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 國 蛋 糕 的 典 故

貴族的蛋糕---長崎蛋糕 (Castella) - (日本)


十七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遠度重洋來到長崎,他們帶來的東西,例如玻璃、煙草、麵包等等對當地人來說都是新奇的玩意兒,為了建立彼此的友誼,這些外地人想了一些辦法來討好當地人,傳教士對貴族分送葡萄酒、對平民分送甜點,希望藉此傳播基督教。商人更是大量製造糕點在街中分送民眾。當時,一種用砂糖、雞蛋、麵粉作的糕點大受歡迎,日本人問:「這是甚麼東西?」葡萄牙人回答:「這是一種從Castella王國傳來的甜點」結果,日本人就誤將「Castella」當作甜點的名字流傳下來,這就是Castella的由來。

長崎蛋糕最早起源於荷蘭古國CASTELLA,貴族皇室做為國宴饗客或招待使節時,表達最隆重的敬意。 大約在十六世紀時傳入日本,當時的德川幕府採取鎖國政策,僅局部開放長崎等少數地點,做為外國船隊訪日的港口。 荷蘭商人希望進入日本做生意,特地面見天皇,並將荷蘭皇室招待貴賓的精緻蛋糕做為貢品,特殊的香甜氣息與滑細口感,立即博得天皇的讚賞。

天堂的滋味---提拉米蘇 (Tiramisu) - (義大利)


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有一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個意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家裏已經什麼也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準備乾糧,把家裏所有能吃的餅乾、麵包全做進了一個糕點裏,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提拉米蘇,Tiramisu,在意大利文裏,有“帶我走”的含義,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

皇室的美味---沙河蛋糕 (Sachertorte) - (奧地利)


沙河蛋糕起源於1832年,一位王子的家廚Franz Sacher研發出一種甜美無比的巧克力餡,受到皇室的喜愛。後來,在當時貴族經常出入的沙河飯店Sacher Ho-tel也以沙河蛋糕為招牌點心。然而它的獨家秘方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是一場爭議不休的甜點官司,一家糕餅鋪Demel號稱以重金買到沙河家族成員所提供的原版食譜,沙河飯店則堅持只有他們的蛋糕才是尊重創始者的傳統口味。儘管官司未解,但是沙河蛋糕獨特的巧克力餡與杏桃的美味組合卻早已傳遍全世界,被數以萬計的點心主廚不斷繁衍創作,成為代表奧地利的國寶級點心。

古樸的酥甜---史多倫蛋糕 (Stollen) - (奧地利)


數百年如一日,造型古樸,做法繁複,材料比例成謎,因此只有少數幾家老糕餅鋪的師傅會做。在奧地利,史多倫蛋糕物以稀為貴,身價不輸給沙河蛋糕。朝諾糕餅鋪是史多倫蛋糕神秘美味的源頭,據說它的味道、造型從十九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全部手工製作,只知道它的成分有杏仁、榛果、糖、巧克力和奧國獨特的圓餅(Oblaten),至於食譜、做法,在朝諾糕餅鋪裡也只有2個師傅知道。史多倫蛋糕酥甜迷人,餘味悠長,非嗜甜如命者無法多食。即使在朝諾老店,史多倫每年產量只有13000條。

法國的名品---撒哈蛋糕(法國)


據說是在1832年,由澳大利亞駐法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的專任主廚,法國籍的「撒哈」所發明的,當年16歲。因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嗜好甜食,每天都必須品嚐不同的甜點,結果「撒哈」試著將許多平常不常用於點心的食材加以組合,最後完成了這道「撒哈蛋糕」。後來在1876年,「撒哈」的兒子「愛德華」創立「撒哈HOTEL」,並與妻子安娜把這道點心加以發揚光大,成為法國著名的蛋糕之一。

年節的點心---木材蛋糕 (Yule log) - (法國)


“Yule其實是耶誕節的舊稱,從維京人到至今的冬季慶典。英格蘭傳統的耶誕節是在林子裡砍柴拖曳回去放置在壁爐內,從耶誕平安夜開始燃燒12天,這木材就叫Yule log(耶誕材)!

