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楚囚

 
 

 

 

南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後泛稱囚犯或戰俘。出處《左傳·成公九年》。

編輯摘要
名稱:南冠楚囚   拼音:南冠楚囚( nán guān chǔ qiú )
出處:《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弔之。再拜稽首。”   釋義:解釋南冠: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後泛稱囚犯或戰俘。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示例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唐·趙嘏《長安秋夕》詩)

 

 

 

  nán guān chǔ qiú )

南冠楚囚- 解釋

 

  南冠: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後泛稱囚犯或戰俘。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南冠”。

南冠楚囚- 出處

 

  《左傳 ·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使稅之,召而弔之。再拜稽首。”

南冠楚囚- 示例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唐· 趙嘏《長安秋夕》詩)
  夜半呻吟雜嘯歌,南冠何幸近名詞。(民國·田漢《南京獄中·贈陳同生》)

南冠楚囚- 用法

 

  作賓語;泛指囚犯或戰俘。

南冠楚囚- 典故

 

原文

 

  公元前584年,楚共王興兵伐鄭國,晉景公出兵援鄭,大敗楚軍。楚官員鐘儀被俘,囚禁在軍需庫中,他每天戴著楚國的帽子麵南而站,思念自己的祖國。兩年後,晉景公發現了他,請他彈琴,並親自釋放他回楚國,讓他為兩國和平出力

譯文

 

  晉侯視察軍用倉庫,見到鐘儀,問人說:“戴著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誰?"宮吏回答說:"是鄭人所獻的楚國俘虜."晉侯讓人把他放出來,召見並且慰問他.鐘儀行再拜之禮,叩頭。普侯問他家世代所作的官職,他回答說:"是樂官."普侯說:"能演奏音樂嗎?"鐘儀回答說:"這是先人的職責,豈敢從事於其他?"晉侯命人給他一張琴,他彈奏南方的樂調.普侯說:"你們的君王怎麼樣?"鐘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晉侯再三問他,他回答說:"當他做太子的時候,師、保奉事著他,每夭早晨向令尹嬰齊、晚上向大夫側去請教.我不知道別的."晉侯將這種情況告訴了範文子.範文子說:"楚囚是君子啊.說話時舉出先人的職官,這是不背棄根本:奏樂.奏家鄉的樂調,這是不忘記故|曰:舉出楚君做太子時候的事,這是沒有私心:稱二卿的名字,這是尊崇君王。不背棄根本,這是仁:不忘記故舊,這是信:沒有私心,這是忠:尊崇君主,這是敏.用仁來辨理事情,用信來保守它,用忠來成就它,用敏來推行它.事情即使很大,也必然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讓他結成晉、楚的友好呢?"普侯聽從了,對鍾儀重加禮遇,讓他回國去求和。
  選自《左傳·成公九年》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鬼谷子兵法

 

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云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杰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朮之得益與否,關系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系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系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潛謀于無形,常勝于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于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于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捭闔第一

        奧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后,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反應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 形求 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其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瞼.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覆.觀其所託.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鍼.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內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貨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于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于陰陽,而牧人民。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于謀待決事也。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朮,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萬物。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

        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名入產業,曰楗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楗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抵戲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戲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戲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戲之理也。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朮用。
        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鼠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戲罅。聖人見萌牙戲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飛箝第五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后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

        將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則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于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可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忤合第六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于事而合于計謀,與之為主。合于彼而離于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朮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于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后行之以飛箝之朮。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何謂量權?曰:度于大小,謀于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者,不能隱其情。情欲必出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于內者,形見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所以謂測深探情。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可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后論之也。

 

摩篇第八

        摩者,符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聖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于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于周密,說莫難于悉聽,事莫難于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后能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說者聽,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于事誓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權篇第九

        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
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言或反覆,欲相卻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几也。
佞言者,諂而干忠﹔諛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決而干勇﹔戚言者,權而干信﹔靜言者,反而干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者見)要得理。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虫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故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辨﹔與辨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與富者言,依于高﹔與貧者言,依于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與愚者言,依于銳﹔此其朮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

 

謀篇第十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從。

        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也。故牆壞于其隙,木毀于其節,斯蓋其分也。
        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儀,儀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也。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于數,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為強者,積于弱也﹔為直者,積于曲也﹔有余者,積于不足也﹔此其道朮也。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証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于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貴制人,而不貴制于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于人者,制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制道,在隱于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于此之義,則可于語。由能得此,則可以殺遠近之誘。

 

決篇第十一

        凡決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惡其用患﹔善至于誘也,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隱托于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于一言,陰勵于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貴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靜,其被節先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右主位。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輳并進,則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朮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朮正靜,其莫之極。

        右主德。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而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諳化矣。誠暢于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干君。

        右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熒惑之處安在。

        右主問。

        心為九窮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故能長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于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聞,開閉不善,不見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諳變更。

        右主恭。

        循名而為貴,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于實,實生于理,理生于名實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當。

        右主名。

 

轉丸第十三

        (現已失傳)

 

卻亂第十四

        (現已失傳)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大奇書[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大奇書有數種說法。

 

中國章回小說[編輯]

中國章回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的合稱,李漁曰:「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據李漁所說,是由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所定。代前期書店繼續流傳此說法[1]中期乾隆年間(1736年 - 1795年)逐漸確立[2]民國時代的知名作家魯迅,贊同馮夢龍的看法。

日本推理四大奇書[3][4][編輯]

日本推理小說有三大奇書之說,包含夢野久作的《腦髓地獄》、小栗蟲太郎的《黑死館殺人事件》和中井英夫的《獻給虛無的供物》被稱為「日本三大推理奇書」[5][6]、「日本異端文學史三大偉業」、「日本偵探小説三大高峰」[7]、「日本本格偵探小説三大高峰」[8][9]

三大奇書後來加上竹本健治的《匣中失樂》,便成為日本推理四大奇書[10]

 

 

 

 

 明代人曾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金瓶梅》為『四大奇書』。所謂『奇』者,不僅指它內容或藝術的新奇,還包含著對它們所取得的創造性成就的肯定。

  《三國演義》誕生于元末明初,由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寫成的。全書始于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展現了西元184年到280年間的歷史風雲畫卷。《三國演義》的結構以蜀漢矛盾為中心,以三國矛盾斗爭為主線來展開情節,既保証了前後發展的一貫性,又富于曲折和變化,于清晰明朗的脈絡間,構成了一個古典小說中少見的,既宏偉又嚴密的結構。《三國演義》為古典小說的人物畫廊貢獻了眾多鮮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人物塑造的新發展。在描寫人物時,《三國演義》所運用的誇張、烘托、對比等手法,顯示出作者極高的藝術造詣。小說的語言通俗、簡練、明快,很有特點。

  《水滸傳》創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國演義》一樣,它也是在民間故事和話本、戲曲基礎上創作而成的。《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對一、二十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這部小說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小說常常將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環境中,通過他們不同的經歷、身份來表現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語言具有口語化的突出特點:明快、洗練、生動、准確、富于表現力,並在個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游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于明朝中葉,由吳承恩最後完成。它是中國神話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濃鬱的浪漫主義是《西游記》的基本藝術特征。書中作者幻想了一個超自然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神話人物、他們的神奇法寶和所處的環境又大都有現實的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人們的某種意願。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現他們超自然的神性和動物屬性,又能找出社會化個性的蹤影。象孫悟空靈活多變、急躁、好動的個性,分明就是猴的特點,這一動物特性與他樂觀反叛的人格化個性和諧地融為一體,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麗的奇想,又有細節的真實性。

