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編輯]

 

 
 
松贊干布
大蕃贊普

扎耶巴寺的松贊干布打坐像
在位 629年?[1]—650年
出生 [1][2]
去世 650年[1][2]
葬於 木日木波陵
前任 囊日論贊
繼任 芒松芒贊
妻子 赤尊公主
漢女氏文成公主
李特曼
甲莫尊
芒妃墀江
父親 囊日論贊
母親 蔡邦·卓薩妥噶
子女 共松共贊
宗教信仰 苯教藏傳佛教[2]

松贊干布(?[1]-650年,藏文སྲོང་བཙན་སྒམ་པོ་藏語拼音Songzain Gambo威利Srong-btsan Sgam-poTHLSongtsen Gampo),《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棄宗農,《冊府元龜》作器宗弄贊器宋弄贊不弗弄贊,《通典》作棄蘇農贊。按照藏族的傳統,他為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為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在位期間,他大大擴張了吐蕃王國的版圖,確立了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法律等制度,並且從唐朝天竺引入佛教、從唐朝引入先進的科學曆法,並在邏些西北海拔3700公尺的紅山上興建布達拉宮。松贊干布與其王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三人,至今備受藏族尊崇。

  

生平[編輯]

出生和即位[編輯]

松贊干布原名赤松贊藏文ཁྲི་སྲོང་བཙན།威利khri-srong btsan),[3]囊日論贊和王妃卓薩妥噶藏文ལབྲི་བཟའ་ཐོན་དཀར།)的兒子。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相關記載,松贊干布性格慷慨而且驍武有英略。[4]其父囊日論贊在擔任贊普時,曾征服森波藏蕃尼雅尼達布等國,為吐蕃帝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但629年囊日論贊卻被叛臣毒殺,象雄(羊同)、唐旄部的蘇毗(女國)、尼雅尼達布工布娘布等部紛紛起兵叛亂。13歲的松贊干布繼承贊普之位,[1]發兵鎮壓了這些叛亂,並將叛亂元兇滅族,鞏固了吐蕃的政權。[5]

對外擴張,威震高原[編輯]

松贊干布在位期間,為了更好地統治被征服的地區,將吐蕃的政治中心從瓊結瓊瓦達孜遷到了拉薩河流域的邏些

松贊干布在位期間繼承了父親的遺志,不斷對外擴張。他派遣大臣娘·芒布傑尚囊討伐孫波,成功使其臣服;隨後又將安多一帶納入吐蕃版圖之中。其東面邊境與唐朝、吐谷渾接壤。吐蕃一躍成為了青藏高原一帶的強國,根據《新唐書》的記載,「西域諸國共臣之」。[6]

迎娶尺尊公主[編輯]

松贊干布威震青藏高原後,派遣祿東贊率領一百餘人攜帶禮物出使尼婆羅(今尼泊爾),希望迎娶尼婆羅公主為妻。尼婆羅的光胄王最初不願意同吐蕃聯姻。但祿東贊威脅稱若不答應聯姻,吐蕃將派遣五萬騎兵踏平尼婆羅。最終光胄王同意將女兒尺尊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並將釋迦佛不動明王等三尊佛像贈送給了吐蕃。[7]641年,吐蕃介入了尼婆羅的王位繼承戰爭中,將尼婆羅變成了吐蕃的屬國。[8]

擊吐谷渾,戰唐朝[編輯]

貞觀八年(634年),松贊干布遣使訪問唐朝唐太宗派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聽說突厥吐谷渾迎娶唐朝公主,因此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但遭拒絕。[6] 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松贊干布的特使回來後告訴松贊干布唐不答應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的緣故。松贊干布大怒,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干布遂借口吐谷渾從中作梗,聯合羊同出兵打敗吐谷渾,隨後由發兵擊破吐谷渾的盟友党項白蘭部,直逼唐朝的松州西境(今四川省松潘縣),揚言若唐朝不答應和親,就率兵入侵唐朝。蕃軍招誘闊州(位於今松潘縣北黃勝關北)刺史叢臥施諾州(位於松潘縣北)刺史把利步利二人為先導,煽動周圍羌族部落反對唐朝。唐朝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左領軍將軍劉簡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唐軍出擊。牛進達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干布大懼,在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松贊干布退出吐谷渾、党項、白蘭羌,遣使謝罪。松贊干布看到了唐朝的強盛,決定改為和平求婚,再次請婚,「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余寶玩數百事」。[6][9][10]

迎娶文成公主[編輯]

 
繪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夫妻的唐卡

貞觀十四年(640年),松贊干布派遣祿東贊出使唐朝求婚,迎娶文成公主。松贊干布在邏些西北海拔3700公尺的紅山上興建布達拉宮,以迎公主。

貞觀十五年(641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松贊干布從邏些(今西藏拉薩)趕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札陵湖)迎接。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後又封之為賨王。松贊干布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學習詩書。[6]

文成公主入藏是大唐與吐蕃統治者之間第一次建立起正式的聯繫。在之後的松贊干布在位期間,吐蕃與唐成為了盟國,再也沒有發生戰爭。

兼并羊同[編輯]

羊同(象雄)位於吐蕃的西北部,其王李迷夏藏文ལིག་མྱི་རྟྱ།)曾迎娶松贊干布的妹妹贊蒙賽瑪噶藏文སད་མར་གར)為妃,因此雙方最初是同盟關係。但由於吐蕃的強盛使雙方關係越來越惡化。最終在642年,松贊干布借贊蒙賽瑪噶失寵為由率大兵討伐羊同,費時三年攻滅了羊同,

瓊波·邦色藏文ཁྱུང་པོ་ཕྲུང་སད།)為象雄總管。[11]

平定瓊波·邦色的叛亂[編輯]

吐蕃大論娘·芒布傑尚囊在吐蕃擴張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松贊干布的信任。這引起了另一位重臣瓊波·邦色的嫉妒。邦色在松贊干布面前誣稱尚囊懷有二心,同時在尚囊面前則謊稱讚普不信任尚囊。尚囊心疑,退隱於自己的城寨,很久不朝見松贊干布。最終松贊干布懷疑尚囊謀反,派兵消滅了尚囊,任命邦色為大論。

但後來瓊波·邦色年老,松贊干布讓他保留大論的虛職,退隱回到自己的封地藏蕃。這引起了瓊波·邦色的不滿,於是邀請松贊干布到自己的封地藏蕃視察,準備政變奪取贊普之位。松贊干布同意了請求,派祿東贊前往藏蕃安置牙帳。但機警的祿東贊事先了這個陰謀,並將其報告了松贊干布。瓊波·邦色被迫自殺,其子昂日瓊藏文ངག་རེ་ཁྱུང་།)持其首級向松贊干布投降,獲得了赦免。[12]

討伐天竺、救出唐使[編輯]

647年,唐朝派遣使者王玄策、副使蔣師仁出使天竺摩伽陀國,途經吐蕃,受到松贊干布的款待。然而王玄策一行到達摩伽陀國時,正值戒日王死去,大臣阿羅那順篡奪了王位,欲將一行抓捕。王玄策隻身逃到吐蕃,請求吐蕃出兵討伐。應其邀請,松贊干布派遣精兵1200人,徵調屬國尼婆羅7000餘人討伐天竺,兵鋒直到中天竺一帶,將北天竺納入吐蕃版圖。同時俘虜阿羅那順,押送唐朝的都城長安[13][14]

去世[編輯]

650年,松贊干布去世。[6][1]其死因眾說紛紜:一說是由於尺尊公主感染了瘟疫後傳染給了松贊干布,不久松贊干布便在彭域色莫崗(位於今西藏自治區林周縣彭波農場附近)逝世;[15]另一說松贊干布是被仇視佛教苯教教徒暗殺而死的。[16][2]次年吐蕃以極為隆重的葬禮,在瓊結的吐蕃歷代贊普王陵之間為松贊干布建起了一座很高大的墳墓,[17]稱之為「木日木波」(藏文སམུ་རི་སམུག་པོ)。[18]由於其子共日共贊早逝,遂由孫芒松芒贊嗣位,大論祿東贊攝政。

吐蕃王朝崩潰之後,吐蕃爆發各種屬民奴隸起義。877年,四名奴隸軍首領將歷代贊普王陵瓜分並大肆挖掘。松贊干布的「木日木波」陵被沒廬氏久氏(黨氏)分得,因此未被挖掘,保存至今。[19]

政治和軍事改革[編輯]

松贊干布在位期間,加強了贊普的絕對權威,並將吐蕃的官員分為貢論囊論噶論三種官職,共九人管理朝政,稱為「九政務大臣」(藏文ཞང་བློན་ཆེན་པོ་དགུ།)。同時確立地方建制,將吐蕃的全境分為五個「如」(藏文རུ།,行政區域);確立身份制度告身制藏文ཡིག་ཚངས།),為貴族和平民頒發說明其身份的「告身」掛牌;又命令祿東贊創立法律制度。[20]但松贊干布時期的刑法中,存在著斷肢割舌挖眼剝皮以及用熔化的水灌入犯人嘴裡等等十分殘忍的刑罰,因此受到了後世信仰藏傳佛教學者們的非議。[21]

此外,松贊干布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了佛教,建大昭寺以供奉從天竺迎來的佛像,建小昭寺以供奉從唐朝迎來的佛像。此後為了壓制魔鬼,先後興建了邊壓寺、再壓寺、四壓肢寺、九對治寺,又建昌珠寺等佛教寺院。[22]同時派遣大臣吞彌·桑布扎藏文ཐོན་མི་སམྦྟོ་ཊ།威利thon-mi sam-bho-Ta)到天竺求經,並創製藏文。從此以後,松贊干布多次派人從天竺和唐朝請來高僧,協助翻譯佛經[23]同時又從唐朝學習天文、曆法等科學,創製藏曆

松贊干布在引入佛教的同時,也支持苯教的活動,在位期間佛教與苯教和平共處。[24]

傳說和尊崇[編輯]

 
尺尊公主 (左)、松贊干布(中)、文成公主(右)的塑像

藏族人民對松贊干布甚為尊崇。根據藏傳佛教的傳說,觀世音菩薩體內射出四種光芒,松贊干布是其胸口光芒投胎於卓薩妥噶王妃(一譯「赤薩兌嘎」)而應運出生的。此外,觀世音菩薩左眼之光化身為尼婆羅赤尊公主,右眼之光化身為唐朝的甲木薩漢公主(即文成公主),口中之光芒化為法身要義六名。[25]

因此松贊干布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出生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阿彌陀佛像。[26]他迎娶的尼婆羅尺尊公主被認為是白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則為綠度母的化身。

此外,松贊干布也同赤松德贊赤祖德贊三人,被藏傳佛教信徒尊奉為「吐蕃三大法王」之一。[27]

松贊干布的塑像遍布整個西藏的寺廟中,藏傳佛教信徒認為他對佛教的弘揚作出了巨大貢獻。活佛舉行坐床儀式的時候,被認定為活佛轉世靈童都要向如來佛祖、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蓮花生大師、白朗木女神以及宗喀巴大師等藏傳佛教重要人物的塑像進獻哈達,以表示尊敬。

松贊干布的妻子[編輯]

根據《賢者喜宴[28][29]等藏文史料記載,松贊干布有五個妃子。

  • 尺尊公主,松贊干布的妻子,尼婆羅公主。
  • 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的妻子、王后,又被吐蕃人稱為甲木薩漢公主、甲木薩唐公主,唐朝宗室之女。《賢者喜宴》:「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30]
  • 象雄公主李特曼藏文ལི་ཐིག་མན།),象雄國王李迷夏的妹妹。
  • 弭藥[31]公主甲莫尊藏文ཞྱལ་མོ་བཙུན
  • 芒妃墀江藏文བཙུན་མོ་ཆུན་མ་མོང་བཟའ་ཁྲི་ལྕ་མ),堆壠芒地尚論(藏文སྟོད་ལུངས་མོང་ནས་ཞང་བློན་)之女,生子共日共贊

松贊干布時期的吐蕃大論[編輯]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http://www.epochtimes.com)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西行約三千公里,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還在漢藏民間廣為流傳。

公元七世紀初,中原地區經過數年的戰爭,李淵(唐高宗)、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長安為都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國,國勢非常強盛,成為當時東亞地區文明的中心,對周邊民族部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許多民族部落紛紛與唐朝修好,或稱臣內附,或納貢請封,促進了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交流。

而在這個時候,一代英主松贊干布也已稱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并,定都邏娑(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并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系。從公元634年始,他兩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出使長安,向唐皇求親。公元641元,唐太宗終于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眾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關祿東贊出使長安的傳說,以及他運用聰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設的一道道難題,終於為松贊干布娶回了美麗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故事中有許多記載。

松贊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實現,十分高興,親自率軍遠行至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候。在離黃河源頭不太遠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贊干布建起「柏海行館」,一對異族夫婦便在這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他們的洞房花燭夜。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樹(在今青海省)時,看到這里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長途跋涉,需要休息,兩人便在一條山谷里住了一個月。文成公主閑暇時,拿出父皇送給她的谷物種子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玉樹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和磨面、釀酒等技朮。玉樹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當公主要離開繼續向拉薩出發時,他們都依依不捨。當地的藏民還保留了她的帳房遺址,把她的足跡和相貌都刻在石頭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時,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遠嫁藏王,路過這里時,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廟,賜名為「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安抵拉薩時,人們載歌載舞,歡騰雀躍,歡迎她的到來。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請來的。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布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后來,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谷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后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產技朮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為公主修筑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但后來毀于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占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氣勢磅礡。布達拉宮中保存有大量內容丰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贊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艷。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后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與吐蕃之間關系極為友好,此后200多年間,很少有戰事, 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并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朮。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新君高宗李治繼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贊干布「駙馬都尉」,封他為「西海郡王」。松贊干布派專使往長安吊祭太宗,獻金十五種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書唐高宗,表示對唐朝新君的祝賀和支持。唐高宗又晉封松贊干布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獎。

松贊干布雄才大略,統一西藏,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藏族與漢族的親密關系,為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避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這一切不僅被載入史冊,也深深銘刻在漢藏人民心中。

──轉自《中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褓姆[編輯]

 
 

褓姆,也作保姆保母,是照顧兒童的人。現代的褓姆未必會留宿,不少待兒童的父母下班回家就會離開,把兒童交回父母照顧。從前於大宅裡工作的褓姆通常是直接向女主人負責。

中國大陸,「保姆」並不單指照顧兒童的家政服務人員,而是發展為對傭人的稱呼(因為1949年之後,「傭人」一詞被認為有歧視含義,故此用「保姆」一詞代替)。

 

 

歷史[編輯]

古代上層社會的婦女有不少都不會親自照顧自己的子女,而是交由褓姆照顧,有些是由乳母兼任褓姆,也有另外找的。大戶人家的褓姆有不少是長工,有些甚至會照顧幾代的小孩。宮廷中也有專職照顧小皇子和小公主女官宮女,例如朝鮮王朝宮廷的褓姆尚宮。西方的中上階層家庭中的褓姆有專門的育兒室,並有一至多名助理。

現代的褓姆[編輯]

現代不少雙薪家庭聘請褓姆,但多屬鐘點性質,留宿的專職褓姆只有中上層或上層社會的家庭負擔得起。有些褓姆受過專業育兒訓練,一些國家也會為受過訓練的褓姆發出證照,例如台灣在推行的證照制度。但仍然有很多沒受過正式訓練的人擔任褓姆。

傳統上褓姆多為女性,但近年男性褓姆也漸趨普及。

工作[編輯]

褓姆的工作包括:

  • 在指定時間內照顧僱主的子女
  • 支援兒童的身體、社交、情緒、創意與智力發展
  • 保護兒童的安全,避免他們發生危險
  • 為兒童安排開胃、營養均衡的膳食和小吃
  • 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把兒童的發展和需要告訴家長
  • 保持家中環境整潔,並為兒童善後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玉源太郎[編輯]

 
 
兒玉源太郎
Gentaro Kodama 2.jpg
任期
1898年2月26日-1906年4月1日
前任 乃木希典
繼任 佐久間左馬太
任期
1900年-1902年
前任 桂太郎
繼任 寺內正毅
個人資料
出生 1852年3月16日
 日本山口縣
逝世 1906年7月23日(54歲)
 日本東京市
政黨 長州藩
專業 陸軍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児玉源太郎
假名 こだまげんたろう
平文式羅馬字 Kodama Gentarō
 
國立臺灣博物館內的兒玉源太郎銅像。

兒玉源太郎(1852年3月16日-1906年7月23日),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級子爵(追封伯爵),長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此時期奠定台灣的近代化,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將後繼田村怡與造為陸軍參謀次長(參謀總長為大山巖),日俄戰爭中兒玉源太郎升為大將調為滿州軍總參謀長,在203高地爭奪戰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將為戰場總指揮。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後,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畫,以日本化東三省。任職10天後在家因腦溢血逝世。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受封伯爵

擔任台灣總督期間[編輯]

