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樹

高玉樹
 中華民國第9任交通部部長
任期
1972年6月1日-1976年6月10日
前任 張繼正
繼任 林金生
臺北市第5、8、9任市長
任期
1954年6月2日-1957年6月1日
前任 吳三連
繼任 黃啟瑞
任期
1964年6月2日-1967年6月30日
前任 黃啟瑞
繼任 直轄市官派,任期延續
任期
1967年7月1日-1972年6月10日
前任 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官派首任
繼任 張豐緒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913年9月3日
Merchant flag of Japan (1870).svg 日治臺灣台北廳錫口支廳錫口區興雅庄
逝世 2005年6月15日(91歲)
臺灣 臺灣台北市
籍貫 臺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配偶 黃翠雲
學歷
經歷
  • 國防部聯勤總司令部第四十四兵工廠技術顧問
    (1952年-1954年6月)
  • 臺北市政府(省轄市第5任)市長
    (1954年6月2日-1957年6月1日)
  • 臺北市政府(省轄市第7任)市長
    (1964年6月2日-1967年6月30日)
  • 臺北市政府(直轄市第1任)市長
    (1967年7月1日-1972年6月10日)
  • 交通部部長
    (1972年5月29日-1976年6月9日)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72年5月29日-1989年5月31日)
  • 總統府資政
    (1989年6月-1996年5月19日)
  • 總統府資政
    (2002年5月20日-2005年6月15日)

高玉樹(1913年9月3日-2005年6月15日),臺灣臺北市興雅庄車層(今屬大安區延吉街)人,政治人物,早稻田大學機械學士,在臺灣戒嚴時期曾以黨外身份當選民選臺北市省轄市市長。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的第一位市長,前後擔任十一年台北市長,對台北市市政貢獻極多。台北市長卸任後歷任交通部部長、政務委員、總統府資政

民進黨元老、前黨主席黃信介年輕時曾為高玉樹助理。

 

戰前

高玉樹於1913年(大正二年)生於臺北市興雅庄車層地區。父系祖先來自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遷台第一世祖先高植甫在中國為高姓第二十九世,於清朝雍正末、乾隆初在台北淡水登岸,落戶北投[1] 曾祖父高挺定從事賣米生意,家境不錯,祖父高烏頭繼承父業,推動機械化取代手工,使高玉樹對機械產生興趣。

父親高清河與母親李市同年生,在十七歲時結婚。1920年(大正九年)高玉樹進松山公學校就讀。四年級時受到電器碾米的方法發明,祖父水車推動舂米無法競爭因此家道中落。母親帶著家人搬到蓬萊町租房子,1924年(大正十三年)轉入太平公學校。1926年(大正十五年)畢業考入台北工業學校電氣工學科。1931年(昭和六年)台北工業學校畢業,參加總督府遞信部考試失敗,由於錄取者皆為日本人,高深感歧視。

1933年(昭和八年),高玉樹赴日本留學,在東京打工維生,靠繪畫技術當製造工業公司技術顧問。1938年(昭和十三年)考入早稻田大學專門部,1941年(昭和十六年)畢業進大學部,因為與事務員衝突而被開除。在東京期間認識出身醫生家庭的黃翠雲,1941年5月結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擔任技術顧問,曾使用「河野道男」名字發表論文。

戰後

日本投降後,高玉樹擔任「東京台灣同鄉會」副會長,後來組織「日本華僑總會」,當上會長。後來因替在「澀谷事件」中的在日臺灣人爭取權益曾被國民政府以「戰俘疑犯」罪名從東京押到在上海看守所92天,成為「我日夜企盼、回到『祖國』懷抱的見面禮」[2]。但也因此避過二二八事件

台北市長

參選台北市長

1951年高玉樹參選台北市第一屆省轄市民選市長選舉,得到28,075票,以第二名落選,由國民黨暗中支持的黨外候選人吳三連當選。吳三連獲得92,061票,2月1日就職。

高則利用農復會留學計畫前往美國進修工程,研究冶金技術,參加工業經營講習。1952年9月回國後受懷德公司推薦擔任四十四兵工廠技術顧問。1954年競選第二屆民選台北市長,以無黨派背景擊敗國民黨全力支持的王民寧,以11萬票超出王1萬多票。當選台北市長,令國民黨跌破眼鏡。