原本為法國人在度過耶誕節必備的應景年節點心。法國人在耶誕夜時,不管在哪裡工作的遊子都會趕忙回鄉團聚,就像中國人守歲一樣,有全家團圓守夜的習慣。當守到半夜的時候,通常會全家聚在暖爐前,一起吃木材蛋糕,配著咖啡或紅茶,一面驅趕寒意,另一方面也藉機聯絡家人間的感情。

櫻桃的鮮美---黑森林蛋糕 (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 - (德國)


1. 相傳古早以前,每當黑森林區的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製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也會非常大方地將櫻桃塞在蛋糕的夾層裏,或是一顆顆細心地裝飾在蛋糕上。而在打製蛋糕的鮮奶油時,更會加入不少櫻桃汁~而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黑森林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了!*

2. 據說德國有一個地方叫黑森林那裡最有名的就是咕咕鐘和黑森林蛋糕,而黑森林蛋糕的特色除了是巧克力為主之外裡面的櫻桃是用酒釀黑櫻桃也是那裡出產的 。

其實「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若翻譯成「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應該是較恰當。因為德文全名裏的Schwarzwaelder即為黑森林,Kirschtorte是櫻桃奶油蛋糕的意思。仔細研究黑森林,真的只是一種「沒有巧克力的櫻桃奶油蛋糕」。
雖然目前德國大部份的糕餅師傅在製做黑森林時,也會使用了不少巧克力,不過黑森林蛋糕真正的主角,還是那鮮美豐富的櫻桃。

皮囊裡的凝乳---乳酪 / 起司 (cheese) - (阿拉伯)


很久以前,一個阿拉伯人獨自橫越沙漠,他的唯一旅伴是一隻滿口大黃牙、滿嘴口臭和滿身壞脾氣的駱駝。橫越浩瀚大漠的路途遙遠又艱辛。幸好,這位阿拉伯佬攜帶著充足的食物。臨行前,他將新鮮牛奶倒進一個羊胃製成的皮囊裡。在漫漫旅途中,他打開皮囊一看,發現裡邊的牛奶已變成固態狀(即凝乳),和一汪液狀乳漿。

旅途歸來,阿拉伯佬把這項新發現告訴他那些朋友。四千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繼續製造乳酪,而且風行世界各地。因為鮮奶本身極容易腐敗,如果製成乳酪的話,不但可以保存良久,且所含營養也絲毫未損。

使牛奶變成乳酪,主要有兩種因素:首先,在這位阿拉伯佬的旅途中,沙漠豔陽的熱度不斷地照在羊胃皮囊上。其次,羊胃皮囊本身帶有凝乳酵素,能將牛奶緩緩消化成乳酪。即使在今天,製造乳酪的過程中,依然缺少不了凝乳酵素。目前為止,世界各地所產的乳酪種類已超過兩千多種。

無意的發明---起司蛋糕 (cheese cake)


有一位製作糕點的師傅在一次誤把發酵的酵母菌放到蛋糕中,因為忘了所以當他發現時蛋糕已上架出售,人們在食用過後發現味道奇好無比,所以就誤打誤撞的發明這個"起司蛋糕"。

神殿的奇蹟---巧克力 (chocolate) - (墨西哥)


巧克力籽最早是在距今3000年前墨西哥的神殿附近被發現,後來經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傳入歐洲,並且加以命名為『巧克力』,為改良他獨特的苦澀味並添加砂糖等香料來調味,同時,在提煉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可可粉這項副產品,這就是最初巧克力與可可粉的由來。

巧克力之所以會在歐洲廣為流傳是因為西元16世紀時,西班牙探險家 Hemondo Cortez將可可豆帶進歐洲,造成歐洲人喜愛的熱潮。17世紀時,藉由14歲的西班牙小公主與法王路易十四文定典禮,將西班牙的巧克力帶入法國巴黎宮廷,奠定巧克力與法國之間化不開的濃密情誼。從此法國、比利時和瑞士就成為製造巧克力的領導王國。

報紙上的名派---波士頓派 (Boston Cream Pie) - (美國)


