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秦良玉
拼音:Qín Liángyù(Qin Liangyu)
秦良玉,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軍事家。曾率“白杆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死後南明朝廷追諡曰“忠貞”。另外還有現代人物秦良玉,是山西大學黨委書記。

人物簡介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女將軍、民族英雄、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 人。歷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等多處提督、總兵官,鎮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貞侯。
  
秦良玉
秦良玉
       爲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爲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爲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爲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複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貞侯。被永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去世後諡號“忠貞”。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人物生平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石柱宣慰司掌印。

  《明史》、《南明史》等史書記載到:良玉爲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萬曆二十年,嫁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爲妻,建立一支“戎伍肅然”爲遠近所憚的“白杆兵”。萬曆二十七年,與其夫千乘參加平播州之戰,扼贼鄧坎。“贼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贼境,連破金築等七寨。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贼眾”,爲南川路戰功第一。後馬千乘冤死雲陽獄中,因子年幼代襲其職。天啟元年,她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遠赴遼東抗擊後金,在渾河以萬餘人抵敵數萬人,殺敵數千人。渾河血戰後,秦良玉率領三千白杆兵鎮守榆關(山海關),明熹宗詔加其二品服、賜“忠義可嘉”匾額。同年,永寧宣撫奢崇明叛,適逢良玉回川,奢遣使結盟,良玉斬使留銀,複新都,解成都之圍。克二郎關、佛圖關,複重慶。封夫人,賜誥命,複授都督僉事,充總兵官。因病命民屏等參加平貴州安邦彥叛亂。大破邦彥,民屏戰死役中。崇禎三年,奉詔勤王,參與收複永平等四城之戰,崇禎帝優詔褒美賜四詩旌其功,並誥封一品夫人,授都督同知,掛鎮東將軍印。崇禎四年,在保衛大凌河築城戰鬥中,再建“首功”。七年二月,贼攻百丈關,官軍敗沒,六年,良玉自京師還,專防川東。馬祥麟、張鳳儀、秦翼明留守京師。後良玉又在夔州(奉節)打敗張獻忠,使之退走湖廣。十三年大敗羅汝才,斬其魁東山虎,奪汝才大旗,擒其渠副塌天。崇禎十七年,督師楊嗣昌盡驅贼入川。 張獻忠、羅汝才聯軍再犯四川,因川撫邵捷春不用其計,以致全川淪陷,秦良玉退回石柱。清軍入關南下,狼煙四起,遍地幹戈,秦良玉不屈,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爲太子太保、忠貞侯。其後,永曆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永曆二年(清·顺治五年)去世,享年75歲,諡號忠貞。

  秦良玉戎馬40餘年,足蹟遍及長城内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爲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門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門上刻“蜀女界偉人秦少保駐兵遺址”十二大字)。

秦良玉年譜


  萬曆二年 (1574年)正月初二申時,良玉出生於一個歲貢生的家庭。她自幼深受封建家庭"執幹戈以衛社稷"的思想影響,從其父秦葵操練武藝,演習陣法,顯露出一般女子所難企及的軍事才能,素以"饒膽智、善騎射、熟韜略、工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稱著於世。幼年時代秦良玉就樹立了一顆掌軍掛帥的雄心。她說:“使兒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

  萬曆二十年(1592年)嫁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爲妻,她激勵其夫並幫助其在石柱建立了一支“戎伍肅然”爲遠近所憚的"白杆兵"。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到播州(今遵義)參加平定楊應龍叛亂的戰鬥,戰功第一,然而良玉不言其功。“女將軍”稱號遂傳開。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馬千乘冤死雲陽獄,朝廷因秦良玉平贼有功,且子祥麟尚幼,故令其襲其夫職。秦良玉26歲時開始帶兵打仗,一生多次率師遠征,曆經44年戎馬生涯,足蹟遍及貴州高原,長城内外,大江南北。並在這一年奉詔遼陽。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派其兄秦邦屏與弟民屏率三千白杆兵赴沈陽, 決戰渾河(今永定河)。並與子祥麟隨後北上。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秦良玉親自率兵北上,抵禦後金,鎮守榆關,“軍功第一”,明熹宗詔加其二品服,即予封誥,並賜"忠義可嘉"匾額;同年9月,她奉詔討伐奢崇明叛亂,轉戰重慶、成都和瀘州等地。並收複新都,大敗奢崇明。熹宗又授予她四川都督僉事,並充總兵官, 封誥一品夫人。

  天啟二年(1622年)白杆兵破奢軍解圍成都,回師重慶奪二郎關、佛圖關,趁夜收複重慶。

  天啟三年(1623年)秦良玉打敗永寧奢崇明軍,平定全川;同年平定“松藩叛亂”。

  崇禎三年(1630年)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動,詔天下勤王,各方將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獨秦良玉慷慨誓眾,率翼明捐資濟餉、裹糧率師,晝夜兼程,再次馳援京師。崇禎皇帝優詔褒美,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召見平台,賜彩帛羊酒,並賦四詩旌其功。

