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4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珍·奧斯汀[編輯]

 
 
Jane Austen
珍·奧斯汀
 
筆名 a lady
出生 1775年12月16日
 英國漢普郡
逝世 1817年7月18日(41歲)
 英國漢普郡
職業 文學家
創作時期 19世紀
體裁 新古典主義小說
新浪漫主義小說
代表作 傲慢與偏見
理性與感性
配偶 終身未婚未育
父母 George Austen
Cassandra Leigh
親屬 兄長:6
姊妹:Cassandra

簽名

珍·奧斯汀(英語: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生於英國漢普郡,19世紀英國文學家,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文學家之一,世界文學名著《傲慢與偏見》的作者,以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活潑風趣的文字著稱。

 


早年
[編輯] 

珍·奧斯汀故居附近的指路牌

簡1775年生於英國漢普郡,雙親是George和Cassandra,她有六個哥哥和一個姐姐Cassandra,家境尚可,父親是一名牧師。

簡有六個哥哥和一個姐姐Cassandra,其中兩個兄長後來也從事神職,另兩名則曾供職英國海軍

姐姐Cassandra是簡最親近的人,姐妹間的信件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其所作的簡畫像目前保存在倫敦國家肖像館內。

文壇生涯[編輯]

1811年,在兄長的資助下,簡出版了第一本小說——《理性與感性》,至於她最著名的作品是後來的《傲慢與偏見》。

珍·奧斯汀所處的年代正是浪漫主義方興未艾之際,但是奧斯汀的作品比較接近新古典主義風格。比起同時代的華茲華斯拜倫,奧斯汀的精神也許接近休謨洛克

剛獲出版時,奧斯汀的作品並未獲得很高聲譽,不過沃爾特·司各特爵士對她評價很高:「這位年輕的女士很擅長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見之中最高妙的。」奧斯汀對司各特也很欣賞。在奧斯汀的最後一部小說《勸導》中,小說人物對司各特的作品讚賞有加。而早在《理性與感性》中,女主人公瑪麗安已經將司各特視為最愛的作家之一了。

推崇奧斯汀的人還包括Macaulay,Samuel Coleridge,Robert Southey,Sydney Smith,Edward Fitzgerald等。

據說當時還是攝政王的喬治四世所有的住所都備有一套奧斯汀小說供他隨時閱讀,迫於他的要求,奧斯汀把自己最愛的小說《愛瑪》獻給了攝政王

英國詩人吉布林(英語:Joseph Kipling)曾經寫過一個短篇《簡迷》(英語:The Janeites)講述奧斯汀愛好者的故事,他還寫過兩首詩讚美奧斯汀。二十世紀以來,一些學者將奧斯汀視為英語文學最偉大的作者之一,甚至有人將她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同時,也有些文學大師明確表示不欣賞奧斯汀。比奧斯汀稍晚的英國女作家夏綠蒂·勃朗特(《簡·愛》作者)批評她的視角過於狹隘,一方面也是因為奧斯汀以日常生活為小說題材的風格與勃朗特姐妹崇尚的激情浪漫路線不相符合之故。但近百年以來奧斯汀的名聲逐漸超越許多原本比她更為出名的英國作家,她的作品甚至她本人的創作生涯及感情世界不斷被改編成為各種影視作品,晉升為最為現代讀者所熟知的古典文學作家之一,2013年英國央行宣佈新版10英鎊鈔票將印上簡·奧斯汀的肖像,證明了她在英國乃至於世界文壇中的地位。

個人生活[編輯]

珍·奧斯汀博物館

珍·奧斯汀的文學作品深深影響了許多女性對於婚姻、愛情、家庭的觀念,但令人意外的是:珍·奧斯汀一生未嫁未育。

1796年,簡與愛爾蘭律師湯姆·勒弗羅伊(Thomas Lefroy)戀愛,據傳《傲慢與偏見》中達西先生的原型即是他。

1802年,比簡小六歲的富翁男子Harris Wither向她求婚。奧斯汀最初接受了,但次日奧斯汀即取消。

後期[編輯]

簡·奧斯丁臨終的屋子

1801年,珍的父親退休後,全家遷居到療養勝地巴斯。就像筆下的女主人公安妮一樣,珍並不喜歡巴斯,這也許與她家庭經濟狀況日趨拮据有關。

1805年父親去世後,珍跟隨母親和姐姐到南安普敦與兄長弗蘭克住了幾年。1809年又移居查頓(Chawton)投奔兄長愛德華。那裡的小屋現在是奧斯汀紀念館,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珍後期的作品就是在那裡寫作的。

1816年,珍的健康狀況惡化,1817年她搬到溫徹斯特療養,期間完成《勸導》,並於同年7月病逝,終年41歲,葬於溫徹斯特大教堂

作品列表[編輯]

長篇小說

  • 理性與感性》(英語:Sense and Sensibility,1811年出版)
  • 傲慢與偏見》(英語:Pride and Prejudice,1813年出版)
  • 曼斯菲爾德莊園》(英語:Mansfield Park,1814年出版)
  • 愛瑪》(英語:Emma,1815年)
  • 諾桑覺寺》(英語:Northanger Abbey,1818年,死後出版)
  • 勸導》(英語:Persuasion,1818年,死後出版)

短篇小說

未完成的作品

其他作品

  • Sir Charles Grandison
  • Plan of a Novel

少年時期的作品 – 第一卷[1]

  • Frederic & Elfrida
  • Jack & Alice
  • Edgar & Emma
  • Henry and Eliza
  • The Adventures of Mr. Harley
  • Sir William Mountague
  • Memoirs of Mr. Clifford
  • The Beautifull Cassandra
  • Amelia Webster
  • The Visit
  • The Mystery
  • The Three Sisters
  • A beautiful description
  • The generous Curate
  • Ode to Pity

少年時期的作品 – 第二卷

  • Love and Freindship
  • Lesley Castle
  • The History of England
  • A Collection of Letters
  • The female philosopher
  • The first Act of a Comedy
  • A Letter from a Young Lady
  • A Tour through Wales
  • A Tale

少年時期的作品 – 第三卷

  • Evelyn
  • Catharine, or the Bower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瑪[編輯]

 
 
愛瑪
 
作者 簡·奧斯丁
原名 Emma
出版地 英國
語言 英文
類型 小說
出版者 A. Bertrand
出版日期 1816年
媒介 印刷(精裝本和平裝本)
ISBN NA
上一部作品 曼斯菲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
下一部作品 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

愛瑪》(Emma),是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的喜劇小說。1815年12月首次出版。在首頁作者寫到愛瑪「漂亮、聰明、富有」但頗「嬌縱」。奧斯丁自認為這位主人公「只有我自己會很喜歡」。但事實上愛瑪是奧斯丁最受歡迎、評價最高的小說之一。

 


內容簡介
[編輯] 

故事發生在英國攝政時期,愛瑪·伍德豪斯與體弱的父親住在鄉間大宅,她年輕、漂亮、富有,甚麼也不缺。愛瑪的姐夫的兄弟奈特利先生是她的鄰居,是位十足的紳士,愛瑪視他亦兄亦友。

由於不愁經濟,愛瑪完全不急於結婚,倒是更有興趣做紅娘。她的老朋友、家教老師泰勒小姐結婚後,愛瑪若有所失,但很快找到了新的朋友──哈麗葉·史密斯,一位漂亮溫柔、但不怎麼理性的女孩,她完全聽愛瑪指揮。於是愛瑪便充分發揮自己對哈麗葉的影響力,首先勸她拒絕愛人農夫馬丁的求婚、繼而慫恿她親近殷勤的牧師埃爾頓先生。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愛瑪意外,埃爾頓先生的目標其實是她本人。愛瑪氣憤地拒絕了埃爾頓先生的求婚,而哈麗葉則白白傷心了一場。

青年紳士弗蘭克·邱吉爾的到來使愛瑪的社交圈又增色不少。弗蘭克與愛瑪門當戶對,愛瑪似乎也對他另眼相看。埃爾頓先生結婚了,新婚夫婦雙雙歸來,愛瑪非常討厭粗俗自大的埃爾頓太太。弗蘭克救了哈麗葉一次之後,愛瑪覺得可以把他跟哈麗葉湊作一對。然而這一次愛瑪又失算了:弗蘭克原來早已與孤女簡·菲爾費克斯定下終身,而哈麗葉暗中戀慕的紳士竟然是始終守護在愛瑪身邊的好友奈特利先生。大吃一驚的愛瑪發現自己早已愛上了奈特利先生,好在奈特利先生對愛瑪也鍾情已久,兩人終成眷屬,而哈麗葉也終於回到了最初的戀人身邊。

主要角色[編輯]

  • 愛瑪·伍德豪斯(Emma Woodhouse),小說的主人公,21歲的富家小姐,漂亮聰明生機勃勃,稍稍有些嬌縱。她立誓不嫁,只想著為別人牽紅線。不過在故事的最後,她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了一直以來默默守護她的好友奈特利先生。
  • 奈特利先生(Mr George Knightley)。37歲的單身紳士,嚴肅而充滿理性。他是少數能看到愛瑪的缺點的人。愛瑪會以他為標準來衡量其他男子,而他也一直默默愛著愛瑪。
  • 弗蘭克·邱吉爾(Mr Frank Churchill),人見人愛的青年紳士,喜愛音樂和舞會,個性和家境都很好,與愛瑪門當戶對。只有奈特利先生不太喜歡他,認為他不夠成熟。奧斯丁其他小說中也有類似的角色,如《傲慢與偏見》中的韋翰和《理性與感性》中的威洛比。
  • 簡·菲爾費克斯(Jane Fairfax),貝茨小姐的侄女。是個孤兒,但優雅有禮,很有音樂才華,甚至讓愛瑪覺得有點嫉妒。
  • 哈麗葉·史密斯(Harriet Smith),年輕漂亮但是沒什麼頭腦的姑娘。她是私生子,在附近的寄宿學校畢業後留職,愛瑪自充是她的保護人,鼓動她拒絕了青年農民馬丁,而寄希望於埃爾頓先生的垂青。然而事實證明那只是一廂情願。最後,哈麗葉還是與馬丁結婚了。
  • 菲利浦·埃爾頓(Philip Elton),外表和善實則野心勃勃的年輕牧師。愛瑪原本想撮合他與哈麗葉,發現結果埃爾頓的目標是她本人。而遭到愛瑪的拒絕後,埃爾頓很快又找到了另一位有錢的結婚人選。
  • 奧古斯塔·埃爾頓(Augusta Elton),菲利浦的妻子。矯揉造作自命不凡。愛瑪很不喜歡她。
  • 韋斯頓太太(Mrs Weston),婚前叫做泰勒小姐。做了16年愛瑪的家庭教師,也是她的好友。
  • 貝茨小姐(Miss Bates),伍德豪斯先生的好友,一位好心但頭腦簡單的老處女。愛瑪言行間常流露出對她的輕蔑。後來奈特利先生指出了這一點讓愛瑪非常羞愧。

主題[編輯]

愛瑪是奧斯丁小說中唯一不需要為經濟問題犯愁的女主角,這也是她宣稱不想結婚的原因。而奧斯丁的其他小說中,婚姻往往是女主角孜孜以求的重中之重。愛瑪的富有使得這部小說比《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等其他早期小說格調更為輕快。當然,書中也不乏經濟窘迫的待嫁淑女,例如簡·菲爾費克斯。

愛瑪似乎對浪漫的愛情和迷人的異性天生免疫。奧斯丁的其他女主角,比如伊莉莎白·班奈特和瑪麗安·達什伍德在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之前都對不恰當的人選動心過,而愛瑪對埃爾頓和弗蘭克都沒什麼浪漫想法,對哈麗葉的愛情生活也總是誤判,直到哈麗葉說出對奈特利先生的傾慕之情後她才恍然悟到自己的愛情。

愛瑪與奧斯丁的其他女主角們也有共通之處:都是聰明伶俐,出身良好的年輕女性,但是不得不困於狹小的社會生活。這也反映了奧斯丁本人的生活狀況。

中文譯本[編輯]

在大陸,愛瑪有十數種譯本。

改編的劇集╱電影[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氏症候群[編輯]

 
 

唐氏症候群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一位唐氏症候群患者在使用電鑽機
ICD-10 Q90.
ICD-9 758.0
OMIM 190685
DiseasesDB 3898
MedlinePlus 000997
eMedicine ped/615

唐氏症候群21-三體症候群英文Down syndrome 或 Down's syndrome)又名「先天愚型」又在部分地區被俗稱為「國際臉」或「國際人」,包含一系列的遺傳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對染色體三體現象,會導致學習障礙智力障礙等情況。這個病因的命名源自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John Langdon Down)。唐氏在19世紀末首次描述唐氏症候群病理。

 

 

歷史[編輯]

1866年,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在學會首次發表了這一病症。它最早叫「蒙古症」或者「蒙古痴呆症」,因為唐醫生發現他的病人的面部比正常人較寬,眼睛小而上挑,看起來與蒙古人種有類同之處。在現今醫學界認為這種叫法不尊重,也無醫學實際意義,而不再普遍使用。由於各國患者的面容有相似的特徵,唐氏症候群病人也被稱為「國際人」。

1959年,法國遺傳學家傑羅姆·勒瓊(Jérôme LeJeune)發現唐氏症候群是由人體的第21對染色體三體變異造成的現象。這也是人類首次發現的染色體缺陷造成的疾病。但也有說法是他並非真正的發現者,他竊取了瑪爾特·戈蒂耶(Marthe Gautier)的成果。[1]

1961年,「唐氏綜合症」一詞由《柳葉刀》(The Lancet)的編輯首先使用。

1965年,WHO將此病症正式定名為「唐氏症候群」。

概述[編輯]

隨著產婦年齡的增長嬰兒患唐氏症候群的風險比率

患有唐氏症候群的機率與生活、教育水準或家庭背景等並沒有直接聯繫,估計約每750個新生嬰兒當中就有一個患有此先天症候群,使之成為最常見的染色體變異。年紀過輕及高齡產婦會有有較高機會誕下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嬰兒。在20到24歲之間,患病率為1/1250,到35歲為1/400, 到40歲為1/106,到45歲為1/25, 49歲為1/11。卵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不分離現象會隨產婦年齡增加而增加。雖然產婦生育唐氏患兒的風險隨其年齡增長而遞增,但因為年輕產婦遠多於高齡產婦的關係,大約80%的症候群患嬰都是35歲以下產婦所生。[2]故於2010年中起,香港的公立醫院由以往只為合資格的35歲以上孕婦擴展至為所有年齡的孕婦作產前檢查。

另外也有多餘的染色體來自父親一方的情況,父方起因和母方起因的比例為1:4。外在涉及因素男方和女方比例64:1。[來源請求]患病的潛在高風險家庭通常會被提議進行遺傳學諮詢和遺傳測試例如「羊水診斷」等,但此僅為小數。在絕大部份情況下,誕下唐氏症候群的嬰兒是不受種族、膚色、氣候、文化、宗教或任何其他因素所影響,所以每次唐氏症候群的發生都是以不同方式出現的,就如隨機抽樣般。換言之,除非父母為唐氏症候群的「帶有者」,否則不會因為誕下了一個唐氏症候群嬰兒,而有較高風險再次誕下唐氏嬰兒。

大部分唐氏症候群人士均有輕至中度智障,在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上均會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遲緩。在生理上因為染色體異變而引致健康及外表上的不同程度影響,例如健康上較大機會患有心臟病、弱視、弱聽、甲狀腺偏低、扁平足等。而外表上會扁鼻、眼睛上斜、口由前至後端距離較短等。部分唐氏症候群患者青年期以後由於荷爾蒙或會引發抑鬱症等情緒問題。但總體上均性格開朗、熱愛音樂、直率樂觀、固執。有香港調查指出,27歲以後在身體機能上開始逐漸老化,容易出現記憶喪失、認知能力下降、情緒起伏等情況,患腦退化的比率較高。[來源請求]

生理特徵[編輯]

以下特徵並非全部出現在患者身上,根據個人差異,也有身體特徵上不明顯的例子。 身材矮小,肌肉張力偏低,頸椎脆弱。頭部長度較一般人短,面部起伏較小,鼻子,眼睛之間的部分較低,眼角上挑,深雙眼皮。耳朵上方朝內側彎曲,耳朵整體看上去呈圓形而且位置較低。舌頭比較大。脖子粗壯。手比較寬,手指較短,拇指和食指之間間隔較遠,小指缺少一個關節,向內彎曲。手掌的橫向紋路只有一條(即掌相中的斷掌──感情線與頭腦線二合為一),指紋為弓狀。腳趾第一趾與第二趾之間間隔也比較大。

健康影響[編輯]

唐氏症候群患者伴隨有健康疾病的機率也較高,但並非所有疾病均會出現,也有完全健康的例子。

醫學研究[編輯]

超聲波顯示出一個患上唐氏症候群與巨膀胱的胎兒。

人體正常染色體按照大小順序編號由1到22號(第23號染色體即為性染色體),染色體早期的檢查中,曾誤認為唐氏症候群患者較大的染色體是第21對,其後的研究表明是源於較小的染色體的異常。但是為了不引起混亂,將第21對與第22對的名稱對調,現在繼續沿用「第21對染色體三體變異」這一名稱。[來源請求]

唐氏症候群患者的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變成三條。第21對染色體是最小的染色體,其攜帶的遺傳信息也相對較少,比較其他染色體的三體變異現象屬於輕度先天異常。所以能將患病嬰兒正常產下的幾率較高。

