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

 
 
 
美國國旗的 紐約
 
英國國旗 倫敦
 
法國國旗 巴黎
 
國旗日 東京
 
Honkon'nohata 香港

世界城市(和世界,英語: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以及主要的經濟,在政治上,在文化中心功能的基礎集成,全球高影響力和重要性的角度看這個城市的是。全球城市也被稱為。

 

概述編輯]

從世界城市的派生詞編輯]

它不能說是有關於它的歷史意義,今天的罷工,在“世界城市”一個字恩根原產許多理論,組織的歷史概念,仍然有[1]地理學家的,是“城市群”的作者讓·戈特曼的是,世界城市偉大的作家,歌德1787到,羅馬為了表達的性質作為城市文化的卓越創造歷史曾表示,發起的一句話是,“weltstadt”與(德語世界城市)[1]。但另一方面,倫敦大學的地理學家彼得·霍爾表示“世界城市”,蘇格蘭的區域規劃家帕特里克·格迪斯 “城市”的演進(是1915年的一本書叫),最重要的,在“世界它說的是一個名為“世界城市”和(世界城市),在大城市裡,“這是開展業務的一個非常大的一部分,這樣的整合,這個詞的由來格迪斯尋求[1]

世界城市的定義編輯]

全球貨幣和跨國公司的形成具有全面的20世紀70年代,定義為“世界城市”的城市主場的活動,支持企業和企業總部的國際討論複雜的,實現這些城市的發展在開始[2]1986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約翰·弗里德曼,代表了“世界城市假說”,你定義了一個世界城市[3]。世界主要城市的定義弗里德曼如下。

  • 在資本主義制度,企業郵局的世界體系,金融中心城市發揮其功能,為區域和國家經濟的一個結點,以及全球系統[3]
  • 對於跨國公司使用位於作為基礎,複雜的國際和空間層次的城市是位於[3]
  • 反映全局函數,企業,國際化的中央部門的綜合管理金融交通通訊 ​​,廣告保險法律等城市的高階商務服務,如增長[3]

199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斯基亞·薩森他的書,“全球城市-紐約,倫敦,東京”中,使用表達式“全球城市”和(全球城市)的第一次。弗里德曼不得不擴大世界城市理論觀較重本身下落跨國公司總部,但薩森是“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都足以作為衡量城市的經濟實力相比的措施該公司表示,“都走了,現在資金有什麼活動,如更高的企業服務的國際都市層級已被描述為具有意義的影響因素,形成世界城市[4]。分散的經濟活動的全球範圍內鼓勵全球範圍內的整合,形成了控制功能的同時,(這些中心功能集成幾個城市紐約倫敦東京等)什麼將是一個全球性的城市5] 。

1970-1990年的編輯]

20世紀70年代,從20世紀80年代到城市形成了世界,傾向於認為金融為主導逐步提升,財務資金全球化的結果可想而知性格,成為強大的,也許[6]衛星通信計算機和通信的跨越式發展,世界金融中心,相信多國工業和貿易的全球管理24小時連接成為可能也是一個因素[7]。因此,綜合國際信息,通過移動錢無國界的世界經濟,以控制國際金融中心的出現,世界各地的城市層次站在頂端的[7]1990年的時候,紐約 - 倫敦 -東京被稱為“三大世界城市”,它出現在世界城市體系之上,全球經濟[8]。倫敦和紐約的國際金融鞏固地位的經濟中心和世界各地,被重點轉移到經濟業務的服務更高階的[9]。世界經濟傾斜,以資助日益增強的金融市場,世界各地的國際貨幣擴張帶來的業務服務的盈利能力[9]。國際金融,商業和文化服務,這些倫敦和紐約,旅遊設計溝通是來到了重生被稱為“世界城市”為中心,如[9]。在另一方面,經濟結構是從紐約和倫敦不同,服務和金融更不用說當我嘗試都會區,東京是高科技批發業被整合到城市工業的全套型產業結構是,是世界城市的形成與經濟功能的全能城市,可以這麼說,[10]2001年大倫敦管理局報告也刊登在“倫敦計劃”,它已被定義為“世界城市真正的”紐約,倫敦和東京,三個超齡三個城市作為一個國際都會繼續是[11] 。

世界級城市的編輯]

2014年當前,世界城市,最欣賞的主要學術研究的紐約倫敦,那麼他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一個“兩大世界城市”了所有其他的城市[12] [13] [ 14] [15]。可以用“三大”曾經有許多的角落評價東京東京的金融市場和一個全局函數,負責發展並不如倫敦和紐約[16],如經濟的長期日本經濟低迷同時,這也是要設置退一萬步。然而,城市在東京整體受力還是非常高的,巴黎被定位為“四大世界城市”的四大城市,包括很多[12] [13] [17]。雖然四大世界傳統城市維護上層,亞洲代表的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的世界城市等級,強調更多的與業務相關的,特別是,或者,伴隨著東京和巴黎排名在他們[15] [14]。另外,洛杉磯芝加哥華盛頓首爾也已在許多指標名列前10名,我說,最好的城市之一。2014年四月,美國的AT科爾尼公佈的世界城市的最新版本(GCI)指數[12]。它成為了世界第一的紐約如下最後在綜合評價,倫敦,巴黎,東京,香港,其次是下文。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世界第二的首都北京飆升,扮演的前10名,第一次[12]

世界主要城市的每個地區編輯]

發達國家經濟超級大國與對齊北美歐洲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有一種傾向,世界頂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三個最大的經濟體)[12]在美國的帶動下,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和華盛頓特區是一個世界城市的典型,在加拿大多倫多是,墨西哥墨西哥城釋放了總理的存在。世界城市有很多歐洲,但顯然其中倫敦巴黎是存在的突出。是除了主要國家的首都柏林莫斯科馬德里羅馬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蘇黎世,許多國際組織都設在布魯塞爾維也納日內瓦阿姆斯特丹等。跨過歐亞進一步伊斯坦布爾也是在歐洲是世界領先的城市。亞洲領先的城市在世界上都集中在東亞經濟規模是巨大的尤其是,日本東京中國北京上海香港韓國首爾是典型的。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吉隆坡曼谷,南亞孟買德里卡拉奇,西亞利雅得迪拜多哈說,世界城市,代表各區域的[12] 大洋洲悉尼墨爾本南美布宜諾斯艾利斯聖保羅波哥大非洲開羅約翰內斯堡內羅畢,可以引為世界頂級城市的每個地區通常是[12] 

特大城市和城市的世界編輯]

作為對比的城市理念與國際城市,說明根據人口的城市規模的大小,主要是大城市有一個(大市)。聯合國2014年根據已公佈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統計東京那裡,2030年預計即使在當時保持的世界[18]東京首都圈超過30萬以上的人在世界上只有人口的大都市區[19],並在同一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在生產總量,韓國西班牙的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上面還。形成一個大都市區在世界上紐約也面臨著人口約20萬人,這是結合了世界上強大的兩性大城市,並隨著城市東京的城市。在另一方面,巴黎和倫敦可以提及的世界城市也是典型,在都會區人口名古屋,是大致相同的水平[19],很難說是世界上頂級的大城市。薩斯基亞·薩森是讓“世界在許多城市是不是一個巨無霸”,例如,蘇黎世日內瓦的非大型市區人口不到100萬人,但恆評價為世界城市這是一個城市,已經深入人心。在另一方面,拉各斯是圍繞人口1000萬人的大都市,但薩森進行了評估,而不是一個世界城市的大型簡單[20],人口規模大的東西,但都“當地貧困全球聯動我留在那個位置。“

世界城市的特點編輯]

世界城市的標誌的要點,如下所示。

經濟特徵編輯]

政治功能編輯]

 
白宮

文化特色編輯]

社會基礎設施的特點編輯]

科學調查編輯]

世界城市指標編輯]

美國的全球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2014年四月,宣布(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2014年)的世界城市指標,第四輪的報告[12]2008年是全球城市研究的權威這個排名,開始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斯基亞·薩森著名的城市在世界上的研究GaWC彼得·泰勒導演,代表在同一報告中的觀點,代表它已成為世界城市指標的基礎之一。

它已經評估了世界各地的84個城市主要的主題,“信息共享”,“人力資本”,“商業活動”(30%加權平均),(增長30%),(增長15%),“文化體驗”(同15%五區),中(10%),“政治參與”,它決定了綜合評價訂購了總共26的衡量標準。根據調查結果,其次是以前的紐約是世界上最好的,倫敦巴黎東京,並已被評為城市前四名的城市,包括走在世界前列。在部門,紐約的“商業活動”,“人力資本”和巴黎的“信息發布”,倫敦是“文化體驗”,華盛頓特區,獲得了最高分的“政治承諾”的說法。
(資料來源:2014年全球城市指數和新興城市展望

世界城市的地位(世界)
#1紐約
#1紐約
第二屆倫敦
第二屆倫敦
3家酒店在巴黎
3家酒店在巴黎
東京4日
東京4日
第五屆香港
第五屆香港
6洛杉磯
6洛杉磯
7芝加哥
7芝加哥
8北京
8北京
9新加坡
9新加坡
10日華盛頓
10日華盛頓
十大世界城市
排行
波動
得分
沒有增加或減少 美國國旗的 紐約 61.7
沒有增加或減少 英國國旗 倫敦 58.1
沒有增加或減少 法國國旗 巴黎 52.3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日 東京 47.2
沒有增加或減少 Honkon'nohata 香港 41.3
沒有增加或減少 美國國旗的 洛杉磯 38.0
沒有增加或減少 美國國旗的 芝加哥 36.8
增加 六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北京 35.1
增加 二 國旗新加坡 新加坡 34.3
沒有增加或減少 美國國旗的 華盛頓特區 33.4
十一 減少 二 國旗比利時 布魯塞爾 32.9
十二 減少 四 國旗韓國 首爾 32.6
13 增加 三 國旗加拿大 多倫多 32.4
14 減少 二 國旗澳大利亞 悉尼 32.3
十五 增加 三 西班牙國旗 馬德里 31.8
十六 減少 三 國旗奧地利 維也納 30.3
17 增加 二 國旗俄羅斯 莫斯科 29.5
十八 增加 三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上海 29.4
19 增加 一 德國國旗的 柏林 29.4
增加 二 國旗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 28.9
21 減少 六 美國國旗的 波士頓 28.6
22 減少 五 美國國旗的 舊金山 27.2
23 沒有增加或減少 德國國旗的 法蘭克福 26.7
24 沒有增加或減少 西班牙國旗 巴塞羅那 26.7
25 增加 七 國旗澳大利亞 墨爾本 26.7
26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荷蘭 阿姆斯特丹 26.3
27 增加 二 國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迪拜 26.3
28 增加 九 國旗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26.0
29 增加 七 美國國旗的 邁阿密 25.5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加拿大 蒙特利爾 25.4
排行
波動
得分
31 減少 六 國旗瑞士 蘇黎世 25.4
32 減少 四 國旗意大利 羅馬 24.1
33 減少 六 國旗瑞典 斯德哥爾摩 23.5
34 減少 一 旗巴西 聖保羅 23.4
35 減少 一 國旗墨西哥 墨西哥城 23.0
36 增加 三 美國國旗的 亞特蘭大 22.7
37 減少 六 德國國旗的 慕尼黑 22.4
38 沒有增加或減少 美國國旗的 休斯頓 22.3
39 減少 四 國旗瑞士 日內瓦 21.7
四十 沒有增加或減少 標誌中國共和國 台北 21.3
41 增加 四 國旗印度 孟買 20.9
42 增加 一 國旗泰國 曼谷 20.7
43 減少 一 國旗丹麥 哥本哈根 20.6
44 減少 三 國旗意大利 米蘭 20.0
45 減少 一 國旗愛爾蘭 都柏林 18.1
46 國旗匈牙利 布達佩斯 17.5
47 國旗捷克共和國 布拉格 17.5
48 國旗加拿大 溫哥華 17.5
49 增加 一 國旗埃及 開羅 17.5
美國國旗的 達拉斯 17.4
51 增加 三 國旗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17.2
52 增加 三 國旗哥倫比亞 波哥大 16.4
53 減少 四 國旗馬來西亞 吉隆坡 16.3
54 減少 八 國旗以色列 特拉維夫 15.9
55 減少 八 國旗日 大阪 15.8
56 減少 三 旗巴西 里約熱內盧 15.6
57 減少 九 國旗印度 新德里 15.2
58 國旗智利 聖地亞哥 14.7
59 減少 七 旗南非 約翰內斯堡 14.2
六十 國旗波蘭 華沙 13.6
排行
波動
得分
61 國旗秘魯 利馬 13.6
62 國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阿布扎比 13.3
63 減少 十二 菲律賓國旗 馬尼拉 12.7
64 國旗卡塔爾 多哈 12.4
65 國旗沙特阿拉伯 利雅得 11.5
66 減少 六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廣州 11.0
67 減少 十二 國旗委內瑞拉 加拉加斯 10.9
68 減少 十二 國旗肯尼亞 內羅畢 10.5
69 減少 十一 國旗印度 班加羅爾 10.2
70 減少 九 國旗越南 胡志明市 8.9
71 旗南非 開普敦 8.9
72 國旗印度  7.6
73 減少 八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深圳 7.2
74 減少 十五 國旗尼日利亞 拉各斯 7.2
75 減少 十二 國旗孟加拉國 達卡 7.1
76 減少 14 國旗巴基斯坦 卡拉奇 6.9
77 國旗巴林 麥納麥 6.8
78 國旗摩洛哥 卡薩布蘭卡 6.3
79 減少 十五 國旗印度 加爾各答 6.0
80 國旗埃塞俄比亞 亞的斯亞貝巴 5.7
81 國旗突尼斯 突尼斯 5.3
82 國旗巴基斯坦 拉合爾 4.8
83 國旗剛果民主共和國 金沙薩 4.7
84 減少 十八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重慶 3.8

