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人的泡湯史  
 

 

    我國溫泉有文獻記載者多達972處,其中溫度高於50攝氏度的就有229個。經地質普查,據初步統計,現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已發現溫泉達3000多處。

    我 國勞動人民發現和應用溫泉治病,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先秦的《山海經》裏就有了"溫泉"的記載。1000年前的《山經注》記有:"寇水出代群靈丘縣 高壓山……,又東合溫泉水,水出西北喧谷,其水溫熱若湯,能愈白芨百疾,故世謂之溫泉焉。"漢代天文學家還專門寫了《溫泉賦》,文中寫到:"覽中域之珍 輕,無斯水之神靈。……於是殊方跋涉,駿奔來臻,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臣民,資厥成分。六氣淫錯,有疾療兮。

    溫泉泊焉,以流 歲兮,除苛,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哉。"這一段文字生動的描述了當時的勞苦大眾紛紛去溫泉洗澡的盛況。西元400年,北周庾信寫了《溫泉碑文》,記 述了溫泉的治病作用。西元1000年,唐庾在《湯泉記》中探討了溫泉形成的原因。明代的楊慎著《安寧溫泉詩序》,概括了我國溫泉的分佈。李時珍在《本草綱 目》中將我國的礦泉分為熱泉、冷泉、甘泉、酸泉和苦泉,是我國最早的溫泉分類學者之一。

    溫泉文化

    溫泉文化起源與變遷

    起源:

    溫 泉文化究竟起源於何處?這個答案也許已年代久遠得不可考了。一開始,人類發現溫泉,更發現動物在泉水中恢復疲憊。據説日本人一開始並不知道溫泉具有治療疾 病的功能,後來是因為看到一隻受傷的小動物在泡過溫泉之後奇跡般地迅速復原,這才使他們開始認真地研究起溫泉的功能。現代人漸漸把泡溫泉作為休閒養生、解 壓甚至治療的方法,這種趨勢迅速在全球漫延。


    秦始皇建“驪山湯”是為了治療瘡傷,徐福為了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輾轉漂流到了日本歌山縣,至今當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湯溫泉浴場。到了唐朝,唐太宗特建“溫泉宮”,詩人也留下了不少創作,描寫脂粉美女從溫泉出浴的情形,足見我國悠久的溫泉歷史文化。

    日 本人愛好溫泉的程度實在是不必多説,三步一小湯,五步一大湯,泡湯對日本人而言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發展出一套不同於其他各國的泡湯文 化及溫泉療效整理,我們稱之為“湯治文化”。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大陸的古羅馬人,他們引泉水加熱再流到建好的浴場中讓人們使用,其中英國巴斯及土耳其 等地有名的溫泉浴場,一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

變遷:

    第一代溫泉是洗浴的文化,就是人們常説的“泡湯”;第二代溫泉文化是洗浴加遊戲,強調 溫泉的動感、豐富;第三代溫泉則是洗浴加休閒的文化,突出溫泉是一種休閒旅遊;最新的第四代溫泉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它不再專屬年輕人,而是與上一代共同 享有的引入保健概念的全新溫泉。

    這就是溫泉的文化變遷,它最直接地反映著人們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隨著社會大眾對健康的日益重 視,第四代溫泉閃亮登場。這類溫泉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提供適合不同體質的溫泉浴,且通常會在入口處設有診所,讓遊客在泡湯前接受簡單的體檢,以體現保健溫泉 的宗旨。根據體檢結果,可在保健醫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溫泉。另外,還有諸如恢復疲勞、減肥美容之類的水療方案可供人們選擇,以及多種多樣的設施保證 遊客一年四季都可盡情享受。