  崇禎七年(1634年) 張獻忠入川,秦良玉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在夔州(奉節)打敗張獻忠,使之退走湖廣。

  崇禎十三年 (1640年)羅汝才犯四川,秦良玉領兵至,汝才不戰而逃,秦良玉率白杆兵追擊,在巫山和夔州重創羅汝才農民軍。並奪其大纛。

  崇禎十七年(1644年) 張獻忠、羅汝才聯軍再犯四川,殺老將張令,秦良玉馳援夔州,然不敵聯軍,敗回石柱。
  
秦良玉
秦良玉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軍攻占北京,大擧南下之時,秦良玉已年過七十,還毅然接受南明隆武政權賜封的太子太保、忠貞侯爵封號和隆武政權賜予的銅質“太子太保總鎮關防”官印,繼續高擧扶明抗清的旗幟,准備前往福建抗清,然鄭芝龍叛變,隆武帝被捉,未能成行。遂退守保家園。維護土家族地區人民的安全。清軍入川後,狼煙四起,遍地幹戈,廣大人民備受蹂躪,唯秦良玉不屈,以萬壽山的萬壽寨爲據點,堅持鬥爭, 最終保持了抗清的晚節。

  清顺治五年 (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秦良玉病卒於大都督府,葬於石柱縣東3公里處、龍河北岸的回龍案(今石柱縣大河鄉鴨樁村),享年75歲,朝廷諡號“忠貞”。

人物事蹟


  秦良玉,乍觀此名字,如果是對明朝史不大清楚的人,可能會把這個秦良玉與那個左良玉搞混。左良玉乃男兒漢,官至總兵,擕"平贼將軍"印,堂堂大老爺們,卻一直養贼自重,最終還與南明的弘光朝君臣大施拳腳,在進攻南京的途中病死。其子左夢庚豬狗之才,擕數十萬明軍向滿清投降,甘爲異族鷹犬。而我們所要講的主人公秦良玉,紅妝婦人,巾幗英雄,多年來爲大明朝出生入死,赴邊擊後金,川地殺逆贼,至死不降,誠爲女中丈夫,直可愧殺左良玉之輩。

  秦良玉,忠州人(今重慶忠縣),生於萬曆初年。由於其父秦葵乃明朝貢生出身,秦良玉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熏陶。忠臣烈士之義,感身報國之情,秦葵一直向子女傳授不懈。身爲知識分子,秦葵已經有預感大亂將至,常研習兵書,舞劍論兵。他對兒女一視同仁,讓秦良玉與其兄秦邦屏與弟弟秦民屏一起讀典籍,學騎射。可喜的是,比起兄弟來,秦良玉秉賦超群,文翰得風流,兵劍諳神韻,使得秦葵憮然歎息道:“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後定能封侯奪冠。”秦良玉慷慨朗言:“倘使女兒得掌兵柄,應不輸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女)和冼夫人(隋明嶺南的少數民族首領)。”

  天作良緣。秦良玉成人後,嫁與石柱土司馬千乘。這位馬土司雖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大有名,乃漢朝“馬革裹屍”的伏波將軍馬援。郎才女貌,神仙伴侶,二人伉儷情深,夫唱婦隨。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地區(今貴州遵義)的土司楊應龍造反。由於事起蒼猝,贼寇連陷重慶、瀘州等戰略要地,進圍成都。蜀中大震。

  作爲地方土司,馬千乘以三千石柱兵從征,跟隨明朝四川總督李化龍討伐叛軍。石柱兵皆持一種特制長矛,矛端呈勾狀,矛尾有圓環,攀援山地險峻地形時,前後接應搭接,敏捷如猿。由於他們的矛杆皆以無漆的白杆制作,時人稱之爲"白杆兵"。依理,馬千乘率兵三千從官軍,已經盡到了土司對中央朝廷的義務,但秦良玉爲解國難,又統精卒五百人,自備軍糧馬疋,與副將周國柱一起在鄧坎(今貴州鳳崗)扼守險地,持弓援劍殺贼。爲此,明朝總督李化龍大爲歎異,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26歲的秦姑娘,上鐫“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表彰。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軍由於連連克捷,上下松懈,置酒高會,慶祝新春佳節。洞曉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預料贼軍會乘夜偷營,誡囑丈夫馬千乘命令“白杆軍”嚴禁飲酒,持矛裹甲,連夜分守險隘。半夜時分,明軍官兵大部分醉醺醺的沉入夢鄉,贼軍果然突然發動襲擊。醉夢中的官軍一時間四一奔逃。所幸的是,早有准備的秦良玉夫婦所領"白杆兵"發起反突襲,叛軍先勝後敗,惶駭間被長矛捅倒無數,皆轉身奔逃。

