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通賦
 
 
同义词条:幽通赋
 
  班氏家族是西漢末年遷居安陵縣的。班固繼承父親班彪的遺願,從東漢明帝永平初年開始在安陵編撰《漢書》。班固在安陵所寫的《幽通賦》是其家族盛衰的陳述,更是他發憤著述的誓詞。班固,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曾修漢書。

原文


  序

  衛靈公太子蒯瞆好帶劍,長一丈。公諫,乃作短劍,長一尺。公知不可以傳國,乃逐之。(《韋鈔》一百二十二引班固《幽通賦序》)

  系高頊之玄胄兮,氏中葉之炳靈。飖颽風而蟬蜕兮,雄朔野以颺聲。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謠。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懿前烈之純淑兮,窮與達其必濟。咨孤蒙之眇眇兮,將圮絕而罔階。豈餘身之足殉兮,違世業之可懷。靖潛處以永思兮,經日月而彌遠。匪黨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

  魂煢煢與神交兮,精誠發於宵寐。夢登山而迥眺兮,覿幽人之仿彿。攬葛藟而授餘兮,眷峻穀曰勿墜。吻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猶未察。黄神邈而靡質兮,儀遺讖以臆對。曰乘高而臚神兮,道遐通而不迷。葛綿綿於樛木兮,詠南風以爲綏。蓋惴惴之臨深兮,乃二雅之所祗。既訊爾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盍孟晉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

  承靈訓其虛徐兮,鎶盤桓而且俟。惟天地之無窮兮,鮮生民之晦在。紛屯邅與蹇連兮,何艱多而智寡。上聖迕而後拔兮,雖群黎之所禦。昔衛叔之禦昆兮,昆爲寇而喪予。管彎弧欲斃仇兮,仇作後而成己。變化故而相詭兮,孰雲預其終始!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栗取弔於逌吉兮,王膺慶於所戚。叛回穴其若茲兮,北叟頗識其倚伏。單治里而外凋兮,張修襮而内逼。聿中和爲庶幾兮,顏與冉又不得。溺招路以從己兮,謂孔氏猶未可。安慆慆而不萉兮,卒隕身乎世禍。游聖門而靡救兮,雖覆醢其何補?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盜亂爲賴道。形氣發於根柢兮,柯葉匯而零茂。恐魍魉之責景兮,羌未得其雲已。

  黎淳耀於高辛兮,羋強大於南汜。嬴取威於伯儀兮,薑本支乎三趾。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東鄰虐而殲仁兮,王合位乎三五。戎女烈而喪孝兮,伯徂歸於龍虎。發還師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震鱗漦於夏庭兮,匝三正而滅姬。巽羽化於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道修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胥仍物而鬼諏兮,乃窮宙而達幽。媯巢薑於孺筮兮,旦筭祀於契龜。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衛名諡於銘謠。妣聆呱而劾石兮,許相理而鞫條。道混成而自然兮,術同原而分流。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隨行以消息。斡流遷其不濟兮,故遭罹而嬴縮。三欒同於一體兮,雖移易而不忒。洞參差其紛錯兮,斯眾兆之所惑。周賈盪而貢憤兮,齊死生與禍福。抗爽言以矯情兮,信畏犧而忌鵩。

  所貴聖人至論兮,顺天性而斷誼。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惡而不避。守孔約而不貳兮,乃輶德而無累。三仁殊於一致兮,夷惠舛而齊聲。木偃息以蕃魏兮,申重繭以存荆。紀焚躬以衛上兮,皓頤志而弗傾。侯草木之區别兮,苟能實其必榮。要沒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觀天網之纮覆兮,實棐諶而相訓。謨先聖之大猷兮,亦鄰德而助信。虞韶美而儀鳳兮,孔忘味於千載。素文信而厎麟兮,漢賓祚於異代。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養流睇而猿號兮,李虎發而石開。非精誠其焉通兮,苟無實其孰信?操末技猶必然兮,矧耽躬於道真。登孔昊而上下兮,緯群龍之所經。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若胤彭而偕老兮,訴來哲而通情。

  亂曰:天造草昧,立性命兮。複心弘道,惟聖賢兮。渾元運物,流不處兮。保身遺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誼,以道用兮。憂傷夭物,忝莫痛兮。皓爾太素,曷渝色兮。尚越其幾,淪神域兮。 (《漢書·叙作上》,《文選》,《藝文類聚》二十六)

賞析


  《幽通賦》作於班固家鄉安陵,是班固抒發個人思想、情懷的作品。班固很看重這篇性情之作。他將這篇《幽通賦》收入《漢書·叙傳》,成爲班氏家族史的重要内容。

  《幽通賦》是班固突遭家庭變故之際,對宇宙、歷史、人生諸問題的思考,可以視爲他青年時代的思想自白書。此賦是其家族盛衰的陳述,更是他發憤著述的誓詞。從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班固早年的思想,以及時代思潮留下的印蹟。

  作爲漢代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班固給後人留下了《兩都賦》、《幽通賦》、《答賓戲》、《典引》、《封燕然山銘》等許多名作。這些作品中,有些是關涉國家政治、軍事、文化的大制作,如《兩都賦》、《典引》、《封燕然山銘》;有些則是抒發個人思想、情懷的作品,如《幽通賦》、《答賓戲》。有意思的是,對於這兩類作品,班固似乎更看重後者。他將《幽通賦》、《答賓戲》這兩篇無關政教的性情之作收入《漢書·叙傳》,成爲班氏家族史的重要内容。其中,《幽通賦》是班固突遭家庭變故之際,對宇宙、歷史、人生諸問題的思考,可以視爲他青年時代的思想自白書。筆者准備從分析“幽通”一詞的含義入手,探究班固命篇之旨,並考察賦中透露出來的班固早年的思想,以及時代思潮在這篇作品中留下的印蹟。

作者簡介

班固像
 
  班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孟堅,漢族,扶風安陵人(今陝西鹹陽)。生於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

  其九歲能誦讀詩賦,13歲時得到當時學者王充的賞識,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後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窮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學返回鄉里。居憂時,在班彪續補《史記》之作《後傳》基礎上開始編寫《漢書》,至漢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明帝時,曾任蘭台令史,與陳宗、尹敏、孟異共同撰成《世祖本紀》,升遷爲郎,負責校定祕書。又與人共同記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蹟,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上。

  章帝時,班固職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爲玄武司馬,是守衛玄武門的郎官中的下級官吏。由於章帝喜好儒術文學,賞識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宮廷侍讀。章帝出巡,常隨侍左右。奉獻所作賦頌。對於朝廷大事,也常奉命發表意見,與公卿大臣討論,曾參加論議對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漢宣帝石渠閣故事,在白虎觀召集當代名儒討論五經同異,並親自裁決。其目的是廣泛動員經今古文學派的力量,促進儒家思想與讖緯神學緊密結合,加強儒家思想在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在這次會議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記錄,奉命把討論結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義》。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奉旨遠征匈奴,班固被任爲中護軍隨行,參預謀議。竇憲大敗北單於,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愛山),命班固撰寫了著名的燕然山銘文,刻石記功而還。班固與竇憲本有世交之誼,入竇憲幕府後,主持筆墨之事,關係更爲親密。永元四年,竇憲在政爭中失敗自殺,洛陽令對班固積有宿怨,借機羅織罪名,捕班固入獄。同年死於獄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