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編輯]

 
 
Trachoma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ICD-10 A71.
ICD-9 076
DiseasesDB 29100
MedlinePlus 001486
eMedicine oph/118
MeSH D014141

沙眼,也稱砂眼,是傳染性眼部疾病,因患者的眼瞼長出形如沙子的顆粒而得名。沙眼是由衣原體屬的細菌砂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導致,通過患者眼、鼻、喉的分泌物傳播;不及時治療的話可造成失明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世界沙眼患者為8千萬人[1],主要見於發展中國家、貧困和農村地區。全世界的失明人士中,約3%是由沙眼導致。

症狀[編輯]

人體感染後的潛伏期為5-14天。之後衣原體在角膜結膜處生長,造成雙眼結膜充血、結膜乳頭增生、流淚、怕光、疼癢或異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類似細菌性結膜炎的症狀,多見於上眼瞼。患者瞼結膜上皮組織的淋巴細胞聚集,形成突出的增生,此為外觀可見的沙樣顆粒。持續感染造成睫毛倒生、結膜結疤,角膜渾濁、眼瞼內翻等症狀,在有些患者身上可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感染可以重複進行,最終各病態增生組織被瘢痕代替。


慢性沙眼:可因反覆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瀰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污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圖1),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於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並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癒後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

治療和預防[編輯]

沙眼的預防主要是以清洗用品、消滅蒼蠅等方法來改善衛生,切斷傳播渠道。一些抗生素也可以用來預防傳染。

以局部用藥為主,常用利福平金黴素紅霉素四環素磺胺滴眼液,需連續用藥1~3個月。急性或嚴重沙眼,除局部用藥外可口服四環素或磺胺,7~10天為一療程,停藥一周後再服用,一般需2~4個療程。若乳頭、濾泡嚴重時,可行沙眼濾泡擠壓術。沙眼為接觸性傳染,故除治療外應做好預防工作,如加強衛生宣傳,改善環境衛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等。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盲症[編輯]

 
 
Nyctalopia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ICD-10 H53.6
ICD-9 368.6

夜盲症(俗稱雀盲眼,英文NyctalopiaNight Blindness),表現為在黑暗中或光線較弱的地方看不清東西。

 


先天性夜盲
[編輯] 

由於先天遺傳因素,視網膜色素變性或者桿狀細胞發育不良等造成。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措施,但症狀一般不隨時間加劇。

暫時性夜盲[編輯]

後天由缺乏維生素A,或者其消化系統的吸收受阻,令視網膜桿狀細胞製造視紫紅質的原料減少而引起。不得到及時治療的話,會造成角膜乾燥萎縮,最終導致全盲。

治療方法是多吃含維生素A的食物(魚肝油、動物內臟特別是肝臟、奶製品,蛋類等),人工補充維生素A、或者治療有關消化系統疾病。另外,胡蘿蔔等蔬菜水果里的胡蘿蔔素(beta carotene)可以被人體緩慢轉化成維生素A,故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功效不如上述動物製品。

暫時性夜盲症至今在世界上一些偏遠地區還很常見,是國際衛生慈善事業的重要防治目標之一。

獲得性夜盲[編輯]

由後天視網膜桿狀細胞營養不良或萎縮造成,需要治療相對的疾病。

預防方法[編輯]

補充維生素A對於預防夜盲症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透過進食含豐富維生素A的食物吸收,如紅蘿蔔、南瓜、芒果等。[1]

夜盲症是什麼?
有些人白天視力完全正常,到了晚上或是光線暗的地方,他就什麼都看不見了,這種情況可能就是罹患了「夜盲症」。

正常的狀況下,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中,看東西就很清楚,但到了暗處時,視覺的敏銳度也會相對減低。不過,如果在微弱光線下,完全都看不見東西,那就不正常且是種病態了。

人們由明入暗,通常需經過3~5分鐘左右,就能隱約看清周圍的環境,這種現象稱為「暗適應」。

在我們眼睛的視網膜上,有專管白天看東西的「圓錐細胞」,也有要到晚上才最敏感的「圓柱細胞」,所以我們白天晚上都能看到東西。圓錐細胞分布在視網膜的中央,圓柱細胞則在視網膜的邊緣,而一些眼部疾病,就是因為視網膜邊緣遭到破壞,使圓柱細胞受損,導致白天視力正常,夜晚卻如同瞎子的症狀。

有時人體缺乏甲種維生素時,也會出現暫時性夜盲,但只要稍加補充後,就能恢復正常。(本文摘錄自e世紀十萬個為什麼?)(本文摘錄自e世紀十萬個為什麼?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燕窩

 
 
 
完整的燕盞

燕窩中國明代以來開始被食用的傳統名貴食品之一,是指雨燕目雨燕科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如:羽毛)所築成的巢穴,而非雀形目燕科鳥類(如家燕)所築巢穴。

 


種類
[編輯] 

 
泰國董里府老粱披島:峭壁岩洞是雨燕的天然繁殖地

其中以金絲燕唾液的蛋白質純度和營養價值爲最高。產自中國南部沿海一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燕窩按築巢的地方而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屋燕」的巢一般築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目的就是要方便採集燕窩,而洞燕的巢則築於山洞內,地勢險峻,採集相當危險。

 
典型的燕屋:吸引雨燕前來築巢的人工建築(攝於泰國佛丕府萬林縣

燕窩中有紅色稱為「血燕」的,傳說中是因為金絲燕未完成鳥巢,忍著不產,吐而形成。事實上紅色燕窩的形成的原因說法不一,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只有洞燕窩巢被含元素的岩壁的礦物質或水滴滲透,燕窩呈現出不規則、暈染狀的鐵鏽紅時,才會產生血燕[1]。還有一種說法「棕尾金絲燕 」的食物中包含海藻等物使其唾液含雜質,氧化鐵含量較高,因而顏色鮮紅如血。血燕比起其它的燕窩,含更多的鐵。

燕窩被採摘之後,還要經過蒸細、浸泡、除雜、挑毛、烘乾等複雜的加工才能製成燕窩成品,包括燕盞、燕條、燕餅、燕絲。其中燕盞是整隻優質的燕窩經除雜保留原有形狀而成,故價格特別昂貴。

飲食文化[編輯]

王世懋之《閩部疏》王氏謂「燕窩菜,竟不辨是何物,漳海邊已有之。燕飛渡海中,翮力倦則擲置海面,浮之若杯,身坐其中。久之,複銜以飛。多為海風吹泊山澳,誨人得知以貨。大奇大奇!」中國有食用燕窩記載,自明朝始[2],傳說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鄭和[3]。從明朝開始,燕窩成為宮廷御膳。明朝的《宛署雜記》一書中提到南北官府的大宴已有用燕窩製作的菜肴。直到清代,仍是「貴家珍品」,非尋常人家可食用。清代葉夢珠的《閱世編》卷七稱:「燕窩菜,予幼時每斤價銀八錢,然猶不輕用。順治初,價亦不甚懸絕也。其後漸長,竟至每紋銀四兩,是非大賓嚴席不輕用矣。」梁章鉅《浪蹟三談》卷五亦載:「今京師好廚憶包辦酒席,惟恰外取好燕窩一兩,重用雞湯、火腿湯、麻菰湯三種瀹之,不必再攙他作料,自然名貴無比。」