有關嬰兒出生前可導致智力問題的疾病,以唐氏症候群的研究最多及最詳盡。根據研究個案顯示,95%的患者的第21對染色體都有異常(變成有3條)的現象。而餘下的5%,都是因為在第21對染色體的相關部份重複了,比如各種第21對染色體的位置轉移。照病理學的臨床研究,患者的智力障礙從中度到重度的都有。

種類[編輯]

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變異現象。
染色體移位造成第14對染色體的變異。

基本上分為三種類型:

  • 標準型第21對染色體三體變異(Trisomy 21):又稱廿一三體症,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細胞中有四十七條色體,占唐氏症候群患者的90-95%

這大多是由通常第1減數分裂期的不分離造成的。也有在第2減數分裂時發生的情況。父母方通常都攜帶正常的染色體,嬰兒是偶然形成的三體異常。

  • 染色體移位型(Translocation):佔全體比例的5-6%

細胞中多出一條染色體,附著在D組(第13、14、15對染色體)或者G組(第21對、22對染色體)的染色體上,特別容易出現在第14對或第21對染色體上。移位型中一半左右是偶發性的,也就是父母雙方都是正常染色體。另外一半是遺傳性移位,父母有一方攜帶有這樣的染色體,這在家族中常能找到相同病症的親屬。

  • 無色體型(Mosaicism):佔全體比例的1-3%

由第21對三體變異染色體結合體(佔80%)和正常細胞結合體的體細胞分裂所產生的不分離造成。這種場合表現出來的臨床現象較輕。通常父母方染色體正常,染色體的不分離在受精卵的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然發生,造成嬰兒的部分細胞三體變異,部分細胞正常,極為罕見。

檢查[編輯]

在妊娠11~13+6周,測量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NT檢查)是篩查唐氏症候群等染色體異常的敏感指標。62%~80%的先天愚型胎兒可表現出頸項透明層(NT)增厚(大於3mm)。在妊娠14~16周左右,對羊水進行染色體檢查可以明確判明患病與否。這種檢查在一般的婦產科醫院就能進行。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又稱新一代測序技術的非侵入性產前21三體症候群檢測)是利用新一代深度測序技術對母體外周血血漿中提取游離的DNA片段(來自母體和胎兒的DNA片段)進行高通量測序,並將測序結果進行生物信息分析(基於生物統計學基礎上)得出相關結果,比起傳統的穿刺羊水檢查更加安全,準確。[來源請求]

但是根據各國相關規定不同,針對這種檢查的具體措施也有不同,比如在日本,基於一般的學會倫理規定,對這種出生前檢查不做積極的推薦,只有在妊婦自行主張,如結婚的夫婦必須徵得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醫院才給與實施檢查。檢查結果也是在確認妊婦希望得到通知後才告之。但是另一方面,如英國出生前診斷作為一項國家政策,這種檢查十分普及。而香港現時亦為所有永久居民孕婦做免費產前檢查。

治療護理[編輯]

嬰兒[編輯]

由於此症為先天性,故沒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在幾十年前患者平均壽命只有20歲左右,現在如果對此症連帶的疾病進行治療便能保持健康狀態,而且平均壽命已經增加到50歲左右。唐氏症候群人士如能及早介入(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等)的教育和訓練,同樣可以發揮個人所能,甚至有的更通過努力完成了四年制大學學業,公開就業,並作為唐氏症候群大使,宣揚傷健共融的理念。

母親[編輯]

通常生誕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嬰兒對母親是很大的打擊,難於一時接受,所以對母親的情緒護理及支持尤為重要,而透過認識社會服務資源,甚至同路人的分享,均對家長提供有效的幫助。

社會爭議[編輯]

檢查[編輯]

出生前檢查現在受到廣泛的爭議。通常從醫學角度上講「針對35歲以上高齡妊婦的出生前檢查能高比例的發現病症」,但是這樣行為構成對唐氏症候群患者的歧視,以及人權倫理上的問題,所以受到患者以及人權組織等強烈的反對。但是另一方面,一個家庭內如果有兩個患者會構成極大的負擔,一般為了防止第二胎同樣患病父母通常都會進行出生前檢查。

在尚可接受墮胎的社會,會出現另一種爭議:大規模推廣高齡產婦的檢查後,唐氏綜合症新生兒數量只有稍微減少,因為有許多低年齡的產婦並沒有被提醒要做檢查,又或是一般孕婦如非高風險機會懷有唐氏症候群嬰兒,不會作侵入性檢查(抽羊水/ 絨毛),以避免不必要的1%流產機會;因此對於各年齡的產婦都應該提醒有生出唐氏綜合症嬰兒的風險

墮胎[編輯]

即使出生前檢查發現胎兒患有唐氏症候群,根據各國法律的不同規定,關於墮胎的措施也不相同。

中國大陸,如果檢查出嬰兒患有唐氏症候群,可以依照父母的意願決定墮胎與否。

日本根據《母體保護法》規定,不認可由於胎兒的問題而進行的人工墮胎。但是相關條文又說明「繼續妊娠或分娩會在身體或經濟理由上對母體健康造成顯著的傷害」或者「對母體來說構成極大的精神問題」或者「由於精神問題對母體構成了極大的健康障礙」的情況下,妊娠未滿22周前可以人工墮胎。但是墮胎的必要性需要指定醫生的確認,能夠進行的醫療機構也有指定。自2013年4月起至2014年4月對日本的7740位孕婦進行的產前檢查中,有113位從羊水檢查中得出有染色體病症,其中70人判定為唐氏症候群。最後110位孕婦決定墮胎,2位流產,只有1位孕婦選擇誕下患唐氏症候群的胎兒。[3]

流行文化[編輯]

2008年7月20日,一位名叫希嘉·柏克絲(Helga Parks)的美國人,當她在許多年前於德國探親時,患有這個病症的侄女便送了一個像她自己的洋娃。加上在該國經常利用這類公仔教導學童不要對殘疾人士存有偏見,於是她回國後便設立貿易公司,開始進口這類娃娃。結果推出市場後,各界人士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可以加深對此類病人的認識,不過亦有人認為只是標奇立異。而現時更有外國名牌時裝公司邀請唐氏症候群小孩擔任公司童裝模特兒,以顯示患有唐氏症候群的人士同樣可以生有價值、活得美麗。[4][5][6]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項世界上鮮為人知的奇聞怪事

【大紀元10月29日訊】1.沒有一張紙可對折超過9次

2.根據統計每年騾子所殺的人比飛機失事所死的人還多

3.人睡覺比坐著看電視所消耗的卡路裡還多

4.第一種有條形碼的對象是香口膠

5.Wright’s Brother發明飛機後第一次試飛的路程比一架波音747飛機的飛機翼還短

6.1987年,美國一間航空公司將每個頭等機位的飛機餐減少一粒橄欖後,節省了約35萬港元

7.很多人每朝起來都喝一杯咖啡提神,但其實一個蘋果比一杯咖啡還有效

8.你的家中多數塵埃都是你的死皮

9.洋娃娃Barbie 全名是Barabra Millicent Roberts

10.希特勒的媽媽在懷有希特勒時曾認真地考慮墮胎,不過被醫說服,結果把他生下來

11.瑪麗蓮.夢露有6只腳趾

12.電影裡,ET的腳步聲是由一位工作人員用手將o者o裡榨爛

13.珍珠在醋中會溶

14.登尋找情人廣告中,有35%是已婚人士

15.你有可能將一只牛拉上樓梯,但牛是不懂下樓梯的

16.豬不能仰頭望天空

17.‘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可以用盡26個字母

18.鴨的叫聲是不會有回音的,暫時沒有人知何解

19.蝸牛可不吃東西睡3年

20.著名影星Tommy Lee Jones與美國副總統曾經是哈佛大學同房

21.如果一個月中,第一天是星期日,那個月便出現黑色星期五

22.把石頭放在微波爐中加熱會爆炸

23.1,111,111 x 1,111,111 = 1234567654321

24.唯一一個有15英文字母而又不會重復是的英文字’uncopyrightable’

25.貓可發出超過100個音,狗卻只能發10個音

26.癒黑的環境下,貓的排尿次數會增加

27.將一個硬幣向上拋1000次,字向上的次數是495次,不是500次,因為公較重

28.根據牛頓字典世界上最長的英文字是'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29.人體的胃每2個星期便會更新一次分泌物,否則它會自我消化

30.可樂原是綠色的

31.夏威夷文只得12個字母

32.走路上班的人最高比率的省是阿拉斯加

33.如果Barbie是人類,她是身形是39-23-33

34.美國平均每小時在空中的人有61000人

35.只有一種食物不會變壞:蜜糖

36.在加勒比海附近有一種蠔是會爬榭的

37.世界上最年輕的父母在1910年出現,一個8歲及另一個9歲的中國人

38.人的鼻及耳是畢生都不斷長大

39.日本有一種正方形的西瓜,為的是方便收藏

40.海星有8只眼,每只腳都有一只

41.有些昆虫的眼是有毛

42.一條長頸鹿的舌頭有2尺長

43.大象可用頭來站立

44.螞蟻早上醒來會抓痒

45.偉大發明家愛迪生是怕黑的

46.世上最老的金魚是41歲,名叫Fred

47.愛因斯坦9歲時不能流利說話,他媽媽曾經一度以為他是弱智

48.阿拉伯的女人可以因為丈夫不為她倒咖啡而提出離婚

49.只有55%的美國人知道太陽是一個星體

50.多數唇膏是有魚鱗的

51.長頸鹿沒辦法咳嗽

52.貓頭鷹是唯一能夠分辨?#123;色的鳥類

53.一只鯨魚一分鐘心跳只有九下

54.我們喝到肚子裡頭的水已經有三億歲了

55.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可以放大縮小自己的鼻孔

56.一只牡蠣的性別會由男變女,此後一生中還會變個幾次

57.根據一項1845年由英國通過的法律,自殺是非常嚴重的罪,最重可以處以吊死的極刑

58.在太空中航天員是沒辦法哭的,因為沒有地心引力,眼淚流不出來

59.一只變色龍的舌頭是它自己身體的兩倍長

60.最常用牙簽的人是美國人

61.一個正常人的眼部肌肉一天平均要動上一萬到一萬五千次

62.大象死後還會保持站立姿勢

63.有些昆虫沒有頭還可以再活上一年

64.達芬奇光是畫蒙那麗莎的嘴唇就花上十二年

65.玻璃破掉時,玻璃碎片的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三千英哩

66.乳牛聽音樂時可以供應更多牛奶

67.下午摘下的玫瑰比清晨摘下的玫瑰更能持久不枯萎

68.虎鯊的胚胎在母親的子宮裡需經過激烈的搏鬥,勝利者就是可以活著出生的小虎鯊

69.一只70磅的章魚可以穿過一個僅一枚銀幣大小的洞,因為他們沒有脊椎

70.印尼竹節虫是全世界最大的昆虫,有些光是身長就有一長

71.其實,河馬跑得比人快

72.降落傘的發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傘的機會讓給了一只狗

73.一只日本大螃蟹可能長達12

74.剛出生的小火雞要有爸爸媽媽教導如何吃東西,不然會餓死

75.一只鯊魚可以偵測到水中僅百萬分之一含量的血液

76.桑巴舞的森巴原來的意思是一起磨肚臍吧

77.小孩子在春天長得比較快

78.蝙蝠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79.一只毛虫身上有超過兩千條的肌肉

80.人的心臟可以產生把血液噴出三十尺高的壓力

81.公的合掌螳螂頭還在身體上的時候沒辦法交配,所以,母的合掌螳螂在進行交配之前,先要把雄的頭砍掉

82.蝦米的心臟在頭部

83.你永遠不可能用你的舌頭舔到你的手肘

84.世界人口50%的人從來都沒有接過電話

85.老鼠和馬不能嘔吐

86."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 "是英文中最難以發言的一個句子

87.打噴嚏過於強勁了,會導致胸腔破裂,但是如果你想要將這個噴嚏強行忍住,卻會導致你頭或者是脖子中某個血管的破裂

88.如果你打電話超過一個小時,那麼你耳朵裡的耳屎會增加大概700倍左右

89.打火機是比火柴更早發明出來的

90.據說,在你睡覺的時候,在你不知不覺中,你會吃入七十多種虫子和十多只蜘蛛

91.人類全身上下,最強韌有力的肌肉,竟是舌頭

92.張開眼睛打噴嚏是不可能的

93.憋氣自殺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94.每一次你舔一張郵票的背膠,你就吸收了十分之一卡路裡

95.右撇子平均比左撇子多活九年

96.魚無法伸出它們的舌頭

97.北極熊都是左撇子

98.鴕鳥的眼睛比腦袋大

99.海星至今還沒演化出腦

100.跳蚤可以跳過它們350倍身長的距離,相當於一個人跳過一個美式足球場。

( 博客网論壇)

 

本文轉自互聯網,僅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發現有版權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10/29/2005 5:24:52 AM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達開[編輯]

 
 
石達開
軍事家政治家武術家
太平天國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
國家 太平天國
時代 近代
主君 洪秀全
石姓
達開
官職 聖神電通軍主將
位階 五千歲
封爵 翼王 (1851年12月17日封)
封號 電師、開國軍師、開朝公忠軍師
尊號 義王
籍貫 廣西貴縣(今貴港市)
祖籍 廣東興寧和平縣
出身地 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
小字 亞達
其他名號 石敢當
出生 道光十一年二月 (1831年3月)
廣西貴縣那邦村
逝世 太平天國癸開十三年
1863年6月27日(32歲)
四川成都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祖籍廣東興寧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1][2][3]太平天國名將,近代中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從容赴死[4]時年僅三十二歲,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沒[5],死後仍令對手心有餘悸[6],在他身後數十年中都不斷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從事反清運動[7][8]辛亥革命黨人曾通過詩歌,小說,繪畫等各種媒介宣傳他的事迹以激勵民氣,號召志士,鼓吹革命。[9][10][11][12][13][14]有關石達開的民間傳說、歌謠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15]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太平天國最早期諸王
  北王
韋昌輝
 
西王
蕭朝貴
天王
洪秀全
東王
楊秀清
  南王
馮雲山
 
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於1831年出生於廣西貴縣北山裡那邦村,家道小康[16],因幼年喪父,沒有兄弟,八、九歲起獨撐門戶[17][18],務農經商之餘,習武修文不輟[19]。石達開長得高大俊秀,十三歲已「凜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經略四方志」[20],因急公好義,常為人排難解紛,年未弱冠即被尊稱為「石相公」[21],十六歲時,洪秀全馮雲山慕名拜訪,邀他共圖反清大計,石達開遂加入拜上帝會[22],三年後毀家紓難,率四千餘人參加金田起義,封為左軍主將[23]

北進東征[編輯]

1851年12月,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二十歲的石達開晉封「翼王五千歲」,意為「羽翼天朝」。[24],從1851年1月到1853年3月,石達開隨太平軍轉戰數省,戰功卓著,尤其是1852年西王蕭朝貴湖南長沙陣亡後,太平軍長沙城下陷入清軍反包圍,形勢萬分危急,石達開率部西渡湘江,開闢河西基地,緩解了太平軍的缺糧之危,又多次擊敗進犯之敵,取得「水陸洲大捷」,重挫清軍士氣,其後,為全軍先導,經河西安全撤軍,跳出反包圍圈,奪岳陽,占武漢,自武昌東下金陵,二十八天挺進一千八百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時人號之「石敢當[25]

天京佐政[編輯]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金陵,改號天京,石達開留京輔佐東王楊秀清處理政務。定都之後,諸王廣選美女,為修王府而毀民宅,據國庫財富為己有,唯石達開潔身自好,從不參與。[26][27][28]

首與西征[編輯]

1853年秋,石達開奉命出鎮安慶,首度節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國以往重視攻佔城池、輕視根據地建設的傳統,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逐步擴大根據地範圍,親自指揮攻克清安徽臨時省會廬州(今合肥),[29]迫使新任安徽巡撫、楚軍名將江忠源自盡。

安慶易制[編輯]

過去,太平天國沒有基層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達開到安徽後,組織各地人民登記戶口,選舉基層官吏[30][31][32],又開科舉試,招攬人材[33],建立起省、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34][35],使太平天國真正具備了國家的規模;與此同時,整肅軍紀,恢復治安,賑濟貧困,慰問疾苦,使士農工商各安其業,並制定稅法,徵收稅賦,為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活動提供所需物資。[36][37][38][39]1854年初,石達開在安徽民眾的讚頌聲中離開安徽,回京述職,太平天國領導層對他的實踐給予充分肯定[40][41],此放棄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推行符合實情的經濟政策[42]

再主西征[編輯]

1854年夏秋,太平軍在西征戰場遭遇湘軍反撲,節節敗退,失地千里。石達開看出兩軍最大差距在於水師,便命人仿照湘軍的船式造艦,加緊操練水師[43][44][45]湘軍兵逼九江的危急時刻,石達開再度出任西征軍主帥,親赴前敵指揮,於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西線軍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達開又揮師江西,四個月連下七府四十七縣,由於軍紀嚴明,施政務實,愛護百姓,求才若渴,江西民眾爭相擁戴,許多原本對太平天國不友好的知識分子也轉而支持太平軍,隊伍很快從一萬多人擴充到十萬餘眾。[46][47][48]

1856年3月,石達開在江西樟樹大敗湘軍,至此,湘軍統帥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經陷入太平軍的四面合圍,對外聯絡全被切斷,然石達開適於此時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雖大破江南大營,解除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卻令曾國藩免遭滅頂。

