戰戰兢兢,忍辱無言。這大聖笑呵呵,駕雲而起。

4 調虎離山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53回:「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
例子: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5 調虎離山 -典故說明

「調虎離山」指引誘老虎離開盤踞的山頭,藉機進入此山。此成語見於《西遊記》。《西遊記.第五三回》中,提到唐三藏一行人西行取經時,唐三藏因誤飲子母河照胎泉的水,腹痛成胎,於是孫悟空來到一處寺廟,想要求得一碗落胎泉水治師父的病。但寺廟內的道人因與唐僧一行人有冤讎,不願意讓他取水。孫悟空於是叫沙和尚當他的助手,再一次來到寺廟。因有過之前一次失敗的經驗,孫悟空就想出一個方法,先把那個道人引出寺廟爭戰,沙和尚再趁著二人交戰的機會,探井取水。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沙和尚已取了水,此時孫悟空正想趕盡殺絕,但沙和尚卻喊道:「饒了他吧!」孫悟空一聽,就告訴如意真仙,這次用「調虎離山」的計策,已經順利取了水,且念在他之前不曾犯法,於是就放了他一馬,並且警告他以後再有人來取水,不可以再有要挾、勒索的行為。後來「調虎離山」就用來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

6 調虎離山 -書證

西遊記.第五三回》:「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
明.無名氏《英烈傳.第一三回》:「太祖顧徐達曰:『此君弼調虎離山之計,引我入湖,頓兵圍繞,奈何,奈何!』」
《封神演義.第八八回》:「取城只用哪吒、雷震子足矣。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九命奇冤.第三六回》:「至於爵興、喜來二個,當時是用調虎離山之計,暫時把他調開,又怕他聞風遠揚,所以不等大人駕到,先移提回來,以備歸案的。」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八.妒律》:「一副狠心辣手,早定調虎離山,拔去眼釘,推入火坑,辱當壚而不惜。」

7 調虎離山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
使用類別用在「計策奸巧」的表述上。
例句
為了不讓他礙事,大夥決定用調虎離山計把他支開,好讓計劃順利進行。
二次大戰中,因為盟軍使用調虎離山之計,才能順利地在諾曼底登陸成功。
我這是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將敵人誘騙出來后,再用主力直搗巢穴。
等他追趕一段路段,才警覺這是賊人的調虎離山,急奔返家,桌上寶物果然已失。
由於這個巧妙的調虎離山計,削弱了敵人大本營的兵力,使他順利達成了這次進擊的任務。

辨識
近義詞聲東擊西、圍魏救趙
反義詞

參考詞語吊虎離山
釋義吊,通「調」。「吊虎離山」即「調虎離山」。
書證
《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等到日夕,掌了燈,……兩個還不道是晁大舍用了吊虎離山計,只疑道是轉了背,錦衣衙差人到了,正在衙里亂鬨也未可知。」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diào hǔ lí shān)

【英文】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
【日文】敵(てき)をおびきだして,その虛(きょ)をつく
【法文】attirer par ruse un adversaire hors de son domaine
【德文】den Tiger vom Berg weglocken
【俄文】выманить на открытое мéсто

調虎離山是打虎計策之一,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指,如果敵方佔據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引入對我方有利的地區,這樣才可以取勝。在政治鬥爭中,這一計用得最多,且一代一代,亦漸神化。從其應用中可見,此計是一個陰險的謀略。

8 調虎離山 -原文-註解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 .蹇》卦。蹇,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9 調虎離山 -計名由來

「調虎離山」一語可能源於《管子》 ·形勢解。該篇中有一段這樣的話:「虎豹,獸之猛者也,屬深林廣澤之中人畏其威而載之。人主,天下之有勢者也,深居則人畏其勢。故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 去其門而迫於民,則民輕之而傲其勢。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意思是說,虎豹是獸類中最威猛的。當它們居住在深山大澤中時,人們就會因懼怕其威風而敬畏它們。君主時天下最有勢力的人,如果深居簡出,人們便會害怕他的勢力。虎豹若是離開它們居住的深山大澤而走近人類居住的地方,人們就可以將它捕捉使它失去原來的威風。做君主的若是離開王宮的門而與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們就會輕視他而以傲慢的態度看待他。所以說,虎豹只有不離開它們居住的深山幽谷,其威風才會使人感到畏怯。

