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寒假作業---電影的發展史

20404李旻意

因為影像的動作必須依靠一連串單一的靜照連續出現,所以電影的發明一直要到攝影科技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後 才開始。早期的攝影需要相當長的曝光時間,最早期需要好幾個小時,後來也要好幾分鐘,如以慢速之曝光根本無法捕捉動作而製造影像的「動」感。一直到一八七 ○年左右,才發展出1/25秒的曝光時間,但也僅止於在玻璃感光板(Glass Plate)上拍照。然而這種玻璃板並不實用,因為它不能通過攝影機或放映機。

一八七九年,一個英國攝影師愛德威爾德.梅勃立奇(Eadweard Muybridge)並排用了十二架使用玻璃感光板的照相機,以快速曝光拍了一系列馬在跑的照片,他的目的是在凝住(Freeze)運動的剎那,證明馬能四腳騰空,這種系列影像的攝影就是電影攝影的前身。

一八八二年,另外一位對動物研究有興趣的法國科學家艾鐵那‧雨勒‧馬海(Etienne  Jules Marcy)發明了一個可以在電影旋轉盤的邊緣上拍下十二格畫面的槍型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的鏡片被裝在類似槍身的長管上,它的圓型暗室有一玻璃的感光板。 這圓型感光板每秒鐘會在暗室中轉動十二次,使得十二次曝光的效果落在玻璃感光板上,排列成一個圈圈。就像梅勃立奇一樣,馬海也拍攝飛翔的海鷗、奔走的馬、 騎自行車的人,但比較起來,馬海的攝影製造了更流暢的分析動作,完成後的影片,就像是超現實的多重曝光一樣。

一八八八年,馬海以紙做的軟片捲代替了玻璃感光板,這樣能允許更多更快的曝光,這就是電影攝影機和攝影術最初的形態。從這時起,電影就快要誕生了。

一八八九年,美國人喬治柯達(George Kodak)發明了一種底片稱作賽璐珞(Celluloid),這種底片既柔軟,韌度又強,能夠通過攝影機的快門而曝光,同時其長度又可大幅度增加,使得拍攝的時間亦可相對的延長。

至於在放映機方面,事實上在十九世紀中葉就有人採用了魔術燈(Magic Lanterns)的投影原理加以改良,並加上了快門(Shuters)的裝置,製作成了早期的電影放映機。為了要讓影片在接受光線時能產生間歇 (Intermittent)的運動,以穩定而持續的通過快門,馬海在一八八八年又發明了馬爾他齒輪(Maltese Cross Gear)加裝在攝影機和放映機上,使影片在接受光線時,底片能做短暫的停止,後來這種齒輪是攝影機與放映機所必備的裝置。

透明底片、快速曝光、讓底片產生間歇運動與讓底片順利通過快門的裝置等種種設計的組合,在一八九○年左右終於完成,電影也即將誕生。此時,不同國家的發明者分別發展出不同的攝影及放映機型,在美國是愛迪生(Thomas Edison),在法國是盧米埃兄弟(Lumiere Brothers),二人均可稱是電影之鼻祖。

關於電影的發明,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果我們認真考察一下當時的史實,這些說法都不足為奇。首先應該看到電影的發明,本來就是凝聚著眾多科學家的智慧。在漫長的電影發明史中,總是後繼者承襲著前人的成果。

在法國、俄國、美國、英國同時都有人進行著電影放映以及從事著電影相關之發明,然而在所有的電影的先驅者當中,以美國的愛迪生(Thomas Edison)以及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Auguste Lu miere)與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ere)兩兄弟的發明最重要、成就最高,他們被公認為電影之父。愛迪生的貢獻是發明了西洋鏡(Kintoscope),可說是遊樂場中的一種玩具,是每一次只能給一個人看的「窺看機器」(Peep-Show Machine)所放映的影片。所放映的影片沒有故事可言,純然是片段的動作或運動的紀錄罷了,例如舞蹈魔術、小丑表演或世界奇觀等,由於這些動作栩栩如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故西洋鏡在一八九○年代早期出現後,很快就成了雜耍遊樂場中不可缺少的項目。

由於愛迪生認為電影只是一種會隨潮流消逝的玩具,也認為電影是一種個人而非群體的經驗,所以他並沒有將電影放映發展到大銀幕上的系統,他的西洋鏡始終是讓個別的觀眾用一隻眼睛窺看機器的洞口,直接欣賞機器裏的影片。

 

然而,法國的盧米埃兄弟持著完全不同的理念,他們一開始就將電影放映視為大眾娛樂,所以他們就致力於電 影放映到大銀幕上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對近代電影有著深遠而直接的影響。盧米埃兄弟於一八九四年開始研究愛迪生的放映機和攝影機,並加以改良,且成功研發一 種輕便並兼具有拍攝與放映功能的攝影機。