 

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編輯]

來自日本研究所的世界城市排名的戰略性城市森林紀念基金會2014年公佈的世界是十月和7個“全球動力城市指數2014”城市綜合實力排名[13]。(經濟,研發,文化,交流,居住,環境,交通和獲取),並入選了世界領先的40個主要城市的主要六個方面,佔全市4的力量,引領現代進一步的城市活動基於津市的全球五大角色的演員的角度(“管理”,“研究員”,“藝術家”,“遊客”),以及城市叫做“居民”,來評價城市多方面的綜合實力。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城市,為連續第三年的整體實力和倫敦是第二位的紐約,在3位在巴黎的4位和東京四大城市,其中包括仍在大城市為5位以下離別。應該指出的是,從2010年版,森紀念基金會,開始了“年鑑”以及排名的詳細分析的出版物。
(資料來源:世界2014年城市綜合實力排名

世界城市的地位(世界)
排在第二位的紐約
排在第二位的紐約
#1倫敦
#1倫敦
3家酒店在巴黎
3家酒店在巴黎
東京4日
東京4日
5日新加坡
5日新加坡
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前五位
排行
波動
得分
沒有增加或減少 英國國旗 倫敦 1485.8
沒有增加或減少 美國國旗的 紐約 1362.8
沒有增加或減少 法國國旗 巴黎 1292.4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日 東京 1276.1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新加坡 新加坡 1138.6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韓國 首爾 1117.8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荷蘭 阿姆斯特丹 1055.5
沒有增加或減少 德國國旗的 柏林 1054.9
增加 二 Honkon'nohata 香港 1012.8
減少 一 國旗奧地利 維也納 1004.3
十一 減少 一 德國國旗的 法蘭克福 988.1
十二 增加 三 國旗瑞士 蘇黎世 973.8
13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澳大利亞 悉尼 968.7
14 沒有增加或減少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北京 960.3
十五 減少 三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上海 958.3
十六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瑞典 斯德哥爾摩 954.3
17 增加 一 國旗加拿大 多倫多 938.5
十八 增加 二 國旗丹麥 哥本哈根 921.7
19 減少 二 西班牙國旗 馬德里 914.8
增加 二 美國國旗的 洛杉磯 912.0
21 增加 六 國旗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901.2
22 增加 二 國旗加拿大 溫哥華 894.1
23 減少 二 國旗比利時 布魯塞爾 884.6
24 增加 二 美國國旗的 華盛頓特區 884.4
25 增加 五 國旗意大利 米蘭 874.3
26 減少 三 國旗日 大阪 872.5
27 減少 八 西班牙國旗 巴塞羅那 869.3
28 減少 三 國旗瑞士 日內瓦 860.4
29 增加 三 國旗泰國 曼谷 851.0
增加 一 美國國旗的 波士頓 846.7
31 減少 二 美國國旗的 芝加哥 840.9
32 減少 四 美國國旗的 舊金山 832.0
33 沒有增加或減少 標誌中國共和國 台北 816.3
34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馬來西亞 吉隆坡 786.7
35 增加 一 國旗俄羅斯 莫斯科 760.3
36 減少 一 國旗日 福岡 747.4
37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墨西哥 墨西哥城 711.7
38 沒有增加或減少 旗巴西 聖保羅 692.8
39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印度 孟買 615.3
四十 沒有增加或減少 國旗埃及 開羅 537.5

世界城市的調查編輯]

2013三月,英國領先的房地產萊坊發表(財富報告的全球城市調查)世界城市的最新調查顯示,[26]。它已經評估了世界,“經濟活動”,“政治大國”,“生活質量”的40個主要城市的主題,它由四個部門的綜合評價排名“的知識和影響力。” 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城市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其次是下文。在另一方面,在富裕與更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的調查,是最重要的城市是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其次是下文。

總體
排名
經濟
活動
政治權力生活
質量
知識與
影響
美國國旗的 紐約
英國國旗 倫敦
法國國旗 巴黎 十一
國旗日 東京 23 13
Honkon'nohata 香港 26
國旗新加坡 新加坡 23 22
國旗澳大利亞 悉尼 17 十二
美國國旗的 華盛頓特區 14 19 23
國旗加拿大 多倫多 十二 十五 十五
國旗瑞士 蘇黎世 十一 24 22
十一 德國國旗的 柏林 十八
十二 國旗比利時 布魯塞爾 27 25 21
13 國旗韓國 首爾 28 十一 28
14 美國國旗的 波士頓 19 25 24
十五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北京 四十 27
十六 國旗加拿大 溫哥華 38 19 十六
17 美國國旗的 芝加哥 13 29 14
十八 國旗奧地利 維也納 23 27 13
19 國旗荷蘭 阿姆斯特丹 十六 26 14 19
美國國旗的 洛杉磯 21 十五
21 國旗瑞典 斯德哥爾摩 22 28 十八
22 國旗澳大利亞 墨爾本 35 十二
23 德國國旗的 法蘭克福 33 36
24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上海 17 39 35
25 美國國旗的 舊金山 十五 34 27
26 美國國旗的 邁阿密 29 17 34
27 國旗瑞士 日內瓦 26 38 24
28 國旗挪威 奧斯陸 32 21 32
29 國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迪拜 十八 十八 36 29
國旗俄羅斯 莫斯科 24 37 31
31 國旗加拿大 蒙特利爾 37 31 十六 17
32 國旗新西蘭 奧克蘭 33 四十 十二 33
33 國旗以色列 特拉維夫 39 13 38
34 國旗意大利 米蘭 31 37 29 25
35 國旗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 四十 14 35 28
36 旗巴西 聖保羅 32 十六 33 37
37 國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阿布扎比 25 21 38 四十
38 國旗印度 孟買 36 22 32 39
39 國旗馬來西亞 吉隆坡 34 36 31
四十 國旗泰國 曼谷 35 39 34 26

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編輯]

2012 3月,英國雜誌經濟學是研究部經濟學人智庫和美國花旗集團公佈的120個主要城市的競爭力報告,[14]。“到期日金融”,“人力資本”(比例30%到整個)“經濟實力”(15%),「行政效率」(15%),(增長10%),八田“物質資本”,“全球呼籲”(10%),(增長10%),“環境與自然災害風險”(同為5%),“社會和文化的特點”(5%)數字化,並進行綜合評價。根據這份報告的結果,世界城市在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紐約是繼倫敦新加坡香港巴黎東京之後。全市前30名如下。
(來源:熱點標杆全球城市競爭力

世界城市的地位(世界)
#1紐約
#1紐約
第二屆倫敦
第二屆倫敦
第三屆新加坡
第三屆新加坡
4家酒店在巴黎
4家酒店在巴黎
第四屆香港
第四屆香港
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前五位
排行
得分
美國國旗的 紐約 71.4
英國國旗 倫敦 70.4
國旗新加坡 新加坡 70.0
法國國旗 巴黎 69.3
Honkon'nohata 香港 69.3
國旗日 東京 68.0
國旗瑞士 蘇黎世 66.8
美國國旗的 華盛頓特區 66.1
美國國旗的 芝加哥 65.9
美國國旗的 波士頓 64.5
十一 德國國旗的 法蘭克福 64.1
十二 國旗加拿大 多倫多 63.9
13 美國國旗的 舊金山 63.3
13 國旗瑞士 日內瓦 63.3
十五 國旗澳大利亞 悉尼 63.1
十六 國旗澳大利亞 墨爾本 62.7
17 國旗荷蘭 阿姆斯特丹 62.4
十八 國旗加拿大 溫哥華 61.8
19 美國國旗的 洛杉磯 61.5
國旗瑞典 斯德哥爾摩 60.5
國旗韓國 首爾 60.5
22 國旗加拿大 蒙特利爾 60.3
23 美國國旗的 休斯頓 59.9
23 國旗丹麥 哥本哈根 59.9
25 國旗奧地利 維也納 59.8
25 美國國旗的 達拉斯 59.8
27 國旗愛爾蘭 都柏林 59.5
28 西班牙國旗 馬德里 59.4
29 美國國旗的 西雅圖 59.3
美國國旗的 費城 58.5

GaWC 編輯]

英國 “的世界城市網絡的研究與全球化 “是(GaWC)2014年月,發表最新的世界城市等級[15]。評價標準一直專業從事工商界,會計廣告法律管理諮詢金融和高級服務辦公室的某家公司之類的連通全球的位置,如充足,在城市間[27]。世界城市45已被評為最高級的“阿爾法”和(四類)如下。
(資料來源:世界根據GaWC 2012

世界城市的地位(世界)
倫敦
倫敦
紐約
紐約
世界城市被評為阿爾法+ +
評級
阿爾法+ + 英國國旗 倫敦
美國國旗的 紐約
阿爾法+ Honkon'nohata 香港
法國國旗 巴黎
國旗新加坡 新加坡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上海
國旗日 東京
標誌中國人民共和國 北京
國旗澳大利亞 悉尼
國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迪拜
阿爾法 美國國旗的 芝加哥
國旗印度 孟買
國旗意大利 米蘭
國旗俄羅斯 莫斯科
旗巴西 聖保羅
德國國旗的 法蘭克福
國旗加拿大 多倫多
美國國旗的 洛杉磯
西班牙國旗 馬德里
國旗墨西哥 墨西哥城
國旗荷蘭 阿姆斯特丹
國旗馬來西亞 吉隆坡
國旗比利時 布魯塞爾
阿爾法 - 國旗韓國 首爾
旗南非 約翰內斯堡
國旗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
國旗奧地利 維也納
美國國旗的 舊金山
國旗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國旗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國旗瑞士 蘇黎世
國旗波蘭 華沙
美國國旗的 華盛頓特區
國旗澳大利亞 墨爾本
國旗印度 新德里
美國國旗的 邁阿密
西班牙國旗 巴塞羅那
國旗泰國 曼谷
美國國旗的 波士頓
國旗愛爾蘭 都柏林
標誌中國共和國 台北
德國國旗的 慕尼黑
國旗瑞典 斯德哥爾摩
國旗捷克共和國 布拉格
美國國旗的 亞特蘭大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花水母[編輯]

 
 
 
桃花水母屬
索氏桃花水母
索氏桃花水母
保護狀況
Status iucn3.1 CR zh-hant.svg
極危IUCN 3.1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 複細胞動物亞界 Metazoa
門: 刺胞動物門 Cnidaria
綱: 水螅綱 Hydrozoa
目: 淡水水母目 Limnomedusae
科: 笠水母科 (Olindiasidae)
屬: 桃花水母屬 Craspedacusta

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是一類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生命周期由無性繁殖有性繁殖階段組成。

 

 

歷史[編輯]

近代動物學上記載,1880年桃花水母首次由E. R. 蘭克斯特(Lankster)發現於英國,建立桃花水母屬。中國則於1907年第一次在宜昌發現。但據某些學者考證,這種水母古代稱為「桃花魚」,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愛情的象徵。古人認為「桃花魚」乃桃花花瓣落水而生。

特徵[編輯]

淡水水母大多生活在與大型河流隔絕的小河溝、小水塘中,它的身體呈半球形,乳白色,半透明。桃花水母的傘緣有觸手,按其長短和著生位置可分為數級,有4條輻管和1環管。不同品種的桃花水母生殖腺有綠、褐黃、紅、黑等色。

桃花水母分為無性的水螅型(poppy)階段和有性的水母型(medusa)階段。

中國國內情況[編輯]

由於生存環境受到破壞,宜昌桃花水母及四川桃花水母可能已經滅絕。而秭歸桃花水母、短手桃花水母、樂山桃花水母、信陽桃花水母、中華桃花水母和楚雄桃花水母等六種桃花水母已被列為瀕危級物種。 [1]。至於杭州桃花水母曾一度以為已經滅絕,但2010年8月尾,諸暨市阮市鎮包村有村民在自家池塘重新發現桃花水母出現[2]。2002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雲台山景區的子房湖內發現了桃花水母。[3][4]2012年9月,在青島市城陽區夏庄街道李家沙溝社區的一處小型水庫內發現了大量桃花水母。[5]

種類[編輯]

  • 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 伊勢桃花水母
  • 中華桃花水母
  • 樂山桃花水母
  • 杭州桃花水母
  • 信陽桃花水母
  • 四川桃花水母
  • 秭歸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kawaii)
  • 楚雄桃花水母
  • 短手桃花水母
  • 宜昌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是地球上最低等級生物,距今已有6.5億年,出現時間比恐龍早幾億年,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 活化石 ”,其本身獨有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義。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有極高的要求,水質不能有任何污染,活體罕見,極難製成標本,被國家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

編輯摘要
中文學名:桃花水母   中文別名:桃花魚、降落傘魚、水螅水母
英文名:freshwater jellyfish   界:動物界
門:刺胞動物門   綱:水螅綱
目:淡水水母目   科:笠水母科
屬:桃花水母屬   種:桃花水母
分佈:世界性分佈,英國1880年的索氏桃花水母分佈的國家有:日本、韓國、菲律賓、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荷蘭、西班牙、波蘭、羅馬尼亞、捷克、丹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巴拿馬、智利等。中國在四川、浙江、湖北、江西南昌等地都有發現。
 

