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anzadan.GIF (12190 bytes)

劉松年,南宋錢唐人,自孝宗朝進畫院,歷經畫院學生,至寧宗時方才受賜金帶(最高榮譽)。存世作品近九十幅,真偽參雜,大都以人物活動為主題。劉松年處於被喻為中國畫家天堂的歷史舞臺上,憑其秉賦的繪畫才能,及精湛的技巧,使作品充分體現了當代的動脈與心聲。

劉松年生在一個羅漢信仰極度熱衷的時代,他所建立起來的羅漢畫風格正是南宋院畫的典範,作為一個禪僧人物的羅漢,在中國廣受歡迎,自然與羅漢本身性格的可塑性大有關係。劉松年的山水畫則是從李唐派演變而來,如四景山水圖、秋山行旅圖,除此之外,劉松年也以一些文人雅興之事為題,例如十八學士圖、唐五學士圖。

有關劉松年畫作的品評,至明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明代畫壇四大家之一的唐寅更具體的點出,劉松年在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認為劉松年為南宋畫院四大家之首清人的看法沿襲明代。事實上,我們與其說劉松年的畫風對後世的畫壇起過多大的影響,倒不如踏實地說,他的作品是南宋院畫最完美的體現。

劉松年

劉松年(?-約1225年後)[1],時人呼之為暗門劉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暗門(今杭州清波門)[2]

宋孝宗淳熙初畫院學生,宋光宗紹熙(1190—1194年)年間畫院待詔。師從張敦禮(張訓禮),工畫物、山水,筆墨精嚴、著色妍麗,多寫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所作屋宇界畫工整;兼畫人物神情生動、衣褶清勁。宋寧宗(1195—1224年)年間進「耕織圖」稱旨,賜金帶。

後人把他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為「南宋四家」。傳世作品有《羅漢》、《溪亭客話》、《四景山水》、《醉僧》、《天女獻花》等。

 
1207年所畫《羅漢》,縱117公分,橫55.8公分,是傳世極精之作,現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1207年所畫《羅漢》,縱118.1公分,橫56公分,是傳世極精之作,現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 劉松年
 畫羅漢 軸
 絹 勺稱線條
 117.4x55.8公分
基本賞析
進階賞析
回目錄頁
 
 
放大

         劉松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清波門,故人稱之為暗門劉。淳熙間(一一七四-一一八九)為畫院學生,至紹熙年間(一一九○-一一九四)成為畫院待詔。師張敦禮,工畫人物、山水,而神氣精妙,過於其師。寧宗時(一一九五-一二二四)進〈耕織圖〉稱旨,賜金帶,時稱絕品。

         本院藏畫中,有三幅劉松年畫羅漢,每幅都款署「開禧丁卯(一二○七)劉松年畫」,此軸即為其中之一。羅漢又稱阿羅漢,依梵文音譯而成,意指聲聞乘修證的最高境界,此一觀念在佛教中出現甚早。早期的佛教裡,羅漢的諸漏已盡,永離輪迴,得大解脫,是一位獨善其身的修行者。大乘佛教興起後,在菩薩思想的刺激下,逐漸地羅漢也具備了護持正法,渡化眾生等兼善天下的菩薩特質。

         本幅畫一羅漢,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沈思。身側隨侍著一位小和尚,以衣袂承接樹上長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觀,畫面生動。此羅漢臉上滿佈皺紋,雙眉蹙起,神情專註,栩栩如生。全作用筆變化多端,衣紋流暢,但袈裟上的圖案則用泥金描繪,鉤勒精謹,一絲不苟。羅漢頭後的圓光,及三樹枝柯掩映,層次分明。全畫敷色妍麗,繁縟精美,皆臻絕妙。(李玉王民)

延伸閱讀

劉松年畫羅漢(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李玉王民,〈宋劉松年畫羅漢作品解說〉,《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頁290-291 
楊美莉,《劉松年畫羅漢三軸之研究:兼論宋人之羅漢信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藝術史組碩士論文,1983) 
楊美莉,〈漫談羅漢〉,《故宮文物月刊》,1卷9期(1983.12),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 的頭像
    kk

    sun fell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