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買臣    

                                        

 

朱買臣(生卒不詳),西漢吳縣(今屬江蘇)人,字翁子。漢武帝時,為中大夫,累官至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朱買臣家貧好學,靠賣柴生活。經同鄉嚴助推薦,拜為中大夫。東越多次反叛,朱買臣向漢武帝獻平定東越的計策,獲得信任,出任會稽太守。約一年後,因平定東越叛亂的軍功升官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數年後,朱買臣犯法被免官。不久復任丞相長史。後因事被漢武帝誅殺於長安。

中文名:朱買臣   籍貫:今嘉興市區
性別:   國籍:西漢
去世年月:公元115年   職業:會稽太守
出生日期:   逝世日
 

朱買臣- 人物簡介

早年經歷

西漢的朱買臣是吳縣(今屬江蘇)人。家裡很貧窮,但非常愛好讀書。他不治產業,四十歲仍然是個落魄儒生,常常靠砍柴賣掉以後換回糧食維持生計。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吳王劉濞以誅晁錯為名,聯合各諸侯擁兵造反,史稱七國之亂。朱買臣夫妻倆為逃離戰亂,背井離鄉逃到會稽郡富春縣下涯(今建德下涯鎮),見前面一條溪流,清澈透明,因唇乾舌燥,忙 蹲下來用雙手捧水飲之,口感甘爽。他們來到大洲源(新安江的一條支流),在人煙稀少的深山里,搭個茅篷居住。 夫妻倆同到山上砍柴,挑到山下市場上去賣,維持生計。朱買臣在挑柴途中背誦詩文,有人在背後笑他是個書癡,當作新聞 傳來傳去。惹得妻子難堪,所以勸他挑柴時不要嘴裡念個不停,讓周圍人當笑柄。可朱買臣不聽妻子的勸告,無動於衷。反而越念越響,甚至如唱山歌一般,弄得周圍人都圍過來看熱鬧。 他的妻子感到羞愧,請求與朱買臣離婚。朱買臣笑著對她說:“你別看我是個窮鬼,我五十歲要大富大貴,你跟我吃苦已有二十多年,現在我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再等我幾年,等到我富貴的時候好好報答你的功勞。”妻子忿恨地說:“像你這樣的人,最後只能餓死在溝壑中,又怎麼能夠富貴呢?”朱買臣再三勸說,妻子便索性大哭大鬧,朱買臣沒有辦法亦只好同意離婚,寫了休書,遞到妻子手裡,妻子毫不留戀,離家而去。 之後,朱買臣自己在路上邊走邊歌詠,背著柴在墓間行走。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墳,看到朱買臣又冷又餓,召喚他給他飯吃。





 

進京為官

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太子劉徹繼位登基,是為漢武帝。又過了幾年,朱買臣經朋友幫忙,介紹到會稽郡當一名差役。年末,會稽郡上計吏要進京匯報,派朱買臣去押車。
朱買臣隨上計吏押送輜重車來到長安。他到皇宮門前上送奏書,很久沒有回音。於是在公車署裡等待皇帝的詔令,糧食用品都沒有了,上計吏的兵卒輪流送給他吃的東西。一天,朱買臣湊巧在街上遇到同縣人嚴助,嚴助官居中大夫,深受漢武帝賞識,於是嚴助向漢武帝推薦了朱買臣。漢武帝召見朱買臣,朱買臣談說《春秋》,講解《楚辭》,漢武帝很高興,便封朱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一起在宮廷侍奉皇帝。當時正要修築朔方郡城,公孫弘上疏進諫,認為修城會造成國家經濟疲退,財政吃緊。皇帝讓朱買臣去和公孫弘辯論以使其折服。
後來,朱買臣因犯事被免職,就回到會稽郡,在會稽郡官邸的守邸人那裡借住吃飯。