桃花水母- 科學分類

(圖)“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圖冊

桃花水母,通稱“桃花魚”,“降落傘魚”,因多棲於淡水,故又名淡水水母。北半球淡水中廣泛分佈的索爾比氏桃花水母(C. sowerbyi)直徑約2公分(0.8吋),鐘形身體的邊緣有數百根短觸手。

螅形體高約2毫米(0.08吋),借出芽方式產生水母體。水母體分雌雄,分別產卵和精子。受精後成自由游泳的浮浪幼體,降在物體表面上長成水螅體。

世界性分佈,中國在四川、浙江、湖北等地都有發現。

桃花水母- 體態特徵

(圖)雲南湖泊中桃花水母雲南湖泊中桃花水母圖冊

桃花水母身體僅由兩層細胞構成,體內有一腔,為消化吸收食物之處,相當於其他動物的腸,屬於腔腸動物。桃花水母體態晶瑩透明,在水中游動,姿態狀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

桃花水母的外形像一把撐開的傘,或一個倒扣的碗,稱為傘體,傘邊緣有許多細線狀的觸手,這是它的捕食器官。口朝向傘下方,位於一條管子的末端,具4片唇。食物由此吞入,消化不了的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所以桃花水母有口無肛門。傘緣有一水平緣膜,此為水螅水母的共同特徵。

桃花水母為世界的稀有動物,出現時間一般較短,故難於發現。由於它們多在早春桃花盛開時節出現,有的為粉紅色,在水中游動,狀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因此,中國古代稱它們為“桃花魚”。但又明確指出,桃花魚“非魚也,生於水,故名之曰魚;生於桃花開時,故名之曰桃花魚”。這種正確認識在幾百年前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桃花水母- 分佈範圍

世界性分佈,1880年的索氏桃花水母分佈的國家有:日本韓國菲律賓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荷蘭西班牙波蘭羅馬尼亞捷克丹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巴拿馬智利等。

1959年台灣報導一新種寇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kou),而Kramp(1961年)認為此非新種,乃是索氏桃花水母,這有待證實。日本1922年的伊勢桃花水母,僅分佈於日本,且只採得一次標本。

中國在四川浙江湖北江西南昌等地都有發現。根據國內專家50多年來的調查研究,自1907年至2002年,95年間,中國共有14省53市、縣有桃花水母的分佈,有些地區只發現一次,如長沙成都、四川灌縣、廈門河南信陽台灣香港等,而少數地區幾乎年年出現。中國桃花水母的種類多、分佈廣、記錄早,這是其他國家不能與之相比的。

桃花水母作為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活體極為罕見,和桃花一樣一年只現身一次。

桃花水母- 歷史

(圖)寧波鄞州出現桃花水母寧波鄞州出現桃花水母圖冊

在動物學上,世界上首次記錄桃花水母是在1880年,標本採自英國倫敦,訂名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1880)。約半個世紀後,才在世界各地陸續被發現,主要在亞洲、歐洲、美洲等溫帶地區,大洋洲也有發現。

中國的桃花水母第一次發現並定名是1907年,為一日本人採得,經日本學者丘淺訂名為宜昌桃花水母[C.kawaii(Oka,1907)]。

明萬曆三十七年《歸州志》中有“桃花魚”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桃花水母最早的記錄。清雍正三年(1726)《古今圖書集成》中曾這樣細緻而生動地描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形如榆莢,大小不一,蠕蠕然游水中,動則一斂一收,若人攢指收放之狀,不知避人,取貯盂中亦然。離水取視,不過如涎一捻,綿軟無復形體。”清道光十九年(1839)《歸州志》中有“桃花魚出叱溪河,桃花開時始見,有紅白二種,花落後即無”記載。其他古籍中還有:“桃花魚形圓,薄如蟬翼,浮水面作翕張狀。”對其出現時期說:“以桃花為生死,桃花既盡,則是無物矣。”根據已查到的資料,可以肯定中國對桃花水母的認識至少早於歐美各國270多年。

桃花水母- 種類

(圖)虎峪發現桃花水母虎峪發現桃花水母圖冊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桃花水母已發現11種,除英國的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勢桃花水母(1922)兩種外,其餘9種均產在中國:

宜昌桃花水母(1907)僅分佈於湖北

中華桃花水母(1939)分佈在四川樂山、湖北宜昌等地

樂山桃花水母(1939)分佈於四川樂山、湖北秭歸重慶等地

杭州桃花水母(1980)僅分佈於杭州

信陽桃花水母(1980)僅分佈於河南信陽獅河港

川桃花水母(1984)僅分佈於四川灌縣青城山

秭歸桃花水母(1985)分佈在湖北秭歸、重慶等地(隨著三峽水庫蓄水,秭歸桃花水母棲息地已被破壞)

楚雄桃花水母(2000)僅分佈於雲南楚雄市

短手桃花水母(2002)僅分佈於湖北秭歸縣

貴州桃花水母(2010)發現於貴州省鎮遠縣舞陽河

桃花水母- 生殖規律

(圖)江西發現罕見桃花水母群江西發現罕見桃花水母群圖冊

成熟的水母體,有雌雄之分。觸手細長,伸向上方的均為雌性,觸手短粗,垂向下方的為雄性。雌雄將卵子精子排到水中,卵受精發育成一個微小的滿被纖毛的浮游幼蟲,後幼蟲一端接觸石土央等外物,固著,發育成一個極小的樹枝狀的水螅體。水螅體可度過酷熱的夏季和嚴寒的冬季,待來年春天,以出芽生殖產生水母體。水母體成熟後,再進行有性生殖。

桃花水母- 生活環境

(圖)桃花水母再現蕭山桃花水母再現蕭山圖冊

桃花水母的生活史為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而成,螅狀體(水母的“童年”)對環境要求極低,而一旦分離出水母則對環境和水質要求很高。環境適應時,螅狀體便自然分離出水母;環境不利時,螅狀體便長期吸附於水下或岩石縫中世代生存下去。

研究水母長達40多年的專家在無錫翠湖發現桃花水母時,用量杯舀取湖水,測出pH值為6.4。和振武表示,這一微酸水環境最適宜水母生長。水源主要來自附近的鹿頂山山澗。

桃花水母- 生活習性

3
養在玻璃缸內的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體態晶瑩透明,在水中游動,姿態優美。它的傘體不停地收縮與舒張,將下傘腔內的水壓出體外,藉此朝相反的方向緩慢游動。當遇到食物時,觸手上的刺絲囊即射出刺絲,刺中被捕獲物,頃刻將其中毒身亡,以觸手送入口中,吞入胃內。桃花水母多以劍水蚤、小線蟲、小環蟲、小蝌蚪、小魚苗等為食。

桃花水母- 生存現狀

4
虎峪桃花水母

全世界100多年來只發現桃花水母11種。中國雖然種類多、分佈廣,但由於桃花水母生存的水體的水質被污染,自然環境遭破壞,生態失去平衡,目前能採到生活桃花水母的地方全國也不過二三處。因此中國這一稀有物種已瀕臨滅絕。中國分佈的9種桃花水母中,宜昌桃花水母和信陽桃化水母和短手桃花水母已被列入國家瀕危動物紅色名錄最高級——極危物種,而杭州桃花水母樂山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中華桃花水母楚雄桃花水母等5種列入瀕危級物種 ​​。

2012年9月5日,青島市民在城陽夏莊街道李沙社區一水庫洗衣服時,無意中發現水里漂浮著一些水母。當天,經過青島水族館專家鑑定,​​這種水母名叫桃花水母,屬於誕生於五六億年前的遠古生物。

桃花水母- 研究價值

研究專家指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作為生物進化過程形成的一個物種,其地位絲毫不遜於大熊貓。桃花水母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其特有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為研究和了解物種的遺傳、進化提供了條件。

桃花水母- 發現案例

2012年,在南至廣西、北到河北、西至雲南、東到浙江的13個省市都發現過桃花水母的“身影”。據粗略統計,在2012年6月至8月的3個月內,有22次的媒體報導提及桃花水母是“水中熊貓”。

 

2013年10月24日,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上結村的一個水池中24日突然出現了大量奇怪的浮游生物,這些生物通體透明,呈桃花瓣狀,彷彿飄落水中的一簇簇桃花瓣,又宛如一朵朵小巧精緻的降落傘。接到舉報後,當地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提取水樣,並收集了浮游生物樣本,經確認這些浮游生物並非污染所致,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瀕危生物桃花水母。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竹

 

紫竹,禾本科剛竹屬,又名黑竹烏竹散生竹,原產我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耐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耐陰,可供觀賞、藥用及製作小型家具或魚竿、手杖和樂器等

編輯摘要
 百科幫你漲姿勢
紫竹紫竹圖冊

原產我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印度日本及歐美許多國家均引種栽培

為優良園林觀賞竹種竹材較堅韌宜作釣小型家具魚竿等工藝品

主要變種有毛金竹淡竹其生於林中竿較高大原產黃河流域以南

 

中文學名:紫竹   中文別名:黑竹、墨竹、烏竹
二名法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石竹亞綱   目:紫竹
科:紫竹科   亞科:紫竹亞科
族:剛竹族   屬:剛竹屬
種:紫竹   分佈:黃河流域以南各地,北京亦有栽培。
 
 

紫竹- 基本資料

紫竹紫竹圖冊

 

種中文名:紫竹
種拉丁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種別名:竹茄、黑竹、烏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剛竹屬
屬拉丁名:Phyllostachys 
國內分佈:原產我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與廣西交界處尚可見有野生的紫竹林。
國外分佈:印度日本及歐美許多國家均引種栽培。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命名來源:[Tran.Linn.Soc.26: 38. 1868] 中國植物誌:9(1):288 分佈:各地均有。生境:山坡或住宅附近繁殖方式:分株習性:陽生藥用部位:莖桿的中間層藥用功能:解毒利尿、狂犬病藥用主治:用於煩熱嘔吐、肺熱咳喘、吐血、衄血妊娠嘔吐、百日咳急性胃腸炎







紫竹- 記載

 
紫竹(植物)
中文拼音:zǐzhú  
紫竹紫竹圖冊
竹乃植物也,隨在有之。但質與草木異,其形色大小不同。 
紫竹,出南海普陀山,其乾細而色深紫,段之可為管簫,今浙中皆有。 
 
                                 ——引自清· 陳淏子著《花鏡·卷五· 藤蔓類》

紫竹- 形態特徵

紫竹紫竹圖冊
 竿高4-8米,稀可高達10米,直徑可達5厘米,幼竿綠色,密被細柔毛及白粉,籜環有毛,一年生以後的竿逐漸先出現紫斑,最後全部變為紫黑色,無毛;中部節間長25-30厘米,壁厚約3毫米;竿環與籜環均隆起,且竿環高於籜環或兩環等高。籜鞘背面紅褐或更帶綠色,無斑點或常具極微小不易觀察的深褐色斑點,此斑點在籜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較密的淡褐色刺毛;籜耳長圓形至鐮形,紫黑色,邊緣生有紫黑色繸毛;籜舌拱形至尖拱形,紫色,邊緣生有長纖毛;籜片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綠色,但脈為紫色,舟狀,直立或以後稍開展,微皺曲或波狀。末級小枝具2或3葉;葉耳不明顯,有脫落性鞘口繸毛;葉舌稍伸出;葉片質薄,長7-10厘米,寬約1.2厘米。花枝呈短穗狀,長3.5-5厘米,基部託以4-8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 4-6片,除邊緣外無毛或被微毛,葉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數條或無,縮小葉細小,通常呈錐狀或僅為一小尖頭,亦可較大而呈卵狀披針形,每片佛焰苞腋內有1-3枚假小穗。小穗披針形,長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小穗軸具柔毛;穎1-3片,偶可無穎,背面上部多少具柔毛;外稃密生柔毛,長1.2-1.5厘米;內稃短於外稃;花藥長約8毫米;柱頭3,羽毛狀。筍期4月下旬。

紫竹- 繁殖方法

 
移植母竹或埋鞭根繁殖。母竹以選2—3年生,稈形較矮小,生長健壯者為佳。挖母竹時,應留鞭根1米許,並帶宿土,除去稈稍,留分枝5—6盤,以利成活。埋鞭繁殖,應選生長良好的鞭根約1.5米左右,筍芽飽滿,2—3年生者,於早春二月間栽植為宜。

紫竹- 分佈及生境

 

原產我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在湖南南部與廣西交界處尚可見有野生的紫竹林,印度、日本及歐美許多國家均引種栽培。紫竹耐寒性強,耐零下攝氏18度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耐陰。常採用母竹移栽,宜在早春2月間進行。

紫竹- 用途

紫竹紫竹圖冊

園林用途

紫竹為傳統的觀桿竹類,竹桿紫黑色,柔和發亮,隱於綠葉之下,甚為綺麗。此竹宜種植於庭院山石之間或書齋廳堂、小徑、池水旁,也可栽於盆中,置窗前、几上,別有一番情趣。紫竹桿紫黑,葉翠綠,頗具特色,若植於庭院觀賞,可與黃槽竹金鑲玉竹斑竹等桿具色彩的竹種同植於園中,增添色彩變化。 

觀稈色竹種,為優良園林觀賞竹種。竹材較堅韌,宜作釣小型家具、魚竿手杖等工藝品及琴等樂器用品。可供食用。

 

醫藥用途

 

1、【藏藥】牛溫次哇: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治療婦科熱症《中國藏藥》。

2、根狀莖(紫竹):辛,平。祛風,散瘀,解毒。用於風濕痺痛,經閉,癥瘕,狂犬咬傷。 

 