天京事變[編輯]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被殺,上萬東王部屬慘遭株連,石達開在前線聽到天京可能發生內訌的消息後趕回阻止,但為時已晚。北王韋昌輝把石達開反對濫殺無辜的主張看成對東王的偏袒,意圖予以加害,石達開逃出天京,京中家人與部屬全部遇難。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親族也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

被逼離京[編輯]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雖迫於民意命他提理朝政[49],卻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和實權,衹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50],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51]。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天京根據地為中心的作戰[編輯]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天京,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准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52][53][54][55][56][57][58][59][60][61][62]

此後,石達開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臨江吉安,擁戴他的安徽太平軍將領大都留守安徽。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浙江是江浙皖清軍的主要餉源,為阻止石達開攻浙,清廷急調各路兵馬增援,最終不得不命丁憂在籍的曾國藩重任湘軍統帥,領兵入浙。太平軍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部隊失去了後方,協同作戰的楊輔清又在被天王封為「木天義」後從福建撤軍,為免四面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但牽制了大量清軍,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是冬,石達開經與部將會商,決定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63],並伺機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

廣西離散[編輯]

1859年秋,石達開率太平軍數萬人進入廣西,10月首克慶遠府。進入廣西之後,因糧食短缺日益嚴重[64],部下思鄉情切[65],石達開不願自立一國、無法滿足部下對高官厚祿的需求等原因,一些部下產生去意,適逢英王陳玉成致書石達開,邀其攻打湖南,配合安慶解圍,石達開遂因勢利導,於1860年命童容海彭大順等將率五、六萬有意離去的部眾攻打湖南,回應陳玉成所請,成為人數最多的一支脫離石達開部隊[66],另有一些部隊因內訌、退路被切斷等原因脫離石達開。這些部隊脫離石達開後,有些成功通過清軍控制區返回天京一帶會合太平軍本部,有些則在半途被清軍打散,並有多名將領死於內訌。其中,彭大順在途中戰死,童容海吉慶元朱衣點等與部隊約五萬人在1861年到達江西與忠王李秀成部會合。

遠征[編輯]

生擒逆首石達開戰圖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四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並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布防,[67][68]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戰守俱窮,進退失據,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瘧痢流行,死亡枕籍。閱時一月,而軍心屹然不動」,令當地人發出「其得士心如此,豈田橫之客所可同日而語哉」的驚嘆[69]

為求生擒石達開,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談判,[70][71][72][73]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行,石達開被押往成都,清軍未遵守承諾,兩千官兵戰死。[74]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與部將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著天國衣冠,在成都公堂受審,舉止沉著,陳詞慷慨,「寓堅強於和婉之中」[4]「梟傑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詞色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之語」[75],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76]

評價[編輯]

位於成都科甲巷(石達開被處死之處)石達開紀念碑,碑上詩刻為後人偽托石達開之名而作

石達開被認為是太平天國將領中最富有謀略的人。曾國藩說「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左宗棠說「石逆狡悍著聞,素得羣賊之心,其才智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所畏忌也」。

太平軍的高級將領們對石達開的膽略十分推崇,如忠王李秀成談及各王優劣才能時「皆云中中,而獨服石王,言其謀略甚深」,英王陳玉成認為太平軍將領「皆非將才,獨馮雲山石達開差可耳」。不只如此,他還贏得了眾多與他敵對立場的人的敬重,如文人周洵在《蜀海叢談》中稱其為「奇男子」,清朝一位貢生在湘軍軍宴上公開說他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與他為敵的許亮儒對他的英雄氣概與仁義之風欽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後,由清朝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還有這樣的記敘:「至今江淮間猶稱……石達開威儀器量為不可及。」

當代中國學術界對石達開的總體評價是:「他在太平天國前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是一位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太平天國第一流的軍事家與政治家」[77]「在太平天國後期孤軍奮鬥,最後雖然失敗,仍然起了牽制清軍,配合長江下游的太平軍作戰的作用。他自己的奮鬥精神也很能激勵後人。」[78]

在有關石達開的各種評價中,來自和他同時代的立場中立的美國傳教士麥高文的的一段話猶有代表性——「這位青年領袖,作為目前太平軍的中堅人物,各種報導都把他描述成為英雄俠義的——勇敢無畏,正直耿介,無可非議,可以說是太平軍中的培雅得(法國著名將領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溫厚,贏得萬眾的愛戴,即使那位頗不友好的[金陵庶談]作者也承認這一點。該作者為了抵消上述讚揚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貶低他的膽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們口述歷險經過的外國水手聲稱的,翼王在太平軍中的威望,駁斥了這種蓄意貶低的說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長的「電師」頭銜,正表示他在軍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個敢做敢為的人」。[79]

詩文[編輯]

雖然不少詩文被傳為石達開所作,惟《白龍洞詩刻》、《五言告示》、《駐軍大定與苗胞歡宴即席賦詩》可證,其餘不能證明為石的作品。

武藝[編輯]

石達開是晚清中國的武學大家,《北平國術館講義》中將他與許宣平達摩祖師宋太祖岳武穆張三丰戚繼光甘鳳池等人並論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拳術名家,然因英年早逝及身份敏感,事迹多隱沒。

據記載,石達開的拳術「高曰弓箭裝,低曰懸獅裝,九面應敵。每決鬥,矗立敵前,駢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敵踵至,疾轉踢其腹臍下。如敵勁,則數轉環踢之,敵隨足飛起,跌出數丈外,甚至跌出數十丈外者,曰連環鴛鴦步」[80],民間認為這種武藝就是後來號稱「北腿之傑」的「戳腳拳」,並傳說石達開曾將這種武藝傳授給選拔出來的士兵,用於作戰。

石達開不僅外功出眾,而且內外兼修,他和陳邦森比武的故事已成為後世武林口耳相傳的掌故。根據文字記載和口碑傳說,二人相約各自擊打對方三拳,受拳者不得還擊,「邦森拳石,石腹軟如綿,邦森拳如著碑,拳啟而腹平。石還擊邦森,邦森知不可敵,側身避,碑裂為數段」。[81]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敢當[編輯]

 
 
石敢當
位於北京東四三條的石敢當
位於北京東四三條的石敢當
中文名稱
正體 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
簡體 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
日文名稱
日文漢字 石敢當  石敢当
假名 せっかんとう
羅馬字 Sekkantō
琉球語名稱
琉球漢字 石敢當
琉球國字頭 イシガンドゥ
拉丁化 Isigandu

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是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風水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用於辟邪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常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

「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沖,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

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有淺浮雕的,有圓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圖案;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

石敢當的功效從最初的壓不祥,辟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源流[編輯]

泰山石敢當神像

關於「石敢當」之源流來歷,傳說極多,姑取流傳較廣者如下;

泰山石頭說[編輯]

古代認為東嶽泰山之石具有獨特的靈性和神力,因是一種靈石崇拜。傳說漢朝漢武帝登泰山,帶回四塊泰山石,置未央宮的四角,以鎮宮辟邪。泰山被認為有保佑國家的神功,因此「泰山石」就被認為有保佑家庭的神力,「敢當」邪祟。後來泰山石被人格化,姓石名敢當,又稱石將軍,後來還發展出了雕刻有人像的石敢當。

泰山神將說[編輯]

相傳泰山有「主治生死,百鬼主帥也」之稱,而民間有傳說是,石敢當是泰山神的部下神將,以勇猛聞名,可以捉拿惡鬼。

泰山大夫說[編輯]

相傳泰山腳下住著一名好漢「石敢當」大夫,能夠除鬼捉妖,將他的名字刻於石上亦有降服鬼怪之功效。又與歷史混合,說相傳古時泰山郡有一名大力士,封為大夫,名「石敢當」,因戰爭護主戰死,人民設立「石敢當」石碑以紀念,更希求驅除邪魔。

姜太公封神說[編輯]

傳說姜太公輔佐武王克殷,以封神榜分封眾神完畢,周武王封其為諸侯,建立齊國。太公行至泰山,卻發現自己竟然無職缺可補,死後無法成神。於是指泰山前一石曰:「我作泰山石敢當!」歿後,化為「石敢當之神」。

逸事[編輯]

史載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善戰多奇謀」,「太平軍自永安湖南,攻長沙,破岳州漢陽武漢,經安省而下金陵,與清軍大小數百戰,獨達開所部未嘗挫,清軍稱之曰『石敢當』,所至多避之。」[1]

各地石敢當[編輯]

四川[編輯]

泰山石敢當,九寨天堂酒店,羌寨建築群中

在四川理縣羌寨也有辟邪石敢當。

貴州[編輯]

貴州堂安侗寨石敢當
貴州肇興侗寨石敢當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聚居地,常見有石敢當立於當地住戶門前,樣式簡單,多為用漢字寫就的「泰山石敢當」木牌,或直接寫在門前。

福建[編輯]

閩東閩南等地皆有在房前基上樹有「石敢當」石碑。閩南泉州山區的永春橋頭、路口等地;閩東寧德市的咸村鎮等地。在金門,也可以常見到石敢當的蹤影。

台灣[編輯]

澎湖七美金龍石敢當

台灣石敢當,其中以離島澎湖最有名,在島上要道、山頂、海濱皆極為常見;主因離島生活刻苦、自然天災危害甚鉅,因此居民就求神問卜,依照指示在島上建設各式的石敢當,以期能夠辟邪、止煞、鎮罡,抵擋自然災害。[2] 台灣人一般也有路口需要石頭鎮煞的概念。故在都市中,部分路口或公園、庭園也有置有石敢當。但一般而言,這些在現代都市中的石敢當通常未題任何字樣;抑或寫著「○○公園」、「○○學校」等,類似於路標的作用。

香港[編輯]

香港的石敢當一般在新界鄉村的民居出現,有掛在外牆上的木牌,亦有石刻樣式的。青衣一屋邨的斜坡處亦有供奉石敢當大將軍。龍躍頭天后廟後亦有一塊石碑刻上。此外,在不少馬路邊、港口內外或島嶼上亦豎立了刻上「喃嘸阿彌陀佛」的石碑,一般說法是以經文鎮靜意外身亡的交通意外死難者。

澳門[編輯]

澳門新橋區橋巷有一座石敢當行臺,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是街坊用作公眾議事的地方,門上有一對藏頭聯書:「公是公非創立規模垂久遠,正人正己協力同心兆安康」。後來,附近鎮守蓮溪的「石敢當」碑石被供奉進室,漸漸地變成現時的廟宇,以「石敢當」為主神作供奉,並祀姜太公玄壇觀音關帝等神祀。以往更會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七為「石敢當」舉行神誕,大行廟會,並以神像出巡作保境巡遊,同時會以飄色緊隨隊伍之後。[3]

日本[編輯]

日本列島上的石敢當大多數位於鹿兒島縣境內。1879年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後,大量琉球人遷居日本列島,這些琉球人在日本各地都建有石敢當,但不多見。

琉球[編輯]

沖繩石敢當

沖繩街市的丁字路口,有很多形狀不同刻有石敢當字樣的石碑。由於當地傳說中的魔鬼「マジムン」有直向行走的習慣,因此琉球人在路口設置石敢當,以防止魔鬼進入自己家中。

形式[編輯]

不同形式的石敢當:

  • 獅形石敢當
  • 獸頭石敢當
  • 太極八卦石敢當
  • 石塔式石敢當
  • 木牌石敢當
  • 手繪(寫)石敢當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 語

金枝玉葉

成語讀音 jīn zhī yù yè
成語解釋 原形容花木枝葉美好。借指皇族子孫。現比喻出身高貴或嬌嫩柔弱的人。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詞
成語結構 聯合式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稱呼有錢人傢的女兒。
產生年代 古代
典故出處 唐·王建《宮中調笑》詞:“胡蝶、胡蝶,飛上金枝玉葉。”
成語例句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賤貨!你還自以為是~的小姐嗎?”
近 義 詞 皇親國戚 玉葉金枝 玉葉金柯
反 義 詞 蓬門荊佈 赳赳武夫
英文翻譯 imperial kingsmen
歇 後 語 朝廷的閨女
成語謎面 金玉樹
調笑令(即宮中調笑)(王建唐詩)
 
 
  
  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誰複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胡蝶,胡蝶,飛上金枝玉葉。
  君前對舞春風,百葉桃花樹紅。
  紅樹,紅樹,燕語鶯啼日暮。
 
  羅袖,羅袖,暗舞春風依舊。
  遙看歌舞玉樓,好日新妝坐愁。
  愁坐,愁坐,一世虛生虛過。
 
  楊柳,楊柳,日暮白沙渡口。
  船頭江水茫茫,商人少婦斷腸。
  腸斷,腸斷,鷓鴣夜飛失伴。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

 

人物經歷


  王建家境平窮,“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發初爲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些小詞,别具一格,《調笑令》,原題爲“宮中調笑”,可見本是專門供君王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複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末句斬釘截鐵,守望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江南三台》:“颺州池邊小婦,長幹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純是白描,别有情趣。

  王建是大曆進士。門第衰微,早歲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樂府詩。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爲題材的詩篇。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别楊校書》)後,離開軍隊,寓居鹹陽鄉間,過着“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後,“白發初爲吏”(《初到昭應呈同僚》),任昭應縣丞。長慶元年(821),遷太府寺丞,轉祕書郎。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大和初,再遷太常寺丞。約在大和三年(829),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大和五年,爲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刺史,賈島曾往見贈詩。此後行蹟不詳。

 

作品風格


  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愛憎分明。如《十五夜望月》、《田家行》、《簇蠶辭》、《當窗織》、《織錦曲》、《促刺詞》、《去婦》、《水夫謠》、《海人謠》等,反映了勞動人民備受殘酷剝削壓迫的痛苦生活,特别對勞動婦女的悲慘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權豪凶横和藩鎮混戰等黑暗的社會現實;《古從軍》、《遼東行》、《渡遼水》、《涼州行》等,抨擊了給廣大人民帶來災難的開邊戰爭,同時也譴責了邊將的無能,不知收複失地,表現了既反對窮兵黷武,又慨歎國土淪喪的進步立場。此外,他還有一些作品,如《賽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寫了農村風俗和生活畫面;《寄遠曲》、《鏡聽詞》等,表現了婦女對出門遠行親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衛詞》等,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和被壓迫者的鬥爭精神。也有少數作品,流露出人生無常、歎老傷貧等消極情緒。 王建樂府詩,善於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詩中發議論,而是運用比興、白描、對比、映襯等手法,通過各種形象或人物的自白來再現現實;或在結尾用重筆突出主題,戛然而止。用筆簡潔峭拔,入木三分,語氣含蓄,意在言外。體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較短。語言通俗明晰而凝鍊精悍,富有民歌謠諺的色彩。用韻平仄相間,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換韻,節奏短促,激越有力。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樂府詩特有的藝術風格

  王建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地描繪宮禁中的宮闕樓台、早朝儀式、節日風光,以及君王的行樂游獵,歌伎樂工的歌舞彈唱,宮女的生活和各種宮禁瑣事,猶如一幅幅風俗圖畫,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資料。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指出它的内容“多言唐宮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者”。詩中的描繪也栩栩如生,因而廣爲傳播,頗有仿作。魏慶之《詩人玉屑》引《唐王建宮詞舊跋》說,後世“效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爲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體,有一部分征戍遷謫、行旅離别、幽居宦況之作,因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也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傳》)。但這些詩往往雜有消極頹廢思想,藝術上也缺乏明顯特色。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多可誦之作。還寫過《宮中三台》和《江南三台》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

 

著作


  王建的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今傳刻本有:《王建詩集》10卷,南宋陳解元書棚本;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此爲底本,並參照其他刊本校補排印。《王建詩集》8卷,明汲古閣刻本。《王建詩》8卷,《唐六名家集》本。《王司馬集》8卷,清胡介祉刊本。《王建詩集》10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本。《宮詞》1卷,有單刻本及明顧起經注本。事蹟見《唐詩紀事》、《唐才子》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靠譜 kào pǔ

基本解釋


 

靠譜

    1、靠譜就是可靠,值得相信的意思。(讀起來的“派代”靠譜體時候應該兒化音“譜儿”)


    2、北方方言,後現代流行詞彙。


    3、相關詞語:不靠譜  不靠譜就是離題太遠,不切合實際。  如果說某人辦事情“不太靠譜儿”意思是說他辦事不可靠,不讓人放心,靠不住的意思;

  如果是說事情“不太靠譜儿”意思就是說這件事辦起來有難度,可行性不高。  

例如:你這人不靠譜! You're so ridiculous! 靠譜度  衡量靠譜的參數,稱之為靠譜度,英文是kaopubility /kʌpʊ'b'ɪləti/   are you serious?  

 你太逗了我服! 靠譜體 

 2010年8月19日下午,微博紛紛熱傳一種帶“靠譜”字樣的圖片,“靠譜體”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編輯]

 
 

 
蘋果
《科勒藥用植物》(1897), Pirus malus
《科勒藥用植物》(1897),
Pirus malus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薔薇科 Rosaceae
亞科: 蘋果亞科 Maloideae
屬: 蘋果屬 Malus
種: 蘋果 M. domestica
二名法
Malus domestica
Borkh.