 
一碗燕窩

袁枚對燕窩有獨特的看法:「燕窩貴物,原不輕用。如用之,每碗必須二両,先用天泉水泡之,將銀針挑去黑絲。用嫩雞湯、好火腿湯、新蘑菇三樣滾之,看燕窩變成玉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膩雜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雞絲,肉絲,非吃燕窩也。卻徒務其名,往往以三前生燕窩蓋碗面,如白髮數莖,使可一撩不見,空剩粗物滿碗。不得已則蘑菇絲,筍尖絲、鯽魚肚、野雞嫩片尚可用也。」[4]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中寶釵讓黛玉服用燕窩。浙江嘉善人曹慈山著《老老恆言》,書中描述作者食用燕窩的經驗談。屈大鈞《廣東新語》及謝清高《海錄》,對燕窩亦有較詳盡記述。宋美齡女士享年106歲,「她每天都會喫一小碗冰糖燕窩。」[5]

環境破壞[編輯]

在一些燕窩出產地區,由於人類過度採摘,造成金絲燕瀕臨滅絕。在一些地方,比如廣東燕岩、海南大洲島,已經禁止採摘燕窩。1997年,印尼發生森林大火,破壞大量燕子居所,迫使牠們飛到鄰國馬來西亞,使馬來西亞也成為燕窩輸出國。[6]

文化[編輯]

吳偉業撰有《燕窩》詩:「海燕無家苦,爭銜小白魚。卻供人採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齏美,巢營玉壘虛。大官求遠物,早獻上林書。」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絲燕屬

 
 
 
 
金絲燕屬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雨燕目 Apodiformes
科: 雨燕科 Apodidae
屬: 金絲燕屬 Aerodramus

金絲燕屬(學名Aerodramus)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雨燕目雨燕科中的一個

 

分佈區域[編輯]

中國東南部、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南太平洋諸島國。

種類[編輯]

15-20種,由於之間非常類似,分類尚有爭議。

外形[編輯]

金絲燕屬鳥類的一般外形有以下特徵

  • 體長9-15厘米。
  • 背面黑褐色或黑色,有者有綠色的光澤。
  • 部和底部色。

特性[編輯]

與其他雨燕目的種類比較,得比較,低及有飄忽不定的特徵。群體行動,一群鳥通常是100隻左右。

某種類的金絲燕是能夠用回聲定位法在黑暗中探路,與哺乳類蝙蝠類似。聲音頻率為1500-5500,在人能聽見的範圍內,聽見的聲音為「卡嗒聲」。每秒發音6次。

人類的利用[編輯]

金絲燕屬的巢大部份是由唾液構成,巢呈現小托座狀,有時會有些蕨類皮,通常在邊的洞穴,一些時候附在樹或峭壁上。其巢就是中國人喜好的燕窩

金絲燕

標籤: 暫無標籤

金絲燕(英語:Collocalia;cave swiftlets),一種鳥類,跗跖全裸或幾乎完全裸出,尾羽的羽干不裸出。分佈在印度、東南亞、馬來群島,營群棲生活。燕窩,就是金絲燕用唾液黏結羽毛等物質為自己和孩子搭建的巢穴。

1 金絲燕 -分布區域

中國東南部、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南太平洋諸島國。

2 金絲燕 -種類

短嘴金絲燕短嘴金絲燕

15-20種,由於之間非常類似,分類尚有爭議。

短嘴金絲燕:體型略小(14厘米)近黑色金絲燕;戈氏金絲燕:纖小(12厘米)的深色金絲燕。褐腰金絲燕、灰腰金絲燕、爪哇金絲燕、方尾金絲燕、白腰金絲燕、小白腰金絲燕、白喉針尾  、白腹金絲燕、小白腹金絲燕等。

3 金絲燕 -外形特徵

外形
金絲燕金絲燕

金絲燕屬鳥類的一般外形有以下特徵 
  • 體長9-15厘米。雙翅展開約22厘米。重約20g,腳短且軟,四個腳趾都朝前方無法抓握。

  • 背面黑褐色或黑色,有者有藍、綠色的光澤。 

  • 腰部和底部白色。

特性

與其他雨燕目的種類比較,飛得比較慢,低及有飄忽不定的特徵。群體行動,一群鳥通常是100隻左右。用四趾鉤住掛在垂直的牆壁或岩壁上。

某種類的金絲燕是能夠用回聲定位法在黑暗中探路,與哺乳類的蝙蝠類似。聲音頻率為1500-5500赫,在人耳能聽見的範圍內,聽見的聲音為「卡嗒聲」。每秒發音6次。

4 金絲燕 -繁殖

金絲燕金絲燕的燕窩

成年金絲燕每年平均會有三次的產卵,每年4月8月12月是金絲燕的產卵高峰期,每次都產2個白色的卵,長約2.0cm,寬約1.2cm,重約3.5g。

每次產卵前約30天開始築巢,每次築巢都是雌雄燕一起築需約30天,它的巢為半透明塑膠碟狀,通常築於崖隙或岩洞中。卵的孵化期約20天,

小金絲燕孵化出后雌雄金絲燕會一起哺育,約40天後小金絲燕即能自行飛翔覓食,且另行尋找棲息點,不再使用此巢,從築巢到小金絲燕飛離需約90天。

5 金絲燕 -人類的利用

金絲燕的巢大部份是由唾液構成,巢呈現小托座狀,有時會有些蕨類或樹皮,通常在山或海邊的洞穴,一些時候附在樹或峭壁上。其巢就是中國人喜好的燕窩。

6 金絲燕 -體內發現H5N1型禽流感病毒

2013年4月12日,越南媒體報道說,越南中部藩朗市一家飼養場的近5000隻金絲燕死亡,衛生部門已在死亡樣本中檢測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 

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和野鳥間易於傳播,但傳播給人類比較困難,人際間傳播更困難。不過這種病毒很致命,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全球已有610人感染過H5N1型禽流感病毒,其中360人死亡。

 

