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容閎
拼音:Róng Hóng(Rong Hong)
 
同义词条:Rong Hong  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中國學者,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被稱爲“中國留學生之父”,中國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字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今屬珠海)人。少入澳門馬禮遜學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赴美留學。後考入耶魯大學,成爲畢業於美國大學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後來加入美國籍。鹹豐五年(1855)回國。先後擔任香港英府高等審判廳翻譯、上海英商絲茶公司書記。十年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向洪仁提出七條新政建議。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
   容閎

  同治二年(1863),受曾國藩委派,爲籌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購機器。回國後以同知候補江蘇。十一年奉命率學生30人赴美留學,任學生監督,兼任駐美副使,長期駐美。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時,介紹孫中山向李鴻章上書。二十四年參加變法維新活動,鏇逃出北京。二十六年在上海參加唐才常主持的張園會議,稱中國國會,被推擧爲會長。因清政府通緝,經香港赴美。後漸趨支持孫中山進行的革命活動。1912年4月病逝於美國。著有《西學東漸記》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年輕時的容閎
年輕時的容閎
  1835年,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前往澳門,並於是年入讀當時仍附設於倫敦婦女會女校之馬禮遜紀念學校(Morrison School),由獨立宣教士郭士立(原屬荷蘭傳道會)之夫人負責教導。1839年中英交惡,郭夫人因此離開澳門,但容閎仍於馬禮遜紀念學校中就讀。同年美國教育家勃朗(Rev. Samuel Robbins Brown)牧師抵達澳門,馬禮遜紀念學校正式獨立。1842年,由於香港割讓英國,故馬禮遜紀念學校遷往香港,容閎亦隨之遷往香港繼續學業。1847年,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黄寬及黄勝三人前往美國留學。其後隻有容閎一人留在美國升學,黄勝因病返港,而黄寬則於1849年轉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

  容閎赴美後於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Monson Academy)就讀,1850年畢業後考入耶魯學院,爲首名於耶魯學院就讀之中國人。1852年,容閎入籍美國。1854年穫文學士畢業,其後返回中國,曾經進入南京,與太平天國的洪仁玕會面,提出以西方文明引入中國的“治國七策”,洪秀全則授予一枚四等爵位的官印。最後容閎拒絕賜封離開。他後來先後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等處任職。

留學美國

中國清朝時早期留美幼童合影
中國清朝時早期留美幼童合影
  1870年,容閎倡議派幼童前往泰西肄業之計劃,穫其好友丁日昌之贊成,並且得到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成立“駐洋肄業局”。1872年,120名幼童分批前往美國留學。但隨後之數年,駐美公使陳蘭彬不斷地要求撤回學生,與容閎爭論不休,李鴻章從中調停。

  然而1881年,留學之事出現變量。李鴻章本欲該批學生進入軍校就讀,但美國政府當時隻允許日本人就讀軍校,而拒該批學生於外,陳蘭彬故主張全撤留學生。無奈之下李鴻章本打算讓學生們於美就讀其他學校,速成回國,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誤會其意而下全撤之令,因此“駐洋肄業局”被迫停辦,留美學生於出國十年後被迫返國。

  雖然這次留學活動未能完滿成功,但這一批留學生返國後對於中國之現代化均有貢獻。當中最著名的爲外交官唐紹儀、劉玉麟、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香港政府香港行政局首任華人官守議員周壽臣等。

  120名學生留美之際,容閎亦被任命爲留美學生監督及清政府駐美副公使,1881年隨留學生回國。
晚年的容閎
晚年的容閎

晚年活動 

  1890年,容閎向清政府建議設立國家銀行,本穫贊成並被派往美國研究,但其後因盛宣懷反對而告終。

  容閎其後結識康有爲梁啟超等人,於戊戌維新之中支持維新派,並參與維新派之政變計劃。事敗後容閎被清政府通緝,逃往香港。1900年,在上海張園參加唐才常召集的“中國議會”,當選議長(副議長嚴複)。在往台灣的途中認識孫中山。被謝纘泰楊衢雲推爲“中國國會”會長,容閎於是赴美籌款,惜國内十一月革命失敗,於是留在美國,1910年邀孫中山赴美商談,表示支援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請容閎歸國。但1912年4月21日,容閎於美國去世。

