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飛白書

 
 

飛白,又名飛白書,是東亞書法中的一種技法,指在書寫時,毛筆筆頭沒有完全出,出現枯筆,使得筆劃中留有拖絲或留白的現象。因令人以飛動之感,故稱飛白。

張懷瓘《書斷》載,「飛白書者,後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黃伯思在《東觀餘論》中解釋飛白之名為「取其若絲髮處謂之白,其勢飛舉為之飛」。飛白盛行於唐代,唐太宗本人即善飛白,筆力遒勁,尤為一時之絕[1]。貞觀十八年(644年)二月十七日,太宗賜宴於玄武門,三品以上的政要全部出席。太宗操筆作飛白書,群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競,散騎常侍劉洎登御床引手然後得之。有人稱劉洎當處死。太宗卻說:「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竟不加罪[2]。唐高宗亦雅好飛白,曾賜戴至德郝處俊李敬玄崔知悌等人。歐陽詢致力飛白的寫作,《書斷》認為他的「飛白冠絕,峻於後人,有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濃之勢,風旋電激,掀舉若神。」

飛白的成熟期在於宋朝,「五代以來,書札無體,鍾、王之法幾乎絕矣。(宋)太宗在南宮,留意翰墨,自是學者書體丕變。」[3]宋太宗在雍熙三年(986年)始學「飛白」,「出飛白二十軸賜宰相呂端等,人五軸,又以四十軸藏秘閣,字皆方圓數尺。」朱長文認為「飛白之法,始於蔡邕,工於羲、獻、肖子云,而大盛於二聖(宋太宗、仁宗)間。自古飛白罕有傳者,惟先帝(宋太宗)興之於已墜,永耀於將來。」[4]北宋吳中復擔任殿中侍御史,風節峻厲,曾彈劾宰相梁適甲沆等權貴,宋仁宗以飛白體寫「鐵御史」賜之。晏殊寫有四篇書法言論,《飛白書賦》、《御飛白書扇賦》、《謝賜飛白書表》、《御飛白書記》。蘇軾讚美飛白說:「其飛白,美哉多乎,其盡萬物之態也。霏霏乎若輕雲之蔽月,翻翻乎若長風之卷旆也。猗猗乎其若遊絲之縈柳絮,裊裊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帶也。」[5]宋太宗雖好飛白,卻認為「飛白字勢難工」[6],後代有「廢絕」的可能,清人陸紹曾輯《飛白錄》,收入飛白作者102人。

張懷瓘

 
 

張懷瓘,生卒年不詳。中國唐朝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人,著名書法家

初任鄂州司馬,工書法,「正、行可比虞、褚,草欲獨步於數百年間」,開元年間任職翰林供奉。他論斷「倉頡造字」說:「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著有《書議》、《書斷》、《文字論》、《六體書論》、《玉堂禁經》、《評書藥石論》等,其中開元十二年完成的《書斷》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理論著作之一,主要闡述了漢字各書體的發明和演變,品評了自秦漢至當時的書法家共一百二十餘人。

 

蔡邕[編輯]

 
 
蔡邕
東漢官員、文學家
Cai yong.jpg
三才圖會》的蔡邕像
姓名 蔡邕
伯喈
官職 東漢左中郎將
封爵 高陽鄉侯
出生 133年
豫州陳留
逝世 192年
 
 
 
著作

文集:

  • 《蔡中郎文集》(十卷,外傳一卷)

蔡邕(「邕」,拼音:yōng,注音:ㄩㄥ,音同「雍」;133年[1]-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中國東漢末年名士。

 

生平[編輯]

 

蔡邕博學多才,好辭章、數術、天文,精通音律,尤擅書法,發明飛白書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亦稱「蔡中郎」。據史書可推測出來的有兩女一子,其中只有長女蔡琰有記載姓名,字昭姬,因犯諱(司馬昭的諱字)《後漢書》記為蔡文姬,有名字記入史書,亦有文才。還有一女嫁給上黨太守羊衜,史書上沒留下名姓,但所生二子一女,大兒子早夭,女兒羊徽瑜嫁給司馬師,史書上稱為「景獻羊皇后」、「弘訓太后」[2]; 小兒子羊祜確實大大有名;蔡邕之孫蔡襲關內侯,可見蔡邕有子,但名不詳[3]。或然孫子和兒子根本沒有[4]

東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上奏請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許可。蔡邕親自用丹砂將經文書寫於石碑,再命工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這就是熹平石經

靈帝後期,蔡邕不容於內寵,乃亡命江海,隱居於吳郡治所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十二年。有一次,他聽到一塊桐木在火中爆裂的聲音,趕快把它揀出來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而琴尾已焦,這就是焦尾琴

董卓專權,強令蔡邕出仕,最初蔡邕不肯,董卓威脅他說,「我力能族人」(滿門抄斬),於是蔡邕趕忙坐牛車,前往洛陽報到,後拜左中郎將。封高陽鄉候,頗受重用,「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燕,輒令邕鼓琴贊事。」[5]董卓被殺,蔡邕傷感其遇,被司徒王允下獄,公卿們都惋惜蔡邕的才學,勸王允赦免蔡邕,太尉馬日磾(音密低)對王允說:「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奈失人望乎?」王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後令吾徒並受謗議。」邕遂死獄中[6]

家世[編輯]

本家[編輯]

  • 祖父
蔡攜,字叔業,有周之冑。漢順帝時「以司空高第遷新蔡長」 。
蔡棱,字伯直,東漢新蔡長
袁氏,東漢司徒袁滂
蔡文姬
蔡氏,上黨太守羊衜妻,西晉時封濟陽縣君
  • 孫 或是 從孫[7]
蔡襲,關內侯
蔡充別傳》載蔡充祖父蔡睦也是蔡邕之孫。但根據《晉書·蔡豹傳》,蔡睦應為蔡邕叔父蔡質孫,即蔡邕堂侄,《蔡充別傳》誤。[8]
  • 外孫
羊承,早夭
羊祜,西晉太傅
羊徽瑜,晉景帝司馬師

宗親[編輯]

  • 六世祖
蔡勳,字君嚴,好黃老之學,西漢平帝時為郿令。王莽篡漢初,不願出仕王莽所立新朝而遁山隱居。
  • 叔父
蔡質,字子文,靈帝時任衛尉,以罪下獄死。曾撰《漢官典職儀式選用》若幹篇,簡稱《漢官典儀》,雜記漢代官制及上書、謁見等儀式。
  • 堂兄弟
蔡谷,蔡邕在董卓麾下任官時向他商議辭官避居兗州一事。
  • 堂侄
蔡睦,蔡質之孫,遷徙宗族避居考城。

 

 

 

黃伯思[編輯]

黃伯思(1079年-1118年),字長睿,別字霄賓,號雲林子。北宋邵武(今屬福建)人,北宋書法家、書學理論家。

黃履之孫。元符三年(1100年)進士。歷通知司戶、河南府戶曹參軍,曾詳定《九域圖誌》。累遷秘書郎。終官校書郎。善寫書法,精通篆、隸、正、行、草。著有《法帖刊誤》2卷,此書糾正了《淳化閣帖》不少錯誤。又著有《東觀餘論》,另有《博古圖說》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組合家具圖冊《燕几圖》也是黃伯思所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