7 金絲燕 -不同金絲燕種類的燕窩

 
 金絲燕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種類,燕窩也是這些被稱為金絲燕的鳥類所築的巢穴。下邊我們就了解幾種不同金絲燕所產生的燕窩的情況。
    第一種是那種短嘴金絲燕燕窩,它的蛋白質含量為45.28%,它的氨基酸總量為40.38%,它的那種必需氨基酸含量為15.09%,並且水分是12.41%,他們的總糖是11.45%,沒有無氮浸出物的含量是28.10%,在這中間的維生素A 8.00IU/100g,並且維生素D 81.40IU/100g,還有灰分(礦物質)4.54%;
    第二種就是白腰雨燕燕窩了,這種燕窩中的蛋白質含量為47.78%,在眼窩中的氨基酸總量為40.02%,還有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為14.37%,對於他們的水分10.00%,還有總糖10.63%,在其中的無氮浸出物 的含量是19.50%,它的維生素A 10.00IU/100g,維生素D的含量是 60.00IU/100g,還有灰分(礦物質)2.84%;
    第三種就是那那種小白腰雨燕燕窩,它的蛋白質含量為42.24%,含有32.53%的氨基酸,還含有12.22%的必須氨基酸,它的水分含量12.93%,還有總糖17.92%,還含有無氮浸出 物23.57%,它的維生素A 2.57IU/100g,維生素D 236.50LU/100g,那種灰分3.08%。它們都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鎂、錳、鐵、鋅、銅、鉻、鉬 、硒、鍺等等的元素存在。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摩洛哥[編輯]

 
 
Confusion grey.svg
摩洛哥王國
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阿拉伯語
通稱:摩洛哥
Flag of Morocco.svg Coat of arms of Morocco.svg
摩洛哥國旗 摩洛哥國徽

國家格言الله، الوطن، الملك  阿拉伯語
「真主,國家,國王」
國歌:《摩洛哥頌
法語L'Hymne Chérifien

Morocco on the globe (claimed + de-facto hatched) (Africa centered).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 國土面積:446,550平方公里(世界第56名
  • 水域率:0.056%

首都 拉巴特
最大城市 達爾貝達
時區 UTC+0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12年估計


官方語言 柏柏爾語[2]阿拉伯語[3]法語[a]
官方文字 柏柏爾文阿拉伯文法文
民族 柏柏爾人-阿拉伯人(99.1%)、其他(0.7%)、猶太人(0.2%)[4]
主要節日 獨立日:1956年3月2日
(自法國獨立)

政治文化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制

國家領袖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3年估計

  • 0.591(第130名)-

貨幣單位 摩洛哥迪拉姆(MAD)
其他資料
國際域名縮寫 .ma
國際電話區號 +212 
a. ^ 法語雖不具官方語言地位,但仍運用於政府官方文件、商業活動中。

摩洛哥王國[6](收聽i英語發音:/məˈrɒk/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al-Maġrib柏柏語:ⵍⵎⴰⵖⵔⵉⴱ[7] Lmaġrib法語Maroc[Notes 1])是非洲西北部君主制國家。其東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其實際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區與茅利塔尼亞緊鄰,西部濱臨大西洋,並向北隔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佔領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權利要求一直未被國際上任何國家所認可,但阿拉伯國家聯盟明確承認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領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梅利利亞應為其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語外,在摩洛哥境內還有許多地方語言,而法語西班牙語也被同時使用。

 

歷史[編輯] 

自50萬年前以來,摩洛哥所在的地方就是非洲和歐洲之間的交通要道。考古發現證明這裡很早就有人居住了。最早在這裡定居的柏柏爾人的來歷已無以考證。7世紀時,阿拉伯人到來,並在8世紀建立王國。中世紀時期在這裡統治的朝代有些是柏柏爾人,有些是阿拉伯人。中國古籍中有關摩洛哥的較早記載,有宋人趙汝適諸蕃志》「默伽獵國」。

15世紀開始,摩洛哥受到多個西方國家的入侵。20世紀初期的摩洛哥危機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1912年3月,法國佔領摩洛哥。1956年3月,獲得獨立[8]

現今摩洛哥阿拉維王朝是在17世紀開始的,今日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其祖先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因此和約旦國王、汶萊蘇丹是遠房親戚關係。

政治[編輯]

摩洛哥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多黨制的國家,國王擁有比較大的權力。議會分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眾議院325名議員由國民直接選舉而出,任期為五年。參議院270名由地方代表選出,每三年更換三分之一。

穆罕默德六世從1999年登基後加強國家的民主化,對內試圖緩和貧困和保證社會治安,對外持比較緩和的伊斯蘭國家政策。摩洛哥是中東與歐美對話的一個重要中間人。2004年6月美國總統布希宣布給予摩洛哥非北約成員主要盟國地位。

自2011年2月20日起,摩洛哥民眾展開民主示威活動。2011年3月9日,穆罕默德六世國王宣布將進行全面的憲政改革,內容有首相產生方式和權力、提高國民的自由和人權、建立獨立的司法體系等各個方面,以真正實現民主政治。[9] 6月17日,國王提出政改計劃,將自限權力建立一個民主的君主立憲體制,計劃將在7月1日交付公投。方案內容:將國王許多權力交給總理和國會;未來將實施直接普選,政府首長由勝選政黨組成;由總理指派政府官員,包括行政部門和國營企業首長,總理並且將有權力解散國會等。[10]

2011年7月1日,摩洛哥舉行新憲法草案全民公決。2日凌晨,摩洛哥內政大臣沙爾阿維公布草案以98.49%的贊成票獲得通過。這標誌著該國家以和平方式邁出了憲政改革的重要一步。

新憲法草案的主要內容:

  • 將議會的許可權擴大,特別是加強了兩院中眾議院的主導地位。眾議院在五分之一議員支持的情況下即可對重要官員展開調查,或在獲得三分之一議員支持的情況下對大臣進行彈劾,同時還將取代國王行使大赦權力。
  • 新憲法草案同時強調司法獨立,國家的司法體系將由一個由法官與全國人權委員會共同組成的最高委員會掌管,而司法大臣被排除在委員會之外。
  • 在新憲法草案中,摩洛哥國王仍為國家元首、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和宗教領袖,並分別擔任「大臣委員會」和新成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掌握著重大決策的最終決定權,同時仍擁有重要地方長官和駐外大使的任命權等。[11]

地理[編輯]

 
地形空照

位於非洲大陸西北部,直布羅陀海峽南岸,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門戶,海岸線1700多公里。地形複雜,中部和北部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脈,東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僅西北沿海一帶為狹長低暖的平原。由於斜貫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擋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熱浪的侵襲,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贏得「烈日下的清涼國土」的美譽,還享有「北非花園」的美稱。

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和加那利寒流影響,形成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阿特拉斯山脈橫貫全國,其中圖卜卡勒峰(4165米)是全國最高點。

行政區劃[編輯]

 
Amizmiz城

根據2003年9月10日通過的調整行政區劃的法令,摩洛哥全國(包括西撒哈拉)共劃分為17個大區,49個省和12個省級市,1547個市鎮。

主要城市[編輯]

主要城市有:

經濟[編輯]

 
摩洛哥GOP結構
 
摩洛哥魚罐頭產業
 
地毯市場

摩洛哥最主要的經濟部門是旅遊業漁業磷酸礦的出口,磷酸鹽儲量1100億噸,佔世界首位。農業牧業也比較重要,但受氣候影響比較大。摩洛哥在許多方面依靠外來資助,法國是其第二大援助國,西班牙是其第一大援助國。國民經濟發展緩慢。