紫竹- 主要變種


毛金竹(植物分類學報)淡竹(圖經本草)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竿不為紫黑色,較高大,可達7-18米,竿壁厚,可達5毫米,籜鞘頂端極少有深褐色微小斑點。
原產黃河流域以南。生於林中。輸入日本及歐洲。模式標本採自中國。

 


筍供食用;竿可整材使用,並可劈篾編制竹器,粗大者可代毛竹供建築用;中藥之“竹茹”、“竹瀝”一般取自本種。


在生物學觀點上,本變種應作為正種的地位,但因正式命名較種加詞“nigra”為晚,故反而只能作為其變種處理。

 

 

紫竹-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整地作床

 


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苗床寬1m,長5m,共計22個苗床。苗床深翻平整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苗床進行噴灑消毒。
埋穗選擇


除保留分枝3~5個節的小段外其餘枝葉全部剪除。對於選中的分枝,在同一母竹上,竹稈的上、中、下部位節上發育的枝芽質量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而言,上部竹節分枝較好,但因母竹上部直徑小,節間短,貯藏養分少,竹芽發筍消耗養分後易退筍。母竹下部由於受光少,主枝發育不良,甚至無主枝和芽,僅有的分枝也普遍較為瘦弱。母竹中部各節分枝發育良好,隱芽飽滿充實,生活力強,生長快,竹稈貯藏養分豐實,埋植後成活率較高,此部分是最理想的連稈埋枝育苗繁殖材料。


埋穗製作


連稈埋枝的截取方法,一般採用單節段的育苗方法較理想,即保留一個完整的竹節,其上帶有發育良好的分枝和具有生命力的隱芽,竹節上、下端各保留1/2的稈間部分。

 

埋穗處理

 


材料選好後,放入100mg/kg的ABT1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min,取出待用;開挖寬20cm深10cm的溝,將埋穗條分別平展於溝中埋植。毛竹雖可種子育苗造林,但由於從育苗到成林的時間長,故一般多用移竹造林。選擇稈形較小、分枝低、竹鞭粗壯的二年生竹作竹種,挖掘時按竹鞭行走方向找鞭,一般留來鞭20一30厘米長.去​​鞭40一50厘米長,宿土20一30千克,留枝3一5盤,削去頂梢。母竹遠距離運輸,必須包好紮緊。

 


苗期管理 種竹要深挖穴,淺栽,務使鞭根舒展.不強求竹稈直立,竹m下部墊土密接,分次回土踏實,澆足定根水,設置支架。初期撫育著重除草鬆土、施肥、灌溉,成林後進行護筍養竹、間伐及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毛竹叢枝病、梢枯病、稈莖腐病、竹黑痣病等,主要蟲害有竹織葉野螟、竹筍夜蛾、竹斑蛾、竹巢粉蚊、黃脊竹蝗等,防治方法見剛竹。主要通過噴灑多菌靈等藥劑防治。

 

紫竹[編輯]

 
 
 
紫竹
Phyllostachys nigra2.JPG
 
科學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
亞科: 竹亞科 Bambusoideae
總族: 竹總族 Bambusodae
族: 竹族 Bambuseae
亞族: 倭竹亞族 Shibataeinae
屬: 剛竹屬 Phyllostachys
種: P. nigra
二名法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紫竹學名Phyllostachys nigra),又稱黑竹,為剛竹屬植物。

形態[編輯]

圓筒形的稈高3-5米、直徑2-4厘米,成長後漸變為紫黑色;籜鞘新鮮時為淡紅色或帶黃綠色,沒有斑點,有細毛,干後變枯草色,具紫色或灰褐色的斑點或條紋,容易脫落,綠色短小的籜葉,有皺摺;2-3片葉子生於小枝頂端,細長披針形葉片極薄;扇形小穗叢,常2-4枚集生於最後小枝的頂端,小穗含有3或4朵小花,七月開花。

用途[編輯]

紫竹以其姿態及紫稈的雅緻,中國庭園多栽培供觀賞。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成語,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出自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

編輯摘要
 百科幫你漲姿勢
人面桃花人面桃花圖冊

源自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一句現用來形容女子美貌或表達愛戀

與“人去樓空”都可以用來形容想念故人前者多用於男子憶念女子

其典故清代任兆麟《過綠水橋》有載小說集《虞初續志》亦有記載

 

名稱:人面桃花   拼音:【發音】 rén miàn táo huā
出處:【出處】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釋義:【釋義】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目錄

 

人面桃花- 基本信息

 

【詞目】 人面桃花 
《成語人面桃花》王建峰繪
【拼音】 rén miàn táo huā 
【解釋】比喻麗人像桃花一樣易謝。也指女子的面容與桃花相輝映,後用於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或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 
據古籍記載,蘇州虎丘山塘街綠水橋畔有個少女叫沈飛香(有說是明代與學生唐伯虎、文徵明、仇英共稱“明四家”的老師沈周後裔),她知書達禮,頗有姿色。杭州漁塘有個秀才叫花栩,遊虎丘後泊舟山塘,為打聽傳說中蘇州某個遛鳥園內沈周的“百鳥圖”,就上岸信步走過小橋,向一老嫗問路。他窺見一畫樓門內有一青衣紅袖的少女,正在吹簫逗鳥,楚楚動人,頓生愛慕之情。次日他移舟停泊在小橋邊,等那少女出門,就準備上前致意。晚上老嫗送來一封信函給花栩。花栩拆開一看,卻是少女寫的兩首詩,其一云:“門前楊柳淡煙籠,夾岸桃花樹樹紅。卻喜出門南向望,郎舟移在小橋東。 ”其二雲:“淡著羅衫春暮初,與依相見贈瓊琚(1)。郎來行盡山塘路,綠水橋頭是妾居。”花栩大喜,也以詩回贈,後由老摳引入屋內。他介紹自己是杭州漁塘人,“前世不孝,後世養鳥(吳方言diào)”,說自己在家不孝,但愛養鳥,之餘也詠詩作畫。倆人談得情投意合。離別時,折柳相送(2),約定明年春日再會。第二年桃花盛開時,花栩赴京趕考路過蘇州,再到山塘街綠水橋邊。這時少女思念花栩成疾,臥病在床,聞花栩到來,高興地扶病出見。可惜的是,再待花栩赴京考畢回來,少女已經謝世三日了。真不勝痛惜! 
清代任兆麟《過綠水橋》有云:“花事晴暄綠水橋,畫樓紅袖倚吹簫。春風不管離人恨,依舊青青到柳條。”清代鄭澍若的古代短篇文言小說集《 虞初續志》也有記載。 
【註解】 
(1):瓊琚qióng jū 。1.指精美的 玉佩。《詩·衛風· 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毛傳:“瓊,玉之美者。琚,佩玉名。” 2.喻指還報的厚禮。明史謹《謝郭舍人贈臘梅》詩:“折來為乏瓊琚報,聊托微言表寸心。3.比喻美好的詩文。唐韋應物《善福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詩:“忽因西飛禽,贈我以瓊琚。”元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詩》之三:“君侯乘興寫佳篇,我得瓊琚價倍千。” 4.喻指白雪。明茅平仲《夜行船序·宴薊鎮宛在亭四景》套曲:“風漸寒同云密布,雪亂舞滿地瓊琚。” 
(2)折柳相送: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相贈,或將柳條圈成環戴在遠行者頭上。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折柳贈別”蘊含著一種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親人離別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 
【示例】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柳永《 滿朝歡》) 
【近義詞】人去樓空、桃花人面。 
【反義詞】 長相廝守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於憶念愛人。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相關燈謎】人面桃花(打字一)謎底:赫

人面桃花- 成語出處

1, 鄧雅聲《無題》:“崔郎能否能相見,怕讀桃花人面詩。” 

2,柳永《 滿朝歡》:“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 

3,唐· 崔護《 題都城南莊》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面桃花- 成語辨析引

【成語辨析】 人面桃花和“人去樓空”都可以用來形容想念故人的心情。但人面桃花多用於男子憶念女子方面;而“人去樓空”泛指憶念朋友或親人;不論男女都可。“樓空”形容一種淒涼之感;而人面桃花沒有此意。 

【成語辨形】 花,不能寫作“嘩”。 

【英語翻譯】 her face is like a peach blossom

人面桃花- 歷史典故

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一則 唐詩故事:博陵名士 崔護考進士落第,心情鬱悶。清明節這天,他獨自到城南踏青,見到一所莊宅,四周桃花環繞,景色宜人。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不—會兒,一美麗女郎打開了門。 崔護一見之下,頓生愛慕。第二年清明節,崔護舊地重遊時,卻見院牆如故而門已鎖閉。他悵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以後,人們便以“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來表達愛戀的情思。 

古書記載,崔護上京趕考,正是桃花盛開時節,在一個茶館喝茶,與茶館女孩一見鍾情,把自己身上的玉佩作為定情物,自己要上京趕考,約定如果高中,必上門提親,該女子父母也同意,待到崔護趕考回來,提親,也是桃花盛開時節,可是該女子已經死了三個月,崔護看得桃花,想著該女子的容貌,傷心成疾,痛了幾個月,好了以後在該女子家牆上寫上了這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所以這首詩才有了這樣美麗的傳說。

人面桃花- 簡明釋義

The girl's face and the peach flowers (reflect each other's glow).;a charming face among peach blossoms;The peach blossoms are as lovely as one's sweetheart's cheeks.;

人面桃花- 詳細釋義

1.The girl's face and the peach flowers (reflect each other's glow).; a charming face among peach blossoms; The peach blossoms are as lovely as one's sweetheart's cheeks.

人面桃花- 例句

1、咖啡,雪茄,不是我性格,人面桃花都不是你。
Coffee, cigarettes, not my style, pretty faces around but not right. 2、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紅”來讚美少女嬌豔的姿容。 The ancients have used "matched peach blossom face red" to praise girls dainty appearance. 3、人面桃花是一種對氣韻之美的體現,表現了生命的內在動盪,具有深厚的美學意蘊。 Peach-blossom face represents a kind of ontology beauty and throbbing of internal life and has a profound literay implication. 4、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Last year, this door today, renmiantaohua xiangying red, people do not know where to face, still smiling peach blossom spring breeze.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房宮賦

 

拼音:ē‘pánggōng fù (e'panggong fu )

 

阿房宮
阿房宮
  《阿房宮賦》是我國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阿房宮賦》被選入《古文觀止》卷七,編選者評論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横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後回視向來瑰麗,亦複何有!以下因盡情痛悼之,爲隋廣、叔寶等人炯戒,尤有關治體。不若《上林賦》《子虛賦》,徒逢君之過也。”指出這篇作品“爲隋廣(隋煬帝)、叔寶(陳後主)等人炯戒,尤有關治體”,很有見地;但由於對杜牧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態度缺乏了解,還未能准確地揭示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這篇作品的思想意義。
  
  這篇賦充分體現了唐代文賦的特點,即描寫和議論緊密結合。前面極力鋪叙渲染宮殿歌舞之盛,宮女珍寶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誇張,又富於想象,且比喻奇巧新穎。後面發議論,回環往複,層層推進,見解精辟,發人深省。語言上駢散兼行,錯落有致,詞采瑰麗,聲調和諧,一掃漢賦那種平板單調的弊病,成爲我國古代賦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簡介

  
杜牧畫像
  杜牧畫像

  杜牧(803~852),中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别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杜牧出身於唐朝顯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爲西晉軍事家杜預的十六世孫。杜牧雖然與杜甫同爲杜預之後,但是支派相去甚遠。杜甫是杜預子杜耽之後;杜牧則是杜預少子杜尹之後。杜牧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杜佑,他受到祖父的影響非常大。其父杜從鬱官至駕部員外郎。杜牧比較自豪於自己的家世,他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中說:“我家公相家,劍佩嚐丁當。”杜牧生平很佩服 韓愈 、柳宗元,曾寫詩“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雖然不知道杜牧是否與他們有過交往,但是杜牧的古文和長篇五言古詩明顯受韓愈的影響。此外,杜牧對李賀的詩也非常讚賞。而白居易雖然詩名很盛,但是杜牧與他並無往來,在詩歌創作上不僅未受到白居易影響,而且還對他持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古文都足以名家。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李商隱齊名,並稱“ 小李杜”。杜牧李商隱雖然被後人稱之爲“小李杜”,但是二人的交往有記載的隻有一次。大中三年,與杜牧同在長安做官的李商隱寫過兩首詩給杜牧,而且表達了對杜牧的讚賞之情,詩中說:“刻意傷春複傷别,人間惟有杜司勳。”。但是杜牧回贈李商隱的詩卻找不到,可能沒有作,也可能已經亡佚。 

杜牧作品集
杜牧作品集



  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他所寫的《燕將錄》、《罪言》、《阿房宮賦》等,都是對現實有感而發,具有針砭時事的政治内容。杜文筆鋒犀利,明白曉暢,在晚唐四六駢文風行的情況下,繼承了中唐古文運動的傳統。他還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里,寫出像《阿房宮賦》那樣熔叙事、抒情、議論爲一鑪的新體散賦,突破六朝、唐初以後賦作日益駢偶化、聲律化的趨勢,對賦體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有《樊川集》傳世。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和《唐才子傳》。

阿房宮簡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滅六國統一全國以後,在都城鹹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爲都城鹹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爲阿房宮的著名宮殿。
 
阿房宮壯景
 阿房宮壯景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隻建了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爲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爲闕,爲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調修建阿房宮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後繼續修建阿房宮,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謠唱道:“阿房,阿房,滅始皇”。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始皇本紀》中記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爲一里,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着面積約60平方公里的阿房宮遺址。
 