這裡雖然尚未使用「調虎離山」一語,但已經包含只有將老虎調離深山,才能將其制服的意思。後來在民間語言、文學作品中便逐漸出現了「調虎離山」的說法。如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五十三,孫大聖對如來真仙說:「才然來,我使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清代錢彩著《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也寫著:「吉青道:『我前日在青龍山,中了這番奴調虎離山之計。』」

10 調虎離山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孫子兵法》早就指出:不顧條件地硬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會失敗的。敵人既然已佔據了有利地勢,又作好了應戰的準備,就不能去與他爭地。應該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誘敵人,把敵人誘離堅固的防地,引誘到對我軍有利的戰區,我方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利用天時、地利和人為條件,一定可以擊敗敵人。漢末虞詡智騙羌人的故事就是個好例證。他故意說等待援兵,鬆懈了敵人的鬥志,分散了他們的兵力;他日夜兼程行軍,充分利用了時間;他還增加灶的數量,讓敵人誤以為援軍已到,不敢輕舉妄動,都在於擾亂故人的意圖。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己方的主動性,牽住了敵方的牛鼻子,以己方的意圖隨意調動了敵方,終干取得了平羌的勝利。

11 調虎離山 -探源

調虎離山,此計用在軍事上,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它的核心在一「調」字。虎,指敵方,山,指敵方佔據的有利地勢。如果敵方佔據了有利地勢,並旦兵力眾多,防範嚴密,此時,我方不可硬攻。正確的方法是設計相誘,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誘入對我軍有利的地區,這樣做才可以取勝。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佔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

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佔據它的老窩吧!」干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12 調虎離山 -賞析

常言道:龍游淺水遭蝦戲,虎卧平陽被犬欺。說的是叱吒風雲的巨龍,出了深潭大淵便無法施展本領,連蝦蟹都鬥不過;而威振山林的百獸之王,離了大山森林,便威風盡失,連犬羊之類的小傢伙也奈何不得。反過來,蝦蟹入龍潭斗龍,犬羊入虎穴擒虎,縱使攻得進去,也只是白白送死。

軍事較量、政治鬥爭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情形不是十分驚人地相似么?

軍事上,敵人勢力強大,又佔據堅固陣地和天然屏障,因此,如龍在潭虎在穴,硬攻是白費精力。所以,孫子以為攻打這類堅固城池是下等戰策。上策是引龍離潭,調虎出山,然後消滅它們。虞詡以小計引誘羌敵離陳倉崤谷,予以全殲;赤風子反覆挑釁,激原伯貫帶兵出城,然後生擒;鄭莊公誘大叔段出據地京城,然後克之,等等,都是高招。

歷史上各種勢力集團,無時不在營造地盤或勢力範圍,並且倚仗地盤進行較量與爭鬥。而調虎離山,一直是一個集團消滅或兼井另一個集團最常用的手法。它的應用,方式也很多,或將最關鍵、最重要或最危險的敵手引出他的地盤,使他失去反抗的屏障。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在現代經商活動中,當自己和對手共同爭奪一塊市場時,如果用協商的方法不能解決,就可以考慮攻擊對手的另外一個市場,以分散對手和自己競爭的精力,使其首尾難以兼顧,迫使對手做出讓步,以達到自己成功的目的

該核心內容:
a)將虎引至平地后加以制服。

  b)將虎從山中引開,為的是不費力地佔領此山(必要時也要將虎除掉。

  c)除掉虎的最重要的幫手,以削弱其實力。

  d)將虎與它的被保護者們分開,然後就可以更容易地除掉它們。孤立計。

早在《管子》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話:「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形勢解》 )有一句成語至今在中國還很流行,即:「虎落平陽被犬欺。」

