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黎民偉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黎民偉  
黎民偉

黎民偉(1893-1953),早期電影開拓者,編劇、導演,中國電影先驅之一,有“中國電影之父”、“ 香港電影之父”之稱。1994年第十三屆香港金像獎授予他最高榮譽獎。1953年10月26日,黎民偉病逝香港,享年60歲。在他的追悼會上,掛著“國片之父”的橫額。

 
中文名: 黎民偉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日本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53年
職業: 編劇、導演、攝影師、製作人
主要成就: 中國電影先驅之一
 
“中國電影之父”
代表作品: 莊子試妻》、《天涯歌女》、《故都春夢》、《西廂記》
褒獎影片: 紀錄片《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

目錄

人物簡介
個人經歷
主要作品
創業歷程
《莊子試妻》
天下為公
情感生活
展開
人物簡介
個人經歷
主要作品
創業歷程
《莊子試妻》
天下為公
情感生活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黎民偉原籍廣東新會,生於日本。自幼喜愛攝影與戲劇,熱心於國民革命,曾利用
  黎民偉

黎民偉

[1]
戲箱偷運槍支支援黃花崗起義。從事電影工作後主張電影救國。
 
  1913年與美籍俄國人布拉斯基及其兄黎北海合作創辦了華美影片公司。在黎北海執導的《莊子試妻》 1913中反串女角莊子之妻。
 
  1921年再與兄黎北海、黎海山合作創辦了香港歷史上第一家全部華資的新世界戲院。1922年在香港銀幕街創建 民新製造影畫公司任廠長。1923年5月14日在香港銅鑼灣威菲路創辦民新影片公司,出任付經理兼攝影師。拍攝了北伐紀錄片、梅蘭芳舞台藝術紀錄片,並開始拍故事片《胭脂》 Lipstick1925,同年在自己的新世界戲劇上映。1926年他將民新公司遷往上海,與李應生合股,聘歐陽予倩卜萬蒼侯曜等執導故事片。1927年侯曜執導的《西廂記》與他的《莊子試妻》被商人先後攜往歐美公映,成為最早介紹到歐美的中國電影,同年製作、拍攝大型紀錄片《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他為把中國的“超邁之思想,純潔之道德,敦厚之風俗”介紹給歐美作了不懈努力。1929年與北京真光戲院老闆羅明佑合拍了由孫瑜執導,阮玲玉主演的《野花閒草》WildGrass1929,這部嚴肅的社會生活題材作品徹底改變了粗製濫造的武俠片的影潮,使30年代電影走上了新的方向。他提出“復興國片、改造國片”的口號。1928年親自執導兩部有鮮明平明反帝內容的故事片《蔡公時》和《祖國山河淚》,1930年創建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與上海印刷商黃漪磋合作組建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提倡藝術、宣揚文化、啟發民智、挽救影業。拍出了一系列中國電影史上的不朽傑作:《城市之夜》《母性之光》《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1933年《大路》、《神女》、《漁光曲》,1934年《新女性》,1935年《迷途的羔羊》,1936年《慈母曲》、《聯合交響曲》1937年等。1952年將民新製片廠遷往上海營業。[2]
 

編輯本段個人經歷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出生於日本,少時被在日本經商的父親送去香港聖保羅書院讀書。
 
  廣州“三·二九”起義前,部分槍械就是用清平樂的戲箱從香港運回廣州
 
  1911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並發起組織香港第一個文明戲團體--清平樂白話劇社,
  黎民偉

黎民偉

演出《愛河潮》等戲宣傳革命
 
  1913年,在香港組建了一家名叫“華美”的電影公司,不久該公司就與亞細亞公司合作拍攝了《莊子試妻》,這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兩位兄長黎海山與黎北海是他的合作夥伴。後追隨孫中山,拍攝了一批紀錄國民革命和北伐的新聞紀錄片,被譽為“中國紀錄片之父”。
 
  1923年5月,創辦香港第一間電影製片公司—— 民新影片公司。攝製《中國競技員赴日本第六屆遠東運動會》等新聞紀錄片。
 
  1924-1925年國共兩黨合作期間,他回內地拍攝了很多關於廣東革命政府的軍事活動紀錄片,如《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大元帥出巡廣東東北江記》、《孫中山北上》等,很有歷史價值。同時,他還把《聊齋誌異》中的《胭脂》改編為同名影片,公映後受到觀眾好評。省港大罷工爆發後,“民新”製片工作停頓。次年,他將公司遷往上海,與人合作經營。初期,他導演拍攝了充滿愛國意識的《祖國山河淚》和《蔡公時》等影片。
 