  秦良玉夫婦緊追不舍,追入贼境,連破金築寨、明月關寨等七寨,直抵楊應龍叛軍老巢的天險桑木關下。

  明軍諸軍喘息後集結,齊攻桑木關。由於山險關峻,甲胄衰身的明朝官兵一時束手無策。“白杆兵”此時頓顯神威,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來就高超,又有特别矛鉤擁搭連,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内演雜技一樣互相搭持攀掛,與酋陽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擧盪破險關。關口拿下,明朝官軍奪門而入。

  於是,眾人合兵,直搗海龍囤,殺得贼兵血流成河。贼首楊應龍駭然無奈,慌亂中自縊身死,插州之亂平息。

  此次平亂,秦良玉、馬千乘夫婦“爲南川路戰功第一”,爲諸司之先,並又穫朝廷銀牌及色緞等物作爲獎勵。

  大功如此,秦良玉並未沾沾自喜,從不言功,夫婦二人仍回石柱本份過活。
  
秦良玉
         秦良玉
       十多年後,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丈夫馬千乘死於政府獄中。《明史》記載說,石柱部民狀告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雲陽獄,不久馬千乘病死其中。但他真正的死因,其實是北京萬曆帝派來的監税太監丘乘雲向石柱索取賄賂,馬千乘自恃於朝廷有功,不予。這下可羞惱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馬土司逮捕入獄,活活摺磨而死,時年僅四十一歲。

  一下子變成孤兒寡母,秦良玉含淚忍痛。她大義爲重,殯斂丈夫後,未有生出任何反叛不臣之心,反而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於職守。《明史》中這樣讚詡秦良玉:“(其)爲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酋長努爾哈赤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建立“大金(後金)”,開始連連發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後,薩爾滸一役(戰場在今遼寧撫顺以東),明軍慘敗,諸營皆潰。自此之後,駐遼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

  東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國範圍内征精兵援遼。秦良玉聞調,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籌馬集糧,保障後勤供應。爲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沈陽之戰中,秦氏兄弟率“白杆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滿洲兵,大戰中殺辮子兵數千人,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勇悍的士兵,並長久爲之膽寒。由於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兩千多白杆兵戰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兵”名聞天下。

  得知兄長犧牲消息後,秦良玉制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然後,她自統三千精兵,直抵榆關布防(今山海關),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明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爲此專門上奏天啟帝,追贈死難的秦邦屏都督僉事,立祠祭祀。不久,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誥褒獎。

  由於“白杆兵”戰鬥力強,明廷再下令征兵兩千。秦良玉聞詔即行,與弟弟秦民屏馳還石柱,征調士兵准備援遼。

  抵家僅一日,重慶内亂。永寧土司奢崇明借奉詔援遼的名義,率數萬人馬與其女婿樊龍里應外合占據了重慶,並發兵圍攻成都,大有關門做皇帝的意思。由於同爲“土司”鄉親,奢崇明派人擕大筆珍寶來石柱與秦良玉“通好”。秦良玉二話不說,立斬贼使。她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溯流西上,度渝城後,忽然抵至重慶南坪關,扼制贼兵歸路。趁天黑敵軍無備,“白杆兵”突襲贼軍駐於長江和嘉陵江上的水軍,盡焚其舟。同時,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馳報夔州官軍密防瞿塘天險,阻遇叛軍沿江東下。

  正是由於這位女中丈夫的調度有方,奢崇明叛軍終於難成氣候,出戰即敗。但當時川地有一帶諸土司"自治"部落皆收受叛軍賄賂,大多數逗留觀望,惟獨秦良玉率石柱兵奮勇直前,連穫紅崖墩大捷、觀音寺大捷以及青山墩大捷。如此一來,不僅成都圍解,重慶也很快得以收複,叛亂得平。

  明廷叙功,秦良玉得授總兵一職,成爲方面大將,她的兄弟和子侄皆穫擢升。

  川地底定之後,鑒於作戰中明朝官軍的"熊包"表現,秦良玉上書奏稱:“臣率(秦)翼明、(秦)拱明(她的兩個侄子)提兵裹糧,累奏紅崖礅諸捷。而(明朝官軍)行間諸將,未睹贼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於贼者,唯恐(别)人之勝;怯於贼者,惟恐(别)人之強。如總兵李惟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見)臣(秦良玉自稱),不容一見。(李惟新)以六尺軀鬚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自稱),(其)靜夜思之,亦當愧死!”疏上,由於明廷正需石柱這樣的地方力量,天啟帝“優詔報之”,並下令文武大吏對待秦良玉皆要以禮相待,不得疑忌。