  以前一般認爲楚霸王項羽率領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爲灰燼。但《史記·項羽本紀》中隻是說“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發現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當代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員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蹟。近年,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查阿房宮,勘查超過二十萬平方米,隻發現數片燒過的土塊。如果依照史料所載,阿房宮應該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對。考古人員推斷項羽焚燒的是秦鹹陽宮,因爲鹹陽宮遺址發現大片燒過的遺蹟。
  

創作背景

  
  阿房宮,秦宮名,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統一中國,認爲首都鹹陽的宮殿太小,便大興土木,於公元前二一二年,發徒卒七十餘萬人,在渭水南面營造阿房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記·秦始皇本紀》)。宮未建成,秦國滅亡。項羽攻入鹹陽,放火焚毁。阿房,猶言近旁。“以其去鹹陽近,且號阿旁”(《漢書·賈山傳》顏師古注)。也有說因其形“四阿房廣”(言四角有曲檐)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於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亡秦教訓,使唐敬宗李湛引爲鑒戒:統治者横征暴斂,荒淫無度,其結果隻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
  
唐敬宗畫像
 唐敬宗畫像
  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跋扈,吐番、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内平藩鎮,加強統一,外禦侵略,鞏固國防。爲了實現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願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戲無度,狎昵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别殿,制度甚廣”。並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游幸(《通鑒》卷二四三)。對於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寶曆(敬宗的年號──引者)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阿房宮賦》的批判鋒芒,不僅指向秦始皇和陳後主、隋煬帝等亡國之君,而主要是指向當時的最高統治者。
  

作品詳情

作品原文

  
  六王畢(1),四海一。蜀山兀(2),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3),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摺(4),直走鹹陽(5)。二川溶溶(6),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7),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盤盤焉(8),囷囷焉(9),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10)。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11),不霽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内,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
  妃嬪媵嬙(13),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14),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15);煙斜霧横,焚椒蘭也(16)。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19),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20)。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21),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22),金塊珠礫。棄擲邐迤(23),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24),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25),多於南畝之農夫(26);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27);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28);直欄横檻,多於九土之城郭(29);管弦嘔啞(30),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31),日益驕固。戍卒叫(32),函穀擧(33),楚人一炬(34),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35),誰得而族滅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作品注釋

  (1)六王: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君。
  (2)兀(wù霧):突兀,指山上樹林砍盡,隻剩下光禿的山頂。
  (3)覆壓:覆蓋。三百餘里:指宮殿占地面積大。《三輔皇圖》載:阿房宮“規恢三百餘里”。
  (4)驪山: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構:建築。
  (5)走:趨向。鹹陽:秦朝的國都。
  (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肅,流經陝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陝西省。
  (7)廊腰:走廊中間的轉摺處。縵,無花紋的絲綢。
  (8)盤盤:盤鏇。焉,猶“然”。
  (9)囷囷(jūn君):曲摺。
  (10)矗:高聳。落:座、所,建築物的單位量詞。一說指院落、院子。
  (11)複道:宮中樓閣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稱複道。因築在山上,故稱行空。
  (12)霽(jì寄):雨止雲開。
  (13)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嬪(pín貧):宮中女官。媵(yìng映):後妃陪嫁的女子。嬙(qiáng強):宮中女官。
  (14)輦(niǎn碾):古代貴族乘坐的人力車。此用作動詞,乘車。
  (15)脂水:洗胭脂的水。
  (16)椒、蘭:兩種芳香植物。
  (17)轆(lù鹿)轆:車聲。
  (18)杳(yǎo咬):遠。
  (19)望幸:盼望皇帝到來。幸,封建時代稱皇帝親臨爲幸。
  (20)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246—前210),在兼並六國前自不能羅致諸侯子女,這里是誇張。
  (21)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以“人”代“民”。
  (22)鼎:古代一種三足兩耳的貴重器物。鐺( chēng稱):鐵鍋,三足。
  (23)邐迤(lǐ yǐ里以):接連不斷。這里是說到處都是。
  (24)錙銖(zī zhū資朱):古時的重量單位。《說文》:六銖爲錙。此極言微小。
  (25)負棟:支撑棟梁的柱子。
  (26)南畝:泛指農田。
  (27)庾:糧倉。
  (28)帛縷:絲綢衣服上的紗線。
  (29)九土:九州,指全國。郭:外城。
  (30)管弦:指簫笙、琴瑟等樂器。嘔啞:樂器發出的聲音。
  (31)獨夫:喪盡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
  (32)戍卒叫:指陳勝、吳廣在謫戍漁陽途中,於大澤鄉振臂一呼,率眾起義。
  (33)函穀擧:指劉邦攻破函穀關。擧,攻破,拔取。
  (34)楚人一炬:公元前二0六年,項羽入鹹陽,殺秦將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楚人,指項羽。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後代,故稱楚人。
  (35)遞三世:傳至第三代。
  (36)族滅:即滅族。古有滅三族、九族、十族的酷刑。此指秦朝徹底覆滅。
  

作品賞析

    
解析此文
 解析此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起勢雄健,於叙事中寓褒貶,爲此後的許多文字埋下根子。“六王”爲什麼會“畢”?“四海”爲什麼能“一”?一亡一興,關鍵何在?讀完全篇,這些問題就會得到解答。例如在中間寫道:“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掠其人,倚叠如山……”則六王之驕奢淫逸,不惜民力,已於言外見意。到了篇末,更明確地作了結論:“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讀到這里,再回頭看看首句,就不能不驚佩那個“畢”字下得好!“六王”之“畢”,其原因既在自身,那麼,秦能統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這兩句一抑一颺;而颺秦又是爲更有力地抑秦蓄勢。秦統一四海之後,如果吸取“六王”的教訓,“複愛六國之人”,就不會那麼迅速地被“族滅”。誰知秦王一旦變成秦始皇,立刻志得意滿,走上腐化的道路。“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樂,六個字概括了無限深廣的内容。“兀”“出”兩字,力重千鈞,自不待言。而從“兀”到“出”的過程,更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第一,擧蜀山以概秦隴之山。由蜀山到關中要經過“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憑借人力運送巨大的木料異常艱難。而一定要取材蜀山,見得秦隴一帶的樹木已經砍伐一空,還不敷用。秦隴之山盡禿而殃及蜀山,直到蜀山不剩一木而阿房始“出”,則阿房宮多麼宏大,秦始皇多麼驕奢已不難想見。第二,擧木料已概其他建築材料。所需的木料既如此眾多,則其他的建築材料需要多少,也不難想見。第三,擧砍伐、運送木料以概其他工程。而從木材及其他一切建築材料的砍伐、加工、運送直到合攏來建成“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都是役使人民進行的,這中間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也是可以想見的。“六王”既以“不愛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將自己的淫樂建築在人民的苦難之上,那麼,從“六王”的已“畢”,不是很可以預見秦的將“畢”嗎?廖瑩中《江行雜錄》上說:“杜牧之《阿房宮賦》雲:‘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陸參作《長城賦》雲:‘千城絕,長城列。秦民竭,秦君滅。'參輩行在牧之前,則《阿房宮賦》又祖《長城》句法矣。”《長城賦》(見《全唐文》卷六一九)以四個三字句發端,一句一意,層層逼進;又句句押韻,音節迅急,有如駿馬下坡,迅快無比。《阿房宮賦》正與此相似,說它“祖《長城》句法”,是很有見地的。但作賦以四個三字句開頭,並非始於陸參,而是創於晉人郭璞。郭璞《井賦》雲:“益作井,龍登天,鑿后土,洞黄泉。”此後,南朝謝惠連《雪賦》以“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發唱,無疑受了郭璞的啟發,卻青出於藍。《長城賦》學習《井賦》《雪賦》的句法,又比前者更勝。《阿房宮賦》則在取法前人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創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說明文藝創作既貴在創造,又需要借鑒前人。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兩句,緊承“出”字,總寫阿房宮的規模。上句言其廣,下句言其高。自“驪山北構而西摺,直走鹹陽”到“高低冥迷,不知西東”,就廣、高兩方面作進一步的描寫。“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等句,既簡練,又形象。特别是“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更其傳神。不說長橋如龍,複道如虹,而說“未雲何龍”,“不霽何虹”,不僅筆勢跌宕,而且從驚歎語氣中表達了對那些建築物的觀感,給客觀描寫塗上了濃烈的抒情色彩。
  
  以上寫阿房宮的宏偉瑰麗,已寓貶義;但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因爲完成如此宏麗的建築,固然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但如果在完成之後用來做有利於人民的事情,那還是應該讚許的。所以,作者在寫了阿房宮的宏偉瑰麗之後,立刻將筆鋒伸向更重要的地方。“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内,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幾句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歌舞之盛(歌喉吐暖,舞袖生風,以致改變了氣候)。接下去,點出那些供秦始皇享樂的歌舞者,乃是六國的“妃嬪,王子皇孫”;既回應“六王畢”,又暗示秦統治者的前途。
  
  承“爲秦宮人”的“明星熒熒……”一段是膾炙人口的。忽然間,天際群星閃耀;不是群星,而是美人開了妝鏡!忽然間,空中綠雲飄動;不是綠雲,而是美人梳理頭髮!渭河暴漲,泛起紅膩,原來是美人潑了脂水!煙霧乍起,散出濃香,原來是美人點燃蘭麝!不直說美人眾多,卻用明星、綠雲、渭漲、霧横比喻“妝鏡”“曉鬟”“棄脂”“焚椒”,間接地寫出美人之多,其手法已很高明。但還不止此。通過形象而又貼切的比喻,既寫了美人,又寫了阿房宮。下臨渭水,高插青霄的樓閣,像蜂房似的布滿空際的窗戶,以及當窗曉妝的美人,都曆曆如見。而寫美人,又正是爲了寫秦始皇。所以,接着便寫“宮車”之過。“宮車”日日行幸,而宮人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則秦始皇荒淫到何種程度,也就用不着說穿了。
  
  這一段也是前有所承的。陸參長城賦》雲:“邊雲夜明,列雲鏵也;白日晝黑,颺塵沙也;築之登登,約之閣閣,遠而聽也,如長空散雹;蟄蟄而征,遝遝而營,遠而望也,如大江流萍;其號呼也,怒風訇;其鞭樸也,血流縱横。”《阿房宮賦》的開頭既然取法於《長城賦》,那麼中間的這一段,造句、構思都有一致之處,可能也受了《長城賦》的啟發。當然,如果從句式的相似方面着眼,它受《華山賦》的影響更其明顯,洪邁容齋五筆》卷七指出:“唐人作賦,多以造語爲奇。杜牧《阿房宮賦》雲:‘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横,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其比興引喻,如是其侈?然楊敬之《華山賦》又在其前,叙述猶壯,曰:‘見若咫尺,田千畝矣;見若環堵,城千雉矣;見若杯水,池百里矣;見若蟻垤,台九層矣;醯雞往來,周東西矣;蠛蠓紛紛,秦速亡矣;蜂窠聯聯,起阿房矣;俄而複然,立建章矣;小星奕奕,焚鹹陽矣;累累繭栗,祖龍藏矣。'……則《阿房宮賦》實模仿楊作也。”楊敬之《華山賦》(見《唐文粹》卷六)一脱稿,即傳誦士林,轟動一時,韓愈、李德裕、杜佑都十分讚賞。上引數句,杜佑時常吟誦(見《容齋五筆》卷七《唐賦造語相似》條)。杜佑是杜牧的祖父,則杜牧熟習這篇作品是毫無疑問的。但杜牧的“明星熒熒”等句,絕不能說是“模仿楊作”,而是從楊作中吸取了有益的東西加以變化,用以表現新的主題,具有推陳出新的作用。
  
  從“燕趙之收藏”到“亦不甚惜”,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進而寫珍寶之富。通過這一系列叙寫,形象地點出阿房宮的用途,從而對秦始皇進行了鞭撻。從開頭直到這里,作者以精練、生動的筆墨叙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模和用途,沒有抽象地發議論,而議論已寓於其中。讀者不難看出:用人民的血汗凝成、供統治者享樂的阿房宮,集中地反映着人民的苦難,也集中地反映着統治者的荒淫腐化。
  
  於是,作者水到渠成進一步完成他的主題:寫阿房宮的毁滅,也就是寫秦統治者的毁滅及其毁滅之故,向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敲響警鍾。“嗟夫!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這是說“人同此心”,但繼之而來的“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卻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以下數句尤其精彩:“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横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穀擧,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是緊承“嗟乎”以下各句而來的。“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兩句,“秦”“人”並提。接着以“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的憤慨語總括秦的紛奢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然後用“使”字領起,擺出一系列罪證。秦統治者剝削、壓迫人民的罪證是不勝枚擧的。文學創作的特點在於通過個别表現一般,因而在一篇作品中也用不着從各方面羅列罪證。作者寫的是《阿房宮賦》,即從阿房宮着筆,就前半篇的叙寫作出了邏輯的推演。一連串用准確的比喻構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現了“秦”與“人”、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一樂一苦的兩個方面及其相互關係。一句句噴薄而出、層層推進,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將火山即將爆發的形勢全盤托出。再用“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從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穀擧”的局面,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終於埋葬了統治者。而供統治者享樂的阿房宮也隨之化爲灰燼。
  