  1926年,“民新”遷至上海,後成立上海民新公司,並與羅明佑合辦聯華影片公司,拍攝了大量中國早期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1927年,民新影片公司攝製完成大型大型紀錄片《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製作兼攝影師黎民偉。該紀錄片內容十分豐富有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還有孫中山和蘇聯顧問鮑羅廷與加倫在廣州檢閱軍隊的情況。有韶關誓師,孫中山發表演說的情景,有孫中山參加滇軍幹部學校開幕典禮和出巡廣東東江的情況,以及孫中山北上和在北京逝世、出殯及追悼會的情況等。這是一部較全面地反映孫中山後期革命活動的紀錄片。後來,由於編導人員創作思想不一致,加上市場競爭,民新影片公司也拍製過武俠、色情影片。
 
  1928年,他還開辦民新影戲專門學校,培養電影人材。
 
  1929年,他又與羅明佑合作,組成聯華影業公司,並擔任第一廠主任,拍出第一部影片《故都春夢》
 
  1930年,“民新”併入聯華影業公司,黎民偉就任聯華一廠廠長。
 
  1932年“聯華”拍了幾部反映“一·二八”抗日戰爭新聞紀錄片,為我國早期拍攝的新聞紀錄片作出貢獻。
 
  1933年2月在中共電影小組的領導下,成立了中國電影文化協會,黎被選為執行委員。1936年,“民新”又退出“聯華”,恢復拍片。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返回香港,建立啟明製片廠和影劇院。香港淪陷後,攜眷入內地,奔走於廣州灣、桂林柳州、八步一帶,從事戲劇宣傳抗日救亡。
 
  1945年,抗戰勝利後, 回香港恢復民新影片公司和經營仙樂電影院。
 
  1953年10月26日,黎民偉不幸逝世,享年60歲。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拍攝的電影

  黎民偉之妻,中國第一個女演員嚴珊珊,她在《莊子試妻》中扮演“侍女”
 
  《莊子試妻》(1913)
 
  《復活的玫瑰》 (1927) .... 余曉星
 
  《胭脂》 (1925) ....鄂秋隼

製作的電影

  《莊子試妻》 (1913) ....編劇
 
  《胭脂》 (1925) ....導演
 
  《復活的玫瑰》 (1927) ....導演
 
  《月老離婚》(1927) .... 編劇
 
  《戰地情天》 (1928) ....導演
 
  《和平之神》(1926) .... 製片人
 
  《三年以後》(1926) .... 監製
 
  《復活的玫瑰》 (1927) .... 監製
 
  《海角詩人》(1927) .... 製片人
 
  《天涯歌女》 (1927) ....製片人
 
  《故都春夢》 (1930) ....攝影
 
  《西廂記》 (1927) ....攝影
 
  《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1927) .... 攝影
 
  《神犬喋血記》(1953) .... 製片人
 
  《戀愛與義務》 (1931) ....製片主任
 
  《桃花泣血記》 (1931) ....製片主任
 
  《母性之光》 (1933) ....製片主任
 
  《神女》 (1934) ....製片主任

製作大型紀錄片

  《中國競技員赴日本第六屆遠東運動會》
 
  《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1927年)製作人、攝影師
 
  《孫大元帥出巡廣東東北江記》
 

編輯本段創業歷程

革命與“胭脂”

  那些早期的中國影人,常常讓人感受
  黎民偉:革命與“胭脂”

黎民偉:革命與“胭脂”

到命運的力量。歷史充滿了巧合,如果當年亞細亞公司的伊什爾和薩弗沒有約張石川加盟,或許他終老就是一個洋行職員;如果1917年商務印書館沒有碰到那個來中國拍片賠了本的美國商人,沒有以低價盤進他的攝像機,或許就沒了它的活動影戲部,沒了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長片。對於張石川或商務印書館而言,拍片不過是一種謀生或投資方式。而歷史自顧自行進著,該發生的終要發生,只不過選擇了其他人扮演。
 
  但是黎民偉的電影生涯不是巧合。即便他當年沒有遇到那個有錢有製片設備的布拉斯基,他遲早會走上電影之路,不過要晚上幾年。
 
  他的一生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革命,再是電影。十幾歲加入同盟會,21歲開拍電影,於他,二者都是一生的選擇。其實這兩者骨子里相似,內裡都有一種烏托邦衝動,不過前者要真刀實槍地重建一個新世界,後者卻以光影做個春秋大夢,並藉助膠片,把自己的夢想給他人看了。
 
