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明器[編輯]

 
 
 
香港李鄭屋漢墓出土的陶製明器

廁所明器是其中一種漢代流行的明器。

  

背景資料[編輯]

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1]。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2]之言。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3]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

何謂廁所明器[編輯]

漢代廁所明器,往往是和豬圈結合的豬廁,其可分為單廁與豬圈結合式和雙廁與豬圈結合式。

單廁與豬圈結合式[編輯]

這種廁所多架築於豬圈之上,廁內地板開有長方形便坑,下通豬圈,排泄物可由此落入圈內。有的廁所還在牆壁上開有小窗以通風。

雙廁與豬圈結合式[編輯]

往往建於長方形豬圈的兩側或對角,廁內有便坑分別下通豬圈,此類廁所的設計較第一類精巧。

居室明器[編輯]

 
 

居室明器漢代流行的明器之一。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1]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2]。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3]之言。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居室明器是模仿死者生前所居住的房屋而做的居室明器,這種明器又可分為三類。

  

單體房屋[編輯]

 
香港李鄭屋漢墓出土的陶製明器

這種房屋結構較為簡單,屋的形狀多為長方形,屋頂多為懸山式或囤頂,每個房間都開有方形、橫長方形、圓形或三角形等樣飾的窗子,應為普通百姓之居所。在古代,民舍居室多兼備生活、生產兩種功能,既可滿足居住的需要,又能從事紡織和飼養禽畜等生產活動。因此這類明器出土時,常常伴有磨房、廁所、豬圈等輔助建築明器出土[4]

樓院[編輯]

顧名思義,樓院是以樓為主體建築的院落形式。樓的高度約二至四層不等,多位於院落的中後部,而樓的旁邊則有用牆圍成方形小院。其屋頂多為四阿式設計,並以挑樑和斗拱承托,正脊中央有雀鳥等的花紋作裝飾,以樓院設計的講究程度來看,這可能是一些小地主的居所[5]

多個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編輯]

此類居室明器最為複雜,是由多個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四合院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以淮陽出土的西漢彩繪陶院落為例,該明器由院落和田園組成,院落為三進四合式,分為前院、中庭和後院[6]。前院正中有兩扇大門,旁邊有養馬廐、田地。位於中庭的正房較為高大,兩邊設有廂房。至於後院有較為矮小的房屋,可能是傭人的房間。另外,院落內建有倉房、廚房廁所、豬圈等設施,可謂五臟俱全。而中庭又設有一個舞台,上有六個伎樂俑正在表演。凡此種種,都足見此明器的擁有者必然是大地主或豪強。及至東漢中葉以後,土地兼併問題嚴重,豪強佔地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奢華,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就如《鹽鐵論.散不足》所言:「富者積土成山,列樹成林,台榭連閣,集觀增樓。中者祠堂屏閣,垣闕罘罳。」[7]而此時的居室明器自然也越來越複雜、華美。由此可見,漢代的居室明器可反映出死者生前的居住環境及其地位,對研究漢代各階層的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幫助。

明器
自古以來人類多相信人死以後會有來世,來世的生活也同現在一樣,食、衣、住、行樣樣不能缺少。因此,人死埋葬之時,要把來世生活的必需品預先準備,一齊陪葬,這些陪葬的東西都稱之為明器。

明器這個名詞,在禮記檀弓篇就解釋過:「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孫詒讓墨子閒詁則云:「明,謂明鬼神之實有。」其實明器之「明」,由日月兩字組成,日月者陰陽之謂也,明者實有溝通陰陽兩界之意也。後世直稱為冥器、鬼器、薦器或壽器者,都是明器的別稱。

檀弓篇又說:「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塗車是泥製的車子,芻靈是草紮的人,這是最早書上記載明器的情形。事實上彩陶時代的人類用的是彩陶器,再上溯至石器時代,則以石刀、石斧為明器,到了商周銅器時代,皇家貴族就以青銅鼎彝為明器,從出土的情形看當時甚至有以生人及車馬陪葬的情形。用芻靈、木偶、陶俑代替生人,在當時算是變通的辦法,而孔夫子卻以為面目機能過分相似,仍然含有用生人陪葬的意思,故有為俑者不仁之嘆,而加以反對。但是,從春秋戰國一直到秦代,木偶、陶俑的製作依然十分盛行,到了漢代,獨尊儒術,才開始實行孔子的意思,陪葬的制度則改為以實用器物為多,且禁用俑偶。當時的明器有陶器、漆器及玉器等,多數的器皿,且做成比實物為小的模型,計有樓房、?井、囷倉、磨坊、建築等,都合乎孔子所倡導,備而不可用之意,以示生死有別。

