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07 Fri 2012 10:53
  • 置頂 咖哩

咖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搜索
印度咖哩雞

咖哩可以指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調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日本菜等,一般伴隨肉類和一起吃。咖哩的來源於南亞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在英語中也指代以咖哩為調料的菜肴.

目錄

起源

咖哩起源於印度。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ri」是「醬」的意思。在馬來西亞,kari也稱dal(當在mamak檔)。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一般說法在南印度,curry是一被英語化的拼法,在坦米爾納德邦 curry則被拼為karri,由肉汁或醬汁且多搭配米飯或是麵包的一種主食。亦有另一說法,此字在十四世紀古英文就已存在於烹調文獻中,被拼為cury,是源自於法語cuire(意譯為煮)。

一位咖哩權威作家Brent Thompson對咖哩曾寫下這麼一段話:在印度curry一詞,並不是真正被使用如我們所認知的一般,除非你專指的是普遍存在於印度,但由英國人歸類,把包含著大蒜洋蔥薑黃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湯或燉菜,其大多為黃色,紅色,多油,味辛辣且濃郁。而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咖哩則普遍被定義為由新鮮或乾燥香料以油炒香,並加入洋蔥泥,大蒜,薑一起熬煮。其中香料並沒有一定限制,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薑黃等。

咖哩並非醬料,而是綜合各種香料的簡稱。

咖哩在世界各地的傳播

咖哩首先在南亞東南亞等地傳播,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亞洲時把這些香料帶到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處。咖哩在世界各地結合不同飲食文化而演變出各種不同風格和吃法。

咖哩(curry)的專有名詞是從「kari」演化而來的,在泰米爾語(Tamil word)是指一種醬,是在南印度的多種菜餚的總合,用蔬菜或肉類做成且經常與米飯一起食用。咖哩這個詞已經被廣泛的使用,特別是在西半球,幾乎任何加有 香料的,加有醬料的菜餚或帶有南亞和東南亞洲風格的菜餚都叫做咖哩。這個不嚴密的傘形結構的詞,是英國統治主要所留下來的東西。這是一般的誤解,認為所有 用咖哩粉末或是用各種肉類、蔬菜做成的菜餚都是咖哩。在印度,咖哩這個詞事實上是很少用。大部份菜餚包含了豆類(lentils)的菜叫「dahl」,意 指這是一種用做備用的香料。肉類或是蔬菜做成的菜餚同樣地給予特定的名字,用以區別烹調的方法或是特殊的香料使用。然而北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菜餚的名字的確叫做咖哩(curry or khadi)——這包含了酸奶(yoghurt/yogurt)以及印度酥油(ghee)。

中國咖哩

中國咖哩大多以粉狀出售,似乎來源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

印度咖哩

對於咖哩的普遍印象,很多場合都會把焦點集中在印度咖哩(印度早期並沒有所謂的咖哩)。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基於印度咖哩其實就是所有咖哩的延伸, 假如會製作印度咖哩,其它種類的咖哩就只是再加工或轉換材料而已。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指以肉汁或醬汁搭配米飯或麵包的一種主食。

搭配咖哩的主食,隨著地方所盛產農作物的不同而改變。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 栗等所造成的麵包;北方盛產麥子則多食麵包;南方或東南方則以米食為主。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組合與烹煮次序,而不在於炫麗複雜的烹調技巧。直到 近代,並沒有任何專門的咖哩食譜,因為咖哩的本質強調的是個人風格與創造性。沒有固定食譜,反而令許多印度料理得以擠身世界級美食之列。正因為沒有食譜, 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區域內,味道、外觀都有著顯著的不同。

在印度,幾乎每一個家庭的廚房都有許多香料,但卻很少人使用咖哩粉,因為咖哩粉大都是要使用時才特意研磨的。另外有一種使用率極為頻繁的調味料「葛拉姆馬薩拉」,其中「葛拉姆」意為辣,「馬薩拉」則為香料之意。

泰國咖哩

泰國咖哩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其中青咖哩最辣,不習慣的人進食時容易流眼淚。

馬來西亞咖哩

馬來西亞咖哩一般會加入芭蕉葉椰絲椰漿等當地特產,味道偏。 當地華人、馬來人及印度人對咖哩的煮法都各盡不同,印度人的咖哩通常都不放椰漿,配料多是蔬菜、魚類等,這與印度人平常吃素有莫大的關係。當地華人的咖哩 料理叻沙麵和咖哩麵包,前者是把麵放入咖哩湯內,配上黃豆芽、蚶、雞肉、長豆、羊角豆等,由於馬來咖哩麵為「laksa」,因此稱為「叻沙」。而咖哩麵包就是把咖哩雞裝入麵包裡的簡易料理。

日本咖哩

參見:日式咖哩飯海軍咖喱
日本式咖哩飯
日本咖哩麵包

日本咖哩一般不太辣,因為加入了濃縮果泥,所以甜味較重。雖然日式咖哩又稱歐風咖哩,事實上還是由日本人所發明的。之所以稱歐風咖哩,是因為其所用的稠化物為法國菜常用的奶油炒麵糊(roux),多用來製作濃湯,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傾向南印度風格。歐風咖哩雖然較為濃醇,但與印度相似料理比較起來,香料味還是明顯不及。咖哩除了可以伴飯吃外,還可以作為拉麵烏龍麵等湯麵類食物的湯底,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哩有較大分別。北海道札幌地區有一種湯咖哩以及白咖哩,詳情參閱相關條目。

咖哩在明治時代英國人傳進日本之後,與日本的米食文化結合,香滑濃稠的咖哩深受日本人的喜愛,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幾乎都可見咖哩的蹤跡,堪稱為日本的國民美食。之後又演化出各式獨具特色的料理。