  • 1898年2月26日:乃木希典卸任,由兒玉源太郎接任台灣總督。他帶來一位得力助手後藤新平
  • 1898年3月2日:後藤新平由原內務省衛生局長改任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長,之後此職改稱民政長官,此職為總督府第二高官。
  • 1899年6月:兒玉源太郎提出「有關台灣統治的既往及將來」備忘錄,揭露經營台灣對岸的廈門港之動機,提出在廈門設置台灣銀行支店(分行)的想法,以此為日本南進的策略鋪路。
  • 1897年11月上旬,陳少白在日治台灣台北創立興中會台灣分會,會員有楊心如吳文秀、趙滿期、容祺年、莊某等五、六人,並逐漸打開局面。陳少白並多次至台灣指導興中會台灣分會會務,並先後獲取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後藤新平的支持與援助。[1]1900年,孫中山計劃在惠州起義,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贊同孫中山的計畫,計畫支援興中會發動惠州起義,命令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協助在台北的孫中山,後因日本內閣改組,政策轉變,新內閣不願意援助中國革命,惠州起義遂告失敗,鄭士良逃亡,日本人山田良政與多位興中會會員慘遭滿清殺害。孫中山於11月10日化名「吳仲」,與後藤新平同行乘「橫濱丸」自基隆啟航返回日本。[2][3]

相關項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在台興中會的成立
  2. ^ 惠州起義與中國革命
  3. ^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1]
前任:
乃木希典
台灣總督台灣守備隊司令官
(即台灣軍司令官

1898年—1906年
繼任:
佐久間左馬太
前任:
桂太郎
陸軍大臣
1900年—1902年
繼任:
寺內正毅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鄂圖曼一世[編輯]

 
 
 
 
 
 
鄂圖曼一世
鄂圖曼帝國蘇丹
在位 1299年-1326年 (27年)
加冕 1299年
全名 鄂圖曼·加齊
出生 1258年,索古特
去世 1326年8月1日,索古特 (68歲)
前任 埃爾圖魯爾
繼任 奧爾汗一世
王后 瑪爾可敦
王室 鄂圖曼皇室
父親 埃爾圖魯爾

鄂圖曼一世鄂圖曼土耳其語عثمان بن أرطغل, 現代土耳其語Sultan I. Osman,1258年-1326年8月1日),鄂圖曼帝國的創立者和第一位埃米爾。他開始時是從父親埃爾圖魯爾加齊處繼承了貝伊加齊的稱號,但後來他的統一和征服活動使他成為一個大帝國的奠基人。

征服和統治[編輯]

1299年,鄂圖曼一世宣布他的國家為一個獨立公國。1301年就進攻已經衰落的拜占庭帝國,佔領了拜占庭通知搖搖欲墜的拜占庭小亞細亞大部分。蠶食了像以弗所的拜占庭在小亞細亞的要塞。並於1317年進攻靠近拜占庭國都君士坦丁堡的重鎮而防備更嚴的布魯沙,拜占庭軍一直頑強抵抗。直到最後喪失了招架之力,拜占庭於1326年(即圍攻布魯沙第10年)放棄抵抗,宣布投降。但鄂圖曼一世已身染重病。還沒來得及遷都布魯沙就於不久後去世了。他的子孫後代遷都布魯沙後將鄂圖曼一世葬於布魯沙城中的清真寺。繼任的奧爾漢則繼續進攻拜占庭帝國,對外擴張。很快便佔領尼西亞和拜占庭在小亞細亞所有地區。

 

 土耳其人的起源
前任:
鄂圖曼帝國蘇丹 繼任:
奧爾汗

征服君士坦丁堡
  帝國的持續擴張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鄂圖曼帝國[編輯]

 
 
鄂圖曼帝國
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
Devlet-i Aliyye-yi Osmâniyye
 
 
 
1299年-1923年  
國旗(1844–1923) 國徽(1882年版)
格言
دولت ابد مدت Devlet-i Ebed-müddet
「永恆之國」
國歌
諸多
(1808年至1922年)
鄂圖曼位置圖
1300年至1683年之間鄂圖曼帝國的領土變遷
首都 瑟於特
(1299–1335)
布爾薩[1]
(1335–1413)
阿德里安堡[2][註 1]
(1413–1453)
君士坦丁堡[註 2]
(1458–1922)
常用語言 鄂圖曼土耳其語(官方)
及其他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國教)
基督教猶太教
政體 絕對君主制
(1299–1876)
(1878–1908)
(1918–1922)
君主立憲制
(1876–1878)
(1908–1918)
蘇丹
- 1281年-1326年 奧斯曼一世(首)
- 1923年 穆罕默德六世(末)
大維齊爾
- 1320年-1331年 阿拉丁·帕夏(首)
- 1920年-1922年 艾哈邁德·陶菲克·帕夏(末)
立法機構 鄂圖曼帝國議會
- 上議院 鄂圖曼帝國參議院
- 下議院 鄂圖曼帝國眾議院
歷史  
 - 建立 1299年7月27日
 - 空位期 1402年–1413年
 - 一次立憲時期 1876年–1878年
 - 二次立憲時期 1908年–1918年
 - 廢止蘇丹[註 3] 1922年11月1日
 -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註 4] 1923年10月29日
 - 廢黜哈里發 1924年3月3日
面積
- 1683年 [3] 5,500,000 平方公里
- 1914年 1,800,000 平方公里
人口
- 1856年估計 35,350,000
- 1906年估計 20,884,000
- 1912年估計 24,000,000
貨幣 阿克切帕拉蘇丹庫魯什里拉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突厥人所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4]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5]。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的衝擊,於19世紀初趨於末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鄂圖曼帝國領土動態圖

 


國名名稱及由來
[編輯] 

鄂圖曼土耳其語名稱為「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拉丁化轉寫為「Devlet-i ʿAliyye-i ʿOs̠māniyye」;土耳其語名稱為「Osmanlı İmparatorluğu」;英語名稱為「Ottoman Turks」或「Turkish Empire」;阿拉伯語名稱為「 دَوْلَتِ عَلِيّهٔ عُثمَانِیّه الدولة العليّة العثمانية」。

漢語譯名方面,有依照英語名稱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簡稱「鄂圖曼帝國」或「鄂國」;大陸地區則依照鄂圖曼土耳其語稱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簡稱「奧斯曼帝國」或「奧斯曼」。

國名由來為後人以開國蘇丹鄂圖曼一世的名字為國號。「鄂圖曼」(鄂圖曼土耳其語عثمان;現代土耳其語Osman國際音標:/osman/),注意鄂圖曼土耳其語原使用阿拉伯-波斯文字書寫,/s/音出現在母音後的詞中時以ث /θa:/標示。

由於鄂圖曼土耳其語中本無「θ」音,而以「t」音代之。當鄂圖曼勢力擴張到東歐時,日耳曼人進一步把「عثمان」(othman),訛唸為ottoman,轉音成為「鄂圖曼」。清代譯名即採用此,對應翻譯國名為「鄂圖曼」。中華民國成立後延用古譯名(以當時國際語言拉丁語「ottomano」為翻譯標準),然而在指示同名的開國君主時可使用「奧斯曼」這個譯名[6];另有「鄂斯曼」、「奧圖曼」和「奧托曼」等譯名。1949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奧斯曼」,接近原語發音。

歷史[編輯]

崛起[編輯]

羅姆蘇丹國於1300年左右滅亡後,位於黑海和地中海間的安那托利亞大陸上,分裂出多個獨立國家,統稱為安那托利亞侯國(Anatolian Beyliks)。在1300年,衰弱的東羅馬帝國對其在安那托利亞的地區失去了控制,該地區由埃爾圖魯爾加齊之子鄂圖曼一世率領的酋長國統治,掌領安那托利亞西部的埃斯基謝希爾[7]。鄂圖曼一世將其國境擴張至東羅馬帝國的邊境,遷都於布爾薩[8],鄂圖曼一世因而得到「卡拉」(Kara,在現代土耳其語有「黑暗」的意思,但在古土耳其語解作「勇敢」或「強大」)的綽號[9]。鄂圖曼一世被廣認為強而有力的領袖,即使在他逝世後,仍流傳著一句有數百年歷史的土耳其諺語:「他可能強如鄂圖曼」[10]。中古土耳其故事「鄂圖曼之夢」亦擦亮了他的名聲,那是一個關於鄂圖曼在年輕時預見鄂圖曼帝國而決定要征服各國的神話。在他在位時,一個正式的鄂圖曼政府設立起來,其後這個政府在帝國時期經歷了劇烈的轉變。此外,政府設立法律實體,稱為米利特,各宗教派別及少數民族可在米利特下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

鄂圖曼一世逝世後,鄂圖曼帝國的統治擴張至地中海東部及巴爾幹地區。1387年,威尼斯人治下的重鎮塞薩洛尼基被鄂圖曼帝國攻陷[11]。1389年,鄂圖曼帝國在科索沃戰役的得勢導致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結束,去除了鄂圖曼帝國進軍歐洲的屏障。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戰役被視為中世紀最後一次大規模十字軍東征,但未能阻止鄂圖曼帝國繼續擴張[12]。土耳其人對巴爾幹半島的支配持續擴張,故進攻君士坦丁堡是鄂圖曼帝國的關鍵目標。君士坦丁堡的周邊地區幾乎全部落入鄂圖曼帝國手中。1402年,帖木兒入侵安那托利亞,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安哥拉之戰兵敗被擒[13],使東羅馬帝國得以苟延殘息。1402年後,鄂圖曼帝國對其佔據的部分巴爾幹地區暫時失去控制,在1430至1450年代間穆拉德二世在位期間恢復對該地區的控制。

巴耶塞特一世的被俘使土耳其人方寸大亂,巴耶塞特一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帝位,在1402年至1413年爆發戰爭。穆罕默德一世繼位為蘇丹,結束了爭位戰爭,標誌著大空位期的結束。穆罕默德一世的孫兒穆罕默德二世重組國家及軍事結構,並在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當時的穆罕默德二世年僅21歲。君士坦丁堡成為鄂圖曼帝國的新首都[14],並開始使用羅馬皇帝的名號,但希臘及西歐都不承認穆罕默德二世負有這名號,而俄國沙皇也聲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後者[15]。為了鞏固其名號,穆罕默德二世希望可以奪取羅馬。1480年,鄂圖曼帝國佔領奧特朗托普利亞[16],並深入義大利半島,但穆罕默德二世在1481年5月3日逝世,中止了鄂圖曼帝國的遠征。

擴張[編輯]

鄂圖曼帝國在1453年至1683年間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1566年前的領土、經濟及文化擴張時期及其後的軍事及政治相對緩和的時期[17]

擴張及極盛[編輯]

 
穆罕默德二世及其軍隊進入君士坦丁堡

鄂圖曼帝國在1453年征服了君士坦丁堡,穩固了帝國作為歐洲東南部及地中海東部地區霸主的地位,接下來帝國進入了漫長的征服擴張期,將疆域擴至歐洲及北非。鄂圖曼帝國的陸上擴張主要倚靠其軍事革新及軍紀,而其海軍亦對其征服活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義大利城邦及葡萄牙人手裡爭奪及保障了黑海愛琴海地中海紅海印度洋的遠航路線。由於鄂圖曼帝國握有歐亞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路線,帝國的經濟因而蓬勃發展。鄂圖曼帝國對西歐及亞洲間貿易的壟斷經常被引證為西班牙女王支持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西航尋找亞洲海路的主要原因[18]。1492年前已有人推測地球是圓的,然而哥倫布卻是第一位發現了可縮短需經鄂圖曼帝國往亞洲貿易的危險路線的方法。

鄂圖曼帝國在一些賢能蘇丹的統治下繁榮興盛。塞利姆一世在位時致力於向東及向南擴張,於1514年查爾迪蘭戰役擊敗了伊斯邁爾一世治下的薩非王朝[19]。1517年,鄂圖曼帝國消滅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其海軍勢力亦擴至紅海。此後,鄂圖曼帝國及葡萄牙帝國成為了地區最具支配地位的勢力[20]

 
1526年後匈牙利領土的瓜分
      皇家匈牙利      特蘭西瓦尼亞
      鄂圖曼帝國      哈布斯堡奧地利

繼後的蘇萊曼一世並沒有停止征服步伐。1521年,鄂圖曼帝國攻陷貝爾格勒[21],其後征服了匈牙利王國,並在現今匈牙利及中歐的所在地建立鄂圖曼帝國屬匈牙利(Ottoman Hungary)[22]。1526年,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得勝[23],並於1529年發動維也納之圍,但由於冬季的來臨而被迫撤退[24]。1532年,鄂圖曼帝國舉兵逾25萬再次進攻維也納,但在維也納以南的克塞格被擊退[25]

1543年,鄂圖曼帝國繼續進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認鄂圖曼帝國對匈牙利的宗主權[26]。在蘇萊曼一世治下,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及反覆無常的摩爾多瓦都成為帝國的附屬國,須向帝國納貢。在東面,鄂圖曼帝國在波斯人手裡奪取巴格達,得以掌控美索不達米亞波斯灣,開啟了300多年的奧斯曼-波斯戰爭[27]。在蘇萊曼一世統治時期的末段,帝國的總人口多達1,500百萬人[28]

在塞利姆一世及蘇萊曼一世時期,帝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能控制地中海大部分地區[29]。帝國海軍司令巴巴羅薩·海雷丁在蘇萊曼一世時期帶領鄂圖曼帝國海軍多次擊敗基督教國家的海軍,包括征服了西班牙的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鄂圖曼海軍協助穆斯林猶太人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時期逃離西班牙,並護送他們抵達鄂圖曼帝國(特別是塞薩洛尼基賽普勒斯君士坦丁堡[30]。1543年,鄂圖曼海軍佔領神聖羅馬帝國尼斯,這是由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促成的[31]法國及鄂圖曼帝國因與哈布斯堡王朝於中歐南歐的敵對而聯合起來,成為當時的強大聯盟,這是一個軍事及經濟聯盟,鄂圖曼帝國允許法國可在帝國內貿易而免收徵稅。事實上,當時的鄂圖曼帝國是歐洲相當重要及受接納的政體,帝國與法國、英格蘭王國荷蘭共和國締結軍事同盟,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義大利及奧地利大公國[32]

隨著16世紀的發展,鄂圖曼帝國的海軍力量受到冒起的西歐勢力挑戰,特別是在波斯灣、印度洋及摩鹿加群島一帶受到葡萄牙威脅[33]。由於鄂圖曼帝國封鎖了向南及向東的海路,歐洲各國只得另覓路徑。在陸上,鄂圖曼帝國被奧地利的戰爭波斯這兩條戰線困擾,維持戰爭所需的資源、後勤補給及通訊因距離過遠而變得困難,使海軍無法維持。

叛變及中興[編輯]

蘇萊曼一世逝世後,鄂圖曼帝國的領土擴張逐漸放緩。西歐海事力量的增長、發展由歐洲前往亞洲的海路及新大陸破壞了帝國的經濟發展。以往有效的軍事及官僚體制因蘇丹的管治失當而變異。雖然帝國面對著這些困難,它仍然是歐洲的主要擴張勢力,直至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維也納之戰標誌著鄂圖曼帝國終止向歐洲繼續擴張。

歐洲各國開始著手應付鄂圖曼帝國對陸路貿易通道的控制。西歐國家繞過帝國的貿易壟斷,建立她們的海路通往亞洲。從新大陸大量湧入的白銀導致鄂圖曼貨幣的貶值及通膨,這對鄂圖曼社會的各階層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塞利姆二世時期的大維齊爾索科盧·穆罕默德·帕夏開始進行蘇伊士及伏爾加航道的開發,以挽救經濟,但這些計劃在後來被取消[34]

1571年焚燒莫斯科後,鄂圖曼帝國支持的克里米亞可汗德夫萊特·格萊計劃征服俄國。翌年,克里米亞軍在摩洛迪戰役(Battle of Molodi)被擊敗[35]。當時的克里米亞汗國無疑是東歐的一個強大勢力,直至十七世紀末[36]

在南歐,腓力二世領導的天主教聯盟在地中海挑戰鄂圖曼的海軍,他們在勒班陀戰役擊敗鄂圖曼艦隊,對於鄂圖曼海軍不敗的姿態造成打擊。現今的史學家認為,勒班陀戰役的象徵意義重於軍事。在鄂圖曼海軍戰敗後的六個月內,一支約250艘戰船、其中八艘配備現代三桅帆裝軍備的新艦隊建成。在君士坦丁堡的碼頭,造船高峰時每天都有船艦落成[37]。鄂圖曼帝國大維齊爾在與威尼斯的部長討論時說:「在我們奪取賽普勒斯時,我們除去了你們的一支軍隊,而你們擊敗了我們的艦隊也只不過是刨掉了麵包的一層皮。」[37]鄂圖曼海軍驚人的恢復能力使威尼斯於1573年簽訂和約,帝國得以在北非擴張及鞏固其地位[38]

 
1683的維也納之戰

哈布斯堡王朝的邊界則沒有太大的變動,只有多次爭奪個別要塞的小型戰役。這是由於歐洲發展了星形要塞,這是奧地利在邊界建造的一種低堡要塞,這種要塞須經長期圍攻方可攻破。鄂圖曼帝國對這種堡壘毫無辦法,帝國以往所使用的大炮都變得無效[39]。這亦反映出其地理限制,在初春至晚秋的戰爭季節裡,鄂圖曼帝國軍從君土坦丁堡進軍,維也納是帝國軍的最遠點。此外,帝國亦須在前線部署軍力,一方面須防範奧地利人,另一方面又要對抗什葉派穆斯林的薩非王朝