在一八九五年初,盧米埃兄弟拍攝了世界第一部無聲影片,叫<工人們正離開盧米埃工廠>;同年的三月二十二日,在巴黎科技代表大會上放映;同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他們又在巴黎的大咖啡館(Grand Cafe')正式向社會公開放映<工廠下班>、<水澆園丁>等十部短片。所以一八九五年是電影的誕生年。

早期的電影在形式風格上都非常簡單:通常是一個鏡頭一個固定的畫面,單一劇情,而且經常是遠鏡頭。影史上的第一個攝影棚是愛迪生所建造的「黑瑪麗(black Maria)」,由屋頂開了一部份讓光透進來,將攝影棚架在圓形軌道上,使之可以隨著太陽光轉。雖然大部分的影片到1903年左右仍是拍些風景或著名事件,敘事形式還是一開始就存在。

初期的成功,導演開始尋找更複雜更有趣的形式特質來吸引大眾的興趣.。1896年,喬治.梅里葉從英國發明家羅勃.威廉.保羅(Robert William Paul)那兒買了一架放映機改裝成攝影機。他的初期影片非常類似盧米埃兄弟的電影都是記錄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件。然而,梅里葉是個魔術師,發明了許多簡易的電影特效。

梅里葉的攝影棚像座玻璃邊溫室,四面可接受陽光。同時他製作如幻想世界的精細佈景,拍攝他的魔術。除了簡單拍攝魔術表演,還用一系列「景畫(tableaux)」來拍較長的劇情,並改編了一些老故事如《仙屨奇緣》或自己編劇。

大概從1904年起,敘事形式(劇情片)開始成為主要的電影形式。隨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電影開始限制國家之間巡迴放映的自由,而好萊塢開始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強勢。這些因素使得不同國家間的電影形式有極大的差異。

 

回溯「電影」誕生的關鍵年代

1671 德國耶穌會柯夏神父發明「魔燈」(Magic Lenter)。

1816 法國人尼斯福涅波斯首次完成真正的照相。

1824      英國人羅吉特(Peter Mark Roget)整理視覺暫留學理,引發「如何產生連續活動圖像」的實驗活動,並因此而延生許多設備的發明。

1826      英國醫生帕里斯發明科學玩具「留影盤」,證明了「視覺暫留」現象。

1830 英國人福斯塔柏特創造了照相的負片。

1877 法國人雷諾(Emile Raynaud)發明「真像機」(Praxinoscope),能將連續影像投射在幕上。

1878 英國人梅勃立基(E. J. May bridge)發明「活動實用鏡」的放映器具。

1882 法國人馬海(Etienne-Jules Marey)自製「攝影槍」,每秒可拍攝影像12次於玻璃感光板上,解決了「連續攝影」的問題。

1883 美國人尹士曼製造成第一卷紙卷影片。

1888 美國人愛迪生(Thomas A. Edison)研究創造出「黃金段」(Golden Section)的標準銀幕。

1889 美國人柯達發明軟質的賽璐珞膠片,奠定今日底片的基本型態。

1890 美國人愛迪生(Thomas A. Edison)發明「電影視鏡」(Kinefoscope),在中國稱為「西洋鏡」,並取得美國專利。

1891 法國人雷諾(Emile Raynaud)在巴黎建立第一家電影院,專門放映手繪電影。

1894 盧米埃兄弟製成第一部完善的放映機「電影活動鏡」(Cinematographe),是一套可兼作放映機與沖片機的系統,奠定今天的電影基礎。

1895 盧米埃兄弟在巴黎放映他們的第一部電影<工人正離開盧米埃工廠>。[這一年被公認為「電影歷史」的開端,盧米埃兄弟被稱為「電影之父」]

1896 德國人奧斯卡梅斯在柏林公開其發明原始的有聲電影機「比沃風」。

1899 英國人史密斯發表「加色法」彩色影片。

1902 美國洛杉磯建立第一家正式的商業電影院「電氣劇場」。

1905 美國第一家「五分錢電影院」(nickelodern)在匹茲堡出現。

1906 英國查爾斯歐本及G.A.史密斯開始拍攝和放映彩色電影(Kinemacolor)。

1911 賀斯里只第在好萊塢建立第一座攝影棚「尼斯托片廠」。

1915 美國人葛雷菲斯(David Walk Griffith)於「國家的誕生」(The Burth of a Nation)等作品中設計特寫、跳切等剪輯手法,結合在俄國及法國開發的蒙太奇(Montage)、倒敘(Flash - back)等手法,電影的基本文法遂告完成[葛雷菲斯被喻為美國電影之父]

1920末        進入有聲電影時期[在這之前屬於默片時期]

1930中期     彩色電影開始普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