會稽太守

元鼎五年(前111年),東越王余善反复無常,屢次不聽朝廷命令。因此漢武帝召集文武大臣獻計討伐。經文武大臣提議,漢武帝將朱買臣召回,恢復官職,命令朱買臣獻策。
朱買臣說:“以前東越王居住守護在泉山之上,地勢險要,一人守險,千人都攻不上去。如今我聽說東越王遷徙南行換了地方,此地距離泉山五百里,在大澤中。現在如果派兵過海,直接攻擊泉山,陳設舟船、排列士兵圍攻,席捲南行,就可以攻破消滅東越國了。” 
漢武帝非常高興,採納朱買臣的作戰計劃,封他為會稽郡太守。皇帝對朱買臣說:“榮華富貴以後不返回故鄉,就好比穿著錦繡衣服在夜間行走一樣,你打算怎麼辦呀?”朱買臣叩頭謝恩。
漢武帝下詔命令修造大兵船,準備糧食和一些水戰用的器具,等詔書下發後,大批軍隊隨從朱買臣一起出發前往會稽郡。
朱買臣來到會稽郡城外,令隨從在城外等候,朱買臣仍舊穿上又髒又破的舊衣裳,懷裡藏著太守印綬,步行來到郡邸。正逢年末上計官吏到京上報的時候,會稽郡那些上計官吏正聚集在一起飲酒,對朱買臣都不屑看上一眼。朱買臣便走進後廳,守邸人就和他一起吃飯。吃到快飽的時候,朱買臣稍微露出那繫著官印的綬帶。守邸人覺得那 ​​東西很奇怪,就上前抽出綬帶,看到那方印章,正是會稽太守章。守邸人很吃驚,走出屋外告訴了上計官吏。官吏們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亂說大話!”守邸人說:“你們試著進屋來看看吧。”有位平素輕視朱買臣的舊相識走進室內看了官印,嚇得回頭就跑,高聲嚷道:“的確如此!”在座的人都驚慌害怕起來,向守丞禀報,並趕忙相互推擠在中庭排成排拜謁朱買臣。朱買臣這時慢慢地從後廳中走出來,眾人拜倒在地,朱買臣向他們擺擺手,示意讓他們站起來。待眾人起來,外面已驅入駟馬高車迎接朱買臣,於是他便乘 ​​坐著驛車離去。會稽的官員聽說太守將到,徵召百姓修整道路。
朱買臣到會稽郡(郡治在今蘇州市)上任後,看見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車,叫後面的車子載上他們,送到太守府,並安置在園中,供給食物。過了一個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朱買臣給她丈夫銀兩,讓他安葬。他還召見所有以前曾經給過他糧食以及對他有恩的朋友舊相識們,並一一回報他們。

位列九卿

元封元年(前110年),東越王余善自稱東越武帝,入侵漢朝的白沙、武林、梅嶺,殺死地方官員。
朱買臣接受漢武帝的詔令,率領軍隊與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出發,由海路進攻東越。戰爭過程中,閩越的君主繇王居股與人合謀殺死了余善,向漢軍投降。從此以後,閩越國滅亡。
朱買臣因平叛有功,被徵召到朝廷做了主爵都尉(漢代官名),列於九卿之中。

晚年遭誅

過了幾年,朱買臣因犯法被免官,後又被啟用為丞相府長史。御史大夫張湯原先是個小吏,在朱買臣前趨承奔走。張湯與公孫弘脾氣相投,是莫逆之交,二人互相推薦,標榜朝堂。於是漢武帝敕封張湯為廷尉。 後來張湯誣告朱買臣的好友嚴助與淮南王劉安謀反有關,漢武帝下令將嚴助斬首。朱買臣因此怨恨張湯。等到朱買臣為丞相長史,張湯多次執行辦理丞相事務,就故意欺侮凌辱丞相府里三名長史(即朱買臣、王朝、邊通三人)。朱買臣、王朝、邊通去拜見張湯的時候,張湯就坐在床上,不以禮相待。因此,三長史對張湯心懷怨恨,待機報復,朱買臣常想捨命害死張湯。 不久,孝文帝陵中瘞錢(陪葬的錢幣)被盜。張湯要 ​​陷害丞相莊青翟,將瘞錢被盜一案,全部推卸在莊青翟頭上,而且還要辦他明知故縱的罪名,免去他的官職,然後由自己代替丞相位置。不料有人將隱事泄漏出去,朱買臣、王朝、邊通知道張湯要 ​​陷害丞相莊青翟,便一起去通報莊青翟,並對他說:“束手待斃,不如先發製人,除掉張湯方為上策。據說商人田信等皆為張湯爪牙,與張湯勾結,營姦牟利,憑此條罪狀好教張湯死心伏罪”。丞相莊青翟就命令三人代為辦理。於是,朱買臣、王朝、邊通暗中命令吏役去抓商人田信等到案審訊。一經廷審,嚴刑逼供,田信只得招認。 張湯知自己必死無異,便寫下遺書稱三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陷害他。寫完遺書後,揮劍自殺,當即斃命。 漢武帝看了張湯的遺書,心裡感到很後悔。便命令抓捕三長史,誅殺抵罪。將朱買臣、王朝、邊通綁赴刑場斬首。 朱買臣有一個兒子朱山拊,後來朱山拊做到了郡守和右扶風的官職。





