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充滿芝麻香氣,色澤金黃,外脆內軟的繼光餅是福建的小吃。(攝影:彩霞/大紀元)

【美食典故】繼光餅的由來

作者:味蕾
「繼光餅」(簡稱光餅)是福建省傳統的小吃,把麵粉加點鹽巴後揉成麵糰,經發酵、造型(中間有小孔的圓餅)、拍上芝麻,貼在爐壁上烘烤後,就成為色澤金黃、外脆內軟的美食,充滿芝麻香氣,很適合搭配茶、豆漿或其他飲料食用,因為它略帶點鹹味,故又稱為「鹹光餅」。相傳它的由來,與明朝大將軍戚繼光有關。

戚繼光(1528-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山東人,是明朝抗倭的將軍、軍事家。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間,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20年不理朝政,致嚴嵩弄權,朝廷腐敗,倭寇乘機入侵浙、閩、粵。戚繼光奉令追剿倭寇,成立了紀律嚴明、攻無不克的「戚家軍」,更創立攻防兼備的「鴛鴦陣」,又仿造新式武器的「鳥銃」和「佛朗機」炮,改造武士刀而成的「繼光刀」,加上靈活的用兵,屢建奇功,終於掃平浙、閩、粵沿海的倭寇之患,被譽為民族英雄。

戚繼光曾為詩:「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平定了侵擾南疆的倭寇後,明穆宗(朱載垕)隆慶二年(1568年),奉命往北疆的薊州加固長城,創立一支車、騎、步聯合作戰的精銳部隊,歷經16年,使北方的韃靼不敢入侵,鞏固京師(今北京)之功甚鉅。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十一年(1583年),信任戚繼光的張居正死後,即遭楊四畏的排斥,官職被免而返鄉,萬曆十五年(1588年)病逝,得年61,卒諡武毅,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八年(1635年)為了褒揚戚繼光,於蓬萊閣府前街東側建戚繼光祠堂,賜額「表功祠」。

嘉靖年間,戚繼光率軍赴閩掃蕩倭寇,為了快速行軍,追擊、殲滅倭寇,於是命令士兵用麵粉製成北方的燒餅,並在中間打一個洞,以麻繩串起,掛在士兵的身上,作為行軍的乾糧。日積月累,士兵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饑,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發生便秘。

聰明的福清人就在麵糰中加點鹽巴,不僅幫助消化,又增加口味,再拍上芝麻更可滋潤胃腸,又可去燥火,這種改良的烤餅深受戚家軍們喜愛,戚家軍一邊吃它一邊快速行軍,在追擊、殲滅倭寇的過程中,立下了一大功勞。後來,這種烤餅傳入民間,不但廣受喜愛,甚且成為祭祀祖先神明的供品。閩人為了紀念戚繼光平定倭寇的功績,就把這種烤餅稱之為「繼光餅」(簡稱光餅)。

福建各地都有光餅,名稱相似,長相不一,口味更是千差萬別。例如「福安光餅」因剛出爐的餅皮焦黃,色似古銅,彷彿「銅臉」;餅底硬脆,彷彿「鐵底」;餅內鬆軟可口,彷彿「棉花心」,故有「銅臉鐵底棉花心」之稱。現有兩種口味:中間無孔,色白餅軟,餅中夾糖,咬一口就溢出糖的「水餅」。而中間有孔,餅皮焦黃,外脆內軟,略帶鹹香的「光餅」。

「福清光餅」以麵粉、食鹽及碱,加水揉成麵糰,捏成圓餅胚,拍上芝麻,中間打孔,稍微發酵後,用一口大爐缸(高約兩公尺,直徑約一公尺,外裹黃泥),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燃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再把做好的餅胚,兩人合力貼在內缸壁上,不消十分鐘,貼完幾百隻,用棕刷沾上水灑到缸內,等熱氣冒上來時就把缸口蓋上,用炭火慢慢烤熟,就是色澤金黃、外脆內軟,充滿芝麻香、鹹香的光餅。

「建甌光餅」尤以「肉餅」聞名,光餅中間包有蔥花肉的內餡,不僅色美、味香、鹹脆,吃後又略帶甜味,更具特色,以該市南雅鎮房村的最為有名。

 