  • 咖哩烏龍麵
  • 炒咖哩/乾咖哩
  • 南蠻咖哩
  • 咖哩麵
  • 湯咖哩
  • 咖哩麵包
  • 咖哩包子
  • 咖哩義大利麵
  • 咖哩拉麵
  • 咖哩蛋包
  • 麻婆咖哩
  • 咖哩丼
  • 熊肉咖哩(熊カレー):是一種以棕熊肉製成的咖哩,經常以罐頭包裝的型態出售。與熊肉咖哩類似的還有海獅肉咖哩(トドカレー)、海豹肉咖哩(アザラシカレー)、鯨肉咖哩(ミンククジラカレー)與蝦夷鹿咖哩(エゾ鹿カレー)等食品,皆是日本北海道的土產食物。

台灣咖哩

台灣咖喱承襲早期日本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風味,這是日本人當年前往英國學習科技等技術時,在船上看見印度籍船員,烹調時所見聞到的,從而帶回日本,其特徵為使用大量的薑黃所以色澤大多為鮮豔黃色,與淡淡的小茴香氣味,在台灣也有人使用咖哩粉直接添加於白米飯中作為炒飯食用。

英國咖哩

英國曾經殖民統治過印度這片土地,當年結束殖民統治撤退之後,也一併把印度的料理烹調習慣一併帶回大不列顛的土地上。有人打趣的說:全世界除印度這塊次大陸以外,就屬大不列顛這塊土地的印度料理最為道地了。由此可知印度料理在英國的地位。

參見

外部連結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藍菌
念珠藻目(Anabaena sphaerica)
念珠藻目Anabaena sphaerica
科學分類
域: 細菌域 Bacteria
界: 藍藻界
門: 藍菌門 Cyanobacteria
  • 藍菌門之內的分類尚未確定

參見 IJSEM

藍菌Cyanobacteria)又稱藍細菌藍綠菌藍藻藍綠藻,或稱為藍菌門,當中包括髮菜螺旋藻等生物。雖然傳統上歸於藻類,但近期發現因為沒有細胞核等等,與細菌非常接近,因此目前已被歸入細菌域

藍菌在地球上已存在約30億年,是目前以來發現到的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目錄

  [隱藏

[編輯]形態

從衛星圖片亦可以看到於阿蒂特蘭湖生長節大片藍藻。

藻體為單細胞或群體,或為細胞成串排列組成藻絲狀的絲狀體,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不具鞭毛,不產遊動細胞,一部分絲狀種類能伸縮或左右擺動;細胞壁缺乏纖維素,由肽聚糖組成,壁外常形成膠質鞘;無真正細胞核,核的組成物質集於細胞中央,無核膜及核仁;細胞內除含有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外,尚含有藻藍素,部分種類含藻紅素;色素不包在質體內,而分散在細胞質的邊緣,藻體因所含色素種類和多寡而呈現不同的顏色。

[編輯]分布

藍菌主要分布在含有機質較多的淡水中,部分生於海水中、潮濕和乾旱的土壤或岩石上、樹榦和樹葉上,溫泉中、冰雪上,甚至在鹽滷池、岩石縫中都可以發現藍菌;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岩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也有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或生於植物體內形成內生植物,少數種類能生活於85℃以上的溫泉或終年積雪的極地

藍菌已知約2000種。目前藍菌的系統發育分類仍未確定,根據色素種類可單分出類似植物的葉綠體,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原綠藻類,根據形態可分爲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寬球藻目(Pleurocapsales)、顫藻目(Oscillatoriales)、念珠藻目(Nostocales)和真枝藻目(Stigonematales)。但以上分類可能除真枝藻目以外均非單系群,有待進一步研究。形態分類可參見細菌分類表。是發現年代最早的化石。

[編輯]分類

雖然傳統上藍綠菌歸於藻類,稱為藍綠藻門(Cyanophyte),近年[哪時?]研究通常將它排除,因為和藻類差異甚大,諸如缺乏膜包圍的胞器,含有單一環狀染色體,細胞壁含有肽聚糖,核糖體大小、成分和真核生物不同。[1][2]藍綠藻在特化摺疊的原生質膜(稱為葉綠囊膜)上行光合作用。因此,它們即使擁有類似的生態棲位,彼此仍然差異很大。

[編輯]危害

同屬藍菌門的髮菜
藍菌產生的水華現象
藍菌毒素令魚類死亡

[編輯]毒素

國際間對食用藍菌門生物開始關注,因為不論土生和水生的藍菌生物皆含有神經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並可能透過食物鏈不斷累積產生生物放大作用,對人類的損害將逐漸增加。BMAA已證實會對動物產生強烈的毒性,加速動物神經退化、四肢肌肉萎縮等等,小量BMAA積累已能選擇性殺死從老鼠的神經元。香港中文大學呼籲大眾停止食用同屬藍菌門的髮菜,減輕患上肌萎性側索硬化症柏金遜症老人癡呆症的風險。[3][4]

藍菌的次生代謝產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有非常強的毒性,可能會嚴重損害肝臟[5],引致肝癌[6]。1996至1999年間,美國奧勒岡健康部門(Oregon Health Division)曾對市面上87種藍菌及螺旋藻保健食品進行測試,發現其中竟然有85種保健食品均含有微囊藻毒素。[7]

不同種類的藍菌含有不同類型的毒素,當中包括神經毒素(Neurotoxin)、肝毒素(Hepatotoxicity)、細胞毒素(Cytotoxicity)及內毒素等,使他們對人體動物構成生命危險。已有紀錄証明飲用或於被藍菌污染的水源接觸會引致中毒現象[8],但實際多少的攝取量會致命則未有定論。