*事實上不是派, 而是海綿蛋糕 (鬆糕)

名稱由來據說是在 1855 年,一份紐約報紙印了一份名為 pudding pie cake (布丁派蛋糕) 的食譜,這份食譜並沒有包含現今波士頓派特有的巧克力糖漿,然後在 1856 年一位名為 Harvey D. Parker 的人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 Parker House 餐館,菜單上有一道含有巧克力糖漿的布丁派蛋糕,據說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波士頓派。

中世紀的誕生---舒芙里 (Souffle) - (法國)


為什麼人們會發明這道讓人吃完後,反而感覺好像什麼都沒吃的舒芙里;這和當時貪婪無饜、欲求永不滿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當時富裕的老百姓們花在吃的時間比工作的時間多上好幾倍,往往三、四個人的餐會,十幾二十道菜,多得吃不完,吃到最後,賓客都僅意思意思地動動刀叉,淺嘗即止;宴會結束後,一整個下午,只聽見打飽嗝的聲音此起彼落,這個「下午打嗝」的社會現象維持了整整半個世紀,直到引起社會清流人士如此的蜚短流長方才告一段落:「連『虛無』也難逃物質化,並因過度膨脹而遭到倒塌的命運。」。

為了矯正敗壞的飲食風氣,廚師們特地運用無滋無味無重的蛋白,變化成這道虛無的美食;然而,廚師們又害怕過度膨脹的虛無物質主義,又將如預言一般,終將難逃坍塌的命運,所以千方百計地想讓舒芙里在送達客人食用之前,能保持優雅蓬鬆的原貌。

蓬鬆的口感---戚風蛋糕 (Chiffon Cake) - (美國)


蛋糕一般有海綿蛋糕/Sponge和戚風蛋糕/Chiffon Cake。Chiffon實指一種布料,類似絲t綢,但是沒有像絲綢般難保養,這就是喬其紗。因這款蛋糕的口感和組織特別柔軟,綿滑,所以就叫做ChiffonCake。海綿蛋糕完全靠打發蛋(全蛋或是分蛋)來形成蛋糕組織裡的孔隙,典型的海綿蛋糕里只有蛋、麵粉、糖。口感比較結實、綿密,吃的時候容易覺得噎喉嚨(和戚風相較來說)。

戚風蛋糕是改良的海綿做法,是一個美國廚師發明的,裡面除了蛋、麵粉、糖,還放了植物油、水(增加組織濕度,使口感蓬鬆且濕潤),但是因為麵糊比較濕、不 容易膨脹,所以要加BP幫助麵糊發泡、膨脹。戚風麵糊因為比較濕,烘烤時需要攀著烤模壁往上爬升,否則麵糊不會長高,蛋糕會扁扁的,組織也會有點硬、沒有孔隙。

長青的產品---瑞士捲 (Helvetic rolls) - (瑞士)


它是戚風蛋糕(sponge cake)的一種,最先由瑞士傳入美國,台灣是在民國50年代由"美國小麥協會"為了推廣美國的麵粉,才大力推廣此類糕點到台灣,由於推廣已久,所以在台灣是很普遍的糕點,幾乎每間西點麵包店必備的長青產品。它不是瑞士特產只不過台灣人最初發現它的地點在瑞士。

 

過生日的習俗

大蛋糕本身就有慶祝的意思,生日切蛋糕表示慶祝自己的生日。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已為人們熟悉,這一習俗據說源於希臘。

在古希腊,人們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慶典上,人們總在祭壇上供放蜂蜜餅和很多點亮的蠟燭形成一片神聖的氣氛,以示對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敬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疼愛孩子,古希臘人在慶祝孩子的生日時,也總在餐桌上擺糕餅,並在上面放很多點亮的蠟燭,且加進一項新 活動「吹滅燃亮的蠟燭」。他們相信燃亮的蠟燭具有神祕的力量,這時讓過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許下一個願望,然後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那這個孩子的願望就一定能實現。於是吹蠟燭成為生日宴上有著吉慶意義的小節目,以後逐漸地發展到在孩子還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會上都有吹蠟燭這有趣的活動。