在戰場上,鄂圖曼帝國逐漸被歐洲的軍事技術趕過,宗教及知識份子保守派的壯大扼殺了帝國的軍事革新。歐洲軍事革命對戰略及軍備的改變使以往令人聞風喪膽的西帕希(Sipahi)騎兵的威脅減弱。在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冗長戰爭裡,帝國需要大量配備火器的步兵,於是放寬募兵政策,使土耳其新軍的數量大為提高,但卻引起了軍紀、兵士素質等問題,政府甚至需要應付軍士嘩變。歐洲提倡火槍而發展的長矛與火槍及線性戰術對鄂圖曼帝國軍造成致命打擊。帝國軍招募了一些非正規的狙擊手應付戰爭,一些狙擊手於復員後在傑拉里叛亂(Jelali revolts)裡淪為土匪,傑拉里叛亂讓安那托利亞在十六世紀末及十七世紀初陷入無政府狀態[40]。至1600年,鄂圖曼帝國的人口達到三千萬,對土地短缺的訴求亦對政府構成壓力[41]

不過,十七世紀並非單純是鄂圖曼帝國的滯止及衰退期,這亦是帝國及其體制開始適應內外新的壓力及事物的時期。

蘇丹女權時期(1648年-1656年)是帝國後宮對政治有很大影響力的一個時期,由太后代表兒子行使權力,這並非前所未有,胡倫蘇丹在1530年代初繼承魯班紐蘇丹成為蘇丹皇太后,她被威尼斯拜羅(Baylo)安德里亞·傑里迪形容為「極度善良、有膽識及聰慧的女人」[42][43]。由於易卜拉欣一世無力管治國家以及1646年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登位,政務就交帝國後宮治理[44],這時期最著名的女性是柯塞姆蘇丹(Kösem Sultan)及其兒媳婦杜亨·哈提婕(Turhan Hatice),柯塞姆蘇丹招致政敵在1651年將她殺害[45]

接下來帝國進入科普魯律時期(1656年-1703年),在這段時期,帝國由科普魯律家族的成員出任大維齊爾。1656年9月15日,時年八十歲的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得到杜亨·哈提婕保證帝國後宮不會干預他處理政務。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是一位激進的保守執法者,他恢復了中央權力及帝國的軍力,其子及繼承人科普魯律·法奇爾·艾哈邁德(Köprülü Fazıl Ahmed)奉行其父的路線[46]。科普魯律家族重振軍威的成果可見於重奪特蘭西瓦尼亞、1669年征服克里特及1676年擴張至烏克蘭南部,佔領霍京(Khotyn)、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波多里亞(Podolia)地區[47]

1683年5月,剛得到重振的軍事力量再遭到毀滅,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舉兵再次進攻維也納,鄂圖曼帝國軍被波蘭國王約翰三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國及波蘭聯軍擊敗[48]

卡爾洛夫奇條約》的簽訂終止了大土耳其戰爭,使鄂圖曼帝國軍須首次割讓其控制的歐洲領土,包括鄂圖曼帝國匈牙利[49]。自此,帝國無力再對歐洲奉行擴張政策,在歐洲戰線上只得採取防守。

在這時期,只有兩位蘇丹可對帝國實施有效的政治及軍事管治。穆拉德四世重奪葉里溫巴格達,中央權力再次得到重視[50]穆斯塔法二世在1695年至1696年反攻哈布斯堡王朝的匈牙利,但在桑達大敗[51]

滯止及改革[編輯]

滯止期,帝國的許多巴爾幹領地落入奧地利手中,而名義上歸鄂圖曼帝國的管治的埃及阿爾及利亞實際上已獨立,後來受到英國法國的控制。在十八世紀,中央政府給予地方統治者及領導不同程度的地區自治。在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間,俄國與鄂圖曼帝國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

歷史學家認為鄂圖曼帝國長期的滯止是改革失敗的時代[52]。鄂圖曼帝國在這時期進行過科學及教育改革,包括建立高等教育機構,如伊斯坦堡科技大學[53]。鄂圖曼帝國的科學及技術處於中世紀時代,這是鄂圖曼學者將伊斯蘭的哲學及數學、中國的火藥及磁鐵羅盤知識綜合得來。在這時期,科學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一些作家的同業工會抨擊印刷機為「魔鬼的發明」。西方的活字印刷術在1450年由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1493年由西班牙的塞法迪猶太人引入鄂圖曼,塞法迪猶太人從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逃出後移居到鄂圖曼帝國[54]

鬱金香時期是以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喜愛的花卉而命名,鬱金香亦可象徵其任內的和平統治。帝國對歐洲的政策在這時改變,在1712年鄂圖曼帝國在第三次俄土戰爭裡取得勝利及簽訂《帕薩羅維茨條約》後,在1718至1730年間,地區都處於和平狀態[52]。帝國在巴爾幹的邊疆城鎮加強防禦工事,以防範歐洲的擴張。一些初步的改革開始實施,如降低稅率,以嘗試改善帝國的形象,國內開始出現私人投資及企業家。

鄂圖曼帝國軍事改革塞利姆三世在任時開始[55],他是第一位嘗試沿用歐洲路線將軍事現代化的蘇丹,然而這些改革卻被反動分子妨礙,阻力來自宗教領袖及土耳其新軍[56],當時的土耳其新軍已失去控制及效用,他們對貧窮的不滿及反對變動觸發了叛變。塞利姆三世的改革終招致殺身之禍,其繼承者馬哈茂德二世在1826年對土耳其新軍進行了改革,壓制了叛變[57]

衰落及現代化[編輯]

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帝國現代化的時期[58]。帝國在前線失去不少領土,中央政府的衰弱導致管治不穩,帝國在坦志麥特時期試圖對帝國進行改革及重組。在坦志麥特時期,帝國須應對外國的入侵,帝國獨力難支,於是開始與歐洲國家結盟,如法國、荷蘭、英國等[59]。在克里米亞戰爭,奧斯曼帝國聯合英國、法國等國抵抗俄國。

 
1839年,馬哈茂德二世頒布坦志麥特法令,開始將土耳其現代化,直接帶來的影響涉及歐式服裝、武器、農業及工業改革、建築、教育、法律、典章制度及土地改革。

坦志麥特時期一系列的憲政改革包括建立現代化軍隊、改革銀行系統,以現代工廠取代同業公會。1856年,哈特-艾·於馬雲(Hatt-ı Hümayun)法令保證所有鄂圖曼帝國的公民,不論種族及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地位,把1839年哈特-艾·沙里夫(Hatt-ı Şerif)法令的內容進一步擴充[60]。基督教米利特享有特權,如1863年的亞美尼亞國民憲法(Armenian National Constitution)是底萬批准的法規,包括150條條文,由亞美尼亞知識份子及新成立的亞美尼亞國民議會草擬[61]。一部稱為坎寧-厄·埃沙西(Kanûn-ı Esâsî,鄂圖曼土耳其語解作「基本法」)的憲法使改革時期達到頂峰,該憲法由新鄂圖曼人的成員編寫,於1876年11月23日發佈,為國民建立了自由及平等的概念[62][63][64]

一次立憲時期維期甚短,但其意念(鄂圖曼化)對改革派新鄂圖曼人具有影響,新鄂圖曼人在西方大學接受過教育,他們相信君主立憲制能解決帝國社會不穩的問題[65]。1876年的一次軍事政變廢黜了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66]穆拉德五世繼位,因精神問題,穆拉德五世在上任短短數個月內再遭廢黜[67]。1876年12月23日,一如人們所期待,繼位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宣佈實行君主立憲制[68],然而,憲政下的議會運行了僅僅兩年就被蘇丹封禁,但沒有被廢除,其後礙於壓力下,議會再度召開,坎寧-厄·埃沙西的有效性被降至最低。

 
1876年《笨拙》雜誌的漫畫,顯示俄羅斯帝國慫恿巴爾幹攻擊鄂圖曼帝國,而警察約翰牛(英國)則警告俄國要小心行事。一年後,得到俄羅斯支持的塞爾維亞及蒙特內哥羅向鄂圖曼帝國宣戰。

在十九世紀,民族主義的興起橫掃許多國家,鄂圖曼帝國亦不能倖免。民族意識與公民民族主義意識的增長令西方的國家主義思想引入鄂圖曼帝國,使帝國須應付國內外的民族主義。國內滋生了不少革命政黨。民族主義興起對十九世紀的帝國影響深遠,還影響著二十世紀初帝國的國策。許多鄂圖曼土耳其人質疑當時的國家政策,一些人認為種族衝突源自外部,與行政無關。帝國在那時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她應付民族主義的能力也被受質疑。1829年,希臘在希臘獨立戰爭後宣佈獨立[69]。改革未能抑制多瑙河大公國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興起,兩地已處於半獨立狀態。1875年,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宣佈脫離帝國獨立[70]。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蒙特內哥羅及保加利亞的獨立[71]。波士尼亞被奧地利帝國佔據,巴爾幹其他地區仍舊置於鄂圖曼帝國的控制。在這反殖民化的浪潮裡,塞爾維亞裔猶太人居達·阿勒卡萊(Judah Alkalai)鼓吹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國度[72]。土耳其人在俄土戰爭失敗,鄂圖曼帝國以賽普勒斯換取英國在柏林會議的支持。在1798年被拿破崙一世佔領的埃及在1801年由鄂圖曼及英國聯軍奪還,1882年,英軍以整頓治安為藉口佔據埃及[73],在法律上,埃及和蘇丹仍是鄂圖曼帝國的省份,直到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帝國加入同盟國,英國隨即吞併埃及和蘇丹。在1830年至1912年間,鄂圖曼帝國在北非的省份盡失,即阿爾及利亞(1830年被法國佔領)、突尼西亞(1881年被法國佔領)及利比亞(1912年被義大利佔領)。

帝國未能向歐洲銀行償還國債,導致鄂圖曼國債機構(Ottoman Public Debt Administration)的成立[74]。十九世紀末,帝國沒有被西方勢力完全佔領是由於權力平衡的概念,奧地利及俄羅斯都希望藉鄂圖曼帝國的衰落提高影響力及擴張領土,但英國竭力抑制他們,擔憂俄國會支配地中海東部。

解體[編輯]

 
1908年伊斯坦堡的民眾示威

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及蘇丹宣佈復行1876年憲法、恢復議會後,鄂圖曼帝國踏入二次立憲時期,對鄂圖曼帝國的解體有重要的作用。在這時期,政務被聯合進步委員會掌控。奧匈帝國乘鄂圖曼帝國陷於國內鬥爭在1908年吞併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75]。在1911年的意土戰爭巴爾幹同盟向鄂圖曼帝國宣戰。鄂圖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裡失去了巴爾幹的領地,除了色雷斯愛第尼[76]。德國控制的巴格達鐵路成為國際局勢緊張的源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肇因之一[77]。鄂圖曼帝國在追擊戈本號及布累斯勞號(Pursuit of Goeben and Breslau)及介入中東戰線後正式參戰。在戰爭初期,鄂圖曼帝國取得多次重要的勝利,如加里波利之戰卡塔之圍(Siege of Kut)。鄂圖曼帝國也遭遇不少挫敗,如在高加索戰役敗予俄國。1916年的阿拉伯起義讓鄂圖曼帝國在中東戰線的良好形勢逆轉。

內政部長穆罕默德·塔拉特(Mehmed Talat)對帝國內亞美尼亞人成立第五縱隊的可能表示憂慮,下令逮捕亞美尼亞領袖,要求實施特西爾法(Tehcir Law)[78],開始大規模驅逐及屠殺亞美尼亞人,強行將數千人帶到敍利亞沙漠的營地,事件演變成種族滅絕。在戰爭時估計有150萬亞美尼亞人因飢餓、缺水、暴曬、盜賊掠奪而死亡,是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79]。亞美尼亞人遂以凡城抵抗戰(Van Resistance)及成立西亞美尼亞政府(Administration for Western Armenia)作為回應。鄂圖曼帝國政府則指責亞美尼亞人在安那托利亞西部勾結入侵的俄國軍隊,俄軍裡就有亞美尼亞志願軍

 
奧斯曼帝國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離開土耳其

至1918年,葉門麥地那是鄂圖曼帝國在阿拉伯半島僅存的領地,《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鄂圖曼帝國被迫交出葉門和麥地那,而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鄂圖曼帝國奪取的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都須一併交出。《色佛爾條約》的條約確立了鄂圖曼帝國的分裂。現時,在鄂圖曼帝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新國家達40個(包括備受爭議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戰後安那托利亞地區的農民僅及戰前的四成,第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帝國的傷亡重大[80]

佔領伊斯坦堡佔領伊茲密爾激使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成立,國民運動在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領導下在土耳其獨立戰爭獲勝。1922年11月1日,蘇丹制被廢除[81],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離開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在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得到國際承認。1923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82]。1924年3月3日,哈里發制被廢除。鄂圖曼皇室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且被驅逐出境。50年後的1974年,大國民議會才准許鄂圖曼皇室的後裔獲取土耳其公民身份[83]

帝國淪亡[編輯]

鄂圖曼帝國淪亡的主因是其經濟結構的崩壞,以及因幅員廣大而未能統合各地的經濟。另外,帝國的通訊技術不足以聯繫所有領土。鄂圖曼帝國淪亡的環境與羅馬帝國衰落時相似,特別是國內種族間的緊張關係及政府未能調和種族問題。坦志麥特時期進行有關提高文化權利、公民自由及議會制度的改革開展得太遲,未能阻止十九世紀初民族主義崛起及國家分裂的潮流。

政治[編輯]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之國家。國教伊斯蘭教,最高統治者為蘇丹,被認為是帝國最高統治者。中央機構有大維齊爾宰相),輔佐蘇丹管理行政和軍事。下設兩名維齊爾,分管司法和財政,另外還有樞密大臣一人。如要罷相,就會召見國相,當場打碎相印。鼎盛時期,全國共分為31個省,250個縣,而土地全歸哈里發[來源請求](由蘇丹兼任)所有,以服兵役為條件分封貴族。

 
托普卡帕宮的外國使節

鄂圖曼帝國國家機關是一個相當簡單的制度,可分為軍政及民政。蘇丹是國家機關裡地位最崇高的。民政系統是以具宗教色彩的地區行政為基礎。鄂圖曼土耳其人運行的系統可管理宗教學者如大法官、伊瑪目。一些土耳其的傳統仍對鄂圖曼帝國的行政具有重要作用[84]。鄂圖曼帝國統治者認為,帝國的首要責任是保衛和擴大穆斯林的領土,以確保遜尼派伊斯蘭教法及國家主權支配範圍內的安全和平[85]

鄂圖曼王朝,在國家機關來說即「鄂圖曼皇室」,其規模之大及持久在伊斯蘭世界裡前所未有[86]。鄂圖曼皇室在種族上有土耳其血統,但由於宗室與不同種族的人通婚,使鄂圖曼皇室並非由純土耳其人主導[87]

縱觀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即使蘇丹擁有原則上的權力及蘇丹授權給大維齊爾實際權力,在許多情況下,地區政府可獨立運作,甚至對抗統治者。奧斯曼帝國蘇丹曾經被11次罷免,因被政敵視為對國家構成危害,嘗試推翻奧斯曼王朝的叛變有二次,均以失敗告終[88],反映政制在沒有不安定因素下有能力處理革命叛變。

伊斯蘭教中地位最高的身份—— 哈里發(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亦被鄂圖曼帝國蘇丹所採用,是為鄂圖曼帝國哈里發,亦是穆聖逝世後,首位非阿拉伯人,更非古萊氏族出身卻擔任此位的人,從此在穆斯林世界中更有號召力。鄂圖曼帝國蘇丹是帝國的唯一攝政者,可視為政府的化身,儘管蘇丹不會完全行使其權力。帝國後宮是鄂圖曼帝國宮廷內相當重要的權力機關,由蘇丹皇太后,即太后主管[89]。她在後宮有絕對的權力,地位崇高。有時,蘇丹皇太后會干政,運用其影響力削弱蘇丹的權力。在十六世紀初至十七世紀,蘇丹皇太后掌握國家大權,稱為蘇丹女權時期[90]。後繼的蘇丹由前任蘇丹的兒子當中選出。帝國學校強大的教育系統能夠排除不能勝任的蘇丹後裔,並為繼任者培育政治人才。帝國學校以雙軌的方式運行。伊斯蘭學校以穆斯林傳統來培訓知識分子及國家官員,使貧苦家庭的子女也有機會提升社會地位及收入[91]。另外還有基督徒的寄宿學校,即恩德崙,每年在8至20歲的基督徒男生當中招募三千人入讀,這一過程稱為德芙什美(Devşirme),不包括孤兒、獨子、已婚、猶太人、俄國人及牧師的孩子。