[編輯]污染水質

藍菌會產生有腥臭味的「水華」現象,最大危害是令飲用水源受到威脅,毒素影響人類健康。亦會令魚類缺氧死亡。

[編輯]螺旋藻

螺旋藻同屬於藍菌門,最初是由非洲查德居民當作食物,雖然目前也是一種流行的商業保健食品,但螺旋藻的健康及治療效用一直備受質疑[9]。很多贊成的主張都是著重螺旋藻包含的個別養份,如γ次亞麻油酸(GLA)、不同的抗氧化劑等,而不是著重直接食用螺旋藻。螺旋藻含有的所有營養如維生素,全部均可以在一般正常食物中找到,根本沒有食用必要,但螺旋藻卻會另外對重金屬產生富集作用[10]。2008年,雲南省疾控中心就對市場上25個品牌的螺旋藻進行檢驗,發現重金屬的含量均超標[11]。另外,螺旋藻食品所含的毒素,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編輯]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文獻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1 Sat 2012 09:55
  • 置頂 採薇

採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採薇》是《詩經》的《小雅》一章,是一首描述戰爭的史詩。

[編輯]原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編輯]賞析

周朝多戰爭,西周時玁狁強盛﹐威脅周室[1],《採薇》描寫一位戍卒在歸途中深感苦難的作品。王夫之《姜齋詩話》稱此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劉熙載《藝概》稱此詩「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一書中稱讚此詩「言情寫景,可謂真實朴至。」。

[編輯]注釋

  1. ^ 《毛詩序》:「《採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杕杜以勤歸也。」
 images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ach-G6PD-01  

 

蠶豆症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張文華

首頁                衛教單張           上一篇             下一篇

 
什麼是蠶豆症?
蠶豆症患者容易溶血的原因
蠶豆症患者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治療及預後
蠶豆症遺的傳模式
蠶豆症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

 
什麼是蠶豆症?

蠶豆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 G6PD 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的中文名稱是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脢(應作‘西每’),它是一種在我們體內幫忙代謝葡萄糖的酵素。蠶豆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缺乏G6PD,所以在踫到某些感染、某些藥物、樟腦丸、或吃到蠶豆時可能引起溶血反應,這種溶血反應若未經治療可能導致死亡。因為吃到蠶豆(fava beans)可能發病溶血,所以俗稱蠶豆症(favism)。

蠶豆症是台灣地區發生率最高的酵素缺乏症,在台灣平均約每一百個新生兒就會有三個蠶豆症的患者,客家人的罹患比率較非客家人稍高。就全世界來說,蠶豆症好發於非洲、中東及東南亞等地區。據估計全世界至少有2億名以上的蠶豆症患者。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蠶豆症患者不會受到瘧疾的感染,因為他們有缺陷的紅血球不適合瘧原虫的生長,不過這可能是唯一的好處!

蠶豆症患者容易溶血的原因

蠶豆症患者之所以會容易發生溶血,和他們的紅血球對抗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有關。正常人的紅血球內含有足量的G6PD這個酵素,G6PD在參與葡萄糖代謝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一種重要物質---還原型的Glutathione,還原型的Glutathione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

當我們受到某些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吃到某些藥物或是蠶豆時,體內的氧自由基的產生會增加,而使氧化壓力(oxidant stress)增強。在正常人身上,此時G6PD所參與的葡萄糖代謝反應會增強好幾倍,從而產生大量的還原型的Glutathione,用來還原這些對身體有害的氧化壓力。

蠶豆症的患者因為紅血球內的G6PD不足,當體內的氧化壓力增加時,無法產生足夠的還原型Glutathione以清除過多的氧自由基,使得紅血球內的血紅素及紅血球細胞膜受到破壞而發生溶血反應。

蠶豆症患者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蠶豆症患者由於基因變異上的差異,至少有四百種以上的不同類型。所以,他們在臨床表現上的差異很大,從能忍受各種氧化壓力而完全沒有症狀,到即使沒有超額的氧化壓力下也會溶血,都有可能。無論如何,蠶豆症患者可能踫到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新生兒黃疸期延長(prolonged neonatal jaundice) ,及當氧化壓力增加時發生急性溶血危象(acute hemolytic crisis)。

黃疸在新生兒是常見的情形,但新生兒黃疸通常在1-2星期會自行消退。若黃疸期不正常的延長就必須考慮有沒有蠶豆症的可能。罹患蠶豆症的新生兒之所以黃疸期會延長是因為肝臟中的G6PD酵素不夠所致。這種黃疸期過長的情形,若未經適當處置,有時會使新生兒神經系統受到傷害,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因氧化壓力增加,而使蠶豆症患者發生急性溶血的原因在前面已談過。急性的細菌或是病毒感染、接觸到某些氧化效價強的藥物或是毒物、吃到蠶豆都是可能引發急性溶血的原因。病毒性肝炎、肺炎、及傷寒是較常見可能引起蠶豆症患者溶血的感染。而蠶豆症患者不能踫的藥毒物包括抗瘧藥、磺胺類抗生素、阿斯匹靈類的解熱鎮痛劑、龍膽紫、樟腦丸。溶血發生時患者會出現眼白及皮膚變黃、茶色尿、貧血、頭暈及容易倦怠的症狀,溶血嚴重時若未經適當醫療處置可能使患者陷入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治療及預後

輕微的新生兒黃疸只需照光治療,而輕微的急性溶血通常為自限性疾病,只需要給予支持性的治療。但是新生兒黃疸或是溶血厲害時有時會需要輸血及換血。當溶血厲害引起血紅素尿時,則需要注意水分的補充,以免造成腎臟的傷害。

不管新生兒黃疸或是急性溶血,只要給予適當的治療,通常很快就會恢復健康,不會留下後遺症。但蠶豆症由於是基因缺陷所致,所以,目前沒有治癒的方法。

蠶豆症遺的傳模式

蠶豆症是一種性聯隱性(X-linked recessive)遺傳。要了解什麼是性聯隱性遺傳必須先了解一下我們的染色體。人體有23對染色體,其中只有一對大小看起來不登對,那就是性染色體(X及Y染色體)。大家都知道其中的Y染色體決定了一個人的性別。所以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型,而女性則是XX型。