生日吹蠟燭,應該說是西方人相信的傳統習俗,藉由吹熄生日蛋糕上的蠟燭,便可把以往每年所有的壞運吹走。所以生日蛋糕上的蠟燭,總和自己的年齡一樣數字 。生日當然不完全算最重要的節日,但對每個人來說,那天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天! 除了要很感謝辛苦生我們者的父母 ,也慶祝自己有幸來到這世上, 所以也就會有吹蠟燭及許願的形勢了。

海綿蛋糕

 

每每一想到蛋,麵粉,糖和奶油在攪拌混合烘烤後,就可以製作出質感外觀完全不一樣的蛋糕,

就不禁要佩服起發明蛋糕做法的人,不過蛋糕到底源起於何時何人,其實已經無法考證

海綿蛋糕英文名為Sponge Cake,乃是取其類似於海綿的組織質感,相傳海綿蛋糕起源於15世紀左右的西班牙,

當時因為西班牙致力於航海以拓展疆土,所以也將蛋糕的做法傳到了世界各地

最初人們在製作海綿蛋糕時,其實還不懂要將蛋打成蓬鬆柔軟的泡沫,

所以做出來的蛋糕口感並沒有像現在的海綿到高那麼鬆軟可口,後來人們逐漸董得要將蛋打發以改善蛋糕的質感,

一直到了18世紀之後,更發明了將蛋白與蛋黃分別和糖打發在混合,

然後再加麵粉拌勻的分蛋打發法,這也使得海綿到高的製作技術又前往跨了一大步。

 

長崎蛋糕

 

十七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遠度重洋來到長崎,他們帶來的東西,例如

玻璃、煙草、麵包等等對當地人來說都是新奇的玩意兒,為了建立彼此的友誼,

這些外地人想了一些辦法來討好當地人,傳教士對貴族分送葡萄酒、對平民分送甜點,希望藉此傳播基督教。

商人更是大量製造糕點在街中分送民眾。當時,一種用砂糖、雞蛋、麵粉作的糕點大受歡迎,

日本人問:「這是甚麼東西?」葡萄牙人回答:「這是一種從Castella王國傳來的甜點」

結果,日本人就誤將「Castella」當作甜點的名字流傳下來,這就是Castella的由來。

長崎蛋糕最早起源於荷蘭古國CASTELLA,貴族皇室做為國宴饗客或招待使節時,表達最隆重的敬意。

大約在十六世紀時傳入日本,當時的德川幕府採取鎖國政策,僅局部開放長崎等少數地點,

做為外國船隊訪日的港口。 荷蘭商人希望進入日本做生意,特地面見天皇,

並將荷蘭皇室招待貴賓的精緻蛋糕做為貢品,特殊的香甜氣息與滑細口感,立即博得天皇的讚賞。
 

 

史多倫蛋糕

 

數百年如一日,造型古樸,做法繁複,材料比例成謎,因此只有少數幾家老糕餅鋪的師傅會做。

在奧地利,史多倫蛋糕物以稀為貴,身價不輸給沙河蛋糕。朝諾糕餅鋪是史多倫蛋糕神秘美味的源頭,

據說它的味道、造型從十九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全部手工製作,只知道它的成分有

杏仁、榛果、糖、巧克力和奧國獨特的圓餅(Oblaten),至於食譜、做法,在朝諾糕餅鋪裡也只有2個師傅知道。

史多倫蛋糕酥甜迷人,餘味悠長,非嗜甜如命者無法多食。即使在朝諾老店,史多倫每年產量只有13000條。

 

舒芙里

 

為什麼人們會發明這道讓人吃完後,反而感覺好像什麼都沒吃的舒芙里;

這和當時貪婪無饜、欲求永不滿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

當時富裕的老百姓們花在吃的時間比工作的時間多上好幾倍,往往三、四個人的餐會,十幾二十道菜,

多得吃不完,吃到最後,賓客都僅意思意思地動動刀叉,淺嘗即止;宴會結束後,一整個下午,

只聽見打飽嗝的聲音此起彼落,這個「下午打嗝」的社會現象維持了整整半個世紀,

直到引起社會清流人士如此的蜚短流長方才告一段落:「連『虛無』也難逃物質化,

並因過度膨脹而遭到倒塌的命運。」。

為了矯正敗壞的飲食風氣,廚師們特地運用無滋無味無重的蛋白,變化成這道虛無的美食;

