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石料理[編輯]
![]() |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懐石料理 |
假名 | かいせきりょうり |
平文式羅馬字 | Kaiseki ryōri |
懷石料理原為在日本茶道中,主人請客人品嘗的飯菜。現已不限於茶道,成為日本常見的高檔菜色。「懷石」指的是佛教僧人在坐禪時在腹上放上暖石以對抗飢餓的感覺。
其形式為「一汁三菜」(也有一汁二菜)。懷石料理極端講求精緻,無論餐具還是食物的擺放都要求很高(但食物的份量卻很少)而被一些人視為藝術品,高檔懷石料理也耗費不菲。主要盛裝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知名的懷石料理店有京都三條的辻留、大阪高麗橋的吉兆、滋賀縣東近江市的招福樓。
上菜順序[編輯]
懷石[編輯]
- 先附(Sakizuke,さきずけ)
- 開胃用的小菜,調味輕盈和質感清新。
- 八寸(Hassun,はっすん)
- 以季節性主題的菜色,通常為一種壽司與幾道較小份的小菜組合。
- 向付け(Mukōzuke,むこうずけ)
- 季節性的生魚片。
- 炊き合わせ(Takiawase,たきあわせ)
- 蔬菜、肉、魚、豆腐等食材切小塊悶煮。
- 蓋物(Futamono,ふたもの)
- 有蓋食器裝盛的食物,通常為湯,或茶碗蒸。
- 焼物(Yakimono,やきもの)
- 季節性的魚類燒烤。
- 酢餚(Su-zakana,す ざかな)
- 以醋醃漬的小菜。
- 冷鉢(Hiyashi-bachi,ひやし ばち)
- 用冰鎮過的食器來盛放熟食,可有麵條、涼拌時蔬、蝦蟹肉等等。
- 中豬口(Naka-choko,なか ちょこ)
- 酸味的湯。
- 強餚(Shii-zakana,しい ざかな)
- 主菜,一般為烤制或煮制的牛肉、禽肉、魚等等。
- 御飯(Gohan,ごはん)
- 以米飯為主要食材的菜。
- 香物(Kō no mono,こう の もの)
- 季節性的醃製蔬菜。
- 止椀(Tome-wan,とめ わん)
- 醬湯,以大醬為主料的湯,會放入豆腐、蔥花,有時候還有海鮮、菌類等等。
- 水物(Mizumono,みずもの)
- 餐後甜點,蜜瓜、葡萄、桃等甜美多汁的傳統高級水果。
茶懷石[編輯]
- 向こう付け
- 煮物
- 焼き物
- 吸い物
- 八寸
- 湯桶
- 香の物
懷石料理的由來
「料理」就是菜色。
「懷石」就是懷中抱著石頭。懷中抱著石頭的菜色」是什麼意思?
據說很久以前在日本的一所廟宇
,某日天寒地凍,大和尚饑腸轆轆,但廟裡窮得沒有糧食。由於忍受不了飢餓,他喚來弟子生火煮石,然後將溫暖的石頭抱在懷中取暖,藉以消除「飢寒交迫」之感。
因而懷石料理在開始的時候,代表的是廟宇為了消除飢餓感所享用的輕食。為了避免奢華過度,多半是簡素的點心。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演變為宮廷貴族的美食,到今天更昇華成日本料理中的最高境界。
懷石料理的特色
大體來講,今日的懷石料理具備以下四個特色:
一、菜的分量少
最原始的懷石料理是「點心」,點心都是一小碟一小碟上菜。發展到今天,懷石料理仍保持了這個特色||每道菜的分量都很少,盛裝的盤子也不大。
二、採用當季的新鮮食材
懷石料理的食材選用,著重在「
當季」、「新鮮」兩項。
由於「當季」,因而能清楚反映季節的變化。
因為「新鮮」,所以多半選用「
在地」的食材。
「在地」讓各個地區的懷石料理各有特色。
看到這你應明白,懷石料理不像滿漢全席擁有一套制式菜單。
整套懷石料理(一)
整套懷石料理(二)
三、使用精緻的器皿
為了顯現不凡的價值,懷石料理都使用精緻的器皿(如相片二、三)
。早期根本是以使用瓷器的瓷窯取名
,如六大古窯「瀨戶燒、常滑燒、越前燒、備前燒、信樂燒、丹波燒」。
例如使用「瀨戶燒」盛裝的懷石料理,就取名「瀨戶燒懷石料理」。
四、完美藝術的呈現
精於懷石料理的大師,不僅要學習做菜的功夫,還要懂得美學,什麼繪畫、書道、茶道、插花,都要學。
唯有懂得美學的廚師,才能將四季特色展現在料理裝飾的雕琢上,讓品嚐者從瓷盤配色、陪襯花藝、裝飾道具,一眼就看出現在是什麼季節。
簡單地講,懷石料理是一道完美藝術的呈現。
品嚐懷石料理的步驟
懷石料理的上菜順序是冷食(生魚片、活蝦等食材)、
小菜 、再上烤
、炸、蒸等熱食
,接著上才白飯(搭配各式醬菜與味噌湯)、
麵食、點心
,飯後則奉上綠抹茶。
而用餐的基本原則,順序是由前而後、由左而右,只要是小碟子就要將盤碟端在掌心食用、以筷就口,吃完以後放回原處。喝湯時雙手捧碗,一開始要將碗向右轉一下,喝過後再向右轉一下(和茶道相似),表現出非常珍惜、欣賞這碗湯的樣子,以示禮貌。
懷石料理(kaseki-ryori)之起源:是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日本和尚與中國禪宗僧人有頻密交流,《茶道》亦於此時興起。但因經常出現「空腹茗茶」而不支暈倒的情況,茶道祖師《利休和尚》便發明出〈三菜一汁〉的料理於茗茶前享用。
「懷石」的由來,係僧侶進行斷食之際,為免腹饑之苦,打坐時將爐側暖石置於懷中而來,再加上寺院飲食原來就講究清淡,這也就是懷石料理講求精緻而味輕的來由。
對日本人而言,懷石料理是一種飲食藝術的表現,是否可以滿足口腹之慾並不重要,而在享用過程中的那份意境才是重點,而懷石料理講究季節性、食物原味的呈現、地方材料的運用與食物及器皿的擺設,也正是禪的意境:「自然、簡樸與優雅」。
講究季節性是日本懷石料理的一大特色,食材的選用清楚的反映了季節的變化,所以不同的時令,品嚐者可以享用到不同菜色的懷石料理,這種堅持以最新鮮、最合時令的食材來作菜,充份體現了日式料理重視與自然互動的料理精神。
在烹調上,懷石料理注重原味的呈現,烹調的程序愈少愈好,一般日本料理人的養成教育,所學就是將食材獨特風格彰顯、讓營養價值提昇最高程度。
學習懷石料理,不僅要學習料理功夫還必須兼習美學,書道、茶道樣樣都不能少,還要將四季特色展現在料理裝飾的雕琢上,讓品嘗者從磁盤配色、陪襯花藝及裝飾道具,一眼就能看出現在是什麼季節。
另外,為了顯現料理的價值,所以懷石料理通常是以所用窯磁取名,在早期多是以六大古窯如瀨戶燒、常滑燒、越前燒、備前燒、信樂燒及丹波燒為名,現在則多為十五大新窯之名,其中最常見到的有九谷燒、美濃燒、有田燒及京燒。
吃的禮儀,切要記住順序一定是由前而後、由左而右,只要是小碟子一定是將盤碟端在掌心食用、以筷就口,吃完後放回原處。
其中和茶道頗同之處在於,喝湯時一開始也要將碗向右轉兩下,喝過後再向右轉一下,以示禮貌。
如果同席而坐的都是日本人,那麼喝湯時必定要出聲以示讚美,否則會被懷疑嫌口味不盡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