  感動之下,秦良玉更加爲明廷賣命,其弟秦邦屏不久即在陸廣做戰中戰死沙場。

  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攻榆關不入,便率十萬辮子軍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後,進抵北京城外,連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

  秦良玉得到十萬火急的勤王詔書之後,即刻提兵赴難,星夜兼程,直抵宣武門外屯兵。當時,聞詔而至的各路勤王官軍共二十萬有餘,但都畏懼滿洲兵的狠武,無人帶頭出戰。秦良玉“白杆兵”人數雖然僅有數千,但一直爲滿洲兵所忌憚。昔日渾河血戰,讓大辮子們再也忘不了這些身體矮小手持超長銳矛的士兵。因此,“白杆兵”呐喊沖殺之際,滿洲兵心自發怯,加上明軍中又有孫承宗這樣的老將作配合,最終迫使皇太極連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撤圍而去(山海關未能攻下,也是滿洲軍撤兵原因,他們怕日後遭首尾截擊)。

  北京圍解之後,崇禎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見秦良玉,優詔褒美,賞賜彩幣羊酒,並賦詩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里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其二:蜀錦征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其三: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其四:憑將箕帚作蝥弧。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憑將箕帚後三字原文爲“掃胡虜”,其玄孫馬宗大在乾隆時爲違禍,把原文三個字挖去)。

  觀崇禎皇帝有生之年,享國日淺,遭逢多難,很少有閑情逸致吟詩作賦,除贈秦良玉詩外,僅有贈楊嗣昌的五絕詩傳世。迢迢西南邊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見賜詩,秦良玉當屬古往今來第一人。

  滿洲軍出塞後,秦良玉率石柱兵回家鄉。由於當時流贼張獻忠、羅汝才(綽號"曹操")等九路人馬自湖廣進攻四川,明廷詔令秦良玉不用再出兵援剿,“專辦蜀贼”,負責守禦川地。

  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贼軍破夔州(今重慶奉節),進圍太平,秦良玉提兵趕至,贼寇懾於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蒼惶逃走,川東大定。

  崇禎十三年(1640年),羅汝才贼部進入巫山,爲秦良玉阻遏。於是,這位綽號“曹操”的黠贼突然進攻夔州,又被秦良玉率兵擊走。不久,秦良玉率兵在馬家寨邀擊贼軍,殺其驍將“東山虎”,斬首六百餘級。然後,秦良玉乘勝,與明軍在譚家坪、仙寺嶺連敗贼寇,奪得羅汝才主師大纛,並生擒其副手“塌天”。

  數役下來,秦良玉部斬贼兵近萬,穫甲仗馬騾無算,贼屍横陳遍山穀。羅汝才率殘部遁走大寧(今重慶巫溪),與張獻忠在巫巴山區合軍後,贼勢複熾,逾過巴靂河(今重慶巫山縣雙龍鎮大寧河),拼死攻擊秦良玉侄子等人統領的石柱兵。接着,贼兵四處紮營,嚴重威脅到川地大部分地區。
  
秦良玉
秦良玉
        明朝湖廣襄陽督帥楊嗣昌本人乃湖廣人(今湖南常德),他的初始戰略就是想盡驅張獻忠等部贼軍入川。這位楊督帥的如意算盤是:以蜀地險遠,極邊之地乃松潘蠻部,贼兵入蜀後,蜀地官軍守則守之,不能守自可棄涪州、萬州、雅州、松州大部分地區,誘敵深入。然後,陝西官軍斷棧道,臨白水制敵;雲南官軍屯曲靖,扼守白石江。而他楊督帥本人則可率明軍主力掩擊贼軍,把他們馳至松潘諸蠻部落的地盤,聽任當地土人剿殺。楊嗣昌此計,即愚昧又陰險。愚昧的是,他紙上談兵,以爲川地崎嶇險峻,必能困住贼軍;陰險的是,他驅張獻忠等贼部入四川,自己沒有喪地的責任,四川巡撫是邵捷春,丟地喪兵,責任皆由他負。楊嗣昌本人自可坐觀成敗,時刻准備去摘熟落的“桃子”。由於擔心四川當地官軍扼守險隘會導致張獻忠急紅眼反撲湖廣,楊嗣昌又使陰招,依仗自己的威權,把大批蜀地精兵調出,隻留二萬弱疲士卒給川撫邵捷春守重慶。

  秦良玉一心爲國,率三萬石柱精兵抵至夔州。邵捷春令她把部分士兵移近重慶,與附近守將張令相倚爲聲援。不久,劭捷春又抽調一萬五千石柱兵,進入重慶與官軍共同把守堅城。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敢違背命令,就對路過自己軍營的綿州知州陸遜之表示:“邵公不知兵,其移我部兵自近,而派張令守黄泥窪一帶,甚失地利。贼軍盤踞歸、巫眾山之巔,俯瞰吾軍營壘。倘若他們自上而下,乘勢使氣攻擊官軍,張令部必敗。張令一敗,次必及我部軍。我部軍一敗,誰又能救重慶之急?”陸遜之大驚,問策之所出,秦良玉言:“邵公此時,絕不能坐防堅城,應先發制人,與贼軍爭山奪險。”