  如前所說,杜牧寫《阿房宮賦》,其目的是給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提供歷史教訓,爲了豐富歷史教訓的内容,從“六王畢,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寫秦又不忘六國。就章法說,以秦爲主,以六國爲賓。就思想意義說,以六國爲秦的前車之鑒。阿房宮中的無數美人,乃是六國的“妃嬪”;阿房宮中的無數珍寶,又是六國“取掠其人”的長期積累。六國一旦滅亡,則美人“輦來於秦”,珍寶“輸來其間”;那麼,秦一旦蹈六國的覆轍,又將怎樣呢?秦不以六國爲鑒,終於自食其果;那麼,當時的統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難道會有什麼更好的結局嗎?寫到這里,真可謂“筆所未到氣已吞”!接下去,還不肯正面說破,卻以無限感慨揭示出六國與秦滅亡的原因:“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既指出六國與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愛其人”,就不會亡。這才將筆鋒轉向“後人”──主要是當時的統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行文至此,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成功地表現了他的創作意圖。結句更有言盡意不盡的特點。
  
  結尾的一段議論也是有所借鑒的。《漢書》卷七十五載京房對漢元帝說:“齊桓公、秦二世亦嚐聞此君(周幽王周厲王)而非笑之,然則,任豎刁、趙高,政治日亂,盜贼滿山,何不以幽、厲蔔之而覺悟乎?……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後之視今,猶今之視前也。”《通鑒·唐紀·貞觀十一年》所載馬周的議論也與此相類似:“蓋幽、厲嚐笑桀、紂矣,煬帝亦笑周、齊矣,不可使後之笑今如今之笑煬帝也。”
  
  不難看出,杜牧“後人哀之而不鑒之”的議論,是和京房、馬周的議論一脈相承的。後人隻“笑”前人、“哀”前人,卻不肯引以爲鑒,硬是要蹈前人的覆轍,就隻能使“後人而複哀後人”、複“笑”後人,這的確是可悲的。
  

作品評價

  
  元朝人祝堯在《古賦辨體》里說:“杜牧的《阿房宮賦》,古今膾炙;但太半是論體,不複可專目爲賦矣。毋亦惡俳律之過而特尚理以矯之乎?”明朝吳訥在《文章辨體序說》中引了祝氏的這幾句話,然後說;“籲!先正有雲:‘文章先體制而後文辭。'學賦者其致思焉!”把文章體裁看得比内容還重要,這顯然是荒謬的。何況說《阿房宮賦》“太半是論體”,也不完全符合事實。作者先以約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簡練地叙述,生動地描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模和用途,形象鮮明而含意深廣。“嗟乎”以下,當然發了議論。但是第一,議論中有描寫。例如“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一段,不加判斷,隻用農民、工女及其所生產的粟粒、帛縷等的數量與阿房宮的柱、椽、釘、瓦等相比較,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已見於言外。第二,議論帶有濃烈的抒情性。以“嗟乎”“嗚呼”開頭的各段,都洋溢着憤慨、痛惜與哀怨交織成的複雜情感。這種把議論、寫景(廣義的景)、抒情結合起來的藝術特色,也表現在杜牧的詩歌創作中。比如爲人傳誦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類,不都是這樣的嗎?籠統地否定文學創作中的一切議論的做法,在今天還能看到,這其實是有害的。
  

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藩鎮跋扈,吐蕃(西藏)、南詔(雲南)、回鶻(河西)軍等外軍入侵。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原文[編輯]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譯文如下:



六國諸侯被消滅以後,全國就統一了。

秦始皇下令砍光了蜀山的樹木,建起了阿房宮。

阿房官縱橫綿延三百多里,遮天蔽日。

從驪山北邊開始修築,再向西拐,一直伸向咸陽。

渭水樊川,微波蕩漾,流進了宮牆。

五步一座樓臺,十步一處亭閣。

長廊像一條繒做的腰帶,回環往復;

檐頭像仰天啄食的鳥嘴.翹然上指。

各種建築都隨著地形的起伏而自然變化,

四方向核心輻湊,又互相爭雄鬥勢。

周轉回旋啊,錯綜紛紜啊,如同密密的蜂房,

又像激流中的水渦,高高聳立,也不知有幾千萬座院落,

長橋橫臥渭水,天空無雲,何處飛來了蒼龍?

複道跨長空,不是雨後剛晴,哪裡出來的彩虹?

令人暈頭轉向,不識高低,難辨西東。

歌臺上笙歌嘹亮,熱烈氣氛宛若和暖的春光;

舞廳裡長袖飄逸,旋起陣陣冷風,好似秋天的苦雨淒風。

在一天之內,一宮之間,氣候竟然如此不同。 



六國的妃子,嬪御、媵妾、女官、王子、皇孫,離開了自己的官殿,

來到秦朝的阿房宮中,清晨唱歌,傍晚鼓瑟,變成了秦王的宮人。

明星閃閃,是美人打開了梳妝的奩鏡;

綠雲紛紛,是美人早晨梳理著黑色的長髮;

渭水泛起一層油膩,是美人潑棄胭脂水;

宮人彌著煙霧,是焚燒著花椒與蘭花;

雷霆突然震響,是皇帝乘坐的宮車駛過;

可車聲轆轆,漸行漸遠,也不知去向何方。

宮中美女,千姿百態,梳妝打扮,久久站立,倚門遠眺,希望皇帝到來。

有些人竟這樣等了三十六年,連皇帝的面孔都沒有見過。

燕國、趙國收藏的金銀,

韓國、魏國聚斂的珠玉,

齊國、楚國挑選的珍寶,

是諸侯年深日久,靠掠奪本國老百姓而積集起來的,堆積如山。

一旦國破家亡,這些再也不能佔有了,都被運進了阿房宮中。

秦國人把寶鼎當作銅鐺,美玉當作石頭,金銀當作泥土,珍珠當作粗砂,

隨便亂扔,遍地都是,秦人看見這些,也並不感到可惜。



唉!一個人的心願,也就是千萬人的心願。

秦皇族喜愛豪華奢侈,但人們也顧念自己的家啊。

為什麼收取時候,一絲一亳也不放過,用起來卻跟泥沙一樣?

使得宮中支承棟樑的柱頭,比田野裡的農夫還要多;

架在梁上椽條,比織布機上勞動的婦女還要多;

密集的釘頭,比放在露天穀倉裡的粟粒還要多;

參差不齊的瓦縫,比全身衣服上紗線還要多;

縱橫長短的欄杆,比全國的城郭還要多; 

管弦秦出的嘈雜聲,比集市上的人聲還要多。

看著這些,天下人民,口不敢言心中敢怒,

而獨夫民賊的思想,卻日益驕橫頑固起來。

戍卒大呼而起,函谷一舉而開,楚兵一把大火,把阿房宮燒成一片焦土。



啊,消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啊,而不是秦國;

消滅秦國的,是秦國自己啊,而不是天下的人民。

哎,要是六國都能愛護自己的人民,那麼就完全能夠抵擋住秦國了。

假如秦國能夠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代,

以至千秋萬世都做皇帝,誰能夠消滅他們的家族呢?

秦人來不及痛惜自己的亡國,而後人替他們哀傷;

後人替秦人哀傷,卻不以秦人作為鑒戒,

只怕又會使更後的人們來哀傷他們呢!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渤海國[編輯]

 
 
渤海國
渤海
 
 
 
698年-926年  
 
 
 
 
渤海國位置圖
渤海國
首都 東牟山(698-742)
中京(742-756)
上京(756-785)
東京(785-793)
上京(793-926)
常用語言 高句麗語
靺鞨語
主要宗教 佛教儒教道教薩滿教
政體 君主制
國王
- 698 - 719 大祚榮
- 719 - 737 大武藝
- 737 - 793 大欽茂
- 818 - 830 大仁秀
- 906 - 926 大諲譔
歷史時期 古代
 - 建立 698年
 - 上京陷落 926年1月14日
渤海國
中文名稱
正體 震  渤海
簡體 震  渤海

渤海國(698年—926年)是一個由居住於今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靺鞨族人建立的君主制國家,曾管轄今東北地區東部、朝鮮半島北部以及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被中國史學家稱為「海東盛國」。

最早記載勿吉粟末部的史書是《魏書》卷100《勿吉傳》。當時的靺鞨剛從北方遷移至粟末江流域,與當時的南扶余人的君主制國家—高句麗(前37—668年)因爭奪土地逐漸產生衝突,至晚在公元471年-476年以前,粟末部已與高句麗連年征戰。至隋朝初年,粟末靺鞨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逐漸處於劣勢,因此粟末靺鞨人大多臣服於高句麗。

696年營州之亂後,698年,粟末靺鞨酋長大祚榮趁機逃亡到高句麗故地之北(牡丹江流域)建立起「高麗國」或「震國」,762年,君主開始被唐朝冊封為「渤海國王」。其人民主要是靺鞨人。926年高麗國被遼朝(契丹)所滅後,其北部絕大部分領土被遼朝吞併,以其地為東丹國;一部分南部領土則被高麗吞併。

統治領土在極盛時包括今嫩江—松花江河道一線以南的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吉林省大部、遼寧省濱海邊疆區的南半部以及朝鮮半島北部。

 

國名考[編輯]

渤海國初名「振」(震),為大祚榮襲其父的大唐封爵「震國公」。而關於「震」的含義說法不一,比較通行的看法是認為取自周易震卦卦名,大祚榮更是熟知漢文經史,因此以地處東方而以震為國號[1][2]。朝鮮學者朴時亨所著渤海史則認為「震」是威震四方之意[3]

歷史[編輯]

 
現藏於日本大原美術館的渤海國咸和四年銘佛龕

建國[編輯]

據《舊唐書》記載,在唐與高句麗的戰爭最終使高句麗滅亡之後,唐朝控制了今嫩江—松花江一線以南的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大同江以北的土地,而新羅則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大同江以南的土地。高句麗遺民紛紛反唐,復興高句麗。696年5月12日,契丹夷離堇松漠都督李盡忠(契丹人)反唐,佔領營州(今遼寧朝陽),斬殺營州都督趙文翽,當時居住在營州的粟末靺鞨人首領、原高句麗將領乞乞仲象乞四比羽參加了反叛。武則天派出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等二十八將出塞征討,並以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統籌全局。8月28日,唐軍在在黃獐谷(今河北遷安東北西硤石谷內)遭遇了李盡忠的埋伏,全軍覆滅。9月,武則天派出第二支平叛大軍10萬人,右武威衛大將軍武攸宜,充清邊道行軍大總管,右拾遺陳子昂為幕。戰事僵持之下,李盡忠病逝,繼任者孫萬榮繼續率領各部反唐聯軍,派別將繞道迂迴唐軍身後,攻陷冀州瀛州,令唐軍恐補給線被切斷而後撤潰敗。697年,武則天以夏官尚書王孝傑為清邊道行軍總管,羽林衛將軍蘇宏暉為副,率軍17萬討伐深入河北冀州的契丹。697年3月12日,王孝傑、蘇宏暉進入東硤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遭遇契丹軍,唐軍全軍覆沒,王孝傑跳崖而死。武則天第四次派出以右金吾衛大將軍、神兵道行軍大總管武懿宗,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統帥二十萬大軍平叛,頓時塞外各部的反唐聯合陣線瓦解,突厥人和奚人向大唐投誠並反戈一擊攻打孫萬榮的契丹軍。孫萬榮大敗,走投無路之下,於697年6月被其奴僕殺死,契丹之亂平定。武則天為安定東北邊疆局勢,在對契丹實行武力圍剿的同時,對參加反唐的粟末靺鞨採用招撫政策,於698年封粟末靺鞨首領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乞乞仲象為震國公。乞乞仲象率部向東逃亡中病故。乞乞仲象之子大祚榮代父率所部繼續逃亡至東牟山,降唐的契丹大將李楷固追擊粟末靺鞨人至天門嶺,被大祚榮擊敗,大祚榮藉此於在粟末靺鞨與高句麗故地的忽汗州敖東城建國稱王,以朝廷封其父為震國公之「震國」作國號,自稱震國王(亦作「[4]),都舊國(今吉林省敦化市敖東城),史稱「震國」或「高麗國」。以忽汗州(號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東京城)為上京,史稱「渤海國」[5]

與唐朝的關係[編輯]

渤海國第二任君主大武藝(在位時間719-737年)雖然對內採用自己的年號,但與唐朝交往時仍然奉唐朝為宗主國。由於渤海國受到唐朝,新羅黑水靺鞨的包圍,大武藝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積極主動與中原發展關係,按唐制建立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使用漢字。

雖然渤海國侵擾過大唐的邊疆和沿海,如732年大武藝派將軍張文休率領水軍跨渤海灣進攻唐朝登州山東蓬萊),殺死登州刺史韋俊[6]。但總的來說,渤海國與中原可視為「車書本一家」。唐朝著名詩人溫庭筠再送渤海國王子回國時曾贈詩:《送渤海王子歸國》:「疆里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渤海國有向唐朝進貢的義務,史載渤海向唐朝進貢凡140餘次。762年,唐代宗冊封大欽茂渤海國王,唐朝正式將渤海國由羈縻州府(忽汗州都督府,渤海郡王)升為屬國

與日本的外交[編輯]

渤海國第二任君主大武藝曾在728年派使團到日本以遏制新羅。靺鞨國一直與日本維持著很好的外交和商貿關係。靺鞨國曾34次派使團到日本。日本也曾13次派使團到靺鞨。[7]

朝鮮半島上的擴張[編輯]

渤海國第三代君主大欽茂(在位時間737-793年)大大擴展了渤海的疆土北到松花江,西到遼東半島。在他在位期間,渤海與新羅建立起了穩固的貿易關係。755年,大欽茂定都位於牡丹江鏡泊湖附近的上京龍泉府,以加強對靺鞨國諸靺鞨人民的管理。大欽茂還仿效唐的國子監建立了胄子監