2010年摩洛哥國內生產總值為917億美元,人均2839美元。經濟增長率3.2%,通貨膨脹率則為1.4%。

交通[編輯]

陸路交通較發達。在國內運輸業中佔主導地位,90%的客運和75%的貨運通過陸路交通完成。

鐵路:投入運營線路1907公里,其中複線483公里,電力化鐵路1014公里。另有765公里磷酸鹽運輸線。2003年,摩洛哥與西班牙達成協議,兩國共同修建一條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的海底複線鐵路。該工程預計2010年開工,將是連接歐、非兩大洲的首條鐵路線。

公路:總長64452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5907公里,二級公路9367公里,三級公路39178公里。至2009年中,高速公路916公里,有拉巴特-丹吉爾、拉巴特-卡薩布蘭卡-塞達特、拉巴特-梅克內斯-非斯等多段高速公路。根據摩第二個全國鄉村公路10年計劃(2005-2015),每年將新建1500公里公路,屆時將使全國80%的農村地區通公路。

水運:現擁有港口30個,其中11個為多功能港口,11個為運輸、捕魚用港口。主要港口有卡薩布蘭卡、穆罕默迪耶、薩非、丹吉爾、阿加迪爾等,2009年全國總吞吐量6682萬噸。其中卡薩布蘭卡為全國最大港口,佔全國港口總吞吐量的37%;丹吉爾-地中海港一期已完工,正在擴建二期,將成為非洲和地中海最大港口之一。

空運:全國共有機場28個,其中國際機場12個,如卡薩布蘭卡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拉巴特-塞拉國際機場馬拉喀什-邁納拉國際機場等。摩王家航空公司有飛機33架,開通75條航線,航線通往四大洲32個國家,總航線30多萬公里。2008年客運量1060萬人次。2005年,摩與歐盟簽署「天空開放」協議,摩航空市場對歐洲航空公司開放。

1996年12月,經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至西班牙、葡萄牙的馬格里布-歐洲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管道全長1385公里,初期每年可輸送天然氣90億立方米,摩每年可獲10億立方米天然氣。2005年起,摩首次將該管道的過境天然氣截留配額用於發電,可滿足全國17%的電力需求。

人口[編輯]

摩洛哥人口[12]
年份人口(百萬人)
1971年 15.7
1990年 24.8
2009年 32.0
來源:OECD/World Bank

摩洛哥80%的居民是阿拉伯人,20%是柏柏爾人,2006年文盲率為38.4%。大多數是遜尼派教徒,此外還有少數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

文化[編輯]

阿拉伯語為國語,伊斯蘭教為國教。1993年8月落成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西洋海濱,通體使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宣禮塔高達200米,是僅次於麥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茲哈爾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設備之先進在伊斯蘭世界首屈一指。

節假日
日期中文名當地名備註
3月2日 獨立日    
7月30日 國慶日   國王登基

軍事[編輯]

 
摩洛哥皇軍旗

摩洛哥於1956年獨立後即開始創設國家軍事力量,2010年代時全軍現役人數約19.5萬人[13],除皇家陸軍皇家海軍皇家空軍之外,尚包括皇家憲兵皇家衛隊後備役部隊。海軍是各軍種中成立時間最晚者,直至1960年才建軍。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國七雄[編輯]

 
 
 
戰國七雄形勢

戰國七雄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分別為,合稱為「戰國七雄」。

除戰國七雄外,小國尚有東周中山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歷史
[編輯] 

戰國初期[編輯]

春秋末年,經列國兼併,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

戰國早期,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齊國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殺齊簡公,專齊政,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公元前473年吳被越所滅。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併,公元前453年,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號稱「三晉」。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楚國在春秋末年被吳國入侵,國力受創,至戰國初年開始恢復,在南方稱霸。

戰國中期[編輯]

至戰國中期,逐漸形成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爭雄的格局。最初,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更於前306年越國內亂的時候滅掉越國,攻佔了長江下游,並設江東為郡,成為六國中疆域最廣。趙國韓國亦攻滅周邊小國,並於公元前367年,乘內亂,把周分裂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

由於秦孝公商鞅推行變法的成功,秦國漸成為西方強國,而東方的齊國也在齊宣王經營下日漸強大,秦、齊成為西方與東方兩大強國。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年)和馬陵之戰(前341年)中兩次負於齊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與齊威王「會徐州相王」。而秦國也乘機盡併魏國河西之地,迫魏國遷都至大梁。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別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鬥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戰國晚期[編輯]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併更加激烈。由於秦國的勢力逐漸龐大,秦王統一天下的野心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在公元前241年,蘇秦聯合趙、楚、魏、燕、韓五國成了合縱政策,以團結之兵來對付秦國。之後由於秦王乘著勢力,利用技巧向各個國家擊破,使得五國團結分裂,導致全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楚違背盟約,與齊斷交而與秦結盟,被東方五國孤立,後秦背盟攻楚,並在兩國盟會中俘虜楚懷王。至楚襄王時,秦軍攻陷楚郢都,楚國自此一蹶不振。齊在齊湣王時,肆國勢強盛,侵燕滅宋,結果燕昭王組織五國聯軍向齊國反擊,齊幾乎亡國,後經大將田單收復失地,但國力大衰,之後採取親秦政策。趙胡服騎射,滅中山,戰國後期為三晉中國力最強盛,但後來在長平之戰,趙軍被秦軍打敗,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趙自此無力抗秦。

六國滅亡[編輯]

在戰國時代最後三十多年,東方六國已無力與秦國對抗,秦國不斷向東蠶食六國國土,後來至秦王政在位時,一舉滅六國,一統中國。

  •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 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齊、楚、趙、魏、韓五國,連橫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 公元前286年,齊滅,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佔領齊國長達五年。
  •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
  • 公元前262-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市)激戰,秦大敗趙(長平之戰)。
  • 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 公元前241年,趙龐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國家形態[編輯]

史家指出,春秋時代諸侯演變為戰國七雄,是「都市國家」向「領土國家」的發展,舊有的都市國家已失去獨立性。戰國七雄的對立,類似西方歷史上羅馬帝國迦太基、敘利亞、埃及等對峙的情況。到領土國家統一起來,就形成古代帝國秦漢。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秋五霸[編輯]

 
 
春秋五霸.jpg
 
齊桓公與管仲(拓片)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東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主的五個諸侯,其說首見於《左傳》。[1]關於春秋五霸,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霸」的含義
[編輯] 

「霸」,意為霸主,即是諸侯之領袖,在這個意義上,與代表長者的「」實同一詞,[2]並無現代的「蠻橫無理」的含義。

「霸」的職責[編輯]

  • 尊王攘
  • 禁抑篡弒
  • 制裁兼併[3]

