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

 
 
 
春卷
 
沙拉春卷

春卷是中國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用薄麵皮,捲上餡料,經的食品。各地的餡料和大小不同,但基本是扁圓筒狀。以中國為例,一般人多用蔬菜作餡料,而北方部分地區則會改用紅豆沙。中國的春卷一般很小,一直徑20厘米的碟可以裝十多個。美國華人飯店做的春卷有肉餡,很大一個,一個春卷可以當一頓,類似於漢堡。春卷亦是滿漢全席中第二席中的一道菜式。

 

來歷[編輯]

立春當天,人們用餅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餅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體健康,稱之為「咬春」,逐漸變成日常食物

各式特色[編輯]

閩台春卷[編輯]

另一種流行於福建台灣的春卷,俗稱「潤餅」,又稱「嫩餅菜」,是一種比春捲更為古老的吃法。「潤餅」並不像春捲那樣「油炸」才能食用,福建和台灣一帶的家庭在新年尾牙(或以掛包替代)以及清明節寒食節)時會以潤餅皮(熟)此來祭祀祖先,之後家族成員圍據一桌,桌上擺上各式煮熟青菜(包含五辛在內)以及蛋皮、白肉、等等菜色,食用者挑選自己喜愛菜色加上花生粉和粉以潤餅皮包裹後食用,是屬於福建、台灣一帶家族聚會的重要飲食。

上海春卷[編輯]

上海春卷是一款美味食譜,餡的主要原料是 豬肉,香菇,白菜,酒,醬油,鹽等,這道菜製作簡單、營養豐富,鮮香可口。

成都春卷[編輯]

成都人口中的「春卷」並非油炸的。它是用攤的薄麵皮,在飯桌上捲入餡料(蔬菜為主,也有人吃肉的)後直接入口食用。吃法類似於烤鴨卷餅。貴陽也有類似的菜品,當地叫「絲娃娃」,所用麵餅較小。

香港春卷[編輯]

香港春卷有時會寫作「春捲」,是茶樓飲茶」十分常見的點心之一,約四長,直徑一吋左右,以油炸方式烹調,外為麵粉皮,炸至金黃色,內裡餡料豐富,如冬菇絲、豬肉絲、甘筍絲、竹筍絲、粉絲木耳等,每碟數量大多為三件,吃時或會用剪刀從中間剪成兩半,然後蘸喼汁食用。香港亦有變種版本,小販攤檔所售賣的春卷直徑長兩吋甚至更粗,外皮比傳統春卷鬆脆,內裡的饀料更多,作為街頭小吃很受歡迎。

法式春卷[編輯]

茶餐廳的產物,於1992年在本土的一名水吧師傅創作。為了加強茶餐廳小食文化創作,這名師傅在2011年香港金茶王及金鴛鴦獲得雙優異獎。 製作法式春卷所需的材料有麵包雞肉腸雞蛋火腿沙拉醬

越南春卷[編輯]

越南春卷與中國春卷最大的不同在於餅皮並不用薄麵皮而是用稻米磨漿製成的米皮包裹,餡料以肉、豬肉和當地蔬菜為主,以米皮包裹成約十公分的小長筒形狀油炸,吃時用手以生菜葉包裹春捲後沾魚露後食用,是越南相當盛行的一道料理。

菲律賓春捲[編輯]

菲律賓語發音是lumpia,是福建話「潤餅」的音譯。相傳是魏晉南北朝的南朝到元朝之間海上商業活動逐漸蓬勃。

荷蘭煎餅卷[編輯]

荷語發音是loempia,極可能是閩南話「潤餅」的音譯。 相傳是明末時,西葡荷諸夷曾經造訪中國沿海嘗試貿易並引進數量不少的華工,將當地的食材作法帶回家試吃。 現今在荷蘭當地超巿仍能看到loempia的冷凍速食包裝。

馬來西亞薄餅[編輯]

馬來西亞新加坡則稱為薄餅(Popiah),普遍上分為炸薄餅和沒有油炸的兩種,裡面餡料多是沙葛(涼薯)。

北美蛋捲(Egg Roll)[編輯]