然而,廚師們又害怕過度膨脹的虛無物質主義,又將如預言一般,終將難逃坍塌的命運,

所以千方百計地想讓舒芙里在送達客人食用之前,能保持優雅蓬鬆的原貌

 

戚風蛋糕

   

蛋糕一般有海綿蛋糕/Sponge和戚風蛋糕/Chiffon Cake。Chiffon實指一種布料,類似絲t綢,

但是沒有像絲綢般難保養,這就是喬其紗。因這款蛋糕的口感和組織特別柔軟,綿滑,所以就叫做ChiffonCake。

海綿蛋糕完全靠打發蛋(全蛋或是分蛋)來形成蛋糕組織裡的孔隙,典型的海綿蛋糕里只有蛋、麵粉、糖。

口感比較結實、綿密,吃的時候容易覺得噎喉嚨(和戚風相較來說)。

戚風蛋糕是改良的海綿做法,是一個美國廚師發明的,裡面除了蛋、麵粉、糖,

還放了植物油、水(增加組織濕度,使口感蓬鬆且濕潤),但是因為麵糊比較濕、不 容易膨脹,

所以要加BP幫助麵糊發泡、膨脹。戚風麵糊因為比較濕,烘烤時需要攀著烤模壁往上爬升,

否則麵糊不會長高,蛋糕會扁扁的,組織也會有點硬、沒有孔隙。
 

瑞士捲

它是戚風蛋糕(sponge cake)的一種,最先由瑞士傳入美國,台灣是在民國50年代由「美國小麥協會」

為了推廣美國的麵粉,才大力推廣此類糕點到台灣,由於推廣已久,所以在台灣是很普遍的糕點,

幾乎每間西點麵包店必備的長青產品。它不是瑞士特產只不過台灣人最初發現它的地點在瑞士。

 

歐洲的蛋糕歷史較悠久,但可由一些文獻及傳


記裡面知道,早期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的航


海,殖民時代將類似小西點的點心隨著船員與


廚師帶到亞洲及美洲。另一方面由於歐洲盛行


皇室通婚,南歐一些公主的陪嫁當中除一些宮


女外也跟隨著皇室?用廚師,因此南歐的點心如


貝殼蛋糕、櫻桃派塔、咕咕霍夫、、、、等。


都是未來影響法國及歐洲其他地方點心文化的


因素之一。 隨著歷史的軌跡,雖然可感受到當


初的起源及背景,不過時代的演變及進步,蛋


糕不再是一種傳統及地方的代表,國於國距離


的縮短,資訊的發達,好吃的蛋糕,也可以倍


速的宣傳,創造出流行的文化,比方:蛋糕、巨


蛋蛋糕、、、、但是商品大量曝光及媒體過度


神化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蛋糕的精神,終究好吃的


點心可淵遠流長。 一個國家的進步除了經濟的


發展外文化面的充實也是不可少的。這個和我


到每一個國家時,由它們的蛋糕就可看出這個國


家的生活水平及文化素養。http://210.60.224.9/~s92/110/21/cake.htm


慕斯蛋糕最早出現在美食之都法國巴黎,最初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使之外型,色澤,結構,口味變化豐富,更加自然純正,冷凍後食用其味無窮,成為蛋糕中的極品。她的出現符合了人們追求精緻時尚,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滿足人們不斷對蛋糕提出的新要求,慕斯蛋糕也給大師們一個更大的創造空間,大師們通過慕斯蛋糕的製作展示出他們內心的生活悟性和藝術靈感,在世界西點世界盃上,慕斯蛋糕的比賽競爭歷來十分激烈,其水準反映出大師們的真正功力和世界蛋糕發展的趨勢。1996年美國十大西點師之一Eric Perez帶領美國國家隊參加在法國里昂舉行的西點世界盃大賽,獲得銀牌。由於他的名望,97年特邀為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夫人希拉裡50歲生日製作慕斯蛋糕。並邀請在白宮現場展示技藝,成為當時轟動烘焙界的新聞聞。


