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黄道周
拼音:Huáng Dàozhōu (Huang Daozhou)
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1646年),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螭平、細遵,號石齋,人稱石齋先生,閩南、台灣尊稱爲“助顺將軍”,明代福建漳浦銅山(清屬詔安,今東山縣)人,明末著名學者、書法家、愛國民族英雄、愛國名臣。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南都亡,唐王任以武英殿大學士,諡忠烈。
 
  通天文、理數諸書。工書善畫,詩文、隸草皆自成一家。世人尊稱之“黄聖人”、“石齋先生”。明萬曆十三年(一五八五)生於漳浦縣銅山所,即令東山縣銅陵鎮,1646年逝世。著作甚豐。《儒行集傳》、《石齋集》、《易象正義》、《春秋揆》、《孝經集傳》等。
 
 

黄道周生平

   
黄道周書法作品
黄道周書法作品
  黄道周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就有“閩海才子”之譽。二十五歲建漳浦東皋書舍,從事講學著作。

  三十八歲(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先後任明天啟朝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崇禎朝翰林侍講學士、經筵展書官,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禮部尚書,隆武朝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和兵部尚書等職。他是在明末階級矛盾和建州叛亂十分尖銳激烈的時刻登上政治舞台的。

  黄道周因支持錢龍錫,連奏三疏。崇楨見疏大怒,將其降三級調用。道周以國事爲重,不計個人得失,剛直不阿,敢言直諫,前後三十疏,直到被革除官職,甚至洽罪入獄,表現了爲國爲民、光明磊落的情懷。晚年,他受命於危難之時,自請募兵北上抗清,在向江西婺源進軍中,於牛頭嶺首戰告捷,但終困後援不繼,孤軍深入而失敗,在童家坊被俘。清軍得黄道周,認爲勝過占領幾個州的土地,設宴招待,派人說降,均被他嚴詞斥責和諷刺,並絕食以示必死之志。就義那天,他談笑風生,從容爲人揮亳酣書。臨刑前,他咬破指頭,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時顺洽三年(一六四六)三月初五,諡忠烈。黄道周先後講學於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鄴業等書院,培養了大批有學問有氣節的人才。他勤於著述,鑽研儒學,成書幾十種,後人輯成《黄漳浦先生全集》,他能書尚畫,書法自成一體,影響很大。

  清代著名學者蔡世遠概括其一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問可比邵雍,忠貞爲國直言敢諫可比李綱,慷慨赴難從容就義可比文天祥。黄道周就義後,邑人在其出生地銅山深井村舊居設神牌祭祀,在其執教的明誠堂設館紀念。相傳在他就義後十年,有人在武夷山林里,看見一個黄衫朱履的老者策杖優游於林泉間,酷似黄聖人。於是爲之建廟崇祀,享受人閱香火。人們視黄道周爲神,尊稱助顺將軍,以避清廷忌視。乾隆年間,有黄姓移民奉其香火人台,在艋舳竹巷尾建小廟供奉。台北市康定路也有助顺將軍廟,專祀黄聖人。明代書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明代書法家們大都取法高遠,以晉唐書法爲學習對象,並有新的發展。明代後期,隨着農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新的美學觀、價值觀興起,更是達到了個性化的高峰。這期間湧現了一批大師,如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黄道周、倪元璐等。
 
黄道周講學處
黄道周講學處
  黄道周5歲就學於銅山崇文書院;11歲即善文章;14歲游學廣東博羅,穫譽“閩海才子”;18歲居銅山海中塔嶼耕讀攻《易》;23歲始致力講學著作;25歲擕母遷居漳浦縣城;28歲後隱於縣城東郊的東皋攻書;天啟二年(1622年),他38歲登進士,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時,任吏部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62歲以身殉國。熹宗即位後,太監魏忠賢專權。黄道周入朝即與同官文震孟鄭鄤等正直之士訂立“盡言報國”之盟。他改授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時,按規例,此職官必須奉書膝行而進。黄道周以講筵尊嚴,不循舊例,遂平步而行,魏忠賢以目威攝而未能如何。