  《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它的成書大約在明代萬歷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的題材由《水滸傳》『武松殺嫂』一段故事演化而來。全書以土豪惡霸西門慶發跡暴亡為中心情節線,多方面地描繪了上自封建最高統治機構,下至市井無賴所構成的一個鬼蜮世界。西門慶原有一妻二妾,又先後謀取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為妾,並和婢女春梅等發生淫亂關系。作者還描寫了他與宰相蔡京,和太尉、巡撫等大臣串通一氣,魚肉人民的種種勾當。另外,在藝術上,作者比較成功地塑造了幾個主要人物形象,如『害死人還要看出殯』的狠毒惡霸西門慶,淫蕩潑辣的潘金蓮,以及打諢趨時的幫閒應伯爵,都描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小說的結構頗為講究,作者把複雜的故事情節,組織得嚴整有序。地方風土人情描寫也很生動,具有一定的民俗學價值。語言酣暢明快、活潑生動。這些都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能。《金瓶梅》對後世人寫小說,產生過不小的影響,例如《紅夢樓》在題材和細節描寫等方面,就明顯地受到它的影響。不過,小說中淫穢描寫太多,使其美學價值受到嚴重損傷,並對後世的淫穢小說創作開了不良的先例。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性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性傾向
Homosex.jpg
分類
異性戀 · 同性戀 · 雙性戀
男同性戀 · 女同性戀 · 無性戀
單性戀 · 泛性戀
男性向 · 女性向
相關概念
雙性人 · 第三性
雙靈 · 性慾倒錯
相關研究
生物學 · 動物學 · 統計學 · 性學
神經科學 · 非異性戀
同性戀心理學
酷兒研究 · 金賽量表
性傾向與醫學年表
動物界的同性戀行為

Category:性傾向
性專題首頁

同性戀有三個分別的意義。

  1. 同性戀傾向。或稱同性愛、同性吸引等。男同性戀女同性戀性傾向的種類,是相同性別之間的個體產生愛慕情感性吸引性行為吸引的現象。
  2. 同性戀行為。或稱同性戀生活模式。基於同性吸引,從而選擇這種包括同性之間的情感倚賴及性行為的生活模式。跟安樂死及死刑一樣, 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道德倫理課題, 特別是男男性行為(或稱肛交)。
  3. 同性戀運動。或稱同志運動, LGBT(女及男同性戀, 雙性戀, 跨性別) social movements。 這是一場高度政治化的社會運動, 推動者未必有同性戀傾向或行為。自由主義者及性解放運動人士形容同性戀是一種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標籤,同性戀曾經被認為是一種性慾倒錯,但不被自由主義者認可。他們解釋,同性戀作為少數群體沒有被視為錯誤的原因,就像左利手一樣。但是就於社會的常態意識、傳統或者宗教信仰等方面考慮,會認為同性戀是不可以接受的,過去及今天一些國家甚至對這一群體產生恐懼、排斥乃至憎惡,但仍有一班中間派人士,他們不恐懼及同性戀,但對其訴求有所批判及質疑,但在自由主義者眼中,他們仍然是恐懼同性戀。歷史上曾有過接受同性戀和壓制同性戀的時期,例如古希臘同性戀古羅馬同性戀。部分國家,如北歐、西歐各國及美國數個州,最近幾十年的發展趨勢是增加同性戀的透明度、認同度、及提高同性戀者的法律權利,包括婚姻領養、醫療保健等等。此外,動物同性戀現象、性傾向和生物學也是被社會、各界所廣泛注意到的議題。

在以上的三種定義中,社會人士有不同立場的組合: 如有人全都反對(如伊斯蘭教, 美國宗教右派及傳統中國文化); 有人不反對同性戀傾向, 但對同性戀行為及同性戀運動有保留或反對(如香港性文化學會及明光社); 亦有人雖然反對同性戀行為但仍支持同性戀運動(如左派基督徒); 亦有人認同同性戀行為但反對同性戀運動(如法國的Xavier, 他是反對同性婚姻的同性戀者);當然亦有人全都支持。

 

語源

西洋語源

1868年匈牙利作家Karl-Maria Kertbeny的文最早出現Monosexual, Homosexual的字眼

「homosexual」一詞是現代概念。據目前所知,這個單詞最早出現在匈牙利作家Karl-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頒布新憲法,對發生男性同性性行爲的人判處一到四年的監禁。Karl-Maria Kertbeny撰文抨擊並抵制該法令,並首次創出單詞「homosexual」,以用來替代當時廣泛使用的帶有貶義色彩的「pederast」(雞姦者)一詞。Kertbeny認為許多男同性戀比普通的男人更有男子氣概,並且他們比那些由於性慾過剩而犯下諸如強姦、傷害罪行的異性戀更優秀。Kertbeny希望他的新詞和對這個詞的解釋能對廢除德意志帝國刑事法第175條有所幫助,但該法條仍於1871年通過並施行。60年後,其成為納粹政府屠殺同性戀的法源。

單詞「homosexual」直接翻譯指「同性的」,來源於希臘語前綴「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詞根「sex」(表示「性」)。而其他的意指同性戀的詞彙,例如「homophilia」和「inversion」現在已經不再使用。

這個單詞後來被德國精神病學家,《性精神病態》(Psychopathia Sexualis)一書的作者,理察·克拉夫特·埃賓和其他的醫生接受,並將它作為醫學用語使用在病理學診斷方法中。

隨著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homosexual」開始成爲對醫學臨床研究中被用來指代一種精神疾病的稱呼。因爲這個緣故,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於1973年將「homosexual」從精神疾病列表裡刪除之前,「homosexual」一詞一直被同性戀者認為是一個帶有污衊性質的詞彙。因此,西方同性戀者很少使用「homosexual」這個詞來稱呼自己以及同性間的性行為。

後來,「gay」這個隱諱語開始流行起來,並受到同性戀者的認同,成爲稱呼同性戀的一個更得體的一個稱呼。英文單字「gay」,本意指「感覺快樂的」,「使人高興的」,但原始的改意者已不可考。19世紀,妓女開始被戲稱為「gay women」,與此同時人們把那些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稱為「gay」。20世紀初,美國的部分同性戀開始使用「gay」這個詞作為自己自身的標籤,以區別於在病理和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的詞彙「homosexual」。到了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同性戀群體強烈要求各個媒體在報導和播放涉及同性戀消息時用「gay」取代「homosexual」,作為回應,「gay」這個詞彙開始逐漸被媒體接受和使用。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直到1989年,美國主流媒體之一的《紐約時報》才最終接受「gay」這個詞用以指稱同性戀。

沃倫杯上的圖案顯示,在公元1世紀中葉,一名成年的古羅馬男人與年輕男子正在進行肛交,年輕人可能是奴隸。杯子在耶路撒冷附近發現。

現在,「gay」通常被使用來指稱男性的同性戀者,而對於女同性戀者,則更多使用了「lesbian」來稱呼,後者來源於古希臘的一個小島的名稱Lesbos(萊斯博斯島)。這個小島位於愛琴海中、土耳其西北部沿岸附近,多石山,是伊奧利亞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地。公元前7世紀時,萊斯博斯島以其抒情詩人而聞名。在這些詩人中,最著名的是女同性戀詩人薩福(Sappho)。 「Lesbian」本意指居住在該島上的人,但自薩福以後,「Lesbian」這個詞彙開始有了新的註解。19世紀末,醫學界開始使用「lesbian」 來指稱與薩福有同樣性傾向的女性。從那時起,「lesbian」開始包含女性同性戀的含義,並被廣泛使用起來。

其他一些稱呼同性戀的英文詞語,例如「fag」、「faggot」[1]、「homo」和「dyke」等,都是具有貶損意義的稱呼同性戀者的代稱。現在所興起的稱呼性少數社區的單詞「queer」本來也是具有貶損意味的詞語,但是隨著性少數社區內部的使用,這個單詞開始受到性少數社區的認同,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這個稱呼。

中文語源

清朝時期的畫作,一名女子正在偷窺一對男性戀人。

中國歷史古代,並沒有「同性戀」這個稱呼,而是使用更爲隱諱的詞語表達:

其他尚有「男風」、「男色」、「走旱路」、「兔兒」等詞婉指男同性戀現象。李漁肉蒲團》內記家童書笥、劍鞘,「兩個人物都一樣妖姣,姿色都與標緻婦人一般。」

在現代中文口語中,「同志」一詞漸漸演變為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代稱及該社群之間的正式稱呼(例如「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團體),但在其他場合下,該詞語的原意不變。也有人使用「同性愛」這一較中立、中性的近義詞。此外還有港澳粵語中,吸收英文單詞gay後衍生的「基」,用來指代同性戀。但是這個詞語通常具有貶損意味。臺灣人則因為台語的「假」與「gay」諧音,俗稱男同性戀為「假」或「甲」。

其他帶有貶損意義的單詞還有「玻璃」等。在某些地區的方言中,還把男同性戀者稱做「飄飄」。在廣東福建地區,也有以結拜兄弟轉化而來含有同性戀意味的契兄弟稱呼,由於契弟被污名化,結拜兄弟中,年長者稱呼年幼者為契細佬