 

 

朱買臣- 史籍記載

《三字經》有“如負薪。”說的是:朱買臣家貧,賣薪自給,每日砍柴,置書樹下而讀。負薪回家時,就將書置於擔頭邊走邊讀。其妻初亦負載相從,久以為羞,請求離去。朱買臣道:“我年五十當寶貴,現在已四十多了,待吾寶貴,當報汝功,”妻不從,聽完後就離開了,適逢一田夫,武帝時得莊助之薦,拜中大夫,復拜會稽太守,他乘傳入吳,見故妻與夫治道迎官,遂合以後車載其夫婦,舍之園中,給食一月,婦慚而自縊,買臣後為丞相長史,時張湯行丞相事,屢加陵折,又因莊助之死,為湯所陷頗以主怨,乃揭發湯的陰事,湯自殺,買臣亦遭誅,他作有賦三篇,今已亡佚。他常為武帝文學待從之臣,所以在賦家中的地位,不下於莊助、吾丘壽王一流人。

朱買臣- 婚姻生活

 

休妻

 

朱買臣是漢武帝時會稽(現在的浙江)人,四十多歲還很窮,夫妻二人靠賣柴為生。他有個毛病讓他老婆很生氣,那就是喜歡讀書,背著柴在大街上大聲誦讀。讀書是有閒人的事,忙人讀書那就是懶。讀書又是有錢人的事,窮人讀書那就是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所以後果很嚴重,老婆要和他離婚。那時候離婚很簡單,只要丈夫寫 ​​上一紙休書就可以了。朱買臣當然不同意,他說:“我得到五十歲才會發跡,到那時,我就會好好的報答你。讓你享盡榮華富貴。”他老婆說:“五十歲?你早就凍死、餓死,扔到大溝裡餵狗了,還說什麼大富大貴?”經過一番無效的勸說,朱買臣被迫寫了休書。沒有了老婆,他就一個人砍柴賣。

 

前妻令嫁

 

離婚的老婆很快嫁了人,並且和新夫一家人到公共墓地祭祖,那時的祭祖比現在要復雜得多,要用鍋把祭肉煮熟。這樣給朱買臣提供了一個小小的商機,他沒有錯過,砍了一擔柴去賣,夫妻倆人在此相遇,前妻還不錯,在吃飯的時候,喊朱買臣吃了一頓,夫妻就此別過。

朱買臣- 機遇來臨

朱買臣的機遇果然來了,他被一個叫嚴助的親貴看中了,薦給了漢武帝,召見後,拜為中大夫。可是這個官沒做好,丟了,又沒錢了,就經常到會稽郡駐京 ​​辦事處的一個保安那裡蹭飯吃。後來,東越反了,朱買臣上書一封,出征戰之策。終於龍顏大悅,被拜為會稽太守,專管討伐東越之事。君臣二人商量完征戰大事後,皇上和他開了一個玩笑,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今子何如?”

 

新官上任

 

朱買臣拜別了皇上,怀揣著太守大印,回到了辦事處。那裡的官員們正在喝酒,沒有人搭理他。他到了保安那裡,保安端來飯食,兩個人一起吃起來。吃飽後,朱買臣故意將大印露出了一點點。保安好奇地拽出來一看,大吃一驚。跑到外邊一說,這伙子醉鬼都喊到:“胡說,可別胡說八道了。”後來保安一再說是真的,才有個人跑去看看,跑回來大驚失色,趕緊報告給了辦事處主任。主任趕緊組織手下的人在台階下列好隊,請朱太守出來接受大家的祝賀。朱太守端著架子,踱著四方步,緩緩的出來了。當時的場景如何大家都能想像得到。過了一會,朝廷的車來了,送太守去上任。   

新太守率領著一百輛車的車隊前來上任,會稽全城出動,灑掃街道,列隊迎接。朱買臣在車上發現了前妻兩口子,讓後邊的車子拉上她們,在太守官邸的後園安置下來。可是這個女人只住了一個月,就上吊自殺了。有一個說法是:這個女人看見朱買臣在僕人們面前神氣十足,認為這樣的人驕傲自大,不會有好下場的。

朱買臣- 朱買臣之死

朱買臣上調,當了內史。當時朝中御史大夫張湯專權,張湯原來是朱買臣手下的小吏,現在比朱買臣官當的大了,就端起了架子。三個內史都心存不滿,便想著法告張湯將朝廷的經濟決策給商人通風報信,然後坐地分錢。漢武帝派人去審問張湯,張湯自殺了。死前留下遺書,說是三內史污陷他。漢武帝后來才知道張湯死後的遺產不足五百金,火了,將三個內史全殺了。朱買臣就這樣死了。