五霸所指[編輯]

五霸究竟指哪五位國君歷來有不同的説法,目前史學界尚無任何定論。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六種說法。 但是我們通常都是用史記的版本。

  1. 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
  2. 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3. 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4. 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5. 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6.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另有學者認為,所謂「五霸」應是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4]

東周(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56年)之一--春秋

 

(http://www.epochtimes.com)

東周(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56年)
春秋 (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

平王宜臼 -> 桓王林 -> 莊王佗 -> 釐王胡齊 -> 惠王閬 ->襄王鄭 -> 頃王壬臣 -> 匡王班 -> 定王瑜 ->簡王夷 -> 靈王泄心 -> 景王貴 -> 悼王猛 ->敬王-> 元王仁 -> 貞定王介 -> 哀王去疾 ->思王叔 -> 孝王嵬 -> 威烈王午 ->安王驕 ->烈王喜 -> 顯王扁 -> 慎靚王定 -> 赧王延

春秋時期,始於「平王東遷」。他得名於魯史《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經濟急劇變化,政治局面錯綜複雜,軍事鬥爭層出不窮,學術文化異彩紛呈的一個變革時期,是中華古代文明逐漸遞嬗為中世紀文明的過渡時期。

在內亂和戎族入侵的交織打擊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棄「鎬京」,依仗晉,鄭等諸侯的力量遷都「洛邑」。從此王室開始衰弱,周天子號令天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諸侯爭霸,大國兼併,大夫專政與夷夏鬥爭登上舞台。

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有一百七十餘個,然其會盟、征伐事蹟彰彰可考者,不外齊、晉、楚、秦、魯、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

平王東遷以後,一些諸侯國經過長期休養生息發展了起來,而王室的力量卻逐步衰微,漸漸喪失控制諸侯的能 力。強大了的諸侯,不再對周王室唯命是從了,他們有的蠶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別的諸侯國。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周桓王帶了軍隊去討伐桀驁不馴的鄭國,鄭伯不僅敢於領兵抗拒,而且打敗了王師,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這說明,這時周王的地位已經嚴重下降,只是還保存著天下共主的虛名罷了。孔子將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修成了一部史書 《春秋》,後人就把這一段歷史稱為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見於史書的諸侯國名有一百二十八個,但比較重要的不過十幾個,它們主要是位於今天山東的齊、魯,位於今天河南的衛、宋、鄭、陳、蔡,位於今天山西的晉,位於今天北京及其周圍地區的燕,位於今天陝西的秦,位於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兩湖的楚,位於今天江蘇中南部的吳和位於今天浙江一帶的越。這些比較大的諸侯國憑藉其實力,用戰爭來擴充領土,迫使弱小國家聽從他的號令,並互相爭奪,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霸,又寫作伯,就是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

最早稱霸的是齊桓公。齊是太公呂尚的封國,其歷代君主致力於整頓政治,發揮濱海魚鹽的優勢,提倡家庭紡織業,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使其國力逐漸發展起來。齊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在位)繼位後,以管仲為相,整頓國政,廢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確定賦稅,設鹽、鐵官和鑄錢,增加財政收入,寓兵於農,將基層行政組織和軍事組織合為一體,增加了兵源和作戰能力,迅速成為華夏各國中最富強的國家。然後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多次大會諸侯,幫助或干涉其他國家,抗擊夷狄的侵擾,終於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齊桓公帶領八個諸侯國的聯軍,以優勢兵力迫使楚國服從他,訂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業發展到頂峰。

齊桓公死後,齊國出現爭奪君權的內亂,力量削弱。楚國乘機發展勢力,先後滅了它北邊的幾個小國,重新把矛頭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年-前637年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為號召,企圖充當中原的霸主。但無論從國力和業績看,宋襄公都夠不上稱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年),楚宋兩國的軍隊在泓水相遇,宋軍大敗,連宋襄公都被射傷了腿,不久死去。

正當楚國稱雄中原的時候,西部的晉國發展了起來。晉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驪姬之亂」,在外流亡十九年,飽嘗艱辛。即君位後,他改革政治,發展經濟,整軍經武,取信於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國,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敗楚軍,成為霸主。

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謀求向東方發展,被晉所阻。崤地一戰,秦全軍覆沒,轉而向西,吞併了 一些戎狄部族,稱霸西戎。

楚國在城濮戰後,向東發展,滅了許多小國,勢力南到今雲南,北達黃河,經濟文化發展。楚莊王(前613年-前591年在位)改革內政,平息暴亂,興修水利,國力更為強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與晉會戰於邲(今河南武陟東南),大勝。不久,又進兵圍宋,晉人不敢去救,於是中原各小國紛紛歸向於楚,楚人稱霸中原。

連續不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也引起中小國家的厭倦,加以晉楚兩大國勢均力敵,誰都無法吃掉對方。於是由宋發起,於周簡王七年(前579年)和周靈王二十六年(前546年),舉行了兩次弭兵會盟,從此,戰爭大大減少。

當中原諸侯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江浙的吳、越開始發展。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 ,吳王闔閭以伍員(伍子胥)為大將,統兵伐楚,攻進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又揮師南進伐越。越王勾踐率兵迎戰,越大夫靈姑浮一戈擊中闔閭,闔閭因傷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興兵敗越,越王勾踐求和,送給吳王珍寶美女西施,自己親自為夫差牽馬。吳王乘勝向北進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終於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 消滅吳國,夫差羞憤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於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據史書記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殺,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四百八十多起,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

春秋時代,先後出現五個霸權,史學家稱為「春秋五霸」。
齊國齊桓公、晉國晉文公、秦國秦穆公、楚國楚莊王 、吳國吳王闔閭

政治制度:

春秋時期,諸侯國君稱公、稱侯,只有楚、吳、越稱王,國君之下設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務的稱正卿或上卿,楚國稱令尹,亦稱相,秦又曾稱庶長、不更。卿出征時為三軍之將佐。卿之官職,有司徒、司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軍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晉、楚等國開始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或聚若干小邑為縣,或將私家之田分置縣。而在邊境地區則設郡。郡縣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其長官由國君百接任命,只有少數作為采邑賞給貴族。

經濟文化:

中華文明學術的起源很早,但是到了春秋時代才發展起來。這時的學術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大黃金時代。中國人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時期。

春秋時期,鐵農具較多地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力。許多荒地被開墾為良田,耕作技術由粗放轉向精耕細作,農業產量大增。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潰,土地關係向私有化發展。諸侯們不得不陸續實行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而向土地所有者徵收田稅,自耕農的生產積極性高漲。

