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彭淮南
![]() |
|
1998年2月25日- | |
---|---|
政黨 | ![]() |
出生 | 1939年1月2日 (75歲)![]() |
學歷 | |
|
|
經歷 | |
|
彭淮南(英語:Fai-Nan Perng,1939年1月2日-),臺灣新竹出生,為中華民國金融學家,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畢業於新竹高商與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學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
自1998年起擔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之今。美國全球金融雜誌從2000年第一次給予彭淮南總裁A級評等,再加上從2005年至2013年累積10度蟬聯A級的成績,因此被譽為「10A總裁」[2]。
經歷
-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畢業。
- 1963年-1969年,進入臺灣銀行國外部辦事員,並因此結識妻子賴洋珠。
- 1971年,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後,即返回臺灣。
- 1971年-1972年,經當時任職台灣銀行的東吳大學教授潘志奇推薦,擔任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三等專員
- 1973年-1974年,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科副主任
- 1974年-1976年,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代理)科主任。1975年,兼任國際貨幣基金研究所研究。
- 1976年-1980年,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科主任。1978年-1980年,兼任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研究員。
- 1980年-1985年,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副處長
- 1986年1月1日-1989年7月12日,升任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進入中央銀行決策圈。
- 1989年7月12日-1994年7月2日,升任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
- 1994年6月16日-1995年7月19日,升任中央銀行副總裁
- 1995年-至今,中央銀行理事7月19日-1997年。7月,中央信託局理事主席
- 1997年7月-1998年2月25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3]。
- 1998年,因華航大園空難,前任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不幸喪生,臨危授命由李登輝總統提名接任中央銀行總裁一職,深受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三位總統倚重,其任期於2013年1月31日超過前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14年339天)成為任期最久的中央銀行總裁。2月25日-至今,返回中央銀行,擔任中央銀行總裁之職。3月25日-至今,亞洲開發銀行理事與中美洲銀行理事
- 2009年,被國立臺北大學 授予 榮譽法學博士。
個人信仰
出席重要國際會議
- 美國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舉辦之「1980年代國際收支失衡」會議(1988年10月)
- 美國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舉辦之「變動中之資本市場對貨幣政策之影響」會議(1993年8月)
- 美國華盛頓特區聯邦準備銀行舉辦之「銀行支付系統研討會」(1994年3月)
- 應邀於馬來西亞央行舉辦之「21世紀中央銀行、全球化與永續發展」研討會中發表演講(2000年8月)
- 代表中華民國總統出席APEC第八次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2000年11月)
考察
- 應日本政府邀請赴日考察外匯市場及外匯管理
- 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考察金融業務
個人名言錄
- 2005年3月,彭淮南曾表示柳樹理論,繼續維持有彈性之匯率:匯率需具有彈性,始能化解外來衝擊,正如同柔軟的柳樹面臨狂風不會折斷。匯率如固定不變,易受投機客攻擊,會引發危機[5]。並檢討維持外匯市場秩序,建立大額交易即時通報制度,鼓勵我國廠商平時即應作好匯率避險,敦促外資匯入資金應與申報目的相符。
- 2009年9月24日,在中華民國央行記者會後。彭淮南拒答:這與貨幣政策無關![6]。
- 2009年9月30日,彭淮南還謙虛的說,「這不是我一個可以做到的,央行貨幣政策的執行也要獲得立委的支持才行」[7]。
- 2012年3月12日,彭淮南則指出,他72歲,有空會去大安森林公園快走,至於是否續任,他則是一貫的回答「不知道」,同時重申「央行總裁是他最後一項公職」[8]。
- 2012年3月18日,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彭淮南表示:沒有壓低匯率[9]。
得獎與稱讚
- 得獎
- 民國64年,中華民國總統府頒,特優公務員獎
- 民國71年,中華民國中央銀行頒,最佳著作獎
- 民國87年,卓越雜誌頒,年度風雲人物財經類冠軍
- 民國88年,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頒,傑出校友獎
- 民國99年,明尼蘇達大學頒,傑出成就獎
- 榮譽學位
- 民國95年,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授予 榮譽法學博士。
- 民國98年,被國立臺北大學 授予 榮譽法學博士。
- 號稱國際評價
- 民國89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
- 民國94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2A名號。
- 民國95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3A名號。
- 民國96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4A名號。
- 民國97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5A名號。
- 民國98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6A名號。[10]。
- 民國98年,The Banker雜誌之亞洲區最佳央行總裁,為史上第一位華裔銀行家上榜。
- 民國99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7A名號。[11]。
- 民國100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8A名號。[12]。
- 民國101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9A名號。
- 民國102年,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評為A級總裁,被台灣媒體冠以10A名號,也是該雜誌創辦17年來,唯一一位連續九年評比均為A級者的央行總裁[13]。
著作與文章
著作
- 《我國外匯自由化可行途徑》 - 經建會(1985年8月)
- 《亞洲金融風暴》 -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1998年2月)
文章
- 中文稿:
- 「開放經濟與匯率」--現代經濟金融月刊第二卷第四期(1972年4月)
- 「有效匯率出口價格競爭能力及匯率制度檢討」 --中興大學經濟系經濟研究第二十輯 (1977年6月)
- 「貨幣供給額之季節調整」 --中央銀行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1982年3月)
- 「中華民國國際收支調整過程」-- 美國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舉辦之1980年代國際收支失衡研討會論文集 (1988年10月)
- 「墨西哥金融危機」 -- 中央銀行季刊第十七卷第一期 (1995年3月)
- 英文稿:
- 「中華民國之金融自由化」--第十三屆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講稿 (1989年11月)
- 「台北外匯市場之過去與未來」 --第十四屆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講稿 (1990年11月)
- 「如何發展台北成為區域金融中心」-- 第十五屆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講稿 (1991年9月)
- 「中華民國因應亞洲金融危機之經驗及國際合作對區域經濟安全之涵意」 –出席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等四機構主辦之 」亞太安全國際論壇」 (1998年12月) *
- 「迎接挑戰:中華民國的金融發展與經濟結構變遷」 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年會前中國信託晚宴 (1999年9月)
- 「資本移動、匯率制度與國際合作機制-中華民國的觀點」 —馬來西亞中央銀行研討會 (2000年8月)
- 「國際資本移動之管理」—The Banker雜誌 (2000年9月)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