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同[編輯]

文同(1018年-1079年),字與可仁,自號笑笑先生或笑笑居士,人稱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北面)人。
生平[編輯]
文同歷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豐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死,人稱「文湖州」。
曾校《新唐書》。善畫墨竹,他的表弟蘇軾曾稱讚他為詩、詞、畫、草書四絕,曾深入竹鄉觀察體會,下筆迅速,以墨色深淺描繪竹子遠近、向背。畫家米芾稱讚他「以墨深為面,淡為背,自與可始也。」開創了墨竹畫法的新局面。
他因為對竹子觀察細緻,畫時振筆直揮,可同時握兩枝不同深淺的墨筆,同時畫兩枝竹。成語「胸有成竹」正是從他畫竹而來。《宋史》卷四四三有傳。
洋州城北有篔簹谷,茂林修竹,文同暇日常攜妻來此悠遊、觀竹,畫竹精益。
蘇軾畫竹受到他影響,其後學他的人很多,有「湖州竹派」之稱。
他的草書已經失傳,尚有四幅墨竹傳世。後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誌及家誠之所撰年譜。

文同以善畫竹著稱。他注重體驗,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他畫竹葉,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學者多效之,形成湖州竹派。文同在詩歌創作上很推崇梅堯 臣,他的《織婦怨》描寫織婦辛勤勞作,反被官吏刁難,與梅堯臣反映民間疾苦的詩同一機杼。他的寫景詩更有特色。如"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早晴至報恩山寺》);"深葭繞澗牛散臥,積麥滿場雞亂飛"( 《晚至村家》 )等句;形像生動,宛如圖畫,充分錶現了畫家兼詩人善於取景、工於描繪的特點。他在詩中還常常把自然景物比作前人名畫,如"獨坐水軒人不到,滿林如掛《暝禽圖》"(《晚雪湖上寄景儒》)、"峰巒李成似,澗谷范寬能"(《長舉》),為古代詩歌描寫景物增添了一種新的手法,這同當時畫家樂於向前人詩中尋找畫意具有同樣的意義,表明了北宋前期詩與畫這兩門藝術已更為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比起前人王維的"詩中有畫"來就更前進了一步。所著《丹淵集》40卷,《拾遺》 2卷,為其曾孫文□編,附《年譜》1卷、《附錄》2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