  明崇禎元年(1627年),魏忠賢雖誅,但朝政腐敗依然。時袁崇煥爲遼東巡撫,抗擊後金著有戰功而升兵部尚書,因殺閹黨分子毛文龍被魏忠賢遺黨誣以“謀逆罪“而逮捕入獄。崇禎興大獄,株連甚眾,原大學士錢龍錫亦牽連論死。事發,擧朝無敢出一言者。唯黄道周激於義憤,“中夜草疏,排闥叩閽“,爲錢龍錫辯冤。疏中直指崇禎的過失:“今殺累輔,徒有損於國”。崇禎帝大怒,“以詆毁曲庇”,着令回奏。黄道周再疏辯解,表明自己“區區寸心”,“爲國體、邊計、士氣、人心留此一段實話”。他此次抗疏“幾坐重典”,降三級調用。由於他據理爭辯,錢龍錫方得不死。黄道周置官位和身家而不顧,爲賢良辯正申冤之豪擧,博得朝野讚譽。

  崇禎五年(1632年)正月,黄道周因病請求歸休。將離京時,他又上疏指出:“小人柄用,懷幹命之心”,以致“士庶離心,寇攘四起,天下騷然,不複樂生”,建議崇禎帝“退小人,任賢士”,並擧薦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疏上,穫“濫擧逞臆”之罪,削籍爲民。
 
  黄道周罷官返鄉南歸,途經浙江,應浙中諸生之請,在餘杭大滌山建書院授業;後返鄉在漳州紫陽書院聚徒講學。

  崇禎九年(1636年),召複黄道周原官,遷左諭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充經筵日講官。
 
  崇禎十一年(1638年),寵臣“楊嗣昌爲本兵,主棄義州,致寧錦孤危。且引漢和親、宋納幣,稱爲樂天”,並嗾使遼東巡撫方一藻奏請與滿清議和;又徇私推擧陳新甲爲宣大總督。黄道周即上三疏分劾三人,崇禎帝召對,黄道周“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栗”。崇禎帝袒護楊嗣昌,屢駁黄道周。由此,黄道周直陳“忠佞不分,則邪正不明,爲政之大戒也”。被激怒的崇禎帝叱退黄道周,將其貶官六秩,爲江西按察司照磨。
黄道周書畫
黄道周書畫

  崇禎十三年,江西巡撫解學龍擧薦地方人才,極力推獎黄道周,“帝發怒,立削二人籍,逮下刑部獄,責以黨邪亂政,並杖八十”,“將殺之;究黨與,詞連多人”。戶部主事葉廷秀、太學生塗仲吉等申救,均遭罪杖責戍邊。黄道周在獄中備受酷刑摺磨,杖瘡發作,幾不能自持,但仍治學著書不輟。崇禎十四年冬,判黄道周永戍廣西。此番杖謫,使黄道周聲名愈重,“天下稱直諫者,必曰黄石齋。”

  黄道周官曆兩朝而居顯位,在“袞袞公卿競利忙”的官場上,潔身自守,“不營田宅”,一身“赤貧”。他一心“爲天下百姓”想,圖報邦國,救時濟亂,故自“策仕以來二十四年間,雖偃蹇困潦,三遭廢黜,身經百摺,萬死複生”,從不“偷榮以承歡,遭危以自逸”,而以“嚴冷方剛,不諧流俗”的獨立姿態,“忠義奮發”,“盡言極諫”,其無私無畏,磊落光明的風節因而載譽朝野,被稱之爲“一代奇人”。

  崇禎十五年,經朝臣營救,旨複原官。黄道周乞病告休返漳浦,將東皋書舍擴建爲明誠書院,廣收學生授課講學。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朝覆亡。繼爾清軍入關,大擧南進。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建立南明政權,是爲弘光朝,晉黄道周爲禮部尚書。數月後,清軍攻占南京,弘光朝傾覆。