G6PD的基因就是位於X染色體上,所以蠶豆症是性聯遺傳,而目只要有一個X染色體上的G6PD基因的是正常的,G6PD的功能就完全表現,而不會表現出蠶豆症體質,所以是隱性遺傳。男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所以,只要這個X染色體的G6PD基因不正常,這個男性就會表現出蠶豆症體質。而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必須兩個X染色體上的G6PD基因皆不正常才會表現出蠶豆症體質。當女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帶有不正常的G6PD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蠶豆症體質時,我們稱之為蠶豆症的帶因者。

性聯隱性遺傳的遺傳模式複雜,在這裡無法詳述,僅略舉例,讓大家稍作了解。當父親有蠶豆症,而母親正常時,他們的兒子將都是正常人,而女兒全為帶因者。而當母親有蠶豆症(兩個X上的G6PD基因皆不正常),而父親正常時,他們的兒子將全為蠶豆症患者,而女兒全為帶因者。另當母親為帶因者(有一個X上的G6PD不正常),而父親正常時,他們的兒子有一半機會是蠶豆症患者,而女兒有一半的機會是帶因者。

蠶豆症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

     蠶豆症目前雖然沒有治癒的方法,但因它早已列為新生兒例行篩檢項目之一,所以在台灣的蠶豆症患者通常出生後不久即已測知。因此,事實上只要在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並不會為患者帶來多少困擾。茲舉需注意的事項如下:

1.看病用藥時,需主動告知醫師及藥師自己有蠶豆症,以免用到不該用的藥物。
2.絕不可隨意服藥,所有的藥物都應該經過醫師處方,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3.居家環境、衣櫥、廁所內避免使用樟腦丸。
4.受傷時或口腔唸珠菌感染時不要使用含有龍膽紫的藥水,如紫藥水。
5.避免吃蠶豆及其製品。
6.一但出現皮膚變黃、臉色蒼白、或茶色尿時,應立即送醫,尋求診治,不可延誤。

原文已刊登於‘育兒生活雜誌’2002年一月號(第140期)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空下「魚」! 菲律賓南部魚群從天降

點評:「下貓下狗」說不定也是真的!
 

▲菲律賓發生天落「魚雨」、傾盆大雨伴「魚群」的怪事。(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菲律賓南部南阿古桑省(Agusan del Sur)發生天落「魚雨」的奇聞,當地居民見證了這件怪事。13日上午,羅勒托鎮(Loreto town)下起傾盆大雨,靠近沼澤地的村莊發生近百隻魚混在雨水裡一起從天而降。

孩童見狀都冒雨撿拾,一共抓了72隻,放在幾個魚缸裡,漁業暨水產資源局官員查看後,認為是泥鰍的幼魚。不過,菲律賓官方員尚未對天落「魚雨」提出科學解釋,氣象局人員認為,可能是沼澤地發生水龍捲,把沼澤或河裡的魚捲上天空,再和雨水一起降落。

當地耆老指出,30多年前也發生過「魚雨」。事實上,「魚雨」雖屬奇觀,但在世界上也不算罕見,美國、英國、澳洲、拉丁美洲、印度等都有例子,甚至 不只下「魚雨」,還有下過螃蟹、蝸牛、蝦、青蛙、蛇或其他小動物,形成原因就是水龍捲或海龍捲。洪都拉斯人愛吃魚,還有「魚雨節」來祈求上蒼恩賜食物。

▲以「fish rain」搜尋Google圖片,會發現「奇觀」不算罕見。(圖/取自Google圖片)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飛的魷魚:太平洋褶魷魚1333243457_0d99dbe6_29flying squidimages  

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海面上也會有故事發生,有時會從海面上躥出一些動物出來,有時是體型巨大的鯨,有時是小小的魚兒。然而,它們一 般蹦起來後又立即掉入大海,只有很少量的海洋動物能在空中飛翔。此前,人們一直以為海洋中只有飛魚才會飛翔。然而,最近英國一位攝影師發現魷魚也會飛翔, 而且飛翔的高度可達20米。

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其實,不但有海鳥能潛入海中數分鐘捕魚,一些海洋動物也能飛到空中避禍,飛魚就是人們熟悉的會飛的海洋動物。

飛魚科的魚兒有40多種,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胸鰭特別發達,像鳥類的翅膀一樣。長長的胸鰭一直延伸到尾部,整個身體像織布的“長梭”。它憑藉自己流 線型的優美體型,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運動。它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空中停留的最長時間是40多秒,飛行的最遠距離有400多米。

目前發現的會飛魷魚,只有一種,那就是太平洋褶魷魚。它們又名“日本飛魷魚”,生活在太平洋北部海域,距離日本的小笠原群島大約1000公里。它們 的壽命很短,只有1歲左右。它們的體長為20厘米左右,體表顏色如同大海一樣的藍色,頭部的兩個小眼睛也是藍色,而尾部兩個大肉鰭和頭部的腕足是白色透明 的。這些魷魚的躍起高度不亞於飛魚,一般高度為10來米,最高可以達到20米,一般在空中飛行10多秒。它們很少單獨飛行,大多數時候是10多條或幾十條 一起飛行,十分壯觀。

由於海面很寬廣,而太平洋褶魷魚又很小,它們在空中飛行時不大看得清楚,人們以前一直誤認為它們也是一種飛魚。其實,魷魚不是魚類,而是一種海洋軟 體動物。如果不是用望遠鏡看,或是用照相機鏡頭拉近看,還真難以看清太平洋褶魷魚的真面目。以前,就有太平洋褶魷魚在飛行時沒有把握好方向,掉到船隻的甲 板上而被人發現。不過,以前沒有人拍攝到它們在空中飛行的姿態。首次拍攝到飛行魷魚的攝影師是英國的格雷厄姆· 埃金斯。起初,他也認為這些從海面上躍起的生物是魚類,當他仔細看自己拍攝的照片時才意識到那是魷魚。