  黎民偉最早的拍攝活動,旁人看來像是自娛。第一部短片《莊子試妻》的全套人馬是他的四兄黎北海、妻子嚴珊珊、他自己;第一部故事片《胭脂》編導黎北海,主演是他自己和第二位妻子林楚楚。旁人說起來,他娶了兩個演員,事實卻是兩個美麗女人因了他,因了愛情才走上影壇。這個“家庭作坊”的出品一不小心就成了香港的首部電影、首部故事片,黎民偉也因此被尊為“香港電影之父”。但這個“父親”當時卻因為熱衷革命被香港當局敵視,遲遲不批准他修建攝影棚的申請,最終他只能把攝影場設在廣州西關,為廣州留下一份人文記憶。
 
  1924年11月,黎民偉以西關多寶坊的探花第作片場拍攝《胭脂》 ,這是香港第一部做事片。黎民偉在廣州還開創了中國拍攝紀錄片的先河:自1921年起,他扛著攝影機追隨孫中山左右,紀錄大革命時代孫中山和革命軍的重要活動,如拍攝《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在東較場拍攝孫中山閱兵典禮等,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黎民偉的第一個電影公司“民新”在上海剛剛成立時,依然殘留著“家庭作坊”式的格局,基本演員都是黎民偉和他的合夥人,後來,黎民偉自己卻漸漸淡出表演、攝影行當,而把編導重任委給旗下四將:歐陽予倩卜萬蒼侯曜、孫瑜。黎民偉骨子裡畢竟是個有社會抱負的人,此時拍片,已不同於先前的自娛,卻要負起“教化社會”的責任。當時中國與世界電影接軌的程度遠比現在要高,一類院線所映基本上是美法等國電影,引進時間與首映亦相差不多。引進電影意旨多在“娛樂”,而中國早期影人大半卻把電影視為“載道”的工具,“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由此可見當時“民新”胸襟之廣。
 
  1929年,因合作人的脫離,他將“民新”併入當時“執中國北方電影放映和發行業之牛耳”的羅明佑的“聯華”公司,合作拍片。黎民偉和羅明佑在電影觀念上較為接近,都要把電影當作移風易俗、輔助教育、改良社會的工具。在他們影響之下的一些電影,如費穆的《人生》、《天倫》,金擎宇的《母愛》均體現了這一點。尤其《天倫》,就是一首“古中國之歌”,哼唱的旋律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當時民族危亡的時刻,這樣的哼唱多少有些“不合時宜”,與後來占主導地位的“左翼”思潮有些齟齬。如果說,早年追隨孫中山拍攝紀錄片時,“革命”與“電影”在他那里合一,而此時,激進的“革命”已遠遠將他拋下。
 
  1937年抗戰爆發,黎民偉似乎又回到了20年代,追隨“國父”左右的時期。他冒險攝錄《淞滬抗戰紀實》之後,返回香港,借款拍攝《錦繡前程》 、 《大地回春》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聯華”徐家匯廠址因在日偽期間被霸占,勝利後即被視為“逆產”而“接收”,成為“ 中國電影製片廠 ”的一部分。黎民偉到上海爭取复廠,未成。如果說,此前電影是他的生命方式,此後便只是生存方式了。

創辦民新影業

  在黎民偉的電影生涯中,最初幾年的一個關鍵詞似乎就是“等待”。1913年,《莊子試妻》拍竣,他就想擁有一間自己的影戲公司,但是,沒錢沒設備。直到1921年,取得堂兄黎海山(著名演員黎灼灼之父)、黎北海支持之後,才開始籌組。1923年5月14日,方在香港銅鑼灣威非路正式成立。此後他又在等著建自己的攝影棚,香港當局怕“民新”成為革命黨人的聚集地,一直沒有准許。於是他自帶攝像機到北京,為梅蘭芳拍片。1924年冬天,他再次回到香港,決定把攝影棚設在廣州西關多寶坊,沖洗底片和拍攝外景則在香港。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為廣州革命政府拍攝了一系列紀錄片。
 
  1925年6月,廣州“沙基慘案”,省港大罷工爆發,不少師生從廣州到黎民偉家來避難,香港當局派人半夜闖入黎家搜查。黎民偉知道自己不能在香港居留了,便將“民新”轉到上海繼續他的電影事業。
 
