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市 (天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南市,又稱「三不管」,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的一個地區的名稱,該地區在十九世紀早期曾是天津老城外東南地區大片的水窪,後經不斷發展成為東至和平路,南到多倫道,西接南門外大街,北起南馬路的一片商業和遊藝區。南市地區現屬天津市和平區南市街道管轄。[1]

目錄

 [隱藏

[編輯] 名稱

[編輯] 「南市」

由於南市地處在十九世紀早期曾是天津老城外東南地區,因此,當時天津市民就把這一大片商業和遊藝區統稱為「南關市場」,後簡稱「南市」。[1]

[編輯] 「三不管」

天津南市地區最早被天津人稱為「三不管」。「三不管」名稱的由來在當時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指在南市地區違法作惡沒有人管而且沒有人敢管,所以稱之為「三不管」;第二種說法是指當時的南市地區靠著天津老城天津法租界天津日租界,這樣就形成了天津日租界當局不管,天津法租界當局不管和中國政府不管的「三不管」。但實際意義上,「三不管」中的「三」是指當時這片區域沒有人管,都不管的意思。[1]

[編輯] 歷史

[編輯] 早期

南市平安大街舊影

南市地區在十九世紀早期曾是天津老城外東南地區大片的水窪,在當時被稱作「城南窪」。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天津租界的開闢和不斷擴張以及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入駐天津,靠近天津老城東南城角和天津日租界的南市地區逐漸成為地產商興建的平民聚居區,在原南市「東興市場」附近的約百餘畝窪地上逐漸聚集了一批商民,並逐漸形成了一片集「撂地」、算卦、說書、魔術、雜技、賣藥、小吃、剃頭、拉洋片、拔牙、修腳等行業的露天遊樂場所,由於該地區長期地處中外勢力交匯之處,統治力量和社會管理較為薄弱,因此在當時被稱作「三不管」。但後來,隨著天津租界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三不管」的範圍日益擴大,這片地區逐漸發展成為當時天津飯館業、娛樂業、服裝鞋帽業、百貨業等行業聚集之地和下層人民的娛樂購物中心,一些商店、飯莊、旅館、戲院、茶園、書場、澡堂、電影院、當鋪、煙館、賭場、妓院等場所林立,當時天津市民就把這一大片商業和遊藝區統稱為「南關市場」,後簡稱「南市」。[1]

[編輯]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南市地區已經建成17條橫豎街道,發展成天津一個多功能商業區,當時一些下野寓居天津的軍閥、官僚、政客和銀行家們先後在南市經營房地產業,榮業、東興、清和、慎益、廣興、福順等九家房地產公司也先後在南市成立。江西督軍李純開設的「東興房地產公司」,溥儀的岳父榮源開設的「榮業房產公司」曾先後在南市地區置購房產,他們兩家公司所建的房屋佔南市地產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天津南市地區現在的「榮業大街」之名就來源於榮源開辦的「榮業房產公司」。1939年天津洪水期間,南市地區由於地勢低洼被洪水長時間浸泡,許多商戶日益蕭條,南市商業漸漸衰落。由於南市地區長時間基本不受政府控制,因此區內煙館妓院賭場林立,黑幫橫行,治安較差,到1948年,整個南市地區有400多家妓院、大煙館和賭場。[1]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市地區成為天津平民的聚居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天津市人民政府對南市地區的一些街道和胡同進行修整治理,並將原來的「三不管」市場建成俗稱「大白樓」的「玉林村」,一些南市地區原有的妓院經過改造也成了居民大院。198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南市地區開發建設了南市食品街南市旅館街,當時新建的這兩街建築群被評為「天津十景」之一的「雙城醉月」。1997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先後對南市地區進行了部分住宅和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改造。[2]進入二十一世紀,南市地區的原有建築基本都被拆遷重建,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社區。2003年底,南市地區共拆除平房的面積為60多萬平方米,共有2萬多戶居民搬遷。天津市人民政府對南市地區的福安大街、榮業大街和南門外大街進行了拓寬改造並先後建設了濱江金耀廣場、萬達商業廣場、新世界花園、萬隆新文化花園等商業住宅設施。[3]

[編輯] 交通

[編輯] 道路

南市地區目前的街道名稱基本都以「大街」命名,較為有名的有:

位於榮業大街和慎益大街交口的原玉清池(現為永安醫院)
  • 慶善大街
  • 廣善大街
  • 建物大街
  • 榮業大街
  • 榮吉大街
  • 慎益大街
  • 清和大街
  • 華安大街
  • 福安大街
  • 榮安大街
  • 治安大街
  • 保安大街
  • 升安大街
  • 平安大街
  • 東興大街
  • 閘口街

[編輯] 軌道交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 的頭像
    kk

    sun fell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