雖然蘇丹是至高無上的君王,蘇丹的政治及行政權力都會被分割。國家政務由顧問及大臣組成的會議底萬主理(十七世紀後更名為樸特)。當奧斯曼帝國仍是貝立克的時代,底萬由部族領袖組成,後來讓軍官及地區骨幹(如宗教及政治顧問)參與。始自1320年,蘇丹任命的大維齊爾代表蘇丹行使權力。大維齊爾在很大程度上獨立行事,掌有幾乎沒有限制的任命、開除及監督權力。十六世紀末,蘇丹不再參與政務,大維齊爾實際上成為國家元首[92]。在奧斯曼帝國的歷史裡,地區首長在許多時候都能獨立行事,甚至違逆統治者的意願。1908年爆發青年土耳其人革命以後,奧斯曼帝國成為立憲君主制的國家,蘇丹沒有實權,建立議會,議會代表由各省選出,這些代表組成了奧斯曼帝國政府

高速擴張的帝國以忠誠、精明的人才治理國家,不論是阿爾巴尼亞人法納爾人(Phanariotes)、亞美尼亞人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人匈牙利人或其他種族。帝國不分宗教背景任用希臘人、穆斯林及猶太人改革行政系統。

圖格拉是一種字母組合,是鄂圖曼帝國的官方記號,合共有35種。這些記號雕刻在蘇丹的印章上,帶有蘇丹及蘇丹父王的名字,多數包含「常勝」的意思。這種記號最早由奧爾汗一世所有。風格化的圖格拉衍生出鄂圖曼土耳其書法的一個分支[93]

法律[編輯]

 
1879年奧斯曼帝國的法庭聆訊

和多數穆斯林世襲制國家一樣,鄂圖曼帝國的司法系統只願採納大部分和其政權合法性沒有衝突的伊斯蘭教法,組織起一個地區法學系統。帝國的司法行政是平衡中央及地方權力的重要一環[94]。帝國的權力運行與土地權利管理悉悉相關,地區當局需要空間以建立一個地區米利特[94]。鄂圖曼帝國錯綜複雜的管轄權是為了融和不同族群的文化和宗教[94],帝國合共有三個法院系統,穆斯林及非穆斯林各佔一個,非穆斯林包括猶太人及基督徒管轄的宗教社區,另一個是貿易法庭。整個系統由卡龍法規規管,此外,卡龍法規是不屬於任何教派的法律,以補足沙里亞法規的「不足」之處。

這些法院的分類範疇,並非全然是專門的,例如在帝國主要的法庭穆斯林法庭,可處理不同宗教背景訴訟各方的貿易糾紛。即使可透過地區統治者發揮影響力,鄂圖曼帝國傾向於不干預非穆斯林宗教的法律制度。伊斯蘭教的沙里亞法規集結了古蘭經聖訓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論)、穆斯林公議而成,由一個稱為格亞斯(Qiyas)的系統運作。主要位於君士坦丁堡及布爾薩的法律學院會教授這些系統。

坦志麥特改革對法律系統產生徹底影響。1877年,民法收錄在麥吉拉法典上。後來,麥吉拉法典包括商法刑法民事訴訟法[95]

軍事[編輯]

 
鄂圖曼帝國現代化的軍隊

鄂圖曼帝國的首個軍事組織是十三世紀末由鄂圖曼一世在安那托利亞西部的部族裡組織的。隨著帝國的壯大,軍事系統越來越繁複,它有一套複雜的募兵及封地制度。鄂圖曼帝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有土耳其新軍西帕希艾堅斯(Akıncı)及軍樂隊,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實戰軍隊,也是第一個使用火槍加農炮的軍隊。在圍攻君士坦丁堡時,鄂圖曼人開始使用獵鷹,那是一種短闊的加農炮。高速、高機動性的騎兵使用弓箭、短劍騎在土庫曼馬阿拉伯馬上作戰[96][97],不攜重甲,強大、紀律嚴明的重騎兵人馬皆披重鎧,在最關鍵是向敵軍發動強力進攻。其作戰模式與蒙古帝國相似,如佯裝撤退,以新月型的陣式包圍敵人,發動突擊。17世紀中及大土耳其戰爭後,鄂圖曼帝國軍的戰績下滑。十八世紀,帝國軍在對威尼斯的戰事裡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在北方還被俄軍迫得節節敗退,喪失領土。十九世紀鄂圖曼帝國的現代化始於軍事。1826年,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廢除土耳其新軍,建立現代化的軍隊,命名為新秩序(Nizam-ı Cedid)[98]。鄂圖曼帝國軍是第一個聘用外國專家及派遣軍官到西歐學習的組織。那些相對年輕、受新式訓練的人返回土耳其後遂開展青年土耳其人運動。

 
奧斯曼帝國海軍

鄂圖曼帝國海軍對於帝國在歐洲的擴張貢獻良多,海軍在1517年征服北非,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在阿爾及利亞及希臘失陷後,帝國的海事力量及對海外地區的控制力減弱。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嘗試重建一支強大的海軍,其規模是英國、法國以後最大的。位於英國巴羅的船廠在1886年建造了首艘帝國潛艇[99]。不過,鄂圖曼帝國崩塌的經濟未能支撐其海軍。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不信任海軍,認為大規模、昂貴的海軍在俄土戰爭裡毫無用處,於是將大部分戰艦鎖定在金角灣[100],戰艦在及後的30年裡逐漸鏽壞。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後,聯合進步委員會欲發展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海軍基金是為了收集公共損獻購買船隻而成立。帝國空軍在1909年6月成立,是世上首個飛行戰鬥組織[101]。1912年7月3日,帝國成立空軍學院,著手培訓飛行員,並訓練空軍軍官[101]。空軍學院的成立加快了空軍壯大的進程,使更多的人員充實其中。1913年5月,空軍學院進行世上首個專門偵察訓練計劃,並成立首個偵察部門。1914年6月,一個新的海軍航空學院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現代化進程倉卒地停止,帝國空軍在前線參與戰爭,西至加利西亞,東及高加索,南抵葉門

經濟[編輯]

 
20庫魯紙幣(1852年)

奧斯曼帝國每定都一處,皆大幅改革當地經濟,使其成為新政經中心。諸如布爾薩愛第尼君士坦丁堡皆然[102],因商人及工人對於創造大都會尤其重要。穆罕默德二世與其繼承人巴耶塞特二世鼓勵歐洲各地,尤其是被西班牙天主教政權迫害的塞法迪猶太人移居君士坦丁堡或其他城市,如薩羅尼加等,而在許多歐洲地區,猶太人受到基督教徒的迫害。其經濟政策之最終目的仍使蘇丹之權力得以鞏固並擴大,故此特別著重於生產階級之利益上,使之生活富裕,從而使帝國生產力大增。另一方面,亦可減少紛亂,帝國清平[103]

直至17世紀,鄂圖曼帝國的國庫管理與法治組織皆領先同儕,伊斯蘭世界諸國無有及者[92] ,而經過高度訓練之金融專才亦不斷湧現[92] [104]。這些組織發展出來的文書官僚,部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傑出宗教領袖,使這些組織成為專業團體[92],許多鄂圖曼帝國政治家的成功都是基於這些專業團體發揮的效能[105]

帝國的經濟結構受到地理因素影響,帝國掌控東西貿易之咽喉,堵塞了歐洲向東的陸路交通,迫使西班牙葡萄牙的航海家遁海路前往東方。帝國亦控制了馬可·波羅所用的香料之路。正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在1492年抵達巴哈馬時,鄂圖曼帝國的國勢正處於高峰,其經濟影響力橫跨三大洲。現代研究鄂圖曼帝國的學者認為,鄂圖曼帝國與中歐關係的轉變是源於海路的開通,西歐打通了繞過中東和地中海的遠洋路線,使陸路的重要性大減,從而導致帝國的衰落。《盎格魯-鄂圖曼條約》,又稱《巴爾塔李曼條約》(Treaty of Balta Liman),將鄂圖曼帝國的市場開放給英國及法國,減緩了其衰落。縱然如此,其仍鼓勵城鎮自行發展,通由擴張領域至未開發地,吸引更多民眾聚居,增強生產力,從而發展成金融中心以保持競爭力,頗有現代資本主義之影子[106]

社會[編輯]

人口
1520 11,692,480[107]
1566 15,000,000[108]
1683 30,000,000[109]
1831 7,230,660[107]
1856 35,350,000[107]
1881 17,388,604[107]
1906 20,884,000[107]
1914 18,520,000
1919 14,629,000

鄂圖曼帝國社會結構米利特統合多樣性人口。米利特是宗教組織,可在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下建立各自的社區,在蘇丹的保護下能保留宗教法律、傳統及語言。米利特製度是帝國長治久安的關鍵[110]。早在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法納爾人已享有多方面的權利,帝國歡迎猶太人來定居,故帝國對民族差異有相對較高的寬容,有能力消除種族隔離,然而,米利特制度並沒有同化能力,使得在民族主義崛起後成為了一個弱點[111]鄂圖曼帝國的解體表示鄂圖曼化及一次和二次立憲時期政策的失敗。

鄂圖曼帝國的生活模式結合了東西的生活模式。鄂圖曼帝國生活模式其中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就是非常無條理的,米利特制度產生了這種無條理的生活模式,使許多人在文化馬賽克裡生活。鄂圖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有其獨特的文化,因君士坦丁堡曾經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都會。鄂圖曼帝國宮廷的生活模式在許多方面都傳承了波斯的古老傳統,並具有希臘及歐洲色彩。帝國宮廷四周形成的文化被稱為鄂圖曼特色,可以托卡比皇宮作為概括。在當時,有許多大都市都受到鄂圖曼帝國文化的影響,大抵是現今的塞拉耶佛史高比耶塞薩洛尼基大馬士革巴格達貝魯特耶路撒冷麥加阿爾及爾。後宮則作為藝術作品的主體。

奴隸是鄂圖曼社會的一部分[112]。即使到1908年,帝國內仍有販賣女奴的活動[113]。在十九世紀,鄂圖曼帝國在受到西歐各國的壓力下禁止這種活動,多位十九世紀就任的蘇丹亦致力取締奴隸貿易,不過未能完全廢除。

鄂圖曼帝國人口統計 (1899年)[114]
地區土耳其文面積
(km²)
人口
(人)
密度
(人/km²)
首都 Dersaadet 1,328 1,030,234 776
大伊斯坦堡 Şehremaneti Mülhakati 3,300 90,034 27
省 (Vilayets)
希賈茲 Hicaz 391,720 3,500,000 9
葉門 Yemen 260,132 5,000,000 19
巴斯拉 Basra 87,120 380,630 4
巴格達 Bağdat 139,960 720,555 5
摩蘇爾 Musul 136,736 448,288 3
阿勒坡 Halep 117,248 921,345 8
敘利亞 Suriye 99,808 701,134 7
貝魯特 Beyrut 24,752 623,505 25
的黎波里 Trablusgarp 330,200 800,000 2
- Hüdavendigar 91,412 1,458,079 16
科尼亞 Konya 158,944 1,022,844 6
安卡拉 Ankara 98,416 1,018,727 10
艾丁 Aydin 89,696 1,534,229 17
阿達納 Adana 71,600 398,764 6
卡斯塔莫努 Kastamonu 73,312 968,884 13
錫瓦斯 Sivas 98,880 980,982 10
迪亞巴克爾 Diyarbekir 64,504 564,671 9
比特利斯 Bitlis 27,688 488,642 18
埃爾祖魯姆 Erzurum 80,368 687,322 9
- Mamuret-ül Aziz / Elaziz 46,000 566,656 12
Van 73,000 202,007 3
特拉布宗 Trabzon 37,894 1,164,827 31
愛琴群島 Cezayir-i Bahr-i Sefid 6,372 387,318 61
克里特 Girit 12,800 270,000 16
愛第尼 Edirne 64,356 986,446 15
帖撒羅尼迦 Selanik 47,712 1,040,218 22
科索沃 Kosova 44,192 954,634 17
約阿尼納 Yanya 31,176 517,274 17
斯庫台 Işkodra 20,160 337,584 17
- Manastir 44,136 1,061,522 24
特別行政區 (Sancaks)
耶路撒冷 Kudüs / Kudüs-ü Şerif 15,136 264,317 17
班加西 Bingazi 227,300 500,000 2
祖爾 Zor 122,096 151,260 1
伊茲密特 Izmit 14,784 228,529 15
- Kale-i Sultaniye / Biga 11,520 144,157 13
- Çatalca 1,900 61,236 32
黎巴嫩山 Cebel-i Lübnan 4,696 100,000 21
總計 - 3,272,354 32,276,854 10

宗教[編輯]

伊斯蘭教不是從興起之時便立即流行於土耳其人或突厥民族,阿拔斯王朝在751年對中國唐朝怛羅斯戰役中取得勝利,但沒有強迫土耳其人放棄其所信奉的薩滿教佛教,從而確保阿拔斯王朝在中亞的影響力。只是在戰後,許多突厥部落,包括塞爾柱王朝及鄂圖曼王朝的祖先烏古斯人在往後幾個世紀才漸漸轉改奉伊斯蘭。在十一世紀,他們將這種宗教帶入安那托利亞[115]-。

鄂圖曼帝國容許基督徒及猶太人(古蘭經所說的「有經人」)保持原有信仰,而不接納多神教,與沙里亞法規一致[116]。鄂圖曼帝國會向非穆斯林徵收吉茲亞稅[117]

在米利特制度下,非穆斯林人和穆斯林一樣都是帝國的臣民,但不受伊斯蘭信仰及法律約束或管制,例如東正教米利特受民法大全約束,民法大全早在拜占庭帝國時實施了九百年。作為帝國最大的非穆斯林族群,東正教米利特在政治及商業上能享有特權,但須繳納較穆斯林為高的稅項[118],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後允許當地的基督徒留居,並運行他們原有的體制,如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119]。1461年,穆罕默德二世設君士坦丁堡亞美尼亞牧首[120]。在此前,拜占庭帝國視亞美尼亞教會為異端,禁止他們在君士坦丁堡城牆內興建教堂[121]。1492年,摩爾人塞法迪猶太人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驅逐出西班牙,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二世派遣以凱馬爾·列伊斯(Kemal Reis)為首的艦隊護送他們,並讓他們在鄂圖曼帝國定居。

鄂圖曼帝國與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教會的關係大致和平,縱使偶爾也會有一些針對希臘教會的壓迫性政策。教會的組織制度依舊不變,在緊密的監督下可獨自行事,除了1821年至1831年爆發的希臘獨立戰爭及十九世紀初鄂圖曼帝國君主立憲的崛起。其他的東正教教會,如保加利亞東正教教會,被解散並將其置於希臘教會的管轄,直到1870年阿布杜勒阿齊茲設立保加利亞主教,並恢復保加利亞教會的自治權[122]

鄂圖曼帝國的猶太人社區亦有設立米利特,歸哈克哈姆·巴斯(Haham Başı,猶太人教會領袖)或首席拉比(Chief Rabbi)所管;亞美尼亞東正教社區則歸一名總主教所管,其他社區亦然。

文化[編輯]

 
塞利米耶清真寺科查·米馬爾·希南的代表作,米馬爾·希南是塞利姆一世蘇萊曼一世塞利姆二世穆拉德三世的首席建築師。

鄂圖曼帝國採納地中海黑海周邊地區的傳統、藝術及文化體系,並加入了新的元素。在鄂圖曼帝國之下,各種不同的文化得以傳承,故難以斷定一種具體的鄂圖曼文化,特別是在宗教中心及首都。宏觀來看,一種特殊的混合文化在鄂圖曼的精英當中達致頂峰,這些鄂圖曼精英包含無數的種族及宗教團體。鄂圖曼帝國的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政策反映在米利特制度裡[123]。隨著帝國向西擴張,帝國吸收了一些征服地區的文化。不同文化種族之間的通婚亦有助於創造鄂圖曼的種族文化特色。與土耳其民族文化比較,這些新文化對創造鄂圖曼文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愛維亞·瑟勒比,17世紀旅行家和作家

鄂圖曼建築受到波斯拜占庭伊斯蘭阿拉伯式建築影響。鄂圖曼建築是前伊斯蘭時代薩珊建築的延續,例如方形建築上的圓穹是薩珊建築裡常見的類型,這成為了鄂圖曼建築的核心[124][125]。在帝國崛起時,鄂圖曼建築仍處於探索階段,帝國擴張時則是鄂圖曼建築的古典時期。

鬱金香時期,鄂圖曼建築受到西歐高度裝潢的風格影響,如巴洛克洛可可、及帝國風格。鄂圖曼建築的概念主要圍繞在清真寺,清真寺是社交及城市規劃裡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清真寺外,其他鄂圖曼建築的例子有施粥場[126]、神學院[127]、醫院[127]土耳其浴場墓碑[128][129]

 
番紅花城的建築是保存良好的鄂圖曼住宅建築,因而在1994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鄂圖曼古典建築的例子,除了伊斯坦堡愛第尼,還可見於埃及、厄利垂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巴爾幹半島及匈牙利當地的清真寺、橋樑、水泉及學校。鄂圖曼裝飾藝術的發展受大眾影響,因為帝國種族繁多。宮廷技工對帝國產生了多元藝術性的影響,如以傳統拜占庭藝術混合中國藝術[130]

