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閏無私

 

拼音:Zhāng Rùn wú sī (Zhang Run wu si)

 

 


 

  張閏無私是中華傳統文化典故,於民國初期被湖州蔡振紳整理收錄於《德育課本·悌篇》。典故講述的是元朝張閏家中八代不分炊,卻過得和樂融融的故事。
 
 
 

書籍記載

  張閏無私,八世同居。共織互乳,縉紳不如。
張閏家中和樂融融的故事值得現代人學習
張閏家中和樂融融的故事值得現代人學習

  元張閏,八世不異爨,家人百餘口,無間言。每日,使諸婦女聚在一室爲女功,工畢,斂貯一庫,室無私藏。幼稚啼泣,諸母見即抱哺,不問孰爲己兒,兒亦不知孰爲己母。搢紳之家,自謂不如,至元中,旌表其門。

  先於閏者,唐有張公藝九世同居,宋有陳昉十三世同居。後於閏者,明有鄭濂七世同居,唐宋元明,代有其人。而張閏事,與唐時張孟仁家同,後先輝映。共織一室,不爲私蓄,互乳其子,令人欽佩無已。——《德育課本》

注釋

  1.  爨,竈也。斂貯,收藏也。

  2.  稚,幼小也。哺,飼以食物也。

  3.  搢紳:謂插笏帶間也。古稱仕宦之家曰“搢紳”,俗作縉紳

  4.  至元,顺帝年號。

  5.  旌表:謂建坊賜匾,以表異之也。

翻譯

  元朝時候,有個張閏,他的家里有八代不分炊了。家里有一百多個人口,可是一些兒沒有間隙的閑話。每天叫家里這一大班的婦女們,大家會聚在一個房間里,一同做着女工,做好了以後,就藏貯在一個庫里,各人的房間里,沒有一些兒私下的收藏物件。

  每逢小孩子啼哭的時候,伯母嬸母們無論哪一個看見了,就抱起了給他吃奶,不去問哪一個是自己親生的兒子。這一班小孩子們,也弄得不曉得哪一個是自己生身的母親了。這時候就是縉紳的家里,也都自以爲萬萬不及張家。

  到了顺帝至元年間,朝廷里就派了欽差,在他們的門前旌表起來。

名人評論

  蔡禮旭—踐行八榮八恥榮辱觀講座—2006/9—中國山東慶雲
 
  “在元朝有個讀書人叫張閏, 他是七代同堂。而且他們家族有個現象非常的可貴,就是他下一代的這些晚輩,不管哪個人餓了在那哭著要吃奶,隻要誰聽到誰就喂他奶,不會說這是我兒子我才要 喂,隻要誰看到誰就喂,沒有分别心、沒有私心,這個太可貴了!而且你看當所有婦女對待他們下一代都是這個態度,他的下一代對所有的這些婦女長輩統統一樣的 孝敬,這個家能不興旺嗎?而且所有織出來的這些女工,這些絲帛、衣帛統統放一起,不去那里說我織得多,你織得少,統統放一起,大家一起來經營好這個家族。 團結互助,家道必興盛。”

相關典故

  此處列出中華傳統文化中較爲知名的家庭多代同居而又能和睦相處的典故。

公藝百忍(唐)

  詳見主詞條公藝百忍
 
  張公藝一生正德修身,重禮重義,忍讓齊家,自北齊至隋朝九代未曾分家,合家九百餘人,家道和睦仁善,被世人譽稱“九世同居”。據史書記載,北齊時,東安王高永樂前往張公藝家撫慰旌表;隋開皇中,大使邵陽公梁子恭也親自前往撫慰旌表;唐貞觀中,太宗特别命人前往旌表。唐麟德二年,唐高宗去 泰山封禪,路經壽張縣,聽說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居,每朝都對其表彰,因此慕名造訪張公藝家。唐高宗問張公藝爲何能九世同居。當時已經八十八歲的張公藝答道: “老夫自幼接受家訓,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隨即請紙筆,書寫了一百個“忍”字呈給皇上,並講述了“百忍”的具體内容:“父子 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唐高宗聽後連連稱好,賜給他縑帛以示表彰,當即封張公藝爲醉鄉侯,封張公藝的長子張希 達爲司儀大夫,並敕修百忍義門。唐高宗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張公藝高壽九十九歲,於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去世。後人稱其爲“張百忍”,並爲其 修建“百忍堂”,以示紀念。

陳昉百犬(宋)

  詳見主詞條陳昉百犬
陳昉百犬等故事對現代家庭教育啟示良多
陳昉百犬等故事對現代家庭教育啟示良多
 
  宋朝時候,有個人名叫陳昉, 他的家里,自從他的祖父陳崇留傳家法以來,合族一同居住着,已經十三代了。家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共有七百多個人,而且並不僱一個傭人。上上下下的人, 都很和睦,沒有一個人傳家里人的閑話。他家里每次吃飯的時候,大家一定都一起坐在廣大的廳堂里,沒有成年的人做其他的位置(老幼分席)。 他家里養了一百多隻狗,都在同一個槽子里吃飯,如果有一隻狗還沒有來吃飯,那麼這一群狗都會等它,不肯先吃。因此他鄉里間的人,都被陳家這種風氣所感化。 那時候的州官叫做張齊賢,就把這個事情上奏朝廷,把他家里的徭役統統都免了。

鄭濂碎梨(明)

  詳見主詞條鄭濂碎梨
 
   明朝時候,鄭濂的家族七代都同住在一起,被旌表爲“天下第一家”。太祖皇帝召他來,問他:“你家里人口一共有多少?”鄭濂回道:“大概有千餘人吧。” 太祖皇帝又問他人口如此龐大是如何治家的。鄭濂回答道:“惟有一條,那就是不能妄聽女人們的話。”意思是說,往往女人們常愛傳閑言、說怨言,這就容易導致 大家的不和諧,惟有不聽閑言、不傳怨言,族人才能和睦相處。太祖皇帝聽了十分歡喜,便賜了鄭濂兩隻梨,鄭濂拜謝後就拿着梨回家了。而太祖皇帝暗中又叫校尉 跟着鄭濂回家去,看他究竟是如何做的。隻見鄭濂到了家後,召集了全家人,齊齊朝皇上住的方向拜謝,然後,就叫人抬來了二隻大水缸,將賜的兩隻梨切碎了,放 入水缸中,這樣,全家千餘口人都算是喝到了皇上賜的梨水了。校尉回去將這情況匯報給了太祖皇帝,太祖皇帝更加高興,不得不佩服鄭濂的治家有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