更為奇特的是,太平洋褶魷魚不像飛魚那樣向前飛行,而是倒著飛行。它們鑽出水面時,是身體向後躍起,眼睛和触須位於後方。它們尾巴上的兩個大肉鰭完 全展開,就像一對翅膀,提供上升的浮力,並在空中保持平衡。它們的頭部也不會閒著,頭頂長長的腕足不斷地收縮,為飛行提供前進的動力,並隨時把握好前進的 方向。有研究人員看了這種魷魚飛翔的視頻後,認為它們的飛行原理像噴氣式飛機一樣先進。

為什麼太平洋褶魷魚會飛出水面?這和大多數魚躍的原因差不多,主要是為了避禍。當它們發現有獵食者追殺而又難以逃脫的時候,它們就使出飛行這個看家 本領,飛到高高的空中,獵食者只好“望魷興嘆”了。它們還十分敏感,經常誤解敵情。當海面上出現船隻駛過出現的渦流時,它們也會認為水下潛伏著某種掠食 者,本能地躍出海面。這樣,船上的人們就可以欣賞到它們飛翔的美麗姿態了。

不幸的是,太平洋褶魷魚逃到空中又將面臨新的威脅。在空中有一種叫做紅腳鰹鳥的鳥類,它們喜歡獵食魷魚。飛到空中的魷魚令紅腳鰹鳥輕易就嚐到了海 鮮。畢竟要論飛翔,魷魚是敵不過飛鳥的。這真可謂是:“剛脫狼窩,又入了虎口。”弱小動物的悲劇不在於它們缺乏更好的逃生本領,而是自然界中的獵食者實在 太多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京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辑]
由來
Vikingshipmini.jpg
本文是斯堪的納維亞系列
地理
維京時代
政治實體
歷史
其他
丹麥海員,於12世紀中繪畫。

維京人英語Viking丹麥語Viking挪威語Viking冰島語Víkingar)是諾爾斯人的一支 (斯堪的那維亞人),他們是從公元8世紀11世紀侵擾並殖民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的探險家武士商人海盜[1]。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Viking Age),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可能是來源於古代北歐人的古北歐語語言,「vik」意思是「海灣」,「ing」意思是「從……來」,加起來「維京」意思是在海灣中從事某種事,「vikingr」是在海灣中從事這種事的人。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來源於古英語「wíc」意思是「進行貿易的城市」,因為後來部分維京人定居到不列顛島,並和當地人進行貿易。他們在公元800到1070年處於統治地位,對海上交通構成威脅。

「vikingr」這個詞曾經出現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古代盧恩文石碑上面,在冰島的土語中也意味著「海上冒險」。在英語中「wicing」這個詞首先出現在6世紀的古代盎格羅-撒克遜的詩歌中,意思就是海盜,但當時英國人並沒有將北歐海盜稱為維京。在中古英語中「維京」這個詞已經消失了,但18世紀時又重新出現在傳奇故事中,到了20世紀,「維京」不僅指海盜,意義擴展為指斯堪的納維亞人,並出現許多新詞如:「維京時代」,「維京文化」,「維京殖民地」等。不要和valhalla混淆,那是維京人傳統中天堂的意思

由於後來斯堪的納維亞人沿著芬蘭俄羅斯平原的河流從事商業活動直到東羅馬帝國,並在河流沿岸設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後來將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商人也稱作維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也被說英語的人稱為維京。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斯堪的納維亞人都是海盜,他們和其他地區的歐洲人一樣也是農民、漁夫和獵人,他們為了防止海盜入侵也成立了艦隊,將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都稱為維京會造成混淆。

[编辑]歷史

最早見於歷史記載中的維京海盜是記錄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對英國的襲擊,當時他們被當地官員誤認為是商人,這些海盜殺死要向他們徵稅的官員。第二次記錄是在公元793年。以後200年間維京不斷地侵擾歐洲各沿海國家,沿著河流向上游內地劫掠,曾經控制東歐平原波羅的海沿岸,據說他們曾遠達地中海裏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過波羅的海,並遠征諾夫哥羅德,到達基輔保加爾,並建立基輔羅斯。有些船隊遠航至裏海,前往大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沿著西歐的大西洋沿岸向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大不列顛島,並且還向西歐進行了侵擾。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意思。維京人對於歐洲歷史尤其是英格蘭法蘭西歷史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

11世紀時的日耳曼人歷史學家不萊梅的亞當曾在他的著作《漢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記載過:「海盜們在西蘭島聚集了大量的黃金,這些海盜被他們自己人稱為維京,我們稱他們為阿斯考曼尼,他們向丹麥國王納貢」。

13世紀時,挪威國王哈羅德一世下決心要將這些海盜從蘇格蘭及附近島嶼清除出去,部分維京人逃到冰島。北歐的傳說將他們描繪成無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紀的傳奇中又把他們描繪成強盜。歐洲人認為是斯堪的納維亞農民業餘去做海盜,但斯堪的納維亞人認為可能這些人只是非法的強盜。又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盜逃亡落腳在北歐。

[编辑]維京人的船

主條目:維京長船

維京人是維京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維京人的一切都與他們的船有密切聯繫。維京船製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筆直的橡樹。維京船分為戰船貨船兩類。戰船較輕,船窄,靈活輕便,又很耐風浪;而貨船的船身又高又寬,船體也很重,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載重航行時可保持穩定。兩類船都有通常所說的彎曲船首,用一整塊完整的橡木精雕細刻而成。