蘋果學名Malus domestica)是薔薇科蘋果亞科蘋果屬植物落葉喬木。蘋果的果實富含礦物質維生素,為人們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特點[編輯]

蘋果是落葉喬木,通常樹木可高至15米,但栽培樹木一般只高3-5米左右。樹幹呈灰褐色,樹皮有一定程度的脫落。果實一般呈紅色,但需視乎品種而定。

蘋果開花期是基於各地氣候而定,但一般集中在4-5月份。蘋果是異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種自花不能結成果實。

一般蘋果栽種後,於2-3年才開始結出果實。果實成長期之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則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種後蘋果可有15-50年壽命。

歷史[編輯]

蘋果原產於歐洲中亞及中國地區。哈薩克阿拉木圖與新疆阿力麻里有蘋果城的美譽。中國古代的林檎、柰、花紅等水果被認為是中國土生蘋果品種或與蘋果相似的水果。蘋果在中國的栽培記錄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漢武帝時,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當時多用於薰香衣裳等,亦有置於床頭當香熏或置於衣服,最初作為香囊,較少食用。但也有看法認為,林檎和柰是現在的沙果,曾被誤認為蘋果,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是元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國,當時只有在宮廷才可享用。

現代漢語所說的「蘋果」一詞源於梵語,為古印度佛經中所說的一種水果,最早被稱為「頻婆」,後被漢語借用,並有「平波」、「蘋婆」等寫法。明朝萬曆年間的農書《群芳譜·果譜》中,有「蘋果」詞條,稱:「蘋果,出北地,燕趙者尤佳。接用林檎體。樹身聳直,葉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圓滑。生青,熟則半紅半白,或全紅,光潔可愛玩,香聞數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又沙爛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許多中國農學史、果樹史專家認為這是漢語中最早使用「蘋果」一詞。

中國土生蘋果屬植物在古代又稱「[1]或「林檎」。李時珍說:「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為素柰,赤者為丹柰,青者為綠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說「林檎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 「林檎」一詞後來傳至日本,現時日語的「林檎」仍保留蘋果的意思。台灣部分說台語的民眾習稱蘋果為「りんご」(ringo),這是源自日語「林檎」的發音。

中國土生蘋果品種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東等地廣泛種植,其特點是產量少、果實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儲存,容易破損,因此價格昂貴,清朝時期北京旗人用其當作貢果。清朝末年,美國人在山東煙台等地引進西洋品種蘋果,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也在關東州的熊岳設立農業試驗基地,引進西洋蘋果並進行雜交改良。煙台大連也因此成為今日著名的蘋果產地。民國時期以後,西洋品種蘋果逐漸在中國市場上佔據主要地位,中國土生品種蘋果逐漸被果農淘汰,種植範圍不斷縮小,最後僅河北省懷來地區有少量保存,但這些果樹也於1970年代前後在中國滅絕。

生蘋果(去皮)
每 100 g (3.5 oz) 食物營養值
熱量 200 kJ (50 kcal)
碳水化合物 12.76 g
10.1 g
膳食纖維 1.3 g
脂肪 0.13 g
飽和脂肪 0.021 g
單元不飽和脂肪 0.005 g
多元不飽和脂肪 0.037 g
蛋白質 0.27 g
色氨酸 0.001 g
蘇氨酸 0.006 g
異亮氨酸 0.006 g
亮氨酸 0.014 g
賴氨酸 0.013 g
蛋氨酸 0.001 g
胱氨酸 0.001 g
苯丙氨酸 0.007 g
酪氨酸 0.001 g
纈氨酸 0.012 g
精氨酸 0.006 g
組氨酸 0.005 g
丙氨酸 0.012 g
天冬氨酸 0.074 g
穀氨酸 0.026 g
甘氨酸 0.009 g
脯氨酸 0.006 g
絲氨酸 0.011 g
86.67 g
維生素A equiv. 2 µg (0%)
β-胡蘿卜素 17 µg (0%)
葉黃素玉米黃素 18 µg
硫胺(維生素B1 0.019 mg (1%)
核黃素(維生素B2 0.028 mg (2%)
煙酸(維生素B3 0.091 mg (1%)
泛酸(維生素B5 0.071 mg (1%)
吡哆醇(維生素B6 0.037 mg (3%)
葉酸(維生素B9 0 µg (0%)
鈷胺素(維生素B12 0 µg (0%)
維生素C 4 mg (7%)
維生素D 0 IU (0%)
維生素E 0.05 mg (0%)
維生素K 0.6 µg (1%)
5 mg (1%)
0.07 mg (1%)
4 mg (1%)
0.038 mg (2%)
11 mg (2%)
90 mg (2%)
0 mg (0%)
0.05 mg (1%)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日參考攝入量(RD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資料庫

營養[編輯]

蘋果做的甜點(糖蘋果)

自19世紀起威爾斯就有俗語說明蘋果和健康的關係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2]。初步的研究表示,蘋果可以降低罹患結腸癌前列腺癌肺癌的風險[3]。蘋果皮含有熊果酸,在大鼠實驗中可以增加骨骼肌及褐色脂肪組織,減少白色脂肪組織,同時降低肥胖症葡萄糖耐受不良以及脂肪肝疾病的風險[4]。依照美國農業部的資料,一份約重242克的蘋果熱量為126卡,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他命C[5]

蘋果皮中含有許多不確定營養價值的植物化學成分[6],在體外實驗中可能有抗氧化作用[7]。蘋果中含有槲皮素兒茶素原花色素B2等酚類物質[8]

大鼠實驗顯示蘋果汁的濃縮物可以增加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分泌[9]。而其他實驗也發現在服用大鼠蘋果汁後「可以減緩氧化的損傷及認知力的下降」 [10]。果蠅在餵食蘋果淬取物後其壽命比餵食一般食物的果蠅多了10%[11]

文化上的蘋果[編輯]

希臘神話[編輯]

蘋果在許多世界主要宗教中出現,多半都是神秘的果實,甚至是禁果。在宗教、神話民俗學中識別蘋果的一個困難是到十七世紀為止,「apple」一字是泛指所有外來的,不是漿果的水果,甚至也包括堅果在內[12]。例如在 希臘神話中,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十二偉業中有一項就是要去赫斯珀里得斯的園子中摘下金蘋果[13][14][15]

希臘神話的不和女神厄里斯因為未受邀佩琉斯與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覺得受到冒犯[16],在婚宴中厄里斯不請自來,且帶來了一個刻有「獻給最美的」(Ἡ καλὴ λαϐέτω)的金蘋果。在場最為美艷的三位女神:雅典娜阿佛羅狄忒赫拉都想要這一顆金蘋果,此事即為金蘋果事件。後來由帕里斯王子仲裁,決定金蘋果可以給誰(帕里斯的評判[17],三位女神各自私下賄賂帕里斯,而阿佛羅狄忒答應讓帕里斯王子得到世界上最美的女子的愛情,因此阿佛羅狄忒得到了金蘋果,帕里斯和斯巴達海倫相愛,海倫為了愛情拋棄家庭,和帕里斯私奔,這也造成了特洛伊戰爭

因此在古希臘,蘋果認為是阿佛羅狄忒的聖物,拋出蘋果給其他人象徵宣告自己的愛情,接住受別人的蘋果也表示接受別人的愛情[18]。以下有一段聲稱是柏拉圖的詩,其中就提到了蘋果:

我將蘋果丟給你,若你也願意愛我,就收下蘋果,與我分享你的少女之愛,不過若你想的和我不一樣,卻仍收下蘋果,想一下妳的美貌會是多麼的短暫

——柏拉圖Epigram VII[19]

希臘神話中,阿塔蘭塔是善於疾走的女獵手,為了不要結婚,和所有向她求婚的人賽跑,只有希波墨涅斯(也稱為[Melanion,字根是希臘文的melon,泛指蘋果及其他水果)靠著巧計勝過阿塔蘭塔。希波墨涅斯知道他在賽跑上無法勝過阿塔蘭塔,因此他在賽跑時,設法用阿佛羅狄忒的蘋果,使阿塔蘭塔因撿拾蘋果而減慢速度,希波墨涅斯全速衝刺,也用盡了阿佛羅狄忒給的三個蘋果,最後贏得了比賽及阿塔蘭塔[13]

伊甸園的禁果[編輯]

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繪的亞當與夏娃,其中也用蘋果代表分辨善惡樹的果子(禁果)

基督教創世紀中記載亞當與夏娃因為吃了上帝不允許吃,分辨善惡樹的果子(禁果),因此被逐出伊甸園。聖經上沒有寫分辨善惡樹的果子是哪一種水果,不過有基督教的傳統認為那就是蘋果[20]。這種說法有可能是將拉丁文mālum(蘋果)及mălum(邪惡)弄混,兩者正式的寫法都是malum[21]。上帝不允許吃的果子是「分辨善惡樹的果子」(the tree of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Genesis 2:17,而拉丁文的"good and evil"是bonum et malum[22]

文藝復興時的畫家可能受到希臘神話中赫斯珀里得斯的園子中金蘋果的影響,因此在繪製伊甸園亞當與夏娃的故事時蘋果視為是分辨善惡樹的果子,也是知識、不朽、試探、人因犯罪而墮落、或是罪本身等的象徵。男性喉嚨的喉結稱為「Adam's apple」,也和此有關[20]。蘋果被視為性引誘的象徵,也被用來喻表性行為[20]

通俗文化[編輯]

不少公司、企業都以蘋果為公司名字甚至品牌名字,如蘋果公司蘋果日報、蘋果牌牛仔褲。

圖片[編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蓋世太保

 

蓋世太保是德語「國家秘密警察」(Geheime Staats Polizei)的縮寫Gestapo的音譯。蓋世太保由黨衛隊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個秘密警察組織,后加入大量黨衛隊人員,一起實施「最終解決方案」,屠殺無辜。隨著納粹政權的需要蓋世太保發展成為無所不在、無所不為的恐怖統治機構。納粹通過蓋世太保來實現對德國及被佔領國家的控制。

蓋世太保即德國黨衛軍秘密警察,它原是戈林1933 年4 月26 日為普魯士邦設立的,以代替普魯士邦原來的政治警察。他起初打算只把它稱為秘密警察處,後來一個不出名的郵局職員奉命為這個新機構設計一種免費遞送的郵票圖樣,他提議把它叫做「秘密國家警察」,簡Gestapo,中文音譯即為「蓋世太保」,從無意中創造一個先是在德國後來又在國外令人談虎色變的名稱。

2 創建

蓋世太保最早產生於德國的普魯士和巴伐利亞二個邦。1933年納粹黨執政后,納粹二號人物戈林以普魯士邦內政部長身份接管邦警察局,他把政治警察、諜報警察和刑事警察中政治特別部門合併,組成秘密警察處。一個無名的郵局小職員奉命為這個新成立的組織設計一種免費投遞的郵票圖樣時,提議把它叫做秘密國家警察,簡稱"蓋世太保"(Gestapo),一個令人談虎變色的名稱就這樣出現了。
1934年4月戈林任命希姆萊為蓋世太保首腦,希姆萊隨即任命後來以
蓋世太保首腦:希姆萊
 

  蓋世太保首腦:希姆萊

「劊子手」外號聞名的黨衛軍保安處處長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為蓋世太保副首領。1936年6月,希姆萊成為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隨之向全德國發展。同時希姆萊改組全德警察指揮體系,蓋世太保改為著便服的保安警察。但許多黨衛軍兼有蓋世太保職務。在《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劇中,我們看蓋世太保人員安德魯穿著領章佩有兩條閃光銀杠的黨衛軍制服就是這個原因。
蓋世太保有"預防性逮捕權"。海德里希在德國遍布特務網,僅在30年代就雇有10萬名兼職密探。此外,保安處還有3000人的專職密探和3萬名兼職密探。在納粹上台後的幾年中,成千上萬的左派人士、知識分子、猶太人、工會運動者、過問政治的教士,都不經法律程序被投入集中營。白色恐怖下使人的心態曲扭。當時一位駐柏林的美國記者寫道:"你的兒子、你的父親、你的妻子、你的表親、你的友好、你的上司、你的秘書,都可能是海德里希的組織的告密者。"《蓋》劇中德國駐比利時總督霍夫曼僅因給東線的兒子送件冬衣竟被其妻子告密,正是這段歷史的真實寫照。納粹統治的頭1年,就在德國建立了薩赫森豪森、達豪、布痕瓦爾德等50多個集中營。集中營設有禁閉、鞭笞、勒死等酷刑,並明文規定凡談論政治、舉行集會、發表"煽動言論"者"一律絞死",不服從命令或襲擊守衛者"當場格殺"。

3 發展

蓋世太保不僅對人民實行法西斯統治,還把矛頭指向任何阻礙NC爭取最高權力的上層階級,對衝鋒隊血腥的清洗后,又向當時唯一不受控制的陸軍軍官團開刀,制.造了德國戰前一段決定命運的奇異插曲。
1937年12月,
蓋世太保
 
德國軍隊一號人物、喪偶多年的戰爭部長馮·勃洛姆堡元帥與其24歲的女秘書埃娜結婚。勃洛姆堡迷戀於新婚妻子的美貌,而忽略了對她過去的了解,而柏林警察方卻握有埃娜做過妓女以及拍過春宮照片被判刑的材料。顯然,埃娜被安排在勃洛姆堡身邊工作是一個圈套。可是,當一無所知的勃洛姆堡向戈林申請結婚時,戈林不但滿口答應,還表示願去與希特勒疏通此事。次年1月,當勃洛姆堡夫婦去義大利旅行時,蓋世太保送交的埃娜檔案擺到了希特勒辦公室的案頭。勃然大怒的希特勒大罵勃洛姆堡欺騙了他,當場指示參謀長貝克說,第三帝國"不能容忍最高級將軍與一個婊子結婚",下令將元帥免職。與此同時,希姆萊以無中生有的"戀童癖"強迫陸軍二號人物、總司令馮·弗立契上將辭職。2月4日,德國廣播電台宣布除戰爭部長和陸軍總司令外,另有16名高級將領退休,44名將領因"對納粹主義不夠熱心"而被調離職務。希特勒宣布取消戰爭部,成立以凱特爾為首的最高統帥部(OKW)。
德國進攻波蘭后,蓋世太保的主要活動擴大到境外。蓋世太保除了在佔領區擬定需要逮捕的人、"危險組織"名單、抓夫拉兵、進行經濟掠奪外,另一個主要任務是作為"新秩序"的執行者,參加特別行動隊,搜捕猶太人和抵抗力量。在進攻蘇聯時,蓋世太保成立了ABCD4個特別行動隊,受命隨陸軍戰鬥部隊執行"最後解決"猶太人和蘇軍政委等任務。在紐倫堡審訊中,曾任特別行動隊D支隊隊長的奧侖道夫交待,他在第1年裡一共殺害了9萬男子、婦女和兒童。每到一個市鎮或村莊,他們就以"重新安置"為名命令當地的猶太人集合起來,猶太人被勒令交出貴重物品,脫掉外衣,集體被押往刑場槍殺或送上"毒汽車"處死,上自白髮老人下至周歲孩子均不能倖免,其狀慘不忍睹。1942年10月5日,蓋世太保在烏克蘭的杜布諾鎮一次就殺害5000名猶太人。另據秘警察的猶太處處長卡爾·艾克曼統計,特別行動隊在東歐各國總共屠殺了200萬猶太人。
1941年夏,蓋世太保與黨衛軍合作,在東歐建立了奧斯威辛、毛特豪森、索比包等30餘個集中營,關押來自荷蘭、比利時、法國、
蓋世太保
 
挪威和東歐各國等地的猶太人數百萬。波蘭境內的奧斯威辛等集中營設置了毒氣室和焚屍爐等,改造成滅絕營。奧斯威辛集中營創造一天毒死6000人的記錄,該滅絕營共殺死250萬猶太人。當蘇聯紅軍JF這個人間地獄時竟發現,有7噸剪得很整齊,相當於14萬婦女的頭髮,納粹把這些頭髮當做毛氈的替代品,成為生產原料。據歷史學家保守的估計,在整個戰爭中被屠殺的猶太人為572萬餘人之多,約佔當時歐洲猶太人總數的一半。
1945年5月,殺人如麻的海德里希被捷克抵抗運動炸死。戰爭結束時,戈林和希姆萊在獄中自殺。1946年紐倫堡國際法庭宣布蓋世太保為罪惡組織,為這個遺臭萬年的機構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4 罪行

蓋世太保軍官服裝造型
 

  蓋世太保軍官服裝造型

二戰爆發之後,大量蓋世太保隨德國國防軍一同進入佔領區,在那建立了眾多輔警部隊,這些輔警部隊全部聽命於蓋世太保,成為其機構的一部分,隨同其進行恐怖統治,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每年佔領區中死於蓋世太保手下(不包括集中營)至少有幾十萬人。蓋世太保秘密警察有「預防性逮捕權」,在納粹德國時期,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左派人士、抵抗戰士及猶太人等都未經法律程序被蓋世太保投入集中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蓋世太保參加特別行動隊,隨正規部隊進駐波蘭和蘇聯,殘酷殺害納粹佔領區人民和戰俘,是納粹黨對被佔領國家人民進行特務恐怖統治的工具。

5 轉變

1945年之後許多原蓋世太保分子改頭換面,被親美的西德用作反共打手,進入了德國國家安全局,兩德統一之後國家安全局依舊存在,仍是一個秘密組織,但行動手段要溫和許多,濫殺無辜被嚴厲禁止。

6 結局

絕大多數的蓋世太保在戰後不久,就被盟軍逮捕或處決。少數逃脫懲處的幸運者,絕大多數老死、病死。蓋世太保首領海因里希·希姆萊在大戰的最後幾個月里,暴露了妄想取代元首-希特勒的野心。希特勒免去希萊姆的全部職務,下令逮捕法辦。希姆萊假扮成一名普通士兵企圖逃竄,被盟軍俘獲后服毒自殺。最後一名蓋世太保(阿道夫·艾希曼)在1962年6月1日被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逮捕並被判處死刑。