鄂圖曼土耳其語是土耳其語的變種,深受波斯語及阿拉伯語的影響。土耳其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對鄂圖曼人來說都是有影響力的語言,例如重視阿拉伯語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是古蘭經的書寫語言。鄂圖曼帝國官僚,特別是鄂圖曼宮廷在後期以一種土耳其語溝通,同時採用阿拉伯語及波斯語的文法及字彙。即使基本的文法是土耳其語,使用阿拉伯語或波斯語字詞的鄂圖曼土耳其語對於並非精通阿拉伯語及波斯語來說都是不能理解的。鄂圖曼土耳其語這兩種變體的極度差異令民眾的識字率偏低(十九世紀初的識字率是2-3%,十九世紀末是大約15%)[131],普遍民眾須聘用寫手與政府溝通。各個種族在家庭和鄰居內說本族的語言(如猶太語、希臘語、亞美尼亞語等),在一些兩個或兩個以上族群聚居的村落,居民不時也會說對方的語言。在一些國際都市,人們通常會說家族語言,接受過教育的官員主要多說鄂圖曼土耳其語或波斯語,但都能說阿拉伯語。在帝國淪亡前的兩個世紀,法語及英語開始成為流行語言,特別是在累范特地區的基督教社區,精英以學習法語、使用歐洲製品以示上流地位。鄂圖曼帝國統治時,土耳其語的使用穩步上升,但仍保留阿拉伯語及波斯語[132]。後來,波斯語只作為文學語言,阿拉伯語則純粹用在宗教儀式上,當時出現了許多波斯語詩人。

鄂圖曼古典音樂是鄂圖曼精英教育的重要部分,一些鄂圖曼帝國蘇丹是嫻熟的音樂家及作曲家,如塞利姆三世[133],他的作品直至現今都經常被演繹。鄂圖曼古典音樂主要由拜占庭音樂阿拉伯音樂波斯音樂發展而來。在結構上,鄂圖曼古典音樂透過一種稱為烏蘇爾節奏體制及旋律體制木卡姆組織起來,烏蘇爾類似西方的韻律,木卡姆則酷似西方的調式[134][135]。樂器方面以安那托利亞、中亞(巴古馬三弦琴撒茲肯門傑提琴)及中東樂器(烏德琴彈不拉卡龍琴奈伊笛)為主,後來出現西方樂器(小提琴鋼琴)。由於首都與其他地區的地理及文化差異,鄂圖曼帝國出現兩種明顯不同的音樂風格:鄂圖曼古典音樂及民間音樂。在地區上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民間音樂,當中孕育出著名的音樂風格的地區如巴爾幹-色雷斯民間音樂、東北民間音樂、愛琴海民間音樂、安那托利亞中部民間音樂及高加索民間音樂。一些具獨特風格的有新軍音樂羅姆音樂肚皮舞土耳其民間音樂

鄂圖曼菜是指首府君士坦丁堡的菜式,這個各種文化匯聚的國家創造了一種讓所有人民都為之享受的菜式。在皇宮御膳房裡的廚師以不同的材料測試及創造了這種各式各樣的菜式,這種菜式流入民間,如透過賴買丹月,並流傳開去。現今,鄂圖曼菜可見於巴爾幹半島、安那托利亞及中東地區,這是「鄂圖曼生活方式的遺產」[136]。這種菜式基於地區變化並互相交流,但時又在首都居民的精煉下同化[136]

大量的傳統和文化被鄂圖曼吸納,並以新的形式展示出來,將它們融入鄂圖曼帝國不同地區的種族及宗教族群,產生了一種新穎及獨特的鄂圖曼文化特徵。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絲綢鐵路

絲綢鐵路,是橫穿亞洲並連接歐亞經濟中心的汎亞鐵路大動脈。這條鐵路過境的國家包括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最終達到土耳其,橫貫亞洲東西,其中一部分連接原有線路,一部分則將新建。目前,具體的線路走向還在商談之中,中國境內可能的兩個路線一是從連雲港直達阿拉山口,通向哈薩克斯坦,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從新疆直通中亞各國。

編輯摘要
 
 
 

絲綢鐵路- 簡介 

“絲綢鐵路”三條經中國“絲綢鐵路”三條經中國圖冊

修建一條橫穿亞洲的鐵路大動脈,連接歐亞經濟中心,然後再依托這條鋼軌上的“絲綢之路”,通過源源不斷的貨物過境運輸來繁榮本國經濟,已經成為中亞各國共同的夢想。隨著中亞-中東鐵路的參與國伊朗外長穆塔基在2010年11月15日的高調宣布,這條籌劃已久的鐵路大動脈逐步清晰起來。伊朗、阿富汗等國達成協議將修建一條連接中國與中亞、中東地區的鐵路。報導援引穆塔基的話稱:“我們在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國之間尋求多方合作,共同完成這一最大規模方案。這條通往中國的鐵路將途經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在伊朗分為兩頭,一頭前往南部(波斯灣),一頭前往西方,即向土耳其和歐洲運輸。”



貫 ​​穿歐亞大陸的“絲綢鐵路”即將連起亞洲 28個國家,編織起一個巨大的經濟合作網絡,為區域經濟注入強大動力。[1]

絲綢鐵路- 路線 

這條鐵路過境的國家包括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最終達到土耳其,橫貫亞洲東西,其中一部分連接原有線路,一部分則將新建。目前,具體的線路走向還在商談之中,中國境內可能的兩個路線一是從連雲港直達阿拉山口,通向哈薩克斯坦,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從新疆直通中亞各國。按照計劃,各國交通部門將在2011年舉行會晤,討論具體的動工問題。而這一說法也從伊朗方面得到證實,據伊通社的報導,各國將在明年年初公佈該鐵路在境內的財務預算,並籌劃動工。不過,由於該鐵路途經地區的地理環境和國際政治局勢都較為複雜,該項目尚存在變數。



絲綢鐵路- 中國段 

據知情人士介紹,連通中國與中亞的鐵路,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商談。當時的雛形是連通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中吉烏鐵路。該鐵路起自新疆南疆鐵路的終點喀什,經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的吐爾尕特山口,再經吉爾吉斯斯坦至烏茲別克斯坦,形成東亞、東南亞通往中亞、西亞和北非、南歐的便捷運輸通道。隨後,哈薩克斯坦也加入了談判 ​​,中哈商定建設哈薩克鐵路接軌的精(精河)伊(伊寧)霍(霍爾果斯)鐵路,旨在減緩阿拉山口的貨運壓力,成為繼阿拉山口鐵路之後第二條中哈國際鐵路通道。 據介紹,由於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都是內陸國,因此對於貫通亞洲大陸的鐵路橋項目一直非常積極。而中國方面也在貨運通道方面有著遠大的計劃。[2] 2010年10月6日,中國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率領中國鐵路代表團對伊朗進行訪問。訪問期間,劉志軍與貝赫巴哈尼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會談,並共同簽署了《中華人 ​​民共和國鐵道部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道路及運輸部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中國與伊朗之間修建鐵路的最終協議已於2010年9月簽署,中國將在此項目中投資20億美元,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半內完工。





根據貝赫巴哈尼的表述,新建鐵路線從德黑蘭延伸到伊拉克邊境上的霍斯拉維,長約360英里,橫貫哈馬丹和克爾曼沙阿。伊朗政府表示,這條鐵路把伊朗同伊拉克、敘利亞連接起來,將成為中東走廊的一部分。

絲綢鐵路- 造價 

2010年11月15日,伊朗外長穆塔基更是高調宣布,伊朗、阿富汗和土耳其等過境國已經達成協議,統一參與中亞-中東鐵路的修建工作。根據伊朗公佈的數據,這條鐵路造價估計達到43億美元。而前述知情人士則表示,實際的鐵路造價將遠遠大於目前伊朗估計的43億美元。而這一部分修建資金,除了沿線各國負擔之外,世界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都會參與部分融資。而中國、伊朗等國也可能會對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在雙邊範圍之內進行一部分投資。據悉,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伊朗等過境國的交通部門將在2011年年初在中國舉行會晤,公佈鐵路在各自境內的財務預算,期望能拿出正式動工的時間表。



絲綢鐵路- 影響 

報導稱,一名鐵路專家表示,對中國來說,這條鐵路建成後將大大減少中國向歐洲運送貨物的運輸成本。在政治上,這條鐵路也有著非凡的意義,因為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在理論上都可以攔截中國的海路,但是陸上運輸卻使中國與鄰國拉近了距離,這將“減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並最終降低美國和歐洲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報導還稱,中國正在快速擴張其自身的高速鐵路網絡,並且公佈了途經俄羅斯和中亞地區並最終延伸至倫敦的鐵路建設計劃。而中國最大的鐵路建設公司中鐵集團,也在近期與南非公司簽署了初步的協議,將在南非大力發展鐵路建設。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爾馬雷隧道

馬爾馬雷隧道:土耳其現正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建造貫通歐亞大陸的海底鐵路隧道。這條全長13.5公里的隧道,有1.5公里將位於水面以下180英尺(約55米)的地方。最近土耳其交通部長比納里·耶爾德勒姆宣布,這條隧道將於2011年竣工,馬爾馬雷隧道,建成後,旅行者通過快速交通系統,能往來與伊斯坦布爾市東西兩側。

編輯摘要
 
 

馬爾馬雷隧道- 背景資料

馬爾馬雷隧道馬爾馬雷隧道圖冊

馬爾馬雷隧道其實是一條洲際海底隧道,連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亞洲歐洲部分。馬爾馬雷隧道於2004年開始動工修建,然而後來由於涉及到拜占庭時代的考古遺址以及其他障礙,馬爾馬雷隧道工程曾被多次推遲。

馬爾馬雷隧道- 基本簡介

土耳其現在正博斯普魯斯海峽建造貫通歐亞大陸的海底鐵路隧道。這條全長13.5公里的隧道,有1.5公里將位於水面以下180英尺(約55米)的地方。最近土耳其交通部長比納里·耶爾德勒姆宣布,這條隧道將於2011年竣工。這條隧道於2004年該國開始建設,名叫馬爾馬雷隧道,建成後,旅行者通過快速交通系統,能往來與伊斯坦布爾市東西兩側。伊斯坦布爾是一個一半位於歐洲,一半在亞洲的城市。馬爾馬雷隧道建成後將擁有兩層和4條軌道。開車的人從這條隧道經過一次要交納大約4美元。該隧道建成後,伊斯坦布爾市的火車運輸客流量將有原來的3.6%增加到27.7%。屆時伊斯坦布爾的鐵路運輸量將略微低於東京(60%)和紐約市(31%),位居世界第三。

馬爾馬雷隧道- 所在地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馬爾馬雷隧道- 獨特之處

這條海底鋼管隧道是首個連接兩個不同大洲的鐵路隧道,它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之下。哈沙什解釋說,海底鋼管隧道要求隧道的大部分必須要建於 ​​一個沉入於水下的干船塢之上。馬爾馬雷隧道最深的部分深度為180英尺(約合55米),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水下鋼管隧道。[1]

馬爾馬雷隧道- 主要作用

雖然這項工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馬爾馬雷並不是世界上最長或最深的隧道。這兩項頭銜均被日本的青函隧道包攬,它全長33.5英里,深787英尺。然而,馬爾馬雷最引人注目的是,因為它將建設在一個地震地帶,因此具備抵禦地震的能力。據地震專家預測,未來30年內,北安納托尼亞斷層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是62%。為了能抵禦這種天災,馬爾馬雷隧道中1.5公里位於水下的部分將注重靈活性。組成這段隧道的管子是用厚厚的橡膠墊相連,並用鋼板加固。通過這種設計,馬爾馬雷隧道應該能吸收地震震動,避免斷裂。[2

]

發佈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國際新聞】橫跨歐亞海底隧道 土耳其圓百年夢 (NTDAPTV) http://ap.ntdtv.com/ 10月29日,是土耳其建國90周年,當天,位於土耳其的世界第一條橫跨歐亞兩洲的海­底隧道開通,該隧道連通了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所橫跨的亞洲和歐洲海岸,也讓150­年前鄂圖曼帝國的夢想成為現實。【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0月30日訊】

橫跨歐亞大陸的伊斯坦堡,中間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ous Strait),兩岸的往來全靠兩座大橋,交通時常堵塞。

因此土耳其花費巨資建造「馬爾馬雷」(Marmaray)鐵路隧道,官方估計每天可以­運送150萬人次,有效緩解塞車問題。

這條隧道全長13.6公里(8.5英里),其中有1.4公里沉在海底,最深處距海平面­60公尺,創下世界最深海底隧道的紀錄。

由於土耳其處於地震帶,相當考驗工程技術,官方說這條海底隧道即使遇到九或十級強震,­也只會輕微漏水。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早前試乘火車時,稱讚「這是伊斯坦堡最安全的地方」。

埃爾多安:「馬爾馬雷不只是伊斯坦堡的計畫,這是土耳其81座城市的計畫;我的日本伙­伴安倍先生說的真好,這是條連接日本到伊斯坦堡的隧道,也就是東京、北京和倫敦到伊斯­坦堡的斯屈達爾(Uskudar)車站。」

隧道通車後每小時可接載15萬人來往歐亞海峽兩岸,緩解歐亞跨海交通擠塞。

從2004年開始興建的「馬爾馬雷」隧道,由日本與土耳其組成的聯盟興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飛到土耳其出席接待會。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我們希望這條海底隧道將成為日本與土耳其兩國友誼新的象徵。」

今年五月,日本還與土耳其簽署協議,為土耳其興建第二座核能發電廠。

新唐人電視台 http://www.facebook.com/ap.ntdt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ds2vY...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極光[編輯]

 
 
 
美國阿拉斯加州埃爾森空軍基地拍攝到的北極光
 
極光
 
木星極光

極光是在高緯度(北極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熱層)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帶電粒子來自磁層太陽風,在地球上,它們被地球的磁場帶進大氣層。大多數的極光發生在所謂的極光帶[1][2],在觀察上,這是在所有的經度上距離地磁極10°至20°,緯度寬約3°至6°的帶狀區域。太陽風受到地球的磁場導引直接進入大氣層。當磁暴發生時,在較低的緯度也會出現極光。極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現,太陽系內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場的行星上也有極光[3]

 


原理
[編輯] 

極光發現的歷史很早,《河圖稽命征》上說:「附寶(黃帝之母)見大電光繞北斗權星,照耀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黃帝軒轅於青邱。」這很可能是指極光。部份中國學者認為《山海經·大荒北經》中的燭龍是指極光,古人形容為「人面蛇身,赤色,身長千里,鐘山之神也。」。

1619年,伽利略以曙光女神奧羅拉(Aurora)之名創造出aurora borealis一詞。伽利略解釋極光是由反射從地球上上升蒸氣的太陽光。

極光最易出現的時期是春分秋分兩個節氣來臨之前,且春秋兩季出現頻率更甚夏冬。但2007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THEMIS」任務的資料顯示,在春分和秋分兩節氣時地球位置與「磁索」交錯最甚,而非因四季交替影響才有此結果。[4]另外,在太陽黑子多的時候,極光出現的頻率也大。

過去的理論[編輯]

在過去,有些理論被用來解釋這種現象,但現在都已經過時了。

  •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理論:神奇的北極光是濃稠的帶電粒子和極區強烈的雪和其他的濕氣作用造成的。
  • 極光的電子來自太陽發射的光束。這是克利斯蒂安柏克蘭在1900年提出的說法,她在實驗室用真空室和磁化的地球模型,顯示電子是如何被引導至極區。這個模型的問題包括本身缺乏在極區的極光、負電荷本身自行散射這些光束、而且在近期內仍然缺乏任何太空中的觀測證據。
  • 破水桶理論:極光是溢流出的輻射帶,這是詹姆斯范艾倫和工作夥伴大約在1962年首先提出的。他們指出在輻射帶內獲得的巨大能量很快就會在極光的漫射中耗盡。不久之後,很明顯的陷在輻射帶內的都是高能的帶正電離子,而在極光內幾乎都是能量較低的電子。
  • 極光是太陽風中的粒子被地球的場線引導至大氣層頂端造成的,這適用於極光的尖點,但在間點之外,太陽風沒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陽風的能量主要都留駐在帶正電的離子,電子只有0.5eV,而在尖點上會上升至50-100eV,這仍然遠低於極光的能量。

現代的理論[編輯]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瑟宓斯衛星任務」(2007/12,Themis mission)傳回的新數據,科學家發現太陽釋放的帶電粒子像一道氣流飛向地球,碰到北極上空磁場時又形成若干扭曲的磁場,帶電粒子的能量在瞬間釋放,以燦爛眩目的北極光形式呈現,而地球的極光主要只有二色是因為在熱成層氮氣原子被電子撞破,分別發出紅色和綠色光。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安吉羅波洛斯主持,其研究結果已於2007年12月9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學術會議中發表。

瑟密斯衛星任務的5個人造衛星群2007年2月成功發射升空,3月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上空偵測到北極光出現兩小時,同一時間衛星也偵測到帶電粒子流接觸到北極磁場。而讓安吉羅波洛斯驚訝的是,帶電粒子和磁場接觸形成的地磁風暴以每分鐘650公里的速度掠過空中,威力相當於芮氏規模5.5的地震。

科學家早就懷疑,北極光的能源來自帶電粒子與北極磁場接觸產生的扭曲磁場,但這個理論一直到2010年5月才獲得證實,當時瑟密斯任務的衛星群從地球上空6萬多公里首度測到扭曲磁場的結構。

