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意義:吃起來毫無滋味,丟棄又覺得可惜。

出處:《三國誌˙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故事:曹操久攻漢中不下,軍吏問當晚的口令,適巧曹操在吃雞肋(軟骨),便隨口說用『雞肋為口令。楊修聽了,便說:『雞肋這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猜丞相即將退兵,可以即早收拾行禮囉!』曹操知道楊修的解釋,驚疑他的才氣,便藉『惑亂軍心』的理由,把楊修殺才退兵。

用法:可用來比喻東西沒什麼用處,又捨不得丟掉。



蔣幹過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意義:無能力把事情辦好,卻往往把事情弄壞。

出處:《三國演繹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

故事:曹操派蔣幹至東吳探虛實,周瑜偽造與曹軍水軍都督蔡瑁等人暗中議約的書信,然後在宴請蔣幹時故意裝醉,讓蔣幹盜走,曹操看了之後,勃然大怒,就把蔡瑁、張允給殺了!造成之後曹軍將領因無水戰經驗而大敗。

用法:可用來比喻用人不當。

詞目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拼音 shíh jhih wú wèi cì jhih kě sí
注音 ㄕˊ ㄓ ㄨˊ ㄨㄟˋ ㄑ|ˋ ㄓ ㄎㄜˇ ㄒ|ˊ
出處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時王谷還, 出令曰:「 雞肋。」 官屬不知所謂。 主簿楊修便自嚴裝, 人驚問修:「 何以知之?」 修曰:「 夫雞肋, 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 以比漢呂, 知王欲還也。」
釋義 食: 吃。 棄: 去掉。 比喻做一件事, 沒有什麼價值或暫時做不到,但放棄了又很可惜, 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也引伸比喻一樣東西,保存了沒有多大價值, 丟掉又可惜。
例句 他接受這個任務, 真是 「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