由於戰爭的需要,馬的數量增多。中原地區的畜牧業則基本上變了農業的附庸,專門從事畜牧業生產的人很少。

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雕鏤紋飾趨向細致工整,造型輕巧靈便,出現了錯金銘文。存世的吳、越青銅劍,其冶鑄淬煉之精,合金技術之巧,外鍍之精良,花紋之鑄造,皆世所罕見。煮鹽、冶鐵、漆器等部門發展起來。鐵器主要為手工業工具和農具。齊國的絲織品、楚國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為個體生產和經營者,聚居於城中的「肆」裏,邊生產邊銷售。被稱為匠師之祖的公輸般「魯班」,就生活於春秋末年。

鑄造金屬貨幣產生於春秋時期,晉國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鑄幣的地區之一。春秋後期,越國的穀價,每石最貴時六十錢,最賤時三十錢。

春秋時,產生了新的賦稅制度。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實行初稅畝,國家根據土地面積向田主徵收一定的實物稅。這是古代田稅的開始。魯成公元年(前590),作丘甲,按土地面積徵收一定量的軍賦(甲),從而使稅和賦合而為一。春秋戰國之際,地稅的徵收已很普遍。秦國於簡公七年(前408)實行「初稅禾」的實物地稅制度。戰國時,各國稅制不一。秦國首先實行戶口登記制,並據以徵收田地租稅和接人頭徵收「頭會」(人口稅)。

科學發展:

形成於春秋戰國時的陰陽五行之說,將整個世界包括天文都納入五行體系。「天」不僅以天象,而且還以各種物象來顯示「天命」,因此,人們要以各種符應去體察「天命」,改變了以往用民心去體察天命的方法。這些符應顯示於「五德轉移」。顯示於「五行之運」。天象的觀察不旦是用於國家政治,特別是異常天象。因為事關「天命」。更是備受重視。

春秋戰國時期,一些精巧的醫療技術被發明並在臨床得到應用。《靈樞.四時汽》記載了中國醫學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術。

──轉自《john_siah的中史天地》
(http://www.dajiyuan.com)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格林里夫的僕人式領導理論

僕人式領導(Servant-Leadership)

 

什麼是僕人式領導

  羅伯特·K.·格林里夫(Robert K. Greenleaf,1904-1990)的僕人式領導是一種存在於實踐中的無私的領導哲學。此類領導者以身作則,樂意成為僕人,以服侍來領導;其領導的結果亦是為了延展其服務功能。 僕人式領導鼓勵合作、信任、先見、聆聽以及權力的道德用途。 僕人領導不一定取得正式的領導職位

  1970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CEO《僕人式領導》(The Servant As Leader)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僕人式領導”的概念 。 在文章中,格林里夫對僕人式領導做瞭如下的描述 :

  僕人式領導首先是僕人, 他懷有服務為先的美好情操。 他用威信與熱望來鼓舞人們,確立領導地位。 他與那些為領導而領導者截然不同,他所渴求的恰是緩和那種不同尋常的領導力、削弱對資源的占有。 對於那些以領導為先的領導者來說,在領導地位、威信以及影響力確立之後,或許才能夠談到服務。 領導為先和服務為先是領導哲學的兩個極端。 處於它們之間的,則是混雜著的其他各式人類特性。

  這兩者的區別凸顯出僕人領導關心的是服務,是他人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 測試領導者是否是僕人領導的最好做法——對其本人來說或許也是最難的做法就是, 去考察其服務對象—— 看看他們是否強壯、聰慧、自由、自主,也想成為助人為樂的公僕? 再看看最為弱勢的群體在此領導之下是怎樣的境況—— 他們是否也同樣獲益,或者,至少不再被邊緣化,不再被拋棄?

  Spear、Laub、Daft等學者在格林里夫的基礎上也進一步發展了僕人式領導理論。

僕人式領導的起源

  在世界的東方,古印度的思想家考底利耶(Chanakya/Kautilya)早在寫於公元4世紀的名著《政事論》(Arthashastra)中就已經提出: “英明的君王以臣民之樂為樂”。

  在西方,僕人式領導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耶穌基督,他教導他的門徒說, “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者,統治管理他們;有貴為大臣者,操權約束他們。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做你們的佣人;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奴僕。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罪贖。” (馬可福音第十章第42-45節)

僕人式領導的結構及特征

  根據格林里夫(2003)的研究,僕人式領導有以下10項特征:

  • 聆聽(Listening)。 僕人式領導以對方為優先,定意要透過用心聆聽, 觸及別人的心靈,瞭解對方的想法和需求。 聆聽,並伴以經常性的反思,對僕人式領導來說,非常重要。
  • 同理心Empathy)。 僕人式領袖嘗試瞭解與同情對方, 關註的不再是個人榮辱得失,乃是接納與肯定團隊內其他成員付出的勞苦,並予以欣賞。
  • 醫治(Healing)。 療傷之道是是僕人式領導的強大武器,能夠幫助他們跨越過渡轉型重組整合的各個艱難時期。 僕人式領導的一項強大之力就在於他能夠幫助他人以及他自己療傷,一位經歷過傷痛、並已痊愈的領袖正是人們所期待的。
  • 醒覺(Awareness)。 覺醒、尤其是自我醒覺是僕人式領導的另一顯著特征,他不會陶醉於過去或現在的成功,他知道有些時候需要被挑戰,受攪動,才不會安於現狀。
  • 說服(Persuasion)。 僕人式領導不是仗著職權或威信來統御,乃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析之佐據”的說式,勸服別人認同計劃或工作,讓人心服口服,而不是勉強為之。
  • 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僕人式領袖敢於發夢,對他來說,再過誇張的夢想亦有成為現實的可能。 儘管他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但在處理問題時,卻腳踏實地,他能夠巧妙地平衡“概念化”的意向與日常事務的現實情境,兩者皆為必需。
  • 先見(foresight)。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僕人式領導也會犯錯誤,但他卻能夠從實踐中不斷汲取教訓,在行動中做出反思,從而獲得對未來行為決策的先見。
  • 管家(Stewardship)。 人們所求於管家的,是要其有衷心。僕人式領導就懷有管家的衷心,為組織內成員服務,為組織所處的社區服務
  • 委身於他人成長(Commitment to the Growth of People)。 僕人式領導用心幫助組織內的每一位成員成長,使人更強壯、更聰慧、更自由、更自主。
  • 構建社群(Building Community)。 僕人式領導不會“一將功成萬骨枯”,他要構建生生不息、基業長存的社群,並工作、服務於其中。

  Spear在長期研究Greenleaf原著的基礎上,總結了僕人式領導的十大特征,它們是:

  • 移情(empathy),能奮力去理解他人,接受和認可他人的獨特性;
  • 治愈(healing),有能力治愈自己及他人的創傷;
  • 傾聽(1istening),能夠主動、真誠地傾聽他人的聲音;
  • (awareness),有深刻的自我知覺,對自己的信念價值觀等有清晰的認識,能全面、系統地看待問題;
  • 勸導(persuasion),能主要依靠勸導而不是職位權利來進行決策,能在群體中有效地建立共識;
  • 構想(conceptualization),敢於夢想,能夠跳出日常事務,從較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
  • 遠見(foresight),善於總結經驗,把握現在,能夠預見當前的決策對未來的影響;
  • 管家(stewardship),能夠象管家一樣忠實地為委托人管理各種事務,為了他人的需要竭誠服務;
  • 員工成長承諾(commitment to the growth of people),能對每一名員工的成長懷有發自內心的承諾,能夠認識到自己對員工成長所肩負的重大責任;
  • 建立社群(building community),能夠致力於在既定機構中建立富有親密人際關係的社群。

