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的真相(一):鱈魚的歷史與戰爭

數十年來,鱈魚餵飽了西方國家,促進了北美洲的發展。對於仰賴鱈魚為生的人,它是比黃金更珍貴的寶藏。戰爭為它而起,革命因它而興。在世界歷史的發展中,鱈魚佔有不為人知的一席之地。

鱈魚學名Gadus,俗稱Cod,是西方人愛吃的一種海魚,早於17世紀,當時在北美洲的移民已將鱈 魚曬乾後輸往西班牙、葡萄牙及英國等地出售。由20世紀起,隨著電冰箱的發明,鱈魚多以急凍魚塊出口。鱈魚的魚肉為雪白色,肉質嫩滑結實而味淡。而鱈魚肝 臟亦含大量維他命A及維他命D,故經常被用作提煉魚肝油。

鱈魚曾在英國與冰島之間引發了三次戰爭,令人驚訝的是,龐大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竟然敗給了小漁船改造的冰島炮艇,世界老牌海軍強國連續輸掉了這三場戰爭。

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對鱈魚的需求越來越大。當時,歐洲的鱈魚產區主要集中在冰島海域,許多國家的漁船加入了瘋狂的捕撈大軍,冰島人越來越擔心自己賴以生存的鱈魚資源將會在濫捕中遭到徹底破壞。

(一)第一次鱈魚戰爭

1944 年冰島從丹麥統治下獨立後,決定靠自己的鱈魚資源來建立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冰島政府連續幾次擴大領海範圍,並在1958年宣佈要把領海擴大到12海浬 處,以保護魚類資源。1958年8月30日是冰島要求其他國家船隻離開的最後期限,除了英國的拖網漁船,各國漁船都離開了12海浬界限。為保護自己的漁 船,英國皇家海軍派出了37艘艦艇,約7000名士兵。英國艦艇和士兵基本都參加過二戰,作戰經驗豐富且來勢洶洶。而冰島只有一些由陳舊的漁船改裝而成的 土炮艇,數量少不說,武器也十分簡陋,戰士則是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警察和普通百姓。加上冰島的人口還不足30萬,英國人認為冰島人肯定不會進行抵抗。雖然 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英國,但冰島人卻勇敢地捍衛著自己國家的利益,不惜開炮驅逐來犯的英國漁船,歷史上著名的鱈魚戰爭終於爆發。為了不過度刺激英國,冰島 艦艇雖向英國船開了炮,卻刻意避免傷到船員。英國考慮到冰島是北約成員國,如果搞得過火會引來美國干涉,不敢對冰島大動干戈。結果英國漁船在冰島人的干擾 下幾乎捕不到魚。英國不得不開始與冰島談判。1961年,英國承認了冰島的12海浬領海線,但冰島表示未來仍要進一步擴大,並禮節性地給了英國三年的調整 時間。

(二)第二次鱈魚戰爭

1971年3月,冰島再次宣佈,禁漁界限擴大為50海浬。英國對於冰島這種得寸進尺的行為忍 無可忍,雙方再次爆發戰爭。在為期一年的衝突中,冰島艦艇和漁船用割斷漁網,炮轟船隻的方法驅逐外國漁船,共有69艘英國漁船嚴重受損。英國政府對此大為 惱火,派出7艘主力戰艦對冰島進行恫嚇。但冰島毫不讓步,甚至揚言要和英國斷交。此時,北約組織意識到了衝突的嚴重性,開始對英國施壓,英國只好讓步。


英國在戰爭中出動的主力艦艇

(三)第三次鱈魚戰爭

1974 年,冰島鱈魚捕獲量大幅下降。為保護有限的漁業資源,冰島宣佈擴大禁漁界限到200海浬。1975年12月,英冰兩國再次開戰,衝突持續了五個月。與此同 時,歐洲共同體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調停,但英國人卻仗著自己強大的海軍,堅決不讓步。1976年2月,歐洲共同體終於在等待中失去了耐心,公開宣佈歐洲各 國海洋專屬經濟區界線定在200海浬。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英國最終服輸了。

鱈魚的真相(二):瀕臨絕種的鱈魚

鱈魚原產於從北歐至加拿大及美國東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目前鱈魚主要出產國是加拿大、冰島、挪威及俄羅斯,但鱈魚已被列入瀕危魚種,撈捕量被嚴格限制。

根據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預測,全球鱈魚的數量過去三十年已減少百分之七十以上,濫捕和其他威脅可能讓這種魚類在十五年內徹底絕滅。此外,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在針對 全球最大鱈魚漁場北歐巴倫支海的報告中提出這項警告,它的依據是全球漁獲量由1970年的三百一十萬公噸減少至2000年的九十五萬公噸,減少幅度驚人。


正瀕臨絕種的鱈魚

據2006年十一月十三日美國《時代》雜誌刊載,過去三十年來,各捕魚國家已把許多種魚類捕到將近絕種。首先快要絕種的魚類是大西洋鱈魚,過度捕捉已改變了海洋的生態,目前只剩下不到原先一成的大西洋鱈魚繼續面臨人類的捕捉。

繼 1992年紐芬蘭臨近海域鱈魚數量下降而劃定海域限制捕撈后,1999年12月歐盟的漁業部長們又作出了10年來最大幅度的捕撈限額削減,其中因數量劇減 而成為焦點的鱈魚,在那次年會上禁止英國和愛爾蘭的漁民在愛爾蘭海峽捕鱈魚,只允許他們保留在捕撈其他魚類時無意捕到的鱈魚。

到2000年年底,鱈魚在北海數量減少的趨勢已經不可扭轉。80年代北海的鱈魚捕撈量為每年30萬噸。2000年的捕撈量雖被限定為8萬噸,但實際捕撈量只達到5萬噸。換言之,北海鱈魚的捕撈量已只有20年前的1/6,因此北海大部分地區被禁止捕撈鱈魚已不可避免。

2001 年年中,歐盟關閉了北海一大片海域以保護鱈魚產卵這樣的嚴格措施。2001年12月,主管歐盟各國漁業的部長們在布魯塞爾又聚會長達26小時,才完成了第 二年的削減捕魚配額。在這次會議上歐盟漁業委員會幹事長Franz Fischler警告說,北大西洋漁場中一些主要魚類,諸如鱈魚和狗鱈,已經瀕臨滅絕,因而呼籲各國要以理性戰勝感情。

直至2006年 10月,歐美十九個國家的科學家們就曾發出過立即全面禁止在北海、愛爾蘭海、蘇格蘭西部海域和丹麥的斯卡格拉克海峽捕撈鱈魚的建議。這個由歐洲、美國和加 拿大等19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組織「國際海洋利用委員會」(ICES)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經過幾十年對鱈魚的濫捕以及缺乏對鱈魚繁殖加以保護,英國沿海地 區的鱈魚正瀕臨絕種。

事實上環保主義者和漁業行業協會間一直針鋒相對。科學家們說,鱈魚一般要六年才成熟,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鱈魚都在兩 歲以下、還未能繁殖后代時就已遭到捕撈,以致鱈魚的數字在過去20年裡一直處於最低數量水準。他們認為早就該禁捕,現在這麼做只是亡羊補牢而已,還遠遠不 夠。但麻煩的是,在目前鱈魚數量如此少的情況下,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很難使鱈魚數量回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