渤海國第十代君主大仁秀(在位時間818-839年),在位期間,渤海國的領土已包括朝鮮半島北部,以及今天嫩江—松花江一線以南的中國東北部和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南部,靺鞨國的壯大迫使新羅在與渤海的邊境上修建圍牆增加駐兵。

滅亡[編輯]

渤海的滅亡是由於大契丹國的興起,對渤海發動進攻。926年契丹滅了渤海後,先是建立起了東丹國,契丹太子耶律倍任東丹國人皇王,不過以貴族為首的渤海人民大張旗鼓亡命高麗,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東丹的東平郡為遼國南京(今遼寧遼陽北),強行自天福城徙東丹人民充實東平郡,天福城遂空。天顯五年(930年),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東丹國滅亡以後,渤海人多次嘗試復興渤海國,但全部失敗,大部分渤海人被強制遷移到遼國境內其他州。

渤海滅亡後,許多渤海人民在渤海故地進行了復國運動,並建立起了後渤海定安國興遼國等國家。但這些國家最終都被契丹所滅。

934年,渤海國末代王弟大某,聯合南海府烈氏追擊渤海國世子大光顯。大光顯率部民數萬逃亡高麗。936年東丹國被兼并,同年烈氏一族的烈萬華從南海府遷居鴨緑府。938年,烈萬華建立定安國

後渤海國滅亡後,一部分渤海人逃到高麗,留在高麗的渤海貴族後裔將姓改為「太」。

政治[編輯]

中央統治機構[編輯]

渤海國政治體制仿唐而建,同唐一樣實行「一準乎禮」的方針,可毒夫(又稱聖王、基下)為國家元首,下設宣詔、中台、政堂三省以及忠、仁、義、智、禮、信六部[8]

三省[編輯]

宣詔省

相當於唐的門下省,審議由中台省提出的政令。長官為正二品的左相,其下設左平章政事,屬官稱為侍中。

中台省

相當於唐的中書省,負責起草、修訂政令。長官為正二品的右相,其下設右平章政事,屬官稱為內史。

政堂省

相當於唐的尚書省,作為政府的首腦部門,負責執行政令。長官為大內相,品級在正二品之上。另外配置作為助手的左右司政,地位在左右平章事之下。屬官有左右二允,下設六部。

六部[編輯]

忠部

相當於唐的吏部,負責文官的採用、考核、封賞等

仁部

相當於唐的戶部,負責土地、稅收等

義部

相當於唐的禮部,負責儀禮、祭祀、科舉等

智部

相當於唐的兵部,負責武官人事、地圖繪製、車馬武器的管理等

禮部

相當於唐的刑部,負責司法、刑獄、審復等

信部

相當於唐的工部,負責交通、水利、建築以及建築師的人事。


中正台

相當於唐的御史台,負責糾劾官員。長官稱大中正,相當於唐朝的御史大夫

殿中寺

相當於唐的殿中省,負責王室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管理。長官稱大令,相當於唐朝的殿中監,品級為從三品。

宗屬寺

相當於唐的宗正寺

文籍院

相當於唐的翰林院

太常寺
司賓寺

相當於唐的鴻臚寺

大農寺

相當於唐的司農寺

司蔵寺

相當於唐的太府寺

司膳寺

相當於唐的光祿寺

冑子監

相當於唐的國子監

地方統治機構[編輯]

 
渤海國區劃圖

渤海國分為五京,15府,62州。渤海國在全國五個重要城市設立「五京」,他們分別是:

其它府名有:

民族[編輯]

傳統觀點認為在內的構成國人民的高麗族為主體,大祚榮出自仍然留守故地的聯合原伯咄安車骨拂涅白山等四部靺鞨人建立渤海國,而粟末靺鞨與高句麗人所佔比例皆不大。靺鞨諸部與渤海建國集團</ref>

語言[編輯]

渤海使用的語言情況尚不明瞭,可能使用渤海語。書面使用漢文

姓氏[編輯]

渤海國姓氏,除王族大氏而外,還有等右姓,以及幾與漢族姓氏相通的所謂庶姓。從渤海民族姓氏構成及其發展演變過程可以看出,渤海是一個多元性民族,渤海姓氏,是渤海接受中原文化,渤海民俗文化漢化後在姓氏文化上的反映。渤海姓氏文化同中原一樣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曾產生過重要影響。

渤海大氏[編輯]

大氏移居中原的印記,可以從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內至今仍存在的大家窪鎮看出來。

渤海高氏[編輯]

高氏是繼王室之後的第一大姓,其族人有不少在唐朝政府做官。[9]有學者認為渤海右大姓高氏為高句麗王族[10]

經濟[編輯]

交通[編輯]

文化[編輯]

文字[編輯]

渤海國究竟有無自己的文字,目前尚無定論[11]。但學術界主要觀點有如下兩種:

  • 一是認為渤海國沒有自己的文字,渤海遺址中所見的奇詭難識字並非是渤海人所獨創的字,其中有些是漢字的變體。還有一些當為邊疆少數民族在學習中原先進文化過程中所造成的錯誤,並非有意而為之。而一小部分可能是類似物勒工名一樣工匠的特有符號[12]
  • 二是認為渤海國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為了表達自己的國民想法以及一些固有的名詞,根據本民族語言的特有發音,創制了本民族的文字[13]

教育制度[編輯]

對外關係[編輯]

與唐的關係[編輯]

渤海國初名「振」(震),為大祚榮襲其父的大唐封爵「震國公」[5]。而關於「震」的含義說法不一,比較通行的看法是認為取自周易震卦卦名[5][14],有人分析粟末靺鞨自隋朝就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大祚榮更是熟知漢文經史,因此以地處東方而以震為國號[15][16]。一些朝鮮學者則認為「震」是威震四方之意[17],但武則天封「震國公」用威震四方之意幾乎不可能[5]。也有學者指出應該與乞四比羽被唐朝封為許國公一起考慮,並認為從音韻學上來說,「許」「震」可能為「靺鞨「的別稱「肅慎」的諧音[18]

「渤海國」名則來自於唐朝的「渤海郡王」封號。以「渤海」為封號,有人認為「渤海」是「靺鞨」的音近變音[19]

與日本的關係[編輯]

713年,居住在中國東北地方的靺鞨人建立渤海國,為對抗唐朝和新羅,在727年遣使到日本,要求建立邦交關係。日本出於牽制新羅的戰略也希望與其和好,於是雙方正式使節往來不斷。8世紀中期以後,渤海國與唐朝的關係好轉,因而渤海國對日關係開始轉向以貿易為主,其關係一直持續到926年渤海國被遼國所滅為止。[20]

與新羅的關係[編輯]

與黒水靺鞨的關係[編輯]

與突厥的關係[編輯]

與契丹的關係[編輯]

與回紇的關係[編輯]

渤海史主要年表[編輯]

  • 671年:唐、新羅戰爭開始。
  • 697年:由於契丹反唐之亂,粟末靺鞨族東遷至高句麗故地並與其移民雜處。
  • 698年:大祚榮建立震國。
  • 713年:震國改名渤海(大祚榮接受唐朝的冊封,獲「渤海郡王」的封號,並領忽汗州都督)。
  • 719年:大祚榮去世,大武藝即位,開始私下在渤海使用自己的年號
  • 726年:大武藝之弟大門藝流亡唐朝。
  • 727年:派遣高仁義出使至日本(參見渤海遣日使)。
  • 728年:日本向渤海遣使答謝(參見遣渤海使)。
  • 732年:張文休率領水軍攻佔唐朝登州府(山東蓬萊),殺害刺史韋俊。右領軍將軍葛福順唐玄宗聖旨率兵征討。
  • 733年:新羅奉唐之命而試攻擊渤海,由於大雪沒能成功。
  • 738年:大武藝去世,大欽茂即位。
  • 759年:日本聯絡渤海,準備合力征伐新羅(參見遣新羅使遣渤海使)。
  • 762年:大欽茂獲得唐朝「渤海國王」的封號。
  • 812年:新羅向渤海派遣使臣。
  • 926年:被契丹人滅亡。

歷代君主[編輯]

  1. 高王 大祚榮(698年 - 718年)─由於在他開始獲封郡王,所以朝鮮史學界普遍認為他才是渤海國的始祖。
  2. 武王 大武藝(718年 - 737年)
  3. 文王 大欽茂(737年 - 793年)
  4. 大元義(793年 - 794年)
  5. 成王 大華璵(794年)
  6. 康王 大嵩璘(794年 - 808年)
  7. 定王 大元瑜(808年 - 812年)
  8. 僖王 大言義(812年 - 817年?)
  9. 簡王 大明忠(817年? - 818年?)
  10. 宣王 大仁秀(818年? - 830年)
  11. 大彝震(830年 - 857年)
  12. 大虔晃(857年 - 871年)
  13. 大玄錫(871年 - 895年)
  14. 大瑋瑎(895年 - 907年?)
  15. 大諲譔(907年? - 926年)

後繼政權[編輯]

  • 稱王的政權
    • 定安國 938年-1003年
    • 兀惹(烏舍城渤海) 981年-996年之後
    • 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在其著述《定安國考》中描述的後渤海
  • 其他渤海國遺民所建立政權

 

高句麗史和渤海國史的現歷史定位[編輯]

 
渤海國關係演化圖
Wikisource-logo.svg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正史二十四史」為根據,高句麗史和渤海國史同時是朝鮮歷史和東北史的一部分。

一多數歷史學者認為渤海國是一個由高麗民族組成的國家,渤海國王室雖然沒有漢化,但是受到中原及中亞深厚的影響;因此渤海國歷史屬於朝鮮古代歷史的一部份。 朝韓的歷史學者根據史書認為渤海國與高句麗存在繼承關係,日本一些學者也持這種觀點。對於究竟有多少渤海人亡命並不同文的新羅國的爭議,有觀點根據今天韓國的姓氏中很少渤海姓氏認為融入者。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下》上說大祚榮是粟末靺鞨的酋長,粟末靺鞨是從高句麗分離出來的。《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九》上說粟末靺鞨的大祚榮,出生於高句麗。無論是哪種情況,渤海國與高句麗存在某種承接關係,原高句麗的大部被大祚榮佔領下來建立了渤海國,926年渤海國被契丹遼國征服,被征服前後大量渤海王族貴族和人民逃命到稱繼承高句麗的高麗王朝,高麗進行恢復高句麗舊地的北伐政策,收回到鴨緑江南岸。《金史·本紀第一世紀》載「金之始祖諱函普,初從高麗來,年已六十餘矣。」,記載金始祖的函普有可能是高句麗人,或在高句麗生活過。《金史·太祖本紀》載:1114年十月完顏阿骨打「招諭渤海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1114年到1117年間據《金史》載黑水靺鞨(即女真)佔鴨緑江以北的渤海舊地。阿骨打建國時最重要的軍師楊朴。女真金國登用被遼國俘虜的原渤海貴族,地位在契丹人和漢人之上。《金史》中姓「大」這個渤海國國姓的人有不少:海陵王完顏亮的母親姓「大」、大、大懷貞和大興國。這都是被拉到中原的原渤海貴族(即白山靺鞨),後又併入女真金國的直接證據[21]。渤海國及其繼承的高句麗不是漢族史,「祚榮驍勇善用兵,靺鞨之衆及高麗餘燼,稍稍歸之。聖曆中,自立爲振國王,遣使通於突厥。其地在營州之東二千里,南與新羅相接。越熹靺鞨東北至黑水靺鞨,地方二千里,編戶十餘萬,勝兵數萬人。風俗瑟高麗及契丹同,頗有文字及書記。」</ref>[22]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渤海[編輯]

 
 

大渤海國,又稱大元國(1116年1月—1116年5月),是在遼朝滅亡渤海國後,渤海人試圖反抗遼朝控制,由頭領高永昌組織起義建立的國家。

遼天慶六年(1116年),東京(今中國遼寧省遼陽市)渤海人殺死東京留守起事,東京裨將高永昌乘機率戍卒3000人反遼,驅逐大公鼎高清明等東京官員,佔據東京,自稱大渤海皇帝,建國號大元國,建年號隆基,攻佔遼朝東京道五十餘州。遼天祚帝派蕭韓家奴、張琳率軍討伐高永昌。高永昌向北面新興的金朝求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以增援為名,佔領東京地區。金軍乘機從背後攻擊遼軍,遼軍大敗。金太祖命令高永昌取消帝號,高永昌不聽,金太祖便擊敗高永昌的渤海軍,佔領東京,擒斬高永昌。從此,遼東京道54州歸入金朝。自此,渤海國亡國後的一系列復興運動都以失敗告終。

 

後渤海[編輯]

 
 

後渤海(928年-976年?),是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在其著述《定安國考》中描述的10世紀中國東北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國家。又稱後渤海國復興渤海。但是由於史料較少,而日野開三郎的猜測成分太大,所以不被學術界所公認。

 

 

歷史[編輯]

背景[編輯]

926年,契丹國渤海國,渤海王大諲譔被俘虜。契丹在渤海領地設置東丹國,皇長子耶律突欲(耶律倍)被任命為國王。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凱旋途中病逝。東丹王耶律倍送太祖阿保機靈柩回國。耶律倍在藩屬國作王而使得在朝中的地位有所動搖,弟耶律德光成了契丹國皇帝。

天顯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東丹的東平郡為契丹國南京(今遼寧遼陽北),強行自天福城上京龍泉府)徙東丹人民充實東平郡,天福城遂衰落。

天顯五年(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在爭奪契丹國帝位的政治鬥爭中失敗,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一部分渤海人遷居高麗

建國的假說[編輯]

以下敘述,為日本學者和田清猜測:同時渤海人的反抗運動開始興盛,在王弟大某(渤海王大諲譔之弟、名不詳)的領導下,以上京龍泉府北方作為根據地。大光顯(渤海王大諲譔世子)在原渤海國西南部潛伏。

東丹國南遷後,王弟大某乘機佔領忽汗城(龍泉府),大光顯也在西京鴨綠府即位,後渤海建立。又收復了南京南海府(今朝鮮咸鏡道)。934年,王弟大某,聯合南海府烈氏追擊大光顯。大光顯率部民數萬越過了鴨綠江,逃亡高麗。936年,烈氏一族的烈萬華從南海府遷居鴨綠府。938年,烈萬華建立定安國

由於和田清、日野開三郎的猜測,沒有足夠的史料基礎,所以上述建國假說不被學術界所公認。

外交[編輯]

954年,渤海酋豪崔烏斯三十人,投奔後周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勃律
Tango-nosources.svg
 
勃律(Bruzha),克什米爾北部印度河流域古國,扼印度、中亞和西藏之間的交通要道。
 
中國自東晉開始在史籍中記載此國,有波倫、缽盧勒、缽露勒、缽露羅、缽羅、勃律等不同譯名,唐朝多稱勃律,地原在今巴爾蒂斯坦一帶(今別稱小西藏)。
 
7世紀初,為吐蕃擊破,分裂成為大勃律和小勃律兩個國家,留居原地巴爾蒂斯坦者稱大勃律,向西北遷移至罕札河谷即今吉爾吉特地方的稱為小勃律,兩地相距約150公里。大勃律於686年被吐蕃征服. 不甘於吐蕃統治的人逃到小勃律. 不過小勃律也在700年前後為吐蕃所征服.
 