  上海時期的民新達到了它的鼎盛階段,1926年~1929年,四年間共拍攝影片20部,旗下導演歐陽予倩卜萬蒼侯曜、孫瑜等都是第二代影人中的佼佼者。
 
  1929年,民新併入羅明佑的聯華影業公司。1936年,羅明佑在“聯華”失勢,黎民偉隨之一起退出,恢復了民新公司,但“ 七七事變 ”後便宣告結束。
 

編輯本段《莊子試妻》

  有個叫賓傑門·布拉斯基的俄裔美國人,在無意間成就了若干早期中國影人
  黎民偉在《莊子試妻》中反串莊子妻子的劇照

黎民偉在《莊子試妻》中反串莊子妻子的劇照

。1909年,他在上海投資興辦亞細亞影戲公司,不到三年,便無法經營,轉給他人。此時,中國第一代導演張石川尚是個高級白領,鄭正秋是報館編輯、專欄作家。要再過一年,他們才受聘易手之後的亞細亞。
 
  這一節暫按下不表,且說布拉斯基經香港回美國時,經人介紹,認識了當時主持“人鏡我”文明戲劇社的黎民偉,此時黎民偉恰對電影發生了興趣。一番磋商之後,兩下達成協議,布拉斯基出資和負責必要的器材設備,人鏡我劇社提供佈景演員,根據《蝴蝶夢》中“扇墳”一折,拍成短片《莊子試妻》。片長約20分鐘,當 時的影片大多較短,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要到8年之後(1921年)才面世。
 
  “文明戲”雖號“文明”,以與舊戲區分,但女角依然如故,由男性扮演。由文明戲班底出演的《莊子試妻》也未能免俗,黎民偉反串莊子之妻一角,此時他年僅二十一,扮相堪稱俊美:而他的新婚妻子嚴淑姬則用藝名“ 嚴珊珊 ”飾婢女。
 
  這部不起眼的短片創下電影史上若干個“第一”:第一部香港電影,片中出現中國第一位女演員(第二個要等到1922年的《海誓》才出場)。因其披布拉斯基攜回美國發行,它又是中國影片發行海外的開始。
 

編輯本段天下為公

  南京中山陵正門上刻著四個大字:“天下為公”,為後世所景仰。但不少媒體以黎民偉在《電影月報》做宣傳的自行宣佈為依據以訛傳訛,認為這四個字原是題給黎民偉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孫中山題贈的“天下為公”很多,有確切受主者至少39人。最早為1907年4月,孫中山為越南河內的日新樓酒家題寫“天下為公”橫額。而黎民偉囑咐孫中山贈“天下為公”墨寶時間為1924年9月黎隨孫中山誓師北伐時[3],且對比中山陵四個字,筆跡完全不同。
 
  辛亥革命初期,黎民偉未滿20歲,在香港聖保羅書院學成後,一個公開身份是富商,經營米業,獲利頗豐;另一身份,是“同盟會”成員。1911年他組織了香港第一個文明戲團體“清平樂”,借演出之便,他和他的同志利用戲箱,把槍械從香港運到廣州,供黃花崗起義之用。
 
  1921年.孫中山就總統一職於廣東。自此,直至孫中山逝世,黎民偉斷續追隨在他左右,共攝製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3000尺,約能放映22分鐘,黎民偉聲稱有孫中山與李大釗並行走出會場的鏡頭,並被媒體以訛傳訛,實際上並行者為時孫中山的副官鄧彥華 )、《孫中山先生為滇軍幹部學校舉行開幕禮》(700尺)、《孫中山先生北上》(700尺)、《黃花崗》(1000尺)以及《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等紀錄片。
 

編輯本段情感生活

“三人行”

  三人行:黎民偉、嚴珊珊林楚楚
 
  出演《莊子試妻》時嚴珊珊年僅十八,從照片上看,神態端莊凜然。這個祖
  黎民偉之妻,中國第一個女演員嚴珊珊

黎民偉之妻,中國第一個女演員嚴珊珊

廣東南海的女子,辛亥革命時參加過北伐軍的女子炸彈隊,她心知自己無法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惟恐無法滿足丈夫對家庭的期待。或許懷著大觀園中女兒國的理想,她著手為丈夫物色另一個妻子,為自己尋找一個姐妹。1919年,她和林楚楚(原名林美意)相遇。
 
  黎民偉和林楚楚,祖籍同為廣東新會,一個生於日本橫濱,一個生於加拿大溫哥華,而傳統的“一個茶壺幾隻茶杯”的觀念是浸在骨子裡的。從此他們三人在一起。嚴與林不分大小,彼此平等相待。婚後幾年,林楚楚也踏上影壇。她扮演過富家小姐,但更多的,是嚴珊珊曾期待她在生活中扮演的:賢妻良母。
 
  1952年,嚴珊珊病逝於香港,第二年,黎民偉隨之而去,從此林楚楚退出影壇。這一家多俊男美女,長子黎鏗是著名的童星,女兒黎萱則是話劇演員和電影藝員,孫女黎姿更不必說,香港歌影視三棲女星。