7 大事記

1933年春季,戈林在接管普魯士警察局之後,以政治警察為核心組建普魯士「國家秘密警察處」,簡
蓋世太保
 

  蓋世太保

稱「蓋世太保」。1934年4月,希姆萊任普魯士警察總監和蓋世太保首腦。1936年6月,希姆萊任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和黨衛隊帝國長官,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希姆萊將警察系統改組為保安警察總局(下轄秘密警察局和刑事警察局)、治安警察總局和風紀警察總局。1936年10月,全國政治警察統一名稱為國家秘密警察。1939年,秘密警察局轉隸德國中央保安局。秘密警察共有3萬餘名成員,滲透並控制著德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德佔區,擁有大量監獄和集中營,利用發布監護拘留令和押送集中營的特權,大肆迫害和殘殺猶太人、共產黨人、民主人士和無辜居民。參與制造1938年的「布洛姆貝格事件」和「弗里奇事件」,導致德國國防部長布洛姆貝格和陸軍總司令弗里奇的去職;參與吞併奧地利和侵佔捷克斯洛伐克;參與制造所謂波軍士兵襲擊德國格萊維茨廣播電台、造成波蘭進攻德國的假象的事件;組織實施對猶太人的所謂「最後解決」,在歐洲範圍內製造全面恐怖。納粹德國戰敗后被取締。1946年,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犯罪組織。

8 術語解釋

Abwehr
軍事情報局:由威廉·卡那裡斯海軍上將領導的軍事情報局後來併入中央安全局。
Einsatzgruppen
特別行動隊:流動武裝警察部隊,由保安警察、保安處和蓋世太保組成,用來進攻和處決被佔領國的敵人。每個特別行動隊多達3000人,也被稱之為Einsatzkommando。
Endlösung
最終解決:第三帝國從1941至1945年企圖全部消滅歐洲猶太人的計劃。雖然對此沒有書面命令,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提到「一個民族」要「消滅弱小的民族,以便給強大的民族讓位。」
Gualeiter
納粹省黨部:德國和某些軸心國納粹黨的權力機構,地理單位為Gaue,由Gauleiter領導。
Hakenkreuz
卐:納粹稱卐起源於「亞利安神話」。最初使用於「自由軍」年代,1935被使用在德國新國旗上。
Hohere SS und Polizei Führer
黨衛軍高級指揮官:一個地區除警察之外的所有黨衛軍的最高指揮官,直接歸希姆萊領導。
Ordnungspolizei
治安警察:蓋世太保和保安警察以外的警察,在國內負責民事事務,如:交通、巡邏和日常警務工作。然而,在被占國,尤其是在波蘭和蘇聯,治安警察經常扮演特別行動隊的角色。
Reichsführer-SS
帝國黨衛軍元首:帝國黨衛軍的領導人,由海因里希·希姆萊擔任。1936年以後,他還有一個頭銜「德國警察頭目」。
Reichsleiter
中央政治局委員: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馬丁·鮑曼。
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
帝國中央安全局:1939年建立,將包括蓋世太保在內的所有的非軍事情報機構合併為一個組織,萊因哈德·海德里希任局長。1942年,萊因哈德·海德里希被刺殺,從1943年1月30日,恩斯特·卡爾登勃魯納接任局長。
Schutzhaft
保護性拘留:根據1933年2月28日頒布的法律,當局的所有反對者都在其範疇之內:猶太人、工會會員、共產黨人以及吉普塞人、同性戀者、輕微犯罪分子和異教徒。
Schutzstaffel
簡寫 SS 元首衛隊/黨衛隊:原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鏢,被希姆萊變成了國中國和軍隊內的軍隊,別稱「黑衣衛隊」。
Sicherheitsdienst
保安處:至少在字面上,保安處是納粹黨的情報機關,蓋世太保是國家秘密警察,但實際上,二者緊密合作,有時難以區分。保安處更側重追捕思想上和種族敵人。
Sicherheitspolizei
保安警察:名義上,僅僅是名義上政府的一部分,而不屬於蓋世太保,但實際上,經常與保安處勾結在一起,充當各國政治警察和刑事警察的結合物。
SSundPolizeiführer
黨衛軍分區長官:負責特定區域的分區指揮官,附屬於更高層蓋世太保、警察和希姆萊領導。
Sturmabteilung
衝鋒隊:也稱「褐衫隊」,最早為1921年恩斯特·羅姆在慕尼黑招募來保護納粹演講的部分穿制服的支持者。在1934年血洗衝鋒隊羅姆的「長刀之夜」時被大大削弱。
Volksgericht
人民法院:在柏林成立並快速判決帝國叛徒的令人恐懼的法庭。在判決1944年企圖暗殺希特勒的人之後,直至1945年幾乎沒有開庭。
WannseeConference
萬塞會議: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市郊大萬塞舉行的依次會議,會上提出了「最終解決」,回顧了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並討論了如何利用大量被驅逐的猶太人勞動力的方式。這次會議也為主持會議的海德里希提供了展示權威的機會。
內部結構
帝國中央安全局下轄七個處
I處:人事和組織
II處:行政和財務
IID科:技術
IIAC科:安全警察預算
IICB科:保安處預算
IIB科:護照
IIA科:組織和法律
IIA1組:組織
IIA2組:立法
IIA3組:賠償
IIA4組:衛士保衛
IIA5組:沒收
III處:情報(國內)
IIIA科:法律結構
IIIB科:種族事務
IIIC科:文化和宗教事務
IIID科:工商業
IIIE科:上層社會
IV處:蓋世太保
N科:1941年成立,負責綜合情報
IVA科:敵對者
IVA1組:共產主義
IVA2組:反顛覆
IVA3組:反動者和自由主義者
IVA4組:暗殺
IVB科:宗派和教堂
IVB1組:天主教徒
IVB2組:新教徒
IVB3組:共濟會成員
IVB4組:猶太人
IVC科:黨務
IVD科:佔領區
IVC2組:政權反對者
IVC2組:教堂和宗派
IVD3組:資料和黨務
IVD4組:西區
IVD5組:反間諜
IVD6組:外僑
IVE科:反間諜
IVE1組:帝國內部
IVE2組:政策制定
IVE3組:西方
IVE4組:斯堪的那維亞
IVE5組:東方
IVE6組:南方
IVF科:邊防警察
V處:刑事警察
VA科:保衛措施
VB科:鎮壓措施
VC科:身份
VD科:技術犯罪學院
VI處:情報(國外)
VIA科:情報組織
VIB科:西方諜報
VIC科:俄羅斯/日本諜報
VID科:美洲諜報
VIE科:東歐諜報
VIF科:技術
VII處:資料
VIIA科:管理
VIIB科:分析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茅台酒獨產於中國的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酒之一。1915年至今,貴州茅台酒共獲得15次國際金獎,連續五次蟬聯中國國家名酒稱號,與董酒並稱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有“國酒”之稱,是中國最高端白酒之一。

編輯摘要
中文名:茅台   英文名:maotai
上市市場:上交所   上市代碼:600519
組織形式:股份制   創建地點:茅台鎮
總部所在地:貴州   產品服務:白酒
市值:1987.49億元

目錄

 

茅台- 簡介 

 

 

茅台茅台
貴州茅台酒獨產於中國的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酒之一。1915年至今,茅台酒共獲得15次國際金獎,連續五次蟬聯中國國家名酒稱號,與與董酒並稱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有“國酒”之稱。2011年11月,茅台集團負責人否認要向國際組織申報“奢侈品資格”的消息;2012年4月,茅台爽約數日未見公開銷售渠道,違背承諾的“雙公開”一事;2012年9月3日,貴州茅台發佈公告稱,自2012年9月1日起上調部分產品出廠價,平均上調幅度約為20%至30%。

 

 

茅台- 茅台酒名由來 

 

即使處於春風得意,縱然遭遇雄關重挫,天下群英也總是戒驕戒躁,自強不息,奮勇爭先。早在清代一些文人

茅台酒名又來茅台酒名由來
雅士有感於此,經調查論證綜合研究,審慎選定品質絕佳、馳名中外的茅台酒這一傳統名產,冠名“絕世風華”,將美酒美名一同奉獻給那些造福人民、豪情不拘的風流一代。這便是酒名的歷史由來。

 

茅台- 歷史 

茅台所產的酒質量特別好,從古至今早有定論。  

漢高祖劉邦飲過枸醬酒後贊不絕口。漢武帝劉徹飲之盛讚“甘美之”。曾寫下“楊柳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佳詞名句的北宋大詩人黃庭堅,飲之則歎曰“殊可飲”。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七經仁懷,暢飲茅台酒之後更是寫下“萬頃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赤虺托起擎天柱,飲盡長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翼王雖然兵敗大渡河,但他詩中隱喻赤虺托起的“擎天柱”,是否使人隱隱感悟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百年之後將會成為中國的“國酒”?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是我國大曲醬香型酒的鼻祖,是釀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麥之魂,採天地之靈氣,捕捉特殊環境裡不可替代的微生物發酵、揉合、昇華而聳起的酒文化豐碑。茅台酒源遠流長,據史載,早在公元前135年,古屬地茅台鎮就釀出了使漢武帝“甘美之”的 ​​枸醬酒,盛名於世。

歷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畔釀酒史的,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來自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贊曰:“甘美之”。以後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拓夷道,專門繞道茅台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茅台古稱益部,而枸醬,經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的用水果加入糧食經發酵釀製的酒。   


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製曲釀造的白酒始於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帶所產的大曲酒,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就已經在茅台鎮楊柳灣(今茅台酒廠一車間片區)陸續興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當時的釀酒技術已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   


至明末清初,仁懷地區的釀酒業達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間,茅台地區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開始出現。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燒春”為標誌的一批茅台佳釀,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促使茅台釀酒業的更加興旺,到嘉慶、道光年間,茅台鎮上專門釀製回沙醬香茅台酒的燒房已有20餘家,其時最有名的當數“偈盛酒號”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台地區白酒的產量已達170餘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規模,“家唯儲酒賣,船隻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台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1949年前,茅台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恆興酒坊”,稱“賴茅”。“華茅”就是現在的茅台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台酒。   


1949年末貴州剛一解放,中央就來電,要求貴州省委、仁懷縣委要正確執行黨的工商業政策,保護好茅台酒廠的生產設備,繼續進行生產。貴州省根據中央的指示,對成義、榮和、恆興三家燒房在經濟上給予有力支持,幫助其發展。對其老闆還給予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中安排了職位。1953年,貴州省將最大的恆興燒房收購,並將另兩家燒房合併進來,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政府隨即調入得力干部,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   

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前夜,茅台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們以此互為敬賀。據中新社報導: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從廚師選擇到菜單酒品都經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台。國運興,國酒興,當年為紅軍療傷洗塵的茅台酒終於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茅台酒連續14次榮獲國際金獎。 

2013年,在當代著名民間發明家—— 季漢生先生的不懈努力下,同時能盛兩種酒的“和平宴”創意酒瓶成功問世。茅台酒與台灣金門高粱酒被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活動組委會、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選定,灌裝在作為和平信物、國禮的“和平宴”創意酒瓶中,用於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系列活動。[1]

茅台- 特色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 醬香型 ”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請添加圖片說明(8張),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淨透明、醇馥幽鬱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 53度。

茅台- 產地 

茅台酒跟同樣屬於老八大名酒的董酒均出產於貴州遵義市赤水河畔,群山環峙 ​​,形勢險要,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水質純潔清甜,含有少量礦物質,正好釀酒。茅台酒因產於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鎮而得名。由於茅台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30多年前我們的周總理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下達了一個任務,叫他復制茅台。據說當時方毅副總理帶了一批人把茅台酒的所有流程工序和設備,甚至製酒的老師傅都帶走了,連茅台酒廠的灰塵也裝了一箱子帶走(據說那裡面有豐富的微生物,是製造茅台酒所必需的),在附近到處找,找了50個地方,最後在遵義找到了一個山清水秀、沒有工業污染的地方,把茅台酒的流程工序全部展開,用當地非常純淨的水,利用灰塵中的微生物重新製作,一共進行了9個週期、69次實驗,最後直到1985年宣布失敗。也充分證明了茅台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係和茅台酒不可克隆,為此茅台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茅台- 品種 

茅台酒的商標,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個花瓣形的圖案內,書寫“貴州省茅台酒”幾個楷書字樣而已。後來才改為連史紙鉛印。商標定名:成義酒房為“雙德牌”,榮和酒房為“麥穗牌”,恆實酒房為“山鷹牌”。1952年統改為“工農牌”。1954年後,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商標:內銷為“金輪牌”(又名“工農牌”),外銷為“飛天牌”。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葵花牌”,旋又恢復“金輪牌”、“飛天牌”,一直沿用至今。 

茅台- 釀造 

茅台地區特殊的氣候、水質,獨具匠心的釀酒工藝,早為古人所知並加於總結。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載:“茅台酒,仁懷城西茅台村製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用純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納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稱大曲酒,一曰茅台燒。仁懷地瘠民貧,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這段記載,準確地描繪了當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質、製作工藝及生產規模。茅台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製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週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 品鑑 

感官鑑別茅台酒真假的方法如下:  

生產廠家鑑別

茅台酒廠沒有和其他任何廠家聯營,也沒有把它的商標許可權與任何廠家共享,更沒有設立過一廠、二廠和分廠等。凡是註明為聯營廠、一廠、二廠,分廠生產的“茅台酒”,完全可以肯定是假的。

註冊商標鑑別

茅台酒全瓶貼“貴州茅台酒”註冊商標,是用進口100克鋼板紙印製的,500毫升容量酒瓶的商標紙規格為90毫米×125毫米。內銷酒商標的圖案分三部分:中間是一條從右上方到左下方的60毫米寬白色斜帶,上下分別有兩條黑色細線和四條黑色粗線,把紅色的“貴州茅台酒”五個字夾在中間。斜帶和左上角的相接處有13毫米寬的金色條,條上有“中外馳名”四個黑字。左上角為一紅色色塊,中間有直徑為35毫米的套金色邊的白圈,圈內有從上至下的環形麥穗,金色齒輪和紅五角星圖案。斜帶和右下角的相接處有一條細金線。在右下角的紅色色塊上,有“中國茅台酒廠出品”八個白字,白字下有“53%VOL,500mL”的標明酒度和容量的黑字。酒瓶背面說明的規格為65毫米×85毫米並以紅色套邊,套邊四周留有寬10毫米的白邊,出廠日期為藍色阿拉伯數字。商標印刷精美,色彩準確,切邊均勻。假“茅台”的商標和背貼都是用普通紙張印刷的,商標規格為100毫米×140毫米,背貼規格為133毫米×85毫米。各種圖案配色混亂,層次不清晰,顏色偏淡,規格不一致,所用字體也與真商標有明顯區別,出廠日期字蹟有紅色的,也有其他顏色的。

包裝材料鑑別

茅台茅台

茅台酒的酒瓶是乳白色玻璃瓶,封口為大紅色螺紋扭斷式防盜鋁蓋,頂部有“貴州茅台酒”五個白字,瓶口無內塞。整瓶酒外包一張優質正方形皮紙,裝在彩盒中:外包裝彩盒用的是進口白版紙細瓦楞。盒上字體和色澤與商標、背貼上一致。目前茅台酒已使用了三層防偽,一是圓形五星齒輪麥穗或飛天的鐳射標誌,二是意大利引進的防盜蓋,三是從美國3M公司引進的水印反射標籤。假“茅台”的封口用深淺不同的紅色膠帽,有透明無字的,也有假造“茅台”兩字的,瓶蓋有白色的,也有紅色的。蓋子也壁紋各異有黃色扭斷式鋁蓋,也有塑料蓋外套扭斷式黃色鋁帽的。內塞有螺旋式、帶腰線、平頂等幾種。外包裝盒用的是不合格的劣質皮紙或其他材質。

感官特點鑑別

茅台酒是用小麥製曲,經八次發酵,貯存二三年後方可出廠的。它的獨特感官指標是酒液無色透明,飲時醇香回甜,沒有懸浮物及沉澱,酒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經久不散。一桌飯菜再隨意的酒席,只要有一瓶茅台酒上桌,立馬檔次就顯得大不一樣。茅台酒一開,先給人一種莫名的激動,隨之便是奇香溢滿室,異芳舉座驚。聞香之後,再盪香入杯, ​​細觀其色,微黃顯透明,純淨無沉澱。舉杯輕搖,對著日光或月光,則可看到細細的酒花沿杯而生,又復歸於滅。有人將其歸納為開封驗其真、盪香觀其色、咂香品其味、空杯嗅其香等四部曲。假“ 茅台 ”多為用高梁酒、白乾酒、配製酒等冒充的,很難具有茅台酒的色、香、味特點。

咂香品味鑑別

品茅台酒,有三式,一為抿、二為咂、三為呵。三式要絲絲入扣,從容而渾然一體,用心、凝神而又輕鬆愉快,充分調動味覺、嗅覺神經,去捕捉、體味、感悟每一個酒分子香味,組成一個完美的品酒程序,從而獲得綜合的美感享受。   