  1998年,容閎誕辰170周年,耶魯大學所在的美國康涅狄格州宣布,將9月22日(當年第一批中國幼童在美入學的日子),公訂爲“容閎及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

人物思想

 
  容閎一生的政治思想和社會實踐有幾點值得重視:

  一、容閎是中國近代提出“教育救國”主張的第一人。他主張“借西方文明之學術以改造東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國一變爲少年新中國。”

  二、1898年,他參加了維新派變法活動。戊戌政變發生,他逃出北京。1900年,在上海他又參加唐才常主持的“中國國會”,被推爲會長,從事反清起義活動,爲清政府懸賞通緝,經香港逃往美國。1910年,邀請孫中山赴美商談,支持革命。容閎能夠與時俱進,而不僅僅囿於改良主義立場,尤其可貴。

  三、容閎是中國近代留學生運動的奠基人。容閎在大學畢業時便擬定了一個派遣留學生的“教育計劃”,准備勸說清政府實行。爲此,他放棄在美進一步學習的機會,毅然回國。經多方活動努力,到1868年,通過江蘇巡撫丁日昌向清政府提出建議,其中心是選派“穎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學,以爲國家儲蓄人材。”

有關容閎的幾個第一

中國第一批洋學堂學生

  容閎出生在珠海市南屏鎮,和澳門僅一水之隔,他父親在澳門打工。1835年,七歲的容閎,被父母送到了澳門馬禮遜學堂念書。容閎沒有上中國人辦的學堂是因爲家里太窮,隻能讀有錢人家根本看不上眼的洋學堂。馬禮遜學堂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洋學堂,學費全免。容閎是馬禮遜學堂第一批學生。他在這里讀了六年書,讀《聖經》,學英語,也學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當時的校長是美國人,叫布朗,畢業於耶魯大學。

第一位自主選擇留學生

容閎自傳
容閎自傳
  1846年,布朗決定回國,想帶幾個學生去美國完成學業,香港基督教會傳教士會爲每人提供兩年的留學經費。容閎第一個站了起來,另外兩個學生也站了起來,他們一個叫黄勝,一個叫黄寬,和容閎一起去美國。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幫助下進了馬薩諸塞州的孟松學校。黄勝一年後因病回國。兩年後黄寬聽從教會安排,轉赴英國愛丁堡大學。 容閎沒有和黄寬一起去英國,而是自主選擇了耶魯大學。

第一位自費留學生

  香港傳教士會當時隻提供兩年的費用。容閎在孟松學校已經住了兩年,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大學的預科,容閎在那里半工半讀,完成了高中階段的學業。容閎想到耶魯大學繼續學習,但是面臨着嚴峻的經費問題。有教會願意出錢資助,條件是寫一份志願書,保證以後成爲傳教士,但被容閎婉拒。不過在布朗的多方張羅下,容閎還是如願自費進了耶魯大學。

第一位勤工儉學留學生

  1850年,容閎進入耶魯大學學習。當時學校隻有500名學生,他是唯一的一名華人。爲了解決經費問題,容閎在校謀求職業,爲同學們辦過夥食。後來,他又穫得耶魯大學兄弟會圖書管理員的職位,得以半工半讀完成4年學業。

第一位完成學業留學生

  1854年夏,容閎穫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成爲第一個受過完整的美國教育並取得學位的中國人。他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學業的海外留學生。在耶魯大學的這段時間,容閎確定自己志向。他說:“整個大學階段,中國的可悲境況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令人感到心情沉重。在大學最後一年,我心里已經計劃好了將來所要做的事情。我決定使中國的下一輩人享受與我同樣的教育。如此,通過西方教育,中國將得以複興,變成一個開明、富強的國家。我盡一切智慧和精力奔向這個目標。”