 

 

參考資料肉丸子麻麻提供參考~
  • 2007-11-29 14:26:52 補充

    カステラ
    蜂蜜蛋糕(由於カステラ以長崎有名,因此台灣許多店家直接譯為長崎蜂蜜蛋糕)

    由來Castilla一詞,是西班牙的某王國名,但此種蛋糕的始祖有可能是中國的馬來糕,或是沖繩的ちいるんこう(雞卵糕)。

    也有傳說是由荷蘭傳入,說法諸多,總之是日本獨特發展出來的蛋糕。

    形狀呈長條型,其實與海綿蛋糕並無明顯分別,一般認為口感較海綿蛋糕來得紮實。

    為了增加紮實口感,裡面會加入許多糖類。

    這大概是台灣翻譯成蜂蜜蛋糕的由來。

  • 2007-11-29 14:28:25 補充

    海綿蛋糕英文名為Sponge Cake,乃是取其類似於海綿的組織質感,相傳海綿蛋糕起源於15世紀左右的西班牙,當時因為西班牙致力於航海以拓展疆土,所以也將蛋糕的做法傳到了世界各地

    戚風蛋糕是在1930年,由美國人亨利.貝克(Henry Baker)首創,據說他依據分蛋式海綿但高的配方做法再加以調整,便發明了這種類似於分蛋式海綿蛋糕做法戚風蛋糕,但一直到1947年,亨利.貝克才將這種質料輕柔的蛋糕的獨家配方賣出,是人才得以有機會品嚐到戚風蛋糕,時至今日短短半個多世紀,以蔚為蛋糕主流之一

  • 2007-11-29 14:28:29 補充

    磅蛋糕起源於英國,據說是第一種被製造出來的奶油類蛋糕,也是歐美家庭中早餐與午茶的必備甜點,在飄洋過海到了美國之後,甚至被視為所有奶油類蛋糕的始祖,因為在製作技巧上遠不如海綿蛋糕或戚風蛋糕那麼複雜,所以古早傳同的奶油磅蛋糕口味其實和我們今日所嚐到的相差不遠

  • 2007-11-29 14:30:55 補充

    法國蛋糕的歷史

    皇冠蛋糕 

    故事發生在1671年。為了重新贏得路易十四的青睞,孔代王子在自己名下的尚蒂伊城堡大宴賓客,整個三天的宴會務必要給路易十四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保證宴會的成功舉辦,孔代要求他的管家弗朗索瓦‧瓦戴裡負責整個的組織工作。大批的僕俑開始為了這個盛大的宴會奔波忙碌。管家弗朗索瓦‧瓦戴裡更是絞盡腦汁把整個宴會分成了幾大主題,為每個主題精心策劃了對應的菜單。頭一天的餐點是常規的什錦肉和禽肉,第二天"狩獵",最後一天是魚。使得整場盛宴熠熠生輝的是太陽寶座的設計。

  • 2007-11-29 14:31:06 補充

    雷維阿坦,焰火,冰淇淋宴……所有人都為之傾倒,尤其是皇后的女侍從,安‧德‧蒙托西耶,正是在這次的宴會中瓦戴裡配製出了尚蒂伊乳膏,這種乳膏後來被廣泛的應用於很多法國糕點中。此款蛋糕是以餅乾碎和黃油作為蛋糕的基座,上面是一層以開心果醬為主要原料烤制的蛋糕,而在這層充滿香氣的開心果蛋糕上再鋪滿以杏醬、提子干、鮮奶油為原料的餡料,但奇妙的是這層餡料形成了一個圓環形,在這個圓環形的中間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時令水果,這款蛋糕頗受路易十四的喜愛,這次宴會後康德王子更加穩固了其在法國的地位。