抿,是將酒杯送到唇邊,輕巧地、緩緩地呷一小口,在嘴裡細細品。   

咂,是輕咂嘴巴,於慢慢品評中將酒嚥下,自然發出或嗒之聲。   

呵,是在咂的基礎上迅速哈氣,讓酒氣從鼻腔噴而出。   

作為歷代釀酒工人經驗和智慧的總結,這品酒三式,是茅台酒的品酒師們天天的作業,高明者能從中說出酒的酒精濃度、是哪年哪輪的陳釀、由哪些類型的酒勾兌而成。空杯留香,是茅台酒區別於其他名酒的又一特點,不僅毫不遜於口感,對不善飲者而言,甚至勝於口感。空杯嗅香,與咂香品味,相得益彰而各有其趣。一杯酒干過之後,攜口中餘味,將酒杯移近鼻子,先凝神屏氣,輕吸慢嗅,然後深深吸氣,吸入肺腑,彷彿進入了另一番全新的境界。

茅台- 功效介紹 

酒度低而不淡,純潔、微黃、晶瑩,柔綿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頭,飲後令人愉快舒暢,蕩氣迴腸,且有舒筋活血、促進健康、益壽延年的功效。周恩來總理評價茅台酒“比'伏特加'好喝,具有喉嚨不痛、也不上頭、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等特點。”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盛讚“茅台酒能治百病”。

茅台- 榮譽 

1985  法國巴黎國際美食及旅遊委員會金桂葉獎   

1986法國巴黎第十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牌獎   

1986 第十三屆亞洲包裝評比會亞洲之星包裝獎   

1987 第三屆廣告大會出口廣告一等獎   

1989  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1 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2 92日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2 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   

1992 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最高金獎   

1993 法國波爾多國際酒展53度、43度、38度茅台酒被授予特別榮譽獎   

1994 在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80週年國際名酒品評會上,茅台酒榮獲紀特別金獎第一名   

茅台酒蟬聯五屆國家名酒金獎,實現了國內金獎五連冠,連續榮獲四次國際金獎(包括“亞洲之星”包裝獎和第三世界廣告一等獎)。 

茅台- 紅軍與茅台酒 

1935年3月16日,紅軍攻占茅台。為了保護遐邇聞名的茅台酒生產作坊不受損失,軍委政治部分別在茅台鎮上生產茅台酒最多的成義、榮和、恆興三家酒坊門口貼上佈告:“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於我軍保護範圍。私營企業釀製的茅台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大賽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壇、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從這張通告中可以看出紅軍對民族工業、對知名產品的高度重視。   

為了歡迎紅軍,當地群眾捧出茅台酒。茅台酒好,當時紅軍的很多高級領導人都知道。紅軍工兵連長王躍南迴憶說,他與毛澤東的警衛員陳奉昌從酒坊買酒回來,正巧碰上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問,你們提的麼子?陳奉昌回答,買的酒,驅驅疲勞擦擦腿。毛澤東笑著說:“茅台是出名酒的地方,不過,用這酒擦腳太可惜了!”然而,對於當時的紅軍隊伍來說,茅台酒恢復疲勞的功能和治病療傷作用更是終生難忘。據參加過長征的我軍第一位女將軍李真後來回憶:“1935年3月,我們長征到貴州仁懷縣茅台鎮。由於長途勞累和暫時甩掉蔣介石軍隊的圍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輕鬆一下。當時聽說當地酒好,芳香味美,大家很高興。有的用酒揉揉手腳,擦擦臉,擦過之後,真有舒筋活血的作用,渾身感到痛快。同志們喝了酒後,長途行軍的疲乏全消失了,因風寒而引起瀉肚子的同志喝了酒也好了。”著名作家成仿吾在其《長征回憶錄》中寫道:“因軍情緊急,不敢多飲,主要用來擦腳,恢復行路的疲勞。而茅台酒擦腳確有奇效,大家莫不稱讚。”

茅台- 週總理與茅台酒 

自長征途中與茅台酒結下不解之緣後,周恩來經常向同志們介紹:“這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了金獎的茅台啊!”抗戰末期,周恩來在重慶曾經對作家姚雪垠說: “1935年,我們長征到茅台時,當地群眾捧出茅台酒來歡迎,戰士們用茅台酒擦洗腳腿傷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療瀉肚子,暫時解決了我們當時缺醫少藥的一大困難。紅軍長征勝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勞。”   

茅台酒雖然對中國革命做出了特殊貢獻,但是它從被尊為“開國第一酒”到兩年後的中國“國酒”,卻是在全國性的評酒會上評出來的。   

1952年9月,中國有史以來的全國第一屆評酒會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不僅批准舉行評酒會,而且再三叮囑,要認真組織,嚴格把關,評出好酒。評酒會由中國專賣事業總公司主持,全國各地送來了上萬種參評樣酒,到評酒會正式開會前,已篩選出103種酒樣供評酒會品評。經過來自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及學者的認真評品,最終選出並命名了中國八大名酒,茅台酒名列榜首,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的國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評選,既是歷史的認定,又是人民的認定,茅台酒被評為國酒當之無愧!從此以後,茅台酒作為國酒,不僅成為規格最高、彰顯高貴的國宴酒、外交禮儀酒,而且成為中國民間彌足珍貴的上乘佳品。同時,黨和國家為了茅台酒的生產和質量保證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即使是在“文革”中,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總理仍在強調“不准污染茅台河水”。

茅台- 茅台酒榮膺“國酒” 

1999年10月,中華人 ​​民共和國誕生50週年之際,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陳釀茅台,並為茅台酒廠頒發了收藏證書:“茲因茅台酒與共和國的世紀情緣和卓越品質而尊為國酒,暨在共和國五十華誕中以窖藏五十年之'開國第一酒'晉京獻禮而譽為歷史見證和文化象徵。現我館接受貴州茅台五十陳釀酒捐贈,並予永久收藏。”這份收藏證書,從一個側面明確地肯定了茅台酒與中國革命的紅色情緣、特殊貢獻、卓越品質,以及茅台酒作為國酒的尊貴而崇高的地位。

茅台- 茅台酒“走出”中國 

茅台酒有著名冠世界的歷史,作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的貴州茅台酒,名冠四海的歷史是從1915年開始的。幾乎可以這樣說,在此之前,古老的中國雖然有著悠遠的釀酒歷史,有著豐厚的酒的文化淵源,有著風格各異 ​​的眾多美酒,但還沒有哪一種佳釀能夠衝出華夏大地,香飄環宇,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同。但是,茅台走出去了,代表中國傳統白酒的最高境界走出去了,初次飄洋過海就一鳴驚人,首次登台亮相便飲譽世界。   

也就在這屆國際博覽會上,經過各國評委反复比較、品評,一致認為茅台酒色、香、味俱佳,堪為世界名酒,於是,與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共同被評為世界三大蒸餾酒,並授予金牌和獎憑。茅台,從此走上世界舞台,從此高踞世界三大名酒的寶座。茅台酒獲得國際金獎,成為世界名酒,偶然中蘊涵著必然,這個“必然”,就是茅台酒佳韻天成的獨特風味和亙古相傳的卓越品質。   

獲獎之後的茅台從此聲名大振,供不應求,成為當時中國各種重要社交場合中的頭號名酒,也成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知名度最高的惟一名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還沒有被明確為“國酒”的茅台酒其實早就具有了“國酒”的意義,早就被國人賦予了“國酒”的巨大信任和至高榮譽。毛澤東第一次赴蘇聯贈送給斯大林的禮品之一就是茅台酒;日內瓦會議,新中國外交戰線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週總理說茅台酒功不可沒;尼克松首次訪華,打破中美關係堅冰後,與周恩來開懷暢飲的是茅台酒;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田中首相回國帶給女兒的貴重禮物是周恩來送的茅台酒;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結束後,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共同舉杯相慶的是茅台……可以這樣說,用茅台來招待國家貴賓幾乎已成慣例;茅台,作為中國的國酒,對外交往的國禮酒,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茅台- 酒冠黔人國 

清朝時運銷食鹽至貴州的商人,大多為山西人,陝西人,赤水河畔的茅台是食鹽的轉運站,當時人的詩句“ 蜀鹽走貴州,秦商舉茅台”,便是這種情況的具體寫照。這些“秦商”腰纏萬貫,習尚奢靡,終日宴樂。他們遠在貴州,經常懷念山西的汾酒,為了滿足這一需要,他們特地從山西雇來工人,與當地的釀造者共同研究製造專供他們享用的美酒。此舉,據說,起始於清朝康熙四十三(一七零四)年,經過反複試驗,無數次的改進,提高,終於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釀造技術,製造出別具一格的茅台酒來,由於技術複雜,加上當地氣候和水質的限制,別處無從仿造,所以特別珍貴。在開始時,茅台是鹽商家中的私釀,當時詩人的“家為儲酒賣,船隻載鹽多”,“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huǐ)河”,都是指此言。到了道光年間,這種家釀漸露頭角,《黔語》:“茅苔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名茅台春,極清洌。”再經過近一百多年來的改進,提高,茅台便成了名滿天下的中國名酒,他的特色是:無色透明,特殊芳香,醇和濃郁,味長回甜。

茅台- 市場 

解放後,國家十分重視發展和扶持這一名優產品的生產工作,經過三十餘年的建設,從1953年開始通過香港澳門轉口銷往國際市場以來,到1987年,茅台酒的年產量已達1700噸。茅台酒出口已遍及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1000多萬美元,成為中國出口量最大、所及國家最多、噸酒創匯率最高的傳統白酒類商品。英國《金融時報》發布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500強企業排行榜 (FTGlobal500)——國酒茅台榜上有名,列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第363位,在全球飲料行業排名第九位。這也是中國飲料行業唯一上榜的企業。

茅台- 優勢 

茅台酒是我國大曲醬香型酒的鼻祖,深受世人的喜愛,被譽為國、禮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其優秀品質和獨特風格是其他白酒無法比擬的。
獨特的地域環境

茅台酒因產於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鎮而得名。由於茅台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有關專家曾用茅台酒工藝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證明了茅台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係和茅台酒不可克隆,為此茅台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茅台- 特有的紅纓子高粱 

茅台酒生產所用高粱為糯性高粱,當地俗稱紅纓子高粱。此高粱與東北及其他地區高粱不同的是,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十分有利於茅台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輪的營養消耗有一合理範圍。茅台酒用高粱皮厚,並富含2%-2.5%的單寧,通過茅台工藝發酵使其在發酵過程中形成兒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體物質,最後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也是茅台酒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類物質,適量飲用,不傷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茅台- 複雜的釀造工藝 

如果說茅台酒具有獨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麼茅台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就是能工巧匠之妙。概括茅台工藝的特點為三高三長。   

茅台酒工藝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產工藝的高溫製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茅台酒大曲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製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在整個大曲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後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在製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高溫堆積發酵是中國白酒生產敞開式發酵最為經典和獨創之作,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高溫餾酒:蒸餾工藝本身是固液分離的技術,但茅台酒生產工藝的蒸餾與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產週期長;大曲貯存時間長;茅台酒基酒酒齡長。茅台酒基酒生產週期長達一年,須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才能流入製曲生產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茅台酒基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 -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長達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通過貯存可趨利避害,使酒體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點物質豐富,更能體現茅台酒的價值,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點。   

茅台酒工藝的季節性生產指茅台酒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茅台酒生產投料要求按照農曆九月重陽節期進行,這完全不同於其他白酒隨時投料隨時生產的特點。採用九月重陽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節;二是順應茅台當地氣候特點;三是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於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陽是中國的老人節,象徵天長地久,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2] 

茅台- 茅台酒歷史淵源與發展現狀 

茅台釀酒歷史悠久,《史記》記載公元前135年令漢武帝“甘美之”的 ​​“蒟醬酒”,就產於貴州茅台一帶。1704年前後,在茅台地區開始用茅台命名蒸餾酒,如“茅台燒春”等。貴州茅台酒於1915年獲得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國際金獎後,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著名蒸餾名酒。1915年至今,茅台酒共獲得15次國際金獎,連續五次蟬聯中國國家名酒稱號,特別是在1996年,在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80週年“國際名酒品評會”上,茅台酒再次榮獲了特別金獎第一名。   

1952年,貴州茅台酒廠建立。1997年,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體制改革的深入組建中國貴州茅台酒廠有限責任公司;1999年,成立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數年來,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快速的增長,2005年貴州茅台酒的產量已達到1.25萬噸,產品銷售收入為50.5億元,利潤為18.94億元,出口創匯額為1400萬美元。   

2010年12月15日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自2011年1月1日起適當上調產品出廠價格,平均上調幅度為20%左右。後漲價消息受到媒體群攻。[2]

茅台- 相關新聞 

塑化劑事件

針對2012年12月,微博賬號“ 水晶皇 ”送檢茅台酒檢出塑化劑一事,茅台集團12月10日晚間發佈公告稱,自送產品至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貴州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三家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均符合標準,並請求國家各級監管部門抽檢本公司產品並將結果及時公佈。


“水晶皇”被指做空茅台?高端白酒腹背受敵受該檢測塑化劑行為影響,號稱“典藏”績優股的貴州茅台遭遇投資者瘋狂拋售,股價在短時間內暴跌超過20%。機構分析師指出,貴州茅台股價劇烈震動時,有大資金包括大機構大舉賣出和大批買進。機構對茅台股價的分歧很大,因此在這個價位發生爭奪戰。


早在塑化劑事件發生之前,就有市場人士質疑高端白酒連續提價之後的銷售增長潛力。星石投資總裁兼首席策略師楊玲認為,2012年前三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淨利潤總和297.6億元,同比增長88.65%。是2012年少有幾個還能保持高增長的行業。不過,從行業層面看,白酒行業的高速擴張已經到了需求難以與之匹配的地步。僅2011年一年,白酒產量就已經超過1000多萬千升。2012年1至7月份,全國白酒產量繼續高歌猛進,已達610.53萬千升,同比增長19.63%。她認為,以塑化劑事件為界,白酒行業粗獷式發展的黃金時代或許已經過去,靠大放槓桿、盲目擴張將不再有效。 

2012年12月12日,貴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就塑化劑相關問題召開媒體見面會,國內多家媒體就相關問題與貴州茅台經營班子及國內相關專家進行交流。


會上,茅台相關負責人介紹,3家權威質檢部門對茅台酒抽檢結果表明,貴州茅台酒沒有塑化劑含量超標現象。貴州省質監部門抽取12批次茅台酒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茅台酒塑化劑未超臨時限量值。貴州質監部門對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專項檢查,未發現人為非法添加行為。


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袁仁國說,塑化劑事件發生以來,茅台的生產經營沒有受到影響,產品市場表現穩定。

 

因價格壟斷被罰

2013年2月19日,茅台和五糧液因實施價格壟斷行為將被國家發改委合計罰款4.49億元人民幣。其中,茅台被罰2.47億,五糧液則將收到2.02億的罰單。據了解,上述罰款金額佔兩家酒企2012年銷售額的1%。


2012年末,受塑化劑和禁酒令影響,內地高端白酒在本應旺銷的季節遭遇寒冬。面對經銷商競相低價出貨的態勢,茅台下發通報文件,對3家低價銷售和串貨的經銷商開出罰單,暫停執行茅台酒合同計劃,並扣減20%保證金、提出黃牌警告。


由於中國《反壟斷法》第十四條明確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相關專家曾向記者表示,茅台、五糧液有違反《反壟斷法》的嫌疑。


貴州茅台1月15日聲明稱,決定取消以前違反《反壟斷法》有關的營銷政策,立即進行徹底整改。16日晚間,茅台再度發布聲明,稱從即日起,對給相關經銷商的處理決定予以撤銷,退還已扣減保證金。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茅台酒[編輯]

 
 
Moutai.jpg

 

 

茅台酒歷史[編輯]

西漢[編輯]

一種說法是,歷史名酒「枸醬」即為茅台的雛形[來源請求]。西漢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派唐蒙出使南越(今廣州).其間唐蒙得飲名酒「枸醬」,感覺酒味絕美,回到長安後,向蜀商諮詢,蜀商說「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夜郎。」於是唐蒙繞道取枸醬酒獻漢武帝。漢武帝以「甘美之」讚歎,視為珍奇,當時即為貢品,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清代詩人陳熙晉寫道:「尤物移人付酒懷,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枸醬知何物,賺得唐蒙習部來。」

[編輯]

茅台鎮在嘉慶道光年間造酒已初具規模,據《遵義府志》記載,「茅台(釀酒的)燒房不下20餘家,所費山糧不下兩萬石」。而且所釀之酒曰「茅台燒」。但古釀造作房被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進攻貴州時所毀。

1949年後[編輯]

大躍進期間茅台也「放衛星」,1958年毛澤東提出要「產量搞上一萬噸」[1]然後產量經過連級跳,從57年的283噸變成60年的912噸,[2]為了保證糧食供應,1960年一年就調糧187萬斤,當時一年被調糧被10萬斤的貴州銅仁60年屬於八大旱區之一,該地區思南縣減少人口五萬一千人。遵義的湄潭一縣,1959年11月開展「反瞞產」到1960年4月共死亡12.2萬人,佔全縣農村總人口五分之一。死絕戶2938戶,離家逃荒4737人,孤兒4735人。在搶糧運動中被打死1324人,關押死亡200餘人,打傷致殘175人。[3]

改革開放後[編輯]

茅台酒的釀製技藝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面上正規專賣店和大賣場渠道銷售的大多數都是53°和38°飛天、紅星茅台酒,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還生產了面向中端市場的茅台王子酒、低端市場的茅台迎賓酒。然則,另外還有貴州茅台集團技術開發公司這一旗下企業,以集體品牌的形式生產各種價格低廉的茅台酒,但多以濃香型為主,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市場。隨著茅台酒廠產能擴大,將越來越能夠滿足一定的國內市場需求,但是從原產地產量極限來說,茅台酒始終將是一種稀缺商品。