  翌年,唐王朱聿鍵即位於福州,改元隆武,晉黄道周爲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黄道周爲隆武帝區劃裁定庶務,制定抗清戰略。見掌握兵權的南安伯鄭芝龍擁兵自重,縱敵謀降,便屢次自請募兵抗清。
 
  “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複複少生機;老臣拼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黄道周留此壯吟告别親友。七月,在福州校場誓師,揭擧抗清義旗,率門人蔡春溶賴繼謹趙士超毛玉潔等子弟兵一千餘人進發信州,一路得到仁人志士的支持,各地軍民奮起響應,甚至“田夫荷鋤從之,曰扁擔兵”,“募義從軍者幾及萬人,軍聲頗振”。黄道周把各路匯集的軍隊加以整編和訓練,遂分兵三路,一出撫州,一出婺源,一出休寧。正當各路義軍與清軍奮戰時,徽州陷落,黄道周提兵赴救,於婺源兵敗而被俘。
 
  清軍督師以“得一忠義之人,勝得土地數州”,派人日夜勸黄道周歸降。早已叛明降清的“六省經略”洪承疇亦親自出馬,以同年、同鄉關係勸降,遭到嚴詞拒絕。
 
黄道周書法
黄道周書法
  黄道周被解送至南京後,置生死於度外,日誦《尚書》、《周易》,或弈棋、作書。囚中共賦詩三百十一章,取名《石齋逸詩》,再次表明以死完節的決心。

  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黄道周從容赴刑場:“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臨刑,老隨從跪請留數語給家中,黄道周即裂衿咬指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即慷慨就義。

  黄道周殉難金陵,“聞者莫不流涕”哀慟;“留都白晝頓爲陰晦”。訃訊傳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罷朝”,特賜諡“忠烈”,贈文明伯,並令在福州爲黄道周立“閔忠”廟,樹“中興大功”坊;另在漳浦立“報忠”廟,樹“中興藎輔”坊,春秋奠祭。百年後,清乾隆帝爲褒颺黄道周忠節,改諡“忠端”;道光四年(1824年),旨准黄道周從祀孔廟。

  黄道周“文章道德名天下”。明地理學家徐霞客稱其“字畫爲館閣第一,文章爲國朝第一,人品爲海内第一,學問直接周孔,爲今古第一”。清乾隆帝筆諭讚其:“立朝守正,風節凛然,……不愧一代完人”。

  黄道周實際在朝爲官時間並不長,去官時分别於漳浦明誠書院、餘杭大滌書院、漳州紫陽書院、鄴業講堂、銅山南溟書院等處授業講學,弟子遍布閩、浙、蘇、贛、皖;其一生研著甚豐,涵蓋理學、易學、史學、文學以及軍事、政治、天文、地理,是我國明末深具影響的文化巨子。計有著作百餘種,後人輯其大部爲《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他工書善畫,詩文俱佳。世人稱其文法爲“黄體”,書法爲“浦體”。尤其書法,峭厲遒媚,峻秀不凡,獨成一格,被視爲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所畫山水、松石、人物,氣度磊落,英氣飄逸。

  祖籍福建莆田。黄道周乞言自序狀雲:“先代從莆田徙居銅海(今福建省東山縣)再世矣。”黄道周是明天啟間進士。著名學者,莆田名士鄭郟四兄弟都從學於他。黄道周於福王時任禮部尚書。唐王時任武英殿學士。招募義兵,毅然抗清。他率師到衢州,戰敗被執,囚於金陵。在獄數月,唯日誦《周易》。就義之日,其老僕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說:“吾爲正義而死,是爲考終,汝何哀?”從容就刑。黄道周因抗清死節,大義凛然!

