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钟子期墓

钟子期墓,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新农镇马鞍山南凤凰嘴上。该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汉阳知县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1984年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钟子期是知音文化由来的关键人物。他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史载,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子期闻声引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亦终身不再鼓琴。2008年7月14日湖北省文物局介绍,为了让高山流水的故事流传更广,钟子期墓已升格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摘要
钟子期墓钟子期墓
钟子期墓,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新农镇马鞍山南凤凰嘴上。该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汉阳知县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1984年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钟子期是知音文化由来的关键人物。他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史载,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子期闻声引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亦终身不再鼓琴。2008年7月14日湖北省文物局介绍,为了让高山流水的故事流传更广,钟子期墓已升格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子期墓 - 简介

钟子期墓钟子期墓
蔡甸区新农镇马鞍山南凤凰嘴上。钟子期,春秋楚(今湖北汉阳)人。史载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子期闻声叹曰:“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遂成至交。子期死后,伯牙以世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春秋佳日,烟雨迷离,更有一番情趣。

钟子期墓 - 详细资料

钟子期墓钟子期墓墓亭正面
钟子期坟墓座落在蔡甸区马鞍山南麓凤凰嘴上,面朝南湖,形成背山面湖形势。墓前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所立石碑1块(现已残)。马鞍山北麓有钟子期故居,故居周围曾有18棵参天古柏,离故居不远的铁铺街口,清代曾立有一座正面刻“古集贤村”、背面刻“高山流水”的牌坊

钟子期故居——马鞍山——钟子期周围景观连串起来的天然地势地貌,活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硕大神鸟凤凰。钟墓所在为凤凰头,其两侧有两对称的水塘为凤凰眼睛,再往外延伸向南突出分别有两对称的三角梯形高地为凤凰翅膀。往北,逶迤的马鞍山为凤凰身背,再向北其故居处燕尾形地带及古柏构成凤尾图案。

198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钟子期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墓前树立了大理石保护标志;现在武汉市和蔡甸区又将其列入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计划逐步恢复和兴建钟子期故居,陈列室和游览设施。首期工程——钟子期坟墓加堆和钟子期知音碑亭已于1988年4月完工。知音碑亭座落在钟子期墓前,为水泥结构仿木建筑,通高6米、长5.2米、宽4.2米,亭座为青石垒砌而成,座面铺35厘米见方的青片石,4根仿木水泥圆柱支撑着青灰色的歇山式飞檐回环亭顶,柱础为鼓形。鸱吻鱼吻俯仰对峙,两对瑞兽头分别观山望水,筒瓦板瓦上下扣连,附有兽绞的沟头滴水组成二方连续图案簇拥在亭檐四周,碑亭中央矗立着高2米、宽1.3米、厚0.20米的重刻青石碑碣,墓亭正面镌刻着“楚隐贤钟子期之墓”几个篆书大字,背面为重修碑记。碑记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舜徽先生撰文,全文620余字,为文言文体,其内容记墓地形势、方位、沿革、故事由来始末,有考据、有论证、兼或推理议论,文辞殷切,慎密谨严。字为鄂籍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遐举先生所书,书体为隶书,笔道老辣凝炼,遒劲雄浑。整个碑亭的设计造型具有浓郁的荆楚地方特色。

1995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墓又进行了东扩加堆维修,并增建了墓冢至碑亭间墓道。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钟子期墓位于墓冢与碑亭的中轴线上,呈上锥下柱形,底径10米、高5米。下部由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重80.25公斤的通山产青灰色大理石砖围圈砌筑,上锥部由纯黄土夯筑攒尖。新建的墓至碑亭间墓道长14米、宽1.5米、两边用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石砖竖筑起梭,中间铺垫石花路面。由此,钟子期墓冢与知音碑亭连结成为一个整体的文物景观,形式古朴,气度幽雅恢宏。其与马鞍山凤脊南北天然地貌上的凤咀、凤眼、凤翅、凤尾等人文景观浑然融合,闪烁着华夏文明和荆楚文化的灿烂光辉。

钟子期墓 - 参观旅游

钟子期墓钟子期墓
住宿:可以回武汉住宿,也可以在蔡甸住招待所,比较便宜。

交通:钟子期墓位于武汉蔡甸区新农镇马鞍山南凤凰嘴,在武汉市区坐213和501路公车都可以到汉口的沌口,那里有许到蔡甸去的小巴,213路公车可以到到蔡甸区大集街,然后再转个车就可以直接到钟子期墓了。

美食:
1、新农牛系列(牛肉、牛筋、牛鞭、牛肠、牛肝、牛肚、牛肉面)
2、才鱼焖藕
3、蔡甸三圆(肉圆,鱼圆,藕圆)
4、蔡甸区大集场的豆盘包子 
5、侏儒三蒸(蒸肉、蒸鱼、蒸小菜)
6、风味独特臭干子
7、藜蒿

钟子期墓 - 神话传说

钟子期墓俞伯牙和钟子期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钟子期墓古琴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