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毛遂自薦

讀音:ㄇㄠˊ ㄙㄨㄟˋ ㄗˋ ㄐ 一ㄢˋ
 
解釋:
比喻一個人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典故:
《史記.平原君傳》:「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白話故事:
戰國時代,有權勢的人很喜歡供養一些具有才華的能人,以增強自己的力量。這些人在事件發生時,需要提供意見、策劃謀略,進而解決問題。這種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趙國的平原君勢力龐大,他的家中便養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一位叫毛遂的人,待在平原君門下三年,卻沒有什麽特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也不曾埋怨,就任由他在家中吃住。有一次,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

平原君回家後,準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位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就只有十九人合乎標準,還差一個人。正當平原君傷透腦筋時,毛遂突然走向前來對著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願意跟從公子前往遊說。」平原君看看他,婉轉地說:「我想有才能的人在人群當中,就好像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裏,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

而你在我這裡三年了,卻沒有傑出的表現,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卻自信滿滿的回答:「我是現在才要進入袋子裏,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見毛遂這麼一說,平原君在心裡想: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不如就用他吧。

於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見到楚王,平原君向楚王說明局勢與利害得失,他費盡口舌,卻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正當大家坐困愁城,不知該如何是好時,毛遂在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疾聲地說:「大王的性命現在掌握在我的手裡!楚國有上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役中卻被秦國只有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相當羞憤了。而趙國提議兩國聯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啊!」楚王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相脅,便同意結盟,訂下和約。並立刻發兵支援趙國,解了邯鄲的危難。從後,平原君再也不敢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禮遇。
 
 毛遂,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谈判时,毛遂直说利害,使得楚王同意与赵国结盟,并派春申君援救赵国。后来毛遂自荐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