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亨利·大衛·梭羅[編輯]

 
 
亨利·戴維·梭羅

1856年採用銀版攝影法拍攝的一張肖像
西方哲學
19世紀哲學
出生  
學派 超驗主義
主要領域 博物學一神論
著名思想 廢奴主義拒稅公民的不服從拒絕兵役直接行動環境保護主義非暴力抵抗簡單生活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作家詩人哲學家廢奴主義者超驗主義者,也曾任職土地勘測員[1]他最著名的作品有散文集《湖濱散記》(又譯為《瓦爾登湖》)和《公民不服從》(又譯為《消極抵抗》、《論公民抗命》、《公民不服從論》)。《湖濱散記》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的隱逸生活,而《公民不服從》則討論面對政府和強權的不義,為公民主動拒絕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辯護。

梭羅的全部書本、散文、日記和詩集合起來有二十冊,其中他闡述了研究環境史生態學的發現和方法,對自然書寫的影響甚遠,也奠定了現代環境保護主義。他的文體風格結合了對大自然的關懷、個人體驗、象徵手法和歷史傳說,善感敏銳,且富饒詩意。[2] 他非常關注在險惡環境底下如何生存,同時他也提倡停止浪費、破除迷思,這樣才能體會生命的本質。[2]

除此之外,梭羅一生都是廢奴主義者,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逃亡奴隸法(Fugitive Slave Law)。他對公民不服從的見解影響了托爾斯泰聖雄甘地馬丁·路德·金

梭羅有時也被當作無政府主義者[3] 雖然《公民不服從》看起來不是要推翻政府,而是要改進政府,[4]但他在開頭卻說:「最好的政府一無所治;在人們準備好之前,那將是他們願意擁有的那種政府。」,暗示了他的無政府主義傾向。[4]

 


生平
[編輯] 

梭羅出生於麻薩諸塞州康科德[5]。1833到1837年年間,梭羅在哈佛大學修讀修辭學、經典文學、哲學科學數學

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優美的湖濱散記畔的次生林里,嘗試過簡單的隱居生活。他於1847年9月6日離開湖濱散記,重新和他的朋友兼導師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一家在康科德城生活。出版於1854年的散文集《湖濱散記》詳細記載了他在湖濱散記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

在不同時期,梭羅曾靠教書與務工過活。他曾經在家族鉛筆廠工作過,還發明了一種可以簡化生產、降低費用的機器。

梭羅曾經旅行到過科德角(Cape Cod)、阿基奧科楚科(Agiokochuk) 和緬因州的卡塔丁山(Mt. Katahdin)。其中的緬因州之行到過卡塔丁(Ktaadn)、車桑庫克(Chesuncook)和培諾伯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東支。

梭羅患肺病死於他的家鄉康科德城,並葬於馬薩諸賽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理念[編輯]

 
瓦爾登湖附近,梭羅的雋語刻錄在牌子上

"大部分的奢侈品和所謂的舒適生活,不僅可有可無,甚至可能會阻礙人類昇華。"

—— 梭羅[6]

梭羅除了推廣遠足和泛舟,也倡導保護自然資源。他也支持達爾文物種起源[7],在美國首開前列。雖然他並非素食主義者,但是以素食為主。他在《湖濱散記》裡寫道:"從實踐角度來講,我因為衛生而反對肉食。況且,在捕捉、清理到吃下肚,一條魚似乎不能填飽肚子。這是多麼微不足道而且多餘,實在得不償失。一點麵包和馬鈴薯就夠了,也不那麼齷齪,而且省事。"[8]

梭羅並不反對文明,也不完全接受自然,而是選擇結合自然和文化的田園生活。[9]

影響[編輯]

在世的時候,梭羅的政治文章並沒有太大的迴響,他的同代人視他為自然主義者,而不是激進分子。他畢生僅出版了《湖濱散記》和《在康科德河與梅里麥克河上一周》,兩本書的主題都和自然有關。[10]然而,他留給後世的作品影響了很多名人,包括像聖雄甘地約翰·甘迺迪馬丁·路德·金這樣的政治家,還有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

1906年,聖雄甘地在印度進行民權運動時,讀到《湖濱散記》。他為了反種族歧視和平反抗而入獄,在獄中他讀到《公民的不服從》,並且受到啟發。他為此發表了梭羅的書介,並稱梭羅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賢人。[11] 他後來說:"梭羅的理念對我影響很深,我採用了很多,而且向每一位爭取印度獨立的同胞推薦這本書。我甚至以《公民的不服從》來為我們的運動命名。"[12]

馬丁·路德·金在他的自傳裡提起,1944年他首次閱讀《論公民抗命》而接觸到非暴力反抗的概念。他在自傳裡寫道:

為了阻止奴隸制度的版圖擴至墨西哥,梭羅因反對這場不義之戰,拒絕繳稅而入獄。我由此知道了非暴力反抗的原理。他提倡不和惡勢力妥協的理念使我震撼不已,讓我一讀再讀。

我開始相信,不向惡勢力妥協是一種道德責任,就和行善一樣。沒有人比亨利·戴維·梭羅更傳神更熱誠地表現這個想法。籍由他的文字,見證他的為人,我們傳承了這一種具原創性的抗議方式。梭羅的教誨在公民運動中重燃,甚至比以前都還熱烈。梭羅倡導一個正直的人不應忍耐不義之事,而是要堅持對抗邪惡,無論場合地點,在全國各地的抗爭運動,其實都是梭羅理念的延續。[13]

著作列表[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