六朝至隋唐幾代,又變為以俑偶為主,且其製作維妙維肖,令人嘆為觀止。此與佛教的傳入關係甚鉅。宋以後造紙發達,陪葬除用金玉財物外,人物、器用、房舍等都以色紙裱糊,做成模型,焚化薦送。此制度延續至今不輟。(劉平衡)

 

 

明器

明器是仿照實物製成的殉葬品,也稱冥器、盟器,如房屋、亭閣、瓷俑、器物、動物模型之類。明器只供殉葬,而不能實用。《禮記•檀弓》篇說:“夫明器,鬼器也。” 它證明了墓主對墓地的所有權,明確昭示別人不得騷擾、侵犯。古時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死,並嚮往在另一世界繼續生活,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以物陪葬的習俗。

在夏商時代的墓穴裡就出土了陪葬的人、獸、日用器物及金銀玉器。戰國至漢代早期,厚葬之風甚盛,許多王公貴族死後往往將大批他們生前所用的奴僕、器物一同下葬。此時所用的明器嚴格來講沒有專門的特指,一般均是主人生前所用器具的實物。到了漢代後期,厚葬之風漸衰,人們逐漸領悟到“人死如燈滅”,用不上什麼實物隨葬品。模型明器作為漢代新興的成套隨葬品組合。所謂模型明器,是指漢代墓葬中常見的、一整套特點鮮明的隨葬器物,主要包括倉、灶、井、風車、碓房、圈廁,院落、樓閣、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基於這樣的認識,人們不僅用生時所喜好的文物陪葬,還出現了許多仿製的象徵性隨葬品,也就是採用替代品陪葬,如漢墓出土的各種農莊、陶樓、陶院落、陶豬舍、陶狗、陶壺等等,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露了當時的建築形式,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明器。而由於大量生產的結果,使得許多不是上層階級的人也負擔得起,所以陶製的陪葬品在漢代相當盛行。它們是漢代人對所期望有的“財富”的展現;而陶農莊、院落配以侍者、樂者、戲者、兵丁等人俑,則是漢人對當時豪強富足者生活的嚮往。

 

建築明器

陶製的陪葬品在漢朝相當盛行,大量生產的結果,使得許多不是上層階級的人也負擔得起。這些陪葬品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露了當時的建築形式。

四層閣樓

語音旁白漢代的地主在住宅的院落裡建造望樓是很普遍的,所以陪葬品中大多有發現四層閣樓<圖一>。

其特點為閣樓的每一層都有迴廊<圖二>,而且屋簷挑出的部份很遠<圖三>。為了將屋簷出挑,因此搭配了明顯的斗拱<圖四>,用以支撐屋簷。當時的斗拱有多種做法,甚至有雕為獸形的,變化相當多。

四層閣樓
<圖一>四層閣樓


<圖二>迴廊


<圖三>屋簷挑出


<圖四>明顯的斗拱

 
六角塔
語音旁白這座三層六角建築<圖一>型式的院落呈現長方形<圖二>,中間是一座三層的閣樓<圖三>,屋頂則是六角攢尖頂<圖四>,屋脊的中央放置了一隻朱雀,每一層中間開有一扇門<圖四>,而僅有在第二、三層中各放置了一個戴帽形狀的人俑。藉由這件出土文物,證實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有多角建築的技術了。 六角塔
<圖一>六角塔

<圖二>院落呈長方型

<圖三>中間是三層閣樓

<圖四>六角攢尖頂

<圖五>中間開一扇門

陶閣樓
語音旁白陶閣樓<圖一>是一座日字形的宅院<圖二>,院落屬於懸山檐式的建築,正堂為二層樓房,宅院開設了一扇正門,兩側則各開了一扇側門。另外一邊為面牆,牆上刻畫了各種人物,整座院落呈現前低後高的形狀,構成層次分明的外觀。這棟陶閣樓是當時南方廣東的住家形式,下面為豬舍,是中國早期合院建築的例子。
陶閣樓
<圖一>陶閣樓

<圖二>日字形的宅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