黄道周書畫

 
黄道周 贈答友人詩軸
黄道周 贈答友人詩軸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儒學大師、大書法家。一生著作宏富。學貫古今。他被視爲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擅長楷書行書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摺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他的楷書主要學習鍾繇,比起鍾繇的古拙厚重來,更顯得清秀、飄逸。黄道周善楷、行、草諸體書,又工隸書。他的楷書,如《孝經卷》、《張溥墓志銘》,字體方整近扁,筆法健勁,風格古拙質樸,十分類似鍾繇楷法。不同處是,鍾書於古拙中顯得渾厚,黄書則見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響。他的行草書,如《五言古詩軸》,大略類其楷書的體勢,行筆轉摺方健,結字欹側多姿,樸拙的風格同樣接近鍾繇。他的隸書正具有“清截遒媚“的特點,不如楷書那樣古拙清剛。從黄道周書論中,反映出他對魏晉書法是比較傾心的,尤其對鍾繇、索靖等具有古樸書風的書法更爲欣賞,而對其當代書法,如董其昌的書法,則並非如此。

  黄道周畫極貴重,傳世稀少,專擅山水、松石、其豪邁正氣出乎腕底,讀其畫如瞻其人、爲藝爲人之道相通,信然,信然,歲在已卯首夏,程十緑敬識。

  山水人物、長松、怪石及其磊落。真草楷書自成一家,以文章風節高天下。嚴冷方剛,不諧流俗學,貫古今詩文,敏捷所至,學者雲集,經天文理數,皇極着書,明亡縶於金陵,在獄日誦上書,周易數月,貌如豐正命之前夕有老僕持針線向公泣曰,是我持主之終事也。公曰正而斃視爲考終,汝何哀。故人持酒肉與決,飲歎如平,日酣寢,達旦起盥漱更衣,謂僕曰:某索書,吾既許之,不可曠也。和墨伸作小楷次行書幅甚長,乃以大字意之加印章始出就刑,萬曆乙酉生,顺治丙戌翠,年六十有二,溢忠端,崇祀孔子庭、着儒八集、傳易象正義、三易洞璣、洪範明義、孝經集傳。續離騷石齋集。摘錄明史本轉,已亥冬十二月、抱鑝居士吳徽書於吳門裝駕柳巷。

黄道周紀念館

 
東山縣黄道周紀念館
東山縣黄道周紀念館
  東山縣黄道周紀念館,位於風動石景區,在黄道周故居附近,門前有塊天然石,鐫刻着“黄石齋故里“五個字。

  這里,原爲明代崇文書院舊址。1985年開始興建黄道周紀念館,1987年落成,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有門樓、拜台,院子、展台、辦公室、接待室,門口有石板廣場,環境幽雅,院中種滿花卉、果樹,爲花園式建築。

  走進紀念館大門,庭院中孤傲地豎着黄道周的塑像,手握經冊,翹首遠眺,萬民的憂樂仿佛還縈繞心頭。塑像門樓大廳匾額爲彭沖手書“黄道周紀念館”,大廳石匾爲劉海粟手書“節義千秋”。門柱對聯有黄壽祺的“浩然正氣直爲文山同壯烈,卓爾奇長教左海煥光芒”,有黄典誠的“收局文山氣節冰霜千古列,行吟今屈子辭章骨一家雄”。

  紀念館設有黄道周史蹟展。展館陳列分五部。序部主要介紹黄道生平及其相關親族世系表。第一部:少而學,日出之陽。展示少年時期黄道周的好學上進,才華横溢。第二部:盡言報國,節義千秋。介紹黄道周爲官時坎坷動盪的仕途生涯及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第三部:一代宗師,萬世景仰。介紹黄道周的才學、書法及其一生講學授業的情況。第四部:吸取精華,發颺光大。以大量的歷史資料展示曆代對黄道周研究成果和評價,陳列現代著名書畫家贈予的作品。

明朝内閣首輔表

内閣初期

  1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進,十一月降。1402年。(即建文四年,年號由已篡位的朱棣廢除,下同)
  2解縉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進,永樂五年二月罷。1402—1407年。
解縉
解縉
  3胡廣 永樂五年二月進,十六年五月卒。1407—1418年。
  4楊榮 永樂十六年五月進,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1424年。