韓非說:「虎之所以能伏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

在第十五計計語中.「虎」指敵人,這是一種形象化說法;「山」則是指對敵人有利的地點、條件,也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式。運用第十五計的目的在於:將「虎」從其盤踞的「山」上引開,尤其在對付一隻強壯的「虎,時,更需如此。如果人們面對本來就強壯的「虎」,還要讓它處在有利於它的鬥爭場合中,那不就像另一句中國成語所說的那樣:「為虎添翼」了嗎?這樣,一個強敵就會更強。

當然也有這樣的「虎」,它們不光是以純粹的蠻力和兇猛為標誌,還富於智慧。要把這樣的虎引下「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希臘  神話中的奧德賽,有一次,他乘船經過一個海妖塞壬所在的小島,它以施了魔法的歌聲引誘所有駛近它的海員投海,然後吞食他們。奧德賽為抵抗引誘,用蠟堵住船上所有海員的耳朵,又讓人把自己綁在桅杆上,這樣,他和海員們就不會受到海妖歌聲的引誘,從而保證了航行的平安。第十五計有各種不同的變體,下面就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

13 調虎離山 -三國案例

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兵第六次伐魏,兵分五路。魏明帝曹睿聞報,命司馬懿為大都督,領兵至渭水之濱迎戰。

諸葛亮與司馬懿是沙場老對手,雙方都知道對方兵法嫻熟,足智多謀,不好對付。所以戰前各自都作了周密部署,嚴陣以待。諸葛亮在祁山選擇有利地形,分設左、右、前、后、中5個大營,並從斜谷到劍閣一線接連紮下14個大營,分屯軍馬,前後接應,以防不測。

司馬懿則屯大軍於渭水之北、同時在渭水上架起九座浮橋,命先鋒夏侯霸、夏侯威領兵;萬渡河至渭水南岸紮營,又在大營後方的東原,築城駐軍,進可攻,退可守,穩紮穩打,務使魏軍立於不敗之地。司馬懿受命離開魏都時,曾受曹睿手沼:「卿到渭濱,宜堅壁固守.勿與交戰。蜀兵不得志,必詐退誘敵,卿慎勿追。待彼糧盡,必將自走,然後乘虛攻之,則取勝不難,亦免軍馬疲勞之苦。」所以在經過兩次規模不大的交鋒、雙方互有勝負之後,魏軍便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由於蜀軍勞師遠來,糧草供應頗為困難,因而利於速戰;而魏軍以逸待勞,利於堅守。因而諸葛亮的主要策略目標,就是要誘敵出戰調虎離山,速戰速決。然而司馬懿老謀深算,素以沉著、謹慎、穩重著稱,加上有魏明帝臨行手詔,也不必擔心那些急於求功的部將鼓噪攻擊。

諸葛亮深知,己方最根本的弱點是遠離後方,糧草供應困難;他同時也深知司馬懿正是看準了自己這一弱點,並利用這點作文章,期待並設法使蜀軍斷糧,從而將蜀軍困死或逼蜀軍撤退,然後乘機取勝。於是諸葛亮便將計就計,也在糧草供給問題上作文章、設誘餌,以此引司馬懿這隻「虎」離山。措施之一是分兵屯田,與當地老百姓結合就地生產糧食,以供軍需,擺出一副作持久戰的架勢。