武后萬歲通天二年(697年)至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勃律三次遣使入唐。唐王朝先後冊立其君主。開元初年的714年,小勃律王沒謹忙因為受到吐蕃的壓迫,親自入長安表示臣服唐朝。由於小勃律是吐蕃進攻唐之安西四鎮的要道,因此,唐朝政府認為小勃律是西域西門,必救之地。北庭節度使張孝嵩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西域聯軍四千救之,沒謹忙出兵接應大破吐蕃。此後,722年(開元十年)唐封沒謹忙為小勃律王。
 
沒謹忙之後,蘇失利之繼位小勃律王,740年被吐蕃軍擊敗,被迫臣服吐蕃,迎娶吐蕃公主為妃,吐蕃勢力遂深入西域,二十餘國皆為吐蕃臣屬。此後三任安西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詧三次討伐均無功。747年(天寶六年),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受命以馬步萬人進討,分兵三路攻佔小勃律全境,俘虜小勃律王夫婦,唐改其國號為歸仁,設歸仁軍鎮守。此役過後,西域各國重新歸附唐朝。
 
751年高仙芝在怛邏斯之戰中大敗於大食,唐朝勢力退出中亞西部,756年小勃律及周圍地區再次臣服吐蕃。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09年01月08日
 
 
  【注音】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這是古老的諺語,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告誡我們要未雨綢繆,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人之所以積極奮斗的遠景期待。 

【來源:中國華文教育網】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眼前就一定有麻煩。這句話,要有相對的時間觀念才可以深刻理解!人們現在的近憂是由於以前的沒有遠慮,現在的沒有遠慮會導致日後有很多潛在的憂慮出現。「慮」與「憂」是同義詞,即憂慮。人總會有憂慮,沒有近的,就有遠的;沒有遠的,就有近的。人不可能擺脫煩惱,只有正確對待煩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讀音: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英語: A man who had careless his future would lose his present.
解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划,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邏輯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憂,是因為以前沒有考慮得長遠。如果硬說是,沒有長遠的憂患意識,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愁和擔心,有點時間上的邏輯錯誤。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論語·衛靈公》:「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用法:複句式;含貶義。
回目錄
2詳細釋義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就是一種因果循環。今日因是他日果,今天不為他日做打算,他日成今日時必然有許多憂慮,不容不作努力。
如果將其解釋為「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不免令人疑惑:為何不作長遠考量(遠慮),很快就會面臨危機(近憂)?反而應該是今天不長遠思考(近慮),未來便會爆發危機(遠憂)。若單純從表面的字義解釋,這句話似乎有時空倒置的疑慮。
今日的憂愁是昨日所致。昨日的哪些相關決定如果不正確,昨日的作為如果不夠周延,才造成今日的苦果?倘使重新來過,哪些錯誤是可以避開的?進而去認知、體悟這些事物間的因果關係。重新檢討下來,不但學得教訓、經驗,不致重蹈覆轍,並能強化對事物相關影響的認知,增長決策判斷力。俗語說,「不增一事,不長一智」,就是這個意思。
再深入思索,就會令人豁然開朗。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應該是指,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憂愁),是肇因於以前沒有深思熟慮的作為;同樣的,今天的作為如果未經長遠的深思熟慮,未來必會嘗到苦果。所以,這句話除了提醒我們要深謀「遠慮」,還點出一個要點:凡事必是「自作自受」,這是每個人都要有的認知。重新品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除了警惕自己、要對今日的事物深思熟慮、深度思考外,還應對將來進行作打算,即所謂的「深謀遠慮」。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古老的諺語,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告誡人們要未雨綢繆,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卻了人之所以積極奮鬥的遠景期待。
反過來說,也可以講:「人無近憂,必有遠慮。」這是因為如果連眼前的事物都沒有辦法處理好,日子過得越來越糊塗,那生活終將是一團亂。在現實生活中滿足而沒有憂慮的人,並不一定快樂,因為他們總會想到那遙不可及且不可預期的未來。因此,現在和未來是必須要相互聯繫,奮鬥的曲線必須是專註且連續的,才能有好的人生旅程。反而是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總忙著應付眼前的一切,倒也容易「知足常樂」。拜倫說:「忙碌,就沒有時間流淚了。」不就是這個道理嗎?我們惟有在困苦中才能磨練自己,也才能不斷獲得突破困難后的快樂。
根據長期從事教育的經歷,越來越感覺到這句話的遠見卓識。「遠慮」是指長遠打算,這不僅僅是指具體的事件計劃,更是人生道路的規劃,或者叫做追求。從教育實踐來看,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理想教育,人生規劃。如果一個人缺少了理想追求與人生規劃,那他不僅是在未來為之嘗到苦果,而且就是在眼前,他就會因為自己的散漫與隨意而付出痛苦的代價。
孔子應該是在強調未來規劃的重要性。一個人有了追求,有了規劃,他就會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嚴格要求自己,這樣不僅保證了他能完成這個目標,而且還能在這個過程完善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行事順利。而如果沒有長遠的追求,對自己沒有要求,行事散漫,幹什麼事都不能認真負責,那從現在開始他就要面對別人的責難與刁難。
回目錄
3出處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一個假設關係的複句,可以這樣解釋:人如果不考慮長遠,那麼憂患一定會在近期出現。其意是要人目光遠大,考慮長遠。其實這是個賓語前置句,可以這樣改:「人無慮遠,必有憂近」。
這是孔子名言。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正義》引解:"慮之不遠,其憂即至,故曰近憂。"《荀子·大略》云:"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而人宜遠慮歷為儒家所重。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文淦[編輯]

 
 

楊文淦
導演
國籍  中華民國
出生 1928年2月26日
 中華民國江蘇徐州邳縣
逝世 2014年8月1日(86歲)
 臺灣臺北
職業 導演
教育程度 政治作戰學校
配偶 已婚
兒女 女:楊起鳳
子:楊宗穎
一女
獎項 第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策劃
第2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楊文淦(1928年2月26日-2014年8月1日[1]),臺灣導演,曾獲第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策劃、第2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

 

 

生平[編輯]

楊文淦1928年生於江蘇徐州邳縣,1949年來臺,畢業於政工幹校心戰教官班第一期[1]。1950年代,他被龍芳延攬進臺灣省電影製片廠做編導[2],任職臺製廠期間製作過大量的新聞影片及紀錄片[1],被譽為「臺灣紀錄片之父」[3]。他所導演的《八七水災》歷時數年完成,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以新聞報導方式記錄災情的紀錄片[4]。其導演作品、以台灣製茶業為主題的《龍井鄉》,於1969年獲得第15屆亞洲影展第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他本人亦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策劃的肯定。1988年,他又以《暮鼓晨鐘》奪得第2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獎[1]。終其一生,他所導演的紀錄片多達五百餘部[4]

除拍攝紀錄片,楊文淦亦執導過十九部劇情片[4],如柯俊雄張美瑤張小燕主演的《梨山春曉》(1967),以及張美瑤、劉明夏台鳳張冰玉主演的《小鎮春回》(1969)。在拍攝《梨山春曉》時,一場動員直升機空拍的戲,因當時正沉浸愛河的男女主角一直沒對到鏡頭,導致直升機盤旋過久,楊文淦與攝影師從機上跌落山溝,次日才獲救[5]。楊文淦還曾跨足電視圈,執導梁修身主演的中視電視劇《彩鳳曲》(1971)[1]。當時梁修身初入演藝圈即挑大樑,表現欠佳,引發換角之議,惟楊文淦力挺梁修身繼續演出,因此梁修身尊楊文淦為其啟蒙恩師[6]

楊文淦晚年罹患攝護腺癌糖尿病,2014年8月1日因腎衰竭病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年八十六歲。他育有一子二女[1],其女楊起鳳[4]聯合報影劇記者。

製片作品[編輯]

導演作品[編輯]

  • 八七水災(紀錄片)
  • 梨山春曉(1967)
  • 龍井鄉(1968,紀錄片)
  • 小鎮春回(1969)
  • 吾愛吾妻(1970)
  • 春宵花弄月(1970)
  • 四海一家(1971)
  • 彩鳳曲(1971,中視電視劇)
  • 威猛金龍(1974)
  • 花開春暖(1976)
  • 宵待草(1987)
  • 暮鼓晨鐘(1987,紀錄片)
  • 中華文物—太極拳(1990,紀錄片)
  • 裱褙的藝術(1991,紀錄片)

策劃作品[編輯]

  • 龍井鄉(1968,紀錄片)
  • 大輪迴(1984)
  • 紅粉情佳人(1987)
  • 豪門聖女(1997)

編劇作品[編輯]

  • 吾愛吾妻(1970)
  • 威猛金龍(1974)
  • 花開春暖(1976)
  • 中華文物—太極拳(1990,紀錄片)
  • 裱褙的藝術(1991,紀錄片)件
  •  

  • 金馬獎大導演、紀錄片教父楊文淦辭世 「小鎮春回」
    等好片遺留人間

  • Wow!NEWS-2014年08月04日 下午18:26

金馬獎大導演、紀錄片教父楊文淦辭世  「小鎮春回」等好片遺留人間

台灣電影「紀錄片之父」,金馬獎最佳導演楊文淦,八月一日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7歲。拍攝500多部紀錄片與19部電影的他,在金馬、亞洲各大影展均獲最高榮譽得獎無數。執導的電影「梨山春曉」、「小鎮春回」在60年代上映時,創下首映就擠爆戲院,大排長龍買不到票的盛況,並囊括金馬、亞太影展雙料最佳影片,2度獲總統蔣中正及李登輝親自接見,是電影圈一代資深大師。

金馬獎才剛辦完50周年,但導演楊文淦從事電影工作卻超過一甲子,他培育幕前幕後人才無數,包括張小燕、柯俊雄、張美瑤、梁修身及湯志偉、郭小莊、巴戈、恬妮、岳陽等都是他的得意門生,拍過「梨山春曉」、「小鎮春回」、「漁家女」、「吾愛吾妻」等19部電影,及500多部紀錄片,晚期則擔任作家。

政工幹校心戰教官班第一期畢業的他,精通編劇、導演,執導過舞台劇,也拍過中視電視劇「彩鳳曲」,他最擅長將台灣在地文化精神傳達進影片,他拍的紀錄片幾乎年年囊括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除了「龍井鄉」拿下國內外大獎,他更花了長達數年時間完成「八七水災」紀錄片,是台灣第一部以新聞方式完整呈現紀錄災情影片,堪稱是台灣「紀錄片教父」。

他拍攝的紀錄片「龍井鄉」及劇情片「小鎮春回」在第七屆金馬獎一舉拿下最佳紀錄片導演及最佳劇情片雙料大獎,「小鎮春回」還同時抱回4座金馬並代表台灣參加亞太影展競賽,獲得最佳影片,是當年國片最大贏家,他多次代表國家到海外參賽,為電影圈創下不凡的紀錄,獲總統及副總統、行政院長等接見,是台灣之光。

楊文淦一生熱愛台灣文化,他拍的電影及紀錄片中都少不了推廣及發揚台灣在地文化精神,是國內第一位把台灣之美融入劇情的導演,他執導的「梨山春曉」講述台灣六十年代農業建設,農村的風光全在影片中。他也是國內第一位將台灣茶農文化融入影片中的導演,紀錄片「龍井鄉」就講述台灣茶葉奮鬥史,「小鎮春回」則是以喜劇方式帶進台灣推動的農村改革溫馨喜劇,電影採用大量實景,首映就破了票房紀錄。

他離世前包括梁修身、胡藝芬等多位學生專程到院見他一面,家屬表示,他離世時面容平靜安詳,一生熱愛的電影也完成傳承,將於8月21日上午11點20分於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懷德廳舉行公祭,但挽拒奠儀、花籃,會以溫馨方式進行,希望演藝圈及好友們一齊來送他最後一程。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