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亡率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系中国古代经典《道德经》第80章的部分内容,全章内容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原文无句读)。


中国道教太极图(阴阳互动)

人与人之间至死不互相来往。
语境释义[编辑]

 

《道德经》作者老子的仙像--神话仙人太上老君化身


对于一个疆土较小、国民较少的国家来说,要努力通过以道德文化建设为主,使国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使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达到高度统一。让国民忘记互相倾扎、争斗和战争,就算有武器也没有人会用它去伤害别人,就算有士兵也不会去行军打仗;让国民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不要轻意为了暂时的利益就不顾生命危险而往死地;要努力使国民饮食温饱、衣着得体美丽、风俗人情快乐高雅、居住地方安全宽敞、身体状况自然健康,这样国民就会恢复朴实、纯正、勤劳、友爱的自然本性,在和谐社会中,国民会认为自己过着健康、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会象爱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如果管理的这样好,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和谐并得到最大满足,相邻的国家就算很近,国民虽然友好往来,但是从来不会想着要离开自己的家园,而迁居他国。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9a68bb01008jv8.html
现实影响[编辑]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于现实生活中常被断章取义,即取其字面直观含义而弃其整体逻辑环境,由此而生消极面并遭致批判。
哲学及宗教意义[编辑]

通观“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治国思想,远离现实。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日益走向融合,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老子的治国理念缺乏现实基础。
政治意义[编辑]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反映出在老子思想中,国家政通人和的理想局面。
为求壮大声势一味融合,更易形成内部对立,比较之下少数人的特权建立在多数人的辛劳上,国家虽是壮大,人民却充满更多不满。现代国家当中最快乐的国家,反而都贴近老子所形容的小国方式,由此可见鼓吹大国融合才是过于理想化而看不清现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