    第四代溫泉中的代表有亞洲規模最大的保健主題溫泉——南韓的思帕比斯,珠海禦溫泉亦是以健康休閒為主題,大量運用中醫理論設計具保健作用的“個性化泡湯”産品。

    《水經注》中的溫泉記載

    《水 經注》是我國古代一本著名的地理學著作,作者是1400多年前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研究水文地理、自然風貌,充分利用在各地 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水經注》中,酈道元以水道為綱,將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古跡及風俗等均作了盡可 能詳細的描述,為後人研究古代地理和人文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水經注》中載有溫泉31個,按溫度的不同從低溫到高溫分5個等 級,依次為“暖”、“熱”、“炎熱特甚”、“炎熱倍甚”和“炎熱奇毒”。如“炎熱特甚”的溫泉,可以將雞、豬等動物的毛去掉;“炎熱倍甚”能使人的足部燙 爛;“炎熱奇毒”泉水可以將稻米煮熟。書中還對各個溫泉的特點、礦物質、生物等情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敘述,如有的溫泉有硫磺氣,有的有鹽氣,有的有魚等。

    《水 經注》多次提到溫泉可以“治百病”,如“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飲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麼自在,四十日後,身中百病癒”,真實的記載了溫 泉的保健作用。又如“大融山石出溫湯,療治百病”、“溫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湯。杜彥回曰,可治百病,水清則病癒,世濁則無驗”等,都説明早在當時人們 對溫泉的醫療價值已有了相當的認識和研究。

 

列印本稿】 【進入論壇】 【Email推薦】 【關閉窗口】 2008年01月08日 10:44
 
華清池史話

    華清池是國內有文字記載開發利用最早的溫泉,恐怕也是人們最耳熟能詳的溫泉,素有 “天下第一溫泉”之稱。早在西周時這裡的溫泉便已被發現,叫“星辰湯”。幽王曾在此建“驪宮”,至秦始皇以石砌池,名“驪山湯”、“神女湯”。後經漢、 隋、唐歷朝帝王修擴,至唐玄宗時,宮室擴建並納湯池于其中,宮室改名“華清宮”,湯池從此也改叫“華清池”。

    華清池因為唐玄宗的 愛妃楊玉環在此一濯芳澤,以及他們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從此蜚聲天下。華清池現存唐代湯池中有一個海棠湯,池內平面呈盛開的海棠花狀,便是當年唐明皇 作為愛情的禮物賜給楊貴妃的,也稱貴妃池。楊貴妃有羞花閉月之貌,她的美更因溫泉水的滋養而更嫵媚迷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 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記錄的便是楊貴妃在海棠湯出浴後的嬌態,為世人留下了一幅美麗的“貴妃出浴圖”。據説,楊貴妃能長期“三千寵愛 在一身”,唐玄宗六七十歲仍風流倜儻,都與長期泡湯沐浴大有關係。

    華清池見證過多少歷史風雲變幻。現代史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也是發生在這裡。1959年,郭沫若先生遊覽華清池後感慨萬千,親筆題寫“華清池”金字匾,並欣然作詩曰:“不僅宮池依舊制,而今庶民盡天王。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與《溫泉銘》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同時也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以身體力行促使唐代書法成為書法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貞觀十八年(西元644年),李世民在驪山溫泉營建“湯泉宮”(也即今日之華清池)。貞觀二十二年(西元648年)新宮竣工,李世民率文武百官臨幸新宮,親筆御書《溫泉銘》來頌揚驪山溫泉,並命石匠制碑拓印以示群臣,開創了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入碑的先河。

    《溫泉銘》中説:“朕以憂勞積慮,風疾屢嬰,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時而獲損。”原來李世民患風濕病多年,正是在驪山泡溫泉治愈的。李世民以帝王之尊而如此隆重的親自為溫泉立銘宣傳,足見當時世人對溫泉的認識和重視。

    《溫泉銘》原碑已亡佚。現存唐代拓本殘片,仍可一窺李世民遒勁飄逸、奔放圓熟的書風。

    湯崗子溫泉文化

    湯 崗子溫泉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相傳,唐朝太宗李世民率兵東征,途經此地,征途遙遠,將士們疲憊不堪。唐太宗李世民的坐騎馬失前蹄,不想竟踏出一泓清澈的泉 水。將士們在此安歇休整,洗浴征塵,神奇的泉水將疲勞一掃而光,軍隊士氣大振。當即,李世民登上身後小島的亭閣,凝視東方許願:"如果我東征得勝歸來,必 將重新修建此亭。"果然,此次東征大獲全勝。唐太宗李世民不忘許下的諾言,命人重修此亭,名叫"祈願亭"。