  • 2007-11-29 14:31:42 補充

    馬扎然蛋糕 

    在法國的舊社會體制下,這種蛋糕出現在封建特權全盛時期,只有那些貴族的領主老爺們才有權享用這種點心,人們把這種蛋糕也叫做"國王蛋糕"。杏仁代表著不朽的功德,這在以前只有國王和大官顯貴們才享用得起,這與中國的杏仁有所不同。掰開杏仁吃下去,象徵著打開並分享一個秘密,因此杏仁是正門呈給國王的食品。

  • 2007-11-29 14:31:59 補充

    香酥的酥皮中夾著黃油、雞蛋和杏仁粉調製的餡料,這層餡料上還有一層切得薄薄的蘋果片,使本身具有鹹味的酥皮又有了點甜的口感,蛋糕面還嵌著小小的杏仁片,帶著植物特有的濕潤味道,咬下去卻又乾脆地碎裂,透明的冰糖散落著密密層層的酥皮,馬薩林蛋糕最難做的地方就是層層疊疊的酥皮,所以在每次出爐後蛋糕的大小會有些許偏差!由於是酥類的蛋糕,因此它不適宜存放過長的時間,否則會讓你的口感失去了香酥的感覺!

  • 2007-11-29 14:32:23 補充

    太陽王蛋糕 

    路易十四的"太陽王"(The Sun King)稱號,源於他以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神來象徵自己,來自於他對自己戰無不勝的自豪。就像太陽神阿波羅一樣,路易十四英挺、親切、精力旺盛、聰明過人。他愛好音樂藝術,品位出眾。他是出色的騎士、舞蹈家,還是著名的美食家和調情高手。凡爾賽宮不僅是當時歐洲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文化中心,從傢俱擺設、服裝、髮型,到音樂、戲劇都領先全歐洲。每位君王都夢想有座凡爾賽宮,過著像路易十四那樣的生活。 路易十四彷彿太陽,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 2007-11-29 14:32:41 補充

    宮中所有人的生活都像小行星一般,日復一日繞著太陽王週身的軌道運行。他對個人形象的維護,也建立在唯我獨尊的強烈意識中,一舉一動、顧盼盱衡間都必須展現帝王雍容華貴的氣質與龍驤虎步的氣派。不過再炫目的驕陽也有日薄西山的一天,太陽王的晚年在子孫相繼病歿與戰爭失利的噩耗中飽受打擊,景況淒涼。1715年9月1日,一代名王崩殂,享年77歲;在位期間長達72年,近代歐洲史上,無人可比。

  • 2007-11-29 14:32:54 補充

    太陽王蛋糕是由榛果碎、蛋白和黃油烤制的榛果蛋糕作為基座,上面鋪滿了厚厚的巧克力榛果奶油餡料,將烤得酥脆的榛果在紅棕色的糖漿中熬製,取出後榛果外就包裹著一層薄薄的糖片,在點心上裝飾這種榛果糖片可以增加蛋糕的香氣,在蛋糕裡夾入這種糖片可以改變口感。因其外觀如路易十四"太陽王"的標誌而得名。

  • 2007-11-29 14:33:14 補充

    皇家巧克力蛋糕

    太陽龐帕杜夫人是一個引起爭議的歷史人物,她曾經是一位擁有鐵腕的女強人,憑借自己的才色,龐帕杜夫人影響到路易十五的統治,同時,龐帕杜夫人對藝術的高雅品位使凡爾賽成為巴黎甚至歐洲時尚的代表,那些貴婦們無不競相模仿她的行為舉止、衣著服飾和凡爾賽的傢俱擺設。她喜愛藝術,尤其是音樂,她的興趣好惡影響到巴黎的音樂創作,如果不是她的庇護,拉莫不會獲得在巴黎的成功,法國歌劇也會隨著意大利歌劇的興盛而衰落甚至覆滅。龐帕杜夫人不僅擁有美貌,她還具備智慧和才華,她不僅是國王的情婦,還是王室的顧問和參謀,之所以能夠成為凡爾賽的靈魂,使風流成性的路易十五能夠眷顧二十年,直到去世,這光憑美貌是遠遠不夠的。