内閣制度完善時期

  5、楊士奇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進,正統九年三月卒。1424年—1444年。
  6、楊溥 正統九年三月進,十一年七月卒。1444年—1446年。
  7、曹鼐 正統十一年七月進,十四年八月卒。1446年—1449年。
  8、陳循 正統十四年八月進,天顺元年正月罷。1449年—1457年。
  8、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1457年。
  9、徐有貞 天顺元年二月進,六月罷。1457年。
  10、許彬 天顺元年六月進,七月罷。1457年。
  11、李賢 天顺元年七月進,成化二年三月丁憂。1457年—1466年。
  12、陳文 成化二年三月進,五月降。1466年。
  13、李賢 成化二年五月複,十二月卒。1466年。
  14、陳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進,四年四月卒。1466年—1468年。
  15、彭時 成化四年四月進,十一年三月卒。1468年—1475年。
  16、商輅 成化十一年三月進,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年—1477年。 
商輅
商輅

  17、萬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進,二十三年十月罷。1477年—1487年。
  18、劉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進,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年—1492年。
  19、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進,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年—1498年。
  20、劉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進,正德元年十月致仕。1498年—1506年。
  21、李東陽 正德元年十月進,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年—1512年。
  22、楊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進,十年三月丁憂。1512年—1515年。
  23、梁儲 正德十年三月進,十二年十一月降。1515年—1517年。
  24、楊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複,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
  25、蔣冕 嘉靖三年二月進,五月致仕。1524年。
  26、毛紀 嘉靖三年五月進,七月致仕。1524年。
  27、費宏 嘉靖三年七月進,五年五月降。1524年—1526年。
  28、楊一淸 嘉靖五年五月進,七月降。1526年。
  29、費宏 嘉靖五年七月進,六年二月致仕。1526年—1527年。
  30、楊一淸 嘉靖六年二月進,八年九月致仕。1527年—1529年。
  31、張璁 嘉靖八年九月進,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年—1531年。
  32、翟鑾 嘉靖十年七月進,十月降。1531年。
  33、張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複,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年—1532年。
  34、方獻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進,十二年四月降。1532年—1533年。
  35、張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複,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年—1535年。 
夏言像
夏言像

  36、李時 嘉靖十四年四月進,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年—1538年。

内閣鼎盛時期

  37、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進,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年—1539年。
  37、顧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年。
  38、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複,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年—1541年。
  39、翟鑾 嘉靖二十年八月進,十月降。1541年。
  40、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複,二十一年七月罷。1541年—1542年。
  41、翟鑾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進,二十三年八月罷。1542年—1544年。
  42、嚴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進,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年—1545年。
  43、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複,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年—1548年。
  44、嚴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進,四十一年五月罷。1548年—1562年。
  45、徐階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進,隆慶二年七月致仕。1562年—1568年。
  46、李春芳 隆慶二年七月進,五年五月致仕。1568年—1571年。
  47、高拱 隆慶五年五月進,六年六月罷。1571年—1572年。
  48、張居正 隆慶六年六月進,萬曆十年六月卒。1572年—1582年。
  49、張四維 萬曆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丁憂。1582年—1583年。
嚴嵩像
嚴嵩像
  50、申時行 萬曆十一年四月進,十九年九月致仕。1583年—1591年。

内閣動盪時期

  51、王家屏 萬曆十九年九月進,二十年三月致仕。1591年—1592年。
  52、趙志皋 萬曆二十年三月進,二十一年正月降。1592年—1593年。
  53、王錫爵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進,二十二年五月致仕。1593年—1594年。
  54、趙志皋 萬曆二十二年五月進,二十九年九月卒。1594年—1601年。
  55、沈一貫 萬曆二十九年九月進,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年—1606年。
  56、朱賡 萬曆三十四年七月進,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年—1608年。
  57、李廷機 萬曆三十六年十一月進,四十年九月致仕。1608年—1612年。
  58、葉向高 萬曆四十年九月進,四十二年八月致仕。1612年—1614年。
  59、方從哲 萬曆四十二年八月進,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1614年—1620年。
  60、劉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進,天啟元年十月降。1620年—1621年。
  61、葉向高 天啟元年十月複,四年七月致仕。1621年—1624年。
  62、韓爌 天啟四年七月進,十一月致仕。1624年。
  63、顧秉謙 天啟四年十一月進,六年九月致仕。1624年—1626年。
  64、黄立極 天啟六年九月進,七年十一月致仕。1626年—1627年。 
張居正像
張居正像