奇特的婚姻

  黎民偉的第一位妻子嚴淑姬,藝名嚴珊珊,1914年1月7日與黎民偉結婚,同
  黎民偉-情感生活

黎民偉-情感生活

年《莊子試妻》中飾演婢女,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電影演員。嚴珊珊名門出身,系嚴浩波之女,性格豪爽,心胸寬廣,她與黎民偉是志同道合的情侶。
 
  嚴珊珊還是一位熱衷社會活動的女性,因擔心自己不能滿足丈夫對家庭和愛情的期望,於是在暗中物色美麗、又有才華的賢惠女子。1919年她遇見了林美意(又名林楚楚),嚴珊珊主動為黎民偉和林楚楚撮合,她自己與林楚楚無大小之分,彼此平等相待。林楚楚徵得母親同意後,與黎民偉正式結婚。黎民偉於1924年開始拍攝根據《聊齋》改編的影片《胭脂》,這是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由黎北海編導,黎民偉和林楚楚主演。該片在新世界戲院公映時,賣座很好,林楚楚由此成為第一代女明星。
 

編輯本段黎氏家族

黎民偉的孫女黎姿

黎民偉的孫女黎姿(22張)
  除了 黎民偉本人外,其家族眾多成員都與香港電影有著不解之緣。他的兩位兄長黎海山與黎北海是他的合作夥伴,兩任妻子都為早期的電影明星,侄女黎灼灼也為著名女星,長子黎鏗三歲登台,是當時著名的童星和朗誦家,女兒黎萱是話劇演員和影視藝員,而以出演〈古惑仔〉系列電影聞名的當代玉女明星黎姿則是他的孫女。
 

編輯本段子女所出

  嚴珊珊所出:
 
  長女黎蘭(後隨夫沈昌煥移居台灣
 
  次子黎明(27歲時然惡性瘧疾過世)
 
  林楚楚所出:
 
  三子(夭折)
 
  四子黎鏗
 
  五女黎萱(藝名黎宣
 
  六子黎錫
 
  七女黎藻
 
  八子黎棟
 
  九子黎元(又名黎柱,影星黎姿之父)
 
  十女黎錦
 
  十一女黎萍
 
  十二子黎江
 

編輯本段“香港電影之父”

  黎民偉與黎北海:誰才是真正的第一人?
 
  時至今日,電影史對黎民偉作為“ 香港電影之父”的評價比較確定,
 
  但是由史料來看,我們的電影史似乎忽視了另一位開拓者,他就是黎民偉的哥哥黎北海。據香港資深影評人石琪先生著文所說:“黎北海對香港電影發展貢獻很大,不應遺忘。而且他才是'香港電影第一Take'。”
 
  黎北海出生於1889年,在1909年布拉斯基在香港拍的第一部短片《偷燒鴨》中,黎北海參與了演出,《莊子試妻》中,黎北海參與了製作並扮演了主角莊子;1924年,黎北海又在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胭脂》中,擔任編劇及導演,並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最大的歷史貢獻是:省港罷工結束後,第一個站出來重建香港電影(在罷工期間,香港電影人紛紛北移內地)。1928年,黎北海開創了香港影片公司。這是當時香港唯一的電影公司,其創業作《左慈戲曹》標誌了香港電影工業的複蘇。在此之後,黎北海在香港電影最困難的時期,連續辦了3間電影公司,先後拍出13部影片,儘管耗盡家財,卻令此時的香港電影史不致空白。黎北海還是香港電影教育的鼻祖,先後開辦4所電影演員養成所,為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或許是身在弟弟黎民偉的光環之下,黎北海的貢獻鮮為人知,1955年在廣州病逝家中。
 
  關於黎民偉與黎北海兄弟的電影成就,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系的張燕老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從史料上看,黎民偉的“香港電影之父”的稱號是香港電影界普遍認同的。去年11月,黎民偉誕辰110週年,廣州舉辦的“尋找黎民偉的足跡”圖片文獻展中也展示了大量珍貴資料,2001年還有一個叫《“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的紀錄片採訪了許多老電影人、電影學術界人士、電影製作方,展示了許多民間的珍貴收藏,比較有說服力,黎民偉的“香港電影之父”的稱號是難以撼動的。1923年黎海山、黎北海、黎民偉三兄弟發起創辦“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開創了香港電影新紀元,這是黎氏兄弟們為香港電影業作出的巨大貢獻。電影是集體協作的產業,個人的光環是建立在許多人淡泊名利的奉獻基礎之上的,可以說沒有黎氏兄弟的奠基,就沒有香港電影的現在。把黎氏兄弟合稱為香港電影的拓荒者或許更為恰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