古希臘人表達男性間的愛,同性間的愛情在古希臘人間被廣泛接受

隨著網路和同性戀酒吧的出現,更多的中文詞彙在同性戀社區內部出現。這些詞彙通常是非同性戀社區的人所不熟知的。例如在台灣,Motss(Member Of The Same Sex)通常使用於BBS這種網路系統上。

在女同志族群中,「頂」或「T」指特質傾向於陽剛,或外貌喜歡作男性化/中性化裝扮者(「T」來自英文的Tomboy, 但「Tomboy」的本義並沒有同性戀的意思);「底」或「P」指裝扮、行為、氣質陰柔的女同志,台灣女同志文化中的頂/底之分,相當於西方的 Butch/Femme。「底」這個詞在最早是相對於頂而來,指「氣場上在頂之底下」,但近年來,底的主體性已經逐漸浮現,用以泛指氣質較陰柔者。 Uncle指年長的頂。這個詞起源於60年代,是女同志用來對長輩的尊稱。而「拉子」、「拉拉」或「蕾絲邊」這些由Lesbian諧音而來的詞彙,最早出 現在台灣作家邱妙津的女同志小說《鱷魚手記》裡,於1990年代開始流行於台灣。

男同志亦有其一套使用的名詞與用語。例如台灣同志文化術語裡較普遍的用語是「C貨」,是由英語「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來,指氣質陰 柔的男同志;Macho Queen(金剛芭比)指外貌非常陽剛,身型健壯,但隱約有陰柔特質或動作及想法的男同志。另外如同於女同性戀者的「頂」與「底」,台灣男同戀者一般也分 為「攻」(普通亦可稱『哥』)、「受」(亦可稱『弟』)兩種角色。但兩者主要的差別並不是女性化或男性化的程度,而是保護及依賴兩種概念,但一般而言,其 區分是不明顯且無確實定義的,主要是排陰柔氣質的男性。

此外,男同志之間也有以身材外型區分對象的隱誨稱呼用語。此類用語通常以動物來形容自己或對象的外貌;「猴」指體型外貌上較為陰柔、嬌小、瘦削的男 性,「狼」指體型精實、外貌陽剛的男性,「熊」指體型高大、壯碩、外貌較粗獷、蓄鬍的男性,「豬」則被用來指稱體型圓胖的男性、外貌上白淨或粗獷皆有,但 由於「豬」一詞有貶抑之意、以及過度針對批評他人外貌的意味,因此也有另外一種「胖熊」的稱呼。

另外,因李安之電影《斷背山》奪得奧斯卡,「斷背」一詞亦成為同性戀之別稱。

歷史

同性戀研究

男同志標誌

同性戀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是一個爭議頗多的研究課題。在關於什麼因素決定一個人的性傾向問題上存有很多爭議(特別是關於環境基因方面的爭議):究竟性傾向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是不可變的還是可選擇的?有些人認爲同性戀是一個學習行 爲,但也有人認爲,如果同性戀是一種學習行爲的話,應該可以通過讓同性戀者學習異性戀者的性覺醒、性刺激和性行爲來改變同性戀取向,但是這事實上是很困難 的。他們聲稱一定有一種先天的因素使得大部分人們對異性產生性慾,這些因素也在同性戀者身上體現,只是同性戀是其中非典型的例子。

二十世紀初,同性戀在西方社會仍普遍被認為是罪;在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正式成為醫學其中一支後,同性戀則被認為是精神病的一種。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部份醫護人員及生物學家已放棄這種想法。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亦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的診斷列表(DSM-III-R)中去除。在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區,雖然還沒有對同性戀產生的原因和其是否為天生的達成一致的意見,卻 仍然堅持同性戀是一種疾病或精神疾病。由於來自同性戀組織的抗議,美國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再提供支持,但是科學界對此的看法和世界上人們對此的想法並沒有達 成一致,很多反對同性戀運動的人認為這是西方要把他們的價值觀強加到他們的文明中的企圖,因此他們把反對同性戀作為反對世界新秩序壓迫的手段。

在中國,同性戀直到2001年還是被「中國精神病學協會」分類為精神病,但2001年新版的《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已將同性戀從名單項目中取消。 中國精神病學協會8,000名成員認為,同性戀並不是反常行為,而同性戀者亦能帶領完全正常的生活;這項決定標誌著中國社會中的保守主義者,開始容忍同性 戀少數族群,但是同性關係仍然是一個禁忌話題。[2]

一些科學研究顯示[誰?],通過對同性戀者的大腦解剖,發現同性戀男性的大腦與異性戀女性的大腦有相似的地方,而與異性戀男性的大腦有區別。其他的發現包括同性戀男性的手指印與異性戀女性的相類似,如一個胎兒的手指印在16周形成。這表示同性戀可能是由基因決定的。對同卵雙胞胎的研究表示,如果其中一個雙胞胎是同性戀者,則另一個是同性戀者的比率增加50%。科學對同性戀的研究還很初步,而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改變著科學觀察同性戀的方式。[來源請求]

一些宗教組織相信同性戀是一種選擇,並為同性戀者提供轉化療法來改變他們的性傾向。但是這些療法受到醫學界和科學界的批評,因爲它們帶來的壓抑感有時會導致治療者自殺,或自卑感。「美國精神學學會」已經於1997年通過決議,表示從事這種療法的醫生將被認爲是缺乏職業道德的。

坊間有不少同性戀文章資料庫(如Facts4LGBT),提供不少有關同性戀的中文文章,包括醫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及法律的文章,是一個研究同性戀議題人士搜尋資料的地方。

同性戀者人口比例

目前沒有實際的同性戀人口統計,只有研究報告或抽樣的調查供作參考。同性戀所佔的人口比例根據不同的估計會有不同的結果,而且根據著名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依德的研究,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也有同性愛的傾向,所以,同性戀所佔的真正人口比例,到目前為止並無真正答案;著名的金賽報告研究受訪的美國男性,研究出同性戀人口佔總人口比率10%;而很多其他調查結果則認為該比例約是從1%到4%。除此之外,在不同的調查中,由於「同性戀」的定義不同,所得的結果也會差別很大,但是大部份的調查皆同意下面的看法:

  • 具有多次同性戀經驗的人少於只有一次同性戀經驗的人;
  • 把自己完全定義為同性戀的人少於經歷過多次同性戀行為的人;

根據弗洛依德的心理學研究顯示,社會上每一個人均有雙性戀的傾向,所以擁有同性愛傾向的人所佔的真正人口比例,可能會是社會人口的全部,即100%。[來源請求]

但是另一位美國著名性愛專家金賽則在金賽報告指出,美國有37%的男性曾經在與另一個男性的接觸中達到不同程度的快感;而在另一個研究中,美國國家意見調查中心報告說只有大約0.7%的美國男性認為他們是絕對的同性戀者(參見注釋1),很多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的隨機調查趨向於認為在過去有過同性性行為經驗的人的人數佔8%左右,而只有同性性行為經驗的人只佔2%左右。

金賽以後,大量大規模的跨文化調查始終顯示人群中的同性戀比例少於金賽所宣稱的,這些調查涵蓋了隨機抽取的上萬個對象。

但是,注意不同的報告都會因為測試者的隱瞞而產生偏差[3]

不同的差異廣大的資料通常被人引用,例如:

  • 斯密斯1991年對國家民意調查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報告[4]進行分析後表示到18歲,有5.9%的活躍男性有過男性的伴侶,但是18歲以後,只有1%的是同性戀,4+%的是雙性戀。
  • 由Christopher Bagley和Pierre Tremblay於1998年做的研究表示13.5%的男性「報告說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戀」包括「自己聲稱的重複計算的同性戀(5.9%)和/或雙性戀(6.1%)」[5]
  • 1992年,NHSLS在報告中表示18歲以後的人群中同性戀佔4.9%[6]

通常來說,反同性戀者引用的資料通常顯示同性戀的比例是1%,而由同性戀活躍分子引用的資料則將近10%。

同性戀連同雙性戀異性戀,一起構成了「異性戀-同性戀連續性譜」的三大主要部分,諸多研究顯示同性戀人口佔總人口的13%,但在2006年一項研究指出,至少仍有20%的同性戀人口,不願透露自己的性傾向,因此這些數據可能低估了真實情況。[7][8][9][10][11][12][13][14][15][16][17]