光餅切成蛤口狀,夾上雪裡紅,另成特色的點心。(攝影:彩霞/大紀元)

如今,光餅有多種吃法,福清人常把光餅的邊沿切成蛤口狀,夾上蠣餅、花生、雪裡紅、糟肉、粉蒸肉、苔菜、紫菜…等,再澆點醋蒜汁食用,就成為另一道特色的點心。尤其光餅夾蠣餅的風味獨特,非常好吃,小心「咬掉嘴舌仔」。而光餅夾花生,吃起來的味道更彷彿雞肉味。而福安人也喜愛夾上炒豆芽,稱為「金絲漢堡」。夾上海蠣包,稱為「蠣包夾餅」,色橙、香脆,趁熱吃風味更佳。@*

 

 

是一種比蘋果麵包硬,圓形而且中間穿孔的平安餅,『鹹光餅』又稱『繼光餅』或『咸光餅』,這種餅是官將首及八家將和大仙尪仔出巡時所必備的重要配件之一。 
其實鹹光餅有個有關愛國將軍英勇睿智的傳奇故事。相傳明代將軍戚繼光在奉命要追捕福建沿海的海盜時,因伙夫做飯時灶煙昇起引得海盜來襲,戚繼光為了要克服敵人,便叫伙夫做些烘乾以便儲存的乾糧,餅中以繩穿成串,以便士兵們攜帶,後人為了紀念戚繼光將軍的睿智,便將這種餅命為繼光餅,這也就是戚光餅有名的由來。

老一輩的信徒總是認為掛在官將首身上的叉刀或尖槍上的鹹光餅具有驅邪的特殊功能,所以拜拜後的鹹光餅就是別人所說的『吃平安』(台語),據說小孩吃 了「頭殼硬、好祅飼」〈台語〉,年長者吃了「長壽保平安」。

鹹光餅是從新莊傳出來的,這也是新莊的特產之一,多年來鹹光餅依然扮演著神靈保護子民的重要信物及角色,這也使得新莊迎文武大眾爺廟更是出名,聽說大眾老爺非常靈驗,常替人民解決許多大大小小的事,許多人拿到大眾老爺賜的鹹光餅吃了便可保平安,所以鹹光餅經蓋上主印文後,即成為平安信物。鹹光餅有大有小,每兩場廟會中,最少就耗了約2000斤以上的鹹光餅,新莊最 有名的鹹光餅店有:金合和、老順香、新義軒、美成香這四間糕餅老店。

新莊著 名的地藏庵都是跟新義軒餅店所訂購的,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及艋舺著名 的青山王廟在廟會慶典上也都會用到許多鹹光餅,所以以上就是鹹光餅的小道 消息及由來。

鹹光餅的製作過程七大步驟:(1.)精選材料(2.)和麵發酵→(3.)壓麵定型→(4)裝盤擦油→(5.)烤爐烘培→(6.)黔蓋朱印→(7.)包裝上市。
    
《 附註:本內容參考官將首(呂江銘先生)一書

                                                    

鹹光餅是每年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暗訪及聖誕日遶境出巡時的必備之品,原由廟方或還願信眾購買,經幫「官將首」開光的法師以指印敕後,再交由「官將腳」沿街分送,具有吃者平安的功用。據傳,經官將首佩帶於脖子、腰間及武器上的鹹光餅具有吃者平安的功用所以官將首會將鹹光餅掛於頸上,讓大眾上前搶食,稱為「打八將」。後來則演變成祈福或還願的信眾買來拜拜,於大眾老爺出巡時沿街分送平安給大眾。

 

戚繼光[編輯]

 

 
 
Confusion grey.svg

 
戚繼光畫像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元敬南塘晚號孟諸武毅安徽定遠人,生於山東微山,是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少保,於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

 

 

生平[編輯]

戚繼光從小受其父戚景通嚴格教育,戚景通一發現其缺點,會嚴厲批評。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計士元,推薦戚繼光「留心韜略,奮跡武闈。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職而操持不荀。」更獲得張居正信任。戚繼光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