極光是地球周圍的一種大規模放電的過程。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到達地球附近,地球磁場迫使其中一部分沿著磁場線(Field line)集中到南北兩極。當他們進入極地的高層大氣時,與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並激發,產生光芒,形成極光。[5]

北半球觀察到的極光稱北極光,南半球觀察到的極光稱南極光,經常出現的地方是在南北緯度67度附近的兩個環帶狀區域內,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Fairbanks)一年之中有超過200天的極光現象,因此被稱為「北極光首都」。

 
挪威大峽灣上空的極光

形態[編輯]

極光按形態可分為:

按觀測的電磁波波段分為:

按激發粒子類型可分為:

按發生區域可分為:

在其他的行星[編輯]

 
木星的極光。在左邊遠方的亮點是埃歐場線的終點;在圖片底部的斑點是甘尼米德歐羅巴
 
在部分土星北半球高處出現的極光。影像是由卡西尼太空船拍攝的,一段影片顯示出在81小時的土星觀測影像中,也看到了土星的極光。

木星土星這兩顆行星都有比地球更強的磁場(木星在赤道的磁場強度是4.3高斯,相較之下地球只有0.3高斯),而且兩者也都有強大的輻射帶。哈柏太空望遠鏡也很清楚的看見這兩顆行星的極光[3]

巨大氣體行星上的極光看起來與地球的相似,也是由太陽風提供能量,另外,木星的衛星,特別是埃歐,更是木星極光的能量來源。這些電流是沿著場線(場準直電流)湧生出的,肇因於衛星繞著行星公轉的相對運動,引起的發電機機制。有著火山活動和電離層的埃歐,是帶電粒子的強力來源,從1955年開始就在研究由它的電流所發射出來的電波輻射。使用哈柏太空望遠鏡也在埃歐、歐羅巴和甘尼米德上觀測到極光,當木星磁氣圈的電漿撞擊到它們稀薄的大氣層時,就會產生極光。

在金星和火星上也曾觀測到極光。因為金星沒有內在(行星本身)的磁場,金星的極光呈現不同的形狀和強度,看起來是明亮但瀰漫的補丁,有時會分布在整個行星的盤面。金星的極光源自太陽風的粒子撞擊和陷入在夜晚側的大氣層。在2004年8月14日,火星快車號上的儀器SPICAM檢測到火星的極光。這道極光位於erra Cimmeria,東經177°,南緯52°,輻射區域大約寬30公哩,高度在8公里左右。經由分析包括火星全球探勘者號過去的地殼磁場異常資料,科學家發現輻射的地區是相對來說是區域性的局部磁場最強的地區。這種相關性顯示,電子是通過火星地殼的磁力線與被激發的大氣層移動[3][6]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磷蝦[編輯]

 
 
 
磷蝦
Meganyctiphanes norvegica2.jpg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 甲殼亞門 Crustacea
綱: 軟甲綱 Malacostraca
總目: 真蝦總目 Eucarida
目: 磷蝦目 Euphausiacea
Dana1852

磷蝦是一種類似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英語名稱krill,來自挪威語,意為「魚的幼苗」。在英語中還有另一個名字euphausiids,源自其拉丁目名Euphausiacea

磷蝦這種小型的甲殼亞門浮游動物鬚鯨蝠鱝鯨鯊鋸齒海豹海豹的食物,也是一些海鳥的主要食物。是接近食物鏈最底部的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不過仍不算最底部,因為牠們會進食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和一些比牠們更小的浮游動物(zooplankton)。在南冰洋南極磷蝦可製造逾5億公噸的生物質能,約為人類的兩倍,每年有逾一半的南極磷蝦被海豹企鵝魷魚吃掉,而沒被吃掉的那些則會再繼續繁殖下一代,以維持種群總數。大部分的磷蝦物種每天會在海面和海底之間垂直遷徙一段很長的路線,因此它們的獵食者也會跟著在夜間上海面,日間則潛至海底。

磷蝦分佈於世界各個海洋,在南冰洋日本周圍的海洋,商業性的捕磷蝦行動是被許可的。每年,全球的磷蝦總繁殖量為20萬公噸,其中大部分在斯科舍海。磷蝦大多可用作水產養殖水族箱的飼料。是日本與俄羅斯人的食品,在日本又稱沖醬蝦(オキアミ)。

  

分類學[編輯]

磷蝦目可分為兩個科:深海磷蝦科(Bentheuphausiidae)和磷蝦科(Euphausiidae)。深海磷蝦科中只有一個物種,即深海磷蝦Bentheuphausia amblyops),牠們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一般認為牠們是現存的磷蝦中最原始的一個物種[1]磷蝦科(Euphausiidae)中有十個,共85個物種,其中的磷蝦屬Euphausia)是最大的一個屬,有31個物種[2]

磷蝦目中較有名的物種有南極磷蝦太平洋磷蝦Euphausia pacifica)和北方磷蝦Meganyctiphanes norvegica),牠們是磷蝦漁業的主要捕捉對象,其中南極磷蝦的數量最多[3]

分佈[編輯]

 
一個磷蝦群

磷蝦分佈於世界上所有的海洋中。多數物種在整個海洋裡皆有分佈,但亦有一些物種是特有種,或僅分佈於淺海帶Thysanoëssa屬的物種分佈於大西洋及太平洋太平洋磷蝦亦如是。北方磷蝦分佈於南至地中海的大西洋北部。

南極,已知有Thysanoëssa屬的一個物種長臂櫻磷蝦(T. macrura)及磷蝦屬的六個物種分佈在那裡[4]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一般生活在水深不多於100米的海洋中[5],反之,冰磷蝦(Ice krill,學名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現時的最高記錄為水深4,000米,但一般都是生活在水深300到600米的海洋中[6]。其他分佈於南冰洋的物種有「E. frigida」、「E. longirostris」、「E. triacantha」和「E. vallentini」。

解剖學與形態學[編輯]

 
磷蝦身體結構之解剖圖,圖為一隻南極磷蝦

磷蝦是甲殼亞門動物,有甲殼素外骨骼,可分為三個部位:頭部(cephalon)、胸部腹部。首兩個部分共為頭胸部(cephalothorax)。大部分的磷蝦的外骨骼均是透明的。磷蝦有複雜的複眼;一些磷蝦可以用變來適應不同環境的光線[7]。牠們有兩條觸角和一些在胸部的腳,稱為胸肢(thoracopod)或胸足(pereiopod)(其以此為名是因為這些足大多是在胸部的下面;不同的屬和物種均會有不同數目的胸肢)。所有磷蝦均有五條游泳的足稱為腹肢(pleopod)或「游泳足」(swimmerets),與一般的淡水龍蝦很相似。成年的磷蝦大多長約1至2公分,而一些磷蝦的物種可長達6至15公分。磷蝦可被輕易從其他甲殼亞門動物中區別出來,像是用外部突出的來區別磷蝦與真就是一個好例子。

 
磷蝦的極為突出。

很多磷蝦都是使用濾食(filter-feeding)的:牠們會用胸肢來把食物從海水中過濾出來。這種過濾方法對那些以浮游植物為主要食物的磷蝦來說是很適合的,特別是在進食單細胞的藻類矽藻(diatoms)時。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一致認為大部分磷蝦都是雜食性,而小部分為肉食性,會捕捉小型的浮游動物和幼魚。

除了深海磷蝦外,其他所有的磷蝦均會發光(Bioluminescence),牠們有一個稱為發光器官(photophore)的器官,可以發出光來。牠們的光線是通過酶促化學發光(chemiluminescence)反應造成的,其中的螢光素(luciferin)(顏料的一種)就是由螢光素酶(Luciferase)活化的。一些研究指出很多磷蝦的螢光素是一種螢光四吡咯(tetrapyrrole),跟溝鞭藻類(Dinoflagellate)螢光素相似,但不是全然相同[8],磷蝦自己本身並不能生產物質,但牠們卻可從含有溝鞭藻類的食物中吸取得到這種物質[9]。磷蝦的發光器官是一個複雜的器官,可以聚焦光線,亦可由肌肉轉動[10]。這種器官精確的運作人類仍未能清楚了解;牠們很可能有交配的動機,可能是社交互動的方式之一。一些研究員認為磷蝦可能是用螢光來作偽裝的用途,用光線來令牠們的影子變得明亮如周圍的環境,令位處其下方的捕獵者更難注意得到牠們。

行為[編輯]

大部分的磷蝦均為群居動物;那些種族會因地區和物種的不同而其大小及密度有所分別。南極磷蝦就曾有過多達每立方米的水有10,000到30,000個個體的族群的記錄[11]。族群是一種防禦的方式,讓捕獵者選出一個族群中的個體,這就能減低自己被獵的機會。

磷蝦一般都有一條垂直的遷徙路線。牠們在日間會下潛到較深的水底,而在夜間會上浮至近水面的淺水區。在牠們下潛到較深的水底時,牠們的活動會減少[12],似乎是為了減少遭到捕獵的機會及保存更多的能量。一些磷蝦(如南極磷蝦、E. pacificaE. hanseniPseudeuphausia latifronsThysanoessa spinifera)的族群亦會在日間在水面覓食和繁殖,但是這樣做會更危險,因為這令牠們很容易受到捕獵者的攻擊。

 
正在跳動腹肢南極磷蝦

一個高密度的族群會引起一些捕獵者如魚或鳥等的捕獵,尤其是在水面附近的地方,而在那裡磷蝦是很難可以逃脫的。在受到騷擾時,族群的一些個體會立即脫皮(ecdysis),遺下(exuvia),作為一個圈套,分散捕獵者的注意力[13]

磷蝦一般可每秒游數公分[14],前進時是用游泳足作推動力。在有危險時,牠們會作出逃避反應,稱為Caridoid逃避反應(Caridoid escape reaction),是指輕彈起牠們的尾節(telson)和尾肢(uropod),向後快速移動,大型的磷蝦如南極磷蝦等可達每分鐘往後移動自己身體的10到27倍,即約為秒速0.8米[15]。很多研究員據其游泳的方式把成年磷蝦分類為游泳生物(nekton),即可以自行作出運動的個體。幼磷蝦一般都被當做是浮游動物

生態學與生活史[編輯]

 
1998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水色儀(SeaWiFS)衛星拍下於白令海的浮游植物。

磷蝦是食物鏈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南極磷蝦直接進食浮游植物,然後把初級生產能量轉換為較大動物可吸收的形式,這些較大的動物並不會直接進食浮游植物,而會進食磷蝦,從而獲得那些能量。一些像北方磷蝦這樣的磷蝦物種所進食的食物均為較小的生物,牠們一般是捕食橈足動物(copepod)和較大的浮游動物。很多其他動物都是進食磷蝦的,小至企鵝,大至海豹或甚至鬚鯨

生態系統被擾亂導致磷蝦的數目減少,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在磷蝦的數目減少後,繼而影響其他生物:水薙鳥(shearwater)數目減少,一些人甚至認為這是後來鮭魚沒有回到西阿拉斯加的河流的原因。

除了捕獵者及食物數量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到磷蝦的數量。一些單細胞的纖毛蟲(ciliate)可以在不同種類的磷蝦的身上發現,折騰著牠們,能大大影響牠們的數量。據指這些生物可在白令海的「Thysanoessa inermis」身上找到,但亦會在北美洲太平洋海岸以外的地區的「E. pacifica」、「Thysanoessa spinifera」和「T. gregaria」身上找得到。一些體外寄生生物(ectoparasite)亦折磨著磷蝦(糠蝦目也是);其中一種這些寄生生物是「Oculophryxus bicaulis」,可在「Stylocheiron affine」和「S. longicorne」兩種磷蝦的身上找到。這些寄生生物依附在磷蝦的眼柄,並從牠們的頭部吸收血液;相信這些寄生生物能阻止磷蝦控制生殖。

生物傳遞

生活史[編輯]

 
太平洋磷蝦無節幼蟲(Nauplius)從卵中出來。

磷蝦的生活史一直是很多人研究的主題。人們會用很多不同的磷蝦種類來作研究,這樣可以令牠們的關係更明暸,但是不同種的磷蝦仍然會有一些小差異。在孵化後,牠們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有「無節幼蟲」(Nauplius)、「後無節幼蟲」(pseudometanauplius)、「短眼柄幼蟲」(calyptopsis)和「帶叉幼蟲」(furcilia)這些階段。大部分的磷蝦屬於「排放型」(broadcast spawners),而牠們的幼蟲很多都像南極磷蝦般,在孵化前一直往下沉,孵化後,開始踏入幼蟲階段,牠們就會往反方向持續上浮,直到成年,牠們也大約浮至水面了[16]。在磷蝦幼蟲踏入後無節幼蟲階段時,牠們會迅速生長並多次脫皮,亦會因為不合身而棄掉舊外骨骼。體型較小的磷蝦幼蟲的脫皮頻率會比體型較大的更高。在後無節幼蟲的階段時,幼蟲以儲存在體內的卵黃質為營養的來源。在短眼柄幼蟲的階段時,牠們的細胞分化已能發展出口和消化系統,這時牠們開始進食浮游植物。在這時,幼蟲一定得到達光合區(photic zone),那裡是海洋的最頂一層,有很多藻類在飄揚,這時牠們體內儲存的卵黃質已耗盡,如果不進食藻類將會餓死。在帶叉幼蟲的階段,牠們開始生出遊泳足,但需在下一次的脫皮後才可使用。

在帶叉幼蟲的階段後,磷蝦幼蟲的外型會逐漸和成體相似,但仍未真正成熟。在交配季節期間,雄性會把一個開放型納精囊(thelycum)放在雌性體內。雌性的卵巢可容納數千個卵,其重量超於牠們的三分之一。磷蝦在一個季節內可生出多胎。

 
一個雌性Nematoscelis difficilis磷蝦的頭部,圖可見其體內的卵。每一個卵直徑為0.3到0.4毫米。

牠們共有兩種不同的產卵過程。「深海磷蝦屬」、「磷蝦屬」、「北方磷蝦屬」、「Thysanoessa屬」及「燧磷蝦屬」(Thysanopoda)的57種磷蝦屬於「排放型」(broadcast spawners):雌性只在水中產下受精卵,這些受精卵一般會一直下沉到數百米並分散開。其他29種磷蝦均為「囊袋型」(sac spawners),這種種類的雌性磷蝦一直伴著那些卵,直到牠們長出胸肢時才產出來,類似卵胎生;但是亦有一些Nematoscelis difficilis種類的磷蝦會在幼體踏入無節幼蟲或後無節幼蟲的階段時就把牠們產出來。

一些在較高緯度地區居住的磷蝦物種可以生存逾六年(例如南極磷蝦);其他的磷蝦如生活在中緯度的太平洋磷蝦則只可活兩年,亞熱帶熱帶的磷蝦壽命還要更短,Nyctiphanes simplex種類的磷蝦通常只能活六到八個月。

當磷蝦要換掉牠們舊而不合身的外骨骼時便會脫皮。幼磷蝦的生長速度很快,因此脫皮的頻率高於成年磷蝦。不同的磷蝦物種的脫皮次數均不同,而在一個相同的磷蝦物種中,有很多其他外在的因素如緯度、水溫或食物亦能影響其脫皮次數。生存於亞熱帶地區的Nyctiphanes simplex磷蝦就有為期二至七天的蛻皮間(intermolt):幼磷蝦平均每三天就脫皮一次,而近成年或成年磷蝦則平均每五天脫皮一次。在南極海的南極磷蝦的蛻皮間為期由九至二十八天不等,溫度在-1°C到4°C之間,而在北部海洋的北方磷蝦的蛻皮間為期亦是九至二十八天,但是溫度則是在2.5 °C到15 °C之間。在沒有足夠的食物時,南極磷蝦可以縮小自己的身體。生活在太平洋的太平洋磷蝦亦有縮小身體的行為,用以適應異常高的水溫,而一些其他生活在溫水的磷蝦亦有這樣的能力。

經濟[編輯]

 
急凍的南極磷蝦塊,用作動物飼料及煮食原料

從19世紀開始,磷蝦就一直是人類和其寵物的食物資源,而日本人甚至可能在這之前更早就懂得吃磷蝦。大規模的釣魚活動只在1960年代末期及1970年代才得以發展,而現在這些活動只在南極海域及日本附近的海域才有進行。在歷史上,最大的捕磷蝦國家為日本和蘇聯,或是分裂後的俄羅斯烏克蘭。1983年,捕獵磷蝦達到最高峰,只是南冰洋就有逾528,000公頓的磷蝦收穫。1993年,俄羅斯放棄了捕磷蝦的事業,於同年,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公約(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CCAMLR)制定了南極磷蝦的捕撈配額限制,因為各國在南極海域大量捕撈磷蝦,會影響到那裡的鯨類的生存[17]。今天,南極最大的捕磷蝦國家為日本,之後是南韓、烏克蘭和波蘭。每年在南極海域所捕獲的磷蝦約為100,000公噸。

在其他地區亦有一些小規模的實驗性捕撈活動,例如在英屬哥倫比亞外的海域捕捉太平洋磷蝦或在聖勞倫斯灣(Gulf of St.Lawrence)捕捉北方磷蝦、「Thysanoessa raschii」和「Thysanoessa inermis」。這些實驗性捕撈活動每年捕撈約只有一百公頓的磷蝦。