同性戀與連續性譜

通常在異性戀的人群中,有一些會對同性產生某種程度或者臨時性的好感,相反的,很多把自己認同為同性戀的人,或傾向於同性性行為和維持同性性關係的人,也同時維持著與異性的性行為或維持長期的異性戀關係。這些維持著同性性行為的異性戀實踐者通常被認為是「躲在櫥櫃」裡的人群的一部分,或是那些隱藏自己的同性性傾向的人,這個群體的數量會隨著社會對同性戀者寬容程度的提高而減少。

有一些研究,特別是金賽在他的《男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1948年)和《女性性行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1953年)中提到的實驗,金賽的試驗要求受訪者在一個由絕對同性戀到絕對異性戀連續變化的性傾向譜中評估自己的性傾向,然後對受訪者的自 我評估結果以及受訪者的行為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後,金賽認為大部分人顯示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雙性戀者。很多人都會同時被雙性所吸引,雖然通常他們更偏好於某一種性別,金賽以及他的同事據此認為,只有很少的人群(5-10%)是絕對的同性戀或異性戀。此外,如果將雙性戀定義為對一種性別的偏好並不比對另一種性別的偏好更強烈,則更少的人是完全的雙性戀,雖然後來的研究暗示出金賽的研究可能誇大了人群中雙性戀的發生率,但是他連續性譜的概念卻被廣泛的接受。

總體來說,與同自己性別相同的人產生同性性行為,就其本身來說,並不必然的被認為是同性戀傾向,而僅是同性性行為。並不是所有受同性吸引或維持同性 性關係的人都認為他們自己是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一些經常發生同性性行為的人仍然認為他們是異性戀者。因此,區分同性性行為、同性性吸引和同性戀自我認 同是很重要的,它們並不一定是一致的。例如,在監獄中,或其它性別隔離的環境中,可能會引起異性戀者參與到境遇性性行為,雖然他們在外面的環境中是異性戀者。有些人從事同性性行為並不是基於其性傾向或者性渴望,比如男妓,他們有時是年輕的異性戀男性,但是他們卻通過與男人性行為賺錢

同性戀及其行為的理論研究

一對正在牽手的男同志伴侶

有些研究酷兒理論(Queer theory)的學者,最著名的是法國的哲學家米歇爾·福柯(雖然有人認為他的關於這方面的見解被後來的學者曲解了)對現代諸如「同性戀」、「異性戀」或「雙性戀」的性別定義進行反駁,認為他們不是任何存在客體,而是社會結構,即所謂的社會建構主義, 這個觀點被稱為酷兒理論。一個經常爭論的焦點是在現代社會以前的同性戀和現代社會的同性戀是不同的(現代社會中的同性戀更多由平等觀念所建構,而之前的同 性戀則由時代、性別以及社會階層所建構),批評家爭論說,雖然不同時代的同性戀者有不同的特徵,但是潛藏的現象一直存在,它不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產物,同 時,儘管同性戀的表現方式與社會結構緊密相連,但它的特質卻總是穩定的、持久的。

當人們開始關注,特別是在消極意義上關注性慾望性行為的時候,性傾向的成因這個問題就自然得被提出,性傾向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都認為性傾向可能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而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

蘇珊·布萊克摩爾則認為性傾向及其行為是由基因決定的,一種觀點認為大部分有同性戀基因的人因為社會壓力而過著「異性戀」 的生活,與異性結婚並繁衍後代,按照這種觀點,在進入資訊時代以後,認為同性戀下流低劣的人數會減少,因為人們會解決到更多的同性戀議題並逐漸接受這種現 象和群體,進而,那些攜帶同性戀基因的人也就不會按照異性戀的生活方式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生育的現象在同性戀群體中將會減少。

西蒙·列維關於同性戀男屍下丘腦的研究和Marc Breedlove關於生者的出生順序以及手指長度比例研究,都顯示出出生前荷爾蒙對性傾向決定問題上所產生的影響,前者指出男性同性戀者的女性化趨勢,後者則指出同性戀者,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有男性化的趨勢。

作為主要文化傳播模式的「模仿」也可以用來解決與性傾向有關的一些行為,當異性戀或同性戀現象通過電視或其他大眾媒體展示在大眾面前,將會促進對性傾向的深入研究或出現模仿異性戀或同性戀行為的可能趨勢。

通常認為同性性關係在古希臘是很普遍的,但是K.J.多佛(Kenneth Dover)指出,這樣的關係並沒有取代男女間的婚姻,而是發生在之前或一起,一個成年男子會有一個未成年男子同伴,他會成為「愛者」(erastes),而較年輕的成為「被愛者」(eromenos),在這種關係中,被愛者感到渴望被認為是不適宜的,因為他還沒有男子氣概,受到慾望和尊敬的驅使,愛者會無私地奉獻所有被愛者要求的用於繁榮社會的教育。

動物界的同性戀行為

在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羅伊與塞咯是兩隻雄性國際上廣為人知的南極企鵝,在它們成為伴侶後得到公園提供的一顆蛋,經過仔細孵化和護理,最後成功孵出幼仔。[18]

同性性行為可見於鳥類哺乳動物,比如,有人認為這種性行為與雄性社會組織以及社會支配理論有關,監獄同性性行為、軍營同性性行為等通常被認為是非同性戀或境遇性同性戀,表現出類似「支配」的特徵。

在實行母氏社會模式的倭黑猩猩群體里也能發現同性性行為;澳洲雄性黑天鵝常會兩兩結成配偶對子,或與雌性天鵝組成三人家庭以繁殖後代,雄性綿羊間有與人類相似的同性戀現象,2004年3月的一個針對雄性綿羊的研究顯示,雄性綿羊中的同性戀行為與它們大腦中一個叫做「綿羊雙性核子」的部分有關係,這項研究和其它的研究顯示動物在進行性伴侶的選擇時是根據其腦部存在的差異,而並非通常所認為的動物性別差異。

文化

同性戀者因爲其身為社會少數族群而產生一些區別其他社會群體的次文化。通常這種文化也擴展的包括雙性戀變性者或者跨性別者。其中對於同性戀者來説,比較重要的項目包括彩虹旗粉紅三角形驕傲遊行同性戀運動會等等。

改變同性戀性傾向

去同性戀」("ex-gay")是改變同性戀者性傾向的運動或組織,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輔助在同性戀性傾向上掙扎的人士;為決定改變性傾向的同性戀者,提供幫助和輔導。這些組織相信通過勸導、祈禱或其他的方式來使同性戀轉變成爲異性戀或者離棄同性戀。

心理學界對去同性戀的可行性,意見並不統一且有爭議。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於 1973年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的診斷列表(DSM-III-R)中去除。反對同性戀去病化的組織,宣稱APA是在經過同性戀權利組織的多次遊行示威,及受 到一個由「全國男女同性戀者工作小組」(National Gay and Lesbian Task Force)發起的民意調查結果所影響(投票結果為5,834贊成刪除,3,810反對)後,才去除的。這班人認為,「美國精神病協會」基於這兩方面的因 素,而令一些因「心理失調而造成同性戀」的「非自願性」同性戀者失去變成異性戀者的機會,是不合符科學的[19]

但是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1998及2000年的對性向治療的公開表態宣言(Position Statement)提到1973年精神病學協會審核相關資料後判定,同性戀無法定義為心理疾病,在1987,ego-Dystonic Homosexual(自我矛盾性同性戀)亦以同樣原則,不包含在精神疾病的診斷列表(DSM-III-R)[20]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指出「目前尚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證實改變性傾向的治療安全或有效」[21]。有一些經歷過改變性傾向療法的人表示,試圖改變性傾向有潛在性的危害。[22][23][24][25][26]

卻有相反結論的研究報告指出,性傾向在生命前期「可以改變」,[27]美國同性戀研究及治療全國協會聲稱花了兩年時間研究860位決心改變同性戀傾向的人,結果發現他們多數都能成功改變性傾向。

1994年,Douglas Haldeman批評過去部分改變性傾向的研究報告都充滿異性戀的偏見:[28]

