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好詩(杜牧 唐詩)
君爲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人顧四座,始訝來踟躕。
  吳娃起引讚,低徊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
  主人再三歎,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爲疏。
  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珮,載以紫雲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爲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作者簡介

 
杜牧像
杜牧像

 杜牧(803~852),中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别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杜牧出身於唐朝顯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爲西晉軍事家杜預的十六世孫。杜牧雖然與杜甫同爲杜預之後,但是支派相去甚遠。杜甫是杜預子杜耽之後;杜牧則是杜預少子杜尹之後。杜牧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杜佑,他受到祖父的影響非常大。其父杜從鬱官至駕部員外郎。杜牧比較自豪於自己的家世,他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中說:“我家公相家,劍佩嚐丁當。”杜牧生平很佩服韓愈柳宗元,曾寫詩“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雖然不知道杜牧是否與他們有過交往,但是杜牧的古文和長篇五言古詩明顯受韓愈的影響。此外,杜牧對李賀的詩也非常讚賞。而白居易雖然詩名很盛,但是杜牧與他並無往來,在詩歌創作上不僅未受到白居易影響,而且還對他持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杜牧與李商隱雖然被後人稱之爲“小李杜”,但是二人的交往有記載的隻有一次。大中三年,與杜牧同在長安做官的李商隱寫過兩首詩給杜牧,而且表達了對杜牧的讚賞之情,詩中說:“刻意傷春複傷别,人間惟有杜司勳。 ”。但是杜牧回贈李商隱的詩卻找不到,可能沒有作,也可能已經亡佚。

  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 》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他所寫的《燕將錄》、《罪言》、《阿房宮賦》等,都是對現實有感而發,具有針砭時事的政治内容。杜文筆鋒犀利,明白曉暢,在晚唐四六駢文風行的情況下,繼承了中唐古文運動的傳統。他還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里,寫出像《阿房宮賦》那樣熔叙事、抒情、議論爲一鑪的新體散賦,突破六朝、唐初以後賦作日益駢偶化、聲律化的趨勢,對賦體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有《樊川集》傳世。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和《唐才子傳》。

 

張好好詩

 

 
 
 
杜牧手跡《張好好詩》局部

張好好詩》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書法作品。

張好好江西洪州樂籍,是唐朝官伎。色藝雙全,十三歲流落風塵,以善歌舞來樂藉中,為官吏所傾倒。大和三年(829年)杜牧在南昌沈傳師的江西觀察使幕府任職時與張好好相識。杜牧對她的不幸寄以無限同情。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年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在這裡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詩中描述她在「吳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場,「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宣和書譜》評杜牧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里」[1]。《張好好詩》是杜牧唯一的傳世墨跡,卷前有宋徽宗書籤「唐杜牧張好好詩」,南宋賈似道、明人項元汴張孝思、清人梁清標等人均曾收藏。乾隆年間入內府。1924年,遜帝溥儀將此卷攜出宮外,靳伯聲之弟得到此卷,持往上海,再由馬保山尋得。最後由張伯駒以5000多元購得。1956年,張捐贈《張好好詩》予故宮博物院。目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因年代久遠,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

注釋[編輯]

  1. ^ 《宣和書譜》卷九

張好好,唐代才藝雙絕卻遭遇不幸的歌妓

 

張好好- 人物簡介

 

張好好張好好圖冊

 

唐代才藝雙絕卻遭遇不幸的歌妓




 


 

張好好- 相關詩卷《張好好詩》卷基本信息

張好好《張好好詩》圖冊

名稱:張好好詩
類別:中國古帖
年代:唐朝
文物原屬:張伯駒先生舊藏
文物現狀:故宮博物院



 

張好好- 《張好好詩》卷簡介

《張好好詩》卷,唐,杜牧書,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該卷書用麻紙,製作相當精細。書用硬筆,筆法勁健,頗多叉筆。這些都是唐代書法的用紙、筆法的特點。

《宣和書譜》一書評杜牧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裡”,是說作者詩文、書法有統一的風格。卷前有宋徽宗趙佶書籤“唐杜牧張好好詩”,並鈐有宋徽宗的諸璽印,保存著當時內府裝潢式樣。詩載杜牧《樊川集》中,墨蹟的末二句,因傷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然不傷書詩的整體精神。


張好好- 《張好好詩》卷歷史

《張好好詩》卷由宋徽宗趙佶題名,見於《宣和書譜》卷九,並鈐有宋徽宗諸璽印,保存著當時內府裝潢式樣。後曾遞藏於宋代賈似道、明代項元汴張孝思、清代梁清標等人,乾隆年間入藏內府。1924年,遜帝溥儀將此卷攜出宮外,流散於東北。1950年,琉璃廠論文齋老闆靳伯聲的弟弟在東北得到此卷,帶來北京,轉手持往上海。著名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得知此消息後,急托墨寶齋馬保山先生追尋此卷,以免此卷流失海外。幸得上天眷顧,詩卷尋得,張伯駒先生以重金購回,內心狂喜,每晚睡覺都置於枕邊,如此數日,愛不釋手。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此杜牧所書《張好好詩》卷捐贈政府,珍貴文物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

張好好- 《張好好詩》卷作者簡介

 

張好好杜牧圖冊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才華橫溢,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絕句,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然而,從這幅《張好好詩》卷上,我們能看到,詩人不僅有著逸致豪邁的詩情,書法也是氣格雄健,頗具功力。正如明代書畫鑑賞大家董其昌的評述:“牧之書《張好好詩》,深得六朝人風韻,餘所見顏柳以後溫飛卿(庭筠)與牧之亦名家也。”


張好好- 《張好好詩》卷原屬者張伯駒簡介

 

張好好張伯駒圖冊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14日生於官宦世家,系張錦芳之子,過繼其伯父張鎮芳。他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稱為“ 民國四公子 ​​”。是我國老一輩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鑑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