  • 2007-11-29 14:33:31 補充

    在法國歷史上,巧克力曾經長期作為貴族專用的奢侈品,這也許是法國巧克力長期都是貴族食品象徵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有如此多嗜吃巧克力的老饕的由來,因此法國巧克力的身價一直都很高,當然質量也很不錯。法國皇家貴族的巧克力蛋糕是一種細膩中又帶點粗曠的濃厚的純巧克力蛋糕。最底層是以杏仁為主要原料烤制而成的蛋糕,再上面是用巧克力和蛋酥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夾層餡料,這一層餡料使整款蛋糕在口感上有了另一種感覺,最上面當然是用巧克力、鮮奶油、牛奶調製的巧克力餡料。

  • 2007-11-29 14:33:47 補充

    如果我們相信奧賽德夫人所說的話,龐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經常使用數量驚人的各種巧克力點心,只不過是因為路易十五常常"不舉",她希望多吃些巧克力可以讓他"熱血沸騰"。

  • 2007-11-29 14:35:59 補充

    沙河蛋糕的歷史...原來早在1832年,皇室御廚發明了一款混合杏桃美味的巧克力蛋糕.細緻綿密的口感加上甜美香濃的滋味,深受當時皇室貴族的喜愛,之後更以御廚之名,將這份甜點命名為「沙河蛋糕」(Sacher Torte).

    參考資料http://blog.xuite.net/ayan/blog/10411139
  • 2007-11-29 14:36:14 補充

    隨著皇室的沒落,美味的甜點也流入民間.之後沙河飯店首先推出沙河蛋糕.緊接著德梅爾糕點店也推出同款蛋糕,由於大家都強調自個兒蛋糕才是得自御廚真傳.在爭執許久後不惜對簿公堂.最後沙河飯店獲得勝訴.從此只有沙河飯店賣的蛋糕才能冠上Orginal(道地)這字眼,其餘的都只能用Schokoladen Torte Sacher Art或是Sacher Torte(意謂沙河式的巧克力蛋糕).

  • 2007-11-29 14:47:36 補充

    黑森林蛋糕

    相傳古早以前,每當黑森林區的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製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也會非常大方地將櫻桃塞在蛋糕的夾層裏,或是一顆顆細心地裝飾在蛋糕上。而在打製蛋糕的鮮奶油時,更會加入不少櫻桃汁~而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黑森林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了!

  • 2007-11-29 14:48:00 補充

    所以黑森林呀,真的不是代表黑黑的意思啦。而黑森林蛋糕,更不是巧克力蛋糕的代名詞喔!黑森林是位於德國西南的一個山區,從巴登巴登Baden Baden往南一直到佛來堡Freiburg這帶,都屬黑森林區。今天即使來到黑森林,並不見得到處都能幸運地嚐到沒有巧克力的黑森林蛋糕,不過有機會在此地享受黑森林時,不妨細心留意蛋糕裏的小櫻桃,讓自己重新認識黑森林外,別忘了也感受一下那份藏於味蕾深處的新鮮感唷~

  • 2007-11-29 14:48:34 補充

    薑餅屋:

    相傳啊,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薑"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因此只捨得用在像是聖誕節、復活節這樣的重要節慶。把薑加入蛋糕、餅乾中以增加風味,並有驅寒的功用。久而久之,薑餅就成了與聖誕節關聯的點心。

    日後,在歐洲有一種"薑餅市集",市集中會因不同的季節提供不同形狀的薑餅。其中德國的紐倫堡更享有"薑餅之都"的美譽。在英國還流傳著一個傳說,未婚女子吃下薑餅,即能遇見理想的伴侶。

  • 2007-11-29 14:48:49 補充

    在賦與了聖誕節的氣氛之後,薑餅很快就被大家廣為流傳,成為聖誕節應景的點心。在12月6日聖尼古拉斯節時,法國北部和德國,教父、教母都會在這一天送各種形狀,如心星、人形的薑餅送給孩子們,或偷偷地放入孩子們期待的襪子內。

    漸漸地薑餅成為童話故事的素材,製作成各種造型的薑餅屋,而美國人更將薑餅屋的氣氛推到極至,成為深受世界各地迴響的薑餅屋。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