  1. Douglas Haldeman聽聞部分聲稱已改變性傾向的人並沒有真正改變;
  2. 過去的研究方法不嚴謹,不可靠;
  3. 即使真有改變,亦只是發生在雙性戀者身上;
  4. 個別聲稱已改變性傾向者之後仍然有被同性性吸引。

不過,有批評者認為Haldeman的論據有問題:

  1. Haldeman的「聽聞」可靠性不肯定,亦有以偏概全之嫌;
  2. 即使部份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研究方法不嚴謹,亦不能全盤否定部分已真正改變的人的證據。而且近年研究已趨嚴謹;
  3. Haldeman認為改變只可發生於雙性戀者是沒實證根據的;這只是出於他個人的信念;
  4. 有研究顯示不少同性戀者的性傾向可獲得持續一生之改變。雖然個別人士之後仍被同性性吸引,但也不須因而否定性傾向改變的輔導效果,正如戒酒毒輔導一樣。[29]

1997年,美國心理學會表 示,人類不能選擇作爲同性戀或異性戀,而人類的性傾向不是能夠由意志改變的有意識的選擇。協會更進一步表示:事實上,有很多同性戀者生活得很成功和幸福, 但是一些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可能會試圖通過療法改變自己的性傾向,有時這是受到家庭成員或宗教團體施加的壓力所致。但事實是,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因此也 沒有必要進行治療,而且也是不能改變的。美國心理學會亦表示:臨床經驗表明,那些試圖尋找轉變療法的人通常是因爲社會的偏見所造成的內在同性戀恐懼症所致。而那些能夠正面接受自己性傾向的男女同性戀者能比那些不能接受自己性傾向的人獲得更好的自我適應能力。[30]

可是,一些「美國心理學會」、「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及其他心理學會的會員卻認為,「美國心理學會」是受到政治壓力而作出不正確決定,如「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1985年度)Robert Perloff就批評「美國心理學會」是變相支持同性戀:

  1. 現有的研究並未全面;
  2. 若同性戀當事人真的想改變性傾向,應該首先尊重和聆聽他們的意願;
  3. 美國心理學會的主張將會阻礙未來有關的研究。

1998年Warren Throckmorton於The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發表文章,回顧了過去83份比較優秀的性傾向改變治療研究,總結認為:「幫助渴望改變性傾向者的努力有效。該等治療可在合乎倫理的情 況下進行。」[31]

1999年11月,美國心理學會及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等機構發表報告,指改變性傾向會引致焦慮和罪惡感,成功改變的可能性亦幾近零。[29]

隨即,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會員中幾位精神醫學博士卻聯署反對學會的看法,[32]指出:

  1. 委員會認為治療無效是帶有誤導性的,因許多支持治療效果報告被忽略;
  2. 指治療具傷害性的聲明是錯誤的;
  3. 委員會針治療所作的負面宣告剝奪了受美國憲法所保障的精神科醫生執業自由。

該幾位精神醫學博士舉出1994年Houston MacIntosh的一個大型而嚴謹的研究,285位精神分析師分析過1215位同性戀者,結果有23%由同性戀變成異性戀。[33]

2001年羅伯特·斯皮策博 士公佈最新近的研究結果。該研究有200名被參與治療者,參與者必須乎合入選要求:(1)在程度上至少有60%的同性戀;(2)過去五年曾參與過類似治 療,轉變程度最少少10%。在這些參與治療者中,參與的原因如下:85%的男同性戀者和70%的女同性戀者感到同性戀生活在情感上不夠滿足;79%覺得有 宗教信仰衝突;(三)67%男同性戀者和35%女同性戀者渴望結婚或維持本已有的異性婚姻[34]。Robert Spitzer發現他們接受輔導後,性傾向顯著改變,抑鬱及沮喪程度顯著下降。但於2012年4月11日,Robert Spitzer博士決定把他當時2001年所做的研究及其結論收回,其後在網上發表一短片,指當時他在研究的過程中犯下頗嚴重的錯失,引致錯誤理解所得的 研究數據,並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決定收回當年的研究,並公開致歉。影片[2] Spitzer博士指出,當年他的研究對象均經由提供性向治療的組織轉介,這些研究對象都曾接受這類組織所提供的性向治療服務,但Spitzer博士當年 卻並未有對這些研究對象的可信性作評估。博士解釋,當年他詢問這些研究對象,他們經過性向治療後是否有從同性戀變為異性戀,但博士卻並未能知道,這些對象 是否自我欺騙,又或說謊,所以Spitzer博士總結他2001年的研究結果並不成立,並必須收回當時所做的研究。可惜Spitzer博士對收回研究的決 定,並未獲部分提供性向治療服務的組織所歡迎,而這些組織卻繼續引述該研究,博士對此表示感到不幸,同時指責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博士更點名批評美國國家同性戀研究及治療協會濫用2001年他的研究及其結論,並希望該協會可以停止這種行為。

除了公開致歉和收回他所做的研究,以及指責部分提供性向治療服務的組織,Spitzer博士同時在網上發表的短片中強調,同性性傾向是不能被改變的,嘗試去改變的措施都只會帶來失望和傷痛,並寄語同性戀者要積極面對自己的性向,以便讓自己活得更自在。[35]

信仰的因素,在調查回答上並沒有完全誠實,或對自己未深入或不敢深入了解。[36][37][38]

於2012年5月17日,世衛註 美洲的辦事處,泛美洲衛生組織,就性向治療和嘗試改變個人性傾向的方法,發表一份用詞強烈的英文聲明《為一種不存在的疾病治療("Cures" for an Illness that Does Not Exist)》。聲明強調,同性戀性傾向仍人類性向的其中一種正常類別,而且對當時人和其親近的人士都不會構成健康上的傷害,所以同性戀本身並不是一種疾 病或不正常,並且無需要接受治療。世衛在聲明中再三指出,改變個人性傾向的方法,不單沒有科學證據支持其效果,而且沒有醫學意義之餘,並會對身體及精神健康甚至生命形成嚴重的威脅,同時亦是對受影響人士的個人尊嚴和基本人權的一種侵犯。世衛亦 藉發表該聲明提醒公眾,雖然有少數人士可以能夠在表面行為上限制表現出自身的性向,但個人性傾向本身一般都被視為個人整體特徵的一部分和不能改變;所以, 是十分重要的去,阻止採用那些視同性戀為「偏差」或「選擇」並且因而可以透過「意志力」或「治療」去改變的理論。聲明內容同時譴責提供性向治療的醫護人 員,是把他們自己與社會偏見看齊,並且反映他們對個人性傾向和性健康議題的絕對無知。世衛亦提醒各國的醫護人員,如果向同性戀者指出他們是患上「缺陷」並且需要尋求改變,是等同於違反醫學道德的第一道原則:「首要的事,不要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39]世衛同時透過聲明呼籲各地政府,應強烈反對當地的診所和醫院提供性向治療,並應立法懲處或制裁提供性向治療的醫療機構。世衛並且建議各地政府應多向公眾進行個人性向教育,以消除公眾對同性戀者的性傾向歧視。[40]

社會態度

各國法律認可同性戀現狀
同性戀合法
  承認並登記同性婚姻關係
  承認其他形式的同性伴侶關係
  承認外國同性婚姻証書但在本國不登記
  國家承認但地方未承認
  不提供任何同性關係的註冊登記
同性戀非法
  言論及結社自由受法律限制
  輕度處罰或法定刑罰未實際執行
  重度處罰
  終身監禁
  死刑

不同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因時地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從承認同性婚姻到完全禁止;從接受同性戀到視同性戀為一種罪惡,並處以死刑。

很多國家不阻止承諾年齡以上,非親屬關係的人們發生自願的性行為。而有些地方更進一步承認同性戀擁有與異性戀同等的權利和保障,包括婚姻。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則嚴格限制所有公民只維持異性戀關係。同性戀關係是非法行為並會受到最高至死刑的懲處。這些地方包括一些原旨主義穆斯林地區,例如奈及利亞的部分地方。

另一方面就算是承認同性戀合法地位的西方國家,歧視和欺負同性戀人士的事件也時有所聞。而一些國家雖然法律並無將同性戀列為非法對象,但卻也沒像西方那樣利用法律來保障其人權,導致同性戀人士只能在社會底層掙扎或苦無沒有幫助他們解決困境的管道。換言之同性戀人士要得到社會全方面認同的路還很長。