21世紀[編輯]

茅台酒近年來價格不斷上漲,2011年貴州茅台向騙子組織世界奢侈品協會「申請」「奢侈品資格」引發爭議[4]。加之中國大陸屢有國有企業花費巨款購買茅台等名酒的事件被曝光,遂使「茅台」經常與「公款吃喝」、「三公消費」、「腐敗」等詞語同時出現在熱點話題中,成為網民調侃諷刺的對象。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福星

出生 1886年2月24日
荷蘭荷屬東印度爪哇巴達維亞
逝世 1914年3月3日(28歲)
日本 日治臺灣台北廳台北刑務所
運動 苗栗事件
組織 中國同盟會
影響於 三民主義

 

 

羅福星(1886年2月24日-1914年3月3日),別名東亞中血國權,生於荷屬東印度爪哇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原籍中國廣東嘉應州。羅福星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經參與黃花崗之役日治時期,在臺灣發起抗日組織,為苗栗事件當事者。

 

生平事蹟[編輯]

 

羅福星之父羅經邦,為廣東客家人,原居住於廣東,至荷屬東印度爪哇經商。其母親為印尼華僑,具荷蘭印尼血統。羅福星在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出生,之後隨父母回到廣東嘉應州鎮平縣高思鄉大地村。1903年,其祖父來臺灣經商,居住於苗栗一堡牛欄湖莊(今苗栗縣造橋鄉豐湖村一帶)。羅福星當時年18歲,隨之前來,在此就讀苗栗公學校,學習日文。1906年又隨祖父回到廣東,回鄉途經廈門時,聽到革命黨人的宣傳,決定加入中國革命。

 

羅福星回到故鄉嘉應後,在小學擔任教員。1907年,羅福星在廣東加入中國同盟會。他後來又至南洋新加坡、巴城,在華人學校中擔任教員,同時暗中召募華僑,加入中國革命。他也曾在緬甸,擔任中國同盟會所經營的書報社書記。

 

1911年,羅福星率領於爪哇募集的兩千多名民兵回廣東,參與黃花崗之役。同年底,爆發辛亥革命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羅福星至臺灣成立同盟會支部,以大稻埕(今臺北市大同區境內)為活動範圍進行地下抗日運動,往來於臺北及苗栗之間,以華民會同盟會三點會革命會等集會爭取、招募更多抗日同志,並從大陸走私武器運至臺灣,主張以革命推翻日本殖民統治。羅福星提出「驅逐日人,收復臺灣」的口號,宣稱一旦起事,中國就會立即出兵前來。至1913年2月,已經擁有約五百名會員, 並已密謀起義抗日。

 

1913年9月,日本警察大湖支廳一批槍隻遭竊,警方循線追查,羅福星在各地建立的組織一一遭到偵破。12月16日,羅福星逃到淡水,準備搭船暫避大陸,然遭警方發現。根據羅福星身上所帶黨員名冊,警方也逮捕了相關人士。在遭破獲的組織中,只有賴來在東勢角領導的組織,曾經攻擊東勢角警察支廳,其餘成員皆不曾參與過實際行動。日本總督府在苗栗成立臨時法院,依情節不同,對參與人士分別進行審訊,史稱苗栗事件。

 

在這次事件中,有921人遭到檢舉。1914年3月3日臨時法院宣判,578人獲得不起訴,另有4人受到行政機關處分。實際遭起訴者,被判死刑者20名,有期徒刑285名,34人無罪。以羅福星為首的20位反抗者,在臺北刑務所(後來的臺北監獄)分批送上絞刑臺。 (苗栗事件是日治時期武裝抗日事件中唯一帶有民族主義的事件,主因孫文先生革命成功的啟發。至於其他武裝抗日活動中除了霧社事件之外,其他的領頭者基本上是一方的土豪劣紳,為己不為他人的。)

 

家庭[編輯]

 

羅福星之妻在廣東,兩人生有二個子女。此外,他在上海有位情人,名游金鸞。

 

 

羅福星起義事件

時間: 一九一二年十月
抗日起義事蹟: 
羅福星 又名羅東亞、羅國權等名,出生于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高思鄉大地村。其祖父為處理在苗栗田寮的土地在一九○三年來台,同時羅福星亦隨之來台。居住苗栗一堡田寮庄(在苗栗縣後龍之東)。來台後就學于苗栗公學校(小學)。三年後又隨同其祖父返回嘉應州。在台期間除接受教育學會日語,目睹日人在台的殖民,產生強烈的抗日意識。在他路過廈門時,乃加入孫文所領導的反滿清奴役漢人的「中國同盟會」。到嘉應州後曾就任當地的小學校教員,也曾在南洋新加坡、巴城等地擔任中國人小學校教員。又至緬甸就任中國同盟會所經營的書報社書記。在中國革命時,加入革命軍,曾率領在南洋的華僑響應,革命成功後再返廣東的故里執教。
福星經過了這一段在中國及南洋各地的奔波經歷中,對于革命運動頗有心得。對在少年成長的台灣有一份親情,要解救同胞捨我其誰。眼見中國辛亥革命成功,於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八日,再度來台,肩負起反日的責任。以台北大稻埕為活動中心,而無固定住所,經常居住在台南館、三合興茶棧、廣成茶棧等處。來往於台北、苗栗之間,鼓吹抗日運動。他在鼓吹抗日期間認識了台灣人謝德香、傅清鳳、黃員敬及華僑黃光樞、江亮能等人。共同認為以武力革命手段來推翻日本帝國主義是唯一可行之法,才能達到台灣解放。于是羅福星、黃光樞二人,組織「華民會」、「三點會」、「同盟會」、「革命會」等名稱,向各方面爭取秘密同志,促使大家誓共生死以達目的。同時暗地安排從中國取得軍械子彈來抗日。羅福星在大稻埕遇到在南洋舊識的吳覺民(吳偉康)。並以吳覺民投宿的北門外大瀛旅館(在今台北市太原路)為秘密的連絡中心來進抗日活動。同時羅福星及吳覺民又獲得江亮能、謝德香及十數個台灣人同志的積極響應,另以苗栗為中心開拓組織在新竹的通霄、後?、樹圯林、桃園的咸菜硼、楊梅壢、大嵙崁、三角湧、台北、基隆等地的抗日志士,並獲得相當的反應。所以也以收會費的方式獲得經費,會費以分為五角、一圓、八圓三級。一切用語概以洪門貫用的秘語方式代之。積極的準備發動武裝抗日起義。
該項起義抗日行動,在未起義前就被日本嚴密組織的保甲制度、警察網及台奸等所悉。在一九一二年五月中,在新竹廳後?支廳為警察得到秘報,有關羅福星等準備起義的活動。日本警察也明查暗訪,在同年十月逮捕二百餘人,次年三月又被捕十餘人, 
羅福星在警察未開始大逮捕之前,已嗅出警察的偵察,深以為局勢不妙。立即藏身匿跡。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逃至淡水支廳管內,潛伏于芝蘭三堡的農民李稻穗之家。擬見機再密渡中國大陸,以期再舉事。但由于保正密告興化店警察派出所,以致羅福星與周齊二人在等待偷渡船隻時被警察所捕。同時被搜去手帖二冊,其中有加入組織者的名冊等二份。在羅福星的手記中曾記載來台三天中即獲得九萬五千六百三十一名同志。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代鴿經清宮鴿譜(圖文)
 
    王世襄

    1924年,襄十歲,始養鴿。1928年於非廠先生《都門豢鴿記》(注1)問世,日手一冊,讀之不輟。稍長,曾從非廠先生畫花鳥而未精繪鴿譜,實為憾事。進修研究院,見張萬鍾《鴿經》於《檀幾叢書》,以為古可證今,今可溯古,得筆之於書也。旋以南行而未果。年屆八旬,始先後獲觀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宮鴿譜四種。彩筆寫真,出名家之手,繪製年代,歷康、雍正同、光,共二百二十四幅,其側標有鴿名者一百八十四幅。古今中外,絕無僅有,不禁為之狂喜。於是萌經、譜、於記三者一而貫之之想,時縈吾懷,乃至不可終日。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忽蒙友好相告,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所趙傳集先生早在十餘年前已撰文考證張萬鍾事略並註釋、今譯《鴿經》,分別刊載於1986年3月上海《中華信鴿》雜誌及1986年至1987年成都《鴿友》雜誌。馳書求示所作,不僅註譯詳審,且有《中國養鴿史》、《張萬鍾生平考》兩文,真可謂先得我心。因而獻議曷不《鴿經》在前,《鴿譜》居後,兩人分別撰述,合成一函。承蒙欣然概允,並重新修訂註譯舊稿。襄雖老眼昏眊,亦盡數月之力,草成《鴿譜敘錄》、《鴿譜圖說》兩篇。此後影印《鴿譜》彩圖,以拙作《鴿話》為殿。

    


(名“四塊玉”,實為“灰四塊玉”)

    


(名“勾眼瓦灰”,實為“短嘴勾眼瓦灰”名貴品種)

    


(名“紫鶴秀”,北京名“紫四塊玉”)

    


(名“金剪”,實為“銅膀白”,稀有品種)

    譯經說譜,固出於平生愛鴿,未能忘情,實亦有所感而作。每日之始,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晨曲,有白色鴿,穿長城券門飛來。及近,乃一長嘴西洋食用鴿,即所謂大王鴿,又名落地王。以傳統觀賞鴿衡之,實醜陋不堪入目。又常見倩女手握白鴿,曼聲長歌,一闋將終,縱鴿飛去。此鴿仍是食用落地王。當今各大城市,競養廣場鴿,已成為新興事物,電視亦時有報導。大眾借得接近自然,其意至善。惜所見非一色白色食用鴿,即食用鴿與灰色野鴿混雜成群。我國貌色妍、品質高雅之觀賞鴿何以竟不得躋身於電視屏幕,實大惑不解。豈全不知我國有絕佳之觀賞鴿耶?或知之、見之而以為無足輕重耶?抑知之重之而不知何以求之耶?我國觀賞鴿處處遭西洋食用鴿僭越,甚感不平,且傷我自尊心。國家社會迭經動亂變革,亦危及傳統觀賞鴿。努力搶救,尚有可為。採取各種措施,使世界盡知我國有悠久卓越鴿文化(注2),實為當務之急。此所以有本書之作也。

    


(名“虎頭雕”,北京名“黑老虎帽”)

    


(名“雪花”,北京名“麻背”)

    


(未題名,編者擬名“紫雪上梅”)

    


(未題名,實為“烏牛”,清代豢者甚多,現已絕滅)

    


(名“合璧”,名貴品種,現已絕滅)

    


(未題名,編者擬名“白項皂”,北京無此品種,可能已絕滅)

    鴿譜乃名家奉召之作,精心描繪,惟妙惟肖,寫形傳神,嘆為觀止。諸如行止飲啄,翻滾飛翔,舒翅拳足,剔爪梳翎,亦閒亦適,相呢相親;更佐以園花徑草,磐石清泉,新篁解籜,老樹垂柯,可謂百態紛呈,無景不備。此誠寫翎毛之範本,學畫鴿之津梁。一旦印行,定為藝苑所珍,不只是研究鴿文化之要籍。三年前,初有編寫本書之議,河北教育出版社已見示可考慮出版。今甫脫稿,竟蒙不惜耗貲影印全部彩圖。興奮感荷,難以言表。不禁為之手舞足蹈,歡喜無狀也。是為序。

    1997年9月暢安王世襄於芳草地西巷時年八十有三。

    注1 於照(1888-1959),當代著名工筆重彩花鳥畫家。字非闇、非廠,後以字行。北京人,滿族。著有《都門豢鴿記》,署名"於照非廠"。

    注2 1976年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雕鴿,是三千三百年前製成的精美藝術品。證明我國鴿文化起源久遠,世罕其匹。

    ——摘自中華文苑網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六壬学者:六八居士

分类:读书笔记 | 标签: 大六壬  六壬推命学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惠敏

 
 
楊惠敏與中華民國國旗

楊惠敏(1915年3月6日-1992年3月9日),上海人,祖籍中華民國江蘇省鎮江市女童軍對日抗戰時英雄、教師

 


事蹟
[編輯] 

楊惠敏早年曾於中央技藝專科學校中山大學體育系求學,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發生蘆溝橋事變,中日之間開戰,楊惠敏加入上海童子軍戰地服務團。同年8月13日爆發八一三松滬戰役日軍全面大舉進攻上海,日方原本希望能以襲擊的方式迅速佔領上海地區,達成「三月亡華」的目標,卻出乎意料地與國民革命軍爆發陣地戰而成為長期纏鬥。10月26日爆發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由第八十八師第524團團長謝晉元中校所率領的該團第1營死守與上海公共租界僅有一條蘇州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作為中方軍隊在撤退至上海西部郊區的過程中、對日軍的牽制。10月28日夜間,楊惠敏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自公共租界出發成功泳渡蘇州河,並獲得謝晉元的接見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另有一說表示楊惠敏是循陸路靠近倉庫[1])。楊惠敏也攜帶了一份四行倉庫守軍人員的名單返回公共租界,當時名單上共有800個人名,因此被稱為「八百壯士」,但事後證明這份名單是為了戰時的保防需要而捏造誇大,倉庫中實際上只有四百多名守軍。楊惠敏所送至的國旗隔天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大大的鼓舞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紮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讚揚。事後楊惠敏與謝晉元的事蹟被編寫入中華民國各級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使得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私人生活[編輯]

楊惠敏在戰後跟隨著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後與台大教授朱重明結婚,育有二子朱復圭朱復轟

她曾任職於台北女師專(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金甌商職(今台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級中學)與文化大學等學校。除此之外她也長年積極參與、宣傳童軍活動及婦女救國運動。楊惠敏於民國81年(1992年)3月9日,在腦溢血臥病在床一段時日之後,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壽78歲。

據其子回憶,楊惠敏至臺灣後絕口不提往事。其子直到上課時老師提醒,方知課文中的女童軍即為母親。

 

楊惠敏

 
 

楊惠敏,公元1915年3月6日(農曆乙卯年正月二十一日)-公元1992年3月9日(農曆壬申年二月六日),中華民國江蘇省鎮江市人,女童軍、對日抗戰時英雄、教師。

編輯摘要
中文名:楊惠敏   籍貫:江蘇省鎮江市
性別: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15年3月6日   去世年月:1992年3月9日
職業:演藝演員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代表作品:《八百壯士與我》
 

楊惠敏- 事蹟 

楊惠敏當年張治中將軍接見義女楊惠敏

楊惠敏早年曾於中央技藝專科學校暨中山大學體育系求學,中華民國26年(公元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中日之間開戰,楊惠敏加入上海童子軍戰地服務團。同年8月13日爆發八一三松滬戰役,日軍全面大舉進攻上海,日方原本希望能以襲擊的方式迅速佔領上海地區,達成“三月亡華”的目標,卻出乎意料地與國民革命軍爆發陣地戰而成為長期纏鬥。

10月26日爆發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由第八十八師第524團團長謝晉元中校所率領的該團第1營死守與上海公共租界僅有一條蘇州河之隔的四行倉庫,作為中方軍隊在撤退至上海西部郊區的過程中、對日軍的牽制。10月28日夜間,楊惠敏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自公共租界出發成功泳渡蘇州河,並獲得謝晉元的接見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楊惠敏也攜帶了一份四行倉庫守軍人員的名單返回公共租界,當時名單上共有800個人名,因此被稱為“八百壯士”,但事後證明這份名單是為了戰時的保防需要而捏造誇大,倉庫中實際上只有四百多名守軍。楊惠敏所送至的國旗隔天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大大地鼓舞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紮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讚揚。事後楊惠敏與謝晉元的事蹟被編寫入中華民國各級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中,使得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1]

楊惠敏- 私人生活 

楊惠敏楊惠敏(左)與飾演她的女星林青霞(右)合影

楊惠敏在戰後跟隨著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後與台大體育系教授朱重明結婚,育有二子朱復圭與朱復轟。

她曾任職於台北女師專(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金甌商職(今台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級中學)與文化大學等學校。除此之外她也長年積極參與、宣傳童軍活動及婦女救國運動。楊惠敏於中華民國81年(公元1992年)3月9日,在腦溢血臥病在床一段時日之後,逝於台北市石牌榮民總醫院,享壽77歲。

據其子回憶,楊惠敏至台灣後絕口不提往事。直到上課時老師提醒,方知課文中的女童軍即為母親。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語典故:行將就木

作者: 
齊整升 整理

【釋義】

比喻人將近死亡。

【造句】

江賊民迫害法輪功,惡貫滿盈,他現在已是苟延殘喘,行將就木了。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初,晉國吞併了鄰近一些小的諸侯國,成為一個大國。當時,年老的國君晉獻公,寵愛妃子驪姬,打算將來讓她生的兒子繼位。驪姬為了讓她的兒子名正言順地當上太子,便設計陷害太子申生。害死申生后,驪姬又不擇手段要害死申生的兩個異母兄長: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只好亡命天涯。

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晉兵聞訊而來。蒲城人要抵抗,重耳說服他們別這樣做,接着便逃往狄國。跟他一起出逃的有他的舅舅狐堰,還有趙衰等人。

狄國出兵攻打一個部落,俘獲了叔隗和季隗姐妹倆,隨即把她倆都送給了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生下伯倏和叔劉兩個孩子;把叔隗嫁給趙衰,生下個孩子叫趙盾。

後來,從晉國秘密傳來一個壞消息:晉國的主公要派人謀刺重耳。原來,與重耳一起出逃的公子夷吾,在獻公去世后,藉助秦國的力量回到晉國繼位,史稱晉惠公。他怕兄長重耳回國爭位,派出刺客謀害重耳。

重耳得知這個消息后,決定逃到齊國去。臨走前的晚上,他對妻子季隗說:“夷吾派人來謀害我,我打算再逃到齊國去。你留在這裡撫養孩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嫁人吧。”

季隗傷心地回答說:“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行將就木(就要進棺材了),還嫁甚麼人!你快點回來接我吧!”