朱買臣- 相關故事

戲曲《馬前潑水》講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樵夫朱買臣整日不務“正業”,只知讀書。他的老婆崔氏吃不飽穿不暖,滿腹怨言,對朱買臣說,我寧願“ 坐在寶馬里哭泣”,也不願坐在土炕頭上跟你受罪。你給不了我幸福生活,我只能和你拜拜。說完,毅然改嫁有錢的趙石匠。
朱買臣受此一激,奮發圖強,終於金榜題名,誇官回鄉。此時趙石匠已經落魄,崔氏看到舊愛當了官,打算回頭“坐在寶馬里哭泣”。朱買臣說,回來可以,但我潑一盆水在寶馬車前,你必須一滴不落地收回。結果你想到了,崔氏緊忙活慢忙活也沒收回,羞慚地自殺了。
這個“女人很勢利,男人很惡毒”的故事,據說不是發生在朱買臣身上,而是發生在姜子牙身上。
宋朝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說:“姜太公妻馬氏,不堪其貧而去。及太公既貴,再來,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之,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明朝人寫的《封神榜》把這個故事又大肆演繹了一番,說馬氏跟姜子牙結婚時,是六十歲的老處女。婚後生活不和諧,提出離異。
想來也真夠不幸的。一個女人,苦苦挑了這麼多年,婚姻卻沒維持幾天。不過,姜子牙受封為齊王后,還要捉弄她一下,卻大大符合其性格特徵。一個自認懷才不遇的男人,忍東忍西忍到土埋十分之九,終於有力量報復。白髮蒼蒼的馬氏,只是受害者之一,絕不是唯一。
據《漢書· 朱買臣傳》所述,朱買臣和崔氏並沒這麼慘烈。首先,朱買臣窮得吃不上飯時,前妻還施捨過他食物,可見親情還在。其次,朱買臣被授予會稽太守後,回鄉看到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車,叫後面的車子載上他們到太守府,並安置在園中,供給食物。過了一個月,他的前妻上吊而死。朱買臣給她丈夫銀兩,讓他安葬。
有一段時間,我不明白為什麼後人編劇本時要把“覆水難收”扣到朱買臣身上,後來仔細研究故事的結尾,覺得合理了。崔氏到了太守府後一個月就上吊自殺,死得著實蹊蹺,給人無限遐想空間。參照今天發生的“洗臉死”、“喝水死”等情節,似乎可見蛛絲馬跡。就是說,朱買臣並沒有以真正的善意對待作為俎上魚肉的前妻及其丈夫,真實故事可能比姜子牙所為還慘烈。
人們把薑、朱的故事捏在一起,大概是為了揭發事件本質——所謂以德報怨的朱買臣,其實比瘋狂報復的薑子牙有過之無不及。女人的太過功利只能激發男人的無 ​​盡惡毒。冤冤相報何時了,都悠著點吧。

朱買臣- 歷史典故

 

覆水難收

 

蒼翠茂盛的爛柯山下,住著一位讀書人朱買臣和他的妻子崔氏。朱買臣為人老實厚道,每日苦讀詩書,但運氣不佳,科舉考試屢屢受挫。他家境貧寒,無以為生,只得到爛柯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來,崔氏跟著丈夫過著清苦的生活,漸漸地她有些不耐煩了,脾氣越來越壞,她從心裡看不起丈夫那副窮酸的樣子,說話尖酸刻薄。朱買臣有口難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朱買臣飢腸轆轆,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為多砍些柴草賣掉,買回米麵,妻子就會高興起來。誰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讓媒婆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實的張木匠。朱買臣一進家門,崔氏就提出要他寫下休書。朱買臣痛苦地請

朱買臣背著柴禾還在讀書
朱買臣背著柴禾還在讀書圖冊
求妻子再忍耐一時,等他考中得官,日子就會好起來。崔氏卻堅定地表示,即使朱買臣將來做了高官,自己淪為乞丐,也不會去求他。朱買臣見她全然不顧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寫下了休書。  

 

不久,朱買臣考中進士,做了太守。崔氏得知心慌意亂,她想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榮華富貴呀!她決定去找朱買臣,不要現任的丈夫了。崔氏蓬頭垢面,赤著雙足,跑到朱買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許自己回到朱家。騎在高頭大馬上的朱買臣若有所思,讓人端來一盆清水潑在馬前,告訴崔氏,若能將潑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應她回來。崔氏聞言,知道緣份已盡。她羞愧難當,精神失常。

 

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