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芙的由來

更新日期:2011/10/13 下午 01:35:59

 

起源:

16世紀初,由於法國人喜愛蓬鬆有餡的點心, 而創造了一種將麵團經過烤焙後,形成內部空洞,再填充奶油餡的甜點。 相傳奧地利的哈布斯王朝和法國的波旁王朝, 在凡爾賽宮內舉行婚宴, 泡芙就是這場兩國盛宴的壓軸甜點, 因而才盛行開來。

名稱:

原產地法國稱為”pâte à choux”,或簡稱”choux”(音近咻), 因為是仿包心菜的形狀來製作, 而膨脹的外觀又近似包心菜紋路, 所以中文翻譯為”包心菜甜點”。 其他國家及台灣通稱為”Puff”, 譯自英文Cream Puff,分別解釋如下: 1.Cream-內部空洞填充奶油餡。 2.Puff-英文解釋為使之膨脹,此乃因為麵團烘烤時會膨脹,並 在中央形成空洞的特性而命名之,所以中文翻譯為”泡芙”。

軼事:

泡芙結婚蛋糕又稱泡芙塔”croque-en-bouche”,或稱”piece montee”, 按中文解釋為”在嘴裡咀嚼脆糖時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響”, 其屬於法國傳統結婚蛋糕。 源於18世紀初,法國糕點師傅由埃及金字塔的形狀發想, 利用純手工以糖衣或焦糖將泡芙層層疊起成金字塔狀, 其製作難度極高。 泡芙塔由數量眾多的泡芙所組合而成, 造就子孫滿堂穀物豐收的象徵意義, 而越高的尖塔則越能將人們的期望傳達給上天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