磷蝦的味道比要鹹。在商業生產與販賣過程中,必須把磷蝦的殼去掉,這是因為磷蝦的外骨骼含有氟化物,而高濃度的氟化物具有毒性。進食過多的磷蝦會引致腹瀉

 

 

 

 

 

南極磷蝦[編輯]

 
 
 
南極磷蝦
Krill666.jpg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 甲殼亞門 Crustacea
綱: 軟甲綱 Malacostraca
目: 磷蝦目 Euphausiacea
科: 磷蝦科 Euphausiidae
屬: 磷蝦屬 Euphausia
種: 南極磷蝦 E. superba
二名法
Euphausia superba
Dana1850

南極磷蝦學名Euphausia superba),又名大磷蝦南極大磷蝦,是一生活在南冰洋南極洲水域的磷蝦。南極磷蝦是似無脊椎動物,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時密度達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1] 牠們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為食物,從中將初級生產而來的能量,轉化來維持其遠洋帶生命周期[2] 牠們長成達6厘米長,2克重,有6年的壽命。牠們是南極生態系統關鍵物種,若以生物質能來說,牠們可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物種 (大約共有5億噸)。[3]

  

分類[編輯]

所有磷蝦目的成員都是像甲殼亞門真蝦總目動物。牠的胸甲部份與甲殼相連。由於在甲殼兩側的胸甲短小,南極磷蝦的是肉眼可見的。牠的足並非形成顎足,與其他的十足目有所不同。

生命週期[編輯]

 
南極磷蝦於近海面產卵,而卵會下沉。在遠洋下沉近10日,幼體約於3000米深孵化。

南極磷蝦主要的產卵季節是由1月至3月,在大陸棚之上及深海海洋的上區域產卵。就所有磷蝦目而言,雄性會將精子包附在雌性的生殖孔。為此,雄性的第一腹肢會作為交配工具。雌性每一次會產6,000–10,000個卵。這些卵在經生殖孔排出時,會被附於此的精囊所排出的精子受精。[4]

根據由英國RSS發現號而得的資料所作出的經典假說[5],南極磷蝦的卵會按以下成長:0.6毫米的卵在下沉至大陸棚底部或海洋區域2,000-3,000米深時會開始進行原腸胚形成發育胚胎的過程)。當卵孵化時,第一無節幼體在牠的三對腳的協助下開始向海面上升。

其後兩個的幼體階段,稱為第二無節幼體及後無節幼體同樣是由卵黃所哺育。三星期後,幼小的磷蝦會完成上浮。牠們的數量在60米深水域會達至每公升2隻。當長大些時,額外的幼體階段,稱為第二及第三節胸幼體與第一至第六帶叉幼體。這些階段的特徵是增加發展更多的腳、複眼及剛毛。當長約15毫米,南極磷蝦開始有長成的習性。牠們在二至三年後會達到成熟階段。就像其他的甲殼亞門,南極磷蝦必須脫殼成長。約每13-20日,南極磷蝦會脫去牠的幾丁質外骨骼

食物[編輯]

 
南極磷蝦的頭部,可以見到牠的生物螢光器官。

南極磷蝦的食道可以從牠那透明的外殼看到是呈現綠色的,由此可知牠們主要是以浮游植物為主要食物,尤其是細小的矽藻(約20微米)。[6] 矽藻會被牠的胃齒臼磨碎,並在肝胰臟消化。南極磷蝦亦可以捕食橈足亞綱端足目及其他細小的浮游動物。牠的食道是一直管,而消化效能則不是太高,因而其糞便仍有大量的

水族箱,有發現南極磷蝦會互相吃對方。當牠們在水族箱內沒有被餵食時,牠們會脫殼縮小體型,這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這可能是牠們對在冬天食物供應限制的適應。

濾食性[編輯]

 
南極磷蝦正在濾食高濃度的浮游植物。

南極磷蝦可以直接利用浮游植物細胞,這不是其他相同體型動物所能做到的。牠使用那高度發展的前足,作為有效的過濾器官,來進行濾食性攝食的[7]: 在胸部的6隻胸足形成一個非常有效的「攝食籃」,用來搜集在海中的浮游植物。這個籃最細的地方可達直徑1微米。在較低的食物濃度下,牠會將攝食籃打開,推入水中超過半米,藻類會被在胸足內側的剛毛掃入口中。

掃除冰藻[編輯]

 
南極磷蝦會吃掉冰藻。冰塊表面被藻類染成綠色。

南極磷蝦能夠從浮冰底部掃除冰藻。[8][9] 牠們用胸足上的剛毛來輕擦海冰的表面。一隻南極磷蝦可以在10分鐘清除1平方呎的面積(即1.5 cm²/s)。這些冰藻比海水中具有更多碳成份,為南極磷蝦(尤其在春天)提供更多的能源。

生物傳遞碳截存[編輯]

 
右下方是一綠色的吐出物,而左下方是一綠色的排泄物。

由於南極磷蝦的消化能力較弱,導致經常會將未能消化的浮游植物吐出,而這些吐出物當中包含了數千個植物細胞。而牠所排出的糞便當中 亦含有大量未能消化的矽藻元素。這兩者都是十分重,故下沉得非常快。這使得大量的碳元素沉積到了海底,形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庫。這個將碳元素固存的過程稱為碳截存。又因南冰洋深達2,000-4,000米,使得這部分碳能固存於海底長達千年之久。而這個以生物為動力,將碳元素傳送至深海的過程被稱為生物泵(biological pump)。

若浮游植物不是由南極磷蝦所食,而是由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物種所消化的話,那植物當中大部份的碳將會繼續在海洋表層循環,不能得到固化。有指這個循環過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循環機制之一。但要量化這個過程仍需更多的研究。

生物特性[編輯]

生物螢光[編輯]

 
南極磷蝦生物螢光的水彩畫

南極磷蝦有生物螢光器官,可以產生。這些器官分布在南極磷蝦的不同部位:一對在眼柱、另一對在第二至第七胸足的位置,及一個在腹片。這些發光器官能每隔2-3秒發出黃綠色的光。這些器官是高度發達,可以與電筒相比較:在器官的後面有一個凹反射體及在前方有一個晶體負責引導產生的光線,而整個器官可以用肌肉來旋轉。這些光的功能仍是未知,有些假說指這些光是遮掩南極磷蝦的影,在捕獵者前「隱形」;另一些猜測指這些光是對交配或夜間聚集有重要作用。

南極磷蝦的生物螢光器官包含了幾種螢光物質。主要成份的最大螢光激發光及發射光分別可達355奈米及510奈米。[10]

逃離反應[編輯]

 
南極磷蝦的逃走方法

南極磷蝦使用一種逃離反應來避開捕獵者,就是透過擺動尾節向後快速游泳。南極磷蝦的這種游泳方式的速度可以超過60cm/s。[11] 視覺刺激的起動時間只須55微秒,但在低溫時會稍慢。

複眼[編輯]

 
複眼的電子顯微鏡映像

雖然南極磷蝦複眼的用途及其發展原因仍然是個謎,但顯然牠們的複眼是自然界其中一種最奇妙的視覺結構。

雖然南極磷蝦在缺乏食物供應時,能夠在脫殼後縮減體型以適應環境,但是牠們的眼睛卻不會縮減。眼睛與身體長度的比例因而可以作為飢餓的參考。[12]

地理分佈[編輯]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海洋寬視場遙感器有關南極磷蝦分佈的映像:主要聚集於南極半島斯科舍海

南極磷蝦主要集中於南冰洋。牠們圍繞著極地分佈,最高密度是在大西洋區域。

南冰洋的北面邊界為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區域,並且是由南極聚合帶所劃定。南極聚合帶是一個繞極的海岸帶,當中冰凍的南極海水在較暖的亞南極海水之下。這個聚合帶約於南緯55°,由這裡量度至南極洲,南冰洋的面積達3千2百萬平方公里。這是北海的65倍。在冬天,這個區域的四份之三會由冰所覆蓋,而約2千4百萬平方公里的海面會在夏天不會結冰。海水溫度在−1.3至3℃之間。

南冰洋的海水形成了一個海流系統。無論何時南冰洋都有著南極繞極流,表層海水會圍繞著南極洲向東流動。靠近大陸,南極沿岸流卻是逆時針方向流動。在兩個極流之間,出現了大漩渦,例如威德爾海。南極磷蝦聚集在這個海域,形成圍繞南極洲的一大群族,並在整個地區進行基因交換。現時對牠們的遷徙模式所知甚少,因仍未能追蹤個別南極磷蝦的運動。

南極洲生態位[編輯]

南極磷蝦是南極洲生態系統的重點物種,並且為鯨魚海豹豹形海豹海狗食蟹海豹魷魚冰魚企鵝信天翁及其他的鳥類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食蟹海豹有著特別的牙齒,就像一個完美的隔篩,可以從水中篩出南極磷蝦。食蟹海豹是世界上最多的海豹,牠的98%食物就是南極磷蝦,每年消耗超過6千3百萬噸。[13] 豹形海豹亦有著相似的牙齒,南極磷蝦是牠飲食的45%。所有海豹每年一共消耗6千3百萬至1億3千萬噸的南極磷蝦,所有鯨魚就消耗3千4百萬至4千3百萬噸,鳥類約1千5百萬至2千萬噸,魷魚約3千萬至1億噸,而魚類則是1千萬至2千萬噸,總計每年是1億5千2百萬至3億1千3百萬噸。[14]

食物鏈中,在南極磷蝦與牠的獵物之的間涉及3至4步驟。[2] 而由南極磷蝦至鯨魚之間的步驟亦很大,這是只有南極生態系統才有的。南極磷蝦只生活在南冰洋,但是在北大西洋太平洋,主要分別是由北方磷蝦太平洋磷蝦所支配的。

生物質能及繁殖[編輯]

南極磷蝦的生物質能估計是在1億2千5百萬至7億2千5百萬噸之間[15],可見牠們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對於所有肉眼可見的動物,有些生物學家認為有著最大的生物質能,而亦有指是橈足亞綱,但這兩類生物都包含了幾百個物種。所有非磷蝦漁業,即有鰭魚、貝類頭足綱及浮游生物約為每年1億噸,而南極磷蝦的數量則估計每年在1千3百萬至幾億噸。

南極磷蝦能夠建立如此巨大的生物質能,是由於南冰洋保有世界最大的浮游生物總匯,亦可能是充滿最多浮游植物的海洋。當海水由深海區上升至透光帶,食物亦由世界各地的海洋運送至此供生物所吃用。

遠洋帶初級生產(即約太陽光轉化成有機的生物質能,亦是食物鏈的基礎)每年的固碳作用可在1-2g/m²之間,接近兩極可以達至30-50g/m²。這些數字雖然對比北海向上流區域並不十分高,但以其面積計算就是很巨大的數量,甚至比雨林都還要高。再者,南極的夏天提供了很大量的日光供應予這個過程。所有這些因素都令浮游生物及南極磷蝦對地球的生態循環有著重要的影響。

 
溫度與浮冰面積的關係:橫線是熔點,斜線為平均水溫。[16]
 
南極磷蝦的每年捕獲量。[15]

隨浮冰溶解而減少[編輯]

南極磷蝦的總生物質能在過往幾十年不斷下降。有些科學家指下降的幅度達80%。這可能是由於溫室效應引起的浮冰區減少所造成。[17] 右邊的圖表顯示了近40年南冰洋溫度的上升及浮冰的減少。南極磷蝦,尤其是在幼體階段,似乎是需要浮冰結構來提高生存率。浮冰提供了天然的洞穴給南極磷蝦來避開捕獵者。在浮冰下降的年份,南極磷蝦趨向讓位予海樽[18]

漁業[編輯]

南極磷蝦漁業每年約為10萬噸。主要漁業國家為韓國挪威日本波蘭[19]產物在日本主要用作為料理,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則作為動物食品及魚餌。磷蝦漁業在兩方面是很難經營的:第一是捕捉磷蝦的是非常細小的網,引起很大的阻力,並會產生船頭波將磷蝦偏離兩側。第二是細網的孔很快會被阻塞。再者,細網在當捕捉磷蝦時,會被破開,以致影響獲量。

另外一個問題是磷蝦的運送。由於整個網都聚滿了水,磷蝦會後此擠壓,造成失去磷蝦的體液。磷蝦必須很快進行處理,因捕獲的磷蝦會很快在幾小時內變壞。處理主要是分開後面的肌肉部份及前面部份,並分開幾丁質甲殼,以生產冷凍製品及濃縮粉末。牠們的高蛋白質維生素適合人類直接食用及餵飼動物[20]。近年,由於南極磷蝦含有豐富的磷蝦油,含有身體很需要的四種磷脂,而且污染量極低,現時捕獲的南極磷蝦大多數都會用來提取磷蝦油。

研究方向和海洋工程[編輯]

雖然對整個南極洲生態系統仍然缺乏認識,但有關南極磷蝦的大型實驗研究亦已進行,目的是提高碳截存南冰洋的大部份地區都有充足的營養物,但浮游植物卻不怎麼增加。這些地區被稱為HNLC(高營養,低葉綠素)。這個現象稱為「南極悖論」,據信是因為海水中缺乏[21] 研究人員從科考船上向海水中加入少量的鐵,就會形成數英里的浮游植物繁茂區。這些研究期望可以藉此吸收因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22] 南極磷蝦在這個過程上是重要的角色,負責收集細小及固有二氧化碳的浮游植物細胞及將之轉化為快速下沉的碳物質。

華人世界的調查[編輯]

台灣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投資建造的海功號試驗船。也曾4度遠赴南極探測南極磷蝦漁場資源,最早在1976年12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進行過兩次南極磷蝦探捕,分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陳雪忠所長、郭南霖所長進行。近年來中國南極科學考察中也曾多次針對南極磷蝦進行專門研究。

備註[編輯]

  1. a 南極磷蝦的學名有時被誤拼為Euphasia superba[1] 或Eupausia superba[2]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傭[編輯]

 
 
 
圖1:1744年德國女傭Jean,身穿樸素的女傭服裝。

女傭是職業的一種,主要職務為僱主打理家務。因應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稱呼,然而基本的工作性質是一致的,舊時中國稱為婢女

 

詞源[編輯]

中文[編輯]

依辭海所述:「『古代稱罪人的男女家屬沒入官中為奴者』,即男為,女為;以後,則『泛指喪失自由、被人奴役的男女』[1]。」意即古時為罪人及其家屬的稱呼,意義等同奴隸。後泛稱在官府或私家中被使喚奴役的男女為奴婢,而婢則為女性奴役的稱呼,故稱婢女。亦有其他稱呼,如婢僕僕妾女奴侍女青衣丫鬟丫頭赤腳等等,各有其源。如年輕婢女多梳圓環狀的雙髻,像樹丫型,所以稱為「丫鬟」。

英文[編輯]

「house servant」、「household servant」和「domestic servant」意思皆為幫忙家事的傭人,從中加入「maid(少女)」而衍生出「maidservant(女性僕役)」一詞。後來再省略「servant」,「maid」單獨一詞亦意為女僕[2][3]

現時稱呼[編輯]

相對於過去階級社會中的奴婢、僕役,而常採用比較中性的詞雇傭、傭工(受僱用的工人),女性的傭工簡稱為女傭。在中國大陸女傭稱為保姆,現在也叫做家政服務員。在香港因應女傭在本地居住或國外居住,又分本地傭工和外傭,而當地作家務工作的女傭多稱呼為家務助理。在台灣女傭亦稱監護工

來源與需求[編輯]

近代[編輯]

