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著名旅游家、地理学家徐弘祖的旅游日记,去世前托其外甥季梦良整理原稿,后由季梦良、王忠纫将游记手稿编辑成书。由于明清之际战乱,多有散失,残余篇幅由后人辑编成册,共20卷,根据许多其他人,如他的朋友,家人的墓志铭,后来游记中和其他材料的记载,可以推知散失的部分。最近发现浙游至粤西游旧钞本五册,题名《徐霞客西游记》,所记日数、字数均较世传本为多,有原编者季梦良的题识(1642年),应是季编本的残存部分。
徐霞客自22岁(1607年)新婚那年开始旅游,直到去世前一年(1640年),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
目录 [隐藏]
1 年表
2 成书经过
3 影响
4 注释
年表[编辑]

1607年,开始旅游,母亲为他制远游冠,游历太湖泛舟,登东西洞庭山,游记缺失;
1609年,“历齐、鲁、燕、冀间,上泰岱,拜孔林,谒孟庙三迁故里,峄山吊枯桐”,游记缺失;
1613年,入浙,从曹娥江独走宁波,渡海游落迦山,游记缺失。从3月30日开始是游记第一卷,游天台山,游雁荡山。
1614年冬,游金陵(南京),游记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黄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1617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没有旅游;
1618年,再游黄山,庐山;过波阳湖;年底续娶第二位妻子;
1619年,妻子生子,没有旅游;
1620年,游浙江仙游九鲤湖,试钱塘江潮;
1621年- 1622年,母病危,没有旅游;
1623年,游嵩山、华山、太和山(武当山),开始游记第二卷;
1624年,陪母亲游荆溪、勾曲(在浙江),没有游记;
1625年- 1627年,母亲去世,守孝,没有旅游;
1628年,游福建;
1629年,游北京、天津蓟县盘山,游记缺失;
1630年,再游福建;
1631年,没有旅游;
1632年,游天台山、雁荡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恒山;
1634年-1635年,长媳生长孙,次子娶妻,没有旅游;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从浙江旅游至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年没有回家,游记中第三卷到第19卷都是这四年的游记,每日都有记载,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诗文,其他人写的序等。
1641年,回到家中病逝,时年56岁。
成书经过[编辑]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云南得病,双足不能行走,由当地知府用轿子送返江苏江阴,去世前托其外甥季梦良(字会明)整理原稿,季梦良又转托友人王忠纫进行整理,不久忠纫赴任福州,仍将原稿交还徐霞客长子徐屺。崇祯十四年三月宜兴曹骏甫到马镇吊祭,顺便把原稿借去誊录,成为《游记》原稿的第一个抄本[1]。原稿逾年奉还,徐屺把原稿仍交季会明整理。季氏于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录完一遍,“因地分集,录成一编”,并作一序。他第二年去世后,清军进攻江阴时,季梦良帮助守城,全家被杀,《游记》手稿大部分被焚于兵火,季会明、徐李寄收集残存的抄本以及“宜兴曹骏甫稿本”再编辑成《徐霞客游记》,清初吴江人潘耒为《徐霞客游记》作序。1980年褚绍唐、吴应寿又对此书进行整理、校点。
影响[编辑]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一生除了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外,几乎没有停止旅游,并详细记录途中所见,是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钱谦益肯定《徐霞客游记》“皆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推其为“古今游记之最”[2]。《徐霞客游记》自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版到1985年朱惠荣校注本[3]。已出版38次,相关的研究论文有139篇[4]。
2011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5]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徐霞客游记
注释[编辑]

^ 季梦良在第二次整理《游记》时称:“骏甫亦好游,慕霞客之高,闻变,诣吊。已葬,拜墓而去。后又来,欲求遗书校录。为刊刻计,子依以原稿付去。逾一年而返赵,云已誊录。今其集必全”。
^ 钱谦益:《徐霞客传》
^ 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 唐锡仁、杨衡文:《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第234—24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 "中国旅游日"定为5月19日 为《徐霞客游记》开篇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