  陸遜之立即把消息轉告給邵捷春。邵巡撫倒是知錯就改。可惜晚了一步。張獻忠贼軍於十月五日在土地嶺(今重慶奉節草堂鎮)率先向窩里鬥的明朝官軍發動進攻,一天内即殺明軍五千多人。次日,張獻忠手下白袍小將張玉兒(編輯者注:即李定國)當陣射殺號稱"神弩將"的明軍老將張令,乘勝把明軍殺得一敗塗地。不僅張令一軍盡覆,秦良玉手下三萬多"白杆兵"也全軍覆沒,致使最後秦良玉僅單騎逃返重慶,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慘敗。

  此役過後,楊嗣昌圍來贼軍於川地的"圓盤戰略"完全破產,川鄂交界地帶三十二隘口盡陷於贼,蜀中大亂。

  損失如此慘重,秦良玉並未灰心喪氣,她對川撫邵捷春說:“事態危急,可以盡發溪峒兵卒,人數可達三萬,我本人出資出糧可供餉其中的一萬人,朝廷供餉另外一萬人。如果布置妥當,應該還能與贼寇周鏇。”

  邵捷春低頭,良久不言。時勢至此,這位文人守撫已全然死心。從他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喪兵失地不說,官倉中已無糧養兵,而溪峒兵卒又屬土蠻,反複不測,如果這些人再趁亂鬧兵變,他邵捷春三族不保。飽讀史書的他,自然知道元末“官軍”中紀律最壞的就是楊完者所帶領的“苗兵”,他們那些蠻兵不僅剿贼無力,平時對百姓比寇贼還要凶惡淫毒。所以,溪峒兵卒,難保他們不象"苗兵"那樣。讀書多,顧慮就多。顧慮多,定議就少。

  劭捷春最終婉言拒絕秦良玉提出的計劃。

  秦良玉歎息而歸。其計不用,自然全川潰爛不可收拾。張獻忠贼人蹂躪各外,殺人無算,四川廣大地區人民陷入了地獄般的苦難。而邵捷春本人,自然難逃罪責,不久被逮入詔獄,仰藥自殺(與陷害他的楊嗣昌一個死法)。

  三年多後,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上弔自殺。消息傳來,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幾次昏絕,哀動左右。張獻忠流贼此時盡陷楚地,又向四川殺來。秦良玉向當時的四川巡撫陳士奇呈獻《全蜀形勢圖》,希望官軍能增兵堅守蜀地十三處險隘。陳士奇不予采納。秦良玉不死心,又推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劉之勃建議,劉巡按倒是同意她的計策,但他本人手中無兵可發。

  張獻忠巨贼數十萬長驅直犯夔州。秦良玉馳援,由於眾寡太懸殊,兵敗而去。她的失敗,標志着蜀地的淪陷。張獻忠相繼攻克萬縣、重慶、成都,並在當年年底稱帝,建立“大西”偽政權。

  張獻忠占領蜀地,隻有遵義、黎州及秦良玉的石柱地區未歸於"大西"。懾於秦良玉威名,張獻忠部無一兵一將敢於入犯石柱。投降張獻忠的明朝官員屁顛顛向各地土司送去偽政權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懼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馬上當眾毁之,慷慨言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殘餘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從贼者,族誅之!”

  不久,又有噩耗傳來,秦良玉獨子馬祥麟先前被明廷征調到湖廣禦敵,戰死於襄陽。死前,他給母親寫信:“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大人勿以兒安危爲念!”見兒子絕筆血書,秦良玉淚下如雨,心如刀割,但她乃大義婦人,提筆在信紙上寫道:“好!好!真吾兒!”秦氏、馬氏二族,可稱上是二門忠烈,數年之間,死於國事者甚眾。

  滿清占據北京後,殘餘的南明政權相繼有弘光、隆武、永曆數帝,秦良玉皆與之保持聯繫。但山長水遠,秦良玉本人年逾古稀,不可能再有較大作爲。

  1648年,在西南顛沛流離的南明永曆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久臥病床的一代女豪傑,聞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詔,感泣道:“老婦人朽骨餘生,實先皇帝(崇禎)恩賜,定當負弩前驅,以報皇恩!”