戚繼光擅長用火器,但考慮火器數量與訓練不易,只好使用傳統冷兵器[1]。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繼光創立「鴛鴦陣」,此陣法以十一人為一隊,居首一人為隊長,旁二人夾長盾,又次二從持狼筅,復次四從夾長矛、長槍,再次二人夾短兵。陣法可隨機應變,變縱隊為橫隊即稱兩儀陣,兩儀陣又可變為三才陣,三才陣攻防兼宜,適合於山林、道路、田埂等狹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家軍大破倭寇於浙江臨海,九戰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與福建總兵俞大猷、廣東總兵劉顯等創平海衛大捷。從此倭患終被蕩平。戚繼光曾為詩:「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萬曆十一年(1583年),張居正死後,被楊四畏排斥,被調到廣東任鎮守,鬱鬱以終,晚年家徒四壁、醫藥不備,且被妻子遺棄[2]。萬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初八日,逝世於蓬萊故里。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

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這本著作中,指出戚繼光有巴結權貴,秘密納妾,崇尚迷信等缺點。戚繼光還用重金購買稱為「千金姬」的美女送給張居正。有一年除夕,總兵府中竟因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時辭歲。可是北京著名餐館的名菜,如妙手胡同華家的煮豬頭,卻由百十里外走馬傳致[3]。戚繼光生前,元配不育,娶妾三人,生子五人[4]。《明史》本傳說戚繼光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人」。《明史》評價戚繼光的意思是戚繼光的操行不如俞大猷,卻比俞大猷更加果毅過人。

妻妾[編輯]

原配[編輯]

  • 王氏

[編輯]

  • 沈氏
  • 陳氏
  • 楊氏

軍事生涯與成就[編輯]

 
戚繼光在薊州凡十六年,「一年三百六十天,多是橫戈馬上行」。他加固薊鎮長城,成為 萬里長城之精華。
 
隆慶元年,戚繼光應召北上,在武夷山水光岩留下的摩崖題刻
 
在八達嶺的戚繼光像。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襲父戚景通,職為登州衛(今山東省蓬萊縣指揮僉事
  •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參加武舉鄉試並中舉。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赴北京參加會試,時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率軍入侵,戚氏上陳守禦方略,臨時受任總旗牌,督防京城九門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遷浙江都司,任參將,鎮守寧、紹、台(今臨海)三府。戚繼光鑒於明軍紀律鬆弛,素質不良,戰鬥力低下,至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工4000餘名,編組訓練成水軍戚家軍』,成為抗倭主力。在胡宗憲的指揮下與兪大猷劉顯等人共抗倭寇。
  • 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處大勝倭寇,九戰皆捷。次年奉調援閩,連破倭寇巢穴橫嶼牛田興化,閩境倭寇主力被消滅殆盡。因功升署都督僉事
  • 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衛(今莆田東南),進官都督同知,升福建總兵。
  • 此後轉戰閩粵沿海各地,終於解除東南沿海倭患。
  • 隆慶元年(1567)十二月,戚繼光奉命北上,到京師不久,便上《請兵破虜四事疏》,提出自己的邊防策略。但一些官員議論不休,紛進讒言,戚繼光結果被任命為禁軍神機營副將
  • 隆慶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
  • 16年間為防備北方蒙古俺答汗的入侵,他用自己的士兵作為工人整飭防務,加強戰備,預計修築禦敵台3000多個,大規模修補增建萬里長城(現今的長城大都於此時新建或重修),設立武學,訓練將士,編成一支車、騎、步三者皆備的精銳部隊,使防禦鞏固,京師(今北京)安全。
  • 萬曆二年(1574)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為當國大臣高拱、張居正等倚重。戚繼光在薊州十六年。加固長城,築建燉臺, 整頓屯田,訓練軍隊,制訂車、步、騎配合作戰的戰術,形成墻、臺、塹密切聯絡的防禦體係,多次擊退侵擾之敵,軍威大振,薊門平靜。時人譽為「足稱振古之名將,無愧萬裏之長城」。
  • 當重用他的內閣大學士張居正死後即被彈劾免職,萬曆十一年(1583年)南調鎮守廣東。之後再被誣陷奪職。部下的將領胡守仁王如龍朱任金科等人也受到革職或戍邊的處分,罷免將軍一職,逼迫回鄉。
  • 晚年貧病交迫,醫藥不備,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卒於登州
  • 崇禎八年(1635年)為褒揚戚繼光,於蓬萊閣府前街東側建戚繼光祠堂,賜額「表功祠」。
  • 為了紀念戚繼光抗倭的成就,現在浙江麗水金華義烏以及台灣台中市等地都有繼光街。
  • 福建福清馬祖列島繼光餅,也是來自戚繼光部隊當初抗擊倭寇時候的所吃的餅。
  • 繼光刀:戚繼光將日本倭寇的武士刀根據中國特色改裝而成,民國後改稱苗刀