其它觀點

愛滋病首次在同性戀群體中被發現和確認時,同性戀者曾一度被認爲是愛滋病的源頭,並被社會的一些保守人士認爲是上帝對同性戀的懲罰。

同性戀者有時也成爲政府轉移注意的替罪羔羊,比如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同性戀者的屠殺。[來源請求]1950年代美國的紅色恐怖期間,在麥卡錫主義下的美國,對同性戀者的迫害。[來源請求]

反對者

反同性戀基督教徒在驕傲遊行上抗議。2007年,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在反對同性戀的態度中,有一種稱爲「恐同症(Homophobia)」,所謂的恐同症也 就是對同性戀抱持偏見、歧視,厭惡同性戀的的一種心理,1972年George Weinberg於《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一書中定義恐同症為「畏懼跟同性戀沾上關係」,恐同症並不是僅發生於異性戀身上,也會出現在同性戀者,如美國的政治人物麥卡錫胡佛,為掩飾自己的性傾向,反而對同性戀進行大規模肅清,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 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法國學者Louis-Georges Tin遂發起每年5月17日為國際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簡稱IDAHO)以降低對同性戀的歧視。但恐同症並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只是同性戀社會運動人士政治上的標籤,有人形容從前同性戀者 被標籤,今天情況卻相反: 質疑及反對同性戀的人被標籤。於是,有第三班人走出來,認為在多元社會中,雙方都不應被歧視及標籤,(如香港性文化學會等) 但因立場較中立,也遭到同性戀社運人士把他們歸類為恐同症。

法律

直到19世紀,很多接受了拿破崙法典的地區,並沒有明確禁止同性性行爲,但是很多採納了英國習慣法系統的國家,則保留了反雞姦條例並處死同性戀者,這種情況一直沿襲到19世紀末。

到了20世紀,隨著同性戀權利的興起,作爲公民權利的一部分,以及學術機構對性行爲的研究而產生的酷兒研究的出現,使得媒體上出現了同性戀形象,並改變了社會對同性戀的認同程度。

英國沃芬敦報告是西方國家對同性戀合法化的轉折點,很多西方文明國家現在已經對同性戀或同性戀行為進行了合法化。一系列的歐洲國家,例如荷蘭德國等已經改變法律或者允許同性婚姻或者在法律上認可長期的同性戀關係;一些國家開始允許同性戀伴侶收養子女。而公開承認是同性戀、雙性戀或過去曾經進行過同性性行為的政治家的人數也在上升。這包括了前英國國防秘書附屬梅傑(John Major)、波蒂略(Michael Portillo);公開的同性戀政治家大衛·諾里斯(David Norris)是愛爾蘭參議院議員;而現任以及前任愛爾蘭總統瑪麗·麥阿里斯(Mary McAleese)和瑪麗·羅賓遜是愛爾蘭同性戀法律改革運動(Campaign for Homosexual Law Reform)的創始人。這個組織曾在愛爾蘭對同性戀合法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對同性性行爲立法和合法化,以及同性婚姻和無性別詳述的公民結合是同性戀權力活動家的主要目標,以保護同性戀伴侶和家庭。

最近幾年,一些地區放鬆了或取消了歧視同性戀的法律,包括雞姦法和禁止同性戀參軍的條例。

1951年,保加利亞合法化成年人之間的同性性行爲,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則於1961年通過,在英國(英格蘭威爾斯),1967年把21嵗以上成年人自願的同性性行爲合法化,蘇格蘭在1980年跟進,北愛爾蘭則於1982年跟進,承諾年齡在1994年從21嵗下降到18嵗,並於2000年在大不列顛調低到16嵗和北愛爾蘭的17嵗,使同性性行爲的承諾年齡與異性性行爲的承諾年齡一致。

美國,這個趨勢在2003年6月26日達到頂峰,當時美國的最高法院在勞倫斯對決德克薩斯州的判決中認為,美國州憲法中把兩個成人間私人的、非商業化的性行動(包括同性性行動)判為犯罪是違反憲法的(參見雞姦法),並廢除了全國的雞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各版中均沒有明確將同性戀定為犯罪的條文,但在1996年以前曾出現過依照刑法中「流氓罪」條文將同性性行為者判刑的案例。 1996年被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新刑法對流氓罪的內容給予了更為明確的解釋,其中並不包括同性性行為。據此可以認為同性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已 經完全被非罪化。但由於大多數中國人對同性性行為仍然持反感態度,且並無法律明確聲明要保護同性戀者的合法權利,所以同性戀者在社會上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與欺壓。但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待同性戀態度的總體趨勢是越來越寬容的[41]

2009年7月印度德里的高等法院裁決,在彼此同意的狀況下,兩個同性成年人進行性行為不是刑事犯罪。此一裁決推翻了已經有148年歷史、英國殖民時代留下的法律,認為同性戀是「違反自然的罪行」。以前同性戀行為可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不過,上述國家的趨勢並不是在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一樣的。在一些國家,雞姦仍然被認為是犯罪行為,目前較不接受同性戀及對同性戀者判處有期徒刑極刑的國家,普遍分佈於回教地區的非洲西亞南亞等地區。其中有期徒刑包括在孟加拉不丹馬爾地夫新加坡烏干達、法屬蓋亞那,而更嚴重的死刑刑罰包括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茅利塔尼亞奈及利亞蘇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葉門。同性戀在這些國家中仍然會被判以極刑,也是最極端的例子。

宗教

許多宗教同性戀問題發表聲明,不同的宗教,甚至是宗教中不同的教派對待同性戀有著不同的的態度。但從總體上看,大多數的亞伯拉罕宗教反對同性戀。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31 Mon 2014 09:08
  • 置頂 希望

希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pes or "Hope"; engraving by Sebald Beham, German c1540

希望 是形容一種情緒的術語,這種情緒是一個對與其生命相關的事件,環境等因素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感情產出。希望意味著一定程度上的不屈不撓,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抱有希望時,他也會相信一些積極的東西會成為現實,即使此時有不少與指相反的事物發生。 希望也可以指某個人想做某事,且這種事情有一定幾率成功。

希臘神話中,希望是潘多拉的盒子中最後留下的東西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買」指於店鋪內盜竊。

何解叫「高買」? 出處由來?

高買


「高買」一詞是清末民初出現的語詞


意思:


偷 東西的人即稱之為賊,但中國人决不肯輕易罵人為賊,輕漫一些的稱呼:扒手,天津人稱“小絡”,官稱為“剪绺”,江湖黑話稱之為“瘪三碼子”,指的全是暗中 伸小手將别人的錢財“绺”走據為己有。稱之為“绺”形象而又生動,還表現出了那種淘氣的神態。高雅一些,稱梁上君子,進入二十世纪以來,偷東西的不上梁 了,於是便有了更高雅的稱謂:高買。


故事:
  
有富家女逛百貨商場,順手偷了一隻很雅緻的小鬧鐘,鐘錶部的職員正想如何查問她時,那小鬧鐘不知怎的竟在她的手袋中鬧起來,於是人贓並獲,無可抵賴。

  有人為這富家女辯解,說她只不過有高買的惡癖,不是貪心。其實,無論是否已成癖,高買都證明了貪心是人性的表現之一。人所以會貪心,並非單因貧窮,乃因無力抑制早已存在心中的貪慾,所以必須誠實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才能得著解脫的途徑。

  真是一個雅號,這“高買”二字簡直就是中華古老文化的结晶,洋人無論如何也組合不出這個詞來。洋文講詞根、詞尾,高就是高,買就是買,是高高興興地買,還 是高高雅雅地買,一定要含义确切。中國文字則不然,高買就是高買,既不是高興地買,也不是高雅地買,是買東西不付款,不掏錢。買東西不給錢,高不高?高! 真是高,這就叫高買。