維京戰船由於吃水淺,速度快,轉向靈活,十分適合遠征異地時突襲式的掠奪活動。但由於維京戰船甲板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擋風遮雨的作用。風雨和巨浪仍然使維京人又冷又濕,凍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見的事。由此可見,維京人的這種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動無疑必須具有無比的勇氣和堅定的毅力,在取得勝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極大的痛苦。因此維京人這個名詞從中世紀強烈的貶義到了今天又帶有勇氣的含義。[來源請求]

[编辑]維京時代

主條目:維京時代

北方日耳曼人從公元790年開始擴張,直到公元1066年丹麥人的後裔征服英格蘭,一般稱之為「維京時代」,是歐洲遠古時代和中世紀之間的過渡時期。維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們在設德蘭群島法羅群島冰島格陵蘭島,都設立了殖民地,在10世紀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紐芬蘭居住過。他們不僅是海盜,也同時進行貿易,甚至定居在歐洲沿海和河流兩岸。有記錄說公元839年他們曾作為東羅馬帝國的雇傭兵而征戰北非。他們的殖民地遍布歐洲,包括英格蘭的丹麥區基輔羅斯、法國的諾曼第等等。只是到了維京時代的末期,北歐才出現獨立的國家和國王,同時也接納了基督教,開始進入中世紀。直到歐洲各國王權強大,有能力抵抗維京海盜之後,維京人靠搶掠而創立的霸業方才逐漸開始消亡。

[编辑]維京人在美洲

人們常認為哥倫布就是第一位發現新大陸的舊世界人。維京人萊夫·埃里克松早在哥倫布登陸美洲的五百多年前發現了新大陸的存在。據說他們是在到達了格陵蘭島之後,再向西行,到達今天之加拿大紐芬蘭。他們在那裏發現了許多有用之物資,包括木材、葡萄、毛皮等的東西。不過他們在美洲大陸待了大約十年之久,就離開了這個物產豐盛的大陸了。原因就是因為美洲原住民。他們在美洲大陸生活了不久,就遇上了美洲原住民。好勇鬥狠的維京人與他們發生流血衝突,因此導致他們的報復,而這個比維京人更早到達美洲大陸的部落最終成功的把維京人趕出這片豐饒的土地。再次入侵美洲大陸的,就是五百多年之後,帶著舊世界的槍炮刀劍及農耕技術而來的其他歐洲人了。

[编辑]傳說

傳說中維京人戴著有角的頭盔,渾身骯髒,蓬亂的長頭髮和大鬍子混在一起,用人的頭蓋骨作酒碗。實際上除了曾經在古代石刻中發現古代北歐人歡慶時確實頭戴有角的頭盔(在挪威南部異教徒埋葬地出土過兩艘的維京人船隻,其中就有頭盔與維京人遺骸)外,其他都不正確,古代北歐語言中skal意思是酒碗,被不正確地翻譯成拉丁語「頭蓋骨」;當時維京人喜好清潔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 傳說維京人身材是很高大。有現代學者對此進行過研究,研究指出當時的維京人身高大約是168.4公分至174公分。與現代人比起來,維京人的身材不算是很高,但跟當時的人相比,維京人的確是比較高,這應該跟遺傳基因有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爾斯柯基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提根威爾斯柯基犬
卡提根威爾斯柯基犬
潘布魯克威爾斯柯基犬

威爾斯柯基犬英語Welsh Corgi,又名哥基犬)是一種原產於英國威爾斯的品種,被認為是源自維京人帶來威爾斯的Swedish Vallhund;「柯基」在威爾斯語中是矮犬的意思。

威爾斯柯基犬平均肩高大約25至30公分、重約15公斤,原本培養來放牧牛羊,低矮的身材讓他們免於被牛隻踢到。柯基犬是主動的犬隻並且相當的聰明,是絕佳的夥伴動物,並且在牧羊競賽犬隻敏捷競賽中是出色的參賽者。

威爾斯柯基犬通常分成兩個品種:「卡提根」威爾斯柯基〈Cardigan Welsh Corgi〉跟「潘布魯克」威爾斯柯基1934年美國育犬協會承認他們為不同的品種。卡提根是兩種中較大的、有著較大的圓耳跟狐狸般下垂的尾巴;潘布魯克的特徵則是較圓的耳朵跟較小的身材。潘布魯克的尾巴傳統上是斷尾成平貼的兔尾巴,讓他們看起來像無尾。兩種的毛色皆非常多樣,但在品種間仍有一些差別。

潘布魯克以作為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愛犬著名,女王隨時都養著四隻(喜劇電影《凸搥特派員》以女王的愛狗成痴開玩笑;劇中的恐怖份子用槍要脅女王簽字,女王很果斷的回絕說『Never!』可是槍一指到女王的潘布魯克愛犬,愛犬露出此品種標準的無辜表情時,女王馬上乖乖簽字)。

這也是在日昇社動畫星際牛仔出現的天才犬Ein(名字典故是愛因斯坦)的品種。

要進一步瞭解兩種柯基犬,請參考:

[编辑]影視作品中的威爾斯柯基犬

[编辑]Wikiquote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施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施犬
Shih-Tzu.JPG
一頭成人西施犬
原產國 中國
特徵
壽命 10-20年

西施犬英語Shih Tzu)是原產於中國西藏。據說西施犬是西藏人眼中體型最小的神聖狗。

目錄

  [隐藏

[编辑]體格

身高:27公分以下,體重:4公斤至7公斤

[编辑]歷史

本犬種與在中國數百年來深受重視的北京狗,皆是由西藏犬交配繁衍而來,本犬種於17世紀出現。西施犬也有獅子的意思,而根據土音,也有瞼如菊花的犬的意思。1930年由英國女性帶回數隻西施犬至英國,因為形狀類似西藏犬,因此並不受歡迎,直到近年來才成為人們搶購的品種。