曾任駐美大使的顧維鈞曾回憶「委員長和黨的領袖非常吃驚和失望」[3]。5月2日開票當晚廣播電台甚至未明確宣布當選人,僅謂「高某得多票數,仍在統計中」[4]

最後蔣介石裁定選舉有效,然而此次選舉也使國民黨中央黨部張其昀及省市黨部主委引咎辭職,導致每逢選舉成敗關係國民黨工的進退,為求勝選國民黨工開始不擇手段買票作票[5]

台北市長任內

1954年6月2日上午,高玉樹正式就職台北市第二屆民選市長。面對當時3萬多戶違建,高任內完成羅斯福路拓寬、開闢南京東路,並拓寬松江路重慶北路,並在中山北路上興建復興橋。也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最早公布財產的市長。1957年競選連任第三屆台北市長選舉,對上國民黨全力支持的台北市議長黃啟瑞,在開票過程中更出現多次停電引人起疑情況[6],最後黃以17多萬領先高的11多萬票。結束後高的競選辦事處貼出「君子不計成敗,公道自在人心」、「寧可光榮的失敗,不求不光榮的勝利」標語[7]

選後高玉樹擔任臺中駐台美軍顧問。有感於選風敗壞並未參與1960年台北市長選舉,黃啟瑞連任後市長任期也由三年改成四年。1960年與李萬居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於雷震案發生前後被控侵佔罪。

再任台北市長

1964年高玉樹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台北市長選舉,遇上國民黨的周百鍊、黨外的陳逸松等強敵,此次選舉被視為台灣地方自治以來選情最激烈的一次台北市長選舉,甚至被台北媒體稱為「世界大戰」。當時國民黨動用輿論、學校到民間團裡全力為周百鍊輔選,批評高玉樹的緋聞並抹黑高玉樹當市長時財產爆增。在4月26日投票當天開票時,更發生「計票突然無故停頓....後來才又恢復廣播」的疑似作票事件。[8]最後高玉樹以19萬1838票擊敗周百鍊的17萬6117票當選。

由於高玉樹黨外身分,被認為是台灣重要的黨外政治人物,也遭到國民黨政府猜忌。曾任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的彭明敏教授在回憶錄《自由的滋味》道:「我聽說安全單位已經決定,台灣如果發生動亂,有三個人要立刻毀滅,一個是台北市長高玉樹,一個是省議員郭雨新,第三個便是我。[9]

高玉樹的弟弟楊玉城過繼楊姓),曾任台北市議會議員、台灣省議會議員。1966年被指控涉及台北市政府工程處砂石假報銷案,然而在楊玉城的回憶錄即提及在法庭上看過「國民黨黨部」寫給檢察官公文,要求嚴辦,最後楊玉城入獄。1970年以人道理由減刑。高玉樹事後評論此事「國民黨在復興基地都如此作為,大陸怎會不淪陷呢?」[10]

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高玉樹續任台北市市長(省轄市時期民選二任,升格直轄市後官派一任),但已經呈現架空。1968年5月29日,高玉樹為自殺身亡的長子高成器與吳家小姐吳純純完成「冥婚」,是台灣有名的「冥婚」案例。1972年卸任。

交通部長

1972年蔣經國組閣,高玉樹以「協助十大建設」為由在蔣經國內閣中出任交通部部長。但實際上是明升暗降,從此高玉樹失去民意基礎。國民黨政府便順理成章派遣國民黨籍張豐緒接任台北市長。而高曾回憶則認為蔣經國「對我這個黨外的部長是有戒心的,不像他父親那麼看得起我」,蔣經國安排費驊當高的秘書長,「他信任費驊遠在我之上。」[11]。當台鐵萬華華山的路段由於平交道過多要進行改善時,高玉樹主張採高架,並寫信給蔣經國院長,最後卻仍改採地下化。事後由費驊的兒子借美國公司的招牌接下工程設計賺錢。[12]

高玉樹任內曾規劃將高速公路延伸到屏東,但卻因一個軍營地區所阻未能成行。後來台鐵縱貫鐵路海線發生事故,蔣經國就藉故撤換高玉樹。1976年轉任政務委員

卸任後

高玉樹在當時政治高度管制的戒嚴時期,以非國民黨本省人身分官拜至內閣閣員。李登輝陳水扁等兩位總統執政時,皆聘其為總統府資政

高玉樹曾與其好友林穆嚴律師登記參選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但因為連署人數不足而放棄[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