    唐王浴址

    對 於湯崗子溫泉由來的真實性我們已無從考證,但唐太宗東征時期,將士們在此洗浴卻有史料記載。據《海城縣誌》記載,唐貞觀十八年時,溫泉即已發現。據裨史記 載: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曾至此並赴泉"坐湯"(當地人稱沐浴為坐湯),浴後大悅,並立"祈願亭"以資褒獎。遼、金時曾在此設"湯池縣",縣以泉而得名。據 傳金太宗也曾來這裡"坐湯"。溫泉附近有明崇禎三年所立《娘娘廟碑》,明崇禎年間,湯崗子溫泉以其"名池秀峰"之譽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爭相進香,各地商賈 也雲集於此。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三次回盛京祭祖,途經湯崗子也曾駐蹕沐浴。

    溫泉附近現遺有《重修龍王廟》殘碑一塊,依稀可辨 認:"重修龍王廟碑"及"乾隆二十四年(西元1760年)"字樣。據此,可認為此處曾建有一座龍王廟,建、毀於何時已不可考。據口碑資料,在今溫泉水庫附 近確有龍王廟遺址。建廟時間至少在清乾隆二十四年(西元1760年)以前。

    晚清以來,湯崗子溫泉目睹了日俄侵略者在東北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

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和俄軍先後佔領湯崗子地區,侵略者看中了這裡神奇的泉水,建立官兵療養所,以供將兵療傷。1904年俄軍庫洛巴特欽將軍 在湯崗子溫泉地設立官兵療養所。1905年8月30日,日軍大山大將的總司令部自大連移設於此地半成的房屋,謂"滿州軍總司令部",並把此地兼做"陸軍轉 地療養所"。

    民國初年,日本的"滿鐵株式會社"設計並建造了以溫泉為中心的大公園,當時公園面積已達536764平方米,成為當時偽"滿洲國"著名的遊樂場所。日本裕仁天皇的叔叔、二弟、三弟及日本駐奉天(瀋陽)總領事大橋東一等都曾數次來此避暑享樂。

    20世紀初期,滿鐵又修建了玉泉館和對翠閣。1931年11月13日,溥儀曾到這裡的對翠閣樓上住了一個星期,又于1932年3月6日,在由旅順赴長春的途中,偕同皇后婉容及滿清遺老遺少第二次來到湯崗子,下榻對翠閣。

    世 態滄桑,斗轉星移,湯崗子溫泉屈辱的歷史已成為過去。新中國成立後,歷經滄桑的湯崗子溫泉又一次煥發了青春,成為全國最大的療養勝地和慢性病治療中心。她 佔地64萬平方米,擁有床位1300張,職工近千人。這裡是國家衛生部認定的全國物理康復醫師培訓基地,同時也是遼寧省康復中心及遼寧省康復醫學研究會所 在地,中華醫學會的《中華理療雜誌》編輯部也設在這裡。近10餘年來,隨著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通過與俄羅斯、日本、南韓等國家進行廣泛的合作,這裡已逐 漸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康復理療勝地。

    祈願亭

    在溫泉靜心湖風景區北部的假山上,有一座名為"祈願亭"的精緻亭榭。相傳這裡正是唐王李世民東征時的"沐浴處"。

    唐 貞觀年間,李世民率軍東征。途經湯崗子溫泉,將士們疲憊不堪。相傳太宗坐騎不堪征程遙遠,馬失前蹄,不想卻踏出一池金漿玉液。太宗見狀大喜,親赴湯池沐 浴。並令將士安歇休整,洗浴征塵。神聖的泉水將疲勞一洗而光,軍隊士氣大振。目睹此景,太宗皇帝登上身後小島的亭閣,凝視東方許願:"如果我東征得勝歸 來,必將重修此亭,以謝神泉。"天如人願,東征大勝。太宗不忘諾言,重修此亭並命名為"祈願亭"。

    亭前有一座唐王李世民躍馬縱橫的銅像。銅像立於一石臺之上。石臺高約2米,長約3米,寬約1.5米,石臺前面刻有四個字"唐王浴像"。石座之上唐王縱馬像與真人真馬比例相當,唐王面向東方,目光堅定,面容剛毅。跨下的坐騎口鼻賁張,肌腱畢現,整座銅像栩栩如生。