  可惜的是,幾日之後,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終。其孫馬萬年把奶奶葬於回龍山,墓碑題文可彰示這位女中丈夫不屈的民族氣節和赫赫功勳:

  “明上柱國光祿大夫鎮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持鎮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

  可歎的是,如此忠貞女豪傑,文革中墓地也不能幸免,被“紅衛兵”砸墓挖棺,幹出連滿清都沒能做出的令人髮指之事。而這些革命小將的毁墓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秦良玉是“土司婆娘”,出身“反動”;其二,她膽敢抵抗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十惡不赦。
  
秦良玉
   秦良玉
       “土司婆娘”自不必說,生活時代無法選擇。而張獻忠狂贼的軍隊,絕非“人民”的隊伍,他幾乎把川人殺絕、吃絕。對於他的種種暴行,“文革”中的“禦用”史家也不敢隱諱,指稱他在“反擊地主階級瘋狂反撲”之餘,“枉殺”了一些普通民眾。其實,張獻忠所殺的人絕對不止是“一些”,他也不是“枉殺”,而是故意屠殺了上百萬的四川人民,這位巨寇,才真是“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大劊子手!”

  道德標准,因時代嬗變總會有所不同。但忠孝義三個字,亙久長新。我們絕不能以偏狹立場在贼言贼,盲目認定"農民起義"都是正義行爲,並由此認定鎮壓贼亂和保家衛國的王朝官軍都是鎮壓劊子手。秦良玉一漢族婦女,數十年在地區自治間安鄉護土,心向中央政府,忠貞不貳,破家爲國,數赴國難,最終爲大明錚錚直臣,至死不叛國,不降清,大太凛然。這樣的奇女子,連封建文人也歎息稱絕,題詠連連。誰能料,世易時移,"革命"年代砸毁一切"舊階級",這位女豪傑入土之靈竟不得安。

  清代詞人錢枚又有《金縷曲》一首,他因見這位女英雄小像而發慨歎,持筆濡墨,寫詞褒讚,高度藝術性概括了秦良玉卓爾不凡的傳奇人生:

  明季西川禍,自秦中飛來天狗,毒流兵火。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膽聞風先堕,早料埋夔巫平妥。應念軍門無將略,念家山隻怕荆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蠻中遺像誰傳播。想沙場弓刀列隊,指揮高座。一領錦袍殷戰血,襯得雲鬟婀娜。更飛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颯爽,論題名愧殺寧南左。軍國恨,尚眉鎖。

  而歌頌秦良玉最讓人感動的詩篇,當出自清末女英雄秋瑾。二人同爲巾幗女兒身,惺惺相惜,自然别有一番真味在詩中:

  其一:古今爭傳女狀頭,誰說紅顏不封侯。馬家婦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其二:執掌乾坤女土司,將軍才調絕塵姿。花刀帕首桃花馬,不愧名稱娘子師。

  其三:莫重男兒薄女兒,平台詩句賜娥媚。吾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紀念作品


  軍事相關文獻

  《百將圖》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叢書名: 左圖右史 作者:(清)丁日昌

  《女性與戰爭》馬駿  出版社: 中國發展出版社

  《軍事人物百科全書》作者: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古今著名婦女人物》(上下冊)(插圖12)作者:《中國婦女》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國女子從軍史》作者:王子今出版:軍事誼文出版社 1998年

  《中國軍事史研究》黄樸民,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研究員。

  《中國軍事史》共8本

  《中國民眾叛亂史(明~清) 》  日本穀川道雄等編   平凡社    1983年

  《我國往代唯一戰績彪炳的女將——秦良玉新傳》中國空軍元老 台灣陳剛

  劇作:

  雜劇:董榕《芝龕記》,《蜀錦袍》

  愛國主義歷史劇:許鴻磐(清)《女雲台》

  京劇:四大名旦尚小雲演的《秦良玉》、《桃花馬上請長櫻》、葉盛蘭先生演的《秦良玉》,孫明珠演的《秦良玉》

  全才旦角徐露表演藝術家演的《秦良玉》,表演藝術家葉子抗戰時演的《秦良玉》

   豫劇:台灣豫劇皇后--王海玲《秦良玉》、《秦良玉續集》

  川劇:《秦良玉》、《割袍棄袖》

  話劇:民國時期《秦良玉演出》 情系話劇的著名導演楊村彬爲宣傳抗日導演的《秦良玉》

  詞曲:

  金縷曲·題秦良玉像 (清)錢枚

  金縷曲·於役石柱謁秦夫人廟 (清)瞿頡

  (清)王之春《無雙譜補·忠義旗(秦良玉)》。《無雙譜補》爲康書臣大令所輯,共三十人,各綴一詩題如古樂府。然語多奇創,詢可傳也,備錄之。

   (清)沈夢塘《八美詞·秦良玉》

   秋瑾《滿江紅》

  電影:

  1931年蔔萬蒼導演愛情片《秦良玉》,1940年蔔萬蒼爲宣傳抗日導演《秦良玉》,1953香港顧文宗導演歷史片的《秦良玉》,蔔萬蒼台灣導演的《秦良玉》,1973年台灣豫劇電影《秦良玉》。