北美洲和部份歐洲中餐館,「春捲」一詞專指素春捲,而肉餡春捲被稱為蛋捲(Egg Roll)。

雖然各家餐廳的春捲形制不一,一般來說同一家餐廳的蛋捲要大於春捲。蛋捲使用較厚的麵皮,內陷以豬絞肉為主,摻雜蔬菜、蝦肉、粉絲等普通春捲材料。下油鍋前,蛋捲外刷蛋漿,炸後呈現凹凸不平的外皮。

和春捲一樣,蛋捲佐紅色酸甜醬或杏醬進食。

披薩[編輯]

 
 

披薩義大利語Pizza)其字義,根據字典上的解釋為:「混合著不同香品番茄起司烘焗而成的餅」,發源地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在全球頗受歡迎,世界各地都有披薩店。披薩的通常做法是用發酵的圓麵餅皮上面覆蓋番茄醬起司和其他配料,並由烤爐烤制而成。起司通常用馬蘇里拉起司(Mozzarella),也有混用幾種起司的形式,包括帕馬森起司(Parmesan)、羅馬乳酪(Romano)、義大利鄉村軟酪(Ricotta)或蒙特瑞·傑克起司(Monterey Jack)等。

據統計,在義大利大約有兩萬多間披薩店,全球最大的披薩連鎖店是美國必勝客達美樂披薩則是全美第二大披薩連鎖店。

 


歷史
[編輯] 

歷史文獻中最早描述的類似於披薩的食品見於古希臘那不勒斯的殖民地。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的第七卷中寫到:

Their homely fare dispatch'd, the hungry band
Invade their trenchers next, and soon devour,
To mend the scanty meal, their cakes of flour.
Ascanius this observ'd, and smiling said:
"See, we devour the plates on which we fed."
家常的飯菜上來了,飢餓的一伙人
瞬間便將它風捲殘雲地吞掉。
東西真的太少,連麵餅也沒被放過。
阿斯卡尼亞斯看了笑著說:
「看,我們把盤子也吃掉了。」

公元前3世紀羅馬的第一部歷史中提到:「圓麵餅上加橄欖油香料蜂蜜,置於石上烤熟」;以及「薄麵餅上面放起司和蜂蜜,並用香葉加味」。在龐培城遺址附近,考古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現今比薩店的房址。儘管上述的食品與今天的披薩很相似,然而現在披薩必須的兩種原料-番茄馬蘇里拉起司,當時還沒有傳到義大利地中海地區。番茄是16世紀由美洲傳入歐洲的,到了18世紀晚期,這種加有番茄的發酵麵餅已成為那不勒斯地區窮人的家常食品。

披薩逐漸為人們所喜歡,甚至吸引外地的遊客專程前往品嘗。1830年前,披薩都是由攤販或比薩烤房露天售賣,這時期的那不勒斯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比薩餐館:Antica Pizzeria Port Alba。

原料[編輯]

 
香腸橄欖披薩
 
拼盤比薩
 
義大利那不勒斯特色的瑪格麗特披薩,由馬蘇里拉起司番茄醬羅勒為材料,因含有白、紅、綠三色而被稱為「國旗比薩」

餅基[編輯]

混合麵粉、酵母、水、鹽、糖、油,揉搓成麵糰後醒一段時間,根據口味也可加入蒜粉、各種香料和起司。然後依所需大小擀成一個圓餅,也有技藝高超的工匠可以在空中用手甩出圓餅。不同種類的披薩的餅基厚度不同,典型的手甩比薩和羅馬比薩都很薄,這樣烤出來的餅底會很脆;而芝加哥式比薩的餅基就很厚。

起司[編輯]

常用馬蘇里拉起司,這種起司有很好的拉絲效果,切絲後撒在餅基上。

餡料[編輯]

披薩餡料非常豐富,一般是將各種餡料切碎後撒在起司上。常見的餡料有:

  • 鯷魚
  • 熏肉
  • 雞肉丁
  • 牛肉餡
  • 肉丸
  • 蘑菇
  • 橄欖
  • 洋蔥
  • 義大利紅腸
  • 辣椒
  • 香腸
  • 海鮮
  • 番茄
  • 番茄干
  • 其他各種蔬菜,如西蘭花,青椒
  • 水果,如菠蘿
  • 起司

烤制[編輯]

可以在石爐、磚爐中烤制,也可以按傳統的做法直接在燒熱的石頭上烤。在家庭里常放在烤盤上用電烤箱來烤。也有像BBQ那樣直接在火上烤。

比薩店[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