 龍泉別墅

    該別墅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龍泉別墅建於一處較大的泉眼之西。據説此別墅是當時的東北軍政首腦張作霖為其三姨太所建。

    張 作霖原籍遼寧海城,海城距湯崗子溫泉不到40公里。年輕時代的張作霖就對湯崗子溫泉早有耳聞。因此在發跡後在此地為其家人修建了這座別墅,供其家人休息度 假之用。張學良將軍與乃父都十分喜愛中式風格的建築,無論是建別墅還是建公館,基本上都是中式風格的建築。例如張氏父子在瀋陽的大帥府、張學良將軍在撫順 地區為其父修建的元帥林都是標準的中式建築。

    龍泉別墅就是這樣一座中式建築風格十分明顯的建築物。該別墅建築面積1370平方 米,坐北朝南,屬中式歇山頂建築,共三層,為磚木結構。屋面為黑灰筒瓦。三層正脊均建成花洞式,脊端裝飾有龍尾正吻。各層垂脊均塑有垂獸,飛檐角脊上塑有 走獸。山墻上開有天窗,兩山博脊,垂檐下沿博脊飾以彩色防水油漆。主墻為一色青磚,建築西側有懸山二坡頂青磚青瓦一層廂房,其東面主墻內為通長走廊,西側 設7個11.2平方米的房間。主樓有28個房間。進入正門有小正廳,對面為通向樓上的樓梯,東西貫通走廊。南側為房間,房間修飾設施均為普通抹灰刷漿白 墻,木製地板。28個房間中,其中10個為普通房間,另有10個較高級房間,用以接待"滿鐵"中國職員、官員。

    高麗湯VS大和湯

    南韓人其實是比日本人更喜歡洗澡的民族,只是沒有日本那麼豐富的溫泉文化。他們在硬體設施上絲毫不亞於日本,南韓高麗溫泉湯似乎愈來愈好,湯頭、浴池都有著十分顯著的發展。


    早 期的溫泉區,談不上什麼先進設施,更遑論所謂的溫泉鄉情調。但近十年來,一家家新的溫泉飯店、溫泉大眾浴池愈建愈大,紛紛號稱東洋第一,一派高麗湯挑戰大 和湯的景象。南韓人尤其善用漢方做成澡堂中的“麥飯石蒸氣浴”和各種“漢方烤箱”,近兩年更推出日本絕無,高麗僅有的玉之湯,用南韓玉鋪成的浴池,還有黃 土做的三溫暖等等,使得各國泡湯族紛紛組團前往。

    現在南韓溫泉正大力開發和改良,希望能超越大和湯,當然要達到日本的溫泉王國的地位還要一段距離,但是高麗湯的潛力和發展後勁較大,加上價格比大和湯低廉,競爭力也強。

    南 韓溫泉最大特點就是人性化的服務。大多數溫泉都分室內、室外和兒童區,室內除了有各式按摩池外,化粧間內更會免費提供毛巾,化粧品、吹風機、飲用水、體重 機、搓背機等,十分體貼週到。針對女性的服務更是琳瑯滿目:搓澡、全身美容按摩,經絡按摩、腳按摩、拔絨毛、修指甲、敷艾草等美容項目。據説南韓女人之所 以漂亮起來一是泡溫泉洗澡;二是化粧。

    南韓的溫泉在形成方式上同國內不同,中國的溫泉大多為火山生成,水會刺激人體;那較濃的硫 磺等溫泉味有點“烤驗”人。而南韓的溫泉則是從花崗岩中涌出,水溫較低、水質細膩,對皮膚大有益處。還有從地下120米深處抽取的岩層海水同綠茶混合的海 水綠茶溫泉,浸泡在融合了綠茶的溫泉中,茶香瀰漫,全身鬆軟舒適。

 

 

    目前南韓共有80個各式溫泉,知名的溫泉有金剛山地溫泉、金浦藥岩溫泉、一東溫泉、儒城溫泉、隆昌海地溫泉、水安堡溫泉、洪川溫泉、白岩溫泉、尺山溫泉、慶州溫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