  65、施鳯來 天啟七年十一月進,崇禎元年三月致仕。1627年—1628年。
  66、李國 崇禎元年三月進,五月致仕。1628年。
  67、來宗道 崇禎元年五月進,六月致仕。1628年。
  68、周道登 崇禎元年六月進,十二月降。1628年。
  69、韓爌 崇禎元年十二月進,三年正月致仕。1628年—1630年。
  70、李標 崇禎三年正月進,三月致仕。1630年。
  71、成基命 崇禎三年三月進,九月致仕。1630年。
  72、周延儒 崇禎三年九月進,六年六月罷。1630年—1633年。
  73、溫體仁 崇禎六年六月進,十年六月致仕。1633年—1637年。
  74、張至發 崇禎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罷。1637年—1638年。
  75、孔貞運 崇禎十一年四月進,六月罷。1638年。
  76、劉宇亮 崇禎十一年六月進,十二年二月罷。1638年—1639年。
  77、薛國觀 崇禎十二年二月進,十三年六月致仕。1639年—1640年。
  78、範複粹 崇禎十三年六月進,十四年五月罷。1640年—1641年。
  78、張四知 崇禎十四年五月代,九月降。1641年。
  79、周延儒 崇禎十四年九月進,十六年五月罷。1641年—1643年。
  80、陳演 崇禎十六年五月進,十七年二月罷。1643年—1644年。
  80、蔣德璟 崇禎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罷。1644年。
  81、魏藻德 崇禎十七年三月進,本月卒。1644年。
史可法像
史可法像

南明王朝内閣

  弘光(朱由崧)時期
  81、李建泰 崇禎十七年三月代,五月罷。1644年。
  82、史可法 崇禎十七年五月進,八月出。1644年。
  83、高弘圖 崇禎十七年八月進,十月罷。1644年。
  84、馬士英 崇禎十七年十月進,弘光元年閏六月罷。1644年—1645年。
  隆武(朱聿鍵)時期
  85、黄道周 弘光元年閏六月進,隆武元年七月出。1645年。
  86、路振飛 隆武元年七月進,二年十月降。1645年—1646年。
  87、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進,永曆元年正月叛。1646年—1647年。
  永曆(朱由榔)時期
  87、瞿式耜 永曆元年正月代,二月降。1647年。
  88、吳炳 永曆元年二月進,八月卒。1647年。
  88、瞿式耜 永曆元年八月代,九月降。1647年。
  89、嚴起恒 永曆元年九月進,三年正月降。1647年—1649年。
瞿式耜像
瞿式耜像
  90、黄士俊 永曆三年正月進,四年正月罷。1649年—1650年。
  91、嚴起恒 永曆四年正月進,四月罷。1650年。
  92、文安之 永曆四年四月進,五年二月出。1650年—1651年。
  93、吳貞毓 永曆五年二月進,八年三月卒。1651年—1654年。
  94、丁繼善 永曆八年四月進,十四年罷。1654年—1660年。
  95、馬吉翔 永曆十四年進,十五年七月卒。1660年—1661年。
  95、張煌言 永曆十五年七月代,永曆十八年九月卒。1661年—1664年。
  監國魯(朱以海)時期
  方逢年 弘光元年閏六月進,監國魯元年六月叛。1645年—1646年。
  熊汝霖 監國魯二年十月進,三年正月卒。1647年—1648年。
  馬思理 監國魯三年正月進,十月卒。1648年。
  張肯堂 監國魯四年十月進,六年九月卒。1649年—1651年。
  沈宸荃 監國魯六年九月代,七年正月卒。1651年—1652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