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馮·洪保德
Alexander von Humboldt 亞歷山大·馮·洪保德 |
|
---|---|
亞歷山大·馮·洪保德的肖像,由Joseph Stieler於1843年所作
|
|
出生 | September 14, 1769 普魯士柏林 |
逝世 | 1859年5月6日(89歲) 普魯士布蘭登堡省柏林 |
國籍 | 普魯士王國 |
研究領域 | 地質學 |
知名於 | 生物地理學 《宇宙》(洪保德)(1845年) |
受影響於 | 弗里德里希·謝林 |
影響於 | 查爾斯·達爾文 |
著名獎項 | 科普利獎章(1852年) |
簽名 |
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里希·亞歷山大·馮·洪保德(德語: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著名的德國自然科學家、自然地理學家,近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涉獵科目很廣,特別是生物學與地質學。
他被譽為現代地理學的金字塔和現代地理學之父。還是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生平[編輯]
亞歷山大·馮·洪保德出生於普魯士首都柏林,他是威廉·馮·洪保德的弟弟;年輕時曾於耶拿、哥廷根和法蘭克福,1799年至1804年間曾前往南美洲旅行探險,就當地自然環境包括火山海洋植物礦產氣候水文等各方面都進行科學研究與分析,並在當地發現許多新物種;後曾於美國和中亞進行科學考察,著有《中部亞洲》。
其考察成果和據此所作的概括對科學理論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並有30卷《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刊行於世。
亞歷山大·馮·洪保德享有諸多美譽,如「哥倫布第二」、「科學王子」和「新亞里士多德」(法國發行的巴黎科學院紀念幣上語句)。他也是眾多學會的成員,曾在利奧波德尼斯赫-卡羅琳森(德語:leopoldinisch-karolinischen)自然科學家學會、普魯士科學院、巴伐利亞科學院任職。
晚年所寫的5卷《宇宙》(德語:Kosmos,原著用法文寫成)是他描述地球自然地理的著作。
其對地理學和生物學有巨大貢獻。如他認為自然界為一巨大的整體,各種自然現象相互聯繫,並依其內部力量不斷運動發展;亦常從直接觀察的事實出發,運用比較法,揭示自然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同時,他開創了許多地理學界的重要概念,如等溫線、等壓線、地形剖面圖、海拔溫度梯度、洋流、植被的水平與垂直分布、氣候帶分布、溫度垂直遞減率、大陸東西岸溫度差異、大陸性與海洋氣候、地形對氣候形成的作用等,並探討氣候同動植物的水平分異和垂直分異的關係;此外,他也發現地磁強度從極地向赤道遞減的規律,火山分布與地下裂隙的關係等。
紀念[編輯]
以洪保德命名的物種[編輯]
- Spheniscus humboldti洪保德企鵝(漢波德企鵝)
- Lilium humboldtii洪保德百合
- Phragmipedium humboldtii洪保德蘭
- Quercus humboldtii南美柞樹
- Conepatus humboldtii洪保德豬鼻臭鼬
- Annona humboldtii 新熱帶樹或灌木
- Annona humboldtiana新熱帶樹或灌木
- Utricularia Humboldtii一種陸生狸藻(食蟲植物)
- Geranium humboldtii洪保德天竺葵
以洪保德命名的地理名詞[編輯]
以洪保德命名的基金[編輯]
同時代的人的評價[編輯]
- 威廉·馮·洪保德:"亞歷山大註定要結合思想和實踐,否則就會一直保持對未知的求知慾一直到老年。他的深入,他敏銳的頭腦和他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是一種罕見的組合。" –"Alexander is destined to combine ideas and follow chains of thoughts which would otherwise have remained unknown for ages. His depth, his sharp mind and his incredible speed are a rare combination." [來源請求]
-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洪保德給了我們真正的寶藏" [來源請求]
- José de la Luz y Caballero: "哥倫布給了歐洲一個新世界。而洪保德提供了關於它的物理,材料,智力和道德方面的知識" [來源請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