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七郎[編輯]

 
 
 
張七郎

張七郎(1888年-1947年4月4日),新竹州湖口庄海陸腔客家人(今日新竹縣湖口鄉人)。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日臺灣大學醫學院)畢業。曾任醫師、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花蓮縣議會議長。後在二二八事件中,與其子張宗仁、張果­仁被國民政府逮捕處決,父子三人同時遇難

簡介[編輯]

張七郎出身新竹湖口張六和家族,其父張仁壽,原為漢醫,與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醫師認識後,成為客家人中最早一批基督徒,設立湖口教會。

1915年,張七郎自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曾先後在基隆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服務。張七朗民族主義情緒濃厚,支持中國,居家只許家人說客家話,不准說日語。

後為紀念父親張仁壽,在淡水開仁壽醫院,兄長張逢年為中醫,早年在花蓮行醫,鼓勵張七郎來服務而定居鳳林(今花蓮縣鳳林鎮台灣東部最大的客家莊),醫院名稱依然是仁壽醫院。1921年抵鳳林開設「仁壽醫院」,成為花蓮名醫。

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臺灣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張七郎寫信要求三個在滿州國行醫的兒子回台,一同參與國民政府,建設台灣。1946年3月張七郎當選花蓮縣參議員且被推選為議長;同年當選制憲國大代表。但是張七郎由於臥病在床並未能參與制憲過程。1947年,曾被推選參選花蓮縣長,同年2月二二八事變爆發,張七郎曾被邀請參加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但因生病而未參加。4月1日,國民黨21師獨立團至花蓮清鄉。4月4日駐軍逮捕張七郎,與其三個兒子長子宗仁、次子依仁、三子果仁。次子張依仁因具備軍醫身份被釋放,而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父子三人,被押到鳳林郊外的公墓槍斃。

事後警備總部以「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因背叛國民黨國民政府、組織暗殺團,逮捕時反抗因而加以射殺」云云,­但是並未提出暗殺團的証據,現場也沒有反抗與打鬥痕跡,故當時無人相信­警備總部的詭辭。

張氏父子三人的遺族在鳳林的墓碑上刻著「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的文字,把遺族的悲傷、憤怒及無耐表露無遺。

時隔多年後,中研院學者提出,是被當時的花蓮縣長張文成(福建省龍岩縣人,閩南人)挾怨報復[1],但張七郎之孫張安滿並不認同,認為史料遭到操弄[2]

 

護國台灣神-張七郎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0-02-13

張七郎(1888-1947)
國大代表、花蓮縣議會議長、花蓮仁壽醫院創辦人。在當時「縣市長民選」的政策下,以高票獲選為花蓮縣縣長候選人,引起官府的注意,成為不幸的禍根。父子三人(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被羅織「背叛黨國、組織暗殺團」等罪名,遭受凌虐酷刑,一家三人不明不白地冤死。

生前濟世助人,卻死於雙手沾滿血腥的國軍…乃228醫界消失的菁英。

其父子博愛濟眾、仁心仁術之大愛醫德,視治病如治理國政般的用心,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Jol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