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革 (漢朝)

 

遇到盜賊,江革涕泣哀求。畫像出自葛飾北齋北齋漫畫》第八卷。

江革,字次翁,東漢齊國臨淄人。生卒年不詳,約是在東漢之前,卒於元和之後(87年)。官至諫議大夫。由於漢章帝的重視,「江巨孝」之稱在當時行於天下,為後人輯於《二十四孝》之一。

生平及孝行

自幼便失父,單獨與其母居。當時天下大亂,盜賊並起,江革背著母親四處逃難。在逃難期間,備經阻險,經常只能以採拾奉養其母。經常在遇到盜賊時,盜 賊欲劫去為盜,江革往往涕泣哀求,說其有老母當予奉養,由於言辭極其誠摯,每每感動遇盜賊,於是不忍犯之,也有給予指示避開兵亂的途徑,使得江革與其母在 亂中可俱得保全。最後江革輾轉到達下邳。

光武帝建武末年,江革與母歸鄉里。由於江革不欲車動搖過大,不使用牛馬,而親自挽車,鄉里稱之「江巨孝」。

太守嘗備禮召,革以母老不應。及母終,至性殆滅,嘗寢伏頤廬,服竟,不忍除。郡守遣丞掾釋服,因請以為吏。當時臨淄令楊音,曾特別於公眾場合設席表彰江巨孝,並親自送錢給作為其養親之用。

漢明帝永平(58年-75年)初年,舉孝廉為郎,在楚國為官,但皆不久,經常辭官而去。到了建初(76年-84年)初年,由太尉牟融舉為賢良方正,再遷司空長史。當時,漢明帝非常禮遇江革,任他為五官中郎將

即便後來江革因病辭官,漢明帝由於極思念他,曾下詔給齊相問江革的起居。

 

 

 

江革 (南北朝)

江革
出生 不詳
南朝宋
逝世 535年2月
南朝齊
職業 士族名流

江革(?-535年2月),字休映,濟陽考城(今河南省民權縣東),為南朝間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原創研究?]。好文辭,歷官八府長史,不屈服於權貴。

 

生平

江革幼年起就很聰敏,很早便顯現出才能和情思,六歲就能寫文章,父親江柔之很賞識他,曾說:「這個孩子必能興盛我們的家族。」九歲時父親去世,江革與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身旁無老師朋友指點,兄弟互相勉勵,讀書力學不倦。十六歲時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江革服喪完畢,與弟江觀一同去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試中名列前茅。南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都很欽重江革。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蓆子,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與寒冷,謝朓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臥具才離開。

司徒竟陵王聽聞了江革,把他引薦為西邸學士。二十歲時,江革舉南徐州秀才。後來,僕射江祏引薦江革為府丞

501年,梁武帝蕭衍賞識江革的文章很典雅,深深讚賞,因此屢屢重用江革。江革長期在一品大員、郡王的手下作幕僚,江革做官以正直自居,剛直不阿,勇於上表彈劾豪權,一無所避,民安吏畏。江革歷官八府長史,四王行事。還擔任過尚書左丞、司農卿御史中丞、少府卿、都官尚書、度支尚書等中央機構高官,三次任郡守,卻家徒四壁,身旁沒有妾小和侍候的丫環,因此為世人所敬重。

江革由東州調往中央任職,離任時所贈的禮物一概不收,獨自一人乘一艘小船離任。因船身太輕行駛不穩,江革從江邊搬上了十多塊石頭壓船,其為官之清廉令人嘆服。江革任鎮北豫章王長史廣陵太守

後來,隨府王鎮守彭城,彭城失守,江革乘船而回,卻被北魏所俘獲,魏徐州刺史元延明聽 聞過江革的才氣,對他厚加接待。江革推託腳有毛病,不向他施禮參拜。元延明命令江革作丈八寺碑和祭彭祖文,江革以拘捕日久,沒有心思為由推辭。元延明又反 覆逼迫他,江革厲聲說道:「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以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元延明無法使他屈服就取消杖刑,每天只給他僅能保存性命的糙米三 升。當時,魏帝請求梁朝讓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於是就釋放江革還朝。皇上下詔說:「廣陵太守江革能夠臨危不懼,可升任太尉臨川王蕭宏的長史。」被放還後,梁武帝親自為其設宴,席間稱讚江革道:「今日始見蘇武之節。」

535年2月,江革逝世,諡為「彊子」。有集二十卷,流傳於世。

家族背景

  • 江齊之,江革之祖,宋尚書金部郎。
  • 江淹,江革是他的族侄。
  • 江柔之,江革的父親,齊尚書倉部郎。
  • 江觀,江革的弟弟。
  • 江行敏,江革的長子,好學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早死,有集五卷。
  • 江德藻,江革的次子。
  • 江從簡,江革的第三子,少有文情,十七歲時作採荷詞以刺敬容,為當時所賞。歷官司徒從事中郎。侯景亂,被任約所害,子兼叩頭流血,乞代父命,以身蔽刃,遂俱見殺。