  Laub在總結僕人式領導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六因素的僕人式領導模型。根據Laub的模型,僕人式領導包含以下內容:

  • 重視員工(valuing people)。僕人式領導能夠相信員工,把他人的需要置於自己的需要之上,能夠不帶成見地傾聽他人意見;
  • 推進員工成長(developing people)。僕人式領導能夠為下屬的學習和成長提供機會,能夠鼓勵和肯定下屬,並能以身作則,成為下屬模仿的榜樣;
  • 建立社群(building community)。僕人式領導能夠與他人建立牢固的個人關係,並能與他人協調合作,尊重不同的觀點與意見;
  • 展現誠信(showing authenticity)。僕人式領導能夠以開放和負責的方式對待他人,願意向他人學習,並保持正直的品質。

  Daft則提出了一個四因素的僕人式領導模型,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 先人後己(service before self)。僕人式領導將服務他人置於自己的利益之上,能夠為堅持原則而放棄名利地位;
  • 把傾聽作為肯定他人的手段(1istening as a means of affirmation)。僕人式領導能夠虛心向他人請教,善於促進他人參與決策,增進他人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通過傾聽來肯定他人;
  • 創造信任(creating trust)。僕人式領導具有令人信任的品質,通過展現這樣的品質,僕人式領導能夠在下屬間創造和激發信任。僕人式領導能與下屬分享所有信息,以確保任何決策都能增進群體的福利。

僕人式領導的應用

  僕人式領導作為一種領導哲學,近年來在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影響日益擴大。根據Spear的總結,僕人式領導理論已經在以下六個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

  • 成為部分組織的領導哲學;
  • 成為培訓董事會成員、非盈利組織負責人等“信托人教育”的重要課程;
  • 應用於培訓社群領導的項目;
  • 應用到“乾中學”的教學項目,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來學習有用的社會經驗和知識;
  • 成為大學和企業管理教育和培訓的重要課程;
  • 應用於促進個人成長的培訓項目。

僕人式領導的評價

  僕人式領導的優勢:

  • 僕人式領導是一種長期的工作、生活發展變革之道,它更能夠激發社群內部的積極變化。
  • 僕人式領導常會被拿來與變革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做比較,後者亦重視上下協作。

  當二者均顯示出對被領導者的深深關心時,僕人式領導更突顯其服務特性, 而變革型領導的訴求則是被領導者服務於組織目標。 比較: Appreciative Inquiry[肯定式探詢]。 領導重心在組織還是被領導者,是變革型領導與僕人式領導的分水嶺。

  僕人式領導的局限:

  • 它不是速效藥, 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易被視作“軟弱”, 聽得太多、同理心有餘可能會導致優柔寡斷、缺少主見。

 

做僕人式的領導 原潔蓮

 

“僕人式領導(Servant Leadership)”概念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羅伯特. K. 格林里夫提出,這種以服務他人來成就卓越領導績效的理論,當時並未獲得主流觀點的重視。但今天的組織管理中,隨著組織中個體意識的不斷覺醒,領導者越來越難以用威權態勢率領組織成員,這使得格林里夫的觀點在二十一世紀之初受到廣泛的推崇,成為最引人注目的管理觀念。

 

“僕人式領導”從理念到內容與以往的管理學和領導學體系都有很大的不同,最根本的不同是它以耶穌基督為領導的榜樣,以聖經的指導為實踐的原則,並強調聖靈的工作。

  

在西方,僕人式領導的思想 最早可以追溯到耶穌基督,他教導他的門徒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 為大,就必做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 音1042-45

 

我們基督徒無人能夠否認, 耶穌基督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領導人,他的卓越的領導能力體現在他將自己從至高的寶座上降卑為一個僕人,他真實地愛人,無私地服侍他人,為世人付上性命。 因此,僕人式領導聚焦在將耶穌基督的服侍理念置於組織發展的根基上,強調以服務他人的價值觀的建立,使組織達致最佳狀態。

 

所謂僕人式領導,就是耶穌基督領導世界的樣式。在聖經中,“僕人”和“服侍”這兩個詞出現達1452次,耶穌的眾多教訓,如“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539),“你們的仇敵,要愛他”(路加福音627),都是耶穌教導他的門徒,僕人式領導要有一顆謙卑的心。當耶穌給門徒洗腳時,他讓門徒明白,真正的領導在於你服侍了多少人,而不在於你控制了多少人。

 

看起來做一個僕人式的領導 是一件十分不易的工作,因為它使得領導者看似軟弱無力,甚至會遭人誤解,在當今這個人人崇尚競爭的時代,這樣溫和謙卑的態度常被視為軟弱的表現。但是,僕 人式的領導並不軟弱,相反,它是最偉大最成功的領導模式。耶穌基督正是以這種柔和謙卑的態度將基督教信仰與價值體系深植於人們的心中,從東方到西方,從古 至今。

 

   格林里夫還將僕人式領導歸納出十項特徵,分別是:聆聽(Listening),同理心(Empathy),醫治(Healing),醒覺(Awareness),說服(Persuasion),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先見(foresight),管家(Stewardship),委身於他人成長(Commitment to the Growth of People),以及構建社群(Building Community)。這些特徵表明,一個合格的僕人式領導,需要用身心靈去服侍下屬,服侍他的追隨者。

 

      僕人式領導的 權力觀與世俗的權力觀有很大的不同。人們已經很熟悉現今世界的權力觀和權力運作。簡單而言,權力是一種力量,借助這種力量,權力的擁有者可以對治理物件的 理念和行為進行影響和控制,以達到既定目標。基於權力的這種特性,對權力的爭奪對世人具有極大的誘惑,並且這種對權力的爭鬥已經使世界陷入混亂、不安和絕 望。正是在這樣的情景中,基督教僕人式領導的權力觀被那些以愛、謙卑和僕人的品格為內在生活中心樞紐的人大大提倡。前美國總統特別顧問Charles Colson精妙地說出了世界的權力觀和基督教的權力觀的區別:“沒有任何東西比權力的運用更能區分世界的國度和天國的國度之間截然不同的觀念了:一個是尋求控制人,另一個是服侍人;一個是抬高自己,另一個是降低自己;一個是追求名氣和地位,另一個是提拔卑賤和被蔑視的人。”

 