第一位公派留學倡導人

容閎的美國妻子
容閎的美國妻子
  容閎學成歸國後從事過洋人祕書、譯員,海關職員等工作。他希望更多的中國青年接受西方的教育,於是開始四處奔走。1860年,他到了南京,去找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提出了關於政治、軍事、經濟和教育的七條建議,但洪秀全卻沒有接受他的主張。 此後容閎投奔曾國藩總督幕府,繼續倡導他的公派留學主張。1870年容閎再次提出留學計劃,建議選派120名學生到外國去留學15年,以供國家日後之用。曾國藩被容閎說動,同意領銜上書,奏請朝廷派遣子弟出洋學習,很快穫得旨准。1872年夏,容閎組織第一批留學幼童30人渡洋赴美,中國公派留學的大幕自此開啟。

第一位迎娶外國媳婦的留學生

  1874年,容閎去避難山教堂拜訪好友杜吉爾牧師時,遇到了自己命中的“美婦”——瑪麗凱洛小姐。當時,她身穿一件黑色的百褶裙,上衣穿一件米黄色的緊身短袖襯衫,胸前兩邊繡的紫色碎花直收到腰際,頭上戴一頂流行的寬邊遮陽帽,更顯得嫵媚動人,渾身洋溢着新英格蘭女郎的高雅風韻,引起了容閎的極度好感。恰好,瑪麗凱洛小姐家也寄居着兩個大清幼童黄仲良和錢文魁。而後,容閎時常到各個家庭查看幼童的生活、學習情況,由此和瑪麗·凱洛小姐頻繁聯繫。最終,47歲的容閎和23歲的大腳瑪麗堕入愛河。之後他們結婚,容閎成爲第一個迎娶了外國媳婦的大清留學生。

人物著作

 
容閎著作《西學東漸》
容閎著作《西學東漸記》
  《西學東漸記》是留學先驅容閎留給後人的一份珍貴精神遺產,真實記錄了容閎於1828年出生在廣東香山縣南屏鄉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到1854年耶魯大學畢業,回國參予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乃至辛亥革命。容閎持之以恒的不懈奮鬥,1872年終於實現派遣120名幼童留學美國的夢想。容閎晚年撰寫的紀傳體回憶錄《西學東漸記》,描寫了容閎艱難曲摺、富有傳奇而又與時俱進的生命曆程,對當代青年大學生具有深刻的啟迪與借鑒意義。

  《西學東漸記》第二十二章寫到“戊戌政變”戛然而止,1909年在美國出版。就在這一年,容閎積極幫助流亡在美國的革命志士孫中山籌措資金,與美國財政、金融界人士制定援助“中國紅龍計劃”,給國内反清武裝起義以極大鼓舞。細讀《西學東漸記》,明顯能感悟到他身處社會急劇轉型之中與時俱進的博大胸懷。這部著作令人深所感佩並令無數仁人志士爲之傾倒的,莫過於書中激越高昂的愛國主義情懷,美國友人評價說:“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信賴中國,確信中國會有燦爛的前程,配得上他壯麗的山河和偉大的歷史。”從容閎艱難曲摺的一生來看,他無愧爲近代中國偉大的愛國者,爲此,我向當代青年推薦這部珍貴的歷史遺產。

後世紀念

 
後世紀念容閎的塑像
後世紀念容閎的塑像
   1828年,容閎出生在中國珠海香洲區的南屏鎮。南屏鎮原爲南屏村,1828年11月17日,容閎便出生在這里。容閎的故居已不複存在,但在南屏鎮西大街三巷一號還可見容閎故居遺址。在南屏,還有一處與容閎有關的重要建築物,那便是甄賢學校。
 
  容閎的家鄉和當時葡萄牙人治理的澳門僅僅一江之隔。至今,在南屏鎮里還可以找到一個多世紀前容閎故居的遺址。雖然隻剩一堵殘牆,但它卻是珠海市紀念容閎的勝地。每年都有容氏後人、海内外學者和當年由容閎帶往美國留學的那些幼童的後裔,前來尋根或者瞻仰,位於紐約華埠的公立容閎小學便是爲紀念容閎而命名。
 
  1876年時,耶魯授予容閎法學博士學位,現在他的畫像懸掛在耶魯校園與同樣畢業於該校的布什克林頓等政界名人肖像並排一起受學生瞻仰。1998年,容閎誕辰170周年,耶魯大學所在的美國康涅狄格州宣布,將9月22日(當年第一批中國幼童在美入學的日子),公訂爲“容閎及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 的頭像
    kk

    sun fell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