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植物-山胡椒

 

鄉間小路

 

民俗植物-山胡椒
編號: 5M41115
作者 文圖/ 吳展才‧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所博士班

 

原住民與動植物的關係密切,並融入圖騰、禁忌、祖靈等抽象的意念,有別於由個人經驗、生活環境、世俗桎梏等所形成的文明社會規範。馬告國家公園在過去成立 的階段,所遭遇到的紛紛擾擾,涉及了國家生態人文遺產的保留問題。原住民所稱的馬告,即是本文要介紹的山胡椒。研究古南島民族史前文化「食物採集和語言關 係」的研究發現,山胡椒和高粱、小米、蕨類、咬人貓等為野生植物同源詞。

泰雅族語中的馬告,意為綿延繁衍、充滿生機之意。原住民食物材料簡單,調味 材料也就地取材。俗話說: “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裡就像貓兒抓,走路腳軟眼也花。”因此,調味料在食品中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馬告和紅刺蔥即為原住民的主要調味品,其中,更以馬告最 具特色。馬告不僅是一種食材植物,內涵精神就如作為調味品的功能一樣,賦予一種連繫、衍生生機的催化作用。

山胡椒分布在中低海拔,樹型纖細,成樹約2-3公尺高,果實成熟後會散發特殊的香氣。在成熟的季節,原住民摘取幾顆種子,擠出果實汁液,摻以薑片,即成味美甘鮮的高湯。原住民以洗淨的馬告,曬乾水份後,以食鹽進行長期保存,是原住民家庭中很道地的一種家庭調味料。

以山胡椒燒水洗澡,可免暑天生痱子。「馬告」還有刺激性慾的功用,因此也是深受原住民喜愛的原因之一。其水萃取物有防白蟻之效。

另一個在中國有關山胡椒的傳說,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在等待夫君從戰場上歸來,殷切期盼不果的情況下,死去了化作山胡椒樹,有人吃了它據說可以治肚痛,因此村人便相信是死去的女子化作的。無論如何,台灣原住民亦普遍利用山胡椒的果實或葉子,來治療腹痛、胃寒等腸胃道問題。

在國外,山胡椒被稱為May Chang,主要的用途是萃取其精油來進行芳香療法,用途作為安定、抗菌、寧神和治療皮膚疾病等。馬告作為無可取代的重要植物之餘,更已根深蒂固的成為原住民的精神象徵,守護繁衍族人的生機和活力。

山胡椒小檔案
中名: 山胡椒
俗名: 木薑子、山雞椒、山蒼子
學名: Litsea cubeba (Lour.) Persoon
英名: May Chang
科別: 樟科 Lauraceae
分布: 全省各地
生態與性狀: 為落葉性灌木。全株含香氣。葉互生,具柄,葉片呈披針或長橢圓披針形,長5-10公分,寬1-3公分。花朵單生或數朵聚生。核果球形,約4 - 6公釐,熟時呈黑色,含辛辣味。花期2-4月,果期6-8月。
食用部位: 葉、根、種子、果
功效: 葉之煎劑有抑菌作用。根和種子有治風濕、胃痛、消腫止痛之效。果可作為調味料。
原住民名稱: Makauy (泰雅族)


[鄉間小路]介紹

 

 
 
 
 
 
 
 
 
 
 
 
 
 
 
 
 




Copy right: http://www.
鄉間小路
igarden Nr. 5M411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