      另有一點值得提出的是,僕人式領導對於“領導力(Leadership)” 的理解也十分深刻。它認為,第一,領導力無處不在,它滲透在組織的每一個層級,沒有人在組織中能夠躲避領導力的影響;第二,領導力無人不有,即使是地位最 低微的人,也可以並且可能發揮他的領導力;第三,領導力不是一個單向的活動,如果沒有被領導者的回應,領導力就會失去效力,因此,即使一個被領導者,他對 領導者的反應,將有能力影響領導力的方向。

 

僕人式領導給當今世界的最大啟發是,每一個人,不管你的社會角色是甚麼,也不論你的社會地位是高是低,你都可以學習基督的樣式,做一個僕人式的領袖,以愛和謙卑來影響這個世界。 (作者取得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現為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學術與文化發展主任,資深研究員,email:suhongg@hotmail.com)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紙上談兵

拼音:zhǐshàng tánbīng

英文: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to concentrate on details but forget the main purpose or objective,to sacrifice (or drop, lose) the substance for the shadow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爲現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爲趙將,在長平之戰中。隻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近義詞:華而不實

基本資料

  詞語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而沒有實際經驗,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爲現實。   
 
  示例: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字詞解釋:紙:書;上:上面;談:談論;兵:用兵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饑 、誇誇其談   
 
  反義詞: 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成語典故

  趙奢是趙國名將,爲趙國屢建戰功。可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卻不像父親。趙括從小的確讀了不少兵書,談起用兵之道那簡直是滔滔不絕,連他父親都不如他。於是,趙括自以爲是,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他狂妄地認爲自己在軍事上已經是天下無敵了。然而趙奢卻不這麼認爲,他不但從未讚颺過兒子的誇誇其談,反而卻常常擔憂地說:“日後趙國不讓趙括帶兵便罷,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那麼斷送趙國前程的將必是趙括無疑。”

  過了幾年,趙奢死去了。

  這一年,秦國對趙國大擧進攻,趙國派了年齡很大的將軍廉頗率 軍迎敵。開始,趙軍連連失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廉頗改變戰略方針,他下令讓軍隊堅守城池,以逸待勞,不要主動出擊,保存實力把住陣地從而拖垮秦軍。結果真 的,秦軍由於遠道而來,經不住廉頗的拖延,糧草漸漸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軍十分恐慌。於是秦軍也施展汁謀,派人悄悄潛入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誰 都不怕,就怕趙括擔任大將。”

  趙王正在爲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展而悶悶不樂,聽到外面流傳的那些說法,便撤掉廉頗,要派趙括爲大將來統帥軍隊。趙括的母親記住丈夫生前的囑咐,再三向趙王說明情況,極力勸告趙王收回決定,可是趙王哪里聽得進去,他真的任命了趙括擔任大將來取代廉頗。

  趙括一到前線,便開始胡亂指揮起來。他完全改變了廉頗的策略,大量撤換將官,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秦軍得知趙軍這些情況,自然正中下懷。一天深夜,秦軍派一支隊伍偷襲趙營,剛一交戰,便佯裝敗走。同時,秦軍又派兵乘機切斷了趙軍的糧道。

  趙括不知實情,還以爲秦軍真的是敗逃。他得意地想,取勝即在眼前,這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於是他命令部隊緊緊追擊。結果,趙軍追了一段後即被秦軍伏兵將追兵攔腰截斷,使趙軍首尾不能相顧。然後,秦軍一齊殺出,將趙軍各個擊破,團團圍住。
  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糧食早已吃光又沒有接應,一時間軍心大亂。趙括一籌莫展,滿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餓死,便率軍倉皇突圍。可是怎敵秦軍四面掩殺,哪里突得出去。結果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趙國就一蹶不振。

  趙括紙上談兵並無真才實學,而趙王還對他委以重任,結果招致慘痛失敗。看來,教條主義的危害是不可輕視的。

文言文注釋及翻譯

  趙括自少時①學兵法,言兵事②,以天下莫能當③。嚐(15)與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難⑤,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⑥,而括易言之⑦。使趙⑧不將(17)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⑨,悉更約束⑩,易置(11)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12),佯敗走,而絕(13)其糧道,分斷其軍爲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16)自搏戰,秦軍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14)之。 (選自《史記》)   
 
  ①少時;小時候。
 
  ②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
 
  ③以天下莫能當:認爲天下沒有人抵得過他的。
 
  ④奢:趙奢,趙括之父,趙國良將。
 
  ⑤難:駁倒。
 
  ⑥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
 
  ⑦易言之:把它說得很輕易。
 
  ⑧趙:趙國。
 
  ⑨廉頗:趙國良將。廉頗對秦作戰,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深溝高壘的防禦戰。後趙王中了秦的離間計,用趙括代廉頗。
 
  ⑩悉更約束: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定。
 
  (11)易置:撤換。
 
  (12)縱奇兵: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
 
  (13)絕:截斷。
 
  (14)坑(kēng):活埋。
 
  (15)嚐:曾經
 
 (16)卒:步兵,士兵  
 
 (17)將:派遣  
 
 (18)佯:假裝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爲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 而(趙奢)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擧。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 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毁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
 
  趙括隨即代替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 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撤換並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些事,出動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敗退,截斷了趙軍運輸軍糧的道路,把趙國的軍隊一切爲二, (於是)軍心離散。經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國,秦國把他 們全部活埋了。   “兵,死地也”是判斷句,釋爲:“戰爭,是要以命相搏,以死相爭的。”

另有學者認爲紙上談兵不是說趙括

  戰國時沒紙,作史記時紙未廣泛應用,這就很明顯,這個成語不可能是戰國時的,也不可能是司馬遷所作。
 
  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在,正式作爲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係都沒。連《東周列國志》也沒有這個說法。
 
  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是評價趙括爲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說這個成語源自趙括。
 
  至於該觀點的發明,大概就是《現代漢語詞典》的功勞了,這本書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的,依據說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典故的背景是戰國時期,那時中國還沒有發明紙張。所以所謂的兵書應該記載在竹簡木簡或者等絲織品上。
 
  有人說紙上談兵是源於明代劉三吾在一首詩中說:“朝野猶誇紙上兵”。我沒看到原詩,姑且存疑。(慕京)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醇酒美人

醇酒美人,指酒色。出处 清·宋琬《题戴苍画陈阶之小像和王阮亭韵》。

名称: 醇酒美人   拼音: chún jiǔ měi rén
出处: 出处 清·宋琬《题戴苍画陈阶之小像和王阮亭韵》   用法: 褒义 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醇酒美人堪送老,唯学信陵君。”

醇酒美人 - 典故信息

词 目 醇酒美人
发 音 chún jiǔ měi rén
释 义 指酒色。醇:指没有掺入水分的酒。形容思想颓废,生活腐化。
出 处 清·宋琬《题戴苍陈阶之小像和王阮亭韵》:“醇酒美人堪送老,唯学信陵君。”
示 例  

醇酒美人 - 典故的由来

    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

醇酒美人醇酒美人图册
,亲自率军救赵。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