  電視劇:

  華視國語連續劇《秦良玉》,《七劍蜀梟》,昊天影視公司正在拍攝連續劇《傳奇女將秦良玉》

  小說:

  文公直著 武俠小說《女傑秦良玉演義》、日本井上佑美子《女將軍傳》、網絡作家夢入神機玄幻小說《黑山老妖》,《中國曆代名女——奇女傳》、四川文藝出版社《女帥秦良玉傳奇》、民國時期《明代女將秦良玉》,土家族老作家孫因的歷史小說《秦良玉》

   台北林子鈞《忠義英雄傳》

  1966年著名作家謝冰瑩出版通俗小說《秦良玉》(台北正中書局)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故事》--(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續集·秦良玉》

  《女聊齋志異》(清) 賈茗 輯

  連環畫:

  《秦良玉》民國精品連環畫 民眾書店1936年出版,49年(民國38年)3月再版。

  《李自成》、《張獻忠》

  愛國文獻:

  陳天華的《警世鍾》以秦良玉爲模範,奉勸婦女必定也要想救國。

  崇拜秦良玉的女名人:烈士秋瑾(1875-1907年)、著名抗日英雄火鳳凰--秦德君(1905.8.15-)(1954-1988年期間國家政協委員)、謝冰瑩(1906-2000年)(著名女兵作家)

  課本:

  民國時期小學語文課本(中華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第四冊,民國元年四月五版,中華書局)

  台灣高中語文課本

  國立台中第二高級中學 《國文科補充資料(1)》 詠物詠人篇,中二中 洪豊本 編輯整理,崇禎賜秦良玉

  詩:

  《女子新讀本》,楊千里編,文明書局1904年出版。討論中國歷史上的婦女。如孟母、班昭、木蘭、秦良玉等
  

秦良玉陵園

  
秦良玉墓
       秦良玉墓
       位於石柱縣城東7 千米處,占地20 多公頃,建於清顺治五年( 1648 年)。前臨龍河,背靠回龍山,園内青松茂密,園外翠竹依依。陵園正中是秦良玉墓兩座。據傳,秦良玉之墓共有 48 座,孰真孰假,世人莫辨。此處墓碑上書有: “…… 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 ” ,横額爲 “ 功名一世 ” ,左右聯爲: “ 襲土服清懿,錦袍帛帶仰官儀;勤王有明禎,巾幗一人驍將略。” 碑兩側有麒麟各一,左右還有青獅、白象、石俑、石馬各一。陵園中另有秦良玉兄弟和後代子孫及麾下將領的墓葬 20 餘座。陵園前可見龍河岸邊的 “ 仙人洞 ” ,此乃懸棺群。 
  

《明史》——秦良玉傳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撫使馬千乘。萬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從   

  征播州,良玉别統精卒五百裹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贼鄧坎。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贼境,連破金築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贼眾,爲南川路戰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後,千乘爲部民所訟,瘐死雲陽獄,良玉代領其職。良玉爲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杆兵,爲遠近所憚。   

  泰昌時,征其兵援遼。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數千人往。朝命賜良玉三   

  品服,授邦屏都司僉書,民屏守備。天啟元年,邦屏渡渾河戰死,民屏突圍出。   

  良玉自統精卒三千赴之,所過秋毫無犯。詔加二品服,即予封誥。子祥麟授指揮使。良玉陳邦屏死狀,請優恤。因言:“臣自征播以來,所建之功,不滿讒妒口,貝錦高張,忠誠孰表。”帝優詔報之。兵部尚書張鶴鳴言:“渾河血戰,首功數千,實石砫、酉陽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給殘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關。上急公家難,下複私門仇,氣甚壯。宜錄邦屏子,進民屏官。”乃贈邦屏都督僉事,錫世蔭,與陳策等合祠;民屏進都司僉書。   

  部議再征兵二千。良玉與民屏馳還,抵家甫一日,而奢崇明黨樊龍反重慶,   

  齎金帛結援。良玉斬其使,即發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慶南坪關,扼贼歸路。伏兵襲兩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馳檄夔州,令急防翟塘上下。贼出戰,即敗歸。良玉上其狀,擢民屏參將,翼明、拱明守備。”   

  已而奢崇明圍成都急,巡撫朱燮元檄良玉討。時諸土司皆貪贼賂,逗遛不進。   

  獨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長驅抵成都,贼遂解圍去。良玉乃還軍攻二郎關,民屏先登,已,克佛圖關,複重慶。良玉初擧兵,即以疏聞。命封夫人,錫誥命,至是複授都督僉事,充總兵官。命祥麟爲宜慰使,民屏進副總兵,翼明、拱明進參將。良玉益感奮,先後攻克紅崖墩、觀音寺、青山墩諸大巢,蜀贼底定。複以援貴州功,數賚金幣。   