中國

傳統的中國社會的階級觀念很重,除士、農、工、商(良民)以外,皆為賤民,婢女亦在賤民之列,只能被迫出賣勞力,做各種雜務工作。

正如其詞源,婢女一詞源於奴隸,而其最初來源也正是奴隸。一些在戰爭中的俘虜成為階下囚以後,便在敵國的統治下為奴為婢。也就是說,成為婢女是一種刑罰,適用於罪犯,也同是婢女的最初來源之一。亦有由周邊國家將婢女進貢給中原政權作為貢獻品。
除此之外,人口販賣亦是最普遍、最常見的婢女來源,有被生活潦倒的丈夫被販賣,有被土匪誘拐而被販賣(多為兒童),更甚者有專門培養年幼男女,一段時間後即賣人作婢僕[4]
較特別的是一些人會知恩圖報而自願為婢。多數是在大災難以後,受恩的人覺得欠人太多,無以為報,自願為婢。受亦有家奴與家婢結婚出生的兒女,代代相傳繼承為家中奴婢。但一般婢女是不允許結婚的。
隨著明末清初各地奴婢由不同的奴婢團體發起對奴婢制度不滿而進行抗爭的「奴變」,及有識之士對奴婢制度的揭露和批評而使奴婢制度逐漸削弱,雖然未能完全推翻,但至康熙年間,對於奴婢的不公平對待在多個地方已得到改善,到雍正年間,更有些被免為奴婢的人開始起姓及自立戶籍。
進入近代,中國的進步人士不斷要求廢除這種不平等的制度。徹底廢除奴婢制度並賦予奴婢完全自由的努力開始於辛亥革命,而最終完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奴婢制度被徹底廢除,舊社會的奴婢獲得了完全的自由。
英國
家用電器還沒發明以前,家庭裏有很多家務需要人手處理。上流階級在當時是無須勞動的階級,為了確保自身的奢華生活,需靠僕役去維持繁雜的家務。19世紀以後,工業發展迅速,使中產階級變得富裕,為顯示自己的社會身份,亦開始僱用僕役,而使僕役人數大幅增加。1777年,英國規定家中僱用男僕需要課,以及女僕可以進行男僕所無法進行的工作[5],因而促使女僕需要更大量增加。
當時的女性在未婚以前多倚靠父親,婚後多倚靠丈夫維持生活。然而在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的擴張而使戰爭頻繁及社會風氣漸趨晚婚的情況下,影響一些女性未能結婚而無所倚靠。當時只有一些慈善學校對勞動階級做教育,但尤其窮困家庭的兒童在當時為了幫補家用而需外出工作,多沒接受過教育,勞動階層的女性可選擇的工作不多,亦促使更多女性投入女僕的工作。
亦有出身於上流或中層階級的女子為學習禮儀及交際而去當女僕,被視為一種社會教育,用以鍛鍊身心。
在1870年第二波女權運動以後,女性的工作能力受到關注。同時期教育普及到一般老百姓高等院校亦開始接受女性成為學生,女性開始得到更多的工作的選擇,女僕從全盛時期漸趨息微。
僱用女僕需要有一定的收入。
法國
最初多是貴族僧侶僱用。但因法國大革命的關係,貴族階級沒落,逐漸由富有階級所僱用。
富有階級聘用女僕的目的主要只是為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沒有實質上對女僕有很大需求,大多是做雜活的女僕,專業的女僕越來越少。20世紀以後,已經少見專業的女僕。
德國

最初是作為封建制度中的公家僕役,雖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中已由契約形式的家務僕役取代,但德國仍然保留有務農的公家僕役。

僕役被認為是家族成員之一。在家族中屬於較低的級別。
美國
18世紀多由新移民的愛爾蘭女性擔任。
19世紀前期是由美洲出身的白人女性。
後來經濟發展急速,白人女性得到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後,19世紀後期多由黑人女性擔任。

現代[編輯]

今日不少上流社會家庭甚至中產階層亦會僱用家庭僱工,尤其是雙薪家庭,由於夫婦二人都需要外出工作,無暇打理家務,不少人會聘用女傭。
多來自發展中國家,教育程度較低婦女,由於在生活指數較高的地方工作可賺得較多的工資,因此離鄉工作。

工作範圍、地位及條件[編輯]

近代[編輯]

英國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觀念中,女性要在家打理好家務。但上流階級的女性又不能因為做家務而弄髒雙手,因而僱用女僕以幫助家務。
家務煩多,在分工之下,上流階級的女僕也產生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級別。
  • 女主人
家政
  • 女管家(Housekeeper)
主要負責僱用和監督女僕,食品採購管理食品、高級布料和瓷器儲藏,以及輔佐女主人的日常需求。
為最高地位的女僕,大多數女僕都有她來指揮(以下粗體字除外)。
由於要指揮所有女僕,故此必須要有各種各樣女僕的禮儀、知識經驗。故此大多數的女管家都是出身較好的女僕。如果其他女僕讓主人不滿,女管家需負起責任,還需親自教授技能。
  • 客廳女僕(Pariour maid)
主要負責接待訪客,以及用餐時的服務。過去多數為男僕的工作,後來逐漸被女僕取代。而一些傳送書信和應對進退這些本屬貼身女僕的工作,在後期亦為客廳女僕所取代。
由於客廳女僕是負責接客工作,女僕外表是顯出僱主威嚴的代表,故穿著比其他女僕華麗。
在外表出的要求比較,需要外貌好、個子高、柔麗的雙手和好的接待客人技巧。
  • 蒸餾室女僕(Stillroom maid)
協助女管家,以及負責蒸餾室(消毒並儲存食物、製作小點心的地方)和陶瓷保存的工作。
蒸餾室只有限定人士可以進入,一般人是不可以隨便進入的。對於其他女僕來說有其特別性。
  • 家庭女僕(House maid)
負責整個家庭的清潔和服務工作。打掃房間客廳、餐桌、大門等除有專門女僕以外的地方、整理鋪、巡、確認日用品充足,用餐服務等等。
最典型的女僕型像,是因為早於18世紀初已經存在此一職級。家庭女僕之間亦有分級,較高級的女僕可以負責較輕鬆的工作。
需要有各種家務的知識及技巧。
  • 雜務女僕(Between maid)
協助女管家和蒸餾室相關工作。
在小規模的家庭,亦兼家庭女僕做洗碗女僕的工作。
  • 洗衣女僕(Laundry maid)
清洗衣服、床單、家具中蓋單、抹布等的清洗、漂染、涼乾、縫補工作。
有別於其他女僕,由於大宅家庭不喜歡洗衣的氣味,故此需在地下室或戶外離宅有點遠的洗衣房工作。是女僕中比較獨立工作的一群。只有很少數家庭會需要洗衣女僕(一般是家庭女僕兼任)。
需要有各種洗濯相關的專業知識。
料理
  • 廚師
負責主人一切僐食的僕役。需負責煮食,食材的份量,佐料的採購與管理。在主人用餐時需負責服務工作。亦需管理和教導廚房女僕。
為多數家庭會僱用的僕役。在家庭裏的地位僅次於女管家,但多數不會聽從女管家的吩咐。
需有良好的廚藝以及好的品格。
  • 廚房女僕(Kitchen maid)
主要負責僕役的飲食。需要幫助廚師、準備煮食材料、打理廚房、準備小孩子、僕役和寵物的食物。
一般都是由洗碗女僕晉升上去,如果在廚師身上學習好料理技巧,還有機會晉升廚師。相反由於需負責僕役的飲食,廚藝不好的廚房女僕會不受僕役歡迎。
需有對食材的認識,及煮食的技能。
  • 洗碗女僕(Scullery maid)
需清洗乾淨食具器皿和處理獵物
多是見習女僕。
侍從
  • 貼身女僕(Lady's maid)
直屬女主人,負責女主人一切需要的僕役。負責替女主人穿衣、打扮、化妝及管理衣服、裝飾品等。並需要陪伴女主人外出。懂得討女主人歡喜。
貼身女僕一般出身於上流或中產階級。給人的感覺是淑女的一群。能穿女主人不要的華裝美服,而且完全不用幹勞活,而且收入好,很多女僕都會以成為貼身女僕為目標。然而當貼身女僕需要求年輕貌美,故無法一輩子當貼身女僕。
因為需要替女主人打扮,必要要懂流行時尚,要有對服裝化妝品藥品的知識。本身亦要求個子高及年輕有美貌。
育兒
  • 保姆(Nanny)[分乳母(wet nurse)和保姆(dry nurse)]
負責教養女主人的小孩。需要照顧小孩以及管理兒童房,以及監督育嬰女僕的工作。乳母還需要餵嬰孩母乳,因此年紀通常也較輕。
由於是直接照顧小孩,親近程度比親母還更親近,因此她的性格與舉動都直接對小孩的身心發展可以有極重要的影響,故此女主人多與保姆維持如家人般的良好關係。
需要有育兒經驗,懂得照顧及管教小孩。一般女主人會要求嚴格教導。奶媽還需要身體健康及有母乳。
  • 育嬰女僕(Nurse maid)
負責陪小孩子玩耍、散步,幫小孩子穿著衣服,打掃兒童房和幫助保姆工作。
相對保姆像母親的形像,育嬰女僕較像姊姊的形像,受小孩子的歡迎。與保姆一樣,女主人會常跟育嬰女僕保持良好關係。
年紀通常較小,而且育兒經驗尚淺。需要細心和耐心的照顧小孩,並時常注意小孩的健康狀況。
教育
  • 女家庭教師(Governess)
主要負責教授富家子女的工作,包括語言音樂藝術、針線活等。
本來是屬於身份尊重的一群,然而在維多利亞時代因上流及中產階層增多,女家庭教師需求亦增多,當中有一些品質低劣的教師混入其中,使得女家庭教師的職業變得不及以前尊貴,然而相對其他僕役還是有較優厚的待遇。由於其等級不及女主人但又高於一般女僕(也不需聽從女管家指示),因此常變得孤立。
因應需要教授的內容,成為女家庭教師亦必須要懂禮儀、精通語言及音樂,懂得刺繡和有經驗的會比較優先,亦因為避免女家庭可能成為兒子戀愛的對象,一般女主人會請相貌較差的女家庭教師。
女僕階級是有依類別晉升的機會。
而中產階級只請少數雜務女僕,不會有仔細的分級。
法國
比較主要的是煮食、育兒和清潔的女僕,也有較高級的女僕總管。而負責指定房間的女僕與女主人關係密切,也較在其他女僕等級之上。
德國
主要分總管和廚房女僕、保姆、家庭女僕等,在家族中,總管的地位比僱主家人為低,而在其他的僕役之上。
美國
家中的僕役共同工作把所有的家務完成,不分工合作,在效率上可能不及歐洲的女僕[6]

現代[編輯]

在私人家庭從事房舍清理、食物烹調、家庭成員起居照料或其他與家事服務有關工作。在私人家庭從事身心障礙者病者日常生活照顧等相關事務工作。在家傭而言,台灣規定每個家庭只能聘用一位外傭,亦規定家庭幫傭只能從事家務。一般請外籍女傭工作,由於辦理的手續繁瑣,通常會由女傭介紹所推薦。大型的外籍女傭介紹所會有專業培訓課程可供女傭學習烹飪、照顧小孩、學習語言和溝通技巧等職業技能培訓。而以時鐘計算的家務助理則只在僱主有需要的時候會到家庭做清潔工作。

待遇[編輯]

近代[編輯]

中國
奴婢制度跟奴隸制度雖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為奴者同樣被人販賣、勞役,甚至被虐待,為婢的甚至會被姦污。然而奴婢制度對於奴婢還是有一些人身保障,而不像奴隸制度那樣成為奴隸者會任由主人隨時殺害或陪葬而不用負上法律責任,在法律上還是有最低限度的生存自由。然而如何對待奴婢,仍是出於主人的心態。
在奴婢制度下的婢女,有著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過去常有錮婢之風,亦即禁止婢女結婚宮婢即為典型,除了受皇上寵幸的宮婢外,皆無任何名份,只能一生為奴,亦不得結婚。又如浙江地區,據萬曆仙居縣志》載,該縣「士民之家,私畜民婢,垂白無夫……奪人父母之願,錮人男女之欲」[7]。就是說仙居縣不少私家婢女,上了年紀還沒有婚配[8]。不許婢女結婚的同時,更甚者對婢女大肆侮辱、姦淫。如《開元天寶遺事》載:岐王年紀尚輕時,即貪戀女色,輕薄婢女。每到寒冬季節,他有炭火不烤,而將冷手伸進家中女奴的懷中,靠揣摸她們的乳房、肌膚而「暖手」[9]。亦有因為主人姦淫婢女,而使主母心生憤狠,為洩憤而對婢女當作「出氣閥」而加以虐待。
亦有善待婢女的主人。據《清稗類鈔‧雅量類》載,徐家有來喜、來慶二婢,其母對待她們「衣食必周,偶有疾病,恆使就醫,燈下則教其識字,與講大意,有過失,訶斥之而已,不鞭撻也」。一些有教養而又有同情心的士子,反對傳統奴婢制度觀念,放免自家婢女。讓婢女嫁到良家求得好歸宿。
英國
在上流家庭的女僕,分工仔細,比較只需做專門的工作。而中產家庭只能請少數女僕的家庭,女僕的工作可能會非常忙碌。
因應人品評價書(前任僱主發給女僕的推薦信)而決定的女僕的職級和晉升機會。很多家庭都很看重人品評價書,有良好記錄的女僕往往都獲得優先取錄。
有一定的工資。依據等級和工作性質會有不同的薪資。亦因應不同的僱用條件也有不同的支薪方法。
休息的場所是僕役大廳。依不同的主人有待遇的差異,有些只會設置簡陋的桌椅和化妝桌,有些會有舒適一點的舊沙發書本鋼琴等。內設呼喚僕役用的鈴噹。
除了女管家有環境好的個人專用房間外,大多數的女僕都是共住在環境差的房間,甚至是只能睡在工作間的角落。
為免疏於家務工作,一般禁止女僕戀愛。反對女僕戀愛的女主人若發現有女僕與男性交往,會被解僱
有些女傭會一生於大宅第中工作。但也有一些上半生當女僕工作,下半生選擇結婚的女僕。好的僱主有些會在離職時因應工作表現而給一筆金額。
伙食一般以簡單煮理為主。較好的僱主會給予較好的伙食,如上流家庭以肉食為主,可分享到碎肉和燉肉。一般家庭只以蔬菜為主,甚至也有隻給一片麵包作為一天飲食的主人。如果廚房女僕煮得不好時,也有女僕會選擇吃主人吃剩的飯菜。
雖有規定每週應有休假,和每年有數天到十數天的休假回鄉探親,但是一般低階女僕都不容易得到休假。而貼身女僕則因其工作是隨身侍候女主人所需,一般來說是無暇休假的。
法國
待遇較差,通常要工作一整天,被相當苛刻地對待。
德國
因為是屬於家族成員之一,名義上受僱主保護。
在受到法律包庇下,有些僱主會對女僕施暴。雖有法律上可以控告僱主,但僱主多以人品評價書作要脅而使其屈服。
美國
殖民時期多以年度或季度為單位,在契約時間內必須要做所有的家務,完成一年或一季後,則能分得土地或等值的工資。後來則以月為單位的短工,可隨時滿一個月後即解僱而不獲事前通知。
沒有家族的支配關係,女僕都是分擔工作。

現代[編輯]

由於規定申請僱用女傭的僱主要有一定的銀行存款或固定收入,故此女傭的穩定工資得到保證。
僱主必須要提供能讓女傭有隱私安全的休息房間,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保證。
最低工資限制、年假返鄉探親、醫療津貼、遣散費、僱傭保險和機票,視情況還有膳食和交通津貼。
有較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日本次文化中的女僕[編輯]

ACG中的女僕[編輯]

 
圖2:這是日本人畫的維基娘,是動畫中常見的女僕造型。

在日本女傭被當作的對象之一,通常是妙齡女子穿著女僕圍裙即所謂的女僕裝(メイド服)。

在ACG作品或cosplay的取材上有許多使用。就連在作品中主角側旁安置沒血緣關係的女性角色這種手法的場合也會被使用,稱呼僱主的時候大致是主人(御主人様(ごしゅじんさま))或xx大人(xx様,xx為被稱呼的對象名字)。

女僕服裝[編輯]

 
圖3:式女僕Cosplay

除了女管家和貼身女僕的高級女僕外,多數大宅第中女僕都必須穿著制服。據說是因為要讓客人懂得與主人區別開來。

如圖1:式女僕,這是一般樸素的低階女僕服飾,大多數的女僕都穿這種服飾。衣服特徵有頭戴的軟帽,為女性專用,像條頭巾,由於實用性關係,即使後來廢除了室內帽,還是有女僕繼續使用;古典連身長裙是當時較流行裙擺寬大的女性服裝;從衣襟長長垂下呈三角型的薄布,稱為垂班得領(falling band);衣袖的袖邊會齊邊折起;長長的圍裙原本是為免弄髒衣服而穿戴,一般家庭主婦或工匠都會使用,後來亦為上流階層女僕所用,成為女僕服裝的一大特色。

而動畫中常見的女僕服裝是屬於客廳女僕的服裝,穿著比較華麗。由於客廳女僕主要負責接客,因此穿著比較注重外表而不重實用性。頭戴的帽子比較裝飾取向,後來還變成了緞帶;身穿除黑色以外的暗色連身長裙,較華麗的圍裙邊緣還會有蕾絲邊;袖邊折起和白色衣領相稱,為保護雙手還會戴上手套白色的圍裙通常較一般的女僕為短,沒有胸兜的裙圍通常會加上刺繡。

圖2:維基娘穿著的女僕服裝正是與客廳女僕相似,但是也經過了創作而有不同的裝飾。可能是因為雙馬尾的關係,頭上沒了緞帶,長裙也改成了現代流行的連身短裙,而袖邊折起和白色的圍裙與標準的女僕特徵一樣。

圖3:式女僕,跟英式女僕相比較性感及暴露,而服飾經過修改及大幅美化以配合美感需要,因此跟英式女僕裝中原本各項設計細節的實用性有所偏離。其中長裙改成了現代流行的吊帶緊身連身迷你裙為幼帶細跟高跟鞋款式,襪則為大腿襪吊襪帶並外露於裙腳外。

女僕咖啡廳[編輯]

近年興起了以女僕招倈的餐飲店,女侍應的穿著多是參照ACG中的女僕,以對女僕服裝及ACG有興趣的人為客源的女僕咖啡廳。從秋葉原開始興起,現在在各個有ACG同好的地方都有彷效開設。

女僕控[編輯]

蘿莉控類似,在華語世界中,女僕控也是指對日本漫畫等ACG中的女僕造型抱有喜好的愛好者。但與蘿莉控不同的是,女僕控更多是華語世界通過蘿莉控該詞仿造成,

漫畫作品[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