資料來源的文章是寫清末民初袁世凱在天津時的記載,「高買」一詞在當時的天津是黑白道通用的,可見並不是粵語專有詞

食前方丈

戰國時期,孟子要求自己的學生積極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要學生不要氣餒,不要被對方顯赫威勢所嚇倒。面對這些王公大臣高堂大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馬上想到自己一旦得志,絕不像他們這樣做,自己就不會心怯。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名稱: 食前方丈 拼音: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出處: 《孟子・盡心下》 釋義: 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用法: 中性謂語 例句: 見著老人家的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的行徑,不禁羨慕。
食前方丈
拼音: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簡拼: sqfz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形容吃的闊氣
解釋: 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例子: 見著老人家的~侍妾數百人的行徑,不禁羨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藍蛋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血青素
Confusion grey.svg
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血清素
血藍蛋白
copper containing domain
Hemocyanin2.jpg
Single Oxygenated Functional Unit from the hemocyanin of an octopus
鑒定
標誌 Hemocyanin_M
Pfam(蛋白家族查詢站) PF00372
InterPro(蛋白數據整合站) IPR000896
PROSITE (蛋白數據站) PDOC00184
SCOP(蛋白結構分類數據站) 1lla
血藍蛋白
all-alpha domain
PDB 1hcy EBI.jpg
crystal structure of hexameric haemocyanin from panulirus interruptus refined at 3.2 angstroms resolution
鑒定
標誌 Hemocyanin_N
Pfam(蛋白家族查詢站) PF03722
InterPro(蛋白數據整合站) IPR005204
PROSITE(蛋白數據站) PDOC00184
SCOP(蛋白結構分類數據站) 1lla
血藍蛋白
ig-like domain
PDB 1oxy EBI.jpg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of oxygenated and deoxygenated states of arthropod hemocyanin shows unusual differences
鑒定
標誌 Hemocyanin_C
Pfam(蛋白家族查詢站) PF03723
InterPro(蛋白數據整合站) IPR005203
PROSITE(蛋白數據站) PDOC00184
SCOP(蛋白結構分類數據站) 1lla

血藍蛋白英語Hemocyanin,又稱血青素銅藍蛋白)是一種與呼吸作用有關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利用兩個銅原子(Cu)與一個氧原子(O2)連結,因為形成氧化態後會形成Cu2+,所以是藍色;在還原態時則因為形成(Cu+)而成為為無色。軟體動物與部分的節肢動物以血藍蛋白來輸送氧氣。同樣具有類似功能的蛋白質有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清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onfusion grey.svg
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血青素
血清素
IUPAC名
5-Hydroxytryptamine or
3-(2-aminoethyl)-1H-indol-5-ol
別名 5-Hydroxytryptamine, 5-HT, Enteramine; Thrombocytin, 3-(β-Aminoethyl)-5-hydroxyindole, Thrombotonin
識別
CAS號 50-67-9
PubChem 5202
ChemSpider 5013
SMILES
InChI
InChIKey QZAYGJVTTNCVMB-UHFFFAOYAX
ChEBI 28790
KEGG C00780
MeSH Serotonin
IUPHAR配體 5
性質
化學式 C10H12N2O
摩爾質量 176.215 g/mol g·mol⁻¹
外觀 White powder
熔點 121–122°C(ligroin)[1]
沸點 416 ±30.0°C(at 760 Torr)[2]
溶解性 slightly soluble
偶極矩 2.98 D
危險性
MSDS External MSDS
LD50 750 mg/kg(subcutaneous, rat),[3] 4500 mg/kg(intraperitoneal, rat),[4] 60 mg/kg(oral, rat)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一般條件(25 ℃,100 kPa)下。

血清素血清張力素英語Serotonin,又稱5-羥色胺,簡稱為5-HT)為單胺型神經遞質,由色氨酸經色氨酸羥化酶轉化為5-羥色氨酸,再經5-羥色氨酸脫羧酶合成於中樞神經元及動物(包含人類)消化道之腸嗜鉻細胞。血清素在大腦中的含量為總量的2%,有九成位於粘膜腸嗜珞細胞和肌間神經叢,參與腸蠕動的調節[5][6]。與腸粘膜進入血液的5-HT主要被血小板攝取。8%-9%的位於血小板中。血小板由神經外胚層發育而來,可以被看做遊走的5-HT神經末梢,或者擴大了的5-HT囊泡,具有攝取儲存5-HT的功能。因為5-HT不能透過血腦屏障,故中樞和外周可視為兩個獨立的系統。

許多真菌植物中皆含有血清素[7],而人類必須通過食物獲取色氨酸。

5-HT的影響涉及多個生理系統,特別與覺醒水平,睡眠-覺醒周期,心境食物和性行為有密切相關。有動物實驗表明,當提高血清素在動物體內含量時,動物的互相攻擊行為明顯減少。

血清素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最早於血清中發現,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組織中,在大腦皮層質及神經突觸內含量很高。在外周組織,血清素是一種強血管收縮劑和平滑肌收縮刺激劑。血清素還能增強記憶力,並能保護神經元免受「興奮神經毒素」的損害。如谷氨酸即對受損的神經細胞有很大的毒性,因此充足的血清素能在老化過程中防止腦損害發生。

 

作用機制

腦幹中的中縫核是哺乳動物腦5-HT神經元密度最大的核團,大腦皮層是主要的投射區域,其中投射到額葉皮層的神經纖維最為濃密。還有槍額葉皮層以及 運動皮層,主要投射來自於背側中縫核。正中縫合和背側中縫核的5-HT神經元包含高度並行的神經纖維,投射到多個終端領域。這表明那些在功能上相關的核可 能接受同一組5-HT神經元甚至同一個神經元的投射。5-HT受體的現代分類是基於它的結構特徵和使用的第二信使系統。5-HT必須通過相應的受體的介導 方能產生作用。5-HT受體複雜,已發現7種5-HT受體亞型。其中僅5-HT3受體與配體門控通道離子通道偶聯,其餘6種均與G蛋白偶聯,他們的結構包 括7個跨膜區段,3個胞漿環和3個細胞外環。5-H通過激動不同的5-HT受體,可具有不同藥理作用。1.心血管系統 作用複雜。靜脈注射微克5-HT可引起血壓的三相反應:①短暫的降低,這與5-HT激動5-HT3受體,引起心臟負性頻率作用有關;②持續數分鐘高血壓, 這是5-HT激動5-HT2受體,引起腎、肺等組織血管收縮所致;③長時間的低血壓,是骨骼肌血管舒張所致,需要血管內皮細胞的參與。此外,5-HT激動 血小板5-HT2受體,可引起血小板聚集。2.平滑肌5-HT激動胃腸道平滑肌5-HT2受體或腸壁內神經節細胞5-HT4受體均可以引起胃腸道平滑肌收 縮,使胃腸道張力增加,腸蠕動加快;5-HT尚可興奮支氣管平滑肌,哮喘病人對其特別敏感,但對正常人影響較小。3.神經系統 動物側腦室注射5-HT後,可引起鎮靜、嗜睡和一系列行為反應,並影響體溫調節和運動功能。蟲咬和某些植物的刺顆刺激5-HT釋放,作用於感覺神經末梢, 引起癢、痛。5-HT本身尚無臨床應用價值。臨床上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SSRIs)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提高突觸間隙5-HT濃度以治療抑鬱強迫諸多精神徵狀。但存在著引發血清素綜合症的風險。

缺乏徵狀

很多健康問題與大腦血清素水平低有關。造成血清素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壓力、缺乏睡眠營養不良和缺乏鍛煉等。在降低到需要數量以下時,人們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問題,會間接影響個人計劃和組織能力。這種情況還經常伴隨壓力和厭倦感,如果血清素水平進一步下降,還會引起抑鬱

其他一些與大腦血清素水平降低有關的問題還包括易怒、焦慮、疲勞、慢性疼痛和焦躁不安等。如果不採取預防措施,這些問題會隨時間推移而惡化,並最終引起強迫症、慢性疲勞綜合征、關節炎、纖維肌痛和輕躁狂抑鬱症等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侵略行為和情緒波動。血清素水平較低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抑鬱、衝動行為、酗酒、自殺、攻擊及暴力行為,科學家甚至通過改變實驗動物腦內血清素水平,使他們更具有攻擊性。

代謝

血清素可以經單胺氧化酶(MAO)催化成5-羥色醛以及5-羥吲哚乙酸而隨尿液排出體外。5-HT的代謝主要是通過轉運體進行再攝取,一部分被降解另一部分被重新攝入囊泡。他的降解過程:經線粒體上的MAO,氧化脫氨基形成5羥吲哚乙醛,在經過醛脫氫酶的作用形成5-羥吲哚乙酸(5HILL)。5-羥吲哚乙酸可以作為抑鬱症患者自殺行為的預測標記。

