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鸟虫书[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ile:Deciphering the sword.jpg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上的鸟书;下方—剑上文字的一部分: "越王自作"。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上的鸟书;下方—剑上文字的一部分: "越王自作"。湖北省博物馆
鸟虫书(或称鸟虫文、鸟虫篆、鸟虫体,又名虫书、鸟书、鸟篆、鱼书),是中国春秋中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文字。它的特点是其字型类似鸟虫鱼的形状,故有此命名。属于篆书的一类。有人把它比拟成阿拉伯语中的“库法体”。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提到鸟虫书说,“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是篆刻常用的字体之一。现今代表鸟虫体书法家为101岁赵慕鹤硕士。
起源与发展[编辑]

鸟虫书起源于甲骨文,在春秋时期发展成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最早的鸟虫书出现在春秋中叶,在春秋晚期流行开来,于战国时达到鼎盛。鸟虫书较常见于当时的南方各国,如吴、越、楚、蔡、徐、宋等。在战国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鸟虫书。
鸟虫书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装饰性铭文字体,其特点是将字体的一些笔画写成鸟的形象,秦代定书体有八种,其中之一是虫书,即鸟虫书,这是因为古代将鸟类称为羽虫之故。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讲到古代书体:“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书‘幡’谓书旗帜,书‘信’谓书符节。”但从实物遗存中可知,鸟虫书并不仅仅是写在旗帜、符节上的,符节上写的也不一定都是鸟虫书。如(吴)大王光戈、王子于戈、(越)王者旨于戈上的铭文,都是典型的鸟虫书。(楚)王子午鼎铭字体虽不作鸟形,但奇屈变化也属于鸟虫一类。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鸟的飞鸣饮啄形态曾对书法的结体运笔给予很多启发。例如短撇称“啄”或“隼尾”,长撇称“掠”,“燕”字下的四点要“联飞”,起、住笔要“藏头收尾”,写字时,左手要呈“翼如之势”,就都与鸟的形象有关。然而书法中却不认同鸟虫书之直接把笔划画作鸟形。唐代的书法理论著作认为那只是绘画之流,算不得书法艺术。
使用[编辑]

鸟书经常能够在越国的青铜器或铁器文物上找到,而且常常是青铜或铁制兵器,比如剑。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标示剑主人的身份或者表明武器生产的时间地点。越王勾践剑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见右图)。在同时期的铜制容器和玉器上也有一些鸟书出现,汉朝的篆书中偶尔也会有。
虫书比较常见,很可能最早产生于吴国或越国,盛行于吴越强横的二百年间(自吴国称王开始直至越国衰败),并在此期间一度流传至楚、宋、蔡、徐等周边各国。例字可以在青铜武器、青铜容器、玉器、篆书甚至建筑或装饰用品(比如墙砖)上面找到。吴王夫差矛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
作为装饰效果很强的字体,其形成类似于阿拉伯文库法体和玛雅文字的头型符、全身符。
消失[编辑]

秦朝以后,鸟虫书的使用减少了,很可能是因为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但是仍然发现有汉朝、唐朝时的少量鸟虫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