解釋

將要進棺材。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就木:進入棺材,指死亡。

出處

語本《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例句

雖是風燭殘年、行將就木之人,但內心卻仍保有一分赤子之心。

 

典故

晉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因為獻公晚年十分寵愛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在狐偃、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先後到過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他在狄國住了十二年,並且娶季隗為妻,生下伯鯈(ㄔㄡˊ)、叔劉。後來決定離開狄國前往齊國時,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如果沒有回來就改嫁。季隗則表明說她已經二十五歲,再過二十五年就是快要進棺材的老太婆了,堅持要等他。後來重耳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晉國,即位成為晉文公,並依言將季隗接回國。後來「行將就木」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郎世寧平安春信圖軸
 
  《平安春信圖》軸,清雍正,郎世寧繪,紙本,設色,縱68.8cm,橫40.8cm。
 
  乾隆皇帝御題五言絕句一首:“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誰?壬寅暮春御題。”下鈐“古稀天子”朱文方印、“猶日孜孜”白文方印。“壬寅”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皇帝時年72歲。畫幅上方鈐“八徵耄念之寶”、“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寶”。
  圖繪在青竹、寒梅以及湖石點綴的田園環境中,兩位身著漢裝的男子正在以梅枝相遞送,其典雅高貴的舉止與優雅的環境相得益彰,情景交融之中加深了畫意。據乾隆皇帝晚年所題“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而知,此圖表現的是乾隆皇帝弘曆年輕時的畫像。圖中唇部無須,腳著紅鞋者便應該是十餘歲的弘曆。作者雖然在畫幅上沒有落名款,但是據乾隆皇帝的題詩可知,畫像當出自郞世寧之手。郞世寧作為有著深厚素描功底的西洋畫家,他在運用西方解剖學將人物五官面部刻畫得細膩、清晰,富有立體感的同時,巧妙地吸取了中國傳統“寫真”畫技法,注意減弱西畫中的光線亮度,從而避免了中國人所忌諱的陰陽臉的出現,這種中西結合的表現手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力,得到了清皇室,尤其是乾隆皇帝的高度讚賞。

平安春信圖

 
 
 

 

 

《平安春信圖》描繪了雍正皇帝和兒子乾隆在竹下賞梅的情景,為郎士寧所繪,共有兩幅。其中一幅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平安春信圖》雖底色不同,且一為絹本,一為紙本,但畫中雍正、乾隆二位皇帝的衣著、相貌如出一轍,這在中國書畫史上是不多見的。

編輯摘要

平安春信圖- 簡介

平安春信圖   《平安春信圖》描繪了雍正皇帝和兒子乾隆在竹下賞梅的情景,為郎士寧所繪,共有兩幅。其中一幅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平安春信圖》雖底色不同,且一為絹本,一為紙本,但畫中雍正、乾隆二位皇帝的衣著、相貌如出一轍,這在中國書畫史上是不多見的。 
 

平安春信圖- 描述

立軸紙本設色的那幅縱68.8厘米,橫40.8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幅構思新奇,畫中一老一少分別為雍正皇帝胤稹和當時尚為皇子的寶親王弘曆,兩人均著漢裝,富有生活氣息。人物姿態各異,一高一低,共持鮮花一枝,背後襯以小竹二竿,弘曆一手搭在竹竿上。近處湖石玲瓏,伴以翠竹桃花,景色清幽。翠竹及人物面部以西畫筆法,刻畫入微,而衣紋卻用中國傳統的筆墨勾线,加以暈染,亦顯質感。

圖軸,絹本,設色畫,縱:68.8厘米,橫:40.8厘米。
這是一幅人物肖像畫,畫中的兩個站立的古裝人物,稍高的一位應是雍正皇帝,另一位稍矮的是未來的乾隆皇帝,此幅畫上並沒有作者的款印,但畫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題的一段詩文:“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誰?壬寅暮春御題。” 
下鈐:“古稀天子”等印章兩方,畫面的上端騎縫處自右至左還鈐有“太上皇帝之寶”、“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寶”三方印章。
圖中所畫是雍正皇帝和皇子弘曆,二人的姿勢形態,尤其是人物的臉部,畫得非常細膩,基本上看不到描畫輪廓的線條,而是用色澤的深淺濃淡來表現五官的立體效果,一眼就能看出它與中國傳統“寫真”技法的不同,帶有著濃重的歐洲繪畫的痕跡。可以確定《平安春信圖》是出自意大利畫家郎世寧之手。

 

平安春信圖- 作者介紹

郎世寧,西名加斯提里阿納Giuseppe,意大利美朗諾市人。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來華傳教,時年27歲,召入內廷為畫院供奉,歷仕三朝。畫法參酌中西,善寫生,人物、花鳥,奕奕有神,尤工畫馬,如百駿​​圖、名馬圖、武功圖至今有聲世界。郎氏初本欲將西法輸入中國,因不為清帝所喜,遂創折衷畫法。一時從之學者甚眾,流風​​至今未絕。卒年七十八。《故宮郎世寧畫集》。

 

生於米蘭,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到中國,隨即入宮,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乾隆二十二年,郎世寧正值七十大壽,為此皇帝還特地為他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寧甚得皇帝恩寵,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平安春信圖- 概述

中國嘉德春拍最引人注目的拍品是:郎世寧的《平安春信圖》,尺幅為109×59厘米,而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收藏了一幅郎世寧的《平安春信圖》。不過這幅尺幅較小,為68.8×40.8厘米,另外故宮博物院這幅有印款;而此幅春拍的畫上沒有印款,但畫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題的一段詩文:“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誰?壬寅暮春御題。”下鈐:“古稀天子”等印章兩方,畫面的上端騎縫處自右至左還鈐有“太上皇帝之寶”、“古稀天子”、“八念之寶”三方印章,壬寅為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題寫詩句時乾隆皇帝為七十二歲,《平安春信圖》寓意吉祥,描繪雍正皇帝和皇子弘曆(乾隆皇帝)品竹賞梅的情景。郎世寧以其特有的西法細緻入微地刻畫了兩位帝王的面目和表情,基本上看不到中國傳統人物畫的線條,而是用色澤的深淺濃淡來表現人物的五官,立體感很強。由於郎世寧作品存量極少,《石渠寶笈》僅記錄45件郎世寧的作品。直至清末,外強入侵,社會動盪,郎世寧作品才流入民間,但數量也很少。近幾年,在海內外拍賣會上,郎世寧的作品在市場上亮相不多,偶有露面價格往往是天價。

 

 

平安春信圖- 資訊

 

在最近幾年的國內拍賣市場上,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1766年)比起同時的多數中國畫家更能吸引眼球。2000年,在號稱清初六家的四王吳惲的作品價格還在百萬級別徘徊時,這位意大利人就已以其《蘋野鳴秋》創下了1764.5萬港幣的天價,這也是世紀之交唯一的千萬元作品。
北京保利5週年秋拍上付拍的《平安春信圖》則是郎世寧罕見的人物全身畫作,不僅與《蘋野鳴秋》的走獸題材不同,也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及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所藏《乾隆帝后卷》半身人物像多有區別。《平安春信圖》描寫的是在後花園 ​​中的竹石旁,一老一少兩位相向而立,同時握住一枝梅花,做授受狀。
有趣的是,同樣內容的畫作,郎世寧似乎一口氣畫了3幅。一件是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絹本《平安春信圖》,背景暈染為藍色,旁邊有乾隆壬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暮春自題五言詩:“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誰?”另一件則為貼落 (一種壁紙藝術形式),在今天北京故宮養心殿西暖閣西牆上,由5塊絹拼接而成,畫上無作者名款。第三件與第一件幾乎全同,只是質地為紙本,背景也未設成藍色,此外也無乾隆題詩。故宮研究員聶崇正先生專門撰文論定3件為一卵三胞之作,且認為畫中人物為年長的雍正與年輕的乾隆,授梅之舉則意味著雍正將江山傳與乾隆。此說得到許多學者贊同。
不過,按照最新的理解,畫中兩人均應為乾隆本人。這就是中國畫傳統中多見的“二我圖”,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即此中雋品。畫面前景是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下棋的情狀,背景乃一架大屏風,屏風上一幅醉酒圖,而屏風畫中又有一架小屏,屏上清清遠遠一幅山水。略襲此意者,有元人劉貫道的《消夏圖卷》,二者的構圖極相近,但各有筆墨風致。
乾隆本人對這種伎倆十分熟悉,他令人繪製的《弘曆鑑古圖》即出於此。《弘曆鑑古圖》原本為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幅宋人冊頁。該畫繪的是一名士頭著巾下系裙,左手書卷,右膝素足橫置榻上;旁邊一童子手持注子正向盞中註酒;榻後一架大屏風,屏風的一邊懸了一軸人物,卻是此圖主人公的寫真。“二我”一高一低,略取顏面相向之勢,而神情如一。乾隆似對此幅畫作頗有會心,不僅加鈐“乾隆御覽之寶”印記,又命宮廷畫家繪製相似的做品,只是把畫面中心人物由文士改做方巾道袍的帝王,足也掩上,又把其中點綴的帶有時代特徵的各色器具,全部換作清宮收藏的古物,而成為《弘曆鑑古圖》。
以此來看,《平安春信圖》當為乾隆“二我圖”,只是已非同時的“二我”,而是不同時期的“二我”。3件《平安春信圖》中,除了繪湖石、梅花、修竹三五,竹邊賞梅、授梅的一長一少兩個人雖身著直裰,但顏容逼肖,當是乾隆本人。此外,故宮藏絹本《平安春信圖》上有乾隆自題,此幅紙本也加蓋“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寶”等印,可證畫中年長者不可能是雍正,否則即是“大逆不道”。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耀樁的書法真跡  

 

nEO_IMG_照片178.jpg

 這篇詩詞是莊年公,為文友詩人嚴廷中的《四選詩》作的序。

劉耀樁,字莊年,嘉慶七年縣試第一,十八年貢生,二十年翰林院待詔,二十三年舉人,二十五年第二甲第二名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三年潁上縣知縣。六年阜陽知縣。七年六安、直隸知州,捐俸建六安賡颱書院。廬州、安慶、潁州知府。十八年福建興泉永道兵備道(住廈門)。二十一年放四川按察使。二十三年主講松林書院五年,二十八年主講瀝源書院八年。咸豐元年輯【吹劍一吷】談對外戰爭策略,咸豐五年梓行【海南歸櫂詞】,六年修族譜成,督辦團練,欽加六品銜。八年篆【青州府志】成六十四卷。是年卒。

莊年公是萬馬安泰劉第八位進士。文采飛揚,著作豐碩;為政清廉;為軍為國抗敵守土,盡職盡責;為家續譜寫史,為後人留下珍貴歷史文獻。公為國家重臣,民族脊梁,家族的驕傲,後人的楷模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山[編輯]

 
 

座標35°30′10.89″N 117°13′2.50″E

尼山
海拔 340 m(1,120 ft)
地點
地點 中國山東省曲阜市
座標 35°30′10.89″N 117°13′2.50″E
尼山建築群(含尼山林)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 曲阜市尼山鄉
分類 古建築
時代
編號 1-47
登錄 1977年12月23日

尼山,原名尼丘山,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城東南30公里,海拔340餘米。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有尼山孔廟尼山書院。還有祭祀叔梁紇的祠堂,與祭祀尼山神的毓聖侯祠。山下有尼山水庫。1977年,尼山建築群作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尼山孔廟、尼山書院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孔子的父母叔梁紇顏徵在尼山神祈禱後,生下孔子。

民間則傳說孔子出生後,因相貌醜陋,被顏徵在遺棄在尼山的夫子洞,老鷹老虎不但不敢侵害,還細心呵護。最後目睹這異像的顏徵在,立刻接回了孔子。

 

 

 

 

尼山

 
05/20/2005/16:34
華夏經緯網

  [尼山] 原名尼邱山,因避孔子諱而改名為尼山。位於曲阜縣城東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頂五峰連峙,惟中峰為尼丘。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揚遐邇。這裡,中峰東麓有孔子廟和尼山書院等建築物;另有五老峰、魯源林、智源溪、坤靈洞、觀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雲洞等所謂“尼山八景”。

  [尼山孔廟] 在尼山中峰東麓。《曲阜縣誌》記載:“周顯德(951——960年)中,兗州趙某以尼山為孔子發祥地,始創廟祀,”距今已一千餘年。宋仁宗時增建祠廟,立學舍、置祭田。元順帝時,又大行修建,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又重建。廟中殿亭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建國後又多次撥款維修。今廟圍垣繚繞,環植松柏,共有院落五進,殿堂五十多間,正門名欞星門,二門名大成門。廟主體建築為中間的大成殿,殿前有兩廡各五間,殿之東、西各有掖門。過掖門,殿後有寢殿三間,祀至聖夫人木主,兩廡各三間,祀孔子之子伯魚及孫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東、西兩側門連接兩旁跨院。東院前為講堂,後為土地祠,西院東側連接毓聖侯祠,且單成一院。西側為啟聖王殿和寢殿,係供奉孔子父母處。廟內外有元、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石碑約十余幢,是了解孔子出生地尼山及其建築群歷史沿革的重要資料。

  [昌平鄉] 在尼山之西約2.5公里的昌平山下。據《闕里志·尼山》記載:“尼山之西五里,史載孔子生昌平鄉即此;今名魯源村。”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陬邑大夫時,即居昌平鄉。尼山八景之一的魯源林,即指林木蔥郁的魯源村。魯源,即魯國源泉之義。村南為昌平山,山上有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所建昌平亭,今已不存。

  [尼山孔廟欞星門] 為尼山孔廟的大門。尼山孔廟依山而建,此門依地勢而修。前有石階十一級,使此門立於高臺上。門為石坊,係由八個雲紋石鼓夾抱的四根八棱石柱組成。柱頭飾華表與辟邪,坊楣正書“欞星門”三字,上飾寶珠雲焰。坊兩旁建以磚墻,分向兩旁。

  [尼山孔廟大成門] 欞星門北向偏東的大成門,為尼山孔廟的第二道門。門闊三間,頂山建築。其後連以高臺,正中直接連大成殿。門內有東、西二門,通往東西兩院。

  [觀川亭] 即孔子觀川處。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而孔子觀川的地點眾說紛紜。依元人虞集《尼山創建書院記》中說觀川亭在尼山孔廟的東南隅,建於元至元四年(1338年)。

  [尼山孔廟大成殿] 為尼山孔廟中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當時尼山書院山長彭*“以私錢草創堂宇”。而後,又“會同孔子六十五代孫、衍聖公倡率所屬及齊魯士大夫共成之”,“至元四年三月經始,秋八月告成”。殿闊五間,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前廊下四根八角檐柱平面磨光,遍鐫成減地平*小幅雲龍。雖為清道光時所建,但大鬥拱等方面仍有元代余風。當年殿內曾有孔子及四配塑像,左右兩廡祀二十哲及七十二賢木主。

  [尼山書院銘碑] 位於尼山孔廟大成殿前西側北頭。碑高3.2米,寬1.1米,為元惠宗後至元五年(1339年)立石,國子監助教陳繹曾撰,中議大夫浙西道肅政廉訪使任擇善篆,滕州知州李彥博書。內容為對孔子先世及其父母的讚頌,並對孔子所創道統進行讚揚。

  [元修尼山孔廟記碑] 位於尼山孔廟毓聖聖侯祠前西側。為元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正月立石。碑高2.5米,寬約1米,碑額篆書“創建尼山書院之記”八字。係元代翰林院侍讀學士張起*書,奎章閣侍讀學士虞集撰文,五十五代衍聖公孔克堅書。碑陰刻二十四行官儒姓名。此碑主要記述元朝至元三年重修尼山孔廟的情況 ,據記載,這次除修大殿、殿門、毓聖侯殿、學宮外,還修了觀川亭。廟修成後,又塑了孔子像,繪四配像,並修制了一些樂器及禮器。

  [毓聖侯祠] 位於尼山孔廟正殿西跨院內東側,獨成一小院落,前有毓聖侯祠門一間,院中毓聖侯祠一間,供奉尼山神。據《孔氏祖庭廣記》記載:宋仁宗以“崇崗秀阜,雲雨所出,儲否佑于商後,孕全氣于孔族,挺毓睿哲,為萬世師。當崇五等之封,俾均四瀆之秩。“遂于皇祜二年(1050年)封尼山神為毓聖侯,俾均四瀆之秩”。遂于皇祜二年(1050年)封尼山神為毓聖侯,春秋差官致祭。“毓”為產生、養育之意,“毓聖”即孕育聖人之意。毓聖侯祠建於何時不得而知。元人楊奐、虞集筆下均曾提及此殿,可見在元前已建此殿,元代至元年間修建尼山孔廟時又進行修理。另據《闕里文獻考》記載:“明弘治十三年,遷尼山神從毓聖侯殿近於尼山書院。”據此,在未遷之前,曲阜孔廟和尼山孔廟均建有毓聖侯殿,而後便只有尼山一處獨存。
 
  來源:中國曲阜網

責任編輯:( )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