補充

血清素是由叫做色氨酸的胺基酸產生,因此簡單的方法是多吃胺基酸(尤其是色氨酸)含量高的食物,肉類和堅果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可以提高大腦血清素水平。明亮的光線也有助於血清素水平提高,儘管還沒有科學證據,但增加日照時間對身體分泌血清素非常必要。碳水化合物對提高身體血清素水平也有幫助,雞蛋香蕉和胡桃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一些研究還發現,體育運動也有助於提高大腦中的色氨酸數量,這最終可以幫助提高血清素分泌,坐禪、丹田呼吸、嚼口香糖、以及一些有規律的相對簡單的活動都可以促進血清素的分泌。

香蕉含有維生素B6,可以提高血清素濃度,能有助於抵抗抑鬱症。

為了防治月經期由於血清素降低而引起的偏頭痛,可以在月經前一周每天攝入50毫克的維生素B6,然後在整個月經期把劑量提高到每天100毫克。維生素B6刺激產生血清素,能夠收縮血管,防止偏頭痛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過長時間每天服用50mg-2000mg的維生素B6,可能會步態不穩和雙腳麻木。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6 Wed 2014 11:11
  • 置頂 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指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或指纖維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漿。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提供結合蛋白、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

 

血清類別

牛血清替代品

胎牛血清 、透析型胎牛血清 、天然低IGG胎牛血清 、幹細胞培養胎牛血清 、特殊用途胎牛血清 、活性炭/葡萄糖處理胎牛血清 、胎牛血清替代物 、小牛血清 、新生牛血清 、加強型小牛血清 、補鐵小牛血清 、成牛血清 、供體馬血清兔血清 、雞血清 、豬血清 、馬血清 、其他動物血清 、合成血清替代品。  

主要成分

血清是由血漿去除纖維蛋白而形成的一種很複雜的混合物,其組成成份雖大部分已知,但還有一部分尚不清楚,且血清組成及含量常隨供血動物的性別、年齡、生理條件和營養條件不同而異。血清中含有各種血漿蛋白多肽、脂肪、碳水化合物、生長因子、激素、無機物等,這些物質對促進細胞生長或抑制生長活性是達到生理平衡的。對血清的成分和作用的研究雖有很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

第一:血清的成份可能有幾百種之多,目前對其準確的成份、含量及其作用機制仍不清楚,尤其是對其中一些多肽類生長因子、激素和脂類等尚未充分認識,這給研究工作帶來許多困難;

第二:血清都是批量生產,各批量之間差異很大,而且血清保存期至多一年,因此,要保證每批血清的相似性極為困難,從而使實驗的標準化和連續性受到限制;

第三:不能排除血清中含有易變物質,這被認為是「瓶中惡化」的原因之一。   

鑒別方法

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如將血液血管內抽出,放入試管中,不加抗凝劑,則凝血反應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膠凍。凝血塊收縮,其周圍所析出之淡黃色透明液體即為血清,也可於凝血後經離心取得。在凝血過程中,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塊,所以血清中無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最大的區別。而在凝血反應中,血小板釋放出許多物質,各凝血因子也都發生了變化。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並繼續發生變化,如凝血酶原變成凝血酶,並隨血清存放時間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這些也都是與血漿區別之處。但大量未參加凝血反應的物質則與血漿基本相同。為避免抗凝劑的干擾,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為樣品。  

血漿

血液成分

血漿是血液的液體成分,血細胞懸濁於其中。人體含有2750-3300毫升血漿,約佔血液總體積的55%。血漿的絕大部分是水(體積的90%),其中溶解的物質主要是血漿蛋白,還包括葡萄糖、無機鹽離子、激素以及二氧化碳。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同時也是運輸分泌產物的主要媒介。

將新鮮血液離心,使血細胞沉降,上層淡黃色清液即是血漿。血漿與血清的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等凝血因子。  

主要作用

●提供基本營養物質:胺基酸維生素、無機物、脂類物質、核酸衍生物等,是細胞生長必須的物質。

●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類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長因子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提供結合蛋白:結合蛋白作用是攜帶重要地低分子量物質,如白蛋白攜帶維生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轉鐵蛋白攜帶鐵。結合蛋白在細胞代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

●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有一些細胞,如內皮細胞骨髓樣細胞可以釋放蛋白酶,血清中含有抗蛋白酶成分,起到中和作用。這種作用是偶然發現的,現在則有目的的使用血清來終止胰蛋白酶消化作用。因為胰蛋白酶已經被廣泛用於貼壁細胞的消化傳代血清蛋白形成了血清的粘度,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機械損傷,特別是在懸浮培養攪拌時,粘度起到重要作用。血清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離子,他們在代謝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如SeO3,硒等  

常見問題

保存血清最好的方法?

血清應保存在-5C至-2OC。然而,若存放於4C時,請勿超過一個月。若您一次無法用完一瓶,建議將無菌分裝血清至恰當的滅菌容器內,再放回冷凍。   

如何解凍血清才不會使產品質量受損?

將血清從冷凍箱取出後,先置於2-8C冰箱使之溶解,然後在室溫下使之全溶。但必須注意的是,溶解過程中必須規則地搖晃均勻。  

如何避免沉澱物的產生?

1、解凍血清時,請按照所建議的逐步解凍法(-2O。C至4。C至室溫),若血清解凍時改變的溫度太大(如-20。C至37。C),實驗顯示非常容易產生沉澱物。

2、解凍血清時,請隨時將之搖晃均勻,使溫度及成分均一,減少沉澱的發生

3、請勿將血清置於37。C太久。若在37。C放置太久,血清會變得混濁,同時血清中許多較不穩定的成分也會因此受到損害,而影響血清的質量。

4、血清的熱滅活非常容易造成沉澱物的增多,若非必要,可以無須做此步驟。

5、若必須做血清的熱滅活,請遵守56。C,30分鐘的原則,並且隨時搖晃均勻。溫度過高,時間過久或搖晃不均勻,都會造成沉澱物的增多。 血清解凍後發現有絮狀沉澱物出現,該如何處理? 欲去除這些絮狀沉澱物,可以將血清分裝至無菌離心管內,以400g稍微離心,上清液即可接著加入培養基內一起過濾。但不建議以過濾的方法去除這些絮狀沉澱物,因為它可能會阻塞過濾膜。  

何謂熱滅活?

一般是以56C,30分鐘來處理已解凍的血清,因為此加熱步驟,可以使補體活化,而補體所參與的反應有:溶細胞活性,平滑肌的收縮,肥大細胞和血小板組胺的釋放,增強吞噬作用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趨化和激活。  

有必要做熱滅活嗎?

實驗顯示,經過正確處理的熱滅活血清,對大多數的細胞而言是不需要的。經此處理過的血清對細胞的生長只有微小的促進,或完全沒有任何作用,甚至通常因為高溫處理影響了血清的質量,而造成細胞生長速率的降低。而經過熱處理的血清,沉澱物的形成會顯著的增多,這些沉澱物在倒立顯微鏡下觀察,像是 "小黑點",常常會讓研究者誤以為是血清遭受污染,而把血清放在37C環境中,又會使此沉澱物更增多,使研究者誤認為是微生物的分裂擴增

因此我們建議您,若非必須,您可以不需要做熱處理這一步。如此一來,不但節省您寶貴的時間,更確保您血清的質量!另外,購買已滅活成品也不失一個捷徑,請在購買的時候注意詢問廠家是否是已滅活血清。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6 Wed 2014 11:04
  • 置頂 青睞

青睞

 

表示對人喜愛或尊重。


 
青睞 - 讀音

 
青睞青睞
音: qīng lài
青:黑色。青眼,眼睛正視時,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尊重;
睞:瞳人不正;看,向旁邊看:青~,旁~,明眸善~;

青睞 - 釋義

青,黑色。青眼,眼睛正視時,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尊重。白眼,眼睛斜視時則現出眼白,故“白眼”是對人輕視或憎惡的表示。阮籍“曠達不羈,不拘禮俗”(《魏春秋氏》)。嵇喜庸俗,雖為吊母喪而來,阮籍仍作白眼對之;嵇康高雅,且同為“竹林七賢”之屬,故阮籍對以青眼。後世以青眼表示對人尊重.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