果然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沉不住氣了,對其父司馬懿說:「現在蜀兵以屯田作持久戰的打算,如此下去,如何是了?何不約孔明大戰一場,以決雌雄:司馬懿口頭上雖說:「我奉旨堅守,不可輕動」,心裡其實也很著急。諸葛亮的另一個措施.是自繪圖樣,令工匠造木中流馬,長途運糧,據傳這東西很好使。「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蜀營糧草由木牛流馬源源不斷從劍閣運抵祁山大寨。司馬懿聞報大驚說道:『我所以堅守不出者,為彼糧草不能接濟,欲待其自斃耳。今用此法,必為久遠之計,不思退矣。如之奈何?」諸葛亮看出司馬懿急於破壞蜀軍屯田、運糧、屯糧計劃的心情,於是進一步利用這一點引他上鉤。辦法是:一方面在大營外造木柵,營內掘深坑,堆乾柴,而在營外周圍的山上虛搭窩鋪草營造成蜀兵分散結營。與百姓共同屯田屯糧,而大營空虛的假象,引誘魏軍前來劫營;另一方面在上方谷內兩邊的山坡上虛置許多屯糧草屋,內設伏兵,同時讓軍土驅動木牛流馬,偽裝往來谷口運糧。而諸葛亮自己則離開大營,引一支軍馬在上方谷附近安營,以引誘司馬懿親領精兵來上方谷燒糧。而司馬懿呢?他雖燒糧心切,卻又極為謹慎小心,深恐中了諸葛亮調虎離山的詭計。於是便也使了個聲東擊西、調虎離山計來應戰。他親領魏兵去劫蜀兵祁山大營,但卻一反過去每戰必讓主攻部隊走在前面的慣例,讓手下的部將衝鋒在前,直撲蜀營,自己反而在後引援軍接應。他這樣做,一則是擔心蜀營有準備,怕中了埋伏;二是他指揮魏軍劫蜀軍大營本屬佯攻,目的是調動蜀軍各營主力,甚至諸葛亮本人領軍前來營救,而他卻自領精力奇襲上方谷,燒掉蜀方的糧草。

然而,司馬銳懿的這個調虎離山計,卻未能得逞。諸葛亮早料到這一著。因而當魏軍直撲蜀軍大營時,諸葛亮只是事先安排蜀軍四處奔走吶喊,虛張聲勢,裝作各路兵馬都齊來援救的態勢,而諸葛亮卻趁司馬懿這隻『虎』已離山之機,另派—支精兵去奪了渭水南岸的魏營,而自己卻在上方谷等待司馬懿來「燒糧」,以便「瓮中捉鱉」。司馬懿果然中計。他見四處蜀軍都急急忙忙奔向大營救援,便趁機急領司馬師、司馬昭及一支親兵殺奔上方谷來。接著又被蜀將魏延依諸葛亮的安排,用詐敗的方法誘進谷中,截斷谷口。一時山谷兩旁火箭齊發,地雷突起,草房內乾柴全都著火,烈焰衝天。司馬氏父子眼看就將葬身火海。虧得突來一場傾盆大雨,才救了司馬氏父子3人及少數親兵的性命。

司馬這隻「虎」原本拿定了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決不離山的主意,結果卻仍被諸葛亮調下了山;他原想用「調虎離山」計燒掉蜀軍的糧草,想不到卻反而中了諳葛亮的「調虎離山」計。真箇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哪。

14 調虎離山 -戰爭案例

調虎離山,此計用在軍事上,是一種調動敵人的謀略。它的核心在一「調」字。虎,指敵方,山,指敵方佔據的有利地勢。如果敵方佔據了有利地勢,並旦兵力眾多,防範嚴密,此時,我方不可硬攻。正確的方法是設計相誘,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誘入對我軍有利的地區,這樣做才可以取勝。


約書亞攻打艾城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
被達尼爾。萊歇爾稱作為「戰爭手冊」的《舊約》 .約書亞記》中,記述了公元前13世紀約書亞攻打艾城的故事。

約書亞在攻打艾城時,把以色列軍隊分成兩部分,約書亞率領一部分人先沖向艾城,佯裝要門平對方。艾城人出城迎戰。約書亞佯裝戰敗,向遠處的曠野逃跑。於是,艾城人傾城出動,猛追逃敵。等追到距城相當遠的地方,以色列入突然掉頭,向追來的敵人發動了反攻。而在此之前,另一支以色列軍隊已趁著夜色,在離城不遠的地方隱蔽下來。在艾城人傾城出動,去追擊「逃跑」的以色列人之後,這支以色列軍隊從隱蔽處沖廠出來,他們沒費多大週摺就佔據了城池。隨後,他們接到了約書亞發來的信號:立即出動去支援在曠野中與敵人作戰的同伴們。艾城人受到兩面夾攻,最後被全部消滅。