原產地:西藏

通常特徵:嘴短、臉緊縮、大眼給人深刻的印象,全身有著黑被毛,尾巴高高上舉,臉並無北京犬的皺紋。

通常個性: 活潑開朗、愛吃

毛色毛質: 有豐富的波浪狀上毛及密生的下毛,毛色有許多種。 西施犬 (Shin Tzu) 原產地西藏,據說十七世紀西藏達賴喇嘛將西藏的拉薩犬獻給中國皇帝作貢禮,後來此種狗與北京狗交配混種成現在的西施犬。至1930年英國人到中國遊覽後把西施犬帶到歐洲。 西施犬在中國被稱為獅子狗,獅子是佛教的神使,可見地位之高。

通常性格特徵:

西施犬性格活潑、開朗、聰明、敏捷、氣質優雅。 但是,有些頑固和驕傲且個性容易忍耐。 毛色沒有特定顏色,以額頭有白色線條和尾端呈白色為高評價。 大多數的西施犬都非常愛吃,只要聽到食物咀嚼聲音或包裝聲音時,牠就會走過來。

被毛

屬長毛犬,頭、身、耳和面都覆蓋長毛,頭部的毛垂於兩眼,毛長而密生,沒有捲毛。

外型

標準西施犬的身高介乎21-27cm,體重在4-7kg。 非常嬌小,適合家庭飼養。 耳朵 西施犬擁有大大耳朵,被長毛掩蓋,很難看到耳朵。

眼睛:眼睛圓而大,深色,不突出,兩眼距離寬。

面形: 面孔短而窄,頭蓋寬闊呈圓形,鼻樑短,有黑色鼻頭,嘴巴短。

飼養: 西施犬十分喜愛玩耍,高興時喜歡在地上滾來滾去,加上長毛,所以必需經常梳毛,避免打毛結和藏污穢。四肢內側、腹部、下顎、胸部和嘴巴都是容易打毛結地方,要特別小心打理,若毛棘激眼睛,會引起角膜炎。另外西施犬的嘴巴四周都是長毛,而且短小,容易因飲食弄髒。日積月累,毛會因酸化變成茶色,所以每次進食後必需給牠清潔嘴巴。 此外西施犬由於短口,故在睡覺時會有打鼾聲發出。

還有原本西施犬很容易胖,所以不要給牠吃過量食物。

如何選擇西施犬,

西施犬屬腳短身長,故選擇西施犬時,也要留意其前腳要粗,後腳肌肉要結實。

[编辑]溫度

西施犬在低溫時,牠們會全身振抖,和一般的狗一樣,需要保暖的物件來保持身體溫暖, 溫度高時,牠們與其他狗一樣,需要喝清水

[编辑]生命

西施犬通常都和一般家中小型犬的生命長, 最長可達二十多歲壽命

[编辑]照顧

其實西施犬不用特別照顧;但是需特別注意眼睛四周的毛不要刺到眼睛,否則會有角膜炎. 另外需特別注意其生活範圍的地板儘量不要有髒東西或異物,需特別保持清潔,因為西施犬相當愛吃,地板上有什麼東西都會撿起來吃,所以不打掃乾淨它常常就會因為腸胃炎而去醫院報到.


特別要注意的是西施犬耳朵內的耳毛一定要清理乾淨。西施犬因耳大下垂而常常不透空氣,耳毛如不清理乾淨就會有味並可引發炎症020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閻羅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的西藏閻羅王畫像,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閻羅王梵文यमराजYamaraja),源自印度教神祇閻摩,是陰間地獄的主宰,人死後要去陰間報到,接受閻羅王的審判。[1]閻羅王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當某人生命已盡的時候,閻羅王就會派遣下屬無常鬼或者牛頭馬面,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判。閻羅王的判決取決於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惡:生前積德行善立功的人,閻羅王會讓他升到天堂成為神仙,或者給他一個幸福的來世;生前行兇作惡的人,閻羅王會讓他下地獄,接受各種懲罰,或給他安排一個惡劣的來世。這是因果報應、抑惡揚善等民間信仰在「閻羅王」觀念上的體現。


古中國
原本沒有關於閻羅王的觀念,佛教古印度傳入中國後,閻羅王作為地獄主神的信仰,才開始在中國流行開來。佛教創立後,沿用了閻羅王的觀念,認為閻羅王是管理地獄的王。關於閻羅王的信仰傳入中國後,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統相互影響,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十殿閻羅王」傳說。[编辑]
詞源

[编辑]佛教的閻羅王

佛教在古印度興起後,採用了很多婆羅門教的神話,閻摩神的信仰也被佛教吸收。佛教中閻羅王的職責是統領陰間的諸神,審判人的生前行為並給與相應的懲罰。在佛教中,閻羅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聯繫的說法,如「平等王」、「雙王」等等。

  • 平等王:中國古代的僧人翻譯佛經,有時也把閻羅王意譯「平等王」,意思是認為閻羅王可以賞善罰惡,處事公正,待人平等。後來,「平等」的說法和「因果報應」的說法結合起來,成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民間信仰之一。
  • 雙王:在梵語中,閻摩的又譯「雙王」,這點歷來有兩種解釋:其一,據說是因為閻羅王在地獄身受苦、樂兩種滋味,所以稱為「雙王」。其二,據說是因為閻羅王有兄妹倆人,共同管理地獄的死神和死者,兄長專門懲治男鬼,妹妹專門懲治女鬼,因此也稱為「雙王」。

在中國民俗中,閻羅王的形象一般跟法官較接近,中國民間也把面容猙獰,凶神惡煞的人稱為活閻羅王,如《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中的阮小七,外號就是「活閻羅王」;而在藏傳佛教中,則稱為閻羅王法王,是佛教的護法,形象非常地勇武可怕。