評價

  • 梁書》作者姚思廉:「江革聰敏亮直,亦一代之盛名歟。」
  • 《南史》作者李延壽:「江休映之強直,並加之以學植,飾之以文采,其所以取高時主,豈徒然哉。」
  • 八德故事  

    江革負母

    《德育故事》白話解

     

    東漢初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敗,導致戰爭頻繁,天下大亂。當時,臨淄有個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從小失去了父親,家裡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盜賊不僅搶財物,還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著他們入夥。江革為了避亂,乾脆背了母親棄家出走去逃難。母親年邁,腿腳不方便,為了儘量減少母親的顛沛流離之苦,江革整天背著母親奔波。

    俗 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江革背著母親,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長途跋涉,一般人寧願少帶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親雖然年老 體重較輕,但走一段長路之後,江革往往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兒子,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著母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 兒心裡很歡欣,感覺自己很有福,可以隨時侍奉母親,所以就會越走越有力氣。

    走著走著,母親渴了,江革馬上到處討水給母親喝;母親餓了,他竭盡所能為母親準備可口的食物;天色將晚,他想方設法找住處,使母親能踏實地安歇。在倉皇逃難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親的安全,全然忘記了自己的飢餓和疲勞。

    在逃難的路上,許多人見到江革都肅然起敬,但也有少數人對他不理解,因為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中,一個人連逃生都很難,更何況背負著白髮蒼蒼的高堂老母。無論是稱贊還是譏諷,江革都淡然處之,在他看來,一個人活在世上的頭等大事是孝順父母,別人的評價無足輕重,不用放在心上。

    逃 難當中,江革多次遇到盜賊,想要把江革劫去。每當面臨這種情形,江革便會在盜賊面前苦苦的哀求,痛哭流淚,對盜賊講:我從小失去了父親,孤苦伶仃,是母親 茹苦含辛,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沒有母親,哪會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隨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親,兵荒馬亂,舉目無親,母親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度過餘生。 懇請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沒有人奉養,能放過我們。

    盜 賊看到江革如此誠心誠意的哀求,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所以也不忍殺他,更不忍把他劫走。就這樣,江革屢次感動盜賊,化險為夷。可見人之初,性本善,天下 無不可化之人,淪為盜賊也不是他們的本性,都是因為一時之亂,為環境所迫。如果能夠喚醒他們本性裡的孝順,盜賊也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後 來盜賊被平息了之後,江革背著母親,千里迢迢流落到江蘇省下邳縣,在這裡居住下來。在舉目無親的異鄉,江革非常的貧窮,衣不蔽體,也沒有錢買鞋子穿,打著 赤腳為別人當傭人,賺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即使賺的錢這麼少,但是江革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物品來孝養母親。凡是母親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沒有一樣缺 乏,母親需要用的、想要吃的、要穿的,盡最大的努力,沒有一樣不替母親辦到。江革所做就如《孝經》所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後來,江革的母親去世了,他非常的哀傷,在廬墓之間大聲地哭泣,就像找不到父母而無依無靠的孩子一樣。他的哀慟逾恆,超過一般的常人,感動了鄰里之人。整整三年,江革結廬住在母親的墳旁,因為他摯誠地思念母親,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願把孝服除去。

    三年的服喪期滿,他還不忍脫去孝服,感動了地方的父母官派人去安慰他,又舉薦他做了孝廉。但是江革淡泊名利,屢屢拒絕做官的機會,後來皇帝還聘他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做了不久,他就辭官去了。

    皇帝非常思念江革的為人,最後指派朝廷一定要年年慰問江革,雖然他已辭官,還是由朝廷來供養他一生所應得的俸祿。因為江革的孝行足以為天下的楷模。可見一個人能行孝,他影響所及有多廣、多深、多遠。

    在 亂世當中,江革行孝的確比一般人要艱辛困難。兵荒馬亂之中,妻離子散的比比皆是,一家人分散,骨肉分離,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江革背著母親,每逃難到一 處,內有母親要照料、要保全,外又有盜賊在行搶,一日三餐都相當的困難,更怕有盜賊來抓走他,所以他是在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

    但是江革盡了最大的力量,終於能保全自己身體的安危,而且還能保護他的母親。即使在這麼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仍然可以克盡為人子的孝道,實在是難中之難。所以後人稱頌他:挽車極勞古,逃賊最間關。太息江巨孝,能為人所難。

    孝子忠臣,可以像日月一樣永恆地照耀世間。江革在這麼艱困的環境當中還能脫險,為母親做最好的孝養。由此可見,環境的好壞並不足以影響孝子的心,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心,任何環境我們都可以做到孝親、敬親。

    大方廣編輯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