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編輯]

 
 

座標35°30′10.89″N 117°13′2.50″E

尼山
海拔 340 m(1,120 ft)
地點
地點 中國山東省曲阜市
座標 35°30′10.89″N 117°13′2.50″E
尼山建築群(含尼山林)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 曲阜市尼山鄉
分類 古建築
時代
編號 1-47
登錄 1977年12月23日

尼山,原名尼丘山,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城東南30公里,海拔340餘米。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有尼山孔廟尼山書院。還有祭祀叔梁紇的祠堂,與祭祀尼山神的毓聖侯祠。山下有尼山水庫。1977年,尼山建築群作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尼山孔廟、尼山書院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孔子的父母叔梁紇顏徵在尼山神祈禱後,生下孔子。

民間則傳說孔子出生後,因相貌醜陋,被顏徵在遺棄在尼山的夫子洞,老鷹老虎不但不敢侵害,還細心呵護。最後目睹這異像的顏徵在,立刻接回了孔子。

 

 

 

 

尼山

 
05/20/2005/16:34
華夏經緯網

  [尼山] 原名尼邱山,因避孔子諱而改名為尼山。位於曲阜縣城東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頂五峰連峙,惟中峰為尼丘。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揚遐邇。這裡,中峰東麓有孔子廟和尼山書院等建築物;另有五老峰、魯源林、智源溪、坤靈洞、觀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雲洞等所謂“尼山八景”。

  [尼山孔廟] 在尼山中峰東麓。《曲阜縣誌》記載:“周顯德(951——960年)中,兗州趙某以尼山為孔子發祥地,始創廟祀,”距今已一千餘年。宋仁宗時增建祠廟,立學舍、置祭田。元順帝時,又大行修建,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又重建。廟中殿亭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建國後又多次撥款維修。今廟圍垣繚繞,環植松柏,共有院落五進,殿堂五十多間,正門名欞星門,二門名大成門。廟主體建築為中間的大成殿,殿前有兩廡各五間,殿之東、西各有掖門。過掖門,殿後有寢殿三間,祀至聖夫人木主,兩廡各三間,祀孔子之子伯魚及孫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東、西兩側門連接兩旁跨院。東院前為講堂,後為土地祠,西院東側連接毓聖侯祠,且單成一院。西側為啟聖王殿和寢殿,係供奉孔子父母處。廟內外有元、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石碑約十余幢,是了解孔子出生地尼山及其建築群歷史沿革的重要資料。

  [昌平鄉] 在尼山之西約2.5公里的昌平山下。據《闕里志·尼山》記載:“尼山之西五里,史載孔子生昌平鄉即此;今名魯源村。”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陬邑大夫時,即居昌平鄉。尼山八景之一的魯源林,即指林木蔥郁的魯源村。魯源,即魯國源泉之義。村南為昌平山,山上有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所建昌平亭,今已不存。

  [尼山孔廟欞星門] 為尼山孔廟的大門。尼山孔廟依山而建,此門依地勢而修。前有石階十一級,使此門立於高臺上。門為石坊,係由八個雲紋石鼓夾抱的四根八棱石柱組成。柱頭飾華表與辟邪,坊楣正書“欞星門”三字,上飾寶珠雲焰。坊兩旁建以磚墻,分向兩旁。

  [尼山孔廟大成門] 欞星門北向偏東的大成門,為尼山孔廟的第二道門。門闊三間,頂山建築。其後連以高臺,正中直接連大成殿。門內有東、西二門,通往東西兩院。

  [觀川亭] 即孔子觀川處。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而孔子觀川的地點眾說紛紜。依元人虞集《尼山創建書院記》中說觀川亭在尼山孔廟的東南隅,建於元至元四年(1338年)。

  [尼山孔廟大成殿] 為尼山孔廟中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當時尼山書院山長彭*“以私錢草創堂宇”。而後,又“會同孔子六十五代孫、衍聖公倡率所屬及齊魯士大夫共成之”,“至元四年三月經始,秋八月告成”。殿闊五間,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前廊下四根八角檐柱平面磨光,遍鐫成減地平*小幅雲龍。雖為清道光時所建,但大鬥拱等方面仍有元代余風。當年殿內曾有孔子及四配塑像,左右兩廡祀二十哲及七十二賢木主。

  [尼山書院銘碑] 位於尼山孔廟大成殿前西側北頭。碑高3.2米,寬1.1米,為元惠宗後至元五年(1339年)立石,國子監助教陳繹曾撰,中議大夫浙西道肅政廉訪使任擇善篆,滕州知州李彥博書。內容為對孔子先世及其父母的讚頌,並對孔子所創道統進行讚揚。

  [元修尼山孔廟記碑] 位於尼山孔廟毓聖聖侯祠前西側。為元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正月立石。碑高2.5米,寬約1米,碑額篆書“創建尼山書院之記”八字。係元代翰林院侍讀學士張起*書,奎章閣侍讀學士虞集撰文,五十五代衍聖公孔克堅書。碑陰刻二十四行官儒姓名。此碑主要記述元朝至元三年重修尼山孔廟的情況 ,據記載,這次除修大殿、殿門、毓聖侯殿、學宮外,還修了觀川亭。廟修成後,又塑了孔子像,繪四配像,並修制了一些樂器及禮器。

  [毓聖侯祠] 位於尼山孔廟正殿西跨院內東側,獨成一小院落,前有毓聖侯祠門一間,院中毓聖侯祠一間,供奉尼山神。據《孔氏祖庭廣記》記載:宋仁宗以“崇崗秀阜,雲雨所出,儲否佑于商後,孕全氣于孔族,挺毓睿哲,為萬世師。當崇五等之封,俾均四瀆之秩。“遂于皇祜二年(1050年)封尼山神為毓聖侯,俾均四瀆之秩”。遂于皇祜二年(1050年)封尼山神為毓聖侯,春秋差官致祭。“毓”為產生、養育之意,“毓聖”即孕育聖人之意。毓聖侯祠建於何時不得而知。元人楊奐、虞集筆下均曾提及此殿,可見在元前已建此殿,元代至元年間修建尼山孔廟時又進行修理。另據《闕里文獻考》記載:“明弘治十三年,遷尼山神從毓聖侯殿近於尼山書院。”據此,在未遷之前,曲阜孔廟和尼山孔廟均建有毓聖侯殿,而後便只有尼山一處獨存。
 
  來源:中國曲阜網

責任編輯:(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