[编辑]民間信仰中的閻羅王

[编辑]十殿閻羅王

中國民間信仰受到中國佛教道教的影響,有「十殿閻羅王」之說。此說源於唐代。相傳玉皇大帝冊封閻羅王,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神兵鬼卒;閻羅王更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號,稱「地府十王」,俗稱「十殿閻羅王」;而十殿閻羅王及其一切部眾,在佛教中都受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或者是在道教中受東嶽大帝管轄。

所謂「十殿閻羅王」各有其主、生辰和專職,簡述如下:

  • 第一殿:秦廣王蔣(傳說是:東漢蔣子文),二月初一日誕辰(一說為二月初二日),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
  • 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專司「活大地獄」,即「寒冰地獄」。
  • 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
  • 第四殿:五官王呂(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合大地獄」,即「血池地獄」。
  • 第五殿:森羅王包(又稱「閻羅王」,傳說是:北宋包拯),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
  • 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
  •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專司「熱鬧地獄」,即「肉醬地獄」。
  • 第八殿:都市王黃,四月初一日誕辰,專司「大熱鬧大地獄」,即「悶鍋地獄」。
  • 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阿鼻地獄」。
  • 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並於每月匯知第一殿秦廣王蔣註冊。區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往轉世

一般認為,佛教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並在南北朝時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隨著佛教傳入中國,閻羅王的信仰也開始廣為接受,並和中國民間原有的道德規範和道教信仰互相影響。

中國民間原本就有關於鬼神的觀念,這在中國本土道教信仰的「東嶽大帝」身上得到體現。「東嶽大帝」原本是民間崇拜的泰山神,泰山被認為是人死後靈魂通往冥界之地,而泰山神則是冥王。

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中的一些神被民間信仰加以改造後吸收和採納;另一方面,佛教本身為了發展也主動本土化,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於是在佛教中原本只有一位的閻羅王,逐漸演變成為「十殿閻羅王」。

「十殿閻羅王」的信仰形成的具體時間沒有確切的證據,根據人們估計,在宋朝時,閻羅王已經成為「十殿閻羅王」里的第五殿之王,而且被認為是由北宋時的大臣包拯擔任。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包拯為公正的化身,所以他死後成為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有的則認為他「夜審陰,日斷陽」,就是說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靈魂出竅到地府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人死後,靈魂到陰間接受包拯的審判。如果確實是受人陷害,包拯會把他放回陽間活命;如果的確有罪,則被送入地獄受罰。

另有一種「四大閻羅王」的少數說法,以閻羅王共有四人——除包拯外,還有韓擒虎范仲淹寇準,皆是名臣。另一說則將隋朝韓擒虎排除。

[编辑]相關俗語

  • 閻羅王不在家,業鬼由他鬧:比喻主事的人不在時,下面的人趁機胡鬧,類似於「老虎不在山,猴子稱大王」。
  • 閻羅王好見,小鬼難纏:比喻為首的人還容易對付,但手下的人刁三阻四非常難纏。
  • 閻羅王判你三更死,哪能留你到五更:反映人們所持「生死由命」、壽命為「命中注定」的觀念。
  • 閻羅王也怕拚命鬼:比喻不怕死的人,是萬夫莫敵的。
  • 閻羅王開金榜——鬼畫符:比喻字體潦草,無法辨析。
  • 閻羅王開業鏡——見鬼:比喻事情不可理解。
各種閻羅王畫像
藏於大英博物館大威德金剛(閻曼德迦)像。  
藏傳佛教中的閻羅王護法,收藏於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  
騎著水牛的閻魔,畫於十七世紀的南印度,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日本京都成相寺的閻魔像。  

[编辑]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1. ^ 金明求.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 中華佛學研究. 2001-03-01 [2008-10-10].
  2. ◎閻羅王的生死簿由來
     
    作者: kingsam168  

    ◎閻羅王的生死簿由來:人死後靈魂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行善修行功多者其死後會先由福神來接引其至城隍廟那裏除去陽籍入陰籍後再引其由陰陽界之三叉路往生天界〈有修念佛淨土法門者可往生西方淨土〉,二是無功無德者或為惡過多者其死後會由黑白無常或牛馬將軍來押其去城隍廟除去陽籍入陰籍後再押其下地府去審判去輪迴或受苦,而世間上每一個人〈不分任何教派種族〉皆由其自身之三尸神〈即人之元神阿賴耶識,其就像一部電腦主機體會記錄著人之生生世世所做的任何好壞善惡事〉及住守其家之灶神、地基主與其當管區的土地公及天界之北斗星君、三台神君所監視統管並記錄其日日時時不管在任何時候所做的一切好壞善惡,凡你的一切起心動念若常住常想或你修行任何教派法門或你平時所做所為的任何好壞善惡事,凡此種種皆會被自身的三尸神及如上之眾神聖所記錄而呈天界與地府做成你在閻羅王那裡的生死簿〈一生的功過簿〉,以做成你在世間一生的功過好壞善惡之累積,好做為你將來〈來生〉之因果業報及未來之往生何處或其後半生或來世一生的成敗如何及命運身體之好壞為何等等。而凡塵每一個人的生死簿皆位在地府第二殿之閻羅王手中,人死後閻羅王皆會依你的生死簿〈一生的功過簿〉而判定你的善惡好壞功過而決定你的來生〈往生〉去處,而念佛往生西方淨土之修行者在經天界及地府審閱其一生功過的生死簿後,若其功多過少有精進念佛〈持咒〉而修行成就者則其死後即會有佛菩薩直接接引其往生西方淨土〈不經地府〉,若其過多無功且念佛不精進則其就需與一般無念佛之修行者或與一般無修行或只行善者一樣要先下地府去報到再依其生死簿論其一生功過後再判其往生何處。←→以上乃人死後之大概情形。
     

    ※人的起心動念要常安住在好心好念之佛號咒語上或常安在利人利眾或行善之事上才不會如地藏經所說之人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必需注意。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