著作[編輯]

 
紀效新書

中華民國海軍成功級巡防艦繼光艦,舷號1105。紀念[編輯]

  • 為了紀念戚繼光抗倭的成就,一直至今浙江麗水有一條街道以戚繼光的名字命名:繼光街。

注釋[編輯]

  1. ^ 戚繼光《綀兵實紀·登壇口授》:「惟有火器是我所長,但火器又有病痛。且如三千軍一營,便一營都是火器,不過三千桿,況一營決無此多。又不敢以六百桿一齊放進,思何以為繼。只得分為五班,每班不足百桿。臨陣之際,死生只在眼前,又人人面黃口乾,心慌手顫,或將鉛子先入,或忘記下鉛子...」
  2. ^ 汪道昆《孟諸戚公墓志銘》說:戚繼光原配王氏蠻橫而囂張,曾因戚繼光納三姬、舉五子之事,「日操白刃,願得少保而甘心」。後來雖冰釋前嫌,養安國為子,可惜安國早夭,最後「囊括其所蓄,輦而歸諸王」。
  3. ^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第六章
  4. ^ 《年譜》記載,戚繼光13歲定親,18歲娶妻「萬戶南溪王將軍棟女」王氏,後因王氏不育,又分別於36歲、37歲、48歲娶妾沈氏、陳氏、楊氏,先後生戚祚國、戚安國、戚昌國、戚報國、戚興國五子。其中戚安國由王氏撫養可惜在戚繼光58歲時戚安國過世,導致王氏憤而離家。其晚年所作《孝思祠祝文》明確地說:「今有五子一侄,率承烝嘗。」

武術成就[編輯]

傳說中的發明[編輯]

參考[編輯]

 

鹼公餅=繼光餅

有「馬祖漢堡」之稱的「繼光餅」,是馬祖當地人招待外地人的佳肴,而有關繼光餅的由來也成為馬祖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光餅」相傳是明朝大將軍戚繼光於清剿閩、浙一帶的倭寇時,為縮短軍隊的用餐時間,所發明的簡便乾糧。其傳統做法是先將麵粉灑上一點鹽巴之後,揉成麵團,再捏成中間有孔的圓形小餅塊,灑上芝麻,貼在壁爐上烘烤,長相類似硬式的「甜甜圈」,士兵可以用繩子將餅串成一串,掛在脖子上,以便在行軍時食用。此外,「光餅」的由來還有個小故事: 

明朝中國沿海倭寇猖獗且行跡不定,朝廷派遣軍隊前往圍剿卻只能看著倭寇一溜煙的跑掉,因此戚繼光認為軍隊的機動速度一定要提高,才能成功圍剿倭寇。然而行軍不便攜帶米糧,再加上做飯常花費很多時間,士兵常常要餓著肚子打仗,但又想不出其他的辦法。 

有一次,戚繼光行軍到慈溪龍山東門外,有一個老農獻上許多中間有個小孔,外邊放芝麻的鹹餅,以慰勞辛苦的將士,並且說:「別看這餅光光的,它可以用繩子串起來帶在身邊,餓時取下,即可充飢。」戚繼光聽了連聲稱讚說:「謝謝老伯。有了這光餅,以後行軍就不會耽誤時間了。」 

消息一傳開,各地百姓都爭先做光餅獻給軍隊,「光餅」的名稱便從此流傳下來。因為這種餅略帶鹹味,有的地方又稱它為「鹹光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