  三年六月,良玉上言:“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累奏紅崖墩諸捷。乃行   

  間諸將,未睹贼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於贼者,唯恐人之勝;怯於贼者,唯恐人之強。如總兵李維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臣,不容一見。以六尺軀鬚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帝優詔報之,命文武大吏皆以禮待,不得疑忌。   

  是年,民屏從巡撫王三善抵陸廣,兵敗先遁。其冬,從戰大方,屢捷。

  正月,退師。贼來襲,戰死。二子佐明、祚明得脱,皆重傷。良玉請恤,贈都督同知,立祠賜祭,官二子。而是時翼明、拱明皆進官至副總兵。   

  崇禎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與翼明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莊烈帝優詔   
  
秦良玉
  秦良玉
         褒美,召見平台,賜良玉彩幣羊酒,賦四詩旌其功。會四城複,乃命良玉歸,而翼明駐近畿。明年築大凌河城。翼明以萬人護築,城成,命撤兵還鎮。七年,流贼陷河南,加翼明總兵官,督軍赴討。明年,鄧玘死,以所部皆蜀人,命翼明將之,連破贼於青崖河、吳家堰、袁家坪,扼贼走鄖西路。翼明性恇怯,部將連敗,不以實聞,革都督銜,貶二秩辦贼。已,從盧象升逐贼穀城。贼走均州,翼明敗之青石鋪。贼入山自保,翼明攻破之。連破贼界山、三道河、花園溝,擒黑煞神、飛山虎。贼出沒鄖、襄間,撫治鄖陽苗胙土遣使招降,翼明讚其事,爲贼所绐,卒不絳。翼明、胙土皆被劾。已而贼犯襄陽,翼明連戰得利,屯兵廟灘,以扼漢江之淺。而羅汝才、劉國能自深水以渡,遂大擾蘄、黄間。帝以鄖、襄屬邑盡殘,罷胙土,切責翼明,尋亦被劾解官。而良玉自京師還,不複援剿,專辦蜀贼。   

  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圍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扼羅汝才於巫山。   

  犯夔州,良玉師至乃去。已,邀之馬家寨,斬首六百,追敗之留馬埡,斬其魁東虎。複合他將大敗之譚家坪北山,又破之仙寺嶺。良玉奪汝才大纛,擒其渠副塌天,贼勢漸衰。   

  當是時,督師楊嗣昌盡驅贼入川。川撫邵捷春提弱卒二萬守重慶,所倚惟良玉及張令二軍。綿州知州陸遜之罷官歸,捷春使按營壘。見良玉軍整,心異之。   

  良玉爲置酒。語遜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誼應死,獨恨與邵公同死耳。”遜之問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駐重慶僅三四十里,而遣張令守黄泥窪,殊失地利。贼據歸、巫萬山巔,俯瞰吾營。鐵騎建瓴下,張令必破。令破及我,我敗尚能救重慶急乎?且督師以蜀爲壑,無愚智知之。邵公不此時爭山奪險,令贼無敢即我,而坐以設防,此敗道也。”遜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營大昌,監軍萬元吉亦進屯巫山,與相應援。其年十月,張獻忠連破官軍於觀音岩、三黄嶺,遂從上馬渡過軍。良玉偕張令急扼之竹{囷}坪,挫其鋒。   

  會令爲贼所殪,良玉趨救不克,轉鬥複敗,所部三萬人略盡。乃單騎見捷春請曰:“事急矣,盡發吾溪峒卒,可得二萬。我自廪其半,半餼之官,猶足辦贼。”捷春見嗣昌與己左,而倉無見糧,謝其計不用。良玉乃歎息歸。時搖、黄十三家贼横蜀中。有秦纘勳者,良玉族人也,爲贼耳目,被擒,殺獄卒遁去。良玉捕執以獻,無脱者。   

  張獻忠盡陷楚地,將複入蜀。良玉圖全蜀形勢上之巡撫陳士奇,請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複上之巡按劉之勃,之勃許之,而無兵可發。十七年春,獻忠遂長驅犯夔州。良玉馳援,眾寡不敵,潰。及全蜀盡陷,良玉慷慨語其眾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餘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約曰:“有從贼者,族無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獨無敢至石砫者。後獻忠死,良玉竟以壽終。   

  翼明既罷,崇禎十六年冬,起四川總兵官。道梗,命不達。而拱明值普名聲之亂,與贼鬥死,贈恤如制。   

  讚曰:馬世龍等值邊陲多事,奮其勇略,著績戎行,或捐軀力戰,身膏原野,可謂無忝爪牙之任矣。夫摧鋒陷敵,宿將猶難,而秦良玉一土舍婦人,提兵裹糧,崎嶇轉鬥,其急公赴義有足多者。彼仗鉞臨戎,縮朒觀望者,視此能無愧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