[參照阿伯拉罕.馬拉馬特《征服迦南》 :猶太人遵照聖經的傳統指揮戰爭,摘自《猶太人百科年鑒1975/6》(耶路撒冷,1977)]

然而達尼爾。萊歇爾在他的《運動性與不確定性》 (瑞士軍事部門出版的研究文獻第5冊,伯爾尼,1986)一書中強調,約書亞的勝利並不僅僅歸功於計謀。

15 調虎離山 -商場案例

●范先生得天困之巧破「卜內門」

范旭東是位有遠見的企業家,原本從事鹽業生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洋鹼」輸入中國大幅度減少,中國的鹼市場出現異常稀缺的狀況。機會難得,在范旭東先生的極力倡導下,中國第一家制鹼工業永利制鹼工業永利制鹼公司於1918年宣告成立。

永利制鹼公司的成立,引起英國卜內門公司的極大不快,卜內門公司駐華經理對范先生說:「鹼在中國的確非常重要,只可惜先生辦得早了些,就條件上說,再晚30年不遲。」

范先生立刻反駁道:「恨不得早辦30年,事在人為,今日急起直追還不算晚。」

調虎離山范旭東
英國卜內門公司一直壟斷著中國鹼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它又捲土重來,見到中國自己的制鹼企業成功了,便惱羞成怒地向永利制鹼公司發起猛烈進攻,但是沒有成功。卜內門公司不甘心與永利制鹼公司共享市場,便又調來一大批純鹼以低於原價的40%在中國市場傾銷,企圖以此擠垮永利制鹼公司。

面對卜內門公司的屢屢侵犯,永利制鹼公司老闆范旭東決心還擊。永利公司與卜內門公司實力相差懸殊,無法正面與其抗衡。如果永利公司也降價銷售產品,用不了多久,實力就會損失殆盡,如果不降價,產品賣不出去,資金無法收回,再生產無法進行,用不了多久,永利公司照樣破產。如何是好呢?

范旭東先生苦思冥想,某日,他在書房踱步,瞧見了自己年輕時因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留學時的相片,觸景生情受到啟發,現在,為什麼就不能暫避卜內門公司的鋒芒而去日本發展呢?公司的創立,不就是鑽了卜內門公司無暇顧及的空隙嗎?范先生決定東渡日本,替永利制鹼公司謀求生存和發展,他立即著手市場調查分析及計劃實施。「日本是卜內門公司在遠東的大市場,戰爭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卜內門公司產量有限,能運到遠東來的數量就不會太多。卜內門公司現在在中國市場傾銷這麼多鹼,那運到日本的數量肯定不多,日本鹼市場肯定缺貨。我何不來個「調虎離山」之計,乘虛將鹼打入日本市場,等他回顧日本市場時,我公司再猛擊他在中國的鹼市場,令對手窮於應付,首尾難顧。」

永利制鹼公司的純鹼,雖然在日本的銷量只及卜內門公司的1/10,但是卻如一支從天而降的輕騎兵,向日本的卜內門公司發起突襲。

卜內門公司為了保住日本的大市場,迫不得已停止在中國鹼市場進攻永利制鹼公司,主動要求談判求和,並希望永利制鹼公司在日本停止挑戰行動。范旭東先生理直氣壯地說:「停戰可以,但得有個說法,卜內門公司今後在中國市場變動鹼價,必須事先爭得永利公司的同意。」卜內門公司別無選擇,只好同意了。上例談判的成功,是范旭東先生巧用「調虎離山」之計的結果,此計,使英國卜內門公司作出讓步,范先生為中國人民爭了口氣,同時又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