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化課教材(高級):驚弓之鳥(成語故事)
作者: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6月13日】
打印機版 簡體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着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1)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2)欲將臨武君(3)。」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羸(4)與魏王處京台(5)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6)而下(7)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8),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9)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10)而鳴悲。飛徐者,故瘡(11)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12)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13),不可為拒秦之將也。」(《戰國策・楚策四》)
 
【批註】
 
(1)春申君:指戰國時代黃歇,其人遊學博聞,楚考烈王重用為相,並封為「春申君」,門下食客有三千多人。
(2)仆:自稱的謙詞
(3)臨武君:戰國時代楚國大將。
(4)更羸:戰國時代魏國人,擅長射箭。羸,音雷。
(5)京台:指高台。
(6)虛發:空拉弓弦而不放箭。
(7)下:使?落下來。
(8)有間:有一會兒。間,音見。
(9)孽:此指受傷的鳥。
(10)徐:緩慢。
(11)故瘡:舊傷口。瘡,音窗。
(12)息:此指痊癒。
(13)秦孽:秦國的敗將。
 
【故事闡述】
 
戰國時代,齊、楚、韓、趙、燕、魏等諸侯國,以合縱政策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趙國派遣使臣魏加去見楚相春申君說:「您安排了帶領兵隊的大將嗎?」春申君說:「是的,我想派遣臨武君為將領。」魏加說:「我年少時喜歡射箭,我想用射箭做個比喻,可以嗎?」春申君說:「可以。」
 
魏加說:「有一天,擅長射箭的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下,抬頭看見天上的飛鳥。更羸便對魏王說:「我可以只空拉弓而不放箭,就能把天上的飛鳥射下來。」魏王說:「射技可以達到那麼高超嗎?」更羸說:「可以的。」
 
過了不久,有一群雁從東方飛來,更羸把弓拉滿再放掉,果然有一隻雁應聲掉落地上。魏王說:「只是虛射怎麼會把雁射下來呢?」更羸說:「因為這隻雁受傷了。」魏王說:「你怎麼知道呢?」更羸說:「這隻雁飛的很慢還發出悲鳴聲。飛的緩慢是因為它的舊傷在痛,叫聲悲切是因為它久久跟不上雁群。身上舊傷未痊癒又心存驚懼,一聽到弓弦的聲音,就驚惶的向上高飛,因此造成它的舊傷迸裂而掉落下來。」現在的臨武君曾被秦軍打敗過,就像這隻雁一樣,心中的陰影難去除,所以並不適合派他去擔任對抗秦軍的大將。」
 
這個故事後來被濃縮為「驚弓之鳥」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曾遭受挫折或驚嚇,遇事就會惶惶不安。
 
【討論】
 
(1)為甚麼更羸能夠只拉弓不放箭就把雁射下?魏加拿射箭做比喻的用意是甚麼?如果你是春申君會接受魏加的建議嗎?請說自己的做法跟大家分享。
(2)你看過雁群呈V字隊形飛行嗎?它們是怎麼辦到的?又給你甚麼樣的啟發?請說說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壞人被警方通緝后,猶如驚弓之鳥,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神經緊繃、寢食不安。
 
例:四川發生強震后,民眾有如驚弓之鳥,許多人都露宿街頭,不願住進屋內。
 
【相似成語】
 
談虎色變;心有餘悸
 
【課後時間】
 
請將鳥、鶴、雁、鵝、鵬等飛禽填在適當的空格中:
 
( )程萬里:比喻人前程遠大,如鵬飛萬里不可限量。
風聲( )唳:形容極為驚恐疑懼。
千里( )毛:比喻遠道送禮,禮雖輕而情意重。
魚( )不絕:書信往來頻繁。
一石二( ):比喻做一件事得到兩種效果。
 
參考答案:
 
(鵬)程萬里
風聲(鶴)唳
千里(鵝)毛
魚(雁)不絕
 
 
一石二(鳥)
 
據《戰國策.楚策四》載,戰國時代,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決定聯合起來,以「合縱」政策對抗秦國,於是趙國派出使者魏加到楚去商談軍事結盟的事情。魏加見到楚相春申君,得知楚國要派臨武君當主將,魏加覺得他不是合適的人選,因為自己少時好射,便舉了一個關於射箭的例子:「從前魏國有一個射箭好手更羸,有一天他和魏王來到一座高臺的下面,仰頭看到天上的飛鳥,更羸就跟魏王說他可以只用弓不用箭,就把天上的飛鳥射下來。魏王不相信。過了一會兒,東方飛來一群雁,更羸把弓拉滿然後放掉,果真有一隻雁應聲墜落。
 
魏王吃驚地問:『為什麼這樣可以把雁射下來?』更羸解釋說:『因為這是一隻負傷的雁。』魏王又問:『你怎麼知道呢?』更羸回答說:『這雁飛得很慢,是因為身上的舊傷在痛;鳴叫聲悲傷,是因為長久跟不上雁群。舊傷還沒好,心裡受到的驚嚇也沒有平復,所以一聽到弓弦的聲音,就驚惶地往上飛高,舊傷迸裂,掉了下來。』臨武君曾被秦國打敗過,心中的陰影難以去除,就像這隻雁一樣,並不適合讓他擔任對抗秦國的主將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驚弓之鳥